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2017-09-17 32页 doc 64KB 2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序号 试验检测参数 采用的试验检测方法和标准(名称/编号)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七 E51-2009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料 034-2000 最大干密度 T0804-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公路工程无机结 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1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
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序号 试验检测参数 采用的试验检测方法和(名称/编号)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七 E51-2009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料 034-2000 最大干密度 T0804-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公路工程无机结 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1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1.2 试验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方孔筛)。 1.3 试验方法类别。本实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 2 仪器设备 2.1 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大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2 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5kg。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2.3 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g。 2.4 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 2.5方孔筛:孔径53mm、37.5mm、26.5mm、19mm、4.75mm、2.36mm的筛各1个。 2.6 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 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2.8 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2.9 工字型刮平刀: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 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2.11 脱模器 2.12 测定含水量用得吕盒、烘箱等其他用具。 2.13 游标卡尺 3试验准备 3.1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试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捣碎或用木碾碾碎。土团均应破碎到通过4.75mm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合机械的破碎率。 3.2 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破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4.7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3.3 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19mm筛; 如存留在19mm筛上得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26.5mm的筛,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3.4 如试料中粒径大于19mm的颗粒含量10%,则将试料过37.5mm筛;如果存留在37.5mm筛上得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53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3.5 每次筛分后,均应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P。 3.6 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料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3.7 在试验前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试模的内径、高和垫块的厚度,以计算试筒的容积。 4 试验步骤 4.1 准备工作 在试验前应将试验所需要得各种仪器准备齐全,测量设备应满足精度要求;调试击实仪器,检查其运转是否正常。 4.2 甲法 4.2.1 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 ~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4.2.2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0.5%~1.5%,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 注?:对于中、粗粒土,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取0.5%,其余取1%。对于细粒土,取1%,但对于黏土,特别是重黏土,可能需要取2%。 4.2.3 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的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合到均匀状态(如为石灰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材料,可将石灰、粉煤灰和试料一起拌匀),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浸润备用。 浸润时间要求:黏质土12~24h,粉质土6~8h,砂类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含土很少的为筛分碎石、砂砾和砂可缩短到2h。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应加水量可按式(T0804-1)计算。 m=[m/(1+0.01ω)+m/(1=0.01ω)] ×0.01ω wnncc -[mn/(1+0.01ω)] ×0.01ω - [m/(1+0.01)] ×0.01ω (T0804-1) nncc 式中:m——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g) w m——混合料中素土(或集料)的质量(g),其原始含水量为n ω,即风干含水量(%);n m——混合料中水泥或石灰的质量(g)其原始是含水量为ω; cc ω——要求达到的混合料的含水量(%)。 4.2.4 将所需要得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样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他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水泥应在土样击实前逐个加入。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在1h内完成下述击实试验。拌和后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石灰稳定材料和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除外)。 4.2.5 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应紧密联结。将击实筒放在坚实地面上,用四分法取制备好的试样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 略高于筒高的1/5)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将其安装到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上,设定所需锤击次数,进行第1层试样的击实。第1层击实完后,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几层的试样用量。用刮土刀或螺丝刀将已击实层的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进行其余4层试样的击实。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筒顶得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该作废。 4.2.6 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刮平试样,并拆除底板。如试样底面略突出筒外或有孔洞,则应细心刮平或修补。最后用工字型刮平尺齐筒顶和筒底将试样刮平。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m1 4.2.7 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内部从上至下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可将脱出试件用锤打碎后,用四分法采取),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0.1%。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所取样品的数量见表T0804-2(如只取一个样品测定含水量,则样品的质量应为表列数值的两倍)。擦净试筒,称其质量m2 表T0804-2 测稳定材料含水量的样品质量 样品质量(g) 公称最大粒径(mm) 2.36 约50 19 约300 37.5 约1000 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105~110?的温度下烘干。 4.2.8 按本方法4.2.3~4.2.7的步骤进行其余含水量下稳定材料的击实和测定工作。凡已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4.3 乙法 在缺乏内径10cm的试筒时,以及在需要与承载比等试验结合起来进行时,采用乙法进行击实试验。本法更适宜用于公称最大粒径达19mm的集料。 4.3.1 将已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30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所取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约为4.4kg(细粒土)或5.5kg(中粒土)。 4.3.2 以下各步的做法与本方法4.2.2~4.2.8相同,但应该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然后加料并击实。所不同的是,每层需取制备好的试样约900g(对于水泥或石灰稳定细粒土)或1100g(对于稳定中粒土),每层的锤击次数为59次。 4.4 丙法 4.4.1将已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约33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所取的试料分成6份(至少要5份)每份质量约5.5kg(风干质量)。 4.4.2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0.5%~1.5%。在估计最佳含 水量左右可只差0.5%~1%。 注:?对于水泥稳定类材料,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取0.5%;对于石灰、二灰稳定类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取1%。 4.4.3 同4.2.3。 4.4.4 同4.2.4。 4.4.5 将试筒、套环与夯击底板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并将垫块放在筒内地板上。击实筒应放在坚实地面上,取制备好的试样1.8kg左右【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略高于(高出1~2mm)筒高的1/3】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将其安装到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上,设定所需锤击次数,进行第一层试样的击实。第1层击实完后检查该层的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两层的试样用量。用刮土刀或螺丝刀将已击实的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进行其余两试样的击实。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得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作废。 4.4.6 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扭动并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刮平试样,并拆除底板,取走垫块。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m1 4.4.7 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内部由上至下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可将脱出试件用锤打碎后,用四分法采取),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0.1%。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所取样品的数量应不少于700g,如只取一个样品测定含水量,则样品的数量应不少于1400g,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105~110?的温度下烘干。擦净试筒,称其质量m2 4.4.8 按本方法4.4.3~4.4.7进行其余含水量下稳定材料的击实和测定。凡已用过的试料,一律不用再重复使用。 5 计算 5.1 稳定材料湿密度计算 按式(T0804-2)计算每次击实后稳定材料的湿密度。 ρ=(m-m)/V (T0804-2) w12 式中:ρ——稳定材料的湿密度(g/cm ?) w m——试筒与湿试样的总质量(g); 1 m——试筒的质量(g); 2 V——试筒的容积(cm?)。 5.2 稳定材料干密度计算 按式(T0804-3)计算每次击实后稳定材料的干密度。 ρ=ρ/(1+0.01ω) (T0804-3) dw 式中:ρ——试样的干密度(g/cm ?) d ω——试样的含水量(%)。 5.3制图 5.3.1以干密度为从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含水量——干密度曲线。曲线必须为凸形的,如试验点不足以连成完整的凸形曲线,则应该进行补充试验。 5.3.2 将试验各点采用二次曲线方法拟合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量及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5.4 超尺寸颗粒的校正 当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尺寸颗粒的含量为5%~30%时,按下列各式对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超尺寸颗粒的含量小于5%时,可以不进行校正) (1) 最大干密度按式(T0804-4)校正。 ρ,=ρ(1-0.01p)+0.9×0.01pG,a (T0804-4) dmdm 式中:ρ,——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g/cm?); dm ρ——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g/cm?); dm p——试样中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G,a——超尺寸颗粒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2)最佳含水量按式(T0804-5)校正。 ω,=ω(1-0.1p)+0.01pω(T0804-5) 00a 式中:ω,——校正后的最佳含水量(%); 0 ω——试验所得的最佳含水量(%); 0 p——试样中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ω——超尺寸颗粒的吸水量(%)。 a 注?:超尺寸颗粒的含量少于5%时,它对最大干密度的影响位于平行试验的误差范围内。 6 结果整理 6.1 应做两次平行试验,取两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两次重复性试验最大干密度的差不应超过0.05g/cm?(稳定细粒土)和0.08g/cm?(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最佳含水量的差不应超过0.5%(最佳含水量小于10%)和1.0%(最佳含水量大于10%)。超过上述规定值,应重做试验,直到满足精度要求。 6.2 混合料密度计算应保留小数点后3位有效数字,含水量应保留 小数点后1位有效数字。 7 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 (1) 试样的最大粒径、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2) 无机结合料类型及剂量; (3) 所用得试验方法类别; (4) 最大干密度(g/cm?) (5) 最佳含水量(%),并附击实曲线。 最佳含水量 T0801-2009含水量试验方法(烘干法)(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石灰、粉煤灰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含水量。 2 仪器设备 2. 1 水泥、粉煤灰、生石灰粉、消石灰和消石灰粉、稳定细粒土 2.1.1 烘箱:量程不小于110?,控温精度为?2?。 2.1.2 铝 盒:直径约50mm,高25~ 30mm。 2.1.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50g,感量0.01g。 ?2.1.4 干 燥 器:直径200~250mm,并用硅胶做干燥剂。 注? 用指示硅胶作干燥剂,而不用氯化钙。因为许多粘土供千后能从氯化钙中吸收水分。 2. 2 稳定中粒土。 2.2.1 烘箱:同2.1.1。 2.2.2 铝盒:能放祥品500g以上。 2.2.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感量0.1g。 , 2.2.4 干燥器:同2.1.4。 2.3 稳定粗粒土。 2.3.1 烘箱:同2.1.1。 2.3.2 大铝盒:能放样品2000g以上。 2.3.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3000g,感量0.1g。 2.3.4 干燥器:同2.1.4。 3 试验步骤 3.1 水泥、粉煤灰、生石灰粉、消石灰和消石灰粉、稳定细粒土 3.1.1 取清洁干燥的铝盒,称其质量m,并精确至0.Olg;取约50g1 试样(对生石灰粉、消石灰和消石灰粉取100g)经手工木锤粉碎后松放在铝盒中,应尽快盖上盒盖,尽量避免水分散失,称其质量m,并2,精确至0.Olg。 ?3.1.2 对于水泥稳定材料,将烘箱温度调到110?;对于其他材料,将烘箱调到105?。待烘箱达到设定温度后,取下盒盖,并将盛有试样的铝盒放在盒盖上,然后一起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需要的烘干时间随试样种类和试样数量而改变。当冷却试样连续两次称重的差(每 ?次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0.1%时,即认为样品已烘干。 3.1.3 烘干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并将盒盖盖紧。 ?3.1.4 将盛有烘干试样的铝盒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然后称铝盒和烘干试样的质量m,并精确至0.01g。 3 注?:某些含有石膏的土在烘干时会损失其结晶水,用此方法测定对其含水量有影响。每1%石膏对含水量的影响约为0.2%。如果土中有石膏,则试样应该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烘干,并可能要烘更长的时间。 注?:对于大多数土,通常烘干16~24h就足够了。但是,某些土或试样数量过多或试样很潮湿,可能需要烘更长的时间。烘干的时间也与烘箱内试样的总质量、烘箱的尺寸及其通风系统的效率有关。 注?:如铝盒的盖密闭,而且试样在称量前放置时间较短,可以不需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3.2 稳定中粒土 3.2.1 取清洁干燥的铝盒,称其质量m并精确至0.1。取500g1 试样(至少300g)经粉碎后松放在铝盒中,盖上盒盖,称其质量m,1并精确至0.1g 。 3.2.2 对于水泥稳定材料,将烘箱温度调到110?;对于其他材料,将烘箱调到105?。待烘箱达到设定温度后,取下盒盖,并将盛有试样的铝盒放在盒盖上,然后一起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需要的烘干时间随试样种类和试样数量而改变。当冷却试样连续两次称重的差(每次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0.1%时,即认为样品已烘干。 3.2.3 烘干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并将盒盖盖紧,放置冷却。 3.2.4 称铝盒和烘干试样的质量m,并精确至0.1g。 3 3.3 稳定粗粒土 3.3.1 取清洁干燥的铝盒,称其质量m并精确至0.1。取2000g1 试样经粉碎后松放在铝盒中,盖上盒盖,称其质量m,并精确至0.1g 2 3.3.2 对于水泥稳定材料,将烘箱温度调到110?;对于其他材料,将烘箱调到105?。待烘箱达到设定温度后,取下盒盖,并将盛有试样的铝盒放在盒盖上,然后一起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需要的烘干时间随试样种类和试样数量而改变。当冷却试样连续两次称重的差(每次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0.1%时,即认为样品已烘干。 3.3.3 烘干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并将盒盖盖紧,放置冷却。 3.3.4 称铝盒和烘干试样称其质量m并精确至0.1g。 3, 4 计算 用式(T0801-1)计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 ω=(m-m)/(m-m)×100 (T0801-1) 2331 式中: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含水量(%); m——铝盒的质量(g); 1 m—— 铝 盒和湿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 2 m—— 铝 盒和干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 3 5 结果整理 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算数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允许重复性误差应符合表 T0801-1的要求。 表T0801-1 含水量测定的允许重复性误差值 含水量(%) 允许误差(%) 含水量(%) 允许误差(%) ?7 ?0.5 ,40 ?2 ,7,?40 ?1 无侧限抗压强度 T0805-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1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包括稳定细粒土、 中粒土和粗粒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2 仪器设备 2.1 标准养护室。 2.2 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mm。 2.3 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也可用路面强度试验仪和测力计):压力机应符合现行《液压式压力试验机》(GB/T3722)及《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2611)中得要求,其测量精度为?1%,同时应具有加载速率指示装置或加载速率控制装置。上下压板平整并有足够刚度,可以均匀地连续加载卸载,可以保持固定荷载。开机停机均灵活自如,能够满足试件吨位要求,且压力机加载速率可以有效控制在1mm/min。 2.4 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量程4000g,感量0.01g。 2.5 量筒、拌和工具、大小铝盒、烘箱等。 2.6 球形支座。 2.7 机油:若干。 3 试件制备和养护 3.1 细粒土,试模的直径×高=Φ50mm×50mm ;中粒土,试模的直径×高=Φl00mm×l00mm ;粗粒土,试模的直径×高=Φ150mm×150mm。 3.2 按照本规程T0843—2009方法成型径高比为1:1的圆柱形试件。 3.3按照本规程T0845—2009的标准养生方法进行7d的标准养生。 3.4 将试件两顶面用刮刀刮平,必要时可用可凝水泥砂浆抹平试件顶面。 3.5 为保证试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每组试件的数目要求为:小试件不少于6个;中试件不少于9个;大试件不少于13个。 4 试验步骤 4.1 根据试验材料的类型和一般的工程经验,选择合适量程的测力计和压力机,试件破坏荷载应大于测力量程的20%且小于测力量程的80%。球形支座和上下顶板涂上机油,使球形支座能够灵活转动。 4.2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布吸去试件表面水分,并称试件的质量m。 4 4.3 用游标卡尺量试件的高度h,,准确到0.1mm。 4.4 将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或压力机上,并在升降台上先放一扁球座,进行抗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保持速率约为1mm/min。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P(N)。 4.5 从试件内部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经过打破),按照本规程T0801—2009方法,测定其含水量ω。 5 计算 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按式(T0805-1)计算。 Rc=P/A (T0805-1) 式中:Rc——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P——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N); A——试件的截面积(mm ?); A= ?πD ? D——试件的直径(mm)。 6 结果整理 6.1 抗压强度保留1位小数。 6.2 同一组试件试验中,采用3倍均方差方法剔除异常值,小试件可以允许有1个异常值,中试件1~2个异常值,大试件2~3个异常值。异常值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试验重做。 6.3 同一组试验的变异系数C(%)符合下列规定,方为有效试验:V 小试件C?6%;中试件C?10%;大试件C?15%。如不能保证试VVV 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小于规定的值,则应按允许误差10%和90%概率重新计算所需的试件数量,增加试件数量并另做新试验。新试验结果与老试验结果一并重新进行统计评定,直到变异系数满足上述规定。 7 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材料的颗粒组成; (2) 水泥的种类和强度等级,或石灰的等级; (3) 重型击实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g/cm ?); (4) 无机结合料类型及剂量。 (5) 试件干密度(保留3位小数,g/cm ?)或压实度; (6) 吸水量以及测抗压强度时的含水量(%); (7) 抗压强度,保留1位小数; (8) 若干个试验结果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平均值R。标准差S、变c 异系数C和95%保证率的值R(R=R-1.645S)。 vc0.959c0.959c 水泥或石灰剂量 T0809-2009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EDTA滴定法)(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1 适用范围 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在工地快速测定水泥和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和石灰的剂量,并可用以检查现场拌和和摊铺的均匀性。 1.2本方法适用于在水泥终凝之前的水泥含量测定,现场土样的石灰剂量应在路拌后尽快测试,否则需要用相应龄期的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的标准曲线确定。 1.3 本方法也可以用来测定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材料中结合料的剂量。 2 仪器设备 2.1 滴定管(酸式):50mL,1支。 2.2 滴定台:1个。 2.3 滴定管夹:1个。 2.4 大肚移液管:lOmL、50mL,10支。 2.5 锥形瓶(即三角瓶):200mL, 20个 2.6 烧杯:2000m1(或1000mL),1只;300mL,10只. 2.7 容量瓶:1000mL,1个。 2.8 搪瓷杯:容量大于1200mL,10只。 2.9 不锈钢棒(或粗玻璃棒):10根。 2.10 量筒:100mL和5mL,各一只;50mL,2 只。 2.11 棕色广口瓶:60mL,1只(装钙红指示剂)。 2.12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500g,感量0.01g 2.13 秒表 :1只。 2.14表面皿: Φ9cm,10个。 2.15研钵: Φ12~13cm,1个。 2.16 洗耳球:1个。 2.17精密试纸:pH12~14。 2.18 聚乙烯桶:20L (装蒸馏水和氯化铵及EDTA二钠标准溶液),3个;5L(装氢氧化钠),1个;5L(大口桶),10个。 2.19 毛刷、去污粉、吸水管、塑料勺、特种铅笔、厘米纸。 2.20 洗瓶(塑料):500mL, 1只。 3 试剂 3.1 0.1mol/m?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二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EDTA二钠(纯)37. 23g,用40~50?的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溶解,待全部溶解并冷至室温后,定容至l000ml。 3.2 10% 氯化铵(NHCl)溶液:将500g氯化铵(分析纯或化学纯)放在4 10L的聚乙烯桶内,加蒸馏水4500mL,充分振荡,使氯化铵完全溶解。也可以分批在1000mL的烧杯内配制,然后倒入塑料桶内摇匀。 3.3 1.8% 氢氧化钠(内含三乙醇胺)溶液:用电子天平称18g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放入洁净干燥的1000ml一烧杯中,加10OOmL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待溶液冷至室温后,加入2ml三乙醇胺(分析纯),搅拌均匀后储于塑料桶中。 3.4 钙红指示剂:将0.2g钙试剂酸钠(分子式CHNNaOS,分子量211327460.39)与20g预先在105?烘箱中烘1h的硫酸钾混合。一起放入研钵中,研成极细粉末,储于棕色广口瓶中,以防吸潮。 4 准备标准曲线 4.1 取样:取工地用石灰和土,风干后用烘干法测其含水量(如为水泥可假定其含水量为0)。 4.2 混合料组成的计算: 4.2.1公式:干料质量=湿料质量/(1+含水量) 4.2.2 计算步骤: (1)干混合料质量=湿混合料质量/(1+最佳含水量) (2)干土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石灰或水泥剂量) (3)干石灰或水泥质量=干混合料质量-干土质量 (4)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土的风干含水量) (5)湿石灰质量=干石灰质量×(1+石灰的风干含水量) (6)石灰土中应加入的水=湿混合料质量-湿土质量-湿石灰质量 4.3 准备5种试样,每种两个样品(以水泥稳定材料为例),如为水泥稳定中、粗粒土,每个样品取1000g左右(如为细粒土,则可取300g左右)准备试验。为了减少中、粗粒土的离散,宜按设计级配 单份掺配的方式备料。 5种混合料的水泥剂量应为:水泥剂量为0,最佳水泥剂量左右、 ?最佳水泥剂量?2%和?4%,每种剂量取两个(为湿质量)试样,共10个试样,并分别放在10个大口聚乙烯桶(如为稳定细粒土,可用搪瓷杯或1000ml具塞三角瓶;如为粗粒土,可用5L的大口聚乙烯桶)内。土的含水量应等于工地预期达到的最佳含水量,土中所加的水应与工地所用的水相同。 注?:在此,准备标准曲线的水泥剂量为:0、2%、4%、6%、8%,如水泥剂量较高或较低,应保证工地实际所用水泥或石灰的剂量位于准备标准曲线时用剂量的中间。 4.4 取一个盛有试样的盛样器,在盛样器内加如两倍试样质量(湿质量)体积的10%氯化铵溶液(如湿质量为300g,则氯化铵溶液为600mL;如湿质量为1000g,则氯化铵溶液为2000mL)。料为300g,则搅拌3min(每分钟搅110~120次);料为1000g,则搅拌5min。如用1000mL具塞三角瓶,则手握三角瓶(瓶口向上)用力振荡3min(每 ?分钟120次?5次),以代替搅拌棒搅拌。放置沉淀10min然后将上部清液转移到30OmL烧杯内,搅匀,加盖表面皿待测。 注?如10min后得到的是混浊悬浮液,则应增加放置沉淀时间,直到出现澄清悬浮液为止,并记录所需的时间,以后所有该种水泥(或石灰)土混合料的试验.均应以同一时间为准。 4.5 用移液管吸取上层(液面下1-2cm)悬浮液10.O mL放入200mL的三角瓶内,用量筒量取l.8%氢氧化钠(内含三乙醇胺)溶液50mL倒人三角瓶中,此时溶液pH值为12.5~13.0(可用pH12~14精密试纸检验),然后加入钙红指示剂(质量约为0.2g),摇匀,溶液呈玫瑰红色。记录滴定管中EDTA二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然后用EDTA二钠标准溶1 液滴定,边滴定边摇匀,并仔细观察溶液的颜色;在溶液颜色变为紫 色时,放慢滴定速度,并摇匀;直到纯蓝色为终点,记录滴定管中EDTA二钠标准溶液体积V(以mL计,读至0.1mL)。计算V-V,即212为EDTA二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 4.6 对其他几个盛样器中的试样,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并记录各自的EDTA二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 4.7 以同一水泥或石灰剂量稳定材料EDTA二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mL)的平均值为纵坐标,以水泥或石灰剂量(%)为横坐标制图。两者的关系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如图 所示。如素土、水泥或石灰改变,必须重做标准曲线。 5 试验步骤: 5.1 选取有代表性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对稳定中、粗粒土取试样约3000g,对稳定细粒土取试样约1000g。 5.2对水泥或石灰稳定细粒土,称300g放在搪瓷杯中,用搅拌棒将结块搅散,加10%氯化铵溶液600mL;对水泥或石灰稳定中、粗粒土,可直接称取1000g左右,放入10%氯化铵溶液2000mL,然后如前述步骤进行试验。 5.3 利用所绘制的标准曲线,根据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确定混合料中的水泥或石灰剂量。 6结果整理 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算数平均值,精确至0.1mL。允许重复性误差不得大于均值的5%,否则,重新进行试验。 7 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名称; (2)试验方法名称; (3)试验数量n; (4)试验结果极小值和极大值; (5) 试验结果平均值X; (6) 试验结果标准差S; (7)试验结果变异系数Cv。 石灰有效钙镁含量 T0813-1994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简易测定方法 (公路工程无机结 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氧化镁含量在5%以下的低镁石灰。 2 仪器设备 2.1 方孔筛:0.1 5mm,1个。 2.2 烘 箱:50~250?,1台。 2.3 干燥器: Φ25cm,1个。 2.4 称量瓶: Φ30mm×50mm,10个。 2.5 瓷研钵: Φ12~13cm,1个。 2.6 分析天平:量程不小于50g,感量0.0001g,1台。 2.7 电子天平: 量程不小于500g,感量0.01g,1台。 2.8 电炉 :1500W ,1个。 2.9石棉网:20cm×20cm,1块。 2.10玻璃珠: Φ3mm,1袋(0. 25kg) 2.11具塞三角瓶:250m1,20个。 2.12漏斗:短颈,3个。 2.13塑料洗瓶:1个。 2.14塑料桶:20L,1个 2.15下口蒸馏水瓶:5000mL,1个。 2.16 三角瓶:300m1,10个。 2.17 容量瓶:250mL、1000mL,各1个。 2.18 量筒:200mL、100mL、50mL、5mL,各1个。 2.19试剂瓶:250mL、1000mL,各5个。 2.20 塑料试剂瓶:1L,1个。 2.21 烧杯:50mL,5个;250mL(或300mL),10个。 2.22 棕色广口瓶:60mL,4个;250mL,5个。 2.23 滴瓶:60mL,3个。 2.24 酸滴定管:50mL,2支。 2.25 滴定台及滴定管夹,各1套。 2.26大肚移液管:25mL、50 mL,各1支。 2.27表面皿:7cm,10块。 2.28玻璃棒:8mm×250mm及4mm×180mm,各10支。 2.29试剂勺:5个。 2.30吸水管:8mm××150mm,5 支。 2.31 洗耳球 :大、小各I个。 3 试剂 3.1 1mol/L盐酸标准溶液:取83mL(相对密度1.19)浓盐酸以蒸馏 水稀释至1000mL,按下述方法标定其摩尔浓度后备用。 称取已在180?烘箱内烘干2h的碳酸钠(优级纯或基准级纯)1.5~2.0g(精确至0.0001g),记录为m,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l00mL水0 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2~3滴0.1%甲基橙指示剂,记录滴定管中待标定的盐酸标准溶液初始体积V,用待标定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1 至碳酸钠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将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3min,然后放在冷水中冷却至室温,如此时橙红色变为黄色,则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稳定橙红色时为止,记录滴定管中盐酸标准溶液体积V。 V 、V的差值即为盐酸标准溶液的消耗量V。 212 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按式(T0813-1)计算。 N = m/(V×0 .053) (T0813-1) 0 式中:N——盐酸标准溶液摩尔浓度(mol/L); m——称取碳酸钠的质量(g); 0 V—— 滴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053——与1.00mL盐酸标准溶液[C(HCl)=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3.2 1%酚酞指示剂。 4 准备试样 4.1 生石灰试样:将生石灰样品打碎,使颗粒不大于1.18mm。拌和均匀后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左右,放入瓷研钵中研细。再经四分法缩减至20g左右。研磨所得石灰样品,应通过0.15mm(方孔筛)的筛。从此细样中均匀挑取10余克,置于称量瓶中在105?烘箱烘至恒量,储于干燥器中,供试验用。 4.2 消石灰试样:将消石灰样品用四分法缩减至10余克左右。如有大颗粒存在,须在瓷研钵中磨细至无不均匀颗粒存在为止。置于称量瓶中在105?烘箱烘至恒量,储于干燥器中,供试验用。 5 试验步骤 5.1 迅速称取石灰试样0.8~ 1.0g (准确至0.0001g)放入300ml.三角瓶中,记录试样质量m。加入150mL新煮沸并已冷却的蒸馏水和100 颗玻璃珠。瓶口上插一短颈漏斗,使用带电阻的电炉加热5min(调到最高档),但勿使液体沸腾,放入冷水中迅速冷却。 5.2 向三角瓶中滴入酚酞指示剂2滴,记录滴定管中盐酸标准溶液体积V,在不断摇动下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控制速度为2~3滴/,3 至粉红色完全消失,稍停,又出现红色,继续滴入盐酸,如此重复几次,直至5min内不出现红色为止记录滴定管中盐酸标准溶液体积V。4V 、V的差值即为盐酸标准溶液消耗量V。如滴定过程持续半小时345 以上,则结果只能作参考。 6 计算 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按式(T0813-2)计算。 X=[(V×N×0.028)/m]×100 (T0813-2) 5 式中: X ——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 V——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5 N——盐酸标准液的摩尔浓度(mol/L); m——样品质量(g)。 0.028——氧化钙的毫克当量。因氧化镁含量甚少,并且两者之毫克 当量相差不大,故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毫克当量都以CO的毫克 a当量计算。 7 结果整理 7.1 读数精确至0.1mL。 7.2 对同一石灰样品至少应做两个试样和进行两次测定,并取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代表最终结果。 8 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石灰来源; (2)试验方法名称; (3)单个试验结果; (4)试验结果平均值。 粉煤灰细度 T0818-2009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 验规程 JTG E51-2009)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粉煤灰细度的检查。本方法利用气流作为筛分的动力和介质,通过旋转地喷嘴喷出的气流作用使筛网里的待测粉状物料呈液态化,并在整个系统负压的作用下,将细颗粒通过筛网抽走,从而达到筛分的目的。 2 仪器设备 2.1 负压筛析仪: 负压筛析仪主要由0.075mm方孔筛、0.3mm方孔筛、筛座、真空源和收尘器等组成,其中0.075mm、0.3mm方孔筛内径为Φ150mm,外框高度为25mm。 2.2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50g,感量0.01g。 3 试验步骤 3.1 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105~110?烘箱内烘干至恒量,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3.2 称取试样约10g,精确至0.01g,记录试样质量m,倒在0.075mm2 方孔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3.3 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开始筛析。 3.4 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得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3.5 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者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3.6 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 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精确至0.01g记录筛余物质量m. 13.7 称取试样约100g,准确至0.01g记录试样质量m,倒入0.3mm3方孔筛网上,使粉煤灰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粉煤灰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记录筛子上面粉煤灰的质量为m. 44 计算 粉煤灰通过百分含量按式(T0818-1)、式(T0818-2)计算。 X=(m-m)/m×100 (T0818-1) 2121 X=(m-m)/m×100 (T0818-2) 2334 式中:X——0.075mm方孔筛通过百分含量(%) 1 X——0.3mm方孔筛通过百分含量(%) 2 m——0.075mm方孔筛筛余物质量(g) 1 m——0.3mm方孔筛筛余物质量(g) 2 m——过0.075mm方孔筛的样品质量(g) 3 m——过0.3mm方孔筛的样品质量(g)。 4 5结果整理 5.1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 5.2 平行试验3次,允许重复性误差不得大于5%。 6 筛网的校正 筛网的校正采用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或其他同等级标准样品。按本 方法“3试验步骤”测定标准样品的细度,筛网校正系数按式(T0818-3)计算。 K=m/m (T0818-3) 0 式中:K——筛网校正系数; m——标准样品筛余标准值(%); 0 m——标准样品筛余实测值(%)。 注:筛网校正系数范围为0.8~1.2,筛析150个样品后进行筛网的校正。 粉煤灰烧失量 T0817-2009粉煤灰烧失量测定方法(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粉煤灰烧失量的测定。本方法将试样在950~1000?的马福炉中灼烧,驱除水分和二氧化碳,同时将存在的易氧化元素氧化。由硫化物的氧化引起的烧失量误差必须进行校正,其他元素存在引起的误差一般可忽略不计。 2 仪器设备 2.1 马福炉:隔焰加热炉,在炉膛外围进行电阻加热。应使用温度控制器,准确控制炉温,并定期进行校验。 2.2 瓷坩埚:带盖,容量15~30mL。 2.3. 分析天平:量程不小于50g,感量0.0001g。 3 试验步骤 3.1 将粉煤灰样品用四分法缩减至10余克左右,如有大颗粒存在,须在研钵中磨细至无不均匀颗粒存在为止,置于小烧杯中在105~110?烘干至恒量,储于干燥器中,供试验用。 3.2 将瓷坩埚灼烧至恒量,供试验用。 3.3 称取约1g试样(m0),精确至0.0001g,置于已灼烧至恒量的瓷坩埚中,放在马福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1000?下灼烧15~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连续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0005g时,即达到恒量。记录每次称量的质量。 4 计算 烧失量按式(T0817-1)计算。 X=[(m-m)/m] ×100 (T0817-1) 0n0 式中:X——烧失量(%) m——试料的质量(g); 0 m——灼烧后试料的质量(g) n 5 结果整理 5.1 试验结果精确至0.01%。 5.2 平行试验两次,允许重复性误差为0.15% 6 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粉煤灰来源; (2) 试验方法名称 (3) 粉煤灰的烧失量。 粉煤灰比表面积 T0820-2009粉煤灰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公路工程无机结合 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用勃氏比表面积透气仪(简称勃氏仪)来测定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也适用于比表面积在2000~6000cm ?/g范围内的其他各种粉状物料,不适用于测定多孔材料及超细粉状物料。 2 仪器设备 2.1 勃氏仪:应符合现行JC/T956的要求,如图T0820-1,由透气圆同、穿孔板、捣器、U型压力计、抽气装置等组成。透气圆筒阳锥与U型压力计的阴锥应能严密连接。U型压力计上得阀门以及软管等接口处应能密封。在密封的情况下,压力计内的液面在3min内应不下降。 2.2 透气圆筒:内径为12.70mm?0.05mm,由不锈钢或铜质材料制成。透气圆筒内表面和阳锥外表面的粗糙度:?Ra1.6。在透气圆筒内壁距离上口边55mm?10mm处有一突出的、宽度为0.5~1.0mm的边缘,以放置穿孔板。透气圆筒阳锥锥度:19/38。19?19mm?1min;38?34~38mm。两者1?10增减。 2.3 穿孔板:由不锈钢或铜质材料制成,厚度为1.0mm?0.1mm。穿 0孔板直径为12.70mm,穿孔板面上均匀地打有35个直径为1.00mm-0.05 ?0.05mm的小孔。 2.4 捣器:用不锈钢或铜质材料制成。捣器与透气圆筒的间隙?0.1mm捣器底面应与主轴垂直,垂直度小于6,。捣器侧面扁平槽宽度:3.0mm?0.3mm。当捣器放入透气圆筒,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上口边接触时,捣器底面与穿孔板间的距离:15.0mm?0.5mm。 2.5 U型压力计:由玻璃制成,U型压力计玻璃管外径:9.0mm?0.5mm;U型压力计U型的间距:25mm?1mm;U型压力计在连接透气圆筒的一臂上刻有环形线,U型压力计底部到第1条刻度线的距离:130~140mm;U型压力计上第1条刻度线与第2条刻度线的距离:15mm?1mm;U型压力计上第1条刻度线与第3条刻度线的距离:70mm?1mm;U型压力计底部往上280~300mm处有一出口管,管上装有阀门,连接抽气装置。U型压力计与透气圆筒相连的阴锥锥度:19/38。19?19mm?1mm;38?34~38。两者1?10增减。 2.6 抽气装置:其吸力能保证水面超过第3条刻度线。 2.7 滤纸:中速定量滤纸。 2.8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1g。 2.9 秒表:分度值为0.5s。 2.10 烘箱:控温精度?1?。 3 材料 3.1 压力计液体 压力计液体采用带有颜色的蒸馏水。 3.2 汞 分析纯汞。 3.3 基准材料 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满足GSB14-1511或相同等级的标准物质)。 4 勃氏仪的标定 4.1 勃氏仪圆筒试料层体积的标定方法 用水银排代法标定圆筒的试料层体积。将穿孔板平放入圆筒内,在放入两片滤纸。然后用水银注满圆筒,用玻璃片挤压圆筒上口多余的水银,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倒出水银称量(m),然后取出一1 片滤纸,在圆筒内加入适量的试样。再盖上一片滤纸后用捣器压实至试料层规定高度。取出捣器用水银注满圆筒,同样用玻璃片挤压平后,将水银倒出称量(m)。圆筒试料层体积按式(T0820-1)计算。 2 V=(m-m)/ρ (T0820-1) 12水银 式中:V——透气圆筒的试料层体积(cm?); m ——未装试样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1 m——装试样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2 ρ——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 水银 试料层体积要重复测定两遍,取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001cm ?。 4.2 勃氏仪标准时间的标定方法 用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测定标准时间。 4.2.1 标准样的处理 将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在110??5?下烘干1h并在干燥 器中冷却至室温。 4.2.2 标准样质量的确定 标准样质量按式(T0820-2)计算。 m=ρV(1-ε) (T0820-2) 0 式中:m——称取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的质量(g); 0 ρ——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的密度(g/cm?); V—透气圆筒的试料层体积(cm?); ε——取0.5. 精确称取至0.001g。 4.2.3 试料层的制备 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捣棒把一片滤纸放到穿孔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将准确称取的按本方法4.2.2计算得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粉煤灰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压实标准样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旋转捣器1~2圈,慢慢取出捣器。 4.2.4 透气试验 将装好标准样的圆筒外锥面涂一薄层凡士林,把它连接到U型压力计上,打开阀门,缓慢地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超过第3刻度线时关闭阀门。当压力计内液面的弯月面下降到第3条刻线式开始计时,当液面的弯月面下降到第2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3条刻线到第2条刻线所需的时间ts。精确至0.1s。透气试验要重复称取两次标准样分别进行,当两次透气 时间的差超过1.0s时,要测第3遍,取两次不超过1.0s的平均透气时间作为该仪器的标准时间。 5 试验步骤 5.1 粉煤灰样品取样后,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再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5.2 按T0819-2009方法测定粉煤灰密度。 5.3 漏气检查 将透气圆筒上口用像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如发现漏气,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5.4 空隙率(ε)的确定 对粉煤灰料得空隙率应予选用0.530?0.005。 当按该空隙率不能将试样压至本方法4.2.3规定的位置时,则允许改变空隙率。空隙率的调整以2000g砝码(5等砝码)将试样压实至本方法4.2.3规定的位置为准。 5.5 确定试样量 试样量按式(T0820-3)计算。 m=ρV(1-ε) (T0820-3) 式中:m——需要的试样量(g); ρ——试样密度(g/cm?); V—试料层体积(cm?),按本方法4.1测定; ε——试料层空隙率。 5.6 试料层制备 5.6.1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捣棒把一片滤纸放到穿孔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将准确称取的按本方法5.5 确定的粉煤含量,精确至0.001g,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粉煤灰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压实标准样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旋转捣器1~2圈,慢慢取出捣器。 5.6.2 穿孔板上得滤纸为Φ12.7mm边缘光滑的圆形滤纸片,每次测定需用心的滤纸片。 5.7 透气试验 5.7.1将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下锥面涂一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形磨口处,旋转1~2圈。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5.7.2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当压力计内液面的弯月面下降到第3条刻线式开始计时,当液面的弯月面下降到第2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3条刻线到第2条刻线所需的时间t。以秒(s)为单位,并记下试验时的温度(?)。每次透气试验,均应重新制备试料层。 6 计算 6.1 当被测试样的密度、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相同,试验时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比表面积可按式(T0820-4)计算。 S=St /ts (T0820-4) s 如试验时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比表面积则按式(T0820-5)计算。 S=S/ (T0820-5) tηstsηs 式中:S——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cm ?/g); S——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cm ?/g); s t——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ts——标准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η——被测试样试验温度下地空气黏度(μPa•s); ηs——标准试样试验温度下地空气黏度(μPa•s)。 注:t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6.2 当被测试样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样试料层中空隙率不同,试验时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比表面积可按式(T0820-6)计算。 S=S,,/,, (T0820-6) t1,εsε3ts1,εεs3s 如试验时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比表面积则按式(T0820-7)计算。 ,,,,t1,εsε3ηsts1,εεs3ηS=S/ (T0820-7) s 式中:ε——被测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 εs——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空隙率。 6.3 当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准样品不同,试验时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比表面积可按式(T0820-8)计算。 S=S/ (T0820-8) ,,,,t1,εsε3ρsρts1,εεs3s 如试验时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比表面积则按式(T0820-9) 计算。 S=S,,/,, (T0820-9) t1,εsε3ρsηsts1,εεs3ρηs 式中:ρ——被测试样的密度(g/cm?); Ρs——标准试样的密度(g/cm?)。 7 结果整理 粉煤灰比表面积应由两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计算结果保 留至10 cm ?/g。如两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则应重新试验。 8 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 (2) 试验日期及时间; (3) 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4) 环境温度和湿度; (5) 粉煤灰试样的比表面积; (6) 执行标准; 需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
本文档为【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