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学心得体会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学心得体会

2019-07-20 5页 doc 18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学心得体会读《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心得体会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檀传宝著; 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6月;字数:27万; 阅读时间:2017年7-8月。读书人:杨国镠 这个暑假,我们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得用假期读一本好书,而我在学校分管德育,我选择读了檀传宝写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这本书,以便加深对德育有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在以后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德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作者的简介 作者檀传宝,生于1962年的安徽怀宁,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学心得体会
读《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心得体会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檀传宝著; 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6月;字数:27万; 阅读时间:2017年7-8月。读书人:杨国镠 这个暑假,我们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得用假期读一本好书,而我在学校分管德育,我选择读了檀传宝写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这本书,以便加深对德育有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在以后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德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作者的简介 作者檀传宝,生于1962年的安徽怀宁,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学者"特聘教授。1983年从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回到农村中学做了八年的中学教师,而后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就读硕士和博士。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后留校工作。檀传宝教授对于教育、德育等很有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是全国及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德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德育原理、德育基本理论、美育理论、教师伦理学、教师教育等。并且发表了很多有关著作,除了我现在阅读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外,还有1996年的《德育美学观》、1999年的《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2007年的《德育原理》、2009年的《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研究》、2013年的《中外德育思想流派》等。值得在此强调的是2007年的《德育原理》,这是我们的专业课程的主要参考教材,并且与我现在所阐述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后面也将会对这两本著作进行一定的联系与区分。 二、对本书的简要介绍 从整体上来看,本书主要给读者提供德育基本概念与知识的认识,但又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因而其主要是提供给师范院校 的教育专本科生使用的德育原理课程教材,也可以做为喜欢学习研究德育有关知识的人们自学的参考书。在坚持专业性、基础性的基础上,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尊重了学习者的主体性。比如说,在本书的每章节前面都会有前言引出整个章节的知识要点,在章节的后面都附有“习题”和“本章参考文献”。本书共有十个章节,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别阐述了德育的范畴、本质与功能、对象、目的、过程、内容、课程、、主体和德育的社会环境。本书的主线是学校的道德教育,基本追求是道德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终极目标是德育对象道德人格与生命质量的提升。在进行各种德育概念与知识的阐述时,能通过中国与外国的比较与区别、理论与社会实际实践结合起来;在论述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能够把与品德培养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信仰建构价值培养等方面因素联系起来。而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为何此书取名为“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的原因——以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来以一当十地表述包括思想、政治、法制等方面在内的所谓的广义的德育。好比一个细瘦的小孩头顶一顶硕大的大人用的斗笠,形象十分滑稽。因而只能首先作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 此书与正在学习的《德育原理》在内容、方法等方面上既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也有区别的地方,因而在阅读时更让我有深刻的印象与感想。以下是我对本书的一些理解。 三、对本书的几点理解与感受 此书是檀传宝教授的个人专著,里面的很多理论与观点都是檀教授经过实际研究对比出来的。在我看来,具有不同于一般书籍的特点。 (一)本书的特点 第一,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更深程度的理论观点,易于让读者接受。 作者说德育是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但德育又是一个千古难题,从而首先提出德育的概念。在对德育概念的定义时,不是直接给读者呈现自己对已德育概念的理解,也不是让读者直接记住德育的定义,而是首先让读者明白德育包括什么内容,我国在德育方面的研究和存在的看法以及德育概念在被定义时所出现的问题、原因,学校德育在 历史上的发展历程等。在读者对德育有了基本了解之后,作者才开始提出自己的主张。在对德育概念进行阐述时,作者说“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外因只是条件……综合考虑以上关于德育内涵和德育过程的讨论,我个人认为不妨这样给德育下个定义……”经过众多讨论,按照唯物辩证观点,给德育下了一个定义,有理有据,逐渐深入,使读者感觉思路清晰,说服力强并且合情合理,使所述观点易于理解与接受。 第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中外结合,突破创新;不是给读者提供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以读者为其出发点,为读者创设有关学校道德教育方面的思考空间。 作者在进行观点说明时,从理论入手,结合我国现实的实际情况,提出合乎现实发展需要的理论。如在学校德育内容的界定时,不仅从原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内容等入手,且对中国和外国的德育内容进行比较区别得出现代德育的内容包括文明习惯、基本道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四个方面,而针对我国现在中小学的德育发展状况,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因而我也悟出,任一个理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须结合实际进行具体界定。在书中,几乎每个章节都会出现“我们认为”、“我个人认为”等引人思考的话语,作者提高给读者的不是金科玉律,而是给读者相关的个人看法,让读者学会在阅读中进行思考。 (二)由此书得到的启示 第一,德育理论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变化中抓住主要问题,不断更新自我观念。 如在此书中作者认为“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而在2007年的《德育原理》中,作者对德育定义却有了变化,他说:“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在这变化原因当中,我认为与我国在德育工 作方面的中央指导和时势发展是分不开的。在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其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要求,与促进道德认知情感这个变化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此外,我国一直不断地推进全面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促进个性发展。作者由原来的“教育活动”到后来的“价值引导活动”,体现出对人体主体性的尊重与发展。根据国情需要,作者敏感地发现不够完善之处,更新知识,使德育理论不断完善与发展。 第二,认真学习理解德育理论知识是基础,贯彻落实德育理论于实际教育教学中是关键。 研究德育,最终都是为了使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当我阅读到作者所阐述的德育功能时,引起共鸣的东西非常多,且说说德育的教育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重在育的效果,而要具体落实这一功能,作者提到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德育系统本身教育功能发挥的自觉意识的确立;二是打破教育与教学、“人师”与“经师”的阻隔,使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复归其统一的原本。很明显,这涉及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师自身。自觉意识的确立,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在专业素养和技能方面提高,以教育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和理想,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扎实落到教育对象身上,以高尚的道德感染、引导学生不断进步。而打破现存的局面,必须端正教育的态度和目的,为人师表,不要把教育世俗化,也不要把德育与其他各育分割开来,如果学校变成唯一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技能和适应能力,变成功利性的学校,那学校德育也就无从谈起。作为未来教师的一员,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我高尚的人格魅力,向着人师方向发展,逐渐落实德育工作的要求。 臧克家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檀传宝教授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正是如此,其对道德教育原理的几个基本命题(包括德育范畴、本质、功能等)所做的深入系统分析和独到见解,让我对德育有关的基础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以上便是我对此书的认识和理解。 2017.9.3
/
本文档为【《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学心得体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