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7年整理】增壹阿含经学记

【2017年整理】增壹阿含经学记

2017-12-09 37页 doc 68KB 3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2017年整理】增壹阿含经学记【2017年整理】增壹阿含经学记 《增壹阿含经》学记 能海上师撰 编者按: 《阿含经》是早期佛教基本经典的汇集,主要内容为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四禅、生死轮回等根本乘佛教基本教义。我国汉地佛教,历代多尚大乘,故对属于根本乘的《阿含经》较少研究。海公上师在初学佛时,也“不识《阿含经》大教无上无容,未肯虚心学习”。但自从到西藏学法以后,就“渐识门路”,开始重视《阿含经》,认识到《阿含经》乃佛亲口所宣,应该好好学习。特别是到了晚年,他更加对《阿含经》倍加推崇,“不顾年迈体衰,不怖经多文广”,发誓“一日不死,必学一日”...
【2017年整理】增壹阿含经学记
【2017年整理】增壹阿含经学记 《增壹阿含经》学记 能海上师撰 编者按: 《阿含经》是早期佛教基本经典的汇集,主要为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四禅、生死轮回等根本乘佛教基本教义。我国汉地佛教,历代多尚大乘,故对属于根本乘的《阿含经》较少研究。海公上师在初学佛时,也“不识《阿含经》大教无上无容,未肯虚心学习”。但自从到西藏学法以后,就“渐识门路”,开始重视《阿含经》,认识到《阿含经》乃佛亲口所宣,应该好好学习。特别是到了晚年,他更加对《阿含经》倍加推崇,“不顾年迈体衰,不怖经多文广”,发誓“一日不死,必学一日”,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从一九六零年起,就先后深入细致地学习了《增壹阿含》和《杂阿含》等,并根据当年在西藏得康萨仁波卿口授的教义,结合自己平时多年的学习心得,撰写《学记》。一九六二年他完成了《增壹阿含学记》,以后又为《杂阿含》续写《学记》。在《增壹阿含学记》序文中,他还把《阿含经》的精微义理,看作是佛法的“入门之路”,认为“以此修行,决定能成就如来大觉之教也”。,以上引文均见《增壹阿含学记序》,。于此可见其对《阿含经》的尊崇程度。 《增壹阿含学记》昔年海公上师完成后,侍者幻慧,有缘得抄录一遍,抄毕恭呈还师,上师笑曰:“此是文殊菩萨亲自点了头的嗬,四川俚语,~”此即是说已获得本尊印许,则此书之可贵不可量也~当下侍者考虑上师亲笔为孤本,应另备二副本,即请二年轻僧人,各本师、普正师,各依原本誊写一道,一并保存于上师寮,以防万一。孰知文革时被抄没,迄今未知下落。幸当时,四川隆莲法师来信,要求抄录《学记》,师命将幻慧之抄本寄与,乃得保存。今已觅得此书,将按期登载,与读者见面,冀共享海公上师之法味欤~ 本文摘自《多宝讲寺通讯》 增壹阿含经学记五十卷五十二品 苻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比丘能海学抄及记 经文五十卷、五十二品、五百五十经 一九六零年六月八号。庚子岁五月十五日始业,其时在北京,于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三号,记全,其时在五台山吉祥律院。 自序 一、阿含名字,多义难翻,故仍用原音阿含二字,二字诠义颇多,分别赞释故广,今不具录,其总义者:法归、法海。千经万论之归宿,诸法体义,众流所奔之大海也~ 二、世间江河众流,若不治理归海,必成横水泛滥。城邑、聚落、家宅、田园,悉并灾害。 三、学士精通圣教三藏一十二部,不会治理归宗阿含正教大海,必致理事难辩,界限画分不正,及依文自意作解之失言是佛意如此,不知法法配合之妙。先后次第取舍,坚执名诠义相,不顾趣向,趣向所归,亦无方便善巧随行。或硬用不善巧之方便以为方便,不能事事如真如量,顾此失彼,智力不能遍照故。执取一端以为中道,便令正教灾害难行。 四、此经所显者,正教大树之根、干、枝、叶、华、果,总别同异成坏之义相。摄理完全,及彼因果本末来去空有之见,无生无我之理,无不次第精详,尤更注意详尽于利他教人之道。 五、此阿含经者,从何而有耶,依于如来四十九年说法在此世间。专为吾人,恰合机智,所说相应之法,以此修行决能成就如来大觉之教也。然世尊说法,此时彼时,此地彼地,此人彼人,此法彼人,法法各异,万华分散于西土,色香遍满于阎浮。 唯赖尊者阿难大智结集,不依时地、人法、先后次第,但依法数、法类、法义、法行,配合安排,分经列品,各各含摄门类义相次第随行相应组合,方便善巧。令后来学道之人,虽机智不同,各有入门之路。 六、是故此经之境行果义,属于佛口亲宣,万劫千生,大海盲龟浮木,难逢之教,非寻常之义理也。 于此结集配合贯串次第,指导方向者唯赖尊者阿难,若无结集,佛语犹如众华散置被风则涣散矣,又如满天星斗不识天文莫辩南北。于佛所说门类法次入路难能会通生解。 七、学此经者,先依经文,次看记解,反复三四,再再细观,要知如来施教之法意,微妙善巧。尊者结集之智眼光明。 云何如来施教微妙善巧耶,如来凡说一法,法相、法次、必有前后兼联,别于法相、法次,配合摄修,由其善巧,同法相应故。又于此法相对不宜,反背不顺之点,明白告以禁忌,分别条相,示以除免之方。由其善巧异法故,又总法、别法之间,有取有舍、有开有遮,莫不反复法喻详尽,再再以现境情事示明法要。又凡是法需重点津要度头阿毗达摩门路及俱有之法法共性,分别去来,应舍应存、可超可守、悉皆指明路线道程及归点究竟。 我今无智复缺文理不能以笔显示如来微妙正真像貌,深隐难言之密意,智者亲近经文,善观自得其妙。 云何结集者,智眼光明也。尊者阿难于千万花中拣择配合,色相气芬类合之花,别成一幅美观之图画,亦密示天空南北东西之向,星斗运行,季节等分,于修行始终总别同异成坯,诸法次第贯串配合成经。 八、善哉善哉,正法难逢幸逢,大旱之年忽得霖雨,穷子他乡得遇故人,虽然我今白发齿落,老苦来逼,深悔少壮之年,以无智故,不识阿含大教无上无容,未肯虚心学习,中年受雪山之教,渐识门路,然以怖畏经文浩大,无志深求其义,近年来无意翻阅经文,得获精味,自勉深研先学中经,次及杂含,更加趣味。法乐之情,不可言喻。乃于六零年,农历庚子之岁,发心细学增壹阿含经,不怖经多文广,一日不死、必学一日。以此誓愿超越老病。复蒙三宝文殊加持成就,然我之师导善友,多取灭度,无人指示,口教传演,仅就自己平时所学三学之义昔年恩师口教之言,而作记识。只可作自道之资粮,不敢为利人之路碑,恐其有差有失,不合佛意。盼望来贤慈悲指教,改政错点,非但我一人免咎,而实令法光普照于一切众生也。,政,正也,又就正曰政。, 释迦如来教下比丘能海自识于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律院 一九六一年十二十九辛丑冬月十二日 增一阿含经学记五十卷 五十二品 苻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比丘能海学抄及记 卷一 初、序品:序传法缘起,分别三藏、四阿含次第等。 二、十念品:总念三宝及戒、施、天等六念,又念休息、安般、身、死四念为十。 三、广演品:广演十念法门。 念佛: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 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 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 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憍慢强梁、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慢结,皆悉除尽。(憺怕:憺徒览也 怕音泊恬静也) 如来慧身,智无涯底,无所挂碍。 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更堕生死。 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死此生彼,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 是谓修行念佛。乃至除诸乱想,自致涅槃等。(以上摘抄经文) 若修念佛者,最初必须依定专念,正身正念,照止观资粮法善作为要。次观如来形像,必先求大小合修,量度精准之造像、画像为所缘。虽不修观时,亦常瞻仰现前,正修行时,如对目前,未曾离目,念与像合,是成就之量。 次念如来功德,金刚法身、十智具足、一切无畏、度生勇猛无尽,所谓断智悲愿诸德具足。 如来戒身者,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久视无厌,清净无垢,不可毁故。(有波斯匿王 经应参考) 如来定身者,三昧如如现前,始终不减,得止永息诸恶结使、习气并离。 如来慧身者,深广二智,不可测知,远离挂碍恐怖。 如来解脱身者,诸戏永灭,无复生死。 如来解脱知见身者,自度知见,如实现量如真,知他人根,应度不度,乃至具知,当如何度。 复次依此佛形及功德,乃至五分法身精准之量摄心在定,再再观修,成就二利之行,乃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诸妙善功德,普皆成就,应如是念佛。 卷二 三、广演品:广演十念法门。 念佛: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 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 如来貌者,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 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骄慢强梁、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六十四期写作“慢”)结,皆悉除尽。(憺怕:憺徒览也怕音泊恬静也) 如来慧身,智无涯底,无所罣碍。 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更堕生死。 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死此生彼,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是谓修行念佛。乃至除诸乱想,自致涅槃等。(以上摘抄经文) 若修念佛者,最初必须依定专念,正身正念,照止观资粮法,善作为要。次观如来形像,必先求大小合修,量度精准之造像、画像为所缘。虽不修观时,亦常瞻仰现前,正修行时,如对目前,未曾离目,念与像合,是成就之量。 次念如来功德,金刚法身、十智具足、一切无畏、度生勇猛无尽,所谓断智悲愿诸德具足。 如来戒身者,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久视无厌,清净无垢,不可毁故。(有波斯匿王经应参考) 如来定身者,三昧如如现前,始终不减,得止永息诸恶结使、习气并离。 如来慧身者,深广二智,不可测知,远离罣碍恐怖。 如来解脱身者,诸戏永灭,无复生死。 如来解脱知见身者,自度知见,如实现量如真,知他人根,应度不度,乃至具知当如何度。 复次依此佛形及功德,乃至五分法身精准之量摄心在定,再再观修,成就二利之行,乃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诸妙善功德,普皆成就,应如是念佛。 念法者,应正身正意专精念法。 除诸欲爱无有尘劳,渴爱之心,永不复兴。 夫正法者,于欲至无欲,离诸结缚,诸盖之病。此法犹如众香之气,无有瑕疵乱想之念。(瑕,玉玷也。疵,病也。) 是谓比丘,修行念法。以上抄经 欲者,五欲。爱,即无明,不明欲体,发起诸盖缠结,劳虑心神,不得入道,渴爱,特好之嗜欲也,断而复生,必再再正勤,乃能永灭。 夫正法者,示正法修行之要点,不求功德知解,始终以离欲及恶不善法为主眼,即是断治烦恼结缚五盖诸病,病愈则精神气力自能发生作用,神通智能,不求而有,专求知能,无灯求明,终不照物。 复次正法者,犹如香气,必久熏修养成,非暂时可成,更须再再淘汰瑕疵乱想,百炼成纯,调柔堪用也。经云:不离法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 念僧者,如来圣众,善业成就,质直顺义,无有邪业,上下和穆,法法成就。 如来圣众,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 所谓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 应当恭敬,承事礼顺。所以然者,是世福田故。 于此众中,皆同一器,亦以自度,复度他人,至三乘道,如此之业,名曰圣众。以上摘抄经文 如来圣众,别凡外也。善业成就者,比丘业也。总五法身,广二十一种五法,分全成就,而复质直,无谄无伪,顺教顺律,顺法合义,威仪无失,不作邪见邪命非法邪业,上下六和亲善,法法成就,不执一法,不舍一法,了缘起故。 复次,观五分法身及四果四向,发意趣求,并当恭敬承事礼顺。 复次果向虽别,皆同一器,教向、见向、戒向、说向,皆依自度度人,二度为道故。 念戒者,前行如上,专精念戒。戒者,息诸恶故,戒能成道,令人欢喜,戒璎珞身,现众好故。 夫禁戒者,犹吉祥瓶,所愿便克,诸道品法,皆由戒成。此显能作二种顺缘也 如是比丘行禁戒者,成大果报,诸善普具,乃至当作是学。以上摘抄经文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诸佛总教,以此能令圣众诸天世人见者欢喜,犹如璎珞,庄严其身,亦复庄严圣教,良美之德。 禁戒者何,比丘二百五十别解脱戒,凡此之类,善学辩识,止持有方,开遮得法,乃至自致涅槃,若具禁戒之德,顺善成就,是当刻意解行。 念施,前行同上,我今所施,施中之上,永无悔心,无返报想,快得善利。 若人骂我,我终不还报。设人害我,手拳相加,刀杖相向,瓦石相掷,当起慈心,不兴瞋恚。 我所施者,施意不绝,是谓比丘,名曰大施,乃至自致涅槃。以上摘抄经文 既作上施,已成胜上功德,不可顾惜财利、身力,而生退悔,三轮无我,不求返报,则能快得道行之大善大利。 复次若人骂我,乃至刀杖相加,不兴瞋恚,如中阿含经佛说五言道: 若他说我,或时非时,或真非真,或软或坚,或慈或恚,或有义或无义,听他说时,心不变易,口无恶言,缘彼起四无量心,乃至刀杖相加亦而。 若我所施,境物事义,施念不断,施意不绝,名曰大施。 念天,前行如上。念天者,身口意净,不造秽行,行戒成身。身放光明,无所不照。善果果报,成彼天身。 众行具足,乃成天身。如是诸比丘名曰念天。以上经文 身口意净,不造秽行者,生净天等。 行戒成身者,生梵天等。 身放光明,无所不照,生光天等。 善果报者,生广果等。 众行具足者,生五净居等。 此共说凡外诸天也,不具正信正法,不明谛理法次之故。又若具谛法等,无戒、无福、不净等,天亦难得,云何解脱可得。 念休息者,道行之重要资粮也。 一、心意想息,志性详谛,亦无卒暴。 二、恒专一心,意乐闲居,常求方便,入三昧定。 三、常念不贪,胜光上达。此上经文摘抄 一、止息尘劳杂念心缘,志性纯白,用道安养,时存念知,逢缘详审,虽遭违情,而能顺道安忍,终不卒暴,身定心安。 二、心能专注已,远诸尘盖,意乐寂止,常求定道方便,因缘具足,则能得定,集积资粮,戒为第一。 三、自隐己能,不作张显,求闻于他,务名上达。 如是,远欲尘,聚资粮,不务名,是摄修最要也。 念安般者,持息守意,修定之通门也。 一、若息长时,亦当观之,我今息长,若复息短,亦当观之,我今息短。 二、若息极冷,亦当观之,我今息冷,若复息热,亦当观之,我今息热。 三、具观身体,从头至足,皆当观之,若复息长短,亦当观息,有长有短。 四、用心持身,知息长短,皆悉知之,寻息出入,分别晓了。 五、若心持身,知息长短,亦复知之,数息长短,分别晓了。 一者、观息长短,知长短,以念随知。 二者、若观长短,复加冷热。此二多依鼻出入。 三者、具观身体,从头至足,观身遍体,或观一处,或三四处,五七多处,乃至三十六物、四大、二种子等,各各多少,上下处点,总修别修,随所须要,自在安立,长短冷热,内外光明,形显亦皆随应。 四者,用心持身:用心,用正知法行之念心。 持身者,以念摄此粗细二身。 云何粗身,现前五根四大之身。 云何细身,息及心所等不异。 复次,持粗身者,正坐具仪,精神专注。 持细身者,随息出入,总别息数等。 五者,若心持身,皆得晓了,长短冷热,简杂悉知,从一至十,十十成百,十百多少,分别了知,忆持单复,而不错乱。 念身者,亦云身念处,范围极广细,应当专修,六十二见,身见为上首,身见不明,终不见道。 前修正身正意等如上。所谓身者,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胆肝肺,心脾肾,大肠小肠,白膜膀胱,屎尿白叶,仓肠胃脬,溺泪唾涕,脓血肪脂,涎髑髅脑,何者是身。(脬,音抛,膀胱也) 为地种是也,水种是也,火种是也,风种是也。 为父种母种所造耶,从何处来,为谁所造。 眼耳鼻舌身心,此终当生何处。以上经文 观现身三十六物组合,观四大本质,观父母种子,观来处,观六根体用,观去处所在,各各总别成念,知身非身,无我我所,皆无自性,合和因缘,一时显现。此明总要,详在阿 毘达磨中,应广研求,了解无我深义。 复次,初修入道,身执难忘,佛教专修身念,取其易入,必当解了身器组合之事(杂、陇、特勒),生转应用,便能强身却病,修定具力,以此深入,得定容易,亦复自在如如,但必先知根本四禅之数。 念死:所谓死者,此没生彼,往来诸趣,命逝不停。 诸根散坏,如腐败木。 命根断绝,宗族分离。 无形无响,亦无相貌。以上经文 初示行阴流转,次观变坏,终则空无。此是人人现见之量,非属虚讬设想,怖畏于人,作用极能止息恶行,速成善事,并非消极,又不消极,则不能成就积极之善也。智人善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此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以上所记,是此十念法门难要之义,其余劝发流行功德,希愿之点,易知不赘。十念广演品竟。 增一阿含经学记五十卷 五十二品 苻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比丘能海学抄及记 卷三 弟子品,第四贤圣声闻比丘一百 比丘尼品,第五尼众五十 清信士品,第六优婆塞四十 清信女品,第七优婆斯三十 此诸贤圣,悉广说于后。以此常念,成为自身法随法行之法印也。 阿须伦品,第八有十经 第一经:略义。阿须伦(阿修罗)能变大身障日月,而不敢触摩日月,亦不能损坏日月光明,终则愁忧,自退,此以喻显比丘不近六情,得佛威光护被,修行终无患害,魔王自退。 又修行进道,不能全无魔障,了知此意,更念信施,行力自壮,不为魔伏,而能治彼。 此品有十经,皆是专念佛德,修行成满信功德力,随信行道。 经云:如是诸比丘,弊魔波旬,恒在汝后,求其方便,坏败善根,波旬便化极妙奇异色声香味细滑之法,欲恼乱诸比丘意。波旬作是念:我当会遇得比丘眼便,亦当得耳鼻舌身意之便。尔时比丘虽见极妙六情之法,心不染著。尔时弊魔波旬,便怀愁忧,即退而去。所以然者,多萨阿竭阿罗诃威力所致。何以故,诸比丘不近色声香味细滑法。 有云:随信行人,是钝根。随法行人,是利根。 随信行者,以信为先。由信生法,有信无法。 实则根之利钝,不全依一法而定。随法行者,依法为先,必须依法成信,有法无信,必定退转无功。二足互用,则能快速通行。 复次,信、法是缘,主因是行,若无行力,皆属虚伪。云何为行,端身正念,观佛相 好,佛出世间,多人饶益,普利有情,自亦蒙福,专精缘念,归依于佛,求佛护念,持戒增定,得无漏慧。 第二经:如来出现于世,多饶益人,安隐众生,愍世群萌,欲使天人护其福祐。云何多饶益人耶。人能具足受持别解脱戒,堪忍难行苦行,利他心强,忍苦行慈故,是故如来多所教益,应当随学。 第三经:观如来出现世间,便有正法、二谛、三解脱门、四谛真法、五根、六邪见灭、七觉意、贤圣八品道、九众生居、如来十力、十一慈心解脱,应随如来,作如是学。(此显世俗正法也) 第四经:观如来出现世间,便有智慧光明出现于世,智慧者,三智、十智、尽智、无生智等。光明者,从定智生,能起诸通诸明,成智成德。(此显胜义正法也) 第五经:佛出世间,无明大冥便自消灭,尔时凡愚之士,为此无明所见缠结,生死五趣,如实不知,周旋往来,今世后世,从劫至劫,无有解己,如佛出世,则便有人,依于二种正法,修行成道证果,世间便有教授教诫,正法法行存在。 第六经:如来出世,便有卅七道品出现世间,从四意止乃至八正道,二种正法者,规矩方元也。卅七道品者,方便善巧,次第相互相生之关联也,是引导必知之次第作用也。 第七经:若佛没尽于世,人民之类多怀愁忧,天及人类,普失廕覆,卅七道品,亦复没尽,世间法慧饥馑。 第八经:补救法慧饥馑,唯有信戒闻施,智慧如月盛满,普照一切。 第九经:正法不缺,诸天及人皆悉炽盛,三恶众生,便自减少,是故当信向于佛。 第十经:总观如来出现世间,无与等者,不可模则,独步无侣,无有俦区,诸天人民,无能及者,信戒闻施智慧皆悉具足,如来教化世间三示导力,信是关钥,得则开示,了解学道修行致果之路。 复次,此品十经,总显修信行法,观如来功德。 一者,不畏魔障 二者,佛世难逢 三者,难闻正法 四者,胜义正法 五者,教授导引 六者,道品法次 七者,正法饥馑 八者,补救精信 九者,以信除馑 十者,观法成修 此之十经,以次合定精修,养成信念,任修何法,随信得入,无诸难障,自趣深道,得佛护念故。 增壹阿含经学记卷四 比丘能海学抄及记 一子品第九 此品中前后有十经,开示最初修行入道之要门,在第一二经中,先示模范善知识,依止成道,不可我慢自师,《舍利弗论》、《法蕴论》及《菩提道》等皆具详尽方法,应善参合,则顺如来慈悲之教,道业不难增进,隐速得成。 第三经者,学道最初,当先观心,心实无心,无有方法可见,亦不可模则,然而回转变动速急,善恶杂起,纷乱无比,毫无准则常规可寻,是故凡夫之人不能观察心意所在,比丘应当时时令趣善道,是为修行始终之要。 第四经者,说心动转急速,舍此趣彼,犹如猕猴,前后不停。世人以此动转习气为心,比丘应令专定,观其所由,降伏动乱,令趣善法。此是修行入道之要门也,应实修,勿但了知为满也。 第五、六经者,佛更重示,善恶之念,升坠之速,不可缓纵,修令勿生秽行,发清净意,是修行之主观,但高谈玄妙,不解自心是善非善,终难入道。 第七、八经者,我人不解善恶颠倒忍諓,佛告比丘,我于此众中,不见一法最胜最妙,眩惑世人,不至永寂,缚著牢狱,无有解己,所谓男子见女人色已,便起想著,女见男子亦尔,周旋往来,今世后世,回转五道,动历劫数,世间无知,以非为是,佛特指明,若了治欲之道,解脱在尔,舍此别求,说妙非妙,所以天天常念归依法离欲尊。 第九经者,觉知五盖,治心之法,经云无欲想,便起欲想,已起便增益,乃至嗔恚、睡眠、调戏,疑心,亦复如是,应先练习,觉知是盖,以恶露不净等对治,专意息心乱想,方便不随盖缠,而以觉知。 护心品 为第一要点(恶露谓丑恶暴露也) 第十经者,常修三宝戒定正念,以正法为所缘,未生欲想令不生,已生能觉对治,余四亦尔,觉盖治欲,是入修之门径,初尘勿求妙境慧悟,最怕在盖缠中,不知是盖及知盖不舍,舍已复生。 一子品总记 前品十经念佛功德成就信行 此品十经念佛恩德成就法行,观佛恩念弟子犹如子女,慈心教授教诫,发起敬爱充锐之法行,法行之始,先择如量之师范,不作邪业兴起非法。时念信施在初二经中说。 第三经者,观心无心,行相转变不一,善恶杂起。 第四经者,观心变动急速,当观所在、联系之由。常专一境,趣向善法。 第五六经者,特重善恶之念,升坠迅快,生清净意,远秽恶行。 第七八经者,善恶之念,男女爱欲,是升坠之因,生死根本(离欲恶不善法,别解脱戒是真正方便) 第九十经者,觉盖离欲,是禅定道路。若得善巧方便即各入道,亦是法随法行之总道,依此精密修行必能得心,得心之后。如何守护不退,当依下品所说。 增壹阿含经学记卷四比丘能海学抄及记 护心品第十 有十经 第一经者,若依上品经说,念恩成信,治心去盖,离欲恶不善法,精修不息,必能得心相应。此品示教示培养守护之法令不退失而复增长。如是无放逸行者,所谓护心也。如是比丘常守护心有漏(入于)有漏法,当彼守护心有漏(入)于有漏法(时)便得悦豫(战胜生喜),亦有信乐。住不移易,(得定)恒专其意,(若有退失)自力劝勉,无放逸行,欲漏未生不生,已生使灭,余漏亦尔。比丘于彼无放逸行,闲静一处,恒自觉知(刻时正知)而自游戏,(习久)欲漏心便得解脱。余漏亦尔,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知生死已尽,乃至更不受后有,如实知之。 复次云何为漏,即是我慢、我痴、我见、我爱(一串相连)总凡烦恼随一皆漏,犹如坯器,浸流不止,若能治止,则得解脱,若得治心方便名解脱智生。 一者,照见境物及心之本性(上品法门) 二者,于境不颠倒沾附,能识境明白 三者,明治无明,无明者我慢等等能明 此三者说了不难,对境则迷,护持之法,有三 一、精修别解脱戒 二、努力于一子品识心之法更加资粮 三、学修慧行刻念法门 第二经者,佛说修无放逸行,即是不触娆不恼害于一切众生,此是正示别解脱戒戒体戒行(诸恶莫作)。 复次善法者,说八圣道(众善奉行)以此自修,亦复广布,法施于人,便能自护其心,得无放逸行。 第三经者,观指施以增长无放逸行,则能护心,佛教比丘。檀越施主,应当恭敬,如子孝顺父母,此何以故。 ?养之侍之,长益五阴,于阎浮刹地,现种种义。 ?能成人戒,闻三昧智慧。 ?于诸比丘,多所饶益,于三宝中无所挂碍。 能施卿等,衣被饮食、床榻卧具、病瘦医药。 是故比丘当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况复大者,恒以慈心向彼檀越,说身口意清净之行,不可称量,亦无有限,身口意行慈使彼檀越所施之物,终不唐捐,获其大果,乃至得甘露法味,其后佛赞施功德有五颂应学。 第四经,此示能施与受施者之行相,观念及次第之法,佛言云何承事供养精进持戒诸贤圣人,使之护持多闻修行之者。能得外缘不缺,他所悲愍故,受施者于彼施处当以法回施,所谓迷者示道缺食施食,恐怖令无忧,惊畏令无惧,无归者覆护,盲者作目,病者作医(种种法喻应学)。 复次自修如农夫治田除去秽草成就谷食,去除五盛阴,求入无畏泥洹城中,乃至施者之观念,实行之行,次第作法如经。 第五经者广施贫乏兼及鸟兽,常念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食则济,无食便灭,食者四食。 第六经者,知众生根源依四食住,知布施之报平等第一。消除怨亲之念,亦无悭嫉缠娆心意。 以上三四五六四经联贯施法究竟彼岸完全之道,施者受者双方得益之行,由此护心无退,亦复法轮增上,应当体会经教同十念品之念施日日实践修行之。 增壹阿含经学记(八)比丘能海学抄及记 护心品第十 有十经 第七经者,佛告比丘,莫畏福报,当畏无福报。福者能尽苦源,得大果报,大果报者,无漏圣智。圣行圣果,能作二利之事,无福者反此无依愁忧苦恼,助道缺缘,重重障阻,心欲入道,道不得入,乃至观佛七年慈修之报,今得佛果非是无因。 第八经者,佛言具足功德福业者,修行必成,魔不得便,佛在菩提道场能降伏众魔者,功德与福力故。 此上第七、八二经显示护净心护法轮皆必需功德与福力,但不可恃慢而贪受享,则心无护矣。 第九经,笃信。 从初序品、十念品、十念广演品、弟子品、尼品、信士品、信女品、阿须伦品、一子品、护心品、共有十品,是显示正法之华,资粮加行之总道程,能作成就之津渡要点,成就修行缘起之因素及行力,初修入道之人,必先依此法次随行,艰苦努力,尔后能得联贯一如 通盘共致之道,不成甘散无味各别脱节,多修少益之修行,终致退道,应当笃信此法有二,一者能败坏恶趣,二者恒专心念必得泥洹。 第十经。念佛。初端身正坐,观佛相好,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功德,从广演品至阿须伦品、一子品等种种功德恩德,从初中后,各各专念,乃至此第十经,充满法信,如如专念归心,成就二利。 不还品第十一 前之十品,总示根本道行法则,如如有觉、有观、次第依止定道方便,摄念趣入修行,使身先得休止安乐,生希有心,自意发生欢喜乐道修行。 复次此下有四品,是令继续增长德业,应断应修中间止持最极重要律仪之门,若此断修止持不知,则趣向无方,错路不明,或随自我为师,或为恶知识所引,迷方错路,忍为正途,不退便堕,当修以下四品,而为正确之辅导也。四品者,不还品、一入道品,利养品、五戒品。 不还品者,初首四经,佛说当灭贪欲、嗔恚、愚痴、悭贪,我证汝等得阿那含。(经略文)不还欲界名阿那含。 总此四经,贪欲与悭贪合一,摄为三善根。 摘抄舍利弗论文,云何无贪,不希望;云何无贪,堪忍离贪;云何无贪,五欲中爱喜适意,爱色欲染相续,眼识色爱喜适意,爱色欲染相续,耳鼻舌识触,爱喜适意,爱色欲染相续,他欲,他色,他财,他妻妾,他童女,他所须,不希望得,不贪、不著,心不贪,不希望,不爱,不欲染,不重欲染心,究竟不欲染,及余法,不贪,不重不贪,究竟不贪,不希望,不爱,不欲染,不重欲染,究竟不贪,不希望,不爱不欲染,不重欲染,究竟不欲染,名无贪善根。 云何无恚,不忿怒;云何无恚,心堪忍离恚。云何无恚,若少众生、多众生、此众生,不伤害,不系缚,不缚闭,不作种种苦,不嗔、不重嗔、心不应嗔、不忿怒、不横嗔、不憎恶,不恼乱,心不相憎恶,怜愍利益众生,及余法,不嗔、不恚、不重、究竟不恚,心不应恚,不忿怒,不横嗔,不憎恶,不恼乱,心不嗔恚,不相憎恶,怜愍利益法,是名不恚。 云何无痴,不无明;云何无痴,心堪离痴;云何无痴,知苦集灭道,知过去,知未来,知过去未来,知内,知外,知内外,知六触入集灭味过患,知如实出,知如尔,知业报,知缘,知善不善无记,知黑白,有缘无缘,有光无光,作不作,亲不亲,过去法中无痴,不夺,不夺心相应,无痴,无覆盖,无闇冥,无荒乱,不缠心,不痴,不浊,明焰,光照,知见解脱方便,慧眼、慧根、慧力、择法、正觉、正见,及余法中无痴,不夺,不夺心相应,无碍,无覆盖,无闇冥,乃至正觉,正见,是名无痴。 复次此三善根生长增益万善之本,应当养成,反此即是三不善根,三难伏,三闇,三荒,三缠、三动、内三垢,内三竞,内三怨,内三网,内三害,内三憎,内三毒,三刀等。能作障害一切善法不生。恶法丛生,是故佛今说此法门,令修行者,梵行清净,究竟安乐,尽苦之道,快得解脱,成就第一义寂静清凉也。 第五经者,佛言诸比丘,此心不可降伏,难得时宜,受诸苦报(由三毒故),是故诸比丘,当分别心(之善恶)当思维心(心之善恶)善念诸善本(即是三善根)当作是学。 第六经者,佛告诸比丘,我于此众,初不见一法,易降伏者,易得时宜,受诸善报,所谓心是(三善心),诸比丘当分别心(之善不善)善念诸善本(无贪等三),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复次此上第五、六二经,是佛教弟子修心之妙门,乃至最后成就上善真实之道。若于善恶念头未作精准之分别,无决定之念知者,纵得高超无上之思想智能,犹如墙根不固逢缘便倒。又亦不能得正真清净之高妙,人粪不能造成栴檀之香也。佛言当分别心,当思维心,决定正知正念修行实践,是如来深心盼望弟子等之慈意也。 第七经,佛言若有一人,不以饮食故在大众中而虚妄语,我复或于异时观见此人生染著心,念于财物,便于大众中而作妄语。所以然者,诸比丘,财物染著,甚为难舍,令人坠堕三恶道中,不能得至无为之处。 第八经,佛告诸比丘,有人于此众中而作是念,正使命断,不于众中而作妄语,我或复于异时观见此人生染著心念于财物,便于大众中,而作妄语,所以然者,诸比丘,财物染著甚为难舍等云云。 前诸品中,广说欲贪之害,令人生死无已,难得出离。此第七、八经,佛再再教诫,远离财物,由贪财物,便求名称,贪名闻故,便作妄语,非法说法,法说非法,教轮之大害,破僧之根本者,皆由众中妄语所致,堕三恶道,不至无为,如提婆达兜之类也。行杜多行,少用资物,不贪财利,便不须名闻,故亦无用于妄语,法说是法,非法说是非法,护持正教法轮光昌,最好轨范,如大迦叶等,佛所赞扬之类也,应作如是取舍善学。 复次离欲远财,是比丘出离高洁不染之志行,亦名出离心,亦名解脱心,但出家者众多,或具不具,或强或弱,或坚非坚,退不退转,差别不一,若是具足高洁志行,坚弥不息,始终向上者,便能成就迅快解脱,具德尊洁之道,如迦叶之类,若是不具高洁志行,遍著利养名闻,软弱卑下,始勤终怠,不堪振扶,则便流为提婆达兜之类,终堕恶趣。 是故入道之初,出家之始,分别是处非处,不贪利养名闻,志行高洁等之培养煆炼,日求纯洁尊严,不可落于提婆达兜相类,佛亦难施救拔。佛说第七、八两经转变之情,皆由财物,智者善观忆持之。 第九经。佛言诸比丘,提婆达兜,诸罪原首,不可疗治,犹如有人而堕深厕,形体没溺,无一净处。有人欲来济拔其命,安置净处,遍观厕侧,及彼人身,无一净处而可捉者,便舍而去。如是诸比丘,我观提婆达兜,愚痴之人,不见毫厘之善法而可记者,受罪经劫,不可疗冶。所以然者,提婆达兜愚痴专意,遍著利养,作五逆罪已,身坏命终生恶趣中,如是诸比丘,利养深重,令人不得至无为安隐处,是故诸比丘,已生利养心,当舍离,若未生者,勿兴染著心,诸比丘当如是学。(摘抄经文)所言深厕者,财利虚荣十恶五逆罪行不善,所构成之环境也。形体没溺,无一净处皆专心财利名闻虚誉,久则转变此人根识诸界、全身四大、三十六物、骨肉髓脑、脉络血风、出息入息、诸心心所、习气界种、见闻觉知,一切所有悉为利养名声之体,别无毫厘净分善法存在,乃至佛欲救拔,亦无法提手。 复次应观愚痴贪染是因,利养名声是缘。十恶五逆之罪行是造业,无间狱是果报。我今虽未完全成为提婆达兜,若著利养不觉,便入彼之流类。堕在深荡污泥及背荷重载,难至安隐轻利解脱之场。是故如来再再教诫,修行之人,必先决定正见,全力把握,不堕财利名闻,高洁出离心是根本,修行主要中心之大行也。 第十经此中显明提婆达兜流派之见,彼执一切有情原本清净,无罪无福,罪福皆空故,不了缘起不信佛说,而复问受记之因由,又见彼提婆达兜有世俗神通,有世智辩才说空不空(空者我空),依赖王臣大作威福,是故信心提婆达兜,而反不信如来,佛以偈答初二句说世俗鬼神之通力无关解脱之道,第三四句,彼说空不空,不达缘起,不识灭谛,真义不如,贪利求荣,广造恶业,无毫厘之善,是故于彼受记堕狱是有因缘,非无因缘也,又复教诫诸 比丘勿贪利养虚名,如是彼疑者了解,向佛求悔,佛许之诫勿更作,乃至三四。 游神世俗通 终竟无解脱 不造灭尽迹 复还堕地狱 增壹阿含经学记(九)比丘能海学抄及记 壹入道品 有十经 第一经者,如前所说,若是贪着利养名闻,若身若心,悉皆成为贪染烦恼之体系,发生作用亦属秽恶不净,以世间事理事物观之莫不皆然。今有一杯水,投以盐则成碱水,投以糖则甜,入醋则酸,加入苦辛等味亦复如是,别余事物,莫不如尔。此是缘起定律,一切科学发明皆准此律,实验成就。若是贪染心,与事合和,作成贪染之业,如是体系组和发用,自无一净点。 若以善良身心发动事行一切缘生因果自是良好,不致成为秽恶之体,如糖蜜就是甜,黄连就是苦,其事决定,故经显说清净出离决定缘起之性相也。 一入道经,佛告比丘,有一入道,净众生行,除去愁忧,无有诸恼,得大智慧,成泥洹证。 云何名为一入,所谓专一心,云何为道,所谓贤圣八正道,是谓一入道,此是经初略义,广分别者,一入者,专一心志,入于无漏、高洁圣人出离之道,不入色声香味触、有漏染污之道。依于灭五盖、四意止等等净法修为,便成大智慧,证得大泥洹究竟解脱,一道清净无愁忧苦患恶趣之险,入糖则甜,决不成苦味,事义决定。 五盖者,生苦、培养苦、转变增益苦,成就苦法,是故去之不入则无苦患。又佛言不除五盖不得入四念处。 四念处者,此云四意止,总为身、受、心、法,依止练修,成为正知正见,决定刻心不移之正念,由此发动对境对事,得正确经过实修之决定念知,心有依住名为念处,亦名四意止,亦是决定之正法所缘,以护正知正念,不入倒邪错失,任运随方游履大道。 复次,身念处者,佛告比丘,内自观身除恶染念,则自不入于愁忧违厄之境事,乃至观外身、内外身,除去盖欲之念亦尔。 云何内身,内四大色身所摄法,或一处内四大色身所摄法,谓若缘生,自性已分,是名内身,缘此内身思维得定心住正住是名观内身念处。 云何外身,谓身非受、非内、非缘生、非自性、非己分,是名外。 云何内外身,谓身若受,若非受等,(如现身观死尸等)。 复次观境所缘者,依本经有十二门。 一、卅六行观 二、四大种子观 三、仓门毛孔谷麦观 此三种是观内身基本修法,了知无身,离欲恶不善法,及得津液遍满现法乐住,又风脉总修,治理内脏,补换元点。 四、死尸胖胀臭处不净观 五、死尸鸟兽及虫类食啖不净观 六、死尸一点一分乃至半啖散落不净观 此三者治内外身贪欲,成就不净解脱,及余内外身肉病患之转治调补。 七、骨血肉体观 八、骨筋连系观 九、骨节分散节节分修观 此三种由不净转净之门,亦内外身转变增加用法。 十、死尸白色等观 十一、尸体骨色等观 此二不净转净,成就空焰光明,色变化等,以色光治理,冷热虫疾等。 十二、总除盖欲恶不善法,苦痛愁忧,了知无常,变坏分离,自性无我我所,缘生无实自性,身执断除。 别余诸经论中及论律藏所明更多,多闻之士,应广求知。又舍利弗论集显经义最为详尽,组织周全,是应当学。其余毗娑俱舍、诸阿毗达磨中具有分说,或详或略,随意采用,经文之广者,以大般若初分为广集,此阿含经因对人不同教法,随其相应,散在各经,若学舍利弗论,则全备摄之。 复次最细密之随行法要实修之门,多在陀罗尼门中显示。然有二事最难,一者、必须通达根本法相教义,否则便成非是佛法,二者、无亲教不得理路,或错修,或虽修无成。 修寻身观有五大意义。 ?了身集聚无常无我,从自我身心实际经修而得 ?对治贪嗔痴慢诸病与身聚有何关联,离恶不善法 ?生暖顶忍等津液遍满现法乐住得入根本四定 ?除病增年补治四大转换增益调理堪用(定修之用) ?能得殊胜智见幻焰光明智通神足乃至得无漏智 又寻身观初后修法此略,在舍利弗论应参考。 观受 一、得苦乐舍时,即自觉知我得苦乐舍。 二、得食时之苦乐舍,即自觉知我得食之苦乐舍。 三、我食时觉知苦乐舍,即自觉知我食时之苦乐舍。 四、得乐时不自觉苦,得苦时不自觉观乐,不苦不乐,自知我得不苦不乐。 此是根本习法(少分之相)练修忍识,再加对治抉择,能除惑盖名为尽法。习法、尽法合修亦可。 复次受者,细身也。诸根对境领纳为性,常人难见难知,行人于苦乐舍时,得自觉知,以此为缘专修杂修均可。经中所示,对初修者说,总立四法,以此推演,包括甚多。此观不仅在定中修,更要在身心触境应事时时觉照,此是我受苦乐舍,乃至苦时知乐,乐时知苦,饮食受用毁誉得失、挂碍恐怖,各种情境上,体会苦乐细身及我所在,由此得知受即是我,别无实我,然受为六入触名色众缘而生,亦无实受可得。 观心 有爱欲心无爱欲心 观有嗔恚心无嗔恚心各各便自觉知 有愚痴心无愚痴心 此三者应先学修一子品之三、四、五、六经,便知用力。 观有爱念心无爱念心 应当先学一子品之第七、八尽力善修 观有受入心无受入心 应学受念处等 有乱心无乱心 观有散落心无散落心 有普遍心无普遍心 此属沉掉散乱及寻常人心理之觉知也,下手着力处。 有大心无大心 有无量心无无量心 此类关于发心之作用觉知也 有三昧心无三昧心 有解脱心无解脱心 此二是正修成就之主要也。 复次观心无心,过现未来不可得故。由有无明爱嗔,及诸触受名色因缘,缘生故有,虽有不住,刹那生灭变化,如万马奔腾,不得住止定相,在此不定心境体上,炼习定心相续,养成能观定止之念力,是名心念处。 此中习法者,必依一子品所教之第三、四、五、六、七、八诸经,所示之意,先作预修,则于此易入不难。先观三善三不善决定,次观爱欲及受施之重大,次则认识掉乱沉没普遍不专之心理,是应对治者,乃至养成小中大无量等心之力用,最后归纳三昧解脱之成就为主眼,是名修心之次第作法,亦名心念处观心法门。 观法 观法者,即令修四根本禅定,行习法,行尽法,并行习尽之法,乃至如实知之,是此经中所示。何以故,四根本禅,是总持一切修学之法故,依卅七道资具摄修各种道支止观禅定等,此四禅中无不完全具足根本方便故,及二利正真之道行故。若入门者,依舍利弗论学修最善,此论集收阿含众经之义最极完全,乃至次第转修等皆是亲得佛口亲教,亦复详明无比,如来法门法要法次,乃至百千三昧,莫不依止此四根本禅定而得成就,后世妄认为他是小乘不学不修,真可惜也。 佛告诸比丘依一入道,众生得清净,远离愁忧,无忧喜想,便逮智慧,得涅槃证,所谓灭五盖,修四意止也。 (以上一入道品有十经,初经去五盖修四意止,是入道之正修,得益以后应当保持辅导。) 增壹阿含经学记(十)比丘能海学抄及记 壹入道品 有十经 第二经 此下诸经,多是修行得益之人保持护修辅导之道,当依佛教而作,否则便退或错或倒。 若谁能依此壹入道修行者,必定快得善利,但此时能生魔障,自己贡高自恃(有卅八恃应知),人不如我,发言行事,自恃己能,乃至憎嫉有梵行人,如是则己身修行功德,一时焚毁退没,魔得其便,使彼退道,犯禁作恶,而不自知,此等对治之法者,佛说先修慈忍。 佛告比丘,我于是中,不见一法速能摩灭修行道力者,如憎嫉梵行人,是故诸比丘,当修行慈忍,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应当学。 第三经 若修行得益之人,自身福分不足,如船小载重,特有沉没之虑,违缘偏多,以此退道舍修,不知从速培养福分福德增益之法,最尊最上无与比者,第一福田,即是如来,可事可敬,礼拜供养,观佛功德,亦能消减我慢,是故常愿常随佛学,利益众人,使其船身大,载物轻,自然一往顺行。 第四经 施是第一到彼岸法,但施境广泛,施力弱小不济,故佛教施病人,病人最苦,因果特大而快速,急能消除修行之障阻,但应以广大慈意行之。佛言其有瞻视病者,则为瞻视我已。 第五经 辅导行人诸善普具,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头陀法第一,佛说头陀法住世,即是正法住世,赞叹头陀行者,即是赞叹如来。头陀行者, 能令壹入道,迅快入行,保持不退,一切障难不生,生亦速灭,是聪慧具力之大士所行,是辅导入道,住道,成道之大方便也。寻常人放不下,不敢行,但可以分行一二种,渐渐练习行之,或一年中抽提几个月练习亦可,最不可毁谤,毁谤即是谤佛,亦谤正法,因果不小,智者知之。 第六经 佛赞迦叶,虽老不舍头陀行,以此多所饶益,度人无量,广及一切天人,能令正法住世,能成诸果道向,三乘之道,存在世间,恶道减少,是故比丘当学迦叶。 第七经 佛告诸比丘,利养甚重,令人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若彼提婆达兜,不贪取王子婆罗留支五百釜食供养者,则不作五恶业,身坏命终生摩诃阿鼻地狱,比丘若未生利养心,不当令生,生已当灭。 第八经 提婆达兜,坏乱众僧,坏如来足,教阿阇世王杀父亦杀罗汉比丘尼,在大众中,而作是说,何处有恶,恶从何生,谁作此恶而受其报,为恶无殃,作福无报。佛告比丘:有恶有罪,善恶之行,皆有报应。 彼提婆达兜堕落因缘有二:一者贪着利养虚名,二者邪见,然邪见亦由贪着利养而生,是故如来前后诸经再再教诫比丘勿贪利养,是极重负荷,令人不至无为,堕深厕中。 第九经 佛告比丘,利养甚重(不易背负)背负沉重,行道困苦,令人不得至无为处,所以然者,利养之报,断入人皮(当前无惭无愧)乃至消失,人之血肉骨髓本质转变成为贪秽恶质,是故诸比丘当以此方便了知利养甚重,未生利养心,应使不生,生已求令灭之。 第十经 受人利养,虽不著名闻,而贪于味受,亦修行之大害也,如彼利师罗比丘,佛说偈以教弟子: 受人利养重,坏人清白行,是故当制心,莫贪着于味。 利师已得定,乃至天帝宫,便于神通退,堕于屠杀中。 上述文章摘自多宝讲寺通讯,不全,特此注明。 作物品质生理生化与检测技术试题 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姓名:马尚宇 学号:S2009180 一、 名词解释或英文缩写 1. 完全蛋白质与不完全蛋白质 完全蛋白质:complete protein 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即为完全蛋白质。 不完全蛋白质:incomplete protein 不含有某种或某些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不完全蛋白质。 2. 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 加工品质:processing quality包括磨面品质(一次加工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二次加工品质)。磨面品质指籽粒在磨成面粉的过程中,对面粉工艺所提出的要求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食品加工品质指将面粉加工成面食品时,给类面食品在加工工艺和成品质量上对小麦品种的籽粒和面粉质量提出的不同要求,以及对这些要求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 营养品质:nutritional quality指其所含的营养物质对人(畜)营养需要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包括营养成分的多少,各营养成分是否全面和平衡。 3. 氨基酸的改良潜力 (氨基酸最高含量,平均含量)/平均含量×100 4. 简单淀粉粒和复合淀粉 简单淀粉粒:小麦、玉米、黑麦、高粱和谷子,每个淀粉体中只有一粒淀粉称为简单淀粉粒。 复合淀粉:水稻和燕麦中每个淀粉质体中含有许多淀粉粒,称为复合淀粉粒。 5. 淀粉的糊化作用和凝沉作用 糊化作用:淀粉粒不溶于冷水,若在冷水中,淀粉粒因其比重大而沉淀。但若把淀粉的悬浮液加热,到达一定温度时(一般在55?以上),淀粉粒突然膨胀,因膨胀后的体积达到原来体积的数百倍之大,所以悬浮液就变成粘稠的胶体溶液。这一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也有人称之为α化。淀粉粒突然膨胀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又称糊化开始温度。 凝沉作用:淀粉的稀溶液,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混浊,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如果淀粉溶液浓度比较大,则沉淀物可以形成硬块而不再溶解,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叫淀粉的老化作用。 6. 可见油脂和不可见油脂 可见油脂:经过榨油或提取,使油分从贮藏器官分离出来,供食用或食品加工等利用的 油脂,如花生油,菜籽油等。 不可见油脂:不经榨取随食物一起食用的油脂,如米、面粉、肉、蛋、乳制品等含有的油脂。 7. 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为人体健康和生命所必需,但机体自己不能合成,必须依赖食物供应,它们都是不饱和脂肪酸。 非必需脂肪酸:是机体可以自行合成,不必依靠食物供应的脂肪酸,它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 8. 沉淀值和降落数值 沉淀值:sedimentation value 小麦在规定的粉碎和筛分条件下制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悬浮液,经固定时间的振摇和静置后,悬浮液中的面粉面筋与表面活性剂SDS结合,在酸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形成絮状沉积物,然后测定该沉积物的体积,即为沉淀值。 降落数值:falling number 指一定量的小麦粉或其他谷物粉和水的混合物置于特定黏度管内并浸入沸水浴中,然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搅拌混合物,并使搅拌器在糊化物中从一定高度下降一段特定距离,自黏度管浸入水浴开始至搅拌器自由降落一段特定距离的全过程所需要的 时间(s)即为降落数值。降落数值越高表明的活性越低,降落数值越低表明α-淀粉酶活性越高。 9. 氨基酸化学比分和标准模式 氨基酸的化学比分:食物蛋白质(Ax)中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等量标准蛋白质(Ae)中相同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即为化学比分。 标准模式:FAO/WHO根据人体生理需要在100g优质蛋白中氨基酸应该达到的含量(g)。 10. 面筋和面筋指数 面筋:wheat gluten面粉加水揉搓成的面团,在水中反复揉洗后剩下的具有弹性和延伸性的物质,主要成份是谷蛋白和醇溶性蛋白,是小麦所特有的物质。 面筋指数:优质面筋占总面筋的百分比。代表了面筋的质量,与面团溶张势,与拉伸仪的拉伸面积和面包体积都显著正相关,面筋指数低于40%和高于95%都不适合制作面包。 二、 简答题 1. 简述品质测试中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的关系。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表示,偏差越小说明精密度越高。 准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准确度的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应当指出的是,测定的精密度高,测定结果也越接近真实值。但不能绝对认为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因为系统误差的存在并不影响测定的精密度,相反,如果没有较好的精密度,就很少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可以说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当已知或可以推测所测量特性的真值时,测量方法的正确度即为人们所关注。尽管对某些测量方法,真值可能不会确切知道,但有可能知道所测量特性的一个接受参考值。例如,可以使用适宜的标准物料或者通过参考另一种测量方法或准备一个已知的样本来确定该接受参考值。通过把接受参考值与测量方法给出的结果水平进行比较就可以对测量方法的正确度进行评定。正确度通常用偏倚来表示。 2. 简述作物品质的控制因素、制约因素和影响因素。 作物品质的控制因素主要是生物遗传(遗传因素)、品种特性(非遗传因素)等。 作物品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栽培(土壤结构和耕作栽培方法)、气候(降雨和数量、光照度和温度)等。 作物品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病虫害(锈病、腥黑穗病、根腐病和赤霉病)、收获(收获延后、收获期雨淋、热损伤)、贮藏(霉变、虫蛀)等。 3. 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质电泳各用什么方法,简述主要步骤。 麦谷蛋白电泳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即SDS-PAGE技术。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是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而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集团。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只取决与分子大小。主要步骤如下: 样品提取 制胶 电泳(恒流) 检测(染色、脱色和保存) (1)样品提取 ?从待测的小麦样品中取一粒种子,用样品钳夹碎,倒入已编号的1.5ml离心管中,在管上标明重量,待测。 ?按1:10的比例加入50%异丙醇提取液(mg: μl),在60-65?水中水浴20-30 min。 ?第一次水浴后。取出离心管,放置在室温条件下提取2h,期间振荡几次。 ?将离心管10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再按1:10比例加入50%异丙醇提取液进行 第二次水浴。 ?第二次水浴后,室温下提取2h,10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 ?按1:7的比例加入HMW-GS样品提取液,搅拌均匀,至于60-65?水浴2h,中间振荡1-2次。 ?提取液10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4?冰箱保存备用。 (2)制胶 ?擦板:先用自来水将板的正反面洗净擦干,然后用酒精和Repel试剂将玻璃板内面擦拭干净。 ?封槽:将玻璃板底部先用凡士林封住,擦干净后再用橡皮膏粘紧。 ?灌胶 第一步:按分离胶贮液所需比例配分离胶,然后灌胶,将板倾斜一定角度防气泡出现,灌完分离胶立即在胶的表面加正丁醇压平。 第二步:待分离胶与正丁醇之间形成明显界限后,用滤纸吸出正丁醇,把配好的浓缩胶倒入分离胶上面,灌胶后立即插入样品梳。 (3)加样 ?10000rpm,10min离心备用样品液 ?待浓缩胶交联后小心取出样品梳,用弯管注射器迅速冲洗样品孔2-3次,所用冲洗液为稀释1倍的电极缓冲液。 ?样品孔内加电极缓冲液,用50μl微量注射器点样,每样品孔内加8μl样品提取液,两端加标准样品。 20cm玻璃板,在恒流条件下电泳14h。红线插电(4)电泳将玻璃板装入电泳槽,对于16× 源正极,黑线插电源负极。 (5)染色 电泳完毕,把浓缩胶切去,用充分吸水蓬松的毛笔在胶的一角小心挑起,靠重力作用小心取下胶板,放入塑料盘内,加入400ml10%三氯乙酸染色液和10ml考马斯亮蓝。 (6)脱色、照相 将染过色的胶放在自来水中脱色即可,脱色时间越长,蛋白带越清晰。 醇溶蛋白电泳使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即A-PAGE电泳。其原理如下: A-PAGE电泳使用相同孔径的凝胶、相同缓冲系统的样品缓冲液,为连续电泳,只用分离胶,不用浓缩胶,使用恒压电泳。主要步骤如下: 样品提取 制胶 加样 电泳 染色 脱色 保存 A-PAGE电泳时,样品称重夹碎放入0.5ml的离心管中按1:5的比例加入提取液,振荡提取。电泳时,采用恒压500v,恒温15-18?电泳。电泳时间一般为45-55min,时间的确定为甲基绿迁移至底板所需时间的4倍。,染色需要过夜,脱色时使用蒸馏水脱色。连接电源时,接线与SDS-PAGE电泳接线相反,电泳槽黑线(负极)连接电泳仪正极,红线连接电泳仪正极。 4. 简述A、B、C型淀粉粒的形成过程。 A型和B型淀粉粒在发育时,子粒中先形成A型淀粉粒,而后再形成B型淀粉粒,不论A或B 型淀粉粒,在其发育的过程中,都是首先形成小淀粉粒核,随后淀粉分子在核表面的沉积形成成熟淀粉粒。在花后4 d 或之前,最初的球形淀粉粒开始在淀粉体中形成,并成为A-型淀粉粒的核,核再通过葡聚糖聚合体的逐步积累而生长,最终形成A-型淀粉粒。B-型淀粉粒首先在A-型淀粉粒和淀粉体膜之间出现,然后膜向细胞质突出并收缩释放出B-型淀粉粒。C-型淀粉粒在花后21 d 开始合成。 5. 简述质构仪在食品物理特性方面的应用。 (1) 在面粉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质构仪拉伸试验参数中的拉伸距离与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拉断力与拉断应力能较好地反映面粉吸水率的大小,拉伸距离对反映面粉筋力强弱有很好的预测性,质构仪拉伸试验参数中的拉断力与拉断应力与面粉粘度特性指标有密切关系。质构仪测定的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延伸度和拉伸比例可用于评价面团的强度、弹性和延伸性,可以较全面地评价和确定面粉的品质和适用范围。 (2) 在面条、面包和馒头等面类食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与面条感官评价指标呈显著相关的质构仪TPA指标为硬度、弹性、胶着性和恢复性,TPA硬度和胶着性能较好反映面条感官适口性。TPA硬度和胶着性能部分反映面条表观状态和韧性,TPA弹性和恢复性能部分反映面条粘性和光滑性。除粘着性外,不同品种间煮熟面条的质构仪指标差异显著,表明TPA硬度、弹性、粘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均可反映品种间面条的质地结构差异,可作为评价面条结构特性的客观量化指标。所以,质构仪TPA指标硬度能较好地反映面条的软硬度和总评分。馒头面包等面类食品同样如此。 (3) 在大米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由于大米弹性、黏着性、硬度、黏度与大米的蒸煮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用质构仪测定的弹性、黏着性、硬度、黏度来代替蒸煮指标中的碘盐值、膨胀率、米汤干物质、吸水率来评价大米的食用品质。 (4) 在肉制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肉的弹性可使用质构仪的一次压缩法测最大力、或一次压缩法测外力作功值的方法进行测定,两种方法的弹性测量值与感官对照值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5) 在酸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通过质构仪的A/BE反挤压装置测定的一系列力的变化可以反应出酸奶的不同特性。正的力值和面积越大,说明酸奶越稠厚、内聚力越大,对活塞下压时的抵抗力越大,也说明酸奶爽滑性、细腻度越差;负的力值说明酸奶对活塞的附着性,即力的绝对值越大,奶粘性越大,活塞上提时粘在其上的越多,一般较稠的酸奶粘性较大。 (6) 在果蔬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在水果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测试其成熟度、坚实度、果皮或果壳的硬度、果实的脆性及果皮或果肉的弹性等;在蔬菜中的应用主要指测试其成熟度、硬度、酥脆度、弹性、断裂强度、韧性、柔软性以及纤维度等。 (7) 在其他食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除上述食品外,还可用于蜂蜜、果酱、米线、饺子等多种食品品质的评价,其测定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客观性。 6. 用中文标注粉质图谱和RVA图谱上的主要品质指标。(见试卷) 三、 综合题 结合个人研究方向,设计一个作物品质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题目是《不同畦长和畦宽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济麦22为供试,在山东省兖州市小孟镇史家王子村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3个畦宽,分别为1.0m、1.5m和2.0m;每个畦宽设4个畦长,分别为10m、20m、40m和60m。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不同畦宽间隔离带宽2m,不同畦长间隔离带宽1m。 各处理均在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除畦首外,浇前和浇后沿灌水水流方向每隔10 m取一个点,测定该点处0-20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灌水时,当水流前锋达到畦长长度的90%位置时,停止灌水,记录灌水量和灌水时间。 根据试验处理,拟对取点处的成熟籽粒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品质测定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1)籽粒容重。 (2)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 (3)吹泡仪参数测定 (4)粉质参数 (5)糊化参数 (6)蛋白质含量 根据测定的品质指标结果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指标选择最适宜的畦田畦长和畦宽组合,为小麦的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本文档为【【2017年整理】增壹阿含经学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