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孔子观水

2017-09-01 8页 doc 22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孔子观水孔子观水 【原文】: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修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白话易解】: 孔子看着滚滚东流的河水。 子贡向孔子问道:“君子为什么看到大水就要看看,这是什么道理呢,” 孔...
孔子观水
孔子观水 【原文】: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修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白话易解】: 孔子看着滚滚东流的河水。 子贡向孔子问道:“君子为什么看到大水就要看看,这是什么道理呢,” 孔子说:“水流那么浩大,普遍地对待各种生物却不有意去做什么,好象是得道的样子;在它流淌的时候,有低洼的地方就向低洼的地方流,到该拐弯的地方就拐弯,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似乎很合乎道义;它汹涌流淌却从不枯竭,似乎很符合大道;如果一旦决口而能出,它就会自然而迅速地做出反应,奔赴极深的山谷也毫不畏惧,好象是非常勇猛;把它倒进器具里面,必然很平,好象非常有法度;一旦装满了器具就不再贪求,似乎很公正;柔顺而无所不到,好象非常明察;万物从其中一出一入,就能变得新鲜而干净,好象非常善于教化;它哪怕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曲折也要向东流,好象非常有志向。这就是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看看的原因吧。” (《荀子•宥坐》) 深信因果 “水流那么浩大,普遍地对待各种生物却不有意去做什么,好象是得道的样子”——这是不着众生相,于无功用间转大法轮; “在它流淌的时候,有低洼的地方就向低洼的地方流,到该拐弯的地方就拐弯,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似乎很合乎道义”——这是随缘自在; “它汹涌流淌却从不枯竭”——这是法藏无尽; “把它倒进器具里面,必然很平,好象非常有法度;一旦装满了器具就不再贪求,似乎很公正;柔顺而无所不到,好象非常明察”——这是智慧无碍,无有法执; “奔赴极深的山谷也毫不畏惧,好象是非常勇猛”——这是无所畏惧; “它哪怕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曲折也要向东流,好象非常有志向”——这是不退转; 所以噶玛巴说要修到自相续如大江大河才有资格做上师~ “万物从其中一出一入,就能变得新鲜而干净,好象非常善于教化”——上善若水,能成就水的德性,菩萨道已经成了~ 天台子达照 娑婆苦,身世一浮萍。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一点气难平。人我盛,日夜长无明。地狱尽头成队入,西方无个肯修行。空死复空生。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日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 1 / 6 死的妙用 【原文】: 子贡倦於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睾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 【白话易解】: 孔子弟子子贡(姓端木,名叫赐)对学习感到有些厌倦了,对孔子说:“真希望有个休息的地方。” 孔子说:“活着的时候没有休息的地方。” 子贡说:“这么说,我端木赐就没有休息的地方了吗,” 孔子说:“有地方啊。你看见那坟墓了吗,那么高高的隆起着,大大的挺立着,那里就是休息的好地方了。” 子贡说:“这么说来,死亡也有非常大的用处了~君子可以在这里得到休息,小人可以在这里不得不驯服。”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看明白生死的道理了。可是,众人都知道活着是多么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痛苦;都知道衰老是多么疲惫,却不知道衰老的安逸自在。还有,人们都知道死亡是令人厌恶的事,却不知道死亡也是一种最好的休息。晏子说过这么一句话:„自古以来就有了死亡这个事,太好了~仁德的人可以在这里得到休息,不仁德的人在这里不得不驯服了。‟”(《列子•天瑞》) 深信因果 不愧是孔圣人,一切众生皆有生死,但我们凡夫却总是回避此自然的循环,我们只要生不要死,只要得不要失。原因也许是比起圣人,我们更加偏离了自然的状态、我们有更多的欲望、傲慢与执着。 如果死亡就是“仁德的人可以在这里得到休息,不仁德的人在这里不得不驯服”。那就太好了~如果死亡单纯的像是火焰燃尽,或像是水枯竭了,那就简单了~那就一点也不用费劲修持佛法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当身体和心识分离时,身体是被留在了坟墓里了,但心识会离开。 那时候唯一可以决定我们将如何存在的,是我们过去所做善恶业的多寡。我们在那时都会承认,恶业引起痛苦、善业令我们快乐。许多人正在追求名闻十方、或腰缠万贯,可这一切在面对生死亡时,一文不值。死到临头肯定很可怜,有再大的名、再多的财,也换不来真正的安乐,如果没有积福德。到达临终这一刻,每个人都会原形毕露。 我们是不是潜意识里都觉得死亡就像位多年未曾造访的客人,远道而来,事先会通知一下,嘿嘿,实际上,他喜欢不按牌理出牌,他经常不通知 2 / 6 人需要学习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 ,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白话易解】: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需要思考一下,不得不思考啊。第一,年少的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能力做事;第二,年老了如果不把所学的东西教给人,等死了以后就没有人再想着你了;第三,如果在拥有一些东西的时候不知道给别人一点,一旦到穷困的时候就没有人给你了。因此,君子在年少的时候要想想长大怎么办,就要学习;衰老了的时候要想想死了以后会怎么样,就要教给别人一些东西;拥有东西的时候要想想穷困的时候怎么办,就要知道把东西给别人一点。” 又说:“君子担心三件事:没有知识,能不担心吗,没有知识却又不去学习,能不担心吗,学习到知识了,却不去落实到行动上,能不担心吗,” “不学习,光知道自己去想啊想,就是有知识也不会广博;光知道学习知识,而自己不用这些知识来修养自己,即使学习到知识了也不会被人尊重;不凭借着诚心去到社会上立身,即使偶然能立身也不会长久;诚心没有得到人们相信的时候就喜欢夸夸其谈,即使说得再多也没有人相信。一个资质不错的人,却没有听说过君子之道,只知道怜悯小的东西却因此伤害到更大的东西,那么,灾难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荀子•法行》、《韩诗外传》一、六) 深信因果 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 没有走投无路的时候 孔子被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接连七天不能烧火作饭,用野菜做的汤里面连一个米粒也没有,脸色显得有些疲惫,但是,仍然在屋里抚琴唱歌。 弟子颜渊正在择野菜,但听到子路、子贡一起说着话:“老师两次被从鲁国驱逐出来,隐退到了卫国,后来到宋国讲学,又被人砍倒了大树,差一点丢了性命。还曾经在周地遭受困顿,现在又被围困在这里了。要杀害咱们老师的人竟然没有罪过,欺凌咱们老师的也没有 3 / 6 人来禁止。可是,咱们的老师还是抚琴唱歌,君子难道就这样不把羞耻当回事吗,”言下之意,对孔子的做法有些不理解,甚至有些不满。 颜渊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就进去对孔子说。孔子把琴推到一边,长叹了一声说:“仲由(子路)和端木赐(子贡),都是看问题看得太短浅了。你去把他们叫进来,我跟他们说说。” 子路和子贡进来了。子路有些愤愤不平地说:“像我们这样在天下传道,却遭受这样的困境,可以说就是走投无路了~” 孔子说:“怎么能这么说呢,君子能够通达道义就叫做„通(左右逢源)‟,不能通达道义才叫做„穷(走投无路)‟。现在,我孔 丘虽然在这样的乱世之中遇到忧患,但是,这是因为坚持仁义之道所致。如果因为遇到忧患就放弃仁义之道,还能算君子吗,既然有君子之道,就不能说是走投无路啊。” 子路和子贡认真地听着,两人互相用眼睛余光扫了对方一下。颜渊默默地听着。 孔子接着说:“既然要推行君子之道,就要在心中永远坚持道义,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违背道义,就要坚持道德原则,即使遇到灾难也不失去道德原则。你们看到那些松树和柏树了吗,无论天气多么寒冷,霜雪多么凌厉,都是常青不谢。现在我们在陈蔡之间遇到了阻碍,从而可以考验自己是否能坚持住道德仁义,这是一种幸运啊。” 说完,孔子又把琴拿过来,继续抚琴,唱起歌来。子路高兴地拿起盾牌随着节拍跳起舞来。 子贡感慨地说:“原来我真的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有道义才能上薄云天,有修养才能承载一切啊~” 颜渊早已把孔子的话牢牢记在心上,琢磨着如何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之中去。 (《庄子•让王》) 深信因果 你讲苦难的我也讲苦难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许很多人有兴趣,因为我们人生中都有苦难。 我过去从学的一位老师,是一位圣者,他是苦行出来的。我几次问到他关于苦的问题,因为我觉得他太苦了,可他总是很自在,苦就像一阵乌云,过去了就是风和日丽。几次的问答,我都刻在了心里,他的苦行示现,直到现在还在激励着我。 有一次我问他:“你苦不苦啊,” 他说:“苦啊,可是它妨碍不了我的内心”; 又有一次我问他你苦不苦,他说:“苦啊,但它对我来说就是个名相”; 又有一次我说他你真苦,他说:“那是你看到的,我好得很。” 4 / 6 就是这位老师,他有一个木碗,伴随他同甘共苦,四处云游,浪迹天涯,走遍了山山水水,因此,他十分喜爱这个木碗。当他去拜见另一位成就者时,见到他的房间富丽堂皇,宛如宫殿,里面装满了各种金银财宝。迈进门的一刹那,老师心里动了个念头:“原来他也很喜欢金银财宝。” 然而这位成就者心通无碍,就在老师迈进门的刹那高喊:“华智,不要想太多,我对这财宝宫殿的执着,还不如你对你那木碗的执着~” 不要区分高下。华智的托钵有密意,他的木碗能周量沙界,所以他喜欢。而后面那位成就者,是示现福德具足的成就相——真正能在世间显示净财的,是大福报成就。因为人间财多不净,所以高僧大德多清苦,盖因无净财可得。 所以孔子就没钱,不是他不能发财致富,而是他是人中圣者,宁可贫困也不取不义之财,为我们中华民族演绎了君子之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 待人的三种情况 子路、子贡、颜子在一起谈论待人之道。 子路说:“别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别人用不善待我,我也用不善待他。” 孔子道:“这是没有道德礼义的夷狄之间的做法。” 子贡说:“别人用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别人用不善待我,我就引导他向善。” 孔子评价道:“这是朋友之间应该有的做法。” 颜子说:“别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别人用不善待我,我也以善意待他。” 孔子评价道:“这是亲属之间应该有的做法。” (《韩诗外传》九) 深信因果 哎呀,按孔夫子的说法,中华民族现在岂不净是金兀术、哈迷蚩...... 六道就在人间现: “别人以善意待我,我也不用善意待他”——这是三恶道; “别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别人用不善待我,我也用不善待他。”——这是人道。但现在中国社会报恩不足、报怨有余,所以很多人身后去向堪忧。 那么类推,报恩多、报怨少——这是天道。 5 / 6 “别人以善意待我,我加倍用善意待他;别人用不善待我,我也加倍用不善待他。”——这是阿修罗道。动乱时阿修罗就现于人世间。 “别人用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别人用不善待我,我就引导他向善。” ——这是小菩萨道。小菩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喜欢主动去度人。因为小菩萨还有人我相、法我相,执着善恶相、众生相,不解“实无有众生得度者”。 “别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别人用不善待我,我也以善意待他。”——这是大菩萨道。大菩萨没有度这个度那个的妄想,他也发脾气、他也爱玩,但行住坐卧言谈举止,随心所欲不经意之间,就能吹法螺、击法鼓,打造人间法器~ 6 / 6
/
本文档为【孔子观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