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唐传奇《莺莺传》的诗意特质

唐传奇《莺莺传》的诗意特质

2018-03-18 8页 doc 22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唐传奇《莺莺传》的诗意特质唐传奇《莺莺传》的诗意特质 唐传奇《莺莺传》的诗意特质 唐馏鲎诲意褥质 一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王玉 内容提要:唐传奇"文备众体",尤其受到诗歌的影响,《莺莺传》 作者元稹本身就是中唐着名诗人,作为唐传奇全盛时期的代表作, 它也有明显的诗意特质,表现在爱情主题的悲剧性表述;骈散结合, 典雅华艳的语言;幸福缠绵,凄楚悲凉的意境以及叙事与抒情相结 合的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唐传奇《莺莺传》诗意特质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成熟的产物,传奇小说在志怪小说 的基础上,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描写更加细腻,"文备众体",受到了 ...
唐传奇《莺莺传》的诗意特质
唐传奇《莺莺传》的诗意特质 唐传奇《莺莺传》的诗意特质 唐馏鲎诲意褥质 一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王玉 内容提要:唐传奇"文备众体",尤其受到诗歌的影响,《莺莺传》 作者元稹本身就是中唐着名诗人,作为唐传奇全盛时期的代作, 它也有明显的诗意特质,表现在爱情主题的悲剧性表述;骈散结合, 典雅华艳的语言;幸福缠绵,凄楚悲凉的意境以及叙事与抒情相结 合的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唐传奇《莺莺传》诗意特质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成熟的产物,传奇小说在志怪小说 的基础上,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描写更加细腻,"文备众体",受到了 诸子寓言,史传文学,诗歌辞赋等多种文体的影响,作为"一代之文 学"的诗歌对唐传奇的影响尤甚.《莺莺传》是唐传奇发展全盛时期 的代表作,其诗意特质非常明显. 首先,从创作主体来看,元稹当属巾唐着名诗人,《全唐诗》记 载:"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传,举明经书判人等,补校书郎.元和 初,应制策第一,出左拾遗……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 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太和初,人为尚书左 丞,检教户部尚书."可见元稹一生为官,他是通过科举取士的所谓 "体性风流"的文人,而唐代科举又极注重诗赋.《全唐诗》还记载元 稹与自居易自少时即互相唱和,并称"元白",元稹的诗号为元和体, 《全唐诗》收其诗二十八卷.元稹的"新题乐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 响,都是写实之作;尤其是他的《连吕宫词》,由与老翁的对话,把几 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通过艺术加工,巧妙地虚构融合在一起,写出了 连昌宫的兴衰变迁,从而使唐朝的衰亡原因不表自明,陈寅恪在《元 白诗笺证稿》巾说:"《连昌宫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 议论为一体而成."这种创作思想与自居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 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一致的.元稹是中唐不可小觑的诗人,身处诗 歌创作的鼎盛时期,《莺莺传》中蕴含诗意特质便在情理之中了. 根据张友鹤的观点,唐传奇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爱情类,豪侠 类和讽刺类.《莺莺传》属于爱情题材.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内容自 有诗歌开始便是一个重要的题材,从《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汉乐府中"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魏晋南北朝诗中"始欲 识郎时,两心望如一"至唐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爱情这根线始终不断,战争和饥荒没有让恋人的爱情枯竭,也没有 让诗人的笔尖滞涩.至唐传奇《莺莺传》亦选择了爱情主题.篇中莺 莺身为贵族门第的富家小姐,于"斜月晶莹,幽辉半床"之夜由红娘 "敛衾携枕","自献"于张生.在此之前张生曾"喻情诗以乱之",莺莺 作《明月i五夜》暗示张生,张生"梯其树"而至西厢后遭莺莺数落. 在此之后"张生将之长安",莺莺"宛无难词"而愁怨动人,张生复游 于蒲,再i以文相挑,莺莺虽"意甚厚",却终不与张生文词.张生又 当西去,莺莺为之鼓《霓裳羽衣》却"哀音怨乱","泣下流连".张生西 去"止于京",莺莺长书表心迹,字字真情,句句含泪.直到文末张生 与莺莺都与他人结为连理,张生"求以外兄",莺莺不见,赋二章以示 "为郎憔悴却羞郎"的矛盾心情,终以"怜取眼前人"的违心之语为 结,发乎情,止乎礼.这些情节的安排与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 如在眼前的画面,或缠绵俳侧,诱人艳羡之感;或凄楚动人,牵人恻 隐之心;或哀怨幽发,催人感伤之泪.在这里,莺莺已经唤起而终被 礼教压抑的觉醒,大胆而又软弱的思想及行为和张生"始乱终弃" "善补过"的前后矛盾都不能以绝对的态度加以否定与批判,站在人 性的高度进行关照与关怀,无论是莺莺,还是张生都是一个悲剧.一 个是矛盾重重,终至压抑,一个是曾经用情至深,终以"尤物"相拒. 对于张生来说,其悲剧程度更甚,因为在张生的意识中并不知其悲 剧为悲剧.对于张生的悲剧性从结尾处:"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 予尝于朋会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为,为之者不惑."可看 出作者深赞张生,而从客观来看,实为更深意义上的悲剧.正是《莺 莺传》爱情主题的悲剧性使之具有了诗意特质,一种悲切的诗意之 美. 《莺莺传》的诗意特质还体现在语言的特点上,不像志怪小说语 言多古朴简约,《莺莺传》的语言骈散结合,典雅华艳,读来抑扬顿挫 而有韵致.如张生自述坠人情网:"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 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 矣."骈散结合,简练准确,富有余味,读来有诗的韵律之美."行忘 止,食忘饱"可见出张生用情不能自已的痴态,同时,"索我于枯鱼之 肆矣",用语含蓄却又极为形象传神,可见张生被莺莺折磨得失魂落 魄的样子,一个痴情于莺莺不能自拔却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张生跃然 纸上.诗意语言还表现在直接引用诗歌上,全诗明确示出的诗歌共 五首:莺莺作《明月三五夜》,杨巨源作《崔娘》,元稹作《会真》诗以及 莺莺拒绝与张生相见所赋的两首诗,这五首诗共396字,占全文的 近七分之一,篇幅可谓不小,另有未列出的张生《春词》二首,张生 《会真》诗,这些诗歌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抒发主人公的内心 情感,或营造张生与莺莺终难成眷属的悲情氛围,都在客观上为全 文烘托出浓浓的诗意.以莺莺《明月三五夜》为例:"待月西厢下,迎 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抛开全文,单是这首诗就为我 们营造出一幅迷人的月夜相约画面,月,风,花影,玉人给人以美好 的想象和甜蜜的期望,诗中境界与文中意境相互映衬,给人以美好 而温情的期待.可以想见莺莺已被张生的《春词》所乱,她虽以诗含 蓄地达意,而实际上是大胆表露了自己的情感,再与后文的责备张 生参看,她所谓的"不义","不祥","不得发其真诚"都是在为自己所 作的"鄙靡之词"寻求理由,让我们看到她在追求爱情路上的徘徊. 另外,《莺莺传》注重意境的创造,"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 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 象空间."诗歌多用虚写的达意,如写意画般,重神而不重形,在 《莺莺传》里也多用这种方法写事,如莺莺自献一节,"斜月晶莹,幽 辉半床,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矣.有顷,寺钟 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这里并 没有写莺莺与张生相会的具体经过,而是借"斜月""幽辉""飘飘然" "疑神仙""寺钟鸣"这些事物及感受来烘托两人的缠绵与幸福,营造 出情人幽会的浪漫温馨意境,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其他如张生西去 长安之后"复游于蒲"莺莺却不复见张生,作者用"独夜操琴,愁弄凄 侧"八个字即写出莺莺不见张生内心的矛盾与愁苦,我们仿佛可见 一 个绝代佳人,夜深人静之时,独坐西厢,对琴诉怨,其间莺莺的犹 豫矛盾与痛苦就在这"独"与"愁"所营造的意境中传达了出来.《莺 莺传》中这种意境的营造使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更添凄楚,也使作品 始终笼罩在幽幽的愁思与悲切之中,或喜或忧,都给读者以诗意的 享受与回味. 最后,《莺莺传》还很注重叙事与抒情的结合,这与其是爱情主 题有很大的关系.突出表现在莺莺写给张生的书信上,近500字的 长信占了全文六分之一的篇幅."自去秋已来,常忽忽如有所失.于 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乃至梦寐之间,亦多感 咽离忧之思.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虽半衾如 情幽深?意浓重 《行行重行行》之我读 ?长春师范学院文学院刘奕璇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指是汉代无名氏所作的 十九首五言诗,既没有题目也不知道作者,其中大抵是抒情诗.这些 诗歌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约产生于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是五 言古诗中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品.胡大雷先生在《文选诗研究》中认 为,《古诗十九首》抒发的是文人们以自我群体生活为基础的情感. 即这些情感不单单是属于某个个人的,更是属于群体的,是当时某 些文人们共同情感心理的表现….《古诗十九首》中所含的情感大都 是针对某种社会现象,针对某一反复出现而久久经历的事件,针对 人生,针对社会而发的纯粹的情感.对《古诗十九首55中思想情感的 接受,因为历史的沉淀,空间的变换以及读者身份,地位,阅历的不 同,也就具有了多样性,本文仅就《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行行重 行行》来试作分析.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 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 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 道,努力加餐饭.对《行行重行行》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评论家各持己 见,争论不休.经过整理各家意见,将《行行重行行》的主题思想分为 以下几种: 1,思妇诗例如,张玉谷的《古诗十九首赏析》,朱筠的《古诗十 九首说》,方东树的《论古诗十九首》口认为这是思妇诗;马积高的《中 国古代文学史》认为该诗描写了思妇对久别不归丈夫的思念与怨 情;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这是属于游子思妇诗;朱东润的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认为此诗表现女子思念远行异乡的情人;持 相同意见的还有王力的《古代汉语》,郭锡良的《古代汉语》,马茂元 的《古诗十九首初探》,曹旭的《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等. 2,忠臣遭受谗间而见弃例如,《六家注文选》中,李善认为"浮 云之蔽白日"以喻邪佞之毁忠良,故游子之行不顾返也;张铣也认为 这是忠臣遭佞人谗言而见放的不平之作.持有此观点的还有刘履 《古诗十九首旨意》,吴淇《古诗十九首定论》,张庚《古诗十九首解》, 姜任惰《古诗十九首释》,饶学斌《月午楼古诗十九首详解》,刘光贲 《古诗十九首注》等;靳极苍先生的《诗经楚辞汉乐府选详解55载:"由 诗本身看,该是被谗放的忠良,离朝时和年老后,抒发其伤痛和无可 奈何之心情的作品.作者就是被谗放者自己.或以为夫妻离别怀念 的诗,不合."p综合几家观点,《行行重行行》是君臣间,臣子见逐,抒 发失意情感的作品. 暖,而思之甚遥.一昨拜辞,倏逾旧岁."这样的语言,既是记叙离别 之事,更是在抒写离别之情,句旬饱含对张生的思念,读莺莺的信就 连读者都为之动容,可以想见张生是何心思.信中可谓莺莺真实情 感的表露,有对张生的怀念,不见张生的离忧,自献张生的遗恨,还 有对张生不忘旧情的期望,这种情感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思念 张生,为其不思茶饭,一方面却又称自己与张生的感情为"愚陋之 情",怨自己没有"投梭之拒",正因为她的矛盾使其感情更为真实感 人,"儿女之情,悲喜交集",莺莺的内心世界在书信中表露无遗,于 文中感染杨巨源作《崔娘》,元稹作《会真》诗,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 看《莺莺传》的读者,文章流传千古,不减其魅力,皆因其传达了亘古 不变的情感. 参考文献: f11《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c)年版 3,游子思乡叶嘉莹先生评《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的 主题也可能是男子的口吻去书写思念家人之情.这样,《行行重行 行》又表现了一种男子远行在外对家的眷恋和无可奈何之情. 4,混合式对《行行重行行》的主题思想,有些评论家未下定 论.例如,朱自清先生在《古诗十九首释》中评《行行重行行》主旨,既 有游子在外的恋家之情,而游子的身份可能是乡里凡民,也有女子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张清钟的《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在《诗 旨》和《赏析》两节中均认为《行行重行行》或为思妇诗,或为贤臣不 得于君,或为弃妇诗,没有一锤定音.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55中说:"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 空间中执着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 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他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 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境中吸取新鲜生命.诗的境界在刹那中见终 古,在微尘中显大干,在有限中寓无限."这样,每首诗因其独特的蕴 含而给不同的欣赏者以独特的审美感受,《行行重行行》便有如此魅 力.综合以上各家观点,《行行重行行》的主人公角色可分为两类:游 子和思妇.如果主人公身份是游子,则可为贤臣见弃和远游思乡两 种,以靳极苍先生的注释学原则为指导来分析不同角色下的情感内 涵: 一 , 贤臣见弃 游子在外求官,遭谗间被弃,不得于君,表现了在外求官的艰难 和被人排挤的失落,抒发了郁郁不得志的伤痛和无可奈何的身世之 感.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靳极苍先生认为"行行"句是表行 之艰难,既有距离的遥远又表现时间的转移,突出了主人公不愿离 别的情感.清人李芳淑《刺血诗》中"行行重行行,辗转门前行"可以 "点出了行之艰难的原因,《楚辞?九歌?少 与此处相称."与君生别离 司命》载"悲莫悲兮生别离","生"在此处可解作硬生生,硬生生的与 君王离别,可衬托出离去的艰难.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涯, 在此处读"yi,宜",方也.形容别离之远.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 知——此句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不仅相 隔远且路途多艰,急切地盼望与君王相见,以表报效朝廷的愿望,然 而现实条件却不允许,一句"会面安可知"深深地道出了心中的无 奈.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引《韩诗外传》:"诗云,'代 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盐铁论?未通篇》:"故 '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莫不哀其生."《吴越春秋》:"胡马依北 『21(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唐代传奇选译》周楞伽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f41《唐传奇笺证》周绍良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6】《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王成骥董春琳蔡景昆编着北京:中 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版 【7】《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f91(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王恒展着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10】《唐代小说史》程毅中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I1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版
/
本文档为【唐传奇《莺莺传》的诗意特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