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07-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

2018-06-05 6页 doc 22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2007-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2007-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 2013安徽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案示例 8.(4分)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
2007-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
2007-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 2013安徽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示例 8.(4分) 相同点:两首诗都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 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 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段,凄冷袭人 9.(4分)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 气变化,引出下句。 2012安徽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 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 (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答案】8. ( 4 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因被贬地方而寄情山水的悠闲释然的情怀。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答: 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试题答案】9 . ( 4 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畜了画面的内涵。 (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 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 【试题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 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 (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试题答案】8.(4分)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后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答: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答: )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试题答案】9. (4分 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2008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试题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谰、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试题答案】(2)? 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巨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H 古诗词鉴赏选用的材料是清代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设题两道,分别考查对古代诗词中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题干中明确要求结合上片和下片的内容,指向明确。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题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
本文档为【2007-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