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潍坊学院语文教育《文学理论》A卷试卷答案.doc

2018-11-11 7页 doc 19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潍坊学院语文教育《文学理论》A卷试卷答案.doc潍坊学院语文教育《文学理论》A卷试卷答案.doc 潍坊学院成教学院语文教育专业 《文学理论》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 一、判断对错题: 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答案唯一。 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答案唯一,内容填错或填写别字均不得分,答案如下: 1、《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2、诗论 3、魏晋时期 4、蕴蓄深厚 5、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6、形式创造 7、“有意味的形式” 8、直接...
潍坊学院语文教育《文学理论》A卷试卷答案.doc
潍坊学院语文教育《文学理论》A卷试卷答案.doc 潍坊学院成教学院语文教育专业 《文学理论》试卷答案及评分 (A卷) 一、判断对错题: 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答案唯一。 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答案唯一,填错或填写别字均不得分,答案如下: 1、《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2、诗论 3、魏晋时期 4、蕴蓄深厚 5、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6、形式创造 7、“有意味的形式” 8、直接抒情 9、情中见景式 10、延留 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5分,标准答案及具体评分分值排布如下: 1、文学本体论 本体论是一哲学用语,它是探讨一切存在,即现实对象的基本特征的学说。该术语由德国哲学家、唯理主义者伍尔夫所创,其含义与古希腊的“形而上学”(理论哲学)相近,但不涉及精神、宇宙等范畴。(2)文学本体论是对文学的基本属性作出界定的学说。(1)它是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兰塞姆提出的术语,(1)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用以指关注文艺形式的理论。(1) 1 2. 话语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1)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2)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2) 3(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所谓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是指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1)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2),即将 2) 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缘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4(艺术真实 文学创造要求的真实就是艺术真实,它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1)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2)与生活真实不同,它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的是它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意性。(2)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本大题共32分,每小题8分,标准答案及具体评分分值排布如下: 1、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心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2)具体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心态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1)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着某种功利意图。(2)从方式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1) 2、简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答:由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这是人类文学活动发展的历史取向。(1)随着人类生活活动的发展,各民族、国家、地域的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发展日益增强,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各民族的优秀文学逐渐成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3)要使民族文学的珍品成为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就必须加强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相互对话、交流活动。(2)世界文学在形成的过程中,当然并不是要取消民族文学,相反,各民族文学更应在汲取其他民 2 族文学养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本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2) 3、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1)艺术发现,就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 2) 种独特的领悟。(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在此之前,作家都有相对长久地沉思于某一事物的心理经验。(1)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 1)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这是和作家内在蕴藉有关的深层心理内容的折射。(第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1)第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1) (3)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就找不到进入创作过程的大门。艺术发现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就创造不出独创性的文学作品。(2) 4. 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答:(1)文学在创造艺术真实时主体运用“内在的尺度”,早已把情感评价融入其中。因此,艺术形象都是认识与评价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2) (2)创造艺术形象永远四文学创造的中心课题。作家必须把对生活内蕴的认识与感悟体现在艺术形象之中,即在对客体对象的反映中融进审美价值取向的情感评价。(2) (3)由此可见,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2)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示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2)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本大题共28分,每小题14分,标准答案及具体评分分值排布如下: 1、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诸说有更大的合理性? 在文学起源问题上,前人从不同的视角和理论框架上作出了推定,它们是文论史上的宝 3 贵思想资料。而其中“劳动说”是对其他众多观点的和扬弃,具有更大合理性:(1) 其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1)文学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各个时代和各种文化中可以有着完全不同的界定,它产生的原因也可能多种多样,作为恋歌歌词的文学与作为战争动员鼓动词的文学,它们的创作动机、写作语境是不一致的,它们的具体功能与要求也可能干差万别。但作为文学,它必须是在人脑走向成熟、有相对完善的语言体系后才可能出现,而人脑的成熟与语言体系的完善,都只有通过劳动才可能达到。(2) 其二,劳动催发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动机产生)、提供了文学的主要内容。(1)文学是人自觉的、自由的活动,所谓自觉,是在于它有合目的性;所谓自由,是人在文学中要表达出超越现实束缚的理想。上述特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劳动中产生的。另外,文学作品要描写人的社会生活,而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作 ) 者经历的劳动过程、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2 其三,在文学的早期形式上也体现了劳动的痕迹。(1)诗这种文 学体裁成熟时间较早,它往往讲求韵律、节奏,而这与人的劳动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如通过劳动号子来协调步伐,通过有节奏的声音来协调狩猎者队伍的推进速度与包围猎物时的队形等。早期的诗歌,从文学史的发掘、整理情况采看,它基本上是作为歌曲的唱词出现的,同时在吟诵中,往往伴随着吟诵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诗歌、音乐、舞蹈几种艺术形式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2) “劳动说”这种文学起源观是在前人若干种起源观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对于其他起源观有所扬弃,但并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将其纳入自身的体系中,使其他起源说的美学观点在“劳动说”的整合下体现出合理的一面。(1)如“巫术说”提出了文学与巫术的共生关系,这是有着许多民俗依据的,但巫术说不能回答巫术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在根源,我们从“劳动说”出发就可看到,巫术起于人的生产愿望不能在既有生产力水平上达成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它还是与人们的劳动状况直接相关的,有些巫术仪式甚至就直接融汇在原始人的劳动过程中。(2)同样,对于文学起源的“游戏说”、“宗教说”也可作出相似。我们认为,“劳动说”是对文学起源问题上诸家学说的合理扬弃,它不仅克服了其他诸说的不足,而且能够合理说明其他诸说的一些观点。 (1) 2、历史上对于灵感的探讨有哪几种主要观点, 答:(1)认为灵感源于“神灵凭附”。(1)如柏拉图就把灵感直接同神联系起来,认为是神给诗人带来了灵感,神凭附在诗人身上,诗人受到了神的召唤和启示,于是发生了灵感。诗人并非借自己的力量说出那些珍贵的词句,而是由神灵凭附着来向人说话。他提出“磁石” 4 说,认为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其他铁环,使它们也像磁石一样能吸引其他铁环。而诗神就是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以灵感,得到这灵感的人又把它传递给旁人。(3) (2)认为灵感源于梦境。(1)古今中外不少关于作家、艺术家的奇闻逸事都说明梦是灵感的源泉。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作家白日里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在梦中却能够突然得到解决。科学证明,作家在构思时大脑皮层的相关神经区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长期紧张的从事某一种活动会使神经细胞产生疲劳,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人处于睡眠状态时,劳累的脑细胞得到放松,能量得到恢复,这样中枢神经细胞就可能重新活跃起来,再度兴奋,促成灵感的爆发。这是梦中产生灵感的真正根源。(3) 3)认为灵感源于某种奇特物,(1)如酒。古今不少诗人、文豪、艺术大家都与酒结( 缘,因酒而兴致勃发,才思徒涌,下笔有神。像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酒圣,在酒醉后创作了大量的名篇佳作。(2) (4)我们认为灵感的到来,是“苦心积累,偶然得之”。(1)从思维角度来说,灵感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灵感的爆发是以平日的艰苦劳动为前提的。(2) 5
/
本文档为【潍坊学院语文教育《文学理论》A卷试卷答案.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