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外国文学史大题

外国文学史大题

2018-07-17 23页 doc 47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外国文学史大题外国文学史大题 简答题与论述题: 1、论述:谈《神曲》思想和艺术的二重性。 思想内容方面: (1)爱国主义情感:但丁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分裂,面对四分五裂的意大利现实,但丁痛心疾首:“帝国的花园荒芜了。”希望“使世纪获得稳固的和平,使雅诺的庙门关闭。”在《神曲》中,但丁不仅感叹民族的苦难和责罚危害国家统一的亡灵,而且从政治上探索复兴祖国之路。 (2)反教会思想:但丁主张政教分离,反对教皇干涉政治。他认为宗教和国家就像两个太阳,应该分别照耀精神世界和尘世生活。但丁的这种感情代表了新时代的要求。他渴望...
外国文学史大题
外国文学史大题 简答题与论述题: 1、论述:谈《神曲》思想和艺术的二重性。 思想内容方面: (1)爱国主义情感:但丁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分裂,面对四分五裂的意大利现实,但丁痛心疾首:“帝国的花园荒芜了。”希望“使世纪获得稳固的和平,使雅诺的庙门关闭。”在《神曲》中,但丁不仅感叹民族的苦难和责罚危害国家统一的亡灵,而且从政治上探索复兴祖国之路。 (2)反教会思想:但丁主张政教分离,反对教皇干涉政治。他认为宗教和国家就像两个太阳,应该分别照耀精神世界和尘世生活。但丁的这种感情代表了新时代的要求。他渴望意大利能恢复到罗马帝国的光荣,可是在意大利找不到能够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力量,因而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皇帝身上。这当然是空想,但他为救国救民而在政治上苦心探索的爱国精神是可贵的。《神曲》多处揭露教会的伪善本质,《炼狱》中写:凡诗人走过贪财者忏悔之处,只见贪财的教士躺满一地,连落脚都困难。又把在世的包尼法西八世打入地狱。 (3)肯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肯定人的理性和创造。《神曲》写道:人“不应当象走兽一样活着,应当求正道,求知识。”认为“无声无嗅度一生,好比空中的烟,水中的 泡,他在地球上的痕迹顷刻间就消失了。” (4)肯定现世幸福,同情美好爱情,但又有所保留,未能跳出禁欲主义的藩篱。但丁在《神曲》中是按照禁欲主义的思想,将古希腊以来许多爱情故事里的风流男女,作为“屈服在肉欲而忘记了理性”的贪色者来看待的。他把这些灵魂罚入第二层地狱,经受寒风的吹打。但是当他目睹这些为爱情而死的亡魂在狂风中凄惨地飘荡时,却又“心头忽生怜惜,为之唏嘘不已”,特别是听了弗兰采斯卡和保罗的爱情悲剧后,他甚至难受得“昏倒在地,好像断了气一般”。这种矛盾现象表明,但丁不自觉地突破了宗教信条的束缚,他所描写的爱情悲剧及个人的悲痛情感,是世俗观念的自然流露。这在客观上反映了人们反对禁欲主义的强烈愿望,是人文主义要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的思想萌芽。 (5)重视古代文化,提倡理性。中世纪敌视古典文化企图割断历史,幻想一切从头做起。但丁在《神曲》中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尊崇,称荷马是“诗人之王”,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大师”。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作“智慧的海洋”,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特意把他们的灵魂安排在地狱第一层幽静的地方,不受任何痛苦。此外,但丁在作品中还采用了许多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历史素材。但丁还指出,人类生来不能像野兽般生活,要走出蒙昧就要追求美德和知识用理性和哲学武装人们头脑。他希望人们要有为探求世界奥秘而不怕冒险、不断进取的精神。但丁的这种重视和继承古典文化、提倡追求知识的精神,可以说是文艺复兴的先声。 所有这些焕发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是进步的。同时,又表现浓厚的中世纪思想意识。具体表现为:整体上仍未彻底跳出宗教神学的窠臼,禁欲主义仍是《神曲》思想的主体框架,原罪观念和来世思想仍是其主导思想。 艺术形式方面:首先体现出文艺复兴时代新文学的特征。 (1)《神曲》用意大利语言写成,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而运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正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但丁实践了他在《论俗语》中的语言观。这是中世纪史无前例的创举。 (2)大胆奇异的想象,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思维的禁锢。例如: A 在地狱第七层,写自杀者变成盘根错节、痛苦不堪的树,树上栖息着“夏比鸟”,人面广翼,啄食树叶。 B 在地狱第八层,写贪官污吏浸在滚沸的沥青中,魔鬼用铁耙子把挣扎着浮上来的亡魂压下去,“和厨娘用筷子把猪肉压到锅底没什么两样。” C 写盗贼变成蛇,自焚成灰烬,又恢复人形,周而复始,无始无终。 D 《炼狱》中写妒忌的亡魂,“他们嫉妒的眼睛不能张望,因为每个人的眼睛都用铁丝缝合着。” (3)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中世纪宗教文学只描写神性而漠视人性,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神曲》的人物,虽是亡魂,却塑造得个性鲜明,极有现实感:维吉尔的和蔼慈祥,但丁的执着无畏,贝阿德丽采的端庄雅丽,弗兰采斯卡的温柔凄美,包尼法西八世的贪婪奸诈等。 (4)偏于浪漫,不废现实的创作手法。《神曲》“幻游三界”的整个构思是浪漫主义的,但其中塑造的 形象是历史上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人物,所反映的内容是意大利社会现实。 (5)浓郁的哲学色彩。《神曲》是一部哲学玄想录,是诗人从哲学上为个人、意大利民族和整个人类寻找思想出路的作品,探讨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人们独有的世界观和论。 以上特征,打破了中世纪说教、枯燥、形式化、概念化的表现模式,表现出但丁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创造性,具有新时代新文学的特征。同时,又体现出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宗教构思和梦幻、象征、寓意手法。 段落都重复地在相似的情境中出现。 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第一,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倾向。人文主义作家对封建贵族和僧侣的败德恶行严加抨击,对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进行嘲讽批判。他们反对封建等级观念,主张人的地位和价值不应取决于出身门第,而应由个人的品德和成就来决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二,人文主义文学在创作方法的发展上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人文主义作家抛弃了中古的象征梦幻手法,注重写实。他们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人文主义作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信心,他们的优秀作品不仅健康、乐观,并且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他们笔下的人物也往往体现了他们的理想。 第三,具有民族特色。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意识随之产生,人文主义作家表现出爱国热情,他们主张并开始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创作也表现出民族的风格,西欧一些国家的民族文学正是在这时开始形成的。 第四,奠定了欧洲文学中许多重要体裁的基础。在诗歌、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对后来的欧洲作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薄伽丘的短篇小说,塞万提斯和拉伯雷的长篇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蒙田、培根的散文等。 书71页 3、《堂吉诃德》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堂?吉诃德,侍从桑丘?潘沙三次出外游侠的故事。瘦马“驽骍难得”(意思是希世难得)。 他的主要事迹:牧童事件,风车事件,羊群事件等。大学生加尔拉斯果化装成“白月骑士”来与堂吉诃德决斗,堂吉诃德败,被加尔拉斯果请回家。 人物形象:最大的成就在于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著名的文学典型,一个充满了矛盾性格的复杂人物。一个以喜剧形式出现的悲剧人物;喜剧的素材和悲剧的因素;进步的理想和落后的现实;高尚的动机和过时的手段构成了他的矛盾性格. 1.喜剧性:幻想代替现实,对现实缺乏起码的判断能力;可笑、可爱。2.悲剧性:动机高尚,结果害人害己;可悲、可敬。 理想主义精神。只要不谈骑士道,他的思想和谈吐就清醒而深刻。他对社会的批评,对各种社会问题 看出具有真知卓见,闪耀人文主义的光辉。 毫不利己的精神。他坚持正义,疾恶如仇,以维护正义,锄强扶弱,消除人间不平为已任,而且见义勇为,从不怯懦,置个人生死不顾,具有英勇无畏,忘我的斗争精神。这些优良品质,使他又成为令人尊敬的人物。 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在他身上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由此形成了 他的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格。 他概括了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实际的人的特征。他给人的启迪是,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 堂吉诃德的现代意义:由奥尔森?威尔斯导演的《堂吉诃德》突出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为正义斗争的执著精神是一种跨越时代的堂吉诃德精神,他表现了人类为真理斗争的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境界。这是堂吉诃德的现代意义。 或者:3、堂吉诃德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堂吉诃德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喜剧性格与悲剧性格的奇妙结合。作为 喜剧性格,他脱离实际,把幻想当作现实,企图凭借已被历史淘汰的骑士精神去弘扬社会正 义和社会平等,结果只能被现实所嘲弄与抛弃。作为悲剧性格,他具有为实现人类的正义理 想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卓越精神,他对理想社会的执着向往和对社会罪恶的深刻批判,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性格的矛盾性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它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西班牙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 也是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处于既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又无实现这一理想的现实手段的矛盾状态 的反映。因此,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4、从历史层面看:浮士德的一生五个悲剧形象地概括了近代进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是一部先进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五个悲剧。 知识的悲剧(象征知识分子的觉醒) 爱情悲剧(象征资产阶级追求现世幸福,要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政治的悲剧 (象征资产阶级软弱无权的地位) 美的悲剧(象征古典美与现代精神的距离。欧福良是其理想的化身,即古典美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事业悲剧(象征浮士德“改造自然”造福人民的社会理想的幻灭。说明这种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理想的遥不可及) (两场赌赛的寓意:第一场赌赛指天帝与梅非斯特订约,其本质是关于人性善恶的哲学论辩和试炼;第二场赌赛指梅非斯特与浮士德订约,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渴望变革现实的愿望。) 或者: 4、浮士德五个悲剧的寓意: 5、第一阶段:《知识的悲剧》学者生活——知识需要:浮士德不满足中世纪的知识,他要走出书斋,恢复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体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第二阶段:爱情悲剧。 感性生活——情欲需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追求感性现世的生活幸福以及这些要求与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理性(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与情感(耽于感官享受的世俗性)的矛盾。 第三阶段:政治悲剧。 政治活动——权力需要:表现启蒙主义者企图依靠君主改良现实的迷蒙的破灭,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第四阶段:美的悲剧。 艺术生活——美的需要:浮士德代表现代精神,海伦代表古典美,二者的结合象征歌德的“艺术改良”的理想。欧福良是这种理想的化身。美的悲剧表明艺术改良理想的破灭,说明宁静和谐的古典美的精神不能挽救现代人的灵魂。 第五阶段:事业的悲剧。 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创造性的劳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事业的悲剧表明近代资产阶级改造自然造福人民的社会理想的破灭 5、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强烈的主观色彩。浪漫主义作家大都不满现实,耽于幻想,主张抒发个人思想情感,表现个人理想1 世界和生命体验,——这是对古典主义呆板、教条创作原则的反拨。 浪漫主义这种自由观念和生命意识,其实是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所以,席勒称之为“理想主义”,雨果称之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还有人称之为“表现主义”、“感伤主义”和“主情主义”。 2、尊崇传统,主张回到中世纪。浪漫主义者喜欢从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中汲取养料,如创作题材、自由通俗的表现形式、生动有趣的民间口语、丰富的艺术想象等。——这是对古典主义“回到古希腊罗马”的反拨。 3、寄情山水,讴歌自然风光,同时诅咒城市文明。浪漫主义诗人普遍接受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憎恨城市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对抗工业文明,将自然视为精神上的避难所。忘诸山水,逃避现实,如英国的“湖畔派”诗人。——这是对古典主义宫廷美学趣味的反拨。 4、艺术表现方面。如果说古典主义在艺术表现上强调均衡适度以及形式的单纯的话,那么,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中注重效果的体现。这种效果表现为:A、异国情调。在浪漫主义作品中往往出现异国生活,表现异国风光和多采的风俗。B、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这是浪漫主义作家制造强烈的艺术效果惯用的手法。法国作家雨果还专门提出创作中的“对比原则”,小说《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创作范例。C、人物形象的超凡性。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品的主人公往往具有超出普通人的秉赋,表现出一种超凡的力量,常常震撼读者的心灵。(4)喜欢描写奇特环境,虚构离奇怪诞的情节,渲染神秘的不同寻常的氛围等。——这是对古典主义过于拘泥事实的创作原则的反拨。 6、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真实地再现生活 高尔基指出: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在于“对于人类和人类生活的各种情况作真实的赤裸裸的描写”。 其一,指“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乔治?桑对巴尔扎克说:“你象你所见的那样去描写人类,我象我所希望的那样去描写人类。”准确的道出了浪漫主义作家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间的区别;其二,指消除自我:“艺术家不应该在作品中露面,就象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又到处不见。”(福楼拜) 其三,指细节的真实。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普遍追求作品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以期更逼真地再现社会生活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人是环境的产物,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尤其注重将人物性格放在特定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去表现,以此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形成以及悲剧命运的根源,来体现社会批判的主题。因此,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人物,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显示出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意义,恩格斯指出,现实主义文学“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 、批判性和改良性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热情关注人的生存现状,愤怒谴责不合理的社会,鞭笞拜金观念下人性的丑恶,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表现出强烈的道义感和使命感。同时,否定暴力革命,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部分作家对贵族阶级消亡的命运表示惋惜,暴露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4 、反映生活的两种方式:内倾性和外倾性。胡塞尔认为:“世界既是心理领域又是物理领域”。 现实主义作家在描写社会生活时,显示出两种倾向:以关注人的内宇宙为主的内倾性作家和关注外宇宙的外倾性作家,两种倾向往往统一在一个作家的创作中。 内倾性作家以描写人的心理矛盾见长,如司汤达、托尔斯泰、 陀斯妥耶夫斯基等;外倾性作家以描写社会矛盾见长,如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 7、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1、史诗剪裁得当,布局巧妙,结构完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两部史诗各自涉及十年间发生的事件,广泛地描写了希腊社会,但都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用高度集中的手法,把情节集中到一个中心人物、一个完整事件和一小段时间上,使众多的人物、丰富的生活画面组织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伊利亚特》反映的是长达10年的战争,但却集中笔墨围绕“阿咯琉斯的愤怒”这一片断来描写临近尾声的这51天的战争,而51天又主要集中在阿咯琉斯与阿伽门农争吵的几天当中,这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先倒叙,又插叙,再又顺叙,多种叙述手法并用,使主要情节与插曲有序结合,宏伟丰满;另一个方面就是人神两条线索交错平行发展。在描写这场战争时,人与人在互相斗争,同时也穿插着神之间的斗争。《奥德赛》中,以漂流为主线,家庭的混乱与奥德修斯的漂流两条线索互相映衬,显出情势的危急。运用倒叙手法,由奥德修斯口述自己的冒险,显得生动。 2、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善于运用多种手法。 史诗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在战争和对自然的斗争中获得光荣业绩的英雄主义,是史诗中所有英雄人物的共性,但这共性在每个英雄身上又通过鲜明的个性体现出来。狄俄墨得斯鲁莽,埃阿斯憨厚自信,赫克托耳沉着精明,阿伽门农专横自私,墨涅拉俄斯温柔敦厚。这些人中,赫克托耳尤其值得敬重,这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在责任与家庭之间选择了责任。作为特洛亚的主将,他稳重内向,遇事冷静,刚强勇敢,指挥有方,同希腊军苦战近10年。他明知大军压境,预感到国破家亡的厄运就要临头,但他不愿苟且偷生,为了整个氏族的利益,肩负重任,忠于职守,视死如归,与敌人战斗到底,最后壮烈牺牲在战场。这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 他们的性格基本上都是不变的,不同于后世文学中描写的“发展中的性格”。其中塑造得最为丰满的形象是阿喀琉斯和奥德修斯。阿喀琉斯暴躁、任性,英勇中又显凶猛,残忍之余又具同情心,对个人尊严和荣誉极度敏感,不容侵犯,但终能顾全大局。他的忘我的战斗精神、温厚善良的情感世界与掺杂着集体荣誉感的个人意识共同构成了性格三角形。核心是个人本位。 奥德修斯是一个智多星的形象,他智勇双全,聪明狡诈,在他身上体现了人类克服困难、改变命运的意志力量。 3、史诗语言总的来说自然生动,不过《伊利亚特》更为粗犷雄奇,《奥德赛》则清雅绮丽。关键是多用和善用比喻,这是史诗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这些比喻或来自大自然,或来自日常生活,对于刻画人物、加强诗句的形象性、丰富诗篇的色彩,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伊利亚特》当中,比喻赫克托耳“如一条长蛇在洞穴等待路人„„ 眼睛露出凶光”。把众多强大的敌人比喻成“像春天出现的花叶一样茂盛”。把阿喀琉斯的盔甲比喻成“像黑夜里星群中那颗狼星一样”明亮。类似这种根据生活中的直接观察,取之于自然现象的比喻,被称为“荷马式的比喻”。再比如《奥德赛》中重复出现这样的优美的比喻:“当年轻的黎明,垂着玫瑰色的手指,重新天际。”在两部史诗中,英雄都是“神一样的”,孩子都是“年幼无知的”,妇女总是“束腰紧深的”(或束腰秀美的),话语是“长了翅膀的”,枪矛是“投影森长的”,大海总是“酒蓝色的”。甚至有很多 8、古典主义的主张和基本特征: 1、主张:?确信普遍人性的存在,认为普遍人性中主要的是理性,文艺的美只能由理性产生,美的东西必然是符合理性的。?文艺具有普遍永恒的绝对。?既然久经考验的作品才是好的,而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正是如此,因此必须效法。?注意形成技巧、规则。这些主张在布瓦洛的《诗的艺术》中得到全面阐述,《诗的艺术》被称为是古典主义的法典。 2、?歌颂王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这种鲜明的政治倾向性首先是因为古典主义文学是当时君主专制的政治的产物。专制王权为了巩固政权,不仅在政治上加强统治,在意识形态上也要求为王权服务,表现在文学上,要求语言的化,文学样式的程式化。 ?崇尚理性。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古典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布瓦洛把理性看为创作与评论的最高理标准,他的《诗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他说,“首先必须爱理性;你的文章永远只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古典主义并不要求写实,而是要求得体,也就是说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必须使大家赏心悦目,不致于引起反感。不可否认,在这种理性规范的约束下,古典主义作品也存在类型化、程式化、僵死化的弊病。例:高乃依《熙德》中男女主人公理性对情感的胜利,个人对家庭、对国家利益的服从。拉辛的《安得洛玛克》对情欲的谴责。 ?模仿古代:从理论主张上坚持美是永恒、普遍的,古代艺术经受时间考验,因而是美的典范。创作实践上,古典主义规定严肃形式如史诗、悲剧必须写古代题材。 ?讲究规则:古典主义文学对文学的体裁、结构、语言风格等形式处理都制订了一整套严格规则,如戏剧剧作中的“三一律”。 9、启蒙文学的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不注重塑造艺术形象,犯有“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毛病。 2)民主性。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主人公。 3) 哲理性和分析性。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传启蒙思想,使作品具有哲理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4)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如启蒙戏剧、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10、《浮士德》的思想意义 ?从历史层面看:浮士德的一生五个悲剧形象地概括了近代进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是一部先进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五个悲剧。 知识的悲剧(象征知识分子的觉醒) 爱情悲剧(象征资产阶级追求现世幸福,要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政治的悲剧 (象征资产阶级软弱无权的地位) 美的悲剧(象征古典美与现代精神的距离。欧福良是其理想的化身,即古典美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事业悲剧(象征浮士德“改造自然”造福人民的社会理想的幻灭。说明这种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理想的遥不可及) (两场赌赛的寓意:第一场赌赛指天帝与梅非斯特订约,其本质是关于人性善恶的哲学论辩和试炼;第二 场赌赛指梅非斯特与浮士德订约,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渴望变革现实的愿望。) ?从人生哲学层面讲: 《浮士德》展现了人类命运的悲剧性及指出人类自我拯救之路。浮士德命运是人类命运的象征。《浮士德》告诉我们这么一条永恒的人生哲理:人生本质上是悲剧的,但每一个人,乃至人类,只有不断克服阻力,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人生却又能到达幸福、真理境界,能获得不朽意义。 ?从创作主体看,浮士德的历程是歌德自我的一种写照,是他性格矛盾冲突的流露。 所谓“浮士德精神”即是浮士德形象所表现的勇于实践、不断追求,永不满足的积极进取精神,它既代表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精神,也是人类肯定与善的精神的体现。 靡菲斯特是一个奇特的思想十分复杂的艺术形象。首先,从哲学层面,他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是人类社会发展恶与否定精神。其次,从历史现象层面看,他是原始积累时期种种现实邪恶势力的化身。是放荡的贵族、取媚的宫廷小丑,贪婪的海盗船长、凶狠的土地监工等冒险家、阴谋家的典型代表。此外,在某种意义上,他和浮士德一样也是歌德自我的写照。浮士德主要是歌德思想性格中闪光的一面。他则是歌德性格中庸人的一面,或魔性的一面。 11、浪漫主义文学文学特征: 1、强烈的主观色彩。浪漫主义作家大都不满现实,耽于幻想,主张抒发个人思想情感,表现个人理想世界和生命体验,——这是对古典主义呆板、教条创作原则的反拨。 浪漫主义这种自由观念和生命意识,其实是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所以,席勒称之为“理想主义”,雨果称之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还有人称之为“表现主义”、“感伤主义”和“主情主义”。 2、尊崇传统,主张回到中世纪。浪漫主义者喜欢从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中汲取养料,如创作题材、自由通俗的表现形式、生动有趣的民间口语、丰富的艺术想象等。——这是对古典主义“回到古希腊罗马”的反拨。 3、寄情山水,讴歌自然风光,同时诅咒城市文明。浪漫主义诗人普遍接受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憎恨城市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对抗工业文明,将自然视为精神上的避难所。忘诸山水,逃避现实,如英国的“湖畔派”诗人。——这是对古典主义宫廷美学趣味的反拨。 4、艺术表现方面。如果说古典主义在艺术表现上强调均衡适度以及形式的单纯的话,那么,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中注重效果的体现。这种效果表现为:A、异国情调。在浪漫主义作品中往往出现异国生活,表现异国风光和多采的风俗。B、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这是浪漫主义作家制造强烈的艺术效果惯用的手法。法国作家雨果还专门提出创作中的“对比原则”,小说《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创作范例。C、人物形象的超凡性。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品的主人公往往具有超出普通人的秉赋,表现出一种超凡的力量,常常震撼读者的心灵。(4)喜欢描写奇特环境,虚构离奇怪诞的情节,渲染神秘的不同寻常的氛围等。——这是对古典主义过于拘泥事实的创作原则的反拨。 12、对照手法。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提出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是雨果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他在《巴黎圣母院》中忠实地实践了其理论主张,整个作品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这种对照原则。 A 人物对照:外部对照:克洛德(善)——爱拉达、卡西莫多(恶);爱斯美拉达(美)——卡西莫多 (丑);爱斯美拉达(真)——弗比斯(伪);卡西莫多(外丑内美)——弗比斯(外美内丑)。 内部对照:横向对照:爱斯美拉达的灵与肉、善与恶,爱斯美拉达的爱与憎,卡西莫多的善与恶、爱与憎,居第尔的爱与恨„„形成对照;纵向对照:克洛德由虔诚的宗教学者变成罪孽深重的恶魔;卡西莫多克洛德由惟命是从到杀死他;爱斯美拉达对卡西莫多由惧怕到友善;居第尔对爱斯美拉达由爱转恨等形成对照。 内外对照:克洛德外表严肃冷峻,内心欲火中烧、丧失理性;卡西莫多外丑内美;弗比斯外美内丑等。 B 情节对照:克洛德追踪迫害爱斯美拉达与卡西莫多时刻保护爱斯美拉达构成对比,克洛德收养卡西莫多与卡西莫多“恩将仇报”构成对比,居第尔先前对爱斯美拉达的仇恨与后来对爱斯美拉达的疼爱构成对比等。 C 环境对照:爱斯美拉达与小山羊加里的表演杂耍的热烈场面与克洛德阴沉枯燥乏味的书斋构成对比; 上层社会骄奢淫逸的生活环境与“乞丐王国”构成对比;巍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与居第尔苦修的“老鼠洞”构成对比等。 或者:12、《巴黎圣母院》是如何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的,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运用了滑稽丑怪同崇高优美相对照的美学原则,特别表现在人 物形象的刻画上,真善美与假恶丑相对照,反差鲜明,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以下两 种情况: (1)人物之间的对照。作品的女主人公爱斯梅哈达是作者着意刻画的真善美统一的理 想形象。围绕她的四个男性人物,即克洛德、法比、加西莫多和甘果瓦,表现出了对于她的 四种不同性质的爱,从而与她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爱斯梅哈达是“纯洁而光辉的人”,是善 的化身,克洛德却是“阴森可怕的人”,是恶的代表,两者形成善恶美丑的鲜明对照。爱斯 梅哈达对法比的爱情忠贞不渝,而法比却不过是逢场作戏,两者形成高尚与卑劣的对照。爱 斯梅哈达在甘果瓦误入“怪厅”时,为救他而与之结成夫妻,可谓义重如山;甘果瓦在少女 身陷绝境时,却不惜与克洛德合谋,助纣为虐。爱斯梅哈达与加西莫多同是孤儿,但一个奇 美绝伦,一个奇丑无比,形成鲜明对照。这样的对照描写起到了展示并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与 本质的作用。 (2)人物自身的对照。作品中的人物仪表外貌与内心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加西莫多 的外表丑显示出他的心灵美好,道德的高尚;克洛德表面的道貌岸然反衬出他内心的空虚、 冷酷与凶恶;法比英俊的外表映照出他趣味的低下,心灵的丑陋。人物的性格特征正是在对 照中得到突出与加强。 (3)另外,人物行为前后也有不同的对照。比如,加西莫多起初劫持少女,凶恶愚玩, 后来却去劫法场,并精心护卫爱斯梅哈达,如此又突出了少女的美、少女的仁爱之心,及其 对改变加西莫多心灵的巨大作用。 13、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比较: 1、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 2、揭露金钱的罪恶 3、描写个人反抗者的形象(拉斯蒂涅、于连等) 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1、以劳资矛盾为题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 2、善写“小人物”命运,成功表现小资产者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生活历程。 3、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教明显。 4、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3、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文学与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以批评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主要内容 2、独特的人物形象系列,产生了多余人形象、小人物形象等 3、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4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忧虑及悲天悯人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或者:13、比较法、英、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相同点: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他们都注意塑造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且注重 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具有批判性、 暴露性、改良性。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 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 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不同点: (1)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 了巨大的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进行了反复的较量。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们,亲眼 看到这场尖锐残酷的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情与后来的冷酷现实,感受到 了平民青年和没落青年的郁郁不得志。所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 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 (2)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集成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的 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劳资矛盾的激化,各种改良思潮的影响,使英国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第一,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 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第二,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命 运,成功的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经历。第三,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 浓厚的改良主义的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较明显。第四,女性作家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 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用文学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女作家,他们在 创作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 (3)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与英法两国截然不同的特点:第一,文学与人民解放运 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主要内容。第二,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 代苦难,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焦虑及人道主义思想。第三,独特的形象系列,产生了 贵族知识分子的“多余人”系列、孤苦无告而又愚昧麻木的“小人物”系列等。第四,有系 列的文学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对现实主义的阐 释和捍卫,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4、简答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 ?批判、揭露现实的犀利武器; ?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革命暴力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15、《悲惨世界》体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1、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2、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 3、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使罪犯重复犯罪,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律,使罪犯弃恶从善、终止犯罪。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理想“冉阿让”。 15、《叶甫盖尼?奥涅金》艺术特色 1)、叙述主体的自我抒情性。 诗歌的叙述主体主要是诗人自己,尤其是抒情诗。就这首诗而言,总体形式是叙事诗,但又包含着强烈的抒情性。诗人在叙述故事的同时,自己常常站出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诗中有许多大段的“插笔”,有人统计有27处之多。这些插笔鲜明地体现着诗人的爱憎褒贬的态度。有对人物的褒贬,又对人生的思考,有对社会批判,有对往事的回忆等等。看似离题,实则与全诗紧密相连,从不同的侧面深化了全诗内涵,也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了诗人本身。 2)、独特的结构布局。 全诗共分八章,前六章为第一部,后两章为第二部。前六章以奥涅金为中心,后六章以达吉亚娜为中心,整个长诗是以奥涅金为中心的。这样作者既刻画了他心爱的多余人奥涅金,又刻画了他心目中理想的俄罗斯女性达吉亚娜,并通过他们的恋爱悲剧,使两个形象的个性更加鲜明。长诗前后两个部分对比呼应,显示了诗人布局的匠心。 3)、对比手法的运用。 长诗是按两条线索安排的,一条是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的恋爱,一条是连斯基与奥尔加的恋爱,并以第 二条线索作为第一条线索的衬托。第一条线索中,达吉亚娜爱奥涅金,女方热情似火,男方则冷漠拒绝;第二条线索中,连斯基爱奥尔加,男方苦苦追求,女方则轻浮相待。情节并列发展,有主有次,相互对照,起伏跌宕,引人入胜。主线发展也是前后对比。达吉亚娜给奥涅金写信表达爱情,遭到拒绝;奥涅金后来给达吉亚娜写信示爱,也遭拒绝。两人都是写信,前者是热情的倾诉,后者是沉痛的忏悔。人物也是相互对照的。奥涅金是冷漠的现实主义者,连斯基则是热情的浪漫主义者;达吉亚娜虽貌不出众,但感情深厚,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奥尔加虽体态轻盈,貌美迷人,但内心空虚趣味平庸。这种对比安排,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突出。 4)、独创的“奥涅金诗节”。 全诗除了男女主人公各写的一封信之外,其余均为十四行诗,并有着严格的格律。每一行诗都有着一定数目的音节,各行音节的排列是九八九八、九九八八、九八八九、八八。每一节诗都是按4442式四小节排列的。为了和音节的数目相呼应,押韵的方式也是一定的。第一小节的头四行用的是交叉韵即aabb;第二小节是对韵,即ccdd;第三小节是环形韵(或者称为抱韵),即effe;最后两句式连韵,即gg.全诗格律严整,但文字优美,朴素自然,精练流畅而又情感真挚,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柔和协调,动人心扉,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16、巴尔扎克采用什么手法把《人间喜剧》连成一体呢,主要手法有二: 第一,“分类整理”。在《人间喜剧总目》里,巴尔扎克把他的小说分为三大部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人间喜剧》的主干,又分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前言》:“‘私人生活场景'描写童年、少年以及他们的过失。”包括《苏城舞会》(1830)、《高利贷者》(1830)、《夏倍上校》(1832)、《高老头》(1835)、《无神论者做弥撒》(1836)、《禁治产》(1836)等 27 部作品。?、外省生活场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外省生活场景'表现热情、盘算、利欲和野心的时代。”包括《都尔的本堂神甫》(1832)、《欧也妮?葛朗台》(1833)、《老姑娘》(1837)、《古物陈列室》(1839)、《幻灭》(1843)10部作品。?、巴黎生活场景;巴尔扎克《 < 人间喜剧 > 前言》: “巴黎生活场景”“使人看见一幅表现趣味、恶习以及一切肆无忌惮的行为的图画 , 这些事物是同时汇合了大善与大恶的大都会所特有的风俗激发起来的。” 包括《纽沁根银行》(1838)、《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小资产者》等19部作品。 (4)、政治生活场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政治生活场景” “刻画那些概括了几个人或所有的人的利益,可以说超越常轨的例外的存在。” 包括《Z ?马卡》(1840)、《一桩无头公案》(1841)、《阿尔西的议员》(1847)等4部作品。?、军事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军事生活场景”描写“处在最猛烈的状态中的社会;或者为了防御,或者为了征服而背井离乡的社会。” 包括《舒昂党人》(1829)等2部作品。?、乡间生活场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乡村生活场景'有几分象一个长昼的日暮„„在这一部分里,有最纯洁的性格,以及秩序、政治、道德的伟大原则的应用。” 包括《乡村医生》(1833) 、《幽谷百合》(1836) 、《乡村本堂神甫》(1839) 和《农民》(1844) 等4部作品。 第二,人物再现。所谓人物再现,就是同一人物反复出现在多部作品中,让这几部作品在内容方面产生“连锁反应”。每部作品分别描写他的一个人生阶段,几部作品联系起来就构成这个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貌。有人统计,《人间喜剧》90多部作品中,有70多部运用了“人物再现”法。总集一共写了2472人,约有400多个人物是一再出现的,有些重要人物出现在二、三十部作品里。了解这些特点,对于理解、欣赏巴尔扎克的小说大有好处。 17、《人间喜剧》的社会历史内容: 第一、艺术地再现了封建贵族的衰亡史。《高老头》中的鲍赛昂子爵夫人是没落贵族阶级的代表。第二、深刻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如泰伊番、高布赛克、葛朗台和纽沁根等这些艺术形象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发展史和资产阶级的发家史。第三、客观地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以及人与人的金钱关系。此外,还探索了社会出路,描写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与反抗斗争。。 《安娜 卡列尼娜》艺术上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出色的心理描写。 “心灵的辩证法”,在这部小说中, 主要表现为:一,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并把这种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充分展示出来。二,对人物深层心理的合理揭示。人物的某些情感深藏心底,是人物极力逃避和压抑的,但却在人物的理智松懈之时表现出来。 其次,托尔斯泰很好地利用了平行主线结构,形成了总体对照的格局,使所表现的生活互为补充,所塑造的人物互为对比,人物的命运截然有别。 18、试析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追求个性解放 的俄国贵族妇女的典型。她不仅有动人的外貌、优雅的风度,更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她是 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第一,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 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 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 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第二,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 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 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 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 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造成其悲剧的原因: 首先是不幸的婚姻。安娜聪明美丽、诚实善良,受过良好教育,但封建的婚姻道德窒息 了她的心灵,与比她大20多岁的彼得堡的“官僚机器”卡列宁过了8年没有一点真正爱情 的家庭生活,终于冲破种种束缚,追求爱情自由,与贵族军官渥伦斯基相爱。 其次是社会邪恶势力所致。安娜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她的真诚行为是虚伪冷酷的上流 社会所不能允许的,她不仅被拒于上流社会门外,而且成了众矢之的。 再次是对渥伦斯基盲目的爱。渥伦斯基追求安娜主要还是出于满足其贵族的虚荣心,因 此在强大的社会舆论面前,他不能理解安娜的屈辱处境和内心痛苦,只为自己失去上流社会 的地位和前程而苦恼。最初他唤醒了安娜的爱情,后来又冷落了安娜,使安娜失去了最后的 精神支柱。 最后是安娜自身的原因。安娜毕竟是一个贵族妇女,所追求的是个人的幸福,采用的也 是个人反抗的方式;加之她又不能完全摆脱贵族妇女的种种偏见的束缚,犯罪感、羞耻感使 她痛苦不堪。当她所希求的一切终于完全失去时,只得怀着对“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 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的贵族社会的满腔悲愤,卧轨自杀。 19、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 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 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 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 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 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 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 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 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 20、《罪与罚》的艺术特色表现哪些方面, 第一,作品充满哲理性。作家把主人公犯罪语受罚的问题提到哲学的高度加以探讨,让 两种相互对立和冲突的人物思想围绕问题展开论争。 第二,善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作家始终让人物处于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了更深层次揭示人物性格,作家还用 了梦魇、幻觉和变态的心里描写等手法。 第三,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气氛紧张。作品主要写了主人公的犯罪受罚和新生,结构 完整严谨。作品关于主人公的手法和最后与索非亚岛西伯利亚这些史料微机的情节,不是直 线发展。主人公激烈的内心搏斗和杀人场面都显得紧张。 第四,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是几天的事,但在浓缩的时空中却包含了 丰富的思想内容。
/
本文档为【外国文学史大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