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

2018-09-26 8页 doc 22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7316

暂无简介

举报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 智利圣何塞铜矿“8•5”矿难救援分析 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33名矿工受困地下624m米深处。10月13日,经过智利政府69天的艰苦营救,当地时间13日0时10分,首名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随“凤凰2”号搭载舱,穿过长达622m的救生隧道,重见天日。随后,受困人员一个接一个返回地面,全部生还。此次矿难成功救援世界罕见,创造了人类救援史上的奇迹,也给国际救援机制建设和救援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救援过程 8月5日,智利北部圣何塞铜矿塌方,33名矿工受困地下624m处,生死...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
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 智利圣何塞铜矿“8•5”矿难救援分析 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33名矿工受困地下624m米深处。10月13日,经过智利政府69天的艰苦营救,当地时间13日0时10分,首名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随“凤凰2”号搭载舱,穿过长达622m的救生隧道,重见天日。随后,受困人员一个接一个返回地面,全部生还。此次矿难成功救援世界罕见,创造了人类救援史上的奇迹,也给国际救援机制建设和救援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救援过程 8月5日,智利北部圣何塞铜矿塌方,33名矿工受困地下624m处,生死未卜。智利政府迅速组织各专业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救援。救援人员从全国各地调来各种大型和小型救援设备及仪器,从地面向井下钻孔,努力打通救援通道。 经过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8月22日,救援人员在升到地面的探杆上发现了一张写有“我们全部33人都在避难所里,我们状况良好”的纸条。从而得到了被困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准确位置,为救援工作注入了兴奋剂。 8月23日,地面救援人员通过一条很长的细管,第一次为矿工们输送去饮用水和营养液。第二天,救援人员通过钻孔为井下矿工接通了电话线。被困20天的矿工们第一次与地面救援人员通上了话。他们健康状况良好,只是部分矿工因缺乏食物出现了胃痉挛。 8月26日,救援人员在继续加紧挖掘救援通道的同时,将一台摄录机送入地下。矿工们通过摄录机第一次向地面展示了井下的情况,并高唱国歌,大呼:“矿工万岁~” 9月1日,救援人员通过钻孔给矿工们送去了固体热食,如牛肉、米饭等。自被困井下以来,矿工们第一次吃到了热的固体食物。 9月7日,救援人员将一个小型电视接收器送入地下。矿工们接通地下的电视电缆,终于在井下收看到了一场足球比赛直播。 9月12日,根据救援进程,指挥部要求被困矿工们,跟随电视中教练的指导,开始健身训练,为获救做准备工作。 9月17日,救援通道终于打通,救援人员和矿工们欣喜若狂。 9月18日,被困矿工们跳起民族舞蹈,高唱国歌,庆祝智利独立200周年。他们还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独立日的庆典活动,并听到了总统对他们的赞扬。 9月19日,智利总统与矿工们进行了视频通话,矿工们深受鼓舞。 10月8日,升井工作准备就绪,“凤凰2”号搭载舱运抵现场。 10月11日,首批4名升井矿工人选确定。 10月13日,当地时间0时10分,工人开始升井。首名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随“凤凰2”号搭载舱,穿过长达622m的救生隧道,重见天日。随后其他矿工陆续升井。33人全部生还。 2 救援经验 圣何塞铜矿位于安第斯山脉智利北部段山脚下的沙漠之中,常年不下雨,昼夜温差很大,即使在 23 夏天,夜晚的温度仍然很低,往往让人冷得发抖。 事故发生后,智利武警、军队、消防人员以及政府各级部门联合行动,迅速展开救援。整个过程中,救援人员在政府指导下,依靠高技术,果断救援,为顺利救出受困矿工提供了保证,也给世界留下颇多启示。 2.1 政府牵头,分工明确 智利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中央政府在处理灾难性事件中的责任。宪法第一章第一款明确规定:“确保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及家庭是国家的义务。” 在应对重大灾难事件和自然灾害过程中,政府的领导作用不可或缺。 8月5日矿难发生后,智利政府立即承担起救援受困矿工的工作。组织各种救援力量,联合行动,展开救援。智利总统皮涅拉8月7日紧急中止对哥伦比亚的访问,赶赴铜矿现场,慰问33名受困矿工家属并监督救援工作。 与此同时,智利当局组织了分工明确、业务专业、各司其职的救援团队,其中包括救援人员、医务人员和一个专门的实验室,负责救援所需的器械和设备。 智利当局还邀请美国航空航天局一个专家小组,借助航天员在茫茫太空中的生活经验,为受困矿工在空间狭小、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保证生活质量提供借鉴。 2.2 机制健全,冷静自救 智利铜矿成功应对灾难事件的关键要素,是预先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设施。 在此次坍塌事故中,井下紧急避难所对于矿工在救援人员实施救助前延续生命起到了关键作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起矿难发生于8月5日,而直到8月22日,救援者的钻孔机才到达地底624m处,被困的矿工们正是将写有“我们全部33人都在避难所里,我们状况良好”的纸条栓在深入地下的探头上传递给了地面救援人员。使救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如果没有良好有效的避难处,即使矿难发生时受难者仍然存活,也难以坚持17天之久。须知,避难处的食物等物资是第18天才完全消耗完的。矿工们在被确定受困位置之前的17天,只能依靠避难所储存的食品维持生命,每人每48小时可以吃两汤勺的罐头鱼、半片饼干和半杯牛奶。如果当初矿业公司没有遵守井下应急机制的要求准备好这些设施和物资,受困矿工很可能等不到救援到来的那一天。正是避难所发挥着巨大作用,井下的人才坚持着,并组织起来,唱着国歌,打着电子游戏,玩着纸牌,配合救援。如果矿业管理不,没有避难之所的建立,生命奇迹、救援奇迹都是空淡。 智利矿难救援成功的背后不仅有着一系列的保障,关键的是这些安全措施都能够落在实处,在矿难发生时能够实际地发挥作用,而不是让这些措施停留在地面上和纸上。 另外,矿工们在灾难来临之时,积极展开自救也是创造奇迹的因素之一。发生坍塌事故后,33名矿工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开展自救,并及时与地面救援人员取得了联系。在耐心等待救援的同时,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矿工担任了领导者的角色,他指挥大家用一辆汽车的蓄电池为头灯充电,用手头的机械寻找水源。一名名叫约翰尼•贝利奥斯的矿工成了井下的临时医生,他负责为其他矿工抽血和采集尿液样本,再通过专门传递设备送到地面上的医生手中。33名矿工意志顽强,团结协作。33人共分为三组,每组11人,分别负责避难所、斜坡和105m(海拔高度)处作业区三个地点的工作,实行“三班倒”制度。在井上挖掘过程中,矿工们还积极协助救援工作,帮助清理井下的碎石。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矿工在下井之前,都接受过非常专业的救生教育。井下的33个矿工在被营救人员发现之前度过了整整17天。事故发生后,他们很快建立了生活区和日常生活秩序。而这也是24 我国的短板,在很多矿难发生之后,舆论才发现,很多矿工都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安全培训。尽管井下困难重重,但在确定被营救人员顺序时,矿工们都争着最后一个出井。心理专家指出,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头脑保证了矿工们能够在救援人员到来前和施救过程中,尽可能地延长生命。 2.3 依靠科技,注重细节 回顾两个多月的救援过程,高技术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救援中,智利动用所有可能的力量和最先进的救援装备。在救援现场有数百名科技人员,从工程师、心理学家到营养师、实验室人员。 救援装备大到营救过程中使用的重型挖掘机和“胶囊”搭载舱,小到安慰矿工心灵的投影仪和灭菌铜纤维短袜,这些高技术产品在帮助援救矿工的同时,也保证了他们在井下的生活质量。 为了给矿工运送食品和药品,营救人员还设计了一种名叫“白兰鸽”的救援器材。这是一根12.7cm长的空心圆柱,工作原理类似于气动导管。救援人员向“白兰鸽”中装入补给品,然后通过通风管送到矿工避难处。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细节的完善无疑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石。为了保证受困矿工的身体健康,来自美国的营养师制定了特殊的食谱,限定矿工每人每天摄入的热量不超过2200卡路里;救援人员为矿工提供了用灭菌铜纤维制造的短袜,以防止感染脚气;由于长时间未见阳光,矿工出井时都会戴上一副造价450美元的太阳镜以保护眼睛等等。 在69天的救援中,智利方面展示了持续的科学救援方式。地面上制定了多套营救预案应对不同情况,各方专家为矿工在生理和心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充分准备。例如,在决定33名矿工的升井次序时,是用科学的来安排的。首先,选择体力最强的4个人先升井,来报告井下情况;然后选择体力最弱的人,作为第二梯队;最后让体力中等的人升井。 我们说这样的一场救援,它体现了细腻、精准和从容不迫,我们想一下69天的时间,组织了全世界最强的力量,最好的设备,最大的投入,他们的国家领导人也赶到了现场,可见在矿难发生的时候,其实我们全力的投入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科学和细节,要以人为本。 2.4 心理辅导,人文关怀 由心理辅导师通过具体的心理指导建立矿工们的信心和希望,让他们用轻松的心理去应对灾难。政府在救援时,并没有为维护救援秩序而将矿工家属隔离开来,而是让他们在救援现场附近安营扎寨,随时关注救援进展,同时给受困矿工以亲情支持。 智利政府除了送给地下矿工食物、药品和衣物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外,还送给他们游戏机、足球比赛集锦、家属视频录像等满足精神生活的用品,光纤通讯设备传递的矿工和家人之间的影像成为支撑这些矿工士气最大的功臣。 注重心理辅导和人性化关怀这是此次救援的另一大亮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重要方面。 2.5 制度防范,重在落实 应急避难所,是矿下安全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救援活动开始的起点。正是地下的避难所或者救援室,让被困者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密闭救援室中常储有四天的食物、水和氧气,以备矿难中矿工避难等待营救。 25 矿难发生时,设施齐全的应急避难所无疑大大提高了被困矿工的生存几率。其既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场所,同时食物等储备物品有利于矿工延续生命,也给救援提供了时间。另外,对于救援行动来说,也不是无的放矢,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建立应急避难所或者提供移动救援舱,是世界各主要采煤国的硬性法律规定和通行做法。而我国只在这一两年时间里,才开始讨论和学习这一方法,以后应加大推广力度。此次救援再一次表明,健全的防范制度不可或缺,但制度的落实更为重要。 3 几点的启示 (1)重大救援活动应由政府组织和领导。在矿难发生以后,智利政府迅速组织了业务专业、各司其职的救援团队,积极展开救援活动,是救援行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2)完善的应急机制和井下紧急避难设施在矿难救援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救援行动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险情发生之后工人进入避难所,这里除为被困矿工提供食品、水和空气流通等条件外,还可以提供温度调节、排泄物处置等多方面保障,是矿工生存的重要保证,也为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智利矿难救援成功的背后不仅有着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关键的是这些安全措施都能够落在实处,在矿难发生时能够实际地发挥作用,而不是让这些措施停留在地面上和纸上。 (3)团结互助、冷静自救,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是救援救援行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任何矿难救援成功都离不开矿工的自救,发生坍塌事故后,33名矿工自发组织起来,在避难所中有经验地划分出生活区、活动区和娱乐区,并且进行有序的生活,体现了自救意识和本领,应该说这与平时的培训和教育有很大关系。他们积极与地面救援人员取得联系。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矿工担任了领导者的角色;一名矿工成了井下的临时医生。在井下划分出了生活区和工作区,并三班轮流进行自救行动。另外,有丰富采矿经验的矿工还组织大家绘制一份周围地形的详细地图,这为后来的地面救援提供了很大方便。 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如王家岭矿难时,矿工自发组织自救,赢得了宝贵的生存时间。如果平时不注重培训,事发时手足无措,即便是井上全力救援,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我国一些小的矿井仍然缺乏相关培训,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检查和排查力度,保证矿工安全。 我国许多煤矿尤其是小煤矿的工人,在上岗前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他们自救意识和水平缺乏,一旦发生井下事故,不利于开展自救。这需要各类企业和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提高矿工的培训率和培训水平。 (4)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物质和精神“双重救援”,是此次救援行动的最大亮点。智利政府在此次救援全过程中,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智利政府送给地下矿工的除了食物、药品和衣物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外,还有游戏机、足球比赛集锦、家属视频录像等满足精神生活的用品,光纤通讯设备传递的矿工和家人之间的影像成为支撑这些矿工士气最大的功臣。智利当局还邀请美国航空航天局一个专家小组,借助航天员在茫茫太空中的生活经验,为受困矿工在空间狭小、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保证生活质量提供借鉴。为了保证受困矿工的身体健康,营养师制定了特殊的食谱,限定矿工每人每天摄入的热量不超过2200卡路里;为矿工提供了用灭菌铜纤维制造的短袜,以防止感染脚气;从9月中旬开始,一名健身教练还通过闭路电视,每天带领受困矿工健身一小时;矿工出井时都会戴上一副造价450美元的太阳镜以保护眼睛。 26 智利政府在救援过程中对矿工所给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令人印象深刻,这对鼓舞士气、调节精神状态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在灾难救援中,一贯坚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援的“不抛弃,不放弃”救援精神,这是值得称赞的地方,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防范风险和预警上,也要身体力行地对被困者及其家属给予最大限度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这样的救援行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救援。 27
/
本文档为【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