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古典舞横拧教案

2017-10-10 22页 doc 42KB 340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古典舞横拧教案古典舞横拧教案 篇一:古典舞身韵资料 古典舞身韵 一.名词解释 1.神: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 2.倒踢紫金冠: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之一,一条腿为支撑腿,另一条腿作为动作退向后踢起同时向后弯腰抬头。此动作也可在空中完成。 3.云手:双手在身体前上方做左手从左至右,从下至上,右手从右至左,从下至上的“8字圆”运动。和“小五花”的运动路线是一样的,是放大了的“小五花”。 4.小五花:答:双手手背靠拢手心向外,以手腕为轴,双手形成由下至上,由里至外的360°的逆向转动,...
古典舞横拧教案
古典舞横拧 篇一:古典舞身韵资料 古典舞身韵 一.名词解释 1.神: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 2.倒踢紫金冠: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之一,一条腿为支撑腿,另一条腿作为动作退向后踢起同时向后弯腰抬头。此动作也可在空中完成。 3.云手:双手在身体前上方做左手从左至右,从下至上,右手从右至左,从下至上的“8字圆”运动。和“小五花”的运动路线是一样的,是放大了的“小五花”。 4.小五花:答:双手手背靠拢手心向外,以手腕为轴,双手形成由下至上,由里至外的360°的逆向转动,每做一次完整的小五花,每只手完成一个“8字圆”运动。 5.云肩转腰:是古典舞身韵经过戏曲、无数长期观察,并中国古典舞舞蹈自身的要求提炼出来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动律贯穿起来做就是云间转腰。 6.传统的八大手位:八个手位即: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托按掌、双托掌、山膀按掌、冲掌、双提襟。 7.移:上身直立,以腰为动力点(上身在水平线上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动作过程:动作过程中 头部正直,双肩平行。 8.端腿展翅:即老鹰展翅,端右腿同时双臂向上撩掌,在头上交叉。挺胸俯身向前与端腿成45°角,同时左腿半蹲。再经双肋向后侧上方伸直,掌心向后,腿随右手,静止时眼看2点上方。 9.朝天登:即:主力腿伸直用力登地,动力腿由下至上往上抬180°贴到耳朵旁边,左右腿都可做动力腿或主力腿。 10.小五花:即:双手相配合做盘腕。两手手背相对,尽量屈腕。一手向外环绕,另一手向里环绕。行走路线可做向上下直线,也可做8字线。与腰的提沉含仰及旁提,拧等元素相配合。做小五花这个动作时,要求两手对衬,腕子转的幅度要大,转的过程要圆。 11.双晃手“即小晃手动作的延续与放大,双晃手要求双臂沿前后轴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划圆时,两手之间的距离保持与肩同宽,动作要有延伸感。头眼配合做立圆 运动,配之以腰的旁提含仰动律。转肘和转翻腕在动作过程中两手的配合均同小晃手。 12.环动:主力腿不动,另一腿在空中变换舞姿,如:由前腿舞姿不落地平移成旁腿舞姿,即称环动。反之,由后腿舞姿平移成旁腿舞姿,或继续平移成前腿舞姿也称环动。 13.传统的八大手位:八个手位即: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托按掌、双托掌、山膀按掌、冲掌、双提襟。 14云间转腰:是古典舞身韵经过戏曲、无数长期观察,并总结 中国古典舞舞蹈自身的要求提炼出来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动律贯穿起来做就是云间转腰。 15.燕子穿林:一只脚向前上一步,另一只脚迅速跟上双交并拢。一只手从上至下做盖掌,另一只手从下至上做穿掌。在半脚尖上做向左或向右360度的转动。 16.青龙探爪:是一个融平圆立圆八字圆与一身的典型动作。动作特点是上身和手臂要如龙蛇般的游动和曲回婉转,身法上突出一个“钻”字。 17.大刀花:上身做左右交替的转动,双手臂在身体左旁或右旁做相互逆转想交替的每次 36.度的立圆运动。 18. 风火轮:双腿从左弓右箭逐渐移至右弓左箭,身体从右侧至左侧最大限度的移动,双臂在身体前后做相互交替的“8”字形立圆运动。也可以只做上身动作。 二.简答 1. 身韵与韵律的关系 答:在古典舞特定的艺术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现手段:即身法与韵律。它们实际上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的灵魂。古典舞身韵的形成,是从元素的提炼入手的。提炼“元素”也既是把程式化的、凝固的造型抽象成为活的基因,如同音乐中的音符一样,找到其基质,以使其能获得多种合成方式,在新的组合排列中获得新的意义。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 于艺术的内涵,只有他们二者的相互渗透与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审美上的神韵与风采。技术技巧上有了身韵的辅衬,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换句话说:“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民族舞演员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与素质。 2.形与神的关系 答:一切外部展现的动作、舞姿、体态、路线都可称之为“形”;一切内涵的气蕴、呼吸、意念、神采都可称之为“韵”。作为舞蹈艺术来说,它们应该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但事实上无论是教师或演员,往往容易倾向于表现外在而缺乏内蕴。所以也可以说“身”和“韵”——或称之为“形”与“神”,不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要求是不会天生结合在一起的。 3.云肩转腰的重要性 “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以腰为轴的“平圆”练习应是基础中的基础。完整的腰部平圆动作有一个专用的术语,叫做“云肩转腰”。因此扎实地掌握好“云肩转腰”,不但能起到训练身法的作用。而且可以广泛地和舞姿、旋转、步法结合运用,使它们增加韵律感。因而在男班身韵教材中,我把“云肩转腰”列为重要的训练步骤与主干教材之一 4.中国古典舞与武术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和武术原有一套典型动作,如云手、五花、晃手、 大刀花、风火轮、燕子穿林、乌龙盘打、青龙探爪等。我以为它们确实有丰富的身法性、风格性和表现力。但必须用新的观点和方法来对待它们。如果停止在它们原有的规格上,静止在原有的程式和套路的运用方法上,它们不但有浓厚的戏曲、武术痕迹,而且显得是孤立存在的,无助于古典舞的表现力。对待这些传统的优秀典型动作,必须做到: 1.强化“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多动律元素。 2.将“三圆”路线最大限度的鲜明化,并采取“拆开来”做,连起来做、复合做的办法,加强其舞蹈性和身法特点。 3.改变其“光动手臂,不动下肢”的情况,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融为一体。 4.在节奏上改变它原有的格局,重新处理。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典舞与武术的结合训练中,要选用的是:以腰躯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以“云肩转腰”为重点,以“三圆”路线为运动轨迹,以传统的典型动作为依据,以组合为归宿的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方法。 5.简述弓步的要求 拢正好成丁字步状。重心在双腿之间,不要偏于一腿。手的姿态千变万化,可背、可按、可托,可作山膀状,但肩部一定要下垂。头微偏。双目平视。 6.简述掖步的要求 答:要求:在丁字步基础上,撤后腿形成。要顺着后腿足跟的 方向撤,前腿弯曲,大腿交叉重心在前腿。上身可直立,也可前倾。腰部微横拧。头向上方翻视,也可微梗脖下视,手的配合千变万化,可背、可按、可托,可作山膀状。 7.传统的八大手位:八个手位即: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托按掌、双托掌、山膀按掌、冲掌、双提襟。 8.“拧、倾、仰、”的概念 答1.所为“拧”就是下肢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颈、头)向左或向右作水平的 旋扭。尽管从形态上看来不同的舞姿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仰拧”、“倾拧”、“翻胸拧”,但拧的本身就腰部而言只有一种,即“横拧”。不同的姿态都是在“横拧”的基础上加以胸部、肩部的仰或含而得以变化的。 做法:从腰开始带动肩在和地面保持平行、脚位不动的情况下横面旋动上身。幅度是由胯是否转动来决定的。胯不动,完全有腰和肩横面拧动,是基本的横拧,但它的幅度是交小的。 在膝部不动,胯也随着腰、肩横拧,拧的幅度可以达到极限。 2.倾 凡是上肢向前或旁做“折”壮,均为“倾”。 做法:要求以胯为折点,向前或向旁倾倒。如果以腰、肋、胸收缩而往前倾,不能叫“倾”而叫“含”。这二者的区别必须搞清楚。在“倾”的基础上再加上“横拧”则可以形成各种丰富的姿态。“卧云”即是典型之一。 3.仰 凡是上肢向后“折”状,即是“仰”。 做法:以胸部敞开经向上顶,继续做最大限度的敞开,双肩胛骨对齐形成向后向上壮。它不同于用腰向后的“下腰”,要求敞胸、挤肩、顶胸、仰头. 9.平圆、立圆、八字圆的概念 答:“三圆”主要是指由整个人体运动造成的圆线轨迹。所以首先要明确不仅这是“形”的圆也是“线”的圆。 1平圆: 无论是手的局部动作或是整个上肢动作,运动时要如同“磨盘”壮。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平面的圆线运动。 2.立圆: 它的运动轨迹如同“车轮”壮。既展开在面前的是一个竖面的圆线运动。 3.八字圆 这是指肩部或双臂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两个圆线运动,形成“前后”或“左右”两个车轮式的圆线运动。它的特点是在相反的交错重叠的情况下两个圆同时配合完成,如同一个?字,故名“八字圆”,“风火轮”既是它的典型表现。 10.点、线的基本概念 答:“点”与“线”在身韵中不但是经常要提到的术语,它本身的涵义也是多方面的.从动作的外部而言,“点”往上是指动作中 的突出的强拍或瞬间的停顿,“线”是指运动遵循的路线,如从2点到8点是走直线还是弧线,圆线,平圆、立圆、八字园都是线的具体体现。凡要做好一个动作必须首先明确动作外部经过的路线,节奏处理的强弱,这都是可以用“点”和“线”来要求学生的。 从神韵及内涵而言,“点”和“线”有着更深层的涵义。“点”是指呼吸中瞬间的闭气;“提沉”中起伏的强弱;眼神运用时动幻中的凝聚;身法变换中意念的闪动。“线”是指运动全过程中的内在意识的旋律感,如同歌唱时的乐感,演奏时的“如歌般”一样。身韵动作是离不开心中的线的,如做“云手十字步”,心中一定要有“行云流水”般的线,做“大揉球”。则要有内在的波浪线,做“燕子穿林”,则要有穿梭游动的线。在“慢而不断”的线中,配以“画龙点睛”般的点,则形神可以兼备了。因此,“点”与“线”的概念必须深深地印在学生的思维里。也是教师启发学生不可缺少的用语. 11.以“串翻身”为例说明此技术动作的具体做法和动作要求。 答:串翻身:准备对5点,站小八字步,后耗腰,双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上,头转向右,眼视右下方。 篇二:舞蹈课教案 舞蹈课教案 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一年学习,应掌握较广泛的舞蹈知识并兼备音乐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舞蹈课教案。 2.通过严格vi练,使学生具有较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及技术技巧。 3.能够准确地讲解示范并具有答疑纠错的能力和因材施教组织实施教材的正确方法。 教学内容: 地面训练 一、上肢训练: 1.头部:前、后、左、右倾头、头颈的转动。 2.肩部:压肩、环动、松肩、含胸、展胸、仰胸。 3.腰部:弯腰、疗腰、涮腰。 二、下肢训练: 1.脚踝部、勾脚、绷、拒脚、向内旋、向外族 2.腿膝部:吸伸、环动、踢、搬、控腿 3.够部:横叉、竖又、压又 三、训练要求: 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科和中间的训练做好最重要的准备。 扶把训练:(一年) 一、蹲: 1.一、二、五位半蹲、全蹲、带半脚尖、压脚跟 2.踏步蹲与胸腰及前旁、压腰、组合 3.小涮腰、横拧组合 4.各民族舞姿组合:大掖步、卧点、扑步 5.丰富节奏。加强节奏变化 二、擦地: 1.一、五位、前旁后擦地 2.带勾、绷脚、及与半蹲组合 3.前后摆动并环动 4.与争位、转头、压脚组合 5.与五位并立转组合 6.丰富、加强节奏变化 三、小踢腿: l.一、五位前、旁、后、小踢25度 2.带点地小踢腿 3.前后摆动、单腿变身 4.节奏处理、加强准度 四、单腿蹲: 1.前、旁、后、带勾脚 2.单腿带端掖腿 3.带迈移、前旁后、摆动加半蹲 4.与单腿变身组合 五、腰: 1.前后胸腰、前后、大腰 2.疗腰、大技步、卧点 3.双跪后腰、单腿后腰 4.大涮腰探海辗转 5.风火轮 六、控制 1.前、旁、后吸伸腿、半、全环动 2.立身射燕、大射燕、探海 3.搬前、旁、后腿 七、大踢腿: 1.前穷、后大踢腿 2.前腿接后腿、后腿接前腿 3.旁腿接拔腿 4.踢腿接摆腿、接探海 5.旁腿接立身射燕 6.踢紫金冠 7.片蹁、盖腿 中间训练 一、腰: 1.单跪下腰、单腿后腰 2.慢、快涮腰 3.卧云 4.风火轮 二、大踢腿: 1.原地、踢前、旁、尼腿、进行式 2.紫金冠 3.中速行踢前、旁腿 4.强调身法连接流畅 三、控制: 1.前旁后,吸伸抬、半环动 2.大射燕、探海 3.加强流畅感及身韵的连接 四、五跳: 1.一位、二位、变位跳、五位换脚跳 2.小射燕跳 3.变身跳250度腿探海跳 五、中跳: 1.一、二、五位跳 2.变位跳、交叉跳 六、大跳: 1.错步级跳、错步射燕 2.错步级跳、错步射燕 3.错步撩跃、错步凌空 4.变身跳 技术技巧:一、转 1.平转2-3个 2.斜线平转:8个 二、翻身类: 1.踏步翻身、正反、上步翻身 又点翻身3-5个 篇三: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 头的动作、肩的动作 头的动作: 仰头:向后做曲的动作。 转头:以额头带动,向左、右转动90度。 涮头:头经过前屈、侧曲、后扬的过程,做圆周运动。 低头:以额头带动,向前做曲的动作 摆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倾倒至最大幅度。 甩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快速转动90度。 肩的动作: 提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肩关节上提。 沉肩:在提肩的状态下,肩关节下沉。 裹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前伸的动作。 展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后缩的动作。 转肩:将裹肩、提肩、展肩、压肩的动作连贯,前向后或后向前运动。 手的动作、手臂动作 手的动作: 提腕:在“掌形”的状态下,腕关节做上提动作。 压腕:在“掌形”的状态下,腕关节做下压动作。 摊手:手腕关节做由里向外的绕腕(即立圆转动),成手心向上的掌形。 推手:“推手”也可称称“推掌”。手腕关节做由外向里的绕腕 (即立圆转动),经过提腕,成手心向外的掌形,要立掌、翘指。 轮指:两只手像立着的齿轮般依次轮转,分为由拇指带动向外依次轮转和由小指带动向里依次轮转两种。 小五花:在“掌形”的状态下,腕部外侧相对经过腕部内测相对,双手做对称盘手动作,转动一周。 手臂动作: 合手:“合手”也称“盖手” 手以“掌形”在屈臂的状态下,由手腕松弛的带动,由旁提起,经上方垂肘从胸前落下,手心往下按的动作。 分手:手以“掌形”在屈臂的状态下,由身前提起,经上方向旁落下,做立圆的弧线动作 抹手:手以“掌形”由屈臂到直臂,在身前做水平运动,分为单抹手、双抹手、交叉抹手。 穿手:手以”掌形”或“剑指”,以指尖为引领,做由内向外的直线运动,分为上穿手、下穿手、平穿手、后穿手、斜上穿手、斜下穿手。 掏手:手成“掌形”,以指尖引领,下盘手至身侧夹肘。 抽手:手以“掌形”或“剑指”,以肘为引领,做由外向内的直线运动。 晃手:手以“掌形”,手臂在立圆的运动轨迹上,做身前“分手”与“合手”配合动作。 盘手:手成“掌形”,以指尖引领,手臂做由内向外,由外向内,由上至下,由下而上的盘旋运动,分为 单盘手、双盘手、里盘手、外盘手。 摇臂:手成“掌形”,手臂在身侧做立圆轨迹上的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的动作,上身配合手臂做横拧,分为单摇臂、双摇臂。 大刀花:手成“掌形”,手臂配合身体横拧动律,做左右交叉合分手动作。 脚的动作、腿的动作 脚的动作: 环动:脚经过绷、摆、勾的过程,做圆周运动。 勾绷:是通过指关节和踝关节做曲与伸的动作而完成。 立落半脚掌:脚掌着地,趾关节做支撑点,踝关节做屈伸的动作。 压半脚掌 碾动:以脚掌为轴心,脚跟主动配合身体做向里的转动动作,脚跟被动配合身体做向外的转动动作。 腿的动作: 吸腿:动作腿沿支撑腿的前、后方,做由直到曲、由下至上的运动。 摆腿:动作腿以踢腿的方法,进行由前至后或由后至前摆动的连续动作。 抬腿:腿在前、旁、后点步的状态下,向上抬起。 弹腿:动作腿在吸掖腿的姿态下,进行伸出、曲回快速的交替动作。分为前、旁、后方向,高度为25度以上等不同高度。 撩腿:将吸掖腿动作与伸腿动作连贯完成 环动:前腿、旁腿、后腿的姿态下,动作腿做前至后、后至前的转换运动,分为半环动(由前到旁)、全环动(由前经过旁到后)。 踢腿:动作腿经过擦地的过程,完成由地面到空中,快速而有力的直线起落动作。分为绷脚、勾脚、前、旁、后不同方向,高度为25度以上等不同高度。 悠腿:动作腿以踢腿的方法,进行后到前、前到旁、旁到后等,配合转体动作完成的摆动的连续动作。 篇四:中国古典舞备课 中国古典舞备课 第一章教学目的与任务 培养方向: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及中小学舞蹈师资、地方艺术院校舞蹈教师、少年官文化系统舞蹈专业干部。 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一年学习,应掌握较广泛的舞蹈知识并兼备音乐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具有较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及技术技巧。 3(能够准确地讲解示范并具有答疑纠错的能力和因材施教组织实施教材的正确方法。 第二章 学习内容 地面训练 一、上肢训练: 1(头部:前、后、左、右倾头、头颈的转动。 2(肩部:压肩、环动、松肩、含胸、展胸、仰胸。 3(腰部:弯腰、疗腰、涮腰。 二、下肢训练: 1(脚踝部、勾脚、绷、脍脚、向内旋、向外族 2(腿膝部:吸伸、环动、踢、搬、控腿 3(胯部:横叉、竖叉、压叉 三、训练要求: 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杆和中间的训练做好最重要的准备。 扶把训练:(一年) 一、蹲: 1(一、二、五位半蹲、全蹲、带半脚尖、压脚跟 2(踏步蹲与胸腰及前旁、压腰、组合 3(小涮腰、横拧组合 4(各民族舞姿组合:大掖步、卧点、扑步 5(丰富节奏。加强节奏变化 二、擦地: 1(一、五位、前旁后擦地 2(带勾、绷脚、及与半蹲组合 3(前后摆动并环动 4(与争位、转头、压脚组合 5(与五位并立转组合 6(丰富、加强节奏变化 三、小踢腿: l(一、五位前、旁、后、小踢25度 2(带点地小踢腿 3(前后摆动、单腿变身 4(节奏处理、加强准度 四、单腿蹲: 1(前、旁、后、带勾脚 2(单腿带端掖腿 3(带迈移、前旁后、摆动加半蹲 4(与单腿变身组合 五、腰: 1(前后胸腰、前后、大腰 2(疗腰、大技步、卧点 3(双跪后腰、单腿后腰 4(大涮腰探海辗转 5(风火轮 六、控制 1(前、旁、后吸伸腿、半、全环动 2(立身射燕、大射燕、探海 3(搬前、旁、后腿 七、大踢腿: 1(前、旁、后大踢腿 2(前腿接后腿、后腿接前腿 3(旁腿接摆腿 4(踢腿接摆腿、接探海 5(旁腿接立身射燕 6(踢紫金冠 7(片蹁、盖腿 中间训练 一、腰: 1(单跪下腰、单腿后腰 2(慢、快涮腰 3(卧云 4(风火轮 二、大踢腿: 1(原地、踢前、旁、后腿、进行式 2(紫金冠 3(中速行踢前、旁腿 4(强调身法连接流畅 三、控制: 1(前旁后,吸伸抬、半环动 2(大射燕、探海 3(加强流畅感及身韵的连接 四、五跳: 1(一位、二位、变位跳、五位换脚跳 2(小射燕跳 3(变身跳250度腿探海跳 五、中跳: 1(一、二、五位跳 2(变位跳、交叉跳 六、大跳: 1(错步级跳、错步射燕 2(错步级跳、错步射燕 3(错步撩跃、错步凌空 4(变身跳 技术技巧:一、转、 1(平转2,3个 2(斜线平转:8个 二、翻身类: 1(踏步翻身、正反、上步翻身 又点翻身3,5个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要求: 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 一、树立中国舞严谨、规范教学作风 二、外部动作与内在意识谐调统一,注重身、腰、首、腿、步 伐手、眼、身法的巧妙配合。 三、准确地动作示范,清晰规范的语言表达。 四、因材施教、集体授课与个另辅导相结合。 五、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学对象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章: 教学时数:上学期:每周2学时,共12周计24学时 下学期:每周2学时,共16周计 32学时 教材和教学参考1、北京舞蹈学院专科班舞蹈教材大纲民间舞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任务: 中国民间舞蹈以传授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底蕴及民间流传的舞蹈风情为核,心,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多种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基础教材,教学方法和表演技能。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间舞并立志投身于舞蹈教育的信念与能力,是中国民间舞教学的根 本任务。 教学内容: 教材:五个民族: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尔族、朝鲜族 四个地区:东北、山东、安徽、云南基本动律训练,单一动作组合舞院多年来民间优秀组合及民间流传的精彩片断。短句。 内容安排:上学期:东北秧歌、胶州秧歌 下学期: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蒙族、朝鲜族、(教材) 期未:汇报组合 教学方法和要求: 1(要树立中国民间舞特有的学风:“情动于中,身心交融,自娱应变,表现灵活。” 2(编排组合的方法应十因据不同班级灵活掌握,以便不同基础的学生更好接受规范的要求。 3(集体训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原则。 4(课堂示范要准确,语言要规范清晰 5(授课程序: (1)单一开法儿(体态、动律、步伐、道具) (2)单一元素训练 (3)复合性组合 (4)综合性组合 6(各学期的教学要求: 上学期:初步建立支配身体的舞蹈意识,打下外部动作与内在节奏协调的基础,营造积极投入,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下学期:在初步掌握支配身体能力的基础上,巩固以情带舞、以舞传情的意识,要培养在表现中区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心态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节奏变化中轻、重、缓、急的变化规律。不断后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加强民间舞性格化的表现意识要求,提高身体部位的灵活性。 期未:组织汇报课 教学时数:上学期24学时每周2学时,共12周 上学期32学时每周2学时,共16周 教材和教学参考:中国民间舞教材及教学法主编骡学具体民间舞 教学大纲: 东北秧歌: 1(准确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志,韵律及带赛特兰。 2(训练学生在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制约下、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3(掌握东北秧歌舞蹈“稳中浪”稳中俏林中良”的动律特征。 藏族: 1(准确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及节奏特点。 2(同上在藏族舞中的。 3(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摆、悠的动态。 云南花灯:通过舞中各种动律舞姿及扇花的配合训练达到胯、腰、胁三部分在松弛状态下的协调舞动。湖区干具有松弛录活的运动能力和意识,以情带动出南国内秀,淡雅清秀的风格和恬静的心理特征。 蒙古: 1(准确把握蒙古舞的音乐节奏 2(掌握蒙古干女性所是有的“稳重、端庄、典雅、娇健”的风格特征。男性特有的“粗扩、豪放、彪悼矫健”的风格。 安徽花鼓戏: 1(掌握“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 篇五:舞蹈兴趣小组教案 舞蹈兴趣小组第四周教案 教学内容:扶把组合练习 准备活动:以各关节为主,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关节损伤,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促使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振奋精神。 扶把练习:通过扶把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规范的单一动作,克服站立时的腰部无力向下的毛病,增强躯干的力量,增加腿部肌肉的力度、开度及灵活性。 组合练习: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胸腰练习,教师逐个活动 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中间练习 手位组合复习,结合舞台方位、呼吸、音乐等练习 二、扶把练习 1、擦地 2、小踢腿 3、吸弹撩腿 三、学习新课 5——8拍右手扶把,左手打开成七位,站成小八字脚 1——8左脚旁吸腿。 2——8勾脚,脚跟向旁蹬出成45度 3——8左脚硼脚面 4——4左脚成旁吸腿 5——8左脚放至右脚旁还原 反复共做二次,再转身换成相反的方向。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堂课的优劣之处,向学生提出希望。 五、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舞蹈兴趣小组第五周教案 舞蹈中的呼吸 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a)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 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 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 用耳触脚背。
/
本文档为【古典舞横拧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