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癫痫发作期脑电图对癫痫发作的分类具重要价值

2019-05-03 14页 doc 32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癫痫发作期脑电图对癫痫发作的分类具重要价值癫痫病人脑电图的波形表现 1.棘波。棘波为突发性的一过性脑电图变化,明显突出于背景,乃痫样波形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多为负相,亦可为正相或双相、三相。其波幅大小各不相同,多在100微伏以上。50微伏以下者称为短棘波或小棘波。周期在80毫秒以内。棘波的出现提示脑部有刺激性病灶。若在慢波背景上出现的棘波,常揭示来自原发癫痫灶或其附近区域,而在正常背景上出现棘波,波幅常较低,周期长,多由远处病灶传播而来。若在脑电图描记中出现棘波逐渐增多现象或形成棘节律,常预示即将出现临床发作。棘波可见于各型癫痫。 2.尖波。尖波为突发性一过...
癫痫发作期脑电图对癫痫发作的分类具重要价值
癫痫病人脑电图的波形现 1.棘波。棘波为突发性的一过性脑电图变化,明显突出于背景,乃痫样波形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多为负相,亦可为正相或双相、三相。其波幅大小各不相同,多在100微伏以上。50微伏以下者称为短棘波或小棘波。周期在80毫秒以内。棘波的出现提示脑部有刺激性病灶。若在慢波背景上出现的棘波,常揭示来自原发癫痫灶或其附近区域,而在正常背景上出现棘波,波幅常较低,周期长,多由远处病灶传播而来。若在脑电图描记中出现棘波逐渐增多现象或形成棘节律,常预示即将出现临床发作。棘波可见于各型癫痫。 2.尖波。尖波为突发性一过性脑电图变化,意义与棘波相同,乃神经元同步放电的结果,为常见的痫样波的特征波形之一。其上升支与棘波相似,较陡直,而下降支较缓,其周期在80~200毫秒之间,波幅100~200微伏,常为负相。它由较大的癫痫灶中多数神经元棘波放电的不完全同步,或为较大的病灶中大量神经元同步性放电恢复的延迟,也可以是病灶在皮质深部或皮质下棘波灶远距离传播,为棘波时间上的延长。可见于各型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中。 3.棘-慢复合波。棘-慢复合波是由棘波和周期为200~500毫秒慢波所组成的,均为负相波,正相波出现者极为少见。波幅一般较高,达105~300微伏,甚者达500微伏以上。通常两侧同步性阵发出现,额区最明显,亦可散发或局限性出现。这种异常放电可能起源于皮质深部的中线结构,或始于视丘,而影响的皮质只限于背内侧核的投射部分。复合波中慢波是主要成分,比较规则而有节律,棘波出现其间,若在慢波的上升支或下降支上,波幅高低不一,一般不超过慢波波幅。临床中,我们发现除先有棘波后有慢波的典型棘-慢复合波形式外,尚有慢-棘波形式出现,即慢波在前,随后出现一个棘波,或棘波附着于慢波下降支上,其意义与棘-慢复合波相同。可能系棘-慢复合波的一种变异形式。棘-慢复合波频率不同其临床意义亦不相同,典型3赫兹棘-慢复合节律,多见于失神小发作,而1、2.5赫兹棘-慢复合波最多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 4.尖-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乃尖波后跟一个慢波。一般为1.5~2.5赫兹尖-慢复合波,亦觉见4~6赫兹尖-慢复合波。出现形式多种多样,多呈不规则同步爆发,也可见弥漫性或连续性出现,亦可一侧性或局限性出现。多见于颞叶癫痫,弥漫性尖-慢节律见于顽固性大发作和失神性小发作,提示脑组织深部存在较广泛的癫痫病灶。 5.多棘-慢复合波。是由数个棘波和一个慢波组成,常成串连续出现或不规则出现。棘波波幅高低不一,但一般不超过慢波。常预示有痉挛发作,是肌阵挛性癫痫最具特征的波形之一。 6.多棘波。为2~6个棘波成簇单独出现。有时也随附一个或多个慢波,形成多棘-慢复合波,多见于肌阵挛性癫痫,是多棘—慢复合波的一种变异形式。但当棘波连续出 现,数量增加,频率变快,或由某一脑区逐渐扩散至整个大脑时,则预示患者将出现临 床发作,或系发作开始的脑电图表现,且多为大发作。 7.阵发性或爆发性活动。亦称发作性节律波。即于原有脑电图背景上出现阵发性高 波幅节律。其成分为δ节律、θ节律、α节律和β节律,多呈高波幅发放,明显区别 于背景脑电图,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多源于中央脑系统病灶发出,但诊断价值不如上 述放电波形。 8.高度节律失调。1974年被国际脑电图组织列入脑电图术语词汇中。特点为高波 幅(300~2000微伏)棘波、尖波、多棘波或多棘~慢复合波,及慢波在时间和部位上杂 乱地、毫无规律地出现的一种独特图型。见于3个月至5岁婴幼儿,以3—8个月最常见。最多见于婴儿痉挛,预示患儿存在严重的脑损伤。 一般说来,全身性(既非局灶性)开始的癫痫发作脑电图上为弥漫性、对称、同步的痫样放电,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大发作)间歇期可能有弥漫性尖波、棘波、多棘波及其与慢波的复合波,较重发作之后有一段完全低平相,继之可见慢波,为多型性持续慢波,逐渐变快,波幅持续时间和频率越来越少,逐步恢复发作前的节律。若为局灶性放电则此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可能为继发性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局灶性(部分性)发作在间歇期可以在某些部位看到个别电极处有痫样放电,如复杂部分性发作(颞叶癫痫)可在颞前部或颞额部出现痫样放电。由额叶产生者易发展为全身性,如果成为全身性放电常扩散到对侧,一旦到达对侧中央前凹区则意识丧失,然而放电一般能在早期停止并限制在一定区域;另一方面,不少部分发作可表现持续棘波到长程慢波,有的患者则完全无脑电图变化。如果儿童有部分性发作而且往往在夜间睡眠中发作,甚至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脑电图上在颞中部和(或)中央区有尖波或其复合波,则称儿童良性颞部—中央区放电灶癫痫;若放电在颞前部就不是良性的,其发作往往难以控制。虽然先兆和发作与局限放电的部位一致,但发作进一步发展后常常表现不一致性,可变的脑电表现支持皮质深部损害。发作过后仍旧存在θ波病灶为局限损害可靠的征象。临床失神发作时常同时有持续棘—慢波放电,同时从双侧中额开始,很快在两侧半球扩散,主要为每秒3次棘—慢波,是突然结束继以发作前活动的表现。不典型失神发作则往往为2Hz以下的尖—慢波,可以不规则不对称,发作往往也难以控制;有时起始不那么突然,先出现少数小的θ波或棘波,以额区最常见,特别是儿童,有时在枕区见到,结束也可以是逐渐的,在终止放电前额叶也可有几秒钟θ波或成为短程不规则的棘—慢波。精神运动发作的脑电图常有颞叶癫痫灶,可见局限棘波、尖波、棘—慢波、慢波灶等持续或单独出现。异常脑电图表现为病变侧明显,放电可以从一侧游走到对侧又回到本侧,有时一起始双侧即为对称性;有时起病时脑电平坦,低波幅相持续数秒钟,有时能见到快活动,当头皮到达高波幅,快活动时常扩散成为双侧。在皮层电极上到的棘波在相同部位的头皮电极上呈尖波或高幅慢波,其原因是皮层放电在颅壁中传导速度参差不齐使到达头皮电极的同步化程度降低所致,因此对高于背景的发作性节律性电活动亦应重视。在发作期局部背景活动的突然减弱或消失亦是有意义的癫痫脑电改变。癫痫发作期脑电图对癫痫发作的分类具重要价值,全面性发作的异常放电几乎同时起源于双侧大脑半球, 而局灶性发作则局限于大脑的某一部位,或起源于某一部位而后扩散至其他部位,严重时扩散至全脑。那么癫痫病发作期脑电图检查的意义呢? 假性发作、晕厥、发作性运动障碍病、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夜惊、梦游、发作性睡病及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等非癫痫性发作与癫痫性疾病的临床鉴别是重要的,发作期脑电图更有助于鉴别诊断。癫痫发作应伴脑电图的发作性异常,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强直性发作及复杂局灶性发作状况的变化都会在脑电图上得到记录。 1.局灶性发作的脑电图:根据癫痫发作起始时异常放电的范围可把局灶性癫痫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局灶启始型、区域限局启始型、半球启始型和非半球启始型。局灶启始型在发作时仅可从头皮某一电极记录到异常放电;区域限局启始型可从头皮某一脑区的数个电极记录到异常放电;半球启始型癫痫电活动起源于一 侧的大脑半球;非半球启始型在癫痫发作时两侧半球同时出现癫痫放电。 局灶性发作在发作初期异常放电从1个或数个电极开始,逐渐向临近的电极扩散传导,而这种变化过程在头皮电极脑电图有时是不明确的,由于脑电异常放电扩散过快,发作初期就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半球的异常放电,所以不能确定最初的发作启始区或无法区分两侧半球异常放电起始的先后。 发作期脑电图没有特定的异常波形,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异常脑电活动、频率的骤然变化或快波或慢波均是癫痫发作脑电图的特点,也可是波幅的明显改变,在发作之后通常会表现出背景活动变慢。 2.全面性发作的脑电图:在发作初始就表现出双侧大脑半球同步异常放电,原发性全面性发作可表现出全面性的棘慢波发放,或暴发性多棘慢波。继发性全面性发作的电发放可表现出多种类型,包括全面性棘慢波、全面性慢波、全面性快节律或全面性脑电衰减。强直性发作一般表现为持续性的全导快节律,由极低幅快节律逐渐频率变慢,波幅升高,表现出募集现象,发作前可有棘慢波或慢波出现,发作后通常出现一定时间的慢波活动;强直阵挛发作一般表现为低幅快波波幅逐渐增高,这是强直期的表现,随之出现棘波伴随肌肉收缩,此时进人阵挛阶段,有大量肌电活动混人脑电图中,表现为与阵挛节律相一致的肌电活动,阵挛的频率逐渐减慢,两次阵挛之间脑电图低平,然后是脑电的持续低平或慢波,此时癫痫病发作停止,患者进人昏睡状态。经时间长短不一的慢波后,脑电基本节律才逐渐恢复。 失神发作表现为突然出现全面的以前头部波幅最高的棘慢波节律性发放,最初发放节律为3.5 ~4.0 Hz,随后变为3.0 Hz,逐渐变慢转为2.5 Hz,发作启始和终止均十分突然,发作结束后,背景脑电节律迅速恢复。不典型失神发作时脑电图表现为不规则的棘慢波或多棘慢波。 肌阵挛发作表现为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小于半秒)的全面性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发放。失张力性发作可表现为全面性的棘波或尖波暴发,也可以是全面性的慢波或背景脑电活动的全面衰减。 总之,发作期的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发作分类及癫痫灶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但少数情况下癫痫发作时头皮脑电图可记录不到异常电活动。原因是头皮脑电图在记录过程中常会受到发作时肌电活动和伪差的影响,从而掩盖了微细的脑电变化;另一原因是在局灶性发作时,由于异常放电活动很弱,不能在头皮上记录到脑电图的改变,特别是大脑深部结构引起的发作更是如此。这种情况下颅内电极可记录到异常放电。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的主要依据 不论人们在清醒或睡眠时,只要脑细胞处在生活状态,它都具有微弱的生物电(大约1∕106 伏特),这种微弱的生物电一般很难将其记录出来。而脑电图机则可以通过各种电子技术,将这些极微弱的生物电讯号放大后转变为图形记录下来,形成脑电图,人们可以通过对脑电图的分析,了解脑活动的情况。 癫痫病的发病基础是脑细胞的异常放电,这种异常放电可以通过脑电图记录下来。因此脑电图是诊断癫痫及其临床分型的重要依据。虽然目前已有很多电生理检查技术,但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取代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作用。 如果癫痫正在发作时做脑电图检查,一般都可以记录为痫样放电。但实际上多数病人都是在未发作时做脑电图检查,也可以发现异常放电,只是阳性率比较低,仅50%左右。如增加各种诱发试验(如过度换气,闪光及声音刺激)阳性率可有所提高,因为有些癫痫在睡眠时容易出现异常波。 为了使病儿在检查时能入睡,可以应用药物(口服或注射)辅助入睡,但药物所引起的睡眠往往过深,脑电图可出现高大的慢波而掩盖异常的图形,因此最好是在不用药物的自然睡眠状态下做脑电图为好。为了使病儿能入睡,有些医疗单位采用“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技术。其方法是让病儿24小时不睡觉,或尽量缩短睡眠时间。在凌晨1—2点时起床,然后等到上午去医院进行脑电图描记。这时病儿已很困倦,检查过程中可以入睡。虽然这种检查能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但病儿却须忍受夜晚不睡觉熬夜的痛苦,家人也需要在一旁陪伴。 因此,国外很多医院都实行夜晚检查脑电图的,病儿只需在检查当天早一些起床,中午不午睡,晚上8点上医院检查,一般躺下后不久就能入睡。此时就可以描记出睡眠脑电图。这种方法病儿和家长均可免受熬夜之苦。 目前,国内很多医院还可以做24小时脑电图与视频脑电图的检查,这可以使脑电图的性能过滤得到提高。 脑电图异常不一定都是癫痫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病的重要手段。一个病儿被怀疑为癫痫时,一般都需要做脑电图检查。当病儿家长(甚至有些医师)见到脑电图报告单上写着“轻度异常”或“中度异常”时,往往就认为诊断癫痫没有问了,其实不然。 引起脑电图异常的原因很多,所有影响脑功能的疾病都会引起脑电图的改变。发热、昏迷、中毒、服用某些药物或是饥饿等许多原因都可能造成脑电图异常。 脑电图异常的表现很多,如正常节律减少,慢波增多,左右不对称,图形杂慢,低电压等等,都称为异常。这些并不是癫痫的特点,但如有“痫样放电”则诊断意义较大。 痫样放电包括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高幅失律及突出于背景的节律性放电等。 但是,个别人即使有痫样放电也不一定有癫痫发作。一些与遗传有关的癫痫病儿,在他们的家族成员中,往往脑电图有异常,有时可以是痫样放电,但从未有癫痫发作,这时也不能诊断为癫痫。 有些人对小儿脑电图的特点不熟悉,有时把一些本属正常的现象误认为“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过度换气后出现的高波幅慢波。成人如出现此图形,应属异常。但在小儿则无多大意义。有时小儿在换气后连续出现每秒3次的高幅慢波,也不算异常,不能据此诊断为癫痫。此外小儿在思睡和觉醒中出现的慢波活动及睡眠中出现的顶尖波也不算异常表现,不能将其认为是痫样放电。 以上谈到脑电图异常不一定都是癫痫。同样,脑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癫痫。有时医师已观察到典型的癫痫发作,但做脑电图检查时未发现异常。所以,在诊断癫痫时,既需要做脑电图检查,更需要与临床密切结合,综合分析才能做出诊断。 脑电图检查临床适应症 脑电图(EEG)检查是通过脑电图波将脑的自发生物电放大后显现或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方法。它方便、易行、无创,可了解脑的生理功能,又能反映脑的病理变化。 1、鉴别脑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如常见头痛、头昏、晕厥、晕倒、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抽搐,精神障碍、聋、盲等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2、帮助癫痫确诊、分型,区别癫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区别癫痫与癔病或精神病,癫痫脑电图通过诱发试验可见癫痫放电波,而癔病则脑波正常,精神病人可见慢波及快波增多。 3、各种脑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脑炎的早期、脑外伤、颅内血肿、脑脓肿、脑血管瘤、脑瘤及各种脑病和昏迷查因。 4、重复检查有助于脑血管瘤和脑瘤的区别,脑血管瘤一般经治疗数周后可见好转,脑肿瘤多继续恶化,脑瘤术后可动态观察是否好转和恶化。 5、帮助区别真性痴呆及假性痴呆:真性者脑电波有异常,慢波增多;假性者正常。 6、帮助判断脑衰老(脑动脉硬化)或发育障碍及脑死亡:提前衰老者脑波出现不符合年龄的节律慢化、泛化、前移及快波增多等。发育障碍者慢波也常低于其实际年龄应有水平。对昏迷病人,脑波平直无波,如排除机器故障,除外低温、麻醉药物等在24小时不能恢复者,应考虑脑死亡。 脑电图检查应做哪些准备 1、在检查前3天应停服镇静、安眠、抗癫痫药物和兴奋药物,因为这些药物都会抑制或兴奋脑电活动,使脑电图受到干扰,影响诊断的正确性。 2、检查前患者应适当进食,不要吃得过饱;也不宜饥饿,以免发生低血糖而影响正确诊断。 3、颞叶癫痫及有精神症状者,在检查过程中需有家属陪伴,以免发生意外。 4、检查前一天洗头,去掉头皮油脂,洗后禁用发油,否则检查时可因皮肤电阻过大而产生伪差。 5、医生需要对被检查者解释清楚,这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不必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 6、被检查者在检查时,不要做咀嚼、吞咽动作,同时全身肌肉放松,情绪安定。对不合作的小孩,可给予镇静药(10%水合氯醛灌肠),记录其睡眠脑电图。 7、在脑电图检查过程中,医生常常还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诱导试验后再检查。例如让病人闭眼睛、过度呼吸、给予光刺激等,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可靠的诊断依据,患者应好好配合。 脑电图的作用是什么 1、用于癫痫的诊断:到目前为止,在癫痫的辅助诊断方法中,脑电图是最重要、最有价值和最方便的手段之一,除临床表现外,脑电图能够在发作及发作间歇期查获异常的脑生物电现象,若能重复检查并予以适当的诱发试验,其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现在,随着脑电监测仪和动态脑电图的问世,可24小时记录和观测脑电变化,并能在发作时准确记录发作过程的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尤其对临床上诊断困难的非典型癫痫发作、少见型癫痫和隐匿型癫痫,更有必要性,甚或起决定性作用。 2、用于癫痫的分类:各类癫痫的脑电图都具有相对的特征性。如脑电图显示为高度失律者多为婴儿痉挛,显示为3C/S棘-慢综合波者多为小发作,显示为间歇期棘波者多为大发作和精神运 动性发作等。局灶性癫痫波80%以上为局部性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临床上以发作时及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所见为基础,结合病灶的部位、病因及发病年龄来对癫痫进行分类,对临床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一些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更具说服力。 3、用于和其他疾病的鉴别:临床上有些发作性疾病易于和癫痫混淆,脑电图检查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晕厥,它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过性急性脑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临床上与癫痫小发作及晕厥性癫痫不易区别。晕厥患者脑电图间歇期正常,发作时多为不规则2~3C/S慢波,诱发试验不能得出癫痫波,而晕厥小发作有特异性棘-慢综合波,即使在间歇期也容易出现癫痫波,以此可资鉴别。 额叶性癫痫的特征 额叶性癫痫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与额叶本身结构的复杂性有关。即往研究表明,起源于额叶不同区域的癫痫发作各有特点[1,3],辅助运动区的发作表现为强直性姿势性发作,语言中断,可有发声;扣带回区则有复杂的姿势性自动症,有恐惧等情感表现;额极发作有强迫思维,头、眼向一侧偏转,可有意识丧失、摔倒及植物神经表现;眶额区发作有姿势性自动症,嗅幻觉;岛盖区有咀嚼、吞咽、恐惧等自动症,语言中断,面部阵挛和味幻觉;运动皮层表现为简单部分性发作,可有Todd麻痹及Kojewnikow综合征。 2.发作类型额叶癫痫的发作类型描述如下,但多数额区可能迅速受累,而特殊的发作类型不可能被识别。 (1)辅助运动区发作:在辅助运动区的发作,其形式为姿势性的局灶性强直伴有发声、言语暂停以及击剑姿势。患者的头部和眼球转向癫痫起源的对侧,致痫灶对侧的上肢外展,肩部外旋,肘部屈曲,其外观好似患者正在注视自己的手。同侧的上下肢强直性外展,上肢远端的动作比下肢远端更明显。这种同侧上肢向癫痫起源侧伸展的临床表现被描述为“击剑姿势”。 (2)扣带回发作:发作形式以复杂部分性伴有发病时复杂的运动手势自动症,常见自主神经征,如心境和情感的改变。 (3)前额极区发作:前额极区发作形式包括强迫性思维或起始性接触丧失以及头和眼的转向运动,可能伴有演变,包括反向运动和轴性阵挛性抽动和跌倒以及自主神经征。 (4)眶额区发作:眶额区发作的形式是一种复杂部分发作伴有起始的运动和手势性自动症,嗅幻觉和错觉以及自主神经征。 (5)背外侧部发作:发作形式可能是强直性的或者较少见的阵挛,伴有眼和头的转动以及言语停止。 (6)岛盖发作:岛盖发作的特点包括咀嚼、流涎、吞咽、喉的症状、言语停止、上腹部先兆、恐惧以及自主神经征现象。单纯部分发作特别是部分阵挛性面肌发作是很常见的,而且可能是单侧的。如果发生继发性感觉改变,则麻木可能是一个症状,特别是在手上。味幻觉在此区特别常见。 (7)运动皮质发作:运动皮质癫痫主要的特点是单纯部分性发作,其定位是依据受累在那一侧以及受累区的局部解剖,在较低的前Rolando区受累可能有言语停止、发声或言语障碍,对侧面部强直-阵挛运动或吞咽运动、全身性发作经常发生。在外侧裂区,部分运动发作不伴有进行性或Jacksonian发作出现;特别是在对侧上肢开始。旁中央小叶受累时发作呈同侧足部出现强直性运动,有时对侧腿部也出现强直性运动,发作后Todd瘫痪常见。癫痫发作精确地起源于运动皮质区,此区的癫痫发生阈值较低并可向更广的致痫区域播散增强。 (8)Kojewnikow综合征:目前认为有两种类型的Kojewnikow综合征,其中之一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Rasmussen综合征,是包括在儿童期症状性癫痫项下的 一种癫痫综合征。另一种类型是代表成人和儿童外侧裂区部分发作的特殊型,而且与运动区的不同损害有关。其主要特点为:①运动性部分发作,定位明确;②后期,通常在有躯体运动性发作发生的部位出现肌阵挛;③脑电图呈现正常背景活动的基础上,出现局灶性阵发异常(棘波和慢波);④本综合征可发生于儿童期和成年期的任何年龄;⑤经常可查出病因(肿瘤、血管病变);⑥本综合征不呈进行性演变(临床型、脑电图的或心理的,除了与致病损害的演变有关者外)。本综合征可由线粒体脑病(MELAS)引起。 出现下列6种特征中的一种即可诊为额叶癫痫: 1.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发作后即刻意识丧失。 2.癫痫发作初期,头和眼转向对侧,继而全身性惊厥,发作后意识丧失,常提示致痫灶位于额叶前1/3部位。 3.初期头和眼转向病变对侧,意识清楚和逐渐意识不清,继而意识完全丧失及全身性惊厥发作,提示致痫灶起源于额叶凸面的中间部位。 4.表现为身体某部的姿势运动,如对侧手臂强直高举,同侧手臂向下伸展及头转向病变对侧,提示致痫灶位于额叶中间部位的内侧面。 5.常表现无表情感,或有短暂的动作停顿,思维紊乱,并凝视。继而全身性惊厥发作。 6.癫痫发作可有发作期或发作后的自动症,类似于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的SPECT和PET可证实脑局部的低灌注或低代谢,而发作期的SPECT常显示额叶皮质的高灌注,有助于癫痫灶的定位。 目前已达成共识,经MRI确诊存在病变的癫痫病人,80%~90%在癫痫手出现下列6种特征中的一种即可诊为额叶癫痫: 1.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发作后即刻意识丧失。 2.癫痫发作初期,头和眼转向对侧,继而全身性惊厥,发作后意识丧失,常提示致痫灶位于额叶前1/3部位。 3.初期头和眼转向病变对侧,意识清楚和逐渐意识不清,继而意识完全丧失及全身性惊厥发作,提示致痫灶起源于额叶凸面的中间部位。 4.表现为身体某部的姿势运动,如对侧手臂强直高举,同侧手臂向下伸展及头转向病变对侧,提示致痫灶位于额叶中间部位的内侧面。 5.常表现无表情感,或有短暂的动作停顿,思维紊乱,并凝视。继而全身性惊厥发作。 6.癫痫发作可有发作期或发作后的自动症,类似于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的SPECT和PET可证实脑局部的低灌注或低代谢,而发作期的SPECT常显示额叶皮质的高灌注,有助于癫痫灶的定位。 目前已达成共识,经MRI确诊存在病变的癫痫病人,80%~90%在癫痫手 额叶癫痫产生的原因 胶质增生:这种导致额叶癫痫病产生的原因多见于手术后的病理标本中,可以继发于头外伤,围生期缺氧,继往手术以及其他不明性的原因。血管畸形:由于血管畸形进而导致额叶癫痫病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和静脉血管瘤,等等。发育损伤:在这种导致额叶癫痫病产生的原因中,发质发育不良最为多见,其他的发育损伤还包括有结节性异位和错钩瘤等等。 肿瘤:肿瘤可以算是额叶癫痫病产生的原因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据统计,这一原因最高能占到难治性额叶癫痫病病因的三分之一。常见的病理损害包括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和上皮样细胞瘤等等。 头部创伤:这是额叶最为常见的一种损伤,也是额叶癫痫病产生的原因之一。头部外伤时常导致额叶皮质挫伤,晚发性癫痫病发生风险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有关,首次发作一般在数月内,也可在多年以后。
/
本文档为【癫痫发作期脑电图对癫痫发作的分类具重要价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