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惶恐滩头说惶恐赏析]惶恐于生命尽头的回眸远——卢荻秋访谈录

2017-08-31 16页 doc 35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惶恐滩头说惶恐赏析]惶恐于生命尽头的回眸远——卢荻秋访谈录[惶恐滩头说惶恐赏析]惶恐于生命尽头的回眸远——卢荻秋访谈录 [惶恐滩头说惶恐赏析]惶恐于生命尽头的回 眸远——卢荻秋访谈录 篇一 : 惶恐于生命尽头的回眸远——卢荻秋访谈录 卢荻秋简介 本名蒋家平。安徽巢湖人。1966年生,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现供职于某理工科高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发表关于大学文化等论题的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大学文化类书籍多部。业余时间从事杂文、随笔、散文、时事评论写作,发表相关作品近两千篇,出版杂文随笔集《闲暇集》和时事评论集《古惑年代》,另有一部关于《红楼梦》的随笔集《怡红院...
[惶恐滩头说惶恐赏析]惶恐于生命尽头的回眸远——卢荻秋访谈录
[惶恐滩头说惶恐赏析]惶恐于生命尽头的回眸远——卢荻秋访谈录 [惶恐滩头说惶恐赏析]惶恐于生命尽头的回 眸远——卢荻秋访谈录 篇一 : 惶恐于生命尽头的回眸远——卢荻秋访谈录 卢荻秋简介 本名蒋家平。安徽巢湖人。1966年生,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现供职于某理工科高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发关于大学文化等论的学术三十余篇,主编大学文化类书籍多部。业余时间从事杂文、随笔、散文、时事评论写作,发表相关作品近两千篇,出版杂文随笔集《闲暇集》和时事评论集《古惑年代》,另有一部关于《红楼梦》的随笔集《怡红院里没有巧宗儿》准备出版。目前正在集中撰写关于南朝的历史随笔。 ?记 者:大学期间您的专业是历史学,请问您是如何与杂文结缘的, ?卢荻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沉疴将除、百废俱兴的创世纪年代,一个挣脱枷锁、自由呼吸的个性解放年代,一个思潮纷起、百舸争流的思想启蒙年代。时代的印记深深地刻在所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尤其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的灵魂之中。我很有幸成长于那个年代,也很有幸在那个年代里离开贫瘠的乡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从而成为这个激情燃烧的青年群体中的一员。 大学期间,我的专业是历史学。这门学问在当时就已经露出了 “夕阳学科”的模样,被认为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过于遥远,是非常不时髦的学问。受到这种看法的影响,大学四年里,我对这一专业的感情是疏离的,但那时候还没有自由转系转专业的可能性,所以不得不把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很别扭地消耗在专业课的学习上。 不过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毕业是包分配的,基本上没有求职压力,远不像现在的年轻大学生这样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和精神包袱。因此,大学四年里,除了专业课,还可以追随自己的兴趣,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读书,而不用将自己的未来寄托于某些枯燥无味的专业技能学习上。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专业的疏离,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转变。我们班同学中有专心致志于历史学专业学习的,也有把兴趣完全转移到经济、法律、社会学等时髦学科中的,而我则慢慢为自己找寻了一条连通历史与现实的管道,那就是杂文。我希望未来的我能从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表达自己对当今世界的思考,能从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太关注的角度和侧面来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一点努力。 当然,真正要进入这样一个角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丰富的学养、渊博的知识、纯熟的文字表达、敏锐的现实观察、敢于嬉笑怒骂的胆识,都是大学期间的我所不具备的,我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地充实自己。 1988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高校,从事与文字、行政管理等相关的工作。事务性工作虽然非常繁重,但并没有使我与自己的期望渐行渐远,反让我有了更多机会锤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了更 多机会接触社会各个层面的各类人等,有了更多机会让自己对这个社会进行更深刻的观察,从而帮助自己向自己内心的目标更近一步。 ?记 者:您的工作与文学、与杂文距离较远,从事这方面创作只能挤占业余时间,请问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卢荻秋:纯粹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当然也有一份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尽管我身在高校,与真正的官场有不小的距离,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也会在学校有着相当程度的反映, 不少人或觥筹交错、玩牌搓麻,或过从相接、经营关系,或勾心斗角、你推我搡,要么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要么绞尽脑汁往上爬。对这些,我不仅了无兴致,而且天生怀有抵触情绪。我曾经想,如果这样活着,等到退休了、老朽了、生命即将终结了,再来回眸自己的人生,忽然发现一辈子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了,那该会多么的令人惶恐。所以,我更愿意把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托付给一杯清茶、一篇美文、一本好书和一次自鸣得意的谋篇布局。 十数年一路走来,有些人有些事一直在脑海里记忆深刻。利用这个机会,我很愿意公开表达一下对他们的敬意。第一位便是原《合肥晚报》副刊部编辑檀津生先生,在我从事杂文写作的初始阶段,他的温文尔雅、耐心细致让“新车上路”、惴惴不安的我慢慢变得轻松起来;第二位是杂文家冯日乾先生,在我对杂文写作摸不清门路贸然致信求教时,他极其耐心地予以赐教,回函长达五六页,飘逸的笔迹和精到的阐述至今记忆犹新;第三位是原《中国青年报》“求实篇”栏目编辑焦加先生,他慷慨地让我稚拙的文字与牧惠、金陵客、郭庆晨、 冯日乾、鄢烈山等杂文名家的大作,一起在这个版面上出现,从而增强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勇气;第四位是香港《大公报》“大公园”版面编辑孙嘉萍女士,最近几年我所撰写的关于《红楼梦》和南朝历史的随笔杂谈文字,大多在她的领地与读者见面,是她慷慨地赐予了我副刊的版面,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使我得以有信心将这样一种阅读与写作的方式持续下来。他们都与我素昧平生,并不熟识,更无密切交往,所有的交流只限于信件或邮件中的片言只语,但他们给予我的帮助令我感动,所以我要真诚地向他们道一声谢~ ?记 者:您的很多作品紧密关注时事,触角敏锐,纵观这些文章的题目,犹如看到了一份社会的病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新闻面前,您如何取舍, ?卢荻秋:进入新世纪后,杂文的地盘越来越小。报刊杂志的副刊版面更多地奉送给了生活笔记、心灵鸡汤、幽默笑话、职场宝典之类的文字,许多曾经非常著名的杂文栏目也相继被取消。不过,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从来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坚守,而是会在种种压力和变局之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巧妙智慧地调整自己的角度。 正是在这一时期,我将重点暂时转移到了时事评论写作上来。由于学识和眼界所限,我所关注的领域是有限的,偏重于教育、文化、社会等方面。我想,我们正处在一个价值多元、思潮纷乱、行为多样的年代。按说,这样的年代理应能够活跃人的思想、启迪人的智慧,使人们变得更加深刻、理性、有个性。然而,盘点这些年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尤其是思想、文化、教育、官场等领域,除了给人眼花缭乱 的感觉外,很难让人有收获之喜悦。 名牌大学如高档服装、作品抄袭决不道歉、短信海选泛滥、红楼选秀大肆炒作、先贤像纷纷出台、政府公祭此起彼伏、明星学者信口开河、天价国学班粉墨登场、读史热虚火外浮……种种令人应接不暇的出位言行伴随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一股脑儿拥到公众面前。这表明,我们的社会中,功利、实用的价值取向已经呈现出泛滥之态,更表明当今社会还远远不算是一个成熟的年代,远远不算是一个深刻的年代。我想,这样的时代,有必要站出更多的人来一同发出呐喊。 ?记 者:历史、文学题材作品在您的杂文中占据不小的比例,如《“笔公”终是“尖头奴”》、《晴雯不是个好秘书》等,选材新颖、角度独到。您为何对这类题材情有独钟, ?卢荻秋:有两个原因。一是专业影响:尽管大学毕业后我所从事的工作与历史学几无任何关联,但历史依然一直是我日常阅读和思考的主要方向,有所思有所感,自然希望能形诸文字;二是兴趣使然:从事时评写作数年后,越来越觉得这种短平快的写作方式,与自己的兴趣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我还是更希望能在千字文中尽可能地融入思想深度和文学功底。因此,重读经典、重温历史,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比对思考,逐渐成为我最近几年主要的着力方向。由于是在业余时间见缝插针地读,所以这是一个相当枯燥而缓慢的过程,其中《红楼梦》读了四年,南朝历史已经读了两年了。 以《红楼梦》为例,自然有多种读法,大多数人读得很单纯, 也有不少人阅读之外还要做些研究,比如有的要揭秘历史,有的要研究文学,有的偏重哲学视角,有的善持革命眼光,而我之阅读是不能和研究者以及各种各样的“家”们相提并论的。网友“一叶红枫”曾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现在红楼内的人不屑读,红楼外的人耻于读。还是一只脚在门内,一只脚在门外去读吧,这样便于进和出”。此言深合我意。我想,红楼就是小社会,社会也是大观园,《红楼梦》里这个家族小社会,正是《红楼梦》外这个社会大观园的缩影。两百多年前曹雪芹年代是这样,跨入新世纪的现代社会亦大抵如是。所以,读《红楼梦》既是在回望过去的社会与年代,也是在品读我们当今这个社会与年代。换句话说,有一种阅读的方式可以将《红楼梦》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倚在红楼的门边,一面伸头去向门里世界探头探脑,一面回头来对门外世界东张西望。看一眼纸上红楼,再看一眼滚滚红尘,你会发现今古同理,里外相连。 最近几年所写的关于文学和历史的二十多万字的随笔、杂文,正是“倚门而望”时的所思所想。我想,这样一种阅读与写作的方式,我还会继续下去的。 篇二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表达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表达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两个地名与作者文天祥当时的处境与心情贴切而又巧妙表现出来,形式上又形成对仗,可谓情辞俱妙。 篇三 :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阅读答案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二毛:头发花白。?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 这里代指故乡山水。 ,(首联数字的运用非常巧妙,请作赏析。 答: ?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 8(“七千里”极言被贬路途之远,“二毛人”写自己头发花白,“十八滩”写滩多险大,“一叶身”写孤独凄苦。这些数字构成了比喻、对比,既写出了被贬路程之远,又刻画了自己神态之憔悴,还写出了艰难的处境。 9(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作者被贬,悲伤不已;但见长风送客、积雨浮舟的壮观景象,精神为之一振,[)认为自己一生所经历的风浪很多,因而不止是略识路途。言外之义是这次贬官,实在不算什么。 篇四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什么意思,请求帮助,谢谢~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什么意思, 请求帮助,谢谢~ 惶恐滩头话说惶恐,零丁洋里慨叹孤苦零丁. 惶恐滩:在江西省万安县,急流非常险恶,是赣江十八滩中的1个. 零丁洋:在广东省珠海口的江面上. 零丁:孤苦的样子. 篇五 : 对下列诗句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 对下列诗句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D(“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考点: 考点名称:古诗词鉴赏古典诗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忧国::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咏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鹊桥仙》等等。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题临安邸》、《醉太平》等等。 3、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也应注意。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二首》等。 5、记行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 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王维的《相思》、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 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 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古诗词鉴赏技巧: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1、意象的色彩。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 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2、修辞手法: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比喻——更形象生动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 反问——强调 夸张——强调和突出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 巧用典故: 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正衬 对比——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词鉴赏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
本文档为【[惶恐滩头说惶恐赏析]惶恐于生命尽头的回眸远——卢荻秋访谈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