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海洋文化概论.doc

2017-10-19 6页 doc 19KB 8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海洋文化概论.doc海洋文化概论.doc 海洋文化概论 课程名称:海洋文化概论 学年学期: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曲金良 专业年级:文化产业管理2005级 姓 名:张 涛 学 号:100022005087 浅析中国海洋文化的转型 【摘 要】 海洋文化是中过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明,对世界海洋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中国农耕文明在其本质上的保守性,在经历过郑和下西洋的高潮之后,中国海洋文化趋向内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使得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
海洋文化概论.doc
海洋文化概论.doc 海洋文化概论 课程名称:海洋文化概论 学年学期: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曲金良 专业年级:文化产业管理2005级 姓 名:张 涛 学 号:100022005087 浅析中国海洋文化的转型 【摘 要】 海洋文化是中过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明,对世界海洋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中国农耕文明在其本质上的保守性,在经历过郑和下西洋的高潮之后,中国海洋文化趋向内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使得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由此中国的海洋文化一蹶不振。当今时代我们要学习古代的海洋政策,以史为镜,大力发展我国的海洋文化,使我国立于世界海洋强国之列。 【关键词】海洋文化 ;开放 ;内敛 ;郑和下西洋; 农耕文明;重陆轻海 【正 文】 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广大沿海地区自先秦以来有着越来越发达的农业经济区,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世代与海打交道。靠海、吃海、用海,创造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海洋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不仅地域广阔,而且内涵也同样十分丰富。那么何谓海洋文化呢,正如中国海洋大学曲金良教授在其著作《海洋文化与社会》一书中所述:海洋文化就是有关海洋的文化,就是人类源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海洋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总是某一具体的国家、民族、阶级意志的鲜明体现。海洋文化从其不同的方面来说,它都有着鲜明的特征,就其内置结构而言它具有涉海性;就其运作机制而言它具有对外的、外向的辐射性与交流性;就其价值取向而言它具有商业性和幕利性。而就其历史形态而言它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是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之一,在华夏文明中,海洋文化占有显著地位。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在7000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认识海洋、走向海洋,并进行了伟大的冒险航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航海事业超过希腊,出现了征服海洋和经略海洋的第一个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古人对海 - 1 - 海洋文化概论 洋的认识还处在天人感应阶段,但是在向东、向南拓展疆域的过程中,以中原为代的农业文明与东夷、诸越文明相融合,使华夏文明中增添了崭新的海洋文化因素。《易经》中就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的记载。从开放性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海洋文化总体上是一种趋向开放的景象。经历了诸如从秦始皇巡海、徐福东渡到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再到宋元时期航海贸易的空前繁荣,从对海洋的“鱼盐之利” 的初步认识到建立完备的市舶制度以谋求航贸之利。这种开放表现在积极拓展航路、发展官民并举的中外双向航贸关系,积极与外域建立多方面的联系等方面。比如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也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海洋文化。元、明初时期,是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最辉煌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海洋文化的突出成就是郑和下西洋完成了对海洋的政治开拓,采取“柔远” 的外交政策,造就了盛极一时的东方海洋文化。 中华民族不但率先于世界其他民族走向海洋,而且在搏击茫茫瀚海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海洋文化,为世界海洋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海洋文化在郑和时代达致巅峰,随后直转急下。一出把中国推向世界,但却没有把世界带给中国的可谓既是历史亮点,又为历史拐点的交织着自豪与悲情的历史壮举,在郑和手中悄然落幕。此后中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乃至完全封闭,进而造成中华民族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最终落伍。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海洋文化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开放的顶峰,同时也是海洋文化走向没落封闭的开端。这是中国海洋文化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大规模的船队,远涉重洋,翻开了中国海洋文化新的一页。郑和下西洋为东方海洋秩序的建立,为人类合理利用海洋和开发海洋提供了一种文明范式。在这种文明模式下,各国相互交流,互通有无,促进了不同地区问的交往和一体化进程。从其发展的历程来看,郑和时期的海洋文化承接了汉唐以来的海洋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就出海人员、舰队规模、航海技术、航行里程和执行使命来看,郑和航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不同领域,涵盖了海洋文化的各个方面。从时间上看,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之久,并一直保持了世界航海领先的记录。从空间跨度来看,郑和下西洋横跨印度洋,足迹遍及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非三十余国,航程达十万余 - 2 - 海洋文化概论 里,打通了中西交通的重要航道,发展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联系和文化交流,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海洋文化发展阶段,使中国海洋文化的开放和繁荣达到巅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海洋文化开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明朝初年,由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外商贸交流的扩大,刺激了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使明代中国处于最强盛时期。西北边疆的安宁和封建国力的鼎盛,使得明政府可以雄心勃勃地大兴海洋政治外交,这就为海洋文化的开放与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郑和是明成祖对外开放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所奉行的是明王朝提出的“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基本国策与方针。“他的具体做法包括:宣诏颁赏,增进友谊;调解纠纷,达到和平相处;树碑布施,联络宗教感情;克制忍让,化于戈为玉帛”据统计,明成祖永乐时期21年中,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访问共有318次,平均每年有15次。其中有4个国家的11位国王先后亲自率团来访。郑和下西洋促使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它带动的贸易活动使亚非人民深受其惠,促进和推动了国内外经济发展,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开放与传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在东南亚各国历史上留下了极高的声誉。郑和下西洋,推动与海洋有关的各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反映海洋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郑和在航海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是依靠先进的航海技术,并在实践中发展了航海技术。二是郑和出洋刺激了国内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流通,使苏州的丝绸业、松江的棉织业、芜湖的漂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等,得到蓬勃发展。江西景德镇形成全国制瓷中心,与郑和下西洋有着极密切的关系。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使中国的海洋文化的开放达到鼎盛,为人类合理利用海洋和开发海洋提供了一种文明范式。 然而,明中期以后由于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思想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再加上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中国选择了一种背海洋而去,不求拓展,但求自保的发展模式,这无异于给西方殖民者让出了通往东方的海上通道,也使中国丧失了发展成为海洋强国的机会。中国璀璨的海洋文化在郑和下西洋后由开放走向内敛,由内敛走向封闭,从而导致近代中国完全落伍,其教训非常深刻。中国海洋文化的内敛,从本质上来说是与封建生产关系内部活力的衰竭有关的。这一时期航海业和其他工商业发展已超出了封建生产关系所能允许的 - 3 - 海洋文化概论 限度。封建时代的海洋文化已无法沿着原有的轨道继续前行,从明中期以后开始走向内敛。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直接证明了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海洋文化的开放与内敛密切相关。秦朝的统一、西汉的强盛、唐朝的繁荣、宋元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清朝末年的被动挨打、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可以看出,中国人海洋意识的淡薄,海洋观念的弱化,海洋文化的内敛是中国自明清以来由强到弱,以及鸦片战争后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当承认,中国长期以来对海洋的忽视,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长期以来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耕意识和儒家学说的强力约束, 以及统治者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推行重陆轻海反对海外扩张的政策,导致缺乏对海上权益的敏感,缺乏国家层面的海上战略定位。把海洋视为他人之物,把海上通道视为他人之路。正如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正是由于制度结构上和海外拓张的动力方面的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却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西方的冒险事业”。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海洋大国的海洋强国意识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相反更加漠视海洋的存在。当今,在相当多数的国人的头脑中,仍存在着一个误区,仅仅知道960万平方公里的“黄色国土”,不知道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说到海防,仅知道12海里领海主权,不知道依法享有几倍领海宽度的国家管辖海域和遍及世界海洋的海洋权益。极少有人知道我国在太平洋拥有7.5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实质上,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观念的深刻反映。中国人“重陆轻海” 的意识太强了,在对待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上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种“大陆观” 至今还深深影响着我们。当前,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在我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我们与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油气资源开采、岛屿主权之争、渔业资源捕捞、海上运输安全、海洋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等日益复杂的海洋权益之争。海洋,既可以是一道护国的陆地屏障,也可以是外敌大规模入侵他国的快速反应载体,更可以是一条使国家遭难的天然通道。郑和有一句名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也来自于海”这句话至今仍具有现 - 4 - 海洋文化概论 实意义。放眼世界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西方强国的兴起,无一不是通过海洋。纵观历史上世界各国强弱的更替,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中有一条规律为史家所普遍认同,那就是一个具有海洋意识的民族才能走进海洋,才能走向强国之路 结语:海洋文化盛国则强于世界,海洋文化衰国则落后于世界。这就是我们总结后郑和时代中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的转型而得出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曲金良 ,《海洋文化概论》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2. 曲金良 ,《海洋文化与社会》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海洲,潘望 :《郑和的时代》 古吴轩出版社,2005 4. 马志荣,薛三让 《后郑和时代:中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的现代思考》 5.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宋正海,《中国传统海洋文化》,《自然杂志》27卷2期 - 5 -
/
本文档为【海洋文化概论.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