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员工应急常识

2017-09-17 38页 doc 69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员工应急常识员工应急常识 第一部分 石油石化行业突发事件应急 1、加油站火灾事故 加油站主要对车辆提供车用燃料油。各种汽油、柴油均为易燃、易爆、易蒸发、易渗漏、易产生静电和具有一定毒性的液体物质。油品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以加油站为中心50米半径范围内的建筑物、设备及人员都有受到危害的可能。加油站主要危险部位是加油现场、卸油作业区、配电室、变电柜。可能发生火灾种类有加油区火灾爆炸、车辆火灾、电气火灾等。另外,加油站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及对社会不满的滋事人员袭击的目标,给加油站安全带来很大危害。 应...
员工应急常识
员工应急常识 第一部分 石油石化行业突发事件应急 1、加油站火灾事故 加油站主要对车辆提供车用燃料油。各种汽油、柴油均为易燃、易爆、易蒸发、易渗漏、易产生静电和具有一定毒性的液体物质。油品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以加油站为中心50米半径范围内的建筑物、设备及人员都有受到危害的可能。加油站主要危险部位是加油现场、卸油作业区、配电室、变电柜。可能发生火灾种类有加油区火灾爆炸、车辆火灾、电气火灾等。另外,加油站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及对社会不满的滋事人员袭击的目标,给加油站安全带来很大危害。 应急要点 如果是加油机起火,立即到配电室切断电源,然后马上携带灭火器冲向起火地点,消灭加油机火情。 如果是送油罐车在加油站油罐区起火,关闭卸油罐车卸油口和油罐卸油口阀门,使用灭火毯封住油罐计量口(卸油口)。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指挥罐车司机迅速把着火罐车驶离加油站进行扑救。 如果是卸油区或者油罐区出现火灾,使用灭火毯堵住罐口将大火扑灭,再用灭火毯覆盖罐口。 不论发生何种火灾,应立即停止加油,迅速组织站内加油车辆快速驶离加油站。疏散闲散人员,在进口处设立警戒标志。 立即疏散周边群众,对附近住户或人群进行口头通告,要求立即远离危险区域。 把火源周围的重要物品及可能引发更大火灾的可燃、助燃物移至安全地带。 引导消防车辆进站灭火。消防队赶赴现场后,主动配合消防人员进行扑救,避免火灾扩大。 如果人身上不小心溅上油火,立即用灭火器进行扑灭,或快速脱下衣服,将火扑灭,如果来不及脱下衣服,应就地打滚把火扑灭,或迅速跳进附近的水池中灭火。着火人员不要惊慌,乱跑乱跳,这样不仅影响救助而且可能扩大火情。救火时切忌用衣服、扫帚来回扑打,以免使油火扩大着火范围。 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着火车辆驶离到站外处理。车辆出现冒烟时,不可在站内打开机器盖。 严禁使用水直接扑救,以免水激飞溅油品,扩大着火范围。 专家提示 拨打火警电话119时,要讲清楚着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着火部位、着火物质、火情大小,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如果事态扩大,要及时与周边企业、附近居民小区街道办事处联络,告知加油站出现的紧急情况,请求配合疏散及救援。 2、石油天然气运输交通事故 应急要点 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押运员应当停稳车辆,切断电源,立即电话报警或用GPS报警,同时报告所属企业及相关部门。 事故发生后报告内容必须清楚,一般应包括一下内容:(1)发生事件的单 位、时间和地点;(2)发生事件车辆的车型、车牌号、核定载客(吨位)定额、载客(货)的情况;(3)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4)事故原因的初步判定(仅限于事故现场),救援情况;(5)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 检查罐体是否漏油,并设安全标志;在救援人员到来前、提醒行人及其他车辆注意油品安全。 对伤者进行查看或及时送往医院;对肇事车辆、物品等进行保护,维持原状,保护事故现场。 待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后,可协助进行测量现场,尺寸定位并对对方的车号、单位、姓名、驻地以及具体的损失基尼系那个详细登记。 协助施救人员及车辆进行现场紧急处置。 专家提示 应急救援方针为首先保护生命,其次保护环境,最后保护财产。 要对驾驶员进行经常性的交通法规和驾驶技术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要落实车辆定期检验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安全隐患,尽量避免交通事故。 3、石油天然气运输油品泄漏、燃烧事故 应急要点 当油罐车发生油品泄漏、燃烧时,驾驶员、押运员应及时将车辆停放在远离人群及建筑的空旷地上并查找泄漏源、灭火,同时应立即报警119,并立即上报所属企业和当地政府。 事故发生后报告内容必须清楚,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发生事件的单位、时间和地点;(2)发生事件车辆的车型、车牌号、核定载客(吨位)定额、载客(货)情况;(3)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4)事故的原因的初步判定(仅限于事故现场),救援情况;(5)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 及时切断泄漏源,并将油品进行围堵,使油品扩散面积减少至最小。 如发生火灾,应先行扑灭初期火灾。如消防队赶到,则全力配合消防人员进行灭火。 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事故现场严禁烟火及易燃品。 进行现场医疗救护工作,对受伤严重的人员应及时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或送至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及时提供现场急需物品。 处理完毕、车辆开走后及时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清理,力争恢复事故现场原貌。 专家提示 应急处理总的原则是: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事故危害。基本程序:首先抢救伤员,事故发生后立即通知距离最近的急救中心120出动,同时报告公安110。其次,对于危险品车辆及爆炸事故车辆,在立即报告消防部门、环保部门的同时,注意事故抢救人员和围观群众安全、避免造成再伤害事故。 4、遭遇可疑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指具体爆炸性、易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化学物品。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苯、液化气、汽油、甲醛、氨水、二氧化硫、硫化氢、农药、 液氯等。这些危险品会令人眼睛刺痛、流泪不止、头晕恶心、胸闷和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应急要点 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政府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专家提示 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 5、 危险化学品泄漏 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场所一旦发现泄漏,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紧急处理。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 应急要点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对于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它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或者采用低温冷却来降低泄漏物的蒸发。 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毒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对于大型液体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中和材料等级吸收中和,或者用固化法处理泄漏物。 专家提示 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处理。 对于通常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措施,做好个人防护等工作后首先要控制泄漏源,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通过控制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来消除化学品的进一步扩散。 6、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危险的工作。 应急要点 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 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它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专家提示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他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7、 易燃液体的火灾 易燃液体通常是贮存在容器内或管道输送。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或水面)飘散流淌,而且易燃液体还有密度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 切断火势蔓延的途经,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压力及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飘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密度、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2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小面积(一般50m以内)液体火灾,一般可用雾状水扑灭,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一般更有效。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灭火。用干粉、卤代烷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干粉、卤代烷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或卤代烷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 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如有条件,可采用取放水、搅拌等防止发生沸溢和喷溅的措施。 在灭火同时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指挥员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 专家提示 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的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 8、硫化氢泄漏、中毒事故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强酸性气体。低浓度的硫化氢气体有臭鸡蛋味。其相对密度为1.176,比空气重。硫化氢燃点250?,燃烧时呈蓝色火焰,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硫化氢与空气混合,浓度达4.3%-46%时,就形成一种爆炸混合物。硫化氢主要来自生产过程(如在钻井中从地层逸出)或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气。虽然硫化氢在浓度较低时有恶臭(臭鸡蛋味),但当其达到一定浓度便会麻痹人们的嗅觉神经,是人无法觉察。 硫化氢中毒症状为:眼部刺激症状表现为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灼热、视力模糊、角膜水肿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共济失调、谵妄、抽搐、昏迷、脑水肿、四肢绀 紫以及惊厥和意识模糊。呼吸道症状为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黏膜青紫、胸闷、咳嗽、呼吸困难、有窒息感。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和呼吸麻痹。重度中毒这表现为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部分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硫化氢浓度极高的环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风的地方时,尚未等上述症状出现,即可像电击一样突然中毒死亡。 硫化氢接触途经绝大部分是由吸入引起的,同时也会通过皮肤和眼黏膜接触硫化氢,误服含硫的盐类与胃酸作用后也能产生硫化氢,经肠道吸收而导致中毒。职业性硫化氢中毒多由于生产设备损坏,输送硫化氢的管道和阀门漏气,违反,生产出现故障,未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等,以及硫化氢车间事故等致使硫化氢大量逸出,油气田井喷事故或含硫化氢的废气,废液排放不当及在疏通阴沟、粪池时意外接触所致。 硫化氢溶于水形成弱酸,对金属的腐蚀形成有电化学失重腐蚀、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以后两者为主,一般统称为氢脆破坏。氢脆破坏往往造成井下管柱的突然断落、地面管汇和仪表的爆破、井口装置的破坏,甚至发生严重的井喷失控或者着火事故。 硫化氢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在地面设备、井口装置、井下工具中,有橡胶、浸油石墨、石棉等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密封件。他们在硫化氢环境中使用一定时间后,橡胶会鼓泡胀大,失去弹性;浸油石墨及石棉绳上的油被溶解而导致密封件的失效。 硫化氢主要是对水基钻井液有较大的污染。它会使钻井液性能发生很大变化,如密度下降、PH值下降、黏度上升,以致形成流不动的冻胶,颜色变成瓦 灰色、黑色或墨绿色。 应急要点 将泄漏污染区人员迅速撤离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应根据泄漏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隔离区域的范围,严格限制出入。通常情况下,小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量泄漏时隔离300米。消除所有点火源。 应急人员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确保自身安全时才能进行切断泄漏或堵漏操作。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并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如果安全,可考虑引燃泄漏物以减少有毒气体扩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需要妥善处理,修复、检查后再用。 硫化氢中毒急救措施: (1) 迅速将患者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忌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万不得已时与病人间隔数层水湿的纱布)。 (2) 尽早吸氧,有条件的地方及早用高压氧治疗。凡有昏迷者,宜立即送高压氧舱治疗。高压氧压力为2-2.5个大气压,间隔吸氧2-3次,每次吸氧30-40分钟,两次吸氧中间休息10分钟;每日1—2次次,10-20次一疗程,一般用1-2个疗程。 (3) 防止肺水肿和脑水肿。宜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预防肺水肿及脑水肿,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肺 水肿及脑水肿进行治疗时,地塞米松剂量可增大至40—80毫克,加入葡萄糖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4) 换血疗法。换血疗法可以将失去活性的细胞色素氧活化酶和各种酶及游离的硫化氢清除出去,再补入新鲜血液。此方法可用于危重病人,换血量一般在800毫升左右。 (5) 眼部刺激处理。先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眼睛,局部用红霉素眼药膏和氯霉素眼药水,每2小时一次,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局部滴鱼肝油以促进上皮生长,防止结膜粘连。 (6) 严重硫化氢中毒导致混昏迷时,可给亚硝酸戊酯和亚硝酸钠,一般成人剂量为静脉推注3%的溶液10-20毫升,时间不少于4分钟,不能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治疗。 专家提示 在可能含硫化氢的地区进行作业时,应了解地形、设备位置与本地季节风方向之间的关系、硫化氢检测仪器放置、报警器音响特点和风向标位置,以及安全撤退路线等,能够有效防止或降低硫化氢对人员和设备所造成的危害。 9、液化石油气燃烧爆炸事故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液化石油气从储罐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击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随着液化石油气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用量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较大的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应急要点 报警(119,120等),并视现场情况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建立警戒区。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16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画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关阀断料,制止泄漏。若阀门未烧坏,可穿避火服,带着管钳,在水枪的掩护下,接近装置,关上阀门,断绝气源。 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导入紧急事故罐,减少着火储罐量。 注水升浮。若泄漏发生在罐的底部或下部,利用已有或临时安装的管线向罐内注水,利用水与液化石油气的相对密度差,将液化石油气浮到裂口以上,使水从破裂口流出,再进行堵漏,为防止液化气从顶部安全阀排出,可以采取先倒液、再注水修复或边导液边注水。 积极冷却,稳定燃烧、防止爆炸。组织足够的力量,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射流水冷却着火及邻近罐壁,并保护毗邻建筑物免受火势威胁,控制火势不再扩大蔓延。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火已稳定燃烧的火焰。 干粉抑制法,待温度降下之后,向稳定燃烧的火焰喷干粉,覆盖火焰,终止燃烧,达到灭火目的。 灭火剂选择:小火可以选择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大火可选水幕,雾状水;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泡扑救,切勿对泄漏口或安全阀直接喷水,防止产生冰冻;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储罐变色,立即撤离,切勿在卧式储罐两端停留。 专家提示 视情况及时调集医院救护队、警察、武警等现场待命。 及时进行现场监测。随时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视监测警戒区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10、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 应急要点 报警(119,120)等,并视现场泄漏量情况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建立警戒区。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8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而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消除所有火种。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控制泄漏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容器,避免液体漏出。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导入紧急事故罐,或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液化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 罐体掩护。从安全距离,利用带驾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控制蒸气云。如可能、可以用锅炉车或蒸汽带对准泄漏点送气,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 (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此外,液化石油气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如污水沟、下水道等);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破裂的钢瓶具有飞射危险。所以,要在上风出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情况危险时应立即撤离泄漏区至少100米。 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去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触液体或其射流可引起冻伤。要及时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必要时应实施交通管制。 中毒处置:若有皮肤接触冻伤,就医治疗。若有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个体保护要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警戒区直至液化石油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25%以下可撤除。 专家提示 视情况及时调集医院救护队、警察、武警等现场待命。 及时进行现场监测。随时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视监测警戒区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查理准备。 第二部分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 1、大风 大风指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米/秒(目测估计风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 在野外施工现场或城市中,大风及其在建筑物之间产生的“强风效应”时常会刮坏石油设施和房屋、大树等,并会妨碍高空作业,甚至引发火灾。 应急要点 立即停止高空、水上、吊装、地质勘探等外地施工作业;立即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并疏散人员。 大风天气,在施工工地附近行走时应尽量远离工地并快速通过。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大树或广告牌的下方停留。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应减速慢行。吊车应收好扒杆,桥吊、行吊吊钩应进行固定。 不要将车辆停在高楼、大树下方,以免玻璃、树脂等吹落造成车体损伤。 及时加固门窗、围挡、棚架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损坏的室外物品。 专家提示 留意天气预报,做好防风准备。 在大风天气外出要谨慎。 密切关注火灾隐患,以免发生火灾时火借风势,造成重大损失。 2、 高温 高温指气温等于或大于35?。如果气温达到或超过35?,会发布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天气会给野外作业、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应急要点 在高温条件下的野外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或停止作业。 非野外施工的石油员工,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外出要打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避免强光灼伤皮肤。 饮食宜清淡:多喝凉白开水、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 保证睡眠: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十滴水、人丹等。 如有人中暑,应立即把病人抬至阴凉通风处,并给病人服用生理盐水或“十滴水”等防暑药品。如果病情严重,需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3、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场。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震震级下于3级。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强震真机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有建筑物倒塌造成。因此,地震发生时应反应迅速,及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应急要点 位于平房建筑内的员工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刻躲避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位于楼房的员工,应选择洗手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 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在会议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城市中活动时,应朱毅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正在野外作业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正在海岸滩涂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遇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制成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参加震后搜救时,应注意搜寻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不可使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找到被埋压者时,要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使其呼吸畅通;已发现幸存者但解救困难时,首先应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救援。 4、沙尘暴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的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灾难性天气。 沙尘暴会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和交通安全,破坏建筑物及生 产设施,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应急要点 弄湿一块大手帕或其它布块,用它遮住嘴和鼻子。或者外出时要戴口罩,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 在鼻孔内涂抹少量凡士林。这种润滑剂将最大地减少黏膜干燥。 野外施工队伍所有成员应该待在一起。用手臂或绳索来避免在沙尘暴中与大家分开,同时留意可能受伤或失去行动能力的队员。 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如果在野外公路上开车,赶紧离开公路,尽可能远地停靠站路肩上,关掉车灯,拉紧手刹,确保尾灯没有打开。有记录显示,停车开灯曾造成后面的车辆因疏忽离开道路,撞上停靠在路旁的汽车。关掉尾灯将有助于避开这种危险。 尽量转移到较高的地方。沙粒大多通过跃移(即从一个地方弹跳到另一个地方)越过地面。由于沙粒在草地、尘土或沙子上面不会跳得很高,所以建议你最好转移到坚固的高处,即使只有一两米。不过,沙尘暴有的也会伴有很强的雷暴,待在高处可能有避雷击的危险。如果你在沙尘暴到来时听到雷声或看到闪电,那么不要往高出去。 在室内生产场所,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专家提示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去可能出现沙尘暴的地方(简单地说,任何有风沙的地方),都要穿长裤、袜子和鞋子。由于沙子跃移的运动方式,你的双腿和小腿比身体的上部更可能被沙子的摩擦“灼伤”。 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员工。 平时要做好防风防沙的各项准备。 5、 汽车失火 汽车失火不仅威胁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毁损车辆,而且还会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公共汽车失火时,司乘人员要果断采取自救、防护和逃生措施,保障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应急要点 汽车发动机起火:迅速停车,切断电源,用随车灭火器对准着火部位灭火。灭火器不够用时应拦截过往车辆进行灭火。切忌在有火苗的情况下打开发动机盖子。 车辆货物起火:立即将汽车驶离重点要害地区或人员集中场所,并迅速报警。同时,用随车灭火器扑救。周围群众应远离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时受到伤害。 汽车加油过程中起火:立即停止加油,疏散人员,并迅速将车开出加油站(库),用灭火器及衣物等将油箱上的火焰扑灭。地面如有流洒的燃料着火,立即用库区灭火器或沙土将其扑灭。 汽车在修理中起火: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灭火。 汽车被撞后起火:先设法救人,再进行灭火。 公共汽车在运营中起火:立即开启所有车门,让乘客有秩序的下车。然后,迅速用随车灭火器扑灭火焰。若火焰封住了车门,乘客可用衣服蒙住头部,从 车门冲下。或者打碎车窗玻璃,从车窗逃生。 专家提示 应随车配备灭火器,并学会正确使用。 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6、机动车交通事故 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思想麻痹事故来。”驾驶机动车行驶时必须做到: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应在马路右侧行驶;严格遵守机动车通行规定、载物规定、载客规定、行驶速度规定、停车规定等;听从交通警察指挥。 应急要点 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50米至100米处设置警示标志。 造成人员的伤亡的,驾驶员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警,因抢救伤员而需要变动现场时,应标明事故车和人员位置。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轻微的,当事人应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专家提示 不要驾驶有机械故障的“带病车”上路。 驾驶七座以上车辆或在山区公路行驶时,要选派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 严禁酒后驾车,严禁非司机驾车,严格驾驶中打手机。不要疲劳驾驶。 通过铁路道口时,要主动避让火车。坚决杜绝强行、闯行通过道口行为。 7、高速公路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快,驾驶员的动态视力会降低,视野变窄,判断能力减退,平衡感觉也有所变化,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应急要点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拨打报警电话,清楚表述案发时间、方位、后果等,并协助交通警察调查。 有死伤人员的交通事故,应先救人,并立即拨打120或999. 并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设置警示标志。 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能够移动的机动车应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应急车道或服务区停放。 专家提示 保护现场主要是指:标记现场装置,标记伤员倒卧的位置,保全现场痕迹物证,协助公安机关寻找证明人。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破坏高速公路设施,以免造成事故隐患。 8、高处坠落等伤害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机伤害、机械伤害等事故常见于生产施工活动中,如能及时采取救助手段,可有效减缓伤害程度。 应急要点 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场地,移至安全地带。 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窒息者,应及时解除其呼吸道哽塞和呼吸机能障碍,应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分泌物、呕吐物等。 有效止血,包扎伤口。 伤员有骨折、关节伤、肢体挤压伤和大块软组织伤都要固定。 若伤员有断枝情况发生应尽量用干净的干布(灭菌敷料)包裹装入塑料袋内,随伤员一起转送。 预防感染、止痛,可以给伤员用抗生素和止痛剂。 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 专家提示 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脊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以免呕吐误吸。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事故原因。 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一原则附近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上级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 生产施工单位要备一些常用药品,如: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带、氧气袋、灭火器等救活物资。 9、触电 触电也称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电损伤。 误触电路或使用漏电设备,以及火灾、地震和大风灾害等导致漏电,都是造成触电的主要原因。 应急要点 发现有人触电后,应先立即关闭开关、切断电源。同时,用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应立即拨打报警求助电话。 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理口腔黏度。 立即就地进行抢救,如呼吸停止,应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如心脏停止跳动,应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法抢救,决不能无故中断。 如有电烧伤的伤口,应包扎后到医院就诊。 专家提示 专业从业人员应在带电作业之前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 在使用电器设备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如在户外发现落地或浸入水中的电线,无论其带电与否,都应视为带电,应远离,不要用手去拾,并立即通知供电部门。 10、眼灼伤 各种化学品的溶液或粉尘意外进入眼内,或不慎接触到强烈的化学气体,都有可能引起眼灼伤。 应急要点 眼睛被化学品灼伤后,应尽快用大量的清水,例如自来水、蒸馏水冲洗眼睛。 冲洗时不要溅及未受伤的眼睛。 不要用手揉眼睛。 可以把整个面部泡在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 冲洗后,用清洁敷料覆盖保护伤眼,迅速前往医院。 专家提示 眼睛受到伤害,一定要立即就地取清水冲洗,分秒必争。自己冲洗后,仍需及时到医院治疗。 11、烫伤与烧伤 烫伤和烧伤事故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如能及时采取救助手段,可有效减缓伤害的程度。 应急要点 烫伤后,应首先冷却伤处,在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 对烧伤者、在隔断热源后,应尽量使其呼吸畅通,然后小心除去伤者创面及周围的衣物、皮带、手套、项链、戒指、鞋等。对粘在创面的衣物等,应先用冷水降温后再慢慢地除去。 当遇到严重烫伤或烧伤病人时,应用敷料(如清洁的布料等)遮盖伤处,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专家提示 接触高温、电或化学品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皮肤的安全。 即使是轻度烫伤或烧伤,在自行处理后,也应该去医院就诊。、 如烫伤或烧伤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其他油剂,不可刺穿水泡。 12、骨折 骨折会影响到伤处附近的软组织,导致肿胀、出血;断骨还会伤及周围的血管、神经、内脏及肌肉。 应急要点 用双手稳定及承托受伤部位,限制骨折处的活动,并放置软垫,用绷带、夹板和替代品妥善固定伤肢。如上肢受伤,则将伤肢固定于躯干;如下肢受伤,则将伤肢固定于另一健肢。 应垫高伤肢,减轻肿胀。 如伤肢已扭曲,可用牵引法将伤肢轻沿骨骼轴心拉直;若牵引时引起伤者剧痛或皮肤变白,应立即停止。 完成包扎后,如伤者出现伤肢麻痹或脉搏消失等情况。应立即松解绷带。、 如伤口中已有脏物,不要用水冲洗,不要使用药物,也不要试图将裸露在伤口外的断骨复位。应在伤口上覆盖灭菌纱布,然后适度包扎固定。 如伤口中已嵌入异物,不要拔除。可在异物两旁加上敷料,直接压迫止血,并将受伤部位抬高,在异物周围绷带包扎。千万注意不要将异物压入伤口,造成更大伤害。 拨打急救电话。 专家提示 千万注意救助动作,不要加重伤者损伤。 注意灭菌消毒,不要使伤口感染或导致破伤风。 发生骨折的原因很多,救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应将病人及时送往医院,由专业人员救治。 13、猝死 人在正常工作、生活或运动时,突然昏倒在地,意识丧失,面色死灰,脉搏消失,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放大,这种突然发生的自然死亡叫“猝死”。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 应急要点 立即就地将病人平放在硬板或地上,进行心肺复苏法抢救,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施救者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触及病人喉部气管正中部位,对男病人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施救者自身方向滑移2厘米至3厘米,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部动脉。检查有无搏动。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不要同时触摸两侧,不要压迫气管。 专家提示 千万不能随意搬动病人。 运送病人必须使用急救车,不要用出租车或其他车辆。 14、脏弹 脏弹的正式名称叫“散步放射性装置”,是一种大范围传播放射性物质的武器。它不产生核爆炸。脏弹爆炸后,可以引起放射性颗粒的广泛传播,对人体造成伤害。 应急要点 在遭到脏弹袭击时,应留在房屋或迅速躲进屋里,最好是在地下室,并关闭门窗和其他通风系统,等到可以安全离开时再出去。 应远离爆炸区域。如果可能,最好停留在上风方向,因为放射性颗粒会顺 风而下。 如果身体受到污染,应尽快脱掉被污染衣服,用粗制普通肥皂彻底清洗全身。 不吃被污染的食物,不喝被污染的水,以防间接摄入放射性物质。 如身体受到污染,应大量饮水,以使某些放射性物质尽快排泄体外。 专家提示 遇到脏弹袭击时,不要恐慌、混乱,要听从专业人员指挥。 在袭击过后,非专业人员不要前往污染严重的地区。 15、重大核事故 核反应堆、核电站如果发生事故,会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空气中,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灰尘。它即会直接照射人体,又通过呼吸、皮肤污染、吃东西等方式进入人的体内。 应急要点 当通过广播、电视等途经得知核电厂或核反应堆发生核事故时,应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和所有通风系统。如在室外,应用手帕、口罩、软吸水纸制品(卫生纸、纸巾等)或其他物品捂住嘴和鼻孔,向上风方向撤离,找隐蔽地方安全躲避。 当衣服或皮肤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时,应小心的脱去外面衣服,然后仔细洗手、洗脸、洗头发。 撤离污染区后,应集中销毁、掩埋受污染的衣服。 专家提示 遇到核事故发生时,不要恐慌,要听从有关部门或专业人员指挥,迅速采取措施,防止吸入放射性物质。 应尽快躲藏到附近的人防工程中。 16、放射源 放射源指的是密封在容器中或有严密包层的固态放射性材料。放射源发射出的射线,人们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它具有一定的能量,能破坏细胞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识别放射源除了根据标签、标志和包装外,一定要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使用专用的仪器来确认。 应急要点 发现无人管理的标有电离辐射标志的物体,或用铅、钢、石蜡等制成的圆柱形或球形物体时,千万不要擅自移动,不要打开,不要捡回家中或卖给废品收购站。 发现无人管理的闪闪发光的金属物品或金属链等不明物体时,要迅速远离现场,千万不要移动这些物品,不要捡回家中。 在可疑物体附近应设立标志,警告他人不要靠近,并立即打电话告知环保部门或公安部门。 专家提示: 加强对放射源的管理 不要盲目进入有放射源警示标志的地方。 防止或减少放射源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防护手段;第一,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受到的伤害就越小。第二,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 混凝土、铁或铅等)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第三,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 附录 :急救常识 (一) 心肺复苏法 猝死、溺水、触电、窒息、中毒、失血过多时,常会造成呼吸突然停止或呼吸衰竭、心脏停跳。心肺复苏法(包括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法)是急救中经常应用的一项救急措施,利用人工方法帮助呼吸,使其恢复自然的一种方法。 任何急救开始的同时,均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抢救前,施救者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确定病人呼吸、脉搏确实停止,然后再进行救助。 心跳骤停时间不长时,(三、四分钟内)可进行心肺复苏法。有条件时,最好请专业人员操作。 施救者在体力允许条件下,应连续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法、尽量不要停止,直到病人恢复呼吸、脉搏、或有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1、 口对口吹气法 采取口对口施救时,如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先清除,开放气道,再以一只手按住病人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将其下颏托起,使其头部后仰;压额手的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气后,用口唇严密地包住病人的口唇,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当看到病人的胸廓扩张时停止吹气,离开病人的口唇,松开捏紧病人鼻翼的拇指和食指,同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再施二次吹气。每次吹起时间,成人为2秒,儿童为1—1.5秒。 病人仰卧,托起下颌,张开口、捏住病人鼻孔,头部尽量后仰,舌头不要堵塞咽喉。急救人员自己先深吸一口气,对准病人的嘴(两嘴对紧,不要漏气)用力吹气,病人胸部扩张起来后,停止吹气,并放松鼻孔,使其胸部自然缩回去。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直到病人恢复呼吸为止。 口对口呼吸时,嘴对嘴间可放上手帕或几层纱布,但不要太厚,以免影响空气吸入。 2、俯卧压背法 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一侧臂向前伸直、使其头枕在另一只弯着的手臂上,腹部用枕头垫高。急救人员跪伏在病人大腿两侧、面向病人头部、两臂伸直,两手掌平放于病人下胸背部两侧,均匀地用力按压后背下部,使气体由肺脏排出。然后两手放松,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使胸部自然扩张,空气进入肺内。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此法对触电及溺水者更为适宜。 3.仰卧压胸法 病人仰卧、头侧向一边,尽可能将舌头拉出、背部垫上枕头或衣被,使胸部抬高。急救人员跪于病人大腿两侧,以手掌贴于病人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借上半身体重用力向胸部上后方压迫,挤出胸部空气,然后松手,胸部自行弹回,使空气吸入。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18-20次。 施救者以靠近病的下肢手(定位手)的中指沿病人的肋缘自下而上移动至肋缘交会处|(剑突),伸出食指与中指并排,另一手掌根置于此两指旁,再以定位手叠放于这只手的手臂上,手指相扣,贴腕跷指、手指翘起勿压胸肋,以髋关节为轴用力,肘关节伸直向下压(垂直用力),手掌下压深度为3.5—4.5厘米。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只用手掌根部,手指不要压病人胸肋,以免造成肋 骨骨折。 4、 胸外心脏按压法加人工呼吸法 胸外心脏按压法与人工呼吸法应交替进行,比例为:单人进行复苏30:2,也就是说,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反复做,双人进行复苏30:2,也就是说,一人做30次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吹气2次,反复做。 (二) 外伤出血急救 外伤出血通常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普通的小伤口,血流得很慢很少;第二种是伤口较大,流出的血是暗红色的;第三种较严重,流血来势凶猛,如泉涌或直线向外喷射,血色鲜红,这种出血很危险。但无论哪一种出血都应认真对待。成人如出血量达800毫升以上,可发生休克而危及生命。 1、加压包扎止血法 毛细血管或较小静脉出血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消毒纱布、棉花、干净的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于小动物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止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按血来源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种形式。动脉出血特点为鲜红色,呈喷射状、出血量大、有生命危险;静脉出血为暗红色,流血较缓,也有一定危险;毛细血管出血为鲜红色,少量渗血、常可自凝。 2、 屈肢加垫止血法 屈肢加垫止血法是适用于四肢非骨折性创伤的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措施。 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 端错位和剧痛。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坏,如血液循环安全被阻断,要每隔1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坏死。 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于肘窝或国窝内放纱布、棉花、毛巾作垫,屈曲关节,用绷带将肢体紧紧地缚于屈曲的位置。 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前。 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定在驱体上。 3、 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血管大出血。止血带可分为橡皮止血带或布条止血带、三角巾、弹力绷带、胶管作为止血带,不能用铁丝、电线、绳索等代替,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和神经损伤。 用止血带止血是将血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止血方法较牢固、可靠。 橡皮止血带使用方法:左手拿像皮带、后头约16厘米要留下;右手拉紧环体扎,前头交左手,中食两指夹住,顺着肢体往下拉,前头环中插,保证不松垮。 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带止血,而现场又无橡胶止血带时,可在现场就地取材,如布条止血带。用布条止血带止血时,放平入环,拉紧固定。 止血带应放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绷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带,以免压迫神经而引起上肢麻痹。 上止血带前,先要用毛巾或其它布片、棉絮作垫,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皮 肤上;紧急时,可将裤脚或袖口卷起,止血带扎在其上。 要扎得松紧合适,过劲容易损伤神经,过松则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或出血停止为度。 要有上止血带的标志,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用止血带止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置。 结扎时间过久,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因此要每隔1小时(上肢或下肢)放松2-3分钟;放松期间,应用指压法暂时止血。寒冷季节适应每个30分钟放松一次。结扎部位超过2小时者,应更换比原来较高位置结扎。 4、 指压法止血 出血量大、速度快、来不及包扎或采取其他方法,可用指压法止血。要点:用手指压迫止血部分。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压迫点不同。此法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在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上肢出血:压迫锁骨下动脉或肱动脉。 下肢出血:股动脉是下肢主要动脉,相当于大腿根部内侧中部,较表浅,用双手大拇指向耻骨上肢压迫止血。 面部出血:压迫下颌角前半寸凹陷内的面动脉。 颅顶部出血:压迫同侧颅动脉,约耳前一指处。 头颈部出血:压迫同侧颈总动脉,相当于气管外侧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界处,可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压迫不宜过久,禁止两侧同时压迫,紧急时压迫颈总动脉。 注意:禁止用烟、香灰、泥土等敷伤口,以免引起创口化脓感染、破伤风等并发症。 (三) 包扎方法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1、三角巾头顶不下颌包扎法 顶角向后盖头上,两底角经两耳上缘拉向头后,在枕部交叉压住顶角,一底角包围下颌到对侧耳垂下,与另一底角十字交叉后,分别经耳前上提,在头顶打结,再将顶角反折到头顶部,与两底角相遇打结。 2、 帽状绷带包扎法 绷带一头留取较长,由助手或伤员自己拉住,第一道绷带由额部缠向后部,并在后头部反折,绕头部缠一两圈,并把第一道绷带固定住,再绕过留出的绷带头转折向头后部,由头后部再超过顶部回到起头的地方,这样的反复来回,两端经耳前方下垂固定。另一绷带绕头一圈,当绷带缠右侧轴带时,绷带绕过轴带经前额上部到左侧轴带,绕过左侧轴带再转向头后部,然后再转向右面头部到右面侧轴带,反复缠扎,直到把头发全部盖住为止。最后将绕头绷带绕多圈后固定,轴带的两个头在下颌下面打结。风帽式固定性好,适合烦躁不安的伤员使用。 3、 头部双绷带包扎法 先将两个绷带连在一起,打结放在头后部,分别经耳向前额部中央交叉。第一个绷带从头顶部到枕部,第二个绷带则绕头部,并在枕部将第一个绷带覆盖。第一个绷带再由枕部经头顶到额部,第二个绷带则从枕部绕到额部,将第 一个绷带覆盖。如此反复缠绕,将整个头部覆盖,最后将第二个绷带绕头数周,于头后部打结。此方法可不用助手,包扎紧而牢靠。 4、 面部面具式包扎法 先将三角巾顶角打一结,结头下垂,提起左右两底角,形成面具样。再将三角巾顶角结套住下颌,罩于头部,底边拉向枕边,左右两底角紧拉交叉压住底边,绕至前额打结。包扎完后,在眼及口鼻处剪小洞,以利于呼吸。 5、 三角巾风帽式包扎法 先讲三角巾顶角和底部中央打一结,形似风帽,把顶角结放于前额,底边结放于脑后下方,包住头部。两底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成三四横指宽包绕下颌,拉至脑后打结固定或两底角直接在下颌打结。 因面部、颌部创伤易出血,有时用一般包扎法很难止血,此时应尽可能找出出血血管,用加压垫压住或压紧出血的血管,如能用止血钳夹住最好。包扎完后,及时送往医疗单位进一步处理。 遇到脑组织从伤口膨出,不可压迫包扎。先用大块消毒纱布盖好,然后用绷带套或保护圈,套住膨出脑组织,再用三角巾包扎。 若为头皮或面部软组织损伤,则用消毒纱布覆盖住,适当加压包扎。 6、 单眼绷带包扎法 如右面眼伤,先将绷带在额部缠两圈固定,然后把绷带由头后部、经右面耳下方向前绕,斜过右面眼和前额围头绕一圈,再由右面耳向右面眼和前额围头绕数圈以固定,直到把整个眼睛全部覆盖为止。 7、 三角巾单眼包扎法 先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宽的带形,斜放于伤眼部,此端从耳下绕头后, 经健侧耳至前额,压另一端绕行;然后另一端于健侧眉上,向外翻转拉向头后,与对端相遇打结。 8、 双眼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成四指宽的带状巾,将中央部盖在一侧伤眼上、下端从耳下绕到枕后,再经对侧耳上至眉间上方压住上端,继续绕过头部到对侧耳前,将上端反折斜向下,盖住另一伤眼,再绕耳下与另一端在对侧耳上或枕后打结,也可用带状巾作交叉法包扎。双眼包扎法还可用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巾横向绕头两周,于一侧打结。 9、 三角巾包扎上肢和肩部 先将三角巾底角打结后套在伤手上,留余稍长些备用,另一底角沿手臂后侧拉到对侧肩上,顶角包裹伤肢,前臂曲胸前,与相近底角打结,并起到悬吊作用。 10、 燕尾三角巾包扎单肩 把燕尾三角巾的夹角朝上,放在伤侧肩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并大于向前的一角,燕尾底边包绕上臂,并在上部打结,然后两燕尾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的腋下打结。 11、 三角巾包扎前胸部或背部 用三角巾包扎胸部或背部。可以大面积覆盖伤口创面,但不能加压而影响呼吸运动。把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顶角越过伤侧肩上,垂向背部,三角巾的中心覆盖在胸部的伤侧,左右两底角在背部打结,顶角也和左右两底角结合在一起,背部包扎法和胸部相同,其区别只是把三角巾放于背部而在胸部打结。 12、 腹部和肩部包扎法 把三角巾横放在腹部,底边向上、顶角向下,两端围绕到腰后打结,顶角由两腿间拉向后边和左右两角打结。此法也可包扎臀部,不同的顶角和左右两底角在腹部打结。 13、 四肢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状,在伤口外环饶肢体包扎,包扎时应该避开伤口。 14、 手部包扎法 将手平放于三角巾中部,手指指向顶角,底边横于腕部,将顶角折回,左右两底角在手掌或手背部交叉,再绕腕部一周,在掌面或背面打结。 15、 大腿根部包扎法 把三角巾的顶角和底边中部折叠起来,以折叠缘包扎大腿根部,在大腿内侧打结。两底角向上,一前一后,后脚要比前脚长,分别拉向对侧,在对侧髂骨上缘打结。 16、 膝部包扎法 根据伤情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条带形,将条带的中部斜放于伤部,其两端分别压住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 17、 脚部包扎法 将脚部放于三角巾中部,脚尖指向顶角,顶角折回盖住脚背,两底角在脚背交叉,再绕脚根部一周,于脚背上方打结。 18、 大悬臂带 将前臂屈曲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叫悬臂带,用于前臂损伤和骨折。方法是将三角巾放于健侧胸部,底边和躯干平行,上端越过肩部,顶角对着伤臂的肘 部,伤臂弯成直角放在三角巾中部,下端绕过伤臂反折,越过伤侧肩部,两端在颈后或侧方打结。再将顶角折回,用别针固定。 19、 头部毛巾包扎法 毛巾横放于头部,前两角反折向后打结,后两角下拉在颌下打结。 (四) 外伤骨折 骨折的急救就是对骨折的肢体进行包扎固定。骨折伤是创伤中常见的病症,骨折会影响到伤处附近的软组织,导致肿胀、出血;断骨还会伤及周围的血管、神经、内脏及肌肉。 在对骨折进行急救时应注意,千万注意救助动作,不要加重伤者损伤。注意灭菌消毒,不要使伤口感染或导致破伤风。发生骨折的原因很多,救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应将病人及时送往医院,由专业人员救治。 1、 肱骨干骨折夹板固定法 在上臂内、外侧各放一块夹板,用绳带适当束紧固定。 若只有一块夹板,应将夹板放在上臂外侧,用绳适当束紧固定。 若无夹板,可用绳、带将上臂固定在胸壁上。 用小悬臂带将上肢吊在胸前。 2、 前臂骨折夹板固定法 在前臂骨折的内、外各放一块夹板,用绳、带适当束紧后,用大悬臂带吊于胸前。 3、 股骨干夹板固定法 在股骨骨折的大腿内、外侧各方一块平板,外侧夹板长度应有腋窝至脚底;内侧板长度从大腿根部至脚底,用绷带自上而下适当束紧。 若只有一块板应将平板放在大腿外侧束紧固定,然后再与健侧腿束在一起固定。 若无任何平板及可代用外固定材料时,可将两腿并在一起伸直,用绳或带自大腿至两腿底分段用绳、带适当束紧固定。 4、 小腿骨折夹板固定法 用两块夹板分别于小腿的内外侧,用绳、带适当束紧。 5、 锁骨骨折临时固定法 用三角巾或别的布带做成两个圈,套在胸前和背部,分别用绳或带将两布圈拉在一起打结束紧,使胸挺起。 “8”字绷带法:用绷带在左右肩之间,通过颈后打“8”字绷带,使胸挺起固定锁骨。 6、 脊柱骨折的临时固定法 不得轻易搬动伤员。严禁一人抱头,另一人抬脚等不协调的动作。 如伤员俯卧位时,可用“工”字夹板固定,将两横板压住竖板分别横放于两肩上及腰骰部,在脊柱的凹凸部位放置衬垫,先用三角巾或布带固定两肩,在固定腰骶部。 现场处理原则是:背部受到剧烈的外伤,有颈、胸、腰椎骨折者,绝不能试扶着让病人做一些活动,以此“判断”有无损伤。一定要就地固定。 7、 颈椎骨折固定 颈椎骨折的临时固定时,伤员平躺于担架上,不放枕头,颈、头部的两旁用软垫固定,头部用绷带轻轻固定在担架上,这是运输时必须做到的。 上颈椎损伤: ?无神经症状者用头颈牵引带牵引三四周,换头颈胸石膏固定6-8周。 ?有神经症状者,用颅骨牵引6-10周,酌情改用头颈胸石膏固定。 ?对有神经症状的晚期病例可考虑行减压及植骨融合术。 下颈椎损伤: ?无神经症状者,先用头颈牵引带牵引三四周,而后行头颈胸石膏固定。 ?椎体骨折片及椎间盘突向椎管压迫脊髓者,如牵引后骨片未还纳、神经症状无改善,可酌情行颈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 ?晚期病例有神经症状者,可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伴有小关节交锁者,先试行牵引复位,获成功者维持牵引三四周后换头颈胸石膏固定,牵引失败者应手术复位。 8、 胸腰椎骨折的临时固定 伤员平躺在有软垫的硬板上,不用高枕,腰椎骨折要在腰部用软枕或衣物垫高。若用汽车长途运送,应用木板固定脊柱,再平卧于有软垫的硬板上,并用绳将伤员的身体及下肢绑在车上或木板上,以防汽车颠簸时,再损伤骨折的脊柱。 (五) 现场伤员搬运 现场搬运伤员,多为短途运送,常用单人徒手、双人徒手、担架搬运等。 1、 单人徒手搬运法 抱法:抱伤员时,一手托住伤员的腰背部,另一手托住伤员的大腿中下部。本法常用于神志清醒的头部伤员,有时还可嘱咐伤员抱住搬运者颈部。 背法:救护者站在伤员的前面,使伤员伏在自己的肩上,并让伤员的双手抱住自己的颈胸部。同时,用自己的双手抱住伤员腿或臀部,也可勾住伤员双膝。 掮法:救护者站在伤员的前面,将伤员扶起,然后在伤员的左侧或右侧,单膝跪下,使伤员的腹部压住自己的左或右肩上,再慢慢站起来,并用右臂搂住伤员的两腿,拉紧伤员的一手。 2、 双人徒手搬运法 两救护者面对站立,并互相拉着手、给伤员形成一种座位,让伤员在上面坐着或半躺着,伤员的双臂要搂住搬运者的颈部。 对有脊柱伤的伤员不宜用此方法搬运,当必须或只能用此法搬运时,务必要保护脊柱不受损害。 3、 雨布杠抬搬运法 将伤者放于雨布或双层被单平卧好后,分别将布的两角打结,在腰臂部位用绳绑好,用一木杠穿过两头结,并在中间绑绳,抬起木杠即可送运。 4、 拖运法 利用担架、雨衣、雨布、毛毯或线毯等,将伤员拖出危险场地,如火区等,常用于平坦的草地、沙地。 5、 担架搬运法 脊柱伤员搬运时,所用担架应为硬板,无弹性,一人抱头、肩部,一人抱腰、臀部,一人抬腿,三人协同运作,把伤员平放在担架上,抬放时要防止转脊柱,用带子固定在担架上。 如有颈椎损伤,应由专人抱住头部,勿扭转或过屈颈部,用硬纸壳包绕颈后部,垫以软枕,头两侧用软垫或衣服等固定,头部用布带轻轻固定,才能运送。 腹部伤的伤员有肠管拖出者,在伤员抬上担架时,置于仰卧位,屈髋垫膝。 昏迷伤员,在担架运输时,置伤员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一防呕吐物吸入 呼吸道,影响呼吸。
/
本文档为【员工应急常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