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无机化学A》教学大纲-大连大学教务处

2018-10-25 50页 doc 425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无机化学A》教学大纲-大连大学教务处《无机化学A》教学大纲-大连大学教务处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大连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2014.1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目录 《无机化学A》教学大纲 ............................................... 1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 6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
《无机化学A》教学大纲-大连大学教务处
《无机化学A》教学大纲-大连大学教务处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大连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2014.1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目录 《无机化学A》教学大纲 ............................................... 1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 6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 8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 11 《有机化学C》课程教学大纲 .......................................... 13 《有机化学实验B》教学大纲 .......................................... 18 《物理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 20 《物理化学实验B》教学大纲 .......................................... 24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 26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 30 《工程制图D》教学大纲 .............................................. 32 《普通生物学A》教学大纲 ............................................ 37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 44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 49 《环境学》教学大纲 ................................................. 51 《生态学》教学大纲 ................................................. 54 《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 60 《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 62 《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 65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 70 《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 73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 75 《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 ............................................. 79 《环境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 83 《环境法学》教学大纲 ............................................... 85 《环境工程学》教学大纲 ............................................. 88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 91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 94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 98 《环境规划学》教学大纲 ............................................ 101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大纲 .......................................... 106 《环境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 11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教学大纲 ...................................... 113 《环境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 116 《环境信息系统》上机教学大纲 ...................................... 120 《清洁生产导论》教学大纲 .......................................... 122 《环境社会学》教学大纲 ............................................ 126 《环境伦理学》教学大纲 ............................................ 129 《地学基础》教学大纲 .............................................. 133 《污染修复技术》教学大纲 .......................................... 136 《环境土壤学》教学大纲 ............................................ 139 《海洋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 142 I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产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 145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 149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151 《环境专业研究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 .............................. 153 《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 155 《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 157 《金工实习C》教学大纲 ............................................. 159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 161 II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A》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总 学 时:64 讲授学时:64 学 分:4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高分子材料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专业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解释物质的结构、成键情况、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运用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认识自然,为生产服务。同时,不断充实本学科的科技新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本课程可为学习后续课程,进行化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0章: 绪论 ( 2学时) 教学内容: 0.1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0.2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要求: 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 自学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与化学平衡 (6学时) 教学内容: 1.1焓及反应焓变 1.2熵及反应熵变 1.3吉布斯自由能及吉布斯自由能变 1.4吉-赫方程、化学反应等温式 1.5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1.6多重平衡规则 1.7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学要求: (1) 了解焓及反应焓变、熵及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及吉布斯自由能变的 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 关的计算。 (2) 掌握化学反应自由能变的计算,运用ΔG判断反应方向和限度。 r00(3) 熟练运用吉-赫方程、化学反应等温式进行有关ΔG、ΔG、ΔG、r298r298rT ΔG的计算,分析温度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rT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 酸碱反应 (4学时) 教学内容: 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2.1酸碱质子理论 2.2酸碱电子理论 2.3鲍林规则 2.4无机酸碱性的一般判断规则 教学要求: (1)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和电子理论。 (2) 掌握鲍林规则并用其估算氧合酸的Ka、Ka。 12 (3) 了解无机酸碱性的一般判断规则。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8学时) 教学内容: 3.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3.2四个量子数 3.3波函数角度分布和径向分布图形 3.4几率、几率密度、原子轨道 3.5多电子原子体系中能级分裂与能级交错 3.6鲍林轨道填充顺序图及科顿能级图 3.7核外电子排布 3.8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3.9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教学要求: (1) 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能量量子化特征及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特 征。掌握波动力学中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波函数角度分布和径向分布图形。 (3) 掌握鲍林轨道填充顺序图。了解科顿能级图。 (4) 熟练掌握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及常见元素的电子构型。 (5) 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电子构型的关系。掌握元素周期表 的分区,周期及族的结构。 (6) 理解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及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 系。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8学时) 教学内容: 4.1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 4.2价键理论 4.3杂化轨道理论 4.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4.5分子轨道理论 4.6分子间力及氢键 教学要求: (1) 掌握离子化合物的特点,离子半径、离子的电子构型、晶格能等概念。 (2) 掌握价键理论的基本观点,成键特点及类型。 (3) 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会用该理论解释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 型,从而判断物质的性质。 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4) 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并用其判断分子构型。 (5) 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能用其分析同核双原子分子的成键情况。 (6) 了解分子间力的产生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掌握氢键的形成条件、特点 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4学时) 教学内容: 5.1氧化还原 5.2原电池 5.3标准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 5.4能斯特方程 5.5元素电势图 教学要求: (1) 掌握氧化还原、氧化值的概念。熟练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 掌握原电池的构造、电池符号的写法。 (3) 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关系。掌握有关能 斯特方程的计算。掌握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0与ΔrG0298、K0间的关系。 (4) 了解元素电势图,能判断歧化反应的发生,进行某电对标准电极电势的 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6学时) 教学内容: 6.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6.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6.3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6.4配合物稳定常数 教学要求: (1) 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及描述其某一方面结构特征的术语。 (2) 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并用其解释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及空间构型。 (3) 了解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并用其解释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 (4) 掌握配合物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等配合物稳定性的表示。。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 s区元素 (4学时) 教学内容: 7.1s区元素 7.2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 7.3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7.4碱金属、碱土金属盐 7.5对角线规则 教学要求: (1) 掌握S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性质递变规律。 (2) 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性质,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的分类和 性质。 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 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碱性及其变化规律,碱金属、 碱土金属盐类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 (4) 了解对角线规则及锂、镁的相似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 p区元素(一) (6学时) 教学内容: 8.1p区元素概论 8.2硼及其化合物 8.3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8.4碳及其化合物 8.5硅及其化合物 8.6氮、磷及其化合物 8.7惰性电子对效应 教学要求: (1) 掌握P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 通过对硼的氢化物、卤化物、硼酸、硼砂的结构、性质的研究,掌握硼 的缺电子性,掌握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 掌握碳的同素异形体、卤化物、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了 解其用途,了解硅的氧化物、硅酸、硅酸盐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4) 掌握氮、磷的单质、重要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 构、性质,了解其用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 p区元素(二) (6学时) 教学内容: 9.1氧气、臭氧、过氧化氢 9.2硫及其化合物 9.3卤素及其化合物 9.4稀有气体 教学要求: (1) 掌握氧气、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了解其用途。 (2) 了解硫的单质、氧化物、含氧酸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3) 掌握卤素单质、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 d区元素 (10学时) 教学内容: 10.1过渡元素通性 10.2钛 10.3铬 10.4锰 10.5铁、钴、镍 10.6铜 10.7锌、汞 教学要求: (1) 了解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特点及元素的通性。 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2) 了解钛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 掌握铬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 (4) 掌握锰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互间的转化。 (5) 掌握铁、钴、镍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盐、配合物的性质及不同价态间 的转化。 (6) 掌握铜单质、卤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配合物的性质及不同价态间 的转化。 (7) 掌握锌、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64学时,另开设32学时无机化学实验课,具体见《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及期中考试成绩。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和期中试卷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等比分配平时成绩,各占课程成绩的1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史启祯.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 [2] 尤慧艳.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学习指导(第一版)[M].北京:冶金工业 出版社,2011( [3] 牟文生.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第一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4] 牟文生.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学习指导(第一版)[M]. 大连:大连理工 大学出版社,2008( 撰写人:尤慧艳 审核人:周立川 课程负责人:尤慧艳 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学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控制、高分子材料、环境科学、环 境工程、医学检验、口腔、临床、中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 技术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1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熟练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验证常见一系列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科学的实验观,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真空泵、超声波清洗仪、pH酸度计、离心机、精密天平、台秤、伏特计、吸滤瓶及常用玻璃器皿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及要求 学时实验实验每组号 名 称 分配 类型 要求 人数 了解实验室规则和一般安全常实验室安全教1 识、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4 验证 必做 15 育和基本操作 术、本实验课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氯化钠的提纯方法;学会 固、液体试剂的取用,固液分离、 2 验证 必做 15 氯化钠的提纯 浓缩结晶、加热等操作;掌握提4 纯粗食盐的化学方法及杂质离2-2+2+子SO、Mg、Ca的检验方法。 4 掌握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法;熟 硫酸亚铁铵的练掌握水浴加热、蒸发、结晶和 3 综合 必做 15 制备及质量检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学习用比4 3验 色法定量检验产品中的杂质Fe,。 学会试管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酸碱反应与缓4 验证 必做 15 熟悉缓冲溶液的配制并试验其4 冲溶液 缓冲性能;学会使用pH酸度计。 了解配位平衡、沉淀与溶解平配合物与沉淀-5 验证 必做 15 衡、溶度积等概念;掌握溶度积4 溶解平衡 规则并会应用;学会离心机的使 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用。 了解介质的酸碱性对氧化还原 反应方向和产物的影响;了解浓 15 6 氧化还原反应 度、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4 验证 必做 影响;掌握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 响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方法。 掌握硝酸及盐的重要性质;了解 p区元素重要亚硝酸、磷酸盐的主要性质;了7 验证 必做 15 4 化合物的性质 解锡、铅、锑、铋重要化合物的 性质。 d区元素重要掌握铬、锰、铁、银、汞、铜等8 验证 必做 15 4 化合物的性质 元素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按统一标准和格式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深刻、符合国家有关测量规范的要求。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有效数字应符合仪器的精度,相应表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必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 2(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0分;B:,80分<90分;C:,70分<80;D: ,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80分,其中每项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成绩计入,满分10分。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依次各占报告成绩的20%、40%和40%。操作考核成绩按百分制登记,占总成绩的20%。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辛剑,孟长功. 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 田玉美. 新大学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尤慧艳 审核人:周立川 课程负责人:尤慧艳 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总 学 时:32 讲授学时:32 学 分: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高分子材料,制药等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 一、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包括误差及数据的处理、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常见的分离方法等内容。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学科进展;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用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分析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0 章: 绪论 ( 1学时) 教学内容: 0.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0.2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分析化学的进展 0.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0.4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析化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2)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分析化学的内涵及其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一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 5 学时) 教学内容: 1.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1.2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4滴定分析概述 教学要求: (1) 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掌握分析结果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 (2) 掌握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3) 掌握滴定分析的相关概念、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滴定分析的计 算。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 ( 8 学时) 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2.1酸碱平衡及各种溶液pH值的计算 2.2酸碱滴定原理 2.3滴定方式和应用示例 2.4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教学要求: (1) 掌握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两性物质溶液的pH值及各物种浓 度的计算。 (2) 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配制、缓冲原理、pH值的计算。 (3) 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4)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5) 掌握各种类型滴定曲线的特点及其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能绘制滴定曲 线。 (6) 了解判断被测物质能否被准确滴定、选择合适指示剂的方法。 (7) 了解酸碱滴定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三章: 配位滴定法 ( 5 学时) 教学内容: 3.1概述 3.2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3.4配位滴定原理 3.5干扰的消除和滴定方式 教学要求: (1) 掌握配位滴定法影响主反应的各种因素、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的 概念。并掌握有关计算,主要包括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2) 掌握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能正确选择被测物质适宜的滴定条件,正确 求算滴定分析结果。 (3) 了解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4) 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选择原则,了解消除干扰离子的各种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四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5 学时) 教学内容: 4.1沉淀-溶解平衡 4.2与沉淀有关的概念 4.3沉淀滴定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溶度积规则、有关溶度积的计算。 (2) 熟悉沉淀生成、溶解或转化的条件。 (3) 掌握三种重要的沉淀滴定法(莫尔法、佛尔哈得法、法扬司法)的基本 原理,正确求算滴定分析结果。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 6 学时) 教学内容: 5.1条件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 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5.2滴定曲线与指示剂 5.3待测组分滴定前的预处理 5.4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平衡的计算、条件电位的计算。 (2)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理论终点、滴定终点的电位值的计算。 正确求算滴定分析结果。 (3) 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选择原则。 (4) 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六章: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 (2 学时) 教学内容: 6.1 常见的分离方法简介 教学要求: (1) 了解常见的分离方法如沉淀分离法、萃取分离法、膜分离法、柱分离法 等。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32学时,另开设32学时分析化学实验课,具体见《分析化学实 验》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80%的期末成绩和2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占20%。在期末考试前学生提交本课程总结,该总结内容占平 时成绩的50%,作业和出勤各占平时成绩的25%。目的是促进学生们更 好地自主学习。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史启祯主编(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1( [2] 胡乃非 欧阳津(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第三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李发美编. 分析化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 倪静安等编著.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撰写人:李英敏 审核人:尤慧艳 课程负责人:李英敏 1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 学 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 学 分:1.0 其中实验学分:1.0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学、医学检验、中药、制药、高分子材料、环境工程等专业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教研室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1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 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实验作风,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 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2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拟定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1. 上皿电子天平,可调式电热器。 2. 酸、碱滴定管(10ml、25ml、50ml);容量瓶(250ml);烧杯(50ml、100ml、500ml)三角瓶(250ml);移液管(5ml、10ml、 20ml、25mml、100ml);量筒(10ml、50ml、100ml);碘量瓶(250ml);干燥器等常用滴定分析仪器等。 3各种常用化学试剂若干。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实每 序学时 验验组实验项目名实验内容 号 分配 要类人称 求 型 数 酸碱溶液体学习滴定基本操作,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及数据必验1 4 1 积比值测定 记录与处理方法。 做 证 酸碱标准溶进一步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学习酸碱标准溶液必验液的配制与2 4 1 的配制与标定方法,熟悉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做 证 标定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滴混合碱含量必验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重点练习容量瓶和移3 4 1 的分析 做 证 液管的使用。 生理盐水中必验氯化钠含量学习摩尔法测定氯的原理,了解指示剂的使用。 4 4 1 做 证 的测定 水的总硬度学习配位滴定法的原理、方法和计算,掌握铬黑T必验5 4 1 测定 和K-B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和终点颜色变化。 做 证 1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铜盐中铜含掌握碘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用碘量法测必验6 4 1 量的测定 定铜盐中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做 证 药剂中钙含了解KMnO法测定药剂中Ca的原理和方法。掌必综47 4 1 量的测定 握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做 合 滴定分析基必考核滴定管、移液官和容量瓶的正确使用 8 4 1 本操作考核 做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的最后阶段是实验总结,即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每位实验参与者都要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编写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验结果与理论有较大出入时,不得随意修改实验数据和结果,不得用凑数据的方法来向理论靠拢,而是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找出引起较大误差的原因。 2(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0分;B:,80分<90分;C:,70分<80;D: ,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80分,其中,每项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成绩计入,满分10分。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依次各占报告成绩的20%、40%和40%。操作考核成绩按百分制登记,占总成绩的20%。 五、教材及参考书 [1] 使用教材:辛剑 孟长功主编《基础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倪静安等编著.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撰写人:李英敏 审核人:李英敏 课程负责人:李英敏 1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C》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C 总 学 时:48 讲授学时:48 学 分:3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过程控制与装备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C》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合成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的规律,熟悉常见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科范围内的重大科技新成果,了解本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课程以官能团为主线,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注重反应和应用结合,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化学基本理论认知能力,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研究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以及从事与有机化学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 有机化学的内容、意义与方法 (1学时) 教学内容: 1.1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1.2 学习有机化合物意义 1.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程序 教学要求: (1) 了解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概念。 (2) 掌握有机化学学习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2章: 有机化学的结构与性质(简介) (1学时) 教学内容: 2.1 共价键的形成与性质 2.2 原子轨道杂化与分子构型 2.3有机分子的结构 2.4分子间力与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共价键、杂化轨道理论。 (2)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种类。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3章: 脂肪烃 (6学时) 教学内容: 1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1 烷烃 3.2 烯烃 3.3炔烃 3.4二烯烃 教学要求: (1) 掌握烷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命名,以及顺反构型的命名。 (2) 掌握烷烃、烯烃、炔烃和1,3-丁二烯的分子结构。 (3) 了解脂肪烃的物理性质。 (4) 掌握烷烃的构象。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4章: 脂环烃 (4学时) 教学内容: 4.1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4.2脂环烃的物理性质 4.3脂环烃的化学性质与环的稳定性 4.4环烯烃的化学性质 4.5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教学要求: (1) 掌握脂环烃的分类及命名。 (2) 掌握烷烃、烯烃、炔烃和1,3-丁二烯的分子结构。 ) 了解脂环烃的物理性质。 (3 (4) 掌握脂环烃化学性质及其构象。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5章: 芳烃 (4学时) 教学内容: 5.1 芳烃的分类与命名 5.2 苯的分子结构 5.3 芳烃的物理性质 5.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5.5 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5.6 稠环芳烃 教学要求: (1) 掌握芳香环的结构特点和命名。 (2) 掌握芳香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 掌握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及定位效应。 (4) 掌握判断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Hückel规则。 (5) 了解几种重要的芳香型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6章: 对映异构 (4学时) 教学内容: 6.1 分子的对称因素与手性 6.2 光活性 6.3 对映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与构型标记 6.4 含一个以上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1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6.5 外消旋化、差向异构化与构型转化 6.6 脂环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教学要求: (1) 掌握手性和对映体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掌握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的概念。 (3) 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表示方法。 (4) 掌握手性碳的构型标记方法。 (5) 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7章: 卤代烃 (3学时) 教学内容: 7.1分类和命名 7.2物理性质 7.3卤代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7.4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机理 7.5影响亲核取代反应与消去反应竞争 7.6 烃基结构对卤原子活性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2)掌握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历程。 (3)了解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物理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8章: 醇、酚、醚 (7学时) 教学内容: 8.1醇的分类与命名 8.2 醇的物理性质 8.3 醇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8.4 重要的醇 8.5 酚的物理性质 8.6 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8.7 重要的酚 8.8 醚的分类与命名 8.9 醚的物理性质 8.10 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8.11 重要的醚 8.12 硫醇与硫醚 教学要求: (1) 掌握醇、酚、醚、硫醇、硫醚的化学性质。 (2) 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9章: 醛、酮和醌 (3学时) 教学内容: 9.1醛、酮的分类、命名与异构 9.2醛和酮的物理性 1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9.3醛和酮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9.4 醌 9.5 天然的羰基化合物 教学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3)熟悉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10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4学时) 教学内容: 10.1羧酸的分类与命名 10.2 羧酸的物理性质 10.3 羧酸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10.4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要求: (1) 熟悉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 (2) 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3) 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11章: 羟基酸和羰基酸 (4学时) 教学内容: 11.1羟基酸和羰基酸的命名 11.2 羟基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1.3 重要的羟基酸 11.4 羰基酸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1.5 重要的羰基酸 教学要求: (1) 熟悉羟基酸和羰基酸的分类、物理性质。 (2) 掌握羟基酸和羰基酸、命名的化学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12章: 胺 (5学时) 教学内容: 12.1 胺的分类和命名 12.2 胺的物理性质 12.3 胺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12.4 季铵化合物及其性质 12.5 生物碱 12.6 重氮盐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要求: (1) 了解胺类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 (2) 掌握胺的命名和化学性质。 (3) 掌握芳香族重氮盐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13章: 杂环化合物 (2学时) 1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13.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13.2 五元杂环化合物 13.3 吡啶及其衍生物 教学要求: (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和芳香性。 (2)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了解常见五元杂环化合物。 (3)掌握六元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了解常见相关杂环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48学时,另外安排《有机化学实验B》32学时,另行制定教学 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或者期 末试卷100%。。 (1)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课程成绩的15%。课程出 勤成绩和作业成绩根据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质量评定。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吕以仙等(有机化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邢其毅,徐瑞秋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5. [4] R.T. 莫里森,R.N. 博伊德等(有机化学 [M](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教 研组译. 科学出版社,1992. [5] 陆涛. 有机化学(第七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 撰写人:王爱玲 审核人:杨光 课程负责人:李德鹏 1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B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 学 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 学 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临床、检验、口腔、中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环境、过控等专业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7 必做项目数:7 选做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3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B》是临床、检验、口腔、中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环境、过控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环节性基础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熟悉和正确使用有机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熟悉实验室安全技术。掌握有机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仪器的安装与拆卸、加热与控温、冷却、搅拌、萃取、洗涤、蒸馏、分馏、重结晶、折光率测定、除水、干燥、升华等基本操作以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技能。 本课程注重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培养和综合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合成,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能、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等。通过本实验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1. 玻璃仪器: 标准磨口玻璃仪器一套:单口圆底烧瓶,三口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套管,韦氏分馏柱,直型冷凝管,球型冷凝管,接引管,恒压滴液漏斗,索氏提取器等。 非标准玻璃仪器:温度计,布氏漏斗,吸滤瓶、分液漏斗、蒸发皿等。 2(仪器设备、工具: 电子秤,具磁力搅拌加热器,阿贝折光仪,水泵,升降台,气流烘干器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项目 学时实验实验每组序号 实验内容 名 称 分配 类型 要求 人数 掌握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清洗及基本知识,认领仪1 保养,掌握蒸馏操作的基本原理和验证 必做 2 4 器,蒸馏 应用 掌握环己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掌 2 环己烯的制备 握分馏、蒸馏、液体物质干燥的原验证 必做 4 2 理和方法 1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学习从1-丁醇制1-溴丁烷的反应 原理和方法;掌握回流、分液漏斗3 1-溴丁烷的制备 综合 必做 2 8 的使用及萃取原理;掌握阿贝折射 仪的使用,正确测定液体的折光率 学习胺类酰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4 乙酰苯胺的制备 掌握固定物质分离提纯(抽滤,重4 综合 必做 2 结晶)的方法及原理 学习从有机酸合成酯的一般原理 5 乙酸乙酯的制备 及方法;巩固蒸馏,分液漏斗的使4 验证 必做 2 用 学习氧化法制备有机二元羧酸原 6 己二酸的制备 理和方法,巩固固体有机物的提纯验证 必做 2 4 方法 掌握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方法,升华咖啡因的提取、纯7 综合 必做 4 2 化 法纯化咖啡因的操作技术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在规定的专业实验报告格式中,要求实验基本信息填写完整、清楚;实验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深刻、符合规范的要求。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相应表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必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教师当场检查确认签字及注明检查日期。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未交报告者,该实验项目成绩以零分计。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预习、实验原理、物理常数、实验流程、实验装置、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思考题等内容。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由实验总成绩和操作考核二部分构成,实验项目成绩占80%,操作考核成绩占20%。实验总成绩折合后按A、B、C、D、F五级分制网上登记。 实验总战绩为每个实验成绩的加和。每个实验成绩用十分制评定登记于教师手册。A:实验项目成绩?9分;B:实验项目成绩?8分且<9分;C:实验项目成绩?7分且<8分;D:实验项目成绩?6分且<7分;F:实验项目成绩<6分。 每个实验项目成绩由实验预习、操作、报告三部分构成,成绩比例依次20%、40%和40%。 实验操作考核成绩按百分制登记于教师手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辛剑等(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大连大学有机教研室(有机化学实验补充讲义(自编),2009年. [3] 罗一鸣, 唐瑞仁(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 [4] 王清廉等(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马沛生主编. 有机化合物实验物性数据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6. 撰写人:崔颖娜 审核人:李德鹏 课程负责人:崔颖娜 1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B 总 学 时:48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 分: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C》主要是研究系统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本课程分为两个学期上课,物理化学讨论平衡体系的性质,包括热力学三大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从统计热力学入手,建立了微观到宏观的桥梁,然后讨论变化体系的性质,主要是动力学和电化学,还包括界面现象和表面化学。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步具有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1.1了解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 1.2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教学要求: (1) 了解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 (2) 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8学时) 教学内容: 2.1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理解热、功与内能。 2.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及其数学表达式。 2.3掌握PVT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反应过程热力学能及焓的计算。 2.4理解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计算。 2.5了解节流膨胀。 教学要求: (1) 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理解热、功与内能。 (2)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及其数学表达式。 (3) 掌握PVT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反应过程热力学能及焓的计算。 (4) 理解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计算。 (5) 了解节流膨胀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8学时) 教学内容: 3.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以及数学表达式。 2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2熵的导出,掌握PVT变化和相变化过程熵的计算。 3.3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化学变化过程熵的计算。 3.4亥母霍兹(Helmholtz)函数和吉布斯(Gibbs)函数。 3.5质点数不变系统的热力学关系。 3.6克拉佩龙(Clapeyron)和克拉佩龙(Clapeyron)—克劳修斯(Clausius)方程 教学要求: (1)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以及数学表达式。 (2) 了解熵的导出,掌握PVT变化和相变化过程熵的计算。 (3) 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化学变化过程熵的计算。 (4) 理解亥母霍兹(Helmholtz)函数和吉布斯(Gibbs)函数。 (5) 了解质点数不变系统的热力学关系。 (6) 掌握克拉佩龙(Clapeyron)和克拉佩龙(Clapeyron)—克劳修斯 (Clausius)方程。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6学时) 教学内容: 4.1拉乌尔(Raoult)定律与亨利(Henry)定律及其应用。 4.2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 4.3系统(理想状态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 4.4逸度活度的概念。 教学要求: (1) 掌握拉乌尔(Raoult)定律与亨利(Henry)定律及其应用。 (2) 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 (3) 理解系统(理想状态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 (4) 了解逸度活度的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化学平衡 (4学时) 教学内容: 5.1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 5.2用理想气体反应等温方程判断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方法。 5.3标准摩尔反应自由焓的计算和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计算。 5.4理想气体反应的等压方程和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5.5其它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要求: (1) 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 (2) 掌握用理想气体反应等温方程判断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方法。 (3) 掌握标准摩尔反应自由焓的计算和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计算。 (4) 理解理想气体反应的等压方程和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5) 了解其它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电化学 (6学时) 教学内容: 6.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理解离子迁移数。 6.2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及电导测定的应用,理解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2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6.3电解质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了解德拜,休克尔(Debye-Huckel)极限公式。 6.4原电池和原电池热力学。 6.5能斯特(Nernst)方程极其计算。 教学要求: (1) 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理解离子迁移数。 (2) 理解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及电导测定的应用,理解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3) 理解电解质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了解德拜,休克尔(Debye-Huckel) 极限公式。。 (4) 理解原电池和原电池热力学。 (5) 掌握能斯特(Nernst)方程极其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界面现象 (6学时) 教学内容: 7.1界面吉布斯(Gibbs)函数与界面张力概念。 7.2润湿现象和杨氏(Young)方程。 7.3弯曲液面附加压力的概念和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 7.4液体蒸气压与液体分散度关系和开尔文(Kelvin)公式。 7.5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吸附等温式。 7.6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吉布斯(Gibbs)吸附等温式。 教学要求: (1) 理解界面吉布斯(Gibbs)函数与界面张力概念。 (2) 理解润湿现象和杨氏(Young)方程。 (3) 理解弯曲液面附加压力的概念和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 (4) 理解液体蒸气压与液体分散度关系和开尔文(Kelvin)公式。 (5) 了解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掌握兰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了解BET 方程及应用。 (6) 了解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理解吉布斯(Gibbs)吸附等温式。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6学时) 教学内容: 8.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及反应级数的概念。 8.2简单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及应用。 8.3通过实验确定速率方程的方法。 8.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活化能的概念。 8.5复合反应的速率与机理,掌握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方法。 教学要求: (4)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及反应级数的概念。 (5) 掌握简单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及应用。 (6) 理解通过实验确定速率方程的方法。 (7) 掌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活化能的概念。 (8) 理解复合反应的速率与机理,掌握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胶体化学 (2学时) 2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9.1胶体系统的制备 9.2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 9.3胶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9.4胶体系统的电学性质 教学要求: (1) 了解胶体系统的制备。 (2) 了解系统的光学性质。 (3) 了解系统的动力性质。 (4) 了解胶体系统的电学性质。 授课方式: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48学时,另外安排《物理化学实验》32学时,1学分,独立设课, 另行制定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程成 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作业。出勤占50分,作业占50分,平时总 分100分。 (2)期末成绩70%,考试形式可以采取闭卷或半开卷。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周鲁(物理化学教程[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2( [2] 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傅玉普主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二版)[M](北京:大连理工大学 2012( 出版社. [4] ATKINS.Physical Chemistry(外文出版社[M](北京:1985( [5] 孙坤德等编(物理化学学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撰写人:李艳华 审核人:李艳华 课程负责人:邢军 2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专业基础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学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中药学、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4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理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物理化学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及数据处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的处理能力;为化学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适应化学专业工作的要求。 掌握恒温水浴、电位差计、表面张力仪等仪器的使用以及数据处理;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恒温水浴,电位差计,表面张力仪,氧弹式热量计、旋光仪、电导率仪、电泳仪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学时实验实验实验每组号 名 称 分配 属性 类型 要求 人数 1 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萘的燃烧热 专业1 燃烧热的测定 4 综合 必做 2-4 2 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基础 纯液体饱和蒸专业2 用静态法测定饱和蒸气压 4 验证 必做 2-4 气压的测定 基础 原电池电动势1 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专业3 4 综合 必做 2-4 的测定 2 掌握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 基础 1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电导法测定乙专业4 酸乙酯皂化反率常数 4 验证 必做 2-4 基础 应的速率常数 2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1 掌握恒电势法测定极化曲线方法 阳极极化曲线专业5 2测定碳钢在硫酸铵溶液中的阳极极4 综合 必做 2-4 的测定 基础 化曲线 测定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的反应速过氧化氢的催专业6 4 验证 必做 2-4 化分解 基础 率常数,计算活化能 液体表面张力专业7 学会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方法 4 2-4 综合 必做 的测定 基础 学会用静态平衡法测定一定温度下分解反应平衡专业8 4 验证 必做 2-4 常数的测定 基础 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压力 2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深刻、符合国家有关测量规范的要求。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有效数字应符合仪器的精度,相应表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必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教师当场检查确认签字及注明检查日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 2(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10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分;B:8,分<9分;C:7,分<8;D: 6,分<7;F:<6分 每个实验项目成绩以课前预习、课堂操作、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为依据综合评定,平日成绩为每个实验项目成绩的平均值,占总评成绩的70%。操作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同时,要求每个实验项目必须合格,否则取消该门课程成绩。总成绩的计算=平时成绩(满分10分)×70%+操作考核(满分10分)×30%。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贾颖萍等编写(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M](大连:大连大学校内印刷, 2013( [2]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组(物理化学实验(第四版)[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夏海涛主编(物理化学实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出版社, 2010( 撰写人:李艳华 审核人:李艳华 课程负责人:邢 军 2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Instrument Analytical Chemistry B 总 学 时:32 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 分:3.0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及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医学检验、中药、制药、高分子材 料、环境工程等专业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教研室 一、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用特定的仪器进行结构、性质及成分含量分析的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以成分分析为重点的光分析、电分析和色谱分析等基础仪器分析方法。 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应遵循“广而新”的原则,使学生了解仪器分析这一领域的较全面的知识;基本掌握常用仪器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应用特点;并仪器发展的新方向及新动态。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具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适宜的研究与测试方法或手段的能力,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0章 绪论 ( 1学时) 教学内容: 0.1仪器分析的内容和分类 0.2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0.3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0.4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法 教学要求: (1) 概括介绍仪器分析的内容、分类、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 (2) 重点介绍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一章: 光学分析方法导论 ( 1 学时) 教学内容: 1.1电磁辐射和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1.2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光谱法与非光谱法,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 1.3光谱分析仪器:辐射源、分光系统、辐射的检测 1.4光谱分析法的发展状况 教学要求: (1) 了解光学分析法进展,了解电磁辐射的性质和电磁波谱区,光辐射与物 质的相互作用。 (2) 了解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2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4 学时) 教学内容: 2.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2紫外分光光度计 2.3 紫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定量方法 2.4紫外光谱应用 教学要求: (1) 掌握可见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和特性,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常用吸收带及 溶剂对电子跃迁的影响 (2) 熟悉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光学原理和操作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 ( 6 学时) 教学内容: 3.1 原子吸收的基本原理 3.2 原子化方法及其机理 3.3 原子吸收光谱仪 3.4 干拢效应及抑制方法 3.5 定量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原子吸收法分析过程、基本原理、定量方法 (2) 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类型、主要部件作用及其性能 (3) 熟悉干扰产生原因及其抑制方法及最佳测试条件的选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 分子荧光分析法 ( 2 学时) 教学内容: 4.1 荧光、磷光光谱法的原理 4.2 荧光仪器 4.3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 4.4 荧光分光光度计结构和荧光分析新技术简介 教学要求: (1) 掌握荧光分析的原理和定量方法。 (2) 熟悉荧光分光光度计结构,主要部件,光学原理及使用。 (3) 掌握测定条件的选择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 电位分析法 ( 6 学时) 教学内容: 5.1 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 5.2 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及响应机理 5.3 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 5.4 定量分析方法 5.5 离子选择电极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要求: (1) 掌握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熟悉离子选择电极的主要类型,特点。 (2) 掌握定量分析方法,熟悉测量误差的来源。 2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 掌握电位滴定法的原理,特点、终点的确定。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2学时) 教学内容: 6.1 电解分析法的原理 6.2 电解分析法及其应用 6.3 库仑分析法 教学要求: (1) 学生掌握电解分析原理 (2) 掌握库仑分析的基本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 4 学时) 教学内容: 7.1 色谱分析法的概念、色谱法的分类和发展; 7.2 色谱过程、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概念 7.3 各类色谱的分离机制 7.4 色谱基本理论 7.5 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色谱法的有关概念(术语)和各种参数的计算公式 (2) 了解色谱法的分类及色谱法的发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 气相色谱法 ( 4 学时) 教学内容: 8.1 气相色谱仪 8.2 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 8.3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8.4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应用 教学要求: (1) 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2) 了解气相色谱仪的构造及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 学时) 教学内容: 9.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9.2 高效液相色谱仪 9.3 分离方法的选择;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2) 了解液相色谱仪的构造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80%的期末成绩和20%的平时成绩组成。 2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平时成绩占20%。在期末考试前学生提交本课程总结,该总结内容占平 时成绩的50%,作业和出勤各占平时成绩的25%。目的是促进学生们更 好地自主学习。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四、主要参考教材 [1] 李发美等(分析化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朱明华编(仪器分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武汉大学化学系编(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张正奇等(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撰写人:郭明 审核人:李英敏 课程负责人:李英敏 2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英文名称:Instrument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 学 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 学 分:1.0 其中实验学分:1.0 适用专业: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化工工艺,高分子材料等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学院基础教研室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8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 通过实验掌握进行《仪器分析》实验的有关知识和实验技能。 2. 掌握基本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分析数据的处理手段,经过系统地必要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养成分析工作整洁、有序、珍惜仪器设备的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1. PHS-2型酸度计 2. 721分光光度计 3. 751紫外分光光度计 4. SYG,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 102 气相色谱仪 6. Waters 600 液相色谱仪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实验项目实验内容 学时实验实验每组号 名 称 分配 类型 要求 人数 验证 必做 1 4 3-4 溶液中碘和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碘和氯的连氯的连续滴续滴定方法 定 验证 必做 2 3-4 水中微量氟掌握氟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4 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验证 必做 3 3-4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实度法测定苯4 验方法 酚 验证 必做 4 3-4 分光光度法熟悉分光光度计仪器结构掌握检测方4 测定铁 法 验证 必做 5 3-4 醇系物的气掌握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方4 相色谱分析 法 3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原子吸收分验证 必做 6 3-4 光光度法测掌握原子吸收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方法 4 定水中钙和 镁 验证 必做 7 3-4 高效液相色 谱法分析苯掌握液相色谱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方法 4 的同系物 验证 必做 8 3-4 空气中氧和掌握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方氮的气相色4 法 谱分析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的最后阶段是实验总结,即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每位实验参与者都要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编写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验结果与理论有较大出入时,不得随意修改实验数据和结果,不得用凑数据的方法来向理论靠拢,而是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找出引起较大误差的原因。 2(考核方式: 平日每个实验项目及操作考核按10分制评定成绩,其平均值作为期末总成绩。A:,9分;B:,8分<9分;C:,7分<8;D: ,6分<7;F:<6分,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相对标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辛剑,孟长功主编(基础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倪静安等编著(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撰写人:郭明 审核人:李英敏 课程负责人:李英敏 3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D》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大类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raphics D 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 2.5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环境类、生物类、计算机、应用物理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技术文件。同时,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科研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生产和科学研究对计算机图形技术提出了日益迫切的多方面的要求,本课程在适应这一新形势方面亦成为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 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培养绘制和阅读简单机械图样的能力及初步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3.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 4.培养耐心细致、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0章:绪论 ( 0.5学时) 教学内容: 0.1课程性质 0.2内容 0.3任务 0.4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学习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 ( 2.5 学时) 教学内容: 1.1 机械制图基本规定(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 1.2尺规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1.3几何作图 1.4 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注法 1.5手工绘图的方法和步骤(自学) 教学要求: (1) 了解《机械制图》《技术制图》国家标准(GB)的有关规定及制图的基 本规定。 (2) 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 (3) 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及尺寸注法。 授课方式:讲授 3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 6学时) 教学内容: 2.1 投影方法概述 2.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3平面立体三视图的画法 2.4立体的投影分析 2.5 回转体 教学要求: (1) 了解投影法基本知识。 (2) 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3) 熟练掌握点的投影规律。 (4) 掌握直线的投影及特性。 (5) 掌握平面的投影及特性。 (6) 掌握平面立体三视图的画法。 (7) 掌握圆柱、圆锥及球的三视图的画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 组合体 ( 6学时) 教学内容: 4.1组合体的构成 4.2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4.3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 4.4两回转面的交线 4.5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注法 4.6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组合体的构成及形体分析法。 (2) 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3) 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4) 掌握中等难易程度的组合体读图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 轴测图 (1学时) 教学内容: 5.1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5.2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5.3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轴测图的形成及基本概念。 (2) 了解正等轴测图画法。 (3) 了解斜二轴测图画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机件的基本表示法 (6学时) 教学内容: 6.1视图 6.2剖视 3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6.3断面 6.4局部放大图 6.5简化画法 6.6第三角画法简介 教学要求: (1) 掌握各种视图的表示方法。 (2) 掌握常用的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 (3) 掌握断面图画法。 (4) 了解局部放大图及简化画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标准件和常用件 (2学时) 教学内容: 7.1零件上螺纹的结构的表示法 7.2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7.3键与销 7.4齿轮表示法 7.5弹簧表示法 7.6滚动轴承表示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 (2) 了解键与销连接。 (3) 了解直齿圆柱齿轮画法。 (4) 了解弹簧与滚动轴承表示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零件图 (2学时) 教学内容: 8.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8.2极限与配合 8.3几何公差 8.4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8.5零件上常见工艺结构的表示法 8.6零件的视图选择 8.7零件图中尺寸的合理标注 8.8读零件图 教学要求: (1) 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及内容。 (2) 了解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表达方法。 (3) 了解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4) 了解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5) 能阅读简单的零件图。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装配图 (2学时) 教学内容: 9.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3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9.2装配图的图样画法 9.3装配图中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9.4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 9.5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和画图 9.6读装配图的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及内容。 (2) 了解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 (3) 了解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及明细栏。 (4) 了解装配图的画法。 (5) 能阅读简单的装配图。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计算机绘图基础 (4学时) 教学内容: 10.1AutoCAD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命令 10.2二维图形的常用绘图命令 10.3二维图形的主要编辑命令 10.4尺寸标注命令 10.5图块的创建和插入 10.6综合举例 教学要求: (1) 掌握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 。 (2) 掌握图形编辑及显示控制命令。 (3) 掌握图层的建立应用及快速精确辅助绘图工具的应用。 (4) 掌握图案填充与添加文本。 (5) 掌握尺寸标注方法。 (6) 掌握图块的创建与插入 授课方式:讲授并示范操作 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计算机绘图实训教学环节 (16学时,上机实训安排见下表) 1(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 2(图层设置,显示控制 3(图案填充,文本注写 4(尺寸的标注和编辑 5(块的建立与插入 6.绘制简单的零件图及装配图(根据给出的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序号 实训名称 实训内容 学时 熟悉工作界面,绘制简单平面图形 2 1 上机实训一 设置必要图层,熟悉图形编辑功能,绘制较复杂平2 2 上机实训二 面图形 熟悉辅助绘图工具,绘制三视图 2 3 上机实训三 绘制简单零件图:设置文字样式,添加文本;图案2 4 上机实训四 填充―剖面线画法 3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绘制零件图:设置尺寸样式,按国标要求标注图形2 5 上机实训五 尺寸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及应用 2 6 上机实训六 图块的创建、定义属性及应用:标注表面粗糙度 2 7 上机实训七 8 上机实训八 综合练习:绘制简单装配图 2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或考查)课。课程成绩的组成为平日成绩、上机成绩和期末卷 面成绩。上机采用计算机上机考试,期末试卷为闭卷考试。平日成绩占20%,上 机占30%,期末成绩占50%。考试成绩按百分制,平日按五级分制纪录。 (1)平时成绩:作业、出勤、课堂讨论、提问等。其中作业占60%。 (2)上机成绩:上机操作(计算机绘图内容)。 (2)期末考核:笔试(机械图内容)。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唐克中 朱同钧 主编.《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及同名的配套习题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底4版( [2] 何铭新 钱可强 主编.《机械制图》(及同名的配套习题集). 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 第6版( [3] 张永茂 王继荣 等编著《AutoCAD2011中文版 机械设计实例教程》. 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月第2版( 撰写人:刘明科 审核人:丁子佳 课程负责人:刘明科 3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A》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平台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General Biology A 总 学 时:64 讲授学时:64 学 分:4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环境类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现象与本质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科学的入门课。它包揽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从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个体生物学、生物的多样性,到生物的遗传、变异及生态等方面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物界的概貌和普遍规律,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了解生物科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树立进化的、辨证的、发展的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为本专业后续课程,如环境毒理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实验等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知识,来了解生物科学与环境专业的关系,加深对环境科学问题认识,及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1 生命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1.2 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时代 1.3 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 教学要求: (1) 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2) 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 (3) 了解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生物学分科、生物科学与环境专业的关系。 (4) 了解生命的结构层次。 (5) 了解本门课程教学特点、要求及考核方式,激发对本课程学习兴趣。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等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 2 学时) 教学内容: 2.1细胞---生命体的基本单元 2.2生物体中的元素 2.3生物小分子 2.4生物大分子 教学要求: 3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 了解细胞的作用及细胞学对生命学科发展的贡献。 (2) 了解细胞的元素组成 (3) 掌握细胞的分子组成,了解核酸、蛋白质、脂类、糖等分子结构。 (4) 掌握核酸、蛋白质、脂类、糖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5) 了解DNA双螺旋结构在生命学科中的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 ( 4学时) 教学内容: 3.1 细胞的大小和数目 3.2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3.3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要求: (1) 了解细胞大小和数目。 (2) 掌握细胞生物膜的化学成分,生物膜结构模型。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细 胞膜受体、细胞识别、细胞膜与癌的关系等。 (3) 掌握细胞核、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质的性质和功能。 (4) 了解细胞壁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间的联结。。 (5) 理解生命体中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四章: 细胞的代谢 ( 4 学时) 教学内容: 4.1 生命与能 4.2 酶 4.3 光合作用 4.4 细胞呼吸 教学要求: (1) 了解细胞中能的转换类型,理解能量是生物代谢的核心。 (2) 掌握生物催化剂---酶的特性、酶的结构和功能等。 (3) 了解细胞内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 (4) 掌握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和主要过程。 (5) 了解生命过程在生物圈物质、能量循环中的作用。 (6) 了解细胞内的代谢反应,掌握DNA复制、RNA生物合成—转录、蛋白质 合成。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五章: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 4 学时) 教学内容: 5.1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5.2 细胞分化及癌细胞的分裂 5.3 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 教学要求: (1) 了解染色体数目、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等概念,掌握染色体的结构,从 DNA到染色体。 (2) 掌握有丝分裂分裂过程(M期)、细胞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分裂过程及特 征性事件。 3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 了解个体发育通过细胞分化来实现,细胞的分化发育潜能,细胞分化中 细胞质的重要作用。 (4) 了解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 (5) 了解细胞死亡,掌握细胞凋亡的特征及调控。 (6) 了解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致癌病毒,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7) 了解环境污染物危害与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联系。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六章: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 2学时) 教学内容: 6.1 动物是由多层次结构所组成的 6.2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6.3 动物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教学要求: (1) 掌握动物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 掌握动物的器官和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 了解内环境和稳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七章: 营养与消化 ( 4学时) 教学内容: 7.1 营养 7.2 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 7.3 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 教学要求: (1) 了解食物和营养素,消化系统的演化。 (2) 掌握动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掌握脊椎动物和人的消化系统。 (4) 了解消化腺、分泌物及功能,营养成分的吸收。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八章: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血液与循环 ( 4 学时) 教学内容: 8.1 低等动物的运输系统 8.2人的血液结构与功能 8.3 血液循环系统 教学要求: (1) 了解水管系统,了解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 (2) 掌握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 (3) 掌握人的血管结构,心脏结构,心搏和心脏传导系统。了解血管硬化和 冠心病。 (4) 掌握人的血液循环,掌握血液,了解血型和输血,了解血液的运输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九章: 呼吸---气体交换 ( 4学时) 教学内容: 9.1 呼吸色素 9.2 动物的呼吸系统 3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9.3 人的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 9.4 呼吸与健康 教学要求: (1) 熟悉主要呼吸色素。 (2) 了解呼吸器官的形式,了解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演化,了解鸟类的呼吸 系统。 (3) 掌握陆生动物的呼吸系统。 (4) 掌握人的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 (5) 掌握呼吸器官结构特征,掌握呼吸运动与肺通气;了解气体交换。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十章: 内环境的控制----水盐平衡与体温调节 ( 2学时) 教学内容: 10.1 体液调节---排泄和水盐平衡 10.2 体温调节 教学要求: (1) 了解体液、排泄,了解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的水盐平衡。掌握陆生动物 的水盐平衡。联系人体水盐平衡与健康关系等。 (2) 掌握排泄和水盐平衡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了解体温调节,形态结构与生理适应。掌握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的特性, 掌握体温的行为调节。 (4) 了解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反馈机制,了解冬眠或蛰伏。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十一章: 免疫 ( 4学时) 教学内容: 11.1 传染与免疫 11.2 非特异性免疫 11.3 特异性免疫 11.4 细胞免疫与器官移植 11.5 免疫疾病 教学要求: (1) 了解传染与免疫的一般知识。了解常见病原体。 (2) 了解固有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3) 了解淋巴组织和器官。 (4) 掌握抗原、抗体、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等知识。 (5) 了解常见的免疫性疾病。 (6) 了解情绪与人体免疫力的关系,树立健康快乐的人生观。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十二章: 生命的调控 (6学时) 教学内容: 12.1 细胞间的通讯 12.2 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 12.3 激素系统的信息传递 12.4 神经系统、激素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 教学要求: 4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 了解细胞是通过细胞信号和受体进行通讯的, 掌握细胞之间的通讯方 式。了解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与信息加工的神经网络原理。 (2) 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反射弧。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了解突触和 神经递质。 (3) 熟悉中枢神经系统概况,了解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统和大脑新皮质,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整合信息的事例—视觉形成。 (4) 掌握激素的产生和激素平衡,了解受体和第二信使学说。 (5) 了解神经系统、激素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 (6) 了解情绪与人体免疫力的关系,树立健康快乐的人生观。 (7) 结合自己体会,以人体信号传递的知识,改进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十三章: 生殖与胚胎发育 (2学时) 教学内容: 13.1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13.2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教学要求: (1) 了解繁殖类型。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基本过程。 (2) 掌握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十四章: 高等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4学时) 教学内容: 14.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14.2 植物的生长 14.3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要求: (1) 了解植物的细胞类型及功能。 (2) 了解植物的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和复合组织,掌握植物的器官和系统。 (3) 初步掌握高等植物的生长过程。 (4) 了解植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十五章: 植物的营养 (2学时) 教学内容: 15.1 植物的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15.2 植物的营养与土壤 教学要求: (1) 了解植物的空气营养和土壤营养。 (2) 掌握根部细胞控制水分和营养盐的吸收过程。 (3) 了解水分、营养盐在木质部的运输机制。 (4) 了解光合作用产物在韧皮部中的运输。 (5) 了解植物需要的必需元素。 (6) 熟悉土壤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7) 了解菌根真菌、其它微生物对植物营养的特殊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十六章: 遗传与变异 (4学时) 4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16.1 遗传的基本规律 16.2 遗传物质及其结构 教学要求: (1) 熟悉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连锁与交换。 (2) 掌握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转录、翻译和 中心法则,了解基因调控。 (3) 了解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了解生物的性别 决定,了解性别畸形。 (4) 了解生物的多基因遗传。 (5) 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改变。 (6) 了解基因突变的机理和基因突变的诱发。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十七章: 基因重组技术、植物基因工程与食品安全 ( 4学时) 教学内容: 17.1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 17.2 基因工程原理 17.3 基因工程应用 17.4 植物基因工程与食品安全 教学要求: (1) 掌握基因工程原理,了解基因工程理论和技术。 (2) 了解植物基因工程进展。 (3) 了解基因修饰植物的食品安全性。 (4) 了解基因修饰生物的环境安全性。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十八章: 生命的多样性 (6学时) 教学内容: 18.1 生命的多样性和物种 18.2 郁郁葱葱的植物世界 18.3 灿烂多姿的动物世界 18.4 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命多样性概念,了解生命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了解物 种。 (2) 掌握生物分类依据及命名,了解生物分类系统和分类等级。 (3) 了解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了解植物的分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4) 了解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无脊椎动物,原索动物。熟悉脊椎动物。 (5)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以期末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及 4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期中考试成绩。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 绩构成。 (1)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5%、作业/课堂讨论5%、期中测验2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吴相玉 陈守良 葛明德主编.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第三版) 北京: 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导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 Peter H. Raven,George B. Johnson. Biology(6th Education). McGraw-Hill, 2002. [4] Tortora G J,Funke B R and Case C L. Microbiology (7th education). enjamin Cunumings,2002. B [5] 田清涞.普通生物学.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0. [6] 翟中和等.细胞生物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7] 周云龙等.植物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 周德庆.微生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9] 许崇任 程红.动物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1] George H Fried,George J. Hademenos.生物学(美)(Second Education) 田清涞等翻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12] Campbell, N A, Mitchell L G and Reece J B.Biology(Third Education).Benjamin Cunumings, 2000. 撰写人:杨玉锁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杨玉锁 4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平台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总 学 时:64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学 分: 3.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与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分离过程原理和反应工程原理。其中,环境工程原理基础部分主要讲述物料与能量衡算、热量与质量传递等基本理论;分离过程原理部分主要讲述沉降、过滤、吸收、吸附的基本原理;反应工程原理部分主要讲述化学和微生物反应动力学、生化反应器基本类型与操作原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污染控制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后期相关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1.1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1.2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教学要求: (1) 了解水污染控制技术。 (2) 了解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 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4) 熟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4学时) 教学内容: 2.1 常用物理量 2.2 质量衡算 2.3 能量衡算 教学要求: (1) 了解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常用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2) 掌握浓度、流量、流速、通量的表示方法。 (3) 了解衡算系统、衡算对象、衡算基准。 (4) 掌握总质量衡算方程。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热量传递 (6学时) 教学内容: 4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1 热量传递的方式 3.2 热传导 3.3 对流传热 3.4 辐射传热 3.5 换热器 教学要求: (1) 掌握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的概念。 (2) 了解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 (3) 了解通过平壁的热传导速率方程。 (4) 掌握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5) 了解总传热速率方程、总传热系数、对流传热控制、平均温差计算。 (6) 了解热辐射、辐射传热、物体的辐射能力、单色辐射能力、最大单色辐 射能力的波长与温度的关系。 (7) 了解了解换热器的分类、结构以及传热的途径。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质量传递 (4学时) 教学内容: 4.1 基本概念 4.2 分子传质 4.3 对流传质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工程中常见的吸收、吸附等传质过程。 (2) 掌握费克定律和分子扩散系数。 (3) 掌握传质边界层理论。 (4) 了解单相中对流传质中的对流传质速率方程、等摩尔反向扩散时的传质 系数、单向扩散时的传质系数。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沉降 (4学时) 教学内容: 5.1 基本概念 5.2 重力沉降 5.3 离心沉降 5.4 其他沉降 教学要求: (1) 掌握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和类型。 (2) 了解单颗粒的几何特性参数、流体阻力、阻力系数。 (3) 熟悉常用沉降分离设备的结构与类型。 (4) 掌握旋风分离器的基本操作原理及其主要分离性能指标。 (5) 掌握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 (6) 了解电除尘器、惯性除器尘的工作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过滤 (4学时) 教学内容: 6.1 基本概念 4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6.2 表面过滤 6.3 深层过滤 教学要求: (1) 了解过滤过程、过滤介质、过滤分类。 (2) 掌握表面过滤的基本方程,了解恒压过滤和恒速过滤计算。 (3) 了解滤饼洗涤速度、洗涤时间。 (4) 了解间歇式过滤机、连续式过滤机。 (5) 了解混合颗粒的几何特性、颗粒床层的几何特性、流体在颗粒床层中的 流动。 (6) 了解深层过滤过程中颗粒的运动。 (7) 了解深层过滤过程中颗粒的运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吸收 (6学时) 教学内容: 7.1 吸收的定义和类型 7.2 物理吸收 7.3 化学吸收 7.4 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教学要求: (1) 了解气-液平衡和亨利定律,了解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2) 了解吸收过程机理、双膜理论、总传质速率方程、传质阻力分析。 (3) 掌握吹脱和汽提过程。 (4) 掌握化学吸收的特点、平衡关系、传质速率。 (5) 了解填料塔吸收过程的全塔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式与操作线。 (6) 了解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式、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吸附 (6学时) 教学内容: 8.1 基本概念 8.2 吸附剂 8.3 吸附平衡 8.4 吸附动力学 8.5 吸附过程和吸附穿透曲线 教学要求: (1) 掌握吸附分离操作的类型及应用。 (2) 了解常用吸附剂的主要特性、几种常用的工业吸附剂、吸附剂的选择。 (3) 了解吸附等温线的类型(气相单组分吸附等温线、液相单组分吸附等温 线)、吸附等温式(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BET方程)。 (4) 了解吸附剂颗粒外表面界膜传质速率、吸附剂颗粒内表面扩散速率。 (5) 了解总传质速率方程和吸附扩散速率的计算。 (6) 了解吸附工艺和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反应动力学 (4学时) 教学内容: 4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9.1 反应的计量关系 9.2 反应动力学计算 教学要求: (1) 了解反应器动力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2) 掌握动力学实验数据的一般解析方法。 (3) 了解反应式与计量方程、反应的分类、反应程度与转化率。 (4) 了解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反应速率与转化率的关系、反应级数、反应 速率常数、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 (5) 了解均相反应动力学的不可逆单一反应、可逆单一反应、平行反应、串 联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章:均相反应器 (4学时) 教学内容: 10.1 间歇反应器 10.2 完全混合流反应器 10.3 平推流反应器 教学要求: (1) 了解间歇反应器和半间歇反应器的操作方法。 (2) 了解间歇反应器和半间歇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3) 掌握单级反应器和多级串联反应器的操作方法。 (4) 掌握简单的平推流反应器和推流循环反应器操的操作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一章:非均相反应器 (4学时) 教学内容: 11.1 气(液) -固相催化反应器 11.2 气-液相反应器 教学要求: (1) 了解催化反应的特征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 了解固体催化剂、固相催化反应过程、反应物的化学吸附与脱附速率、 表面化学反应。 (3) 了解催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方法, (4) 掌握固体床催化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 (5) 掌握气-液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6) 了解填料反应器和鼓泡塔的设计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 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48学时,另开设了16学时的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具体见《环 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实验成绩及课程出勤、完成作 业情况。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30%的平时成绩和70%的期末考试成 绩组成。 4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 平时成绩:由实验成绩、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依次占平时成 绩的60%、20%和20%,占课程成绩的18%、6%和6%。 其中实验成绩包括实验项目成绩(占80%)和操作考核成绩(占20%)。实验 成绩用五级分制评定、折合为百分制计入课程成绩。实验项目成绩和操作考核成 绩执行相关成绩评定标准。 (2) 期末考核:闭卷考试。期末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70%。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胡洪营等编,《环境工程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蒋维钧,戴猷元,顾惠君编著,《化工原理》(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3年. [4] 姚玉英主编,《化工原理》(第一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5] 余国琮主编,《化学工程辞典》(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6] 邓修,吴俊生编著,《化工分离工程》(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2年. [7] 丛德滋,丛梅,方图南,《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 撰写人:张晶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魏俊峰 4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平台课程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否 总学时:64 其中实验学时:16 总学分:3.5 其中实验学分:0.5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4 必做项目数:4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3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是一门以环境工程单元操作过程原理和设备为主要内容,以处理环境工程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为特色的实践性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各单元过程的规律性和基础理论,较为直观地树立起工程思想和观念,以期达到强化工程意识、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独立操作与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及正确进行数据处理,达到正确归纳综合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采用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的专用设备,有: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装置、填料吸收塔、洞道干燥装置、阿贝折光仪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学时实验实验每组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分配 要求 类型 人数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通过测一段管路 流体的压力降,求必做 综合 1 4 8 定 出流体的流动阻力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通过实验数据作出Q-H、Q-N、Q-η必做 验证 2 4 8 测定 曲线 填料吸收塔操作及用水对氨气的吸收过程,了解填料体积吸收系数的测必做 综合 3 4 8 吸收塔的基本结构和操作过程 定 洞道干燥曲线的测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对帆布进行干必做 综合 4 4 8 定 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四、考核方式 1.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深刻。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有效数字应符合仪器的精度,相应表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必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教师当 4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场检查确认签字及注明检查日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 2.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0分;B:?80分,90;C:?70分,80;D:?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80分,操作考核成绩满分20分。其中,每项实验成绩满分20分,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部分,依次占每项实验成绩的20%、40%和40%。操作考核成绩按成绩评定标准执行。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8%。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校内自编.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 [2] 王志魁. 化工原理(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张金利. 化工原理实验.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 胡洪营编,环境工程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系编.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2007年. [6]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室编. 化工基础实验指导,2000. 撰写人:张晶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魏俊峰 5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cience 总 学 时:32 讲授学时:32 学 分: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大气、土壤、声等环境要素的结构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讲述环境学的基本原理及环境调控的基本对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及环境学在该学科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掌握各环境要素的基本结构、特征及污染的发生、发展、治理情况;掌握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及调控对策,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1 环境及环境问题 1.2 环境科学 教学要求: (6) 理解并掌握环境、人类环境、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 (7) 了解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及环境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基础核心地位。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 水环境 (6 学时) 教学内容: 2.1 水资源和水环境 2.2 水污染 2.3 水环境质量标准 2.4 水污染控制 教学要求: (9)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了解天然水的组成与性质、水中的 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10) 掌握水体污染、水体自净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机理。 (11) 掌握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12) 了解并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常用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 第三章: 大气环境 ( 6 学时) 教学内容: 3.1 大气环境概述 3.2 大气污染 5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3 大气污染控制 教学要求: (6) 了解、掌握大气层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7) 掌握大气污染、污染源、污染物、污染类型等概念,理解大气中主要污 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8)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及大气污染的危害。 (9) 了解并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四章: 土壤环境 ( 6 学时) 教学内容: 4.1 土壤概述 4.2 土壤环境概述 4.3 土壤污染 4.4 土壤环境标准和土壤污染防治 教学要求: (7) 了解土壤的组成、结构及形成。 (8) 了解并掌握土壤环境的结构、组成及性质。 (9) 掌握土壤污染、土壤自净能力的概念。 (10) 掌握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和机理及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技 术方法和措施。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 第五章: 声学环境 ( 4 学时) 教学内容: 5.1 噪声概述 5.2 噪声来源 5.3 噪声危害 5.4 噪声控制 教学要求: (8) 了解噪声污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9) 掌握噪声的特征、来源、危害。 (10) 掌握噪声控制的原则,了解噪声控制的途径和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 环境学原理 ( 4 学时) 教学内容: 6.1 环境多样性原理 6.2 人与环境和谐原理 6.3 规律规则原理 6.4 五律协同原理 教学要求: (4) 掌握环境学四个基本原理的内涵。 (5) 学会用环境学的基本原理来辨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 ( 4 学时) 教学内容: 5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7.1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7.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7.3 科学发展观 教学要求: (1)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3) 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内容和主题。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课程成绩的10%和2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左玉辉 主编.《环境学》(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盛连喜主编.《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3] 何强等 编著.《环境学导轮》(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贾振邦 黄润华 编著(《环境学基础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 撰写人:于淑萍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5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cology 总 学 时:64 讲授学时:48;实验学时:16 学 分:3.5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不同方法与策略,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微妙关系,系统完整、准确熟练地掌握生态学(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掌握与应用生态学有关的一些理论、常用方法及技术,了解现代生态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来研究生态系统、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探索、解决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生态问题、为解决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进行环境评价、提高环境管理能力等打下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0章: 绪 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 0.1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0.2 生态学的发展史 0.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0.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态学的定义。 (2) 了解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 (3) 理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6 学时) 教学内容: 1.1生物种的概念 1.2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1.3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1.4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物种的概念。 (2) 掌握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了解生态因子的分类,熟悉生态因子的作 用的一般特征。 (3) 掌握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熟悉Liebig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 定律;掌握生态幅的概念。 5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4) 理解各种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火)的生态作用及生 物如何适应逆境或极端的环境。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4 学时) 教学内容: 2.1种群的概念 2.2种群的动态 2.3种群空间格局 2.4种群调节 教学要求: (1) 掌握种群的概念。 (2) 理解种群动态所涉及的内容;掌握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的概念。 (3) 掌握种群统计学所包括的各种参数的意义,了解各种生命表的编制过程, 掌握种群增长率和内禀增长率的概念。 (4) 理解种群的增长模型,掌握逻辑斯谛方程及其含义。 (5) 理解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6) 理解种群空间格局的三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7) 理解种群调节中的不同机制。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学时) 第三章: 群落生活史 (3教学内容: 3.1生活史概述 3.2繁殖成效 3.3繁殖格局 3.4繁殖策略 3.5性选择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活史的概念。 (2) 理解植物与动物的扩散及其原因、影响因素。 (3) 掌握繁殖的概念;理解繁殖成效、亲本投资、繁殖成本的概念。 (4) 了解繁殖格局。 (5) 理解繁殖策略,掌握r选择与K选择的概念及其特征。 (6) 理解性选择。 授课方式:讲授+专题片+自学 第四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6 学时) 教学内容: 4.1种内关系 4.2种间关系 教学要求: (1) 掌握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的概念。 (2) 掌握密度效应的概念,掌握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法则。 (3) 了解动物的婚配制度,掌握领域性的概念及规律;掌握他感作用的概念。 (4) 掌握高斯假说、Lotka-Volterra模型。 5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5) 掌握生态位的理论;熟悉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熟悉生态位的分离 及其运用。 (6) 掌握捕食作用的概念,熟悉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 (7) 理解草食作用、植物的补偿作用、防卫反应、协同进化。 (8) 理解寄生与共生。 授课方式:讲授+专题片+自学 第五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2 学时) 教学内容: 5.1生物群落的概念 5.2群落的种类组成 5.3群落的结构 5.4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熟悉群落的基本特征。 (2) 了解群落的性质、群落的种类组成;掌握优势种和建群种的概念,理解 C.Raunkiaer频度定律。 (3) 掌握生活型的概念,熟悉陆生植物的五类生活型;掌握同资源种团的概 念。 (4) 理解群落的外貌与季相。 (5) 掌握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的概念及其规律。 (6) 掌握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的概念 (7) 理解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掌握干扰、缺口、抽彩式竞争的概念 以及形成条件 (8) 掌握中度干扰假说、理解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 ( 3 学时) 教学内容: 6.1群落变化类型 6.2群落演替的类型 6.3演替顶极学说 6.4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教学要求: (1) 理解演替与波动的概念,熟悉产生波动的原因。 (2) 了解演替的类型;掌握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的概念。 (3) 了解演替顶极学说,掌握演替顶极的概念。 (4) 理解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5) 了解两种不同的演替观。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3S技术在植被制图中的应用 (1学时) 教学内容: 7.1生物群落的分类 7.2 3S技术在植被制图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5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 了解生物群落的分类。 (2) 了解生物群落的排序。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4学时) 教学内容: 8.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8.2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8.3食物链和食物网 8.4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8.5生态效率 8.6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掌握初级生产、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力的概念。 (3) 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4) 掌握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生态效率的定义;理解Lindeman效率的意义。 (5) 理解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信息流 (2学时) 教学内容: 9.1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9.2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9.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9.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9.5生态系统中的能流模型 9.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动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的概念。 (2) 理解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熟悉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3) 熟悉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 (4)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5) 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了解种群、食物链、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 的能流分析。 (6) 理解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 (7)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播。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学时) 教学内容: 10.1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10.2水循环 10.3气体型循环 10.4沉积型循环 10.5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5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 (1) 掌握物质循环的概念。 (2) 理解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3) 理解水循环;了解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4) 理解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一章: 陆地生态系统 (2学时) 教学内容: 11.1概述 11.2森林生态系统 11.3草地生态系统 教学要求: (1) 理解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2) 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二章: 水域生态系统 (1学时) 教学内容: 12.1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12.2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12.3海洋生态系统 教学要求: (1) 掌握湿地的概念;理解沼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 了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熟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3)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掌握河口的生境特征与生物组成;理解大洋生态系 统。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三章: 景观生态学 (2学时) 教学内容: 13.1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13.2景观生态学中的概念和理论 13.3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 理解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2) 掌握景观生态学中尺度、空间异质性和缀块的概念;缀块-廊道-基底模 式。 (3) 掌握Meta-种群理论。 (4)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四章: 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规划 (2学时) 教学内容: 14.1生态风险评价 14.2生态规划 教学要求: 5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 掌握生态风险评估的概念,了解生态风险评估的步骤。 (2) 掌握生态规划的概念,了解生态规划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五章: 应用生态学 (6学时) 教学内容: 15.1全球变化与环境污染 15.2人口与资源问题 15.3农业生态学 15.4生态工程技术 15.5生物多样性保护 15.6生态系统服务 15.7掌握收获理论 15.8有害生物的防治与管理 教学要求: (1) 理解全球变化与环境污染。 (2) 了解人口与资源问题。 (3) 理解农业生态学,掌握生态农业的特点与理论基础,了解生态工程技术。 (4)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掌握生物多样 性的保育对策。 (5) 掌握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项目内容及其意义。 (6) 掌握收获理论。 (7) 理解有害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与技术。 授课方式:讲授+专题片+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48学时,另外安排《生态学实验》16学时,另行制定《生态学实 验》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实验成绩及课程考勤、完成作 业情况。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 成。 (1)平时成绩:由实验成绩、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依次占平 时成绩的70%、15%和15%,各占课程成绩的20%、5%和5%。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杨持主编,生态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杨持主编,生态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1. [4] Manuel C. Molles Jr., James F. Cahill Jr.《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Second Canadian Edition, Mc Graw-Hill, 2011.. 撰写人:袁新民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袁新民 5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英文名称:Ecology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否 总 学 时:64 其中实验学时:16 总 学 分:3.5 其中实验学分:0.5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3 选做项目数:5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4 一、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生态学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生态学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现象、原理和规律的观察和认识,培养学生掌握生态学现象的观察方法和原理的验证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生态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该课程的设计以方法、技术为核心,旨在要求学生较好地把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如何在现实世界中通过生态学的方法和技术去获得,进而理解如何综合性地利用这些基本方法和技术开展综合性研究、创造性地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联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生态学方面的实践技能和实验动手能力,启发学生认识自然界的生态现象、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提高生态学的专业素养。 实验分必修和选修两种,必修实验主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科研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开设3个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方法,掌握一般实验流程的原则,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验结果。选修实验选做1-2个,主要让学生接触一些专业前沿的知识,如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等。 二、 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显微镜、解剖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天平、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LI-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光照培养箱、培养箱、振荡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数码照相机、烘箱、离心机、溶氧仪、pH计、照度计、海拔表、真空泵、电导率仪、测微尺、化学滴定设备、每次实验所需的各种化学药品玻璃器皿、其他,包括植物种子、花盆、量筒、纱布、采水器、透明度盘、黑白瓶、水桶、pH试纸、洗瓶、吸耳球、乳胶管、滤纸、卷尺、曲别针、温度计、湿度计、土壤温度计、皮尺、卷尺、秒表、捕虫网等。 三、 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实验项目名实验内容 学时实验实验每组号 称 分配 类型 要求 人数 1 叶绿素a的通过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了解水体生产4 综合 必做 2 测定 力 2 生态环境中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8 设计 必做 2-6 综合生态因与测定,掌握几种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 子的观测与测定方法,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认 6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测定 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3 种群的逻辑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 4 验证 必做 2-4 斯谛增长 4 生物对生态生物对任何一种因子的承受都有一个最6 设计 选做 2-4 因子的耐受高点、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适的范围, 性实验 超出那个因子的最高点或最低点,生物的 生存、生长和繁殖就要收到抑制。 5 生态系统多教材配套的课件观看及讲解 2 演示 选做 8-15 样性分析 6 水体生态系测定水体初级生产力最通行的方法是黑4 综合 选做 2-4 统中初级生白瓶测氧法,在黑瓶内的浮游植物,在无 产力的测定 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瓶内氧气将会 被逐渐消耗而减少,而白瓶在光照条件 下,瓶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 个过程,但以光合作用为主,所以白瓶中 的溶解氧量会逐渐增加。 7 溶解氧的测通过利用滴定法测水体的溶解氧,监测水4 演示 选做 2 定 质。 8 种间关系分包括种间竞争、他感作用,观看课件及讲4 演示 选做 8-15 析 解 四、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无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0分;B:,80分<90分;C:,70分<80;D: ,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100分。其中,每项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成绩计入,满分25分。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依次各占报告成绩的20%、40%和40%。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在规定的专业实验报告格式中,要求实验基本信息填写完整、清楚;实验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未交报告者,该实验项目成绩以零分计。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预习、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讨论、思考题等内容。 五、 主要参考教材 [1] 大连大学环境教研室.《生态学实验讲义》[M],2009. [2] 付必谦 主编.《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娄安如,牛翠娟. 《基础生态学实验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王帆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6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2 先修课程:环境学、生态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的科学。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大系统观念—大环境管理思想;掌握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掌握不同领域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原则和方法,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管理的行政、法律、技术、经济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正确地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体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授课内容: 1.1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1.2 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 1.3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 掌握环境管理的概念及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5 学时) 授课内容: 2.1可持续发展理论 2.2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 (1) 掌握并理解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及冲突协同理论。 (2) 理解并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4学时) 授课内容: 3.1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 3.2经济型和激励型的政策方法 3.3鼓励型和自愿型的政策方法 教学要求: 6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 了解环境管理的对象。 (2) 掌握环境管理的内容及手段。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5学时) 授课内容: 4.1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的基础保证 4.2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预测 4.3环境管理的模型方法 4.4环境管理的信息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监测、环境预测、环境审计及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 的作用 。 (2) 掌握环境标准的概念、作用及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 (4学时) 授课内容: 5.1城市环境管理 5.2农村环境管理 5.3流域环境管理 5.4区域开发行为环境管理 教学要求: (1) 了解城市环境管理、农村环境管理、流域环境管理及开发区环境管理的 特点、原则。 (2) 掌握上述各类管理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 (2学时) 授课内容: 6.1气体废弃物环境管理 6.2水体废弃物环境管理 6.3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 教学要求: (1) 了解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体制。 (2) 掌握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 (4学时) 授课内容: 7.1政府作为主体的宏观产业环境管理 7.2企业作为主体的微观产业环境管理 教学要求: (1) 了解各类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掌握各类资源管理的途径、内容及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6学时) 授课内容: 6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8.1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8.2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8.3海洋资源理 8.4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8.5草原资源保护与管理 8.6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 教学要求: (1) 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类型及特点。 (2) 掌握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3) 了解我国关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堂出勤和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考试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和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各部分等比分配平时成 绩,各占课程成绩的15%; (2)期末考核: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方式进行。 五、主要使用教材 [1] 叶文虎 . 《环境管理学》[M](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郭廷忠等.《环境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朱庚申. 《环境管理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撰写人:郑国侠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6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nomics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环境学、生态学等课程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由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它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来探讨环境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环境经济学中的污染物排放原理、排污收费原理、排污权交易原理和外部性理论、经济效率理论和物质平衡理论等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参与政府环境政策管理,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中的费用效益分析和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经济预测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数学模型。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2学时) 教学内容: 1.1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 1.2对传统经济学观念的再认识 1.3环境经济学的建立 1.4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5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1) 了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 (2) 了解对传统经济学观念的再认识; (3) 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建立; (4) 了解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第二章:环境经济学基础 (6学时) 教学内容: 2.1经济效率与市场竞争 2.2需求、供给和市场均衡 2.3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2.4消费者偏好 2.5效用的概念 2.6个别需求 2.7市场需求 2.8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2.9成本理论 2.10生产理论 6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2.11纳什均衡与囚徒困境 2.12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 教学要求: (1) 掌握经济效率与市场竞争; (2) 掌握需求、供给和市场均衡; (3) 掌握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4) 掌握消费者偏好; (5) 掌握效用的概念; (6) 掌握个别需求; (7) 掌握市场需求; (8) 掌握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9) 掌握成本理论; (10) 掌握生产理论; (11) 了解纳什均衡与囚徒困境; (12) 了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3.1外部性的定义 3.2外部性的类型 3.3外部性理论的应用 教学要求: (1) 掌握外部性的定义; (2) 了解外部性的类型; (3) 掌握外部性理论的应用。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第四章:经济效率理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4.1社会经济效率的实现 4.2帕雷托效率的公平意义 教学要求: (1) 掌握社会经济效率的实现; (2) 掌握帕累托效率的公平意义。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第五章:物质平衡理论 (4学时) 教学内容: 5.1物质平衡的一般概念 5.2物质平衡与瓦尔拉斯,卡塞尔模型 5.3环境管理模型 5.4物质平衡理论的实践 教学要求: (1) 掌握物质平衡的一般概念; (2) 了解物质平衡与瓦尔拉,卡塞尔模型; (3) 掌握物质平衡理论的实践——循环经济。 6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第六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学时) 教学内容: 6.1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性 6.2自然资源的分类 6.3自然资源的存量、流量和储量 6.4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教学要求: (1) 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3) 掌握自然资源的存量、流量与储量; (4) 掌握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第七章: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收益分析 (2学时) 教学内容: 7.1环境资源价值的一般概念 7.2费用收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7.3费用与收益分析的一般概念 7.4费用与收益分析的基本步骤 教学要求: (1) 掌握环境资源价值的一般概念; (2) 掌握费用与收益分析的一般概念; (3) 掌握费用与收益分析的基本步骤。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第八章:环境损害的价值评估方法 (2学时) 教学内容: 8.1影子工程法 8.2调查评价法 8.3替代市场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调查评价法; (2) 掌握替代市场法。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第九章:社会与环境经济评价 (2学时) 教学内容: 9.1确立环境保护目标 9.2建立环境影响因子名录 9.3建立环境影响名录 9.4因子的筛选与影响的量化 9.5环境影响的货币化 9.6估算因素分 9.7项目的环境经济分析与评价 9.8案例:湘江流域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教学要求: 6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 了解社会与环境评价的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第十章:环境经济政策 (2学时) 教学内容: 10.1环境容量与污染水平 10.2环境经济的基本政策:PPP原则 10.3一般环境经济手段 10.4环境经济手段的基本类型与功能 10.5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影响因素与条件保障 教学要求: (1) 掌握环境容量与污染水平; (2) 掌握环境经济的基本政策:PPP原则; (3) 掌握一般环境经济手段; (4) 理解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影响因素与条件保障。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第十一章:通用排污收费 (2学时) 教学内容: 11.1庇古理论与排污收费 11.2最优排污收费与污染治理成本 11.3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排污收费 11.4削减排污量补贴、排污费与行业规模 11.5环境标准与排污收费 教学要求: (1) 掌握庇古理论与排污收费; (2) 掌握最优排污收费与污染治理成本; (3) 掌握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排污收费; (4) 理解削减排污量补贴、排污费与行业规模; (5) 掌握环境标准与排污收费。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第十二章:排污权交易 (2学时) 教学内容: 12.1排污权交易理论的提出 12.2排污权交易与市场机制 12.3排污权交易的优越性 12.4排污权交易的局限性 12.5排污权交易的政策实践 教学要求: (1) 了解排污权交易理论的提出; (2) 掌握排污权交易与市场机制; (3) 了解排污权交易的优越性; (4) 了解排污权交易的局限性。 授课方式:多媒体配合课堂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6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该课程采用开卷考试方式,平日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来评定学生的总成绩, 平日成绩、考试成绩和总成绩均以百分制考核。 (1)平时成绩:平日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出勤率占10,;平日作业 成绩占20,。 (2)期末考核:期末采用笔答形式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孙强编著(环境经济学概论(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2] 历以宁、章铮著(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出版社,1995( [3] 沈满洪著(环境经济手段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 曹东、王金南等著(中国工业污染经济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撰写人:魏俊峰 审核人:于淑萍 课程负责人:魏俊峰 6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学、普通生物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工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阐述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为主线,较全面和深入地阐明其基本化学原理以及环境化学和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讨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同时注意适当反映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化学物质在环境诸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处理环境中化学污染问题的能力以及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 2学时) 教学内容: 1.1环境化学 2.1环境污染物 教学要求: (1) 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 (2) 明确学习环境化学课程的目的。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12学时) 教学内容: 2.1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2.2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2.3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 2.4 大气颗粒物 教学要求: (1) 了解大气的层结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 (2) 掌握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3) 了解描述大气污染的数学模式。 (4) 了解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 14学时) 教学内容: 3.1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7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2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3.3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3.4 水质模型 教学要求: (1) 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 (2) 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 -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并运用所学原理计算水 体中金属存在形态。 (3) 掌握天然水体中pE-pH 图的制作。 (4) 了解颗粒物在水环境中聚集和吸附-解吸的基本原理。 (5) 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挥发速率、水解 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计算方法。 (6) 了解各类水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6学时) 教学内容: 4.1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4.2 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 4.3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 教学要求: (1) 了解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性。 (2) 了解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3) 掌握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 (4) 掌握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主要农药在土壤中 的转化规律与效应。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10学时) 教学内容: 5.1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5.2 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转运 5.3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5.4 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 5.5 污染物质的毒性 教学要求: (1) 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2) 掌握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 (3) 掌握若干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4) 掌握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转化速率。 (5) 了解毒物的毒性、联合作用和致突变、致癌和抑制酶活性等作用。 (6) 了解有关重要辅酶的功能、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的类型。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与效应 (4学时) 教学内容: 6.1 重金属元素 7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6.2 有机污染物 教学要求: (1) 了解重金属汞、准金属砷和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等典型 污染物的来源、用途和基本性质。 (2) 掌握典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基本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另设有32学时的环境化学实验,内容和要求详见《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为考试课。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讨论等,占总成绩30%,其中出勤占 10%,作业和课堂讨论占20%。 (2)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70%。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戴树桂(《环境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晓蓉(《环境化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 何燧源等(《环境化学》(第二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4] 王凯雄(《水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撰写人:魏俊峰 审核人:于淑萍 课程负责人:魏俊峰 7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 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学分: 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工学院 实验项目数:10 必做项目数:4 选作项目数:6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10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实验课是为环境化学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 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明确理论在环境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在具有系统的环境化 学基础和较全面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上,通过实验了解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 化规律及污染物的处理,从而获得环境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训练。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气相色谱、氮氢空发生器、马弗炉、大气采样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 水浴振荡器、数显振荡培养箱,甲醛—氨测定仪、离心机、酸度计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学时实验实验每组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号 分配 类型 要求 人数 有机物的正辛醇—测定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1 4 综合 必做 4 水分配系数 配系数。 0测定不同温度下Fe还原降0Fe还原降解偶氮染解偶氮染料反应的一级动力2 4 综合 必做 4 料的动力学测定 学常数,求算反应活化能。 水体自净程度 测定水体中三氮的含量,评3 4 综合 必做 4 的指标 价水体的自净程度。 苯酚的光降解速率测定酚在光作用下的降解速4 4 综合 必做 4 常数 度,并求得反应的速率常数。 以苯系物为代表采用气相色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5 16 设计 选做 4 有机物污染 VOC。 S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及 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粮食中的Pb、Zn、Cu、Cd,6 16 设计 选做 4 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了解土壤土壤-植物体系中重 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 通过分析藻类光合作用色素重金属对藻类光合的含量,评价重金属污染物7 16 设计 选做 4 作用色素的影响 的水生生态毒性 7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通过测定水体总磷、叶绿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4 及初级生产率评价水体富营8 16 设计 选做 的评价 养化的状况。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绘制城市交通干线空气中氮9 16 设计 选做 4 日变化曲线 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 通过测定污灌区表层和深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土阳离子交换总量,了解污10 16 设计 选做 4 量 灌对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注:开放性实验项目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0分;: 80分, B <90分; 70分, C <80;60分, D<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80分,操作考核成绩满分20分。其中,必做项目(4学时)的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成绩计入,每个项目满分10分。设计性项目(16学时)的实验成绩以小论文的成绩计入,每个项目满分40分。实验报告和小论文的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报告撰写,依次各占报告成绩的20%、40%和40%。操作考核成绩按百分制登记。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在规定的专业实验报告格式中,要求实验基本信息填写完整、清楚;实验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未交报告者,该实验项目成绩以零分计。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讨论、思考题等内容。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环境教研室自编(环境化学实验(2007( [2] 董德明等(环境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康春莉等(环境化学实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4] 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 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撰写人:魏俊峰 审核人:于淑萍 课程负责人:魏俊峰 7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总 学 时:32 讲授学时:32 学 分: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转化是消减污染物或资源化的根本途径,而微生物在降解或转化中具有其它生物体无法替代主力军作用。本课程内容分三大部分:一是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二是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三是穿插在前两部分中的微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生态、生物处理技术中的微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生理、生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规律,深刻理解传统及新兴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学原理,逐步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1 环境微生物学的内容与目标 1.2 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 1.3 微生物的概述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面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与微生物的关系。 (2) 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3) 了解微生物类群,掌握微生物的特点。 (4) 了解本门课程教学特点、要求,激发对本课程学习兴趣。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等 第二章: 病 毒 ( 2 学时) 教学内容: 2.1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2.2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2.3 病毒的繁殖 2.4 病毒的培养 教学要求: (1) 掌握病毒的一般特征,了解病毒的分类。 7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2) 了解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病毒的繁殖和培养。 (3) 了解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了解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在污水 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4) 了解常见病毒病、病毒与环境健康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 原核微生物 ( 2学时) 教学内容: 3.1 细菌域 3.2 古菌域 3.3 放线菌 3.4 蓝细菌 3.3 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教学要求: (1) 掌握细菌形态特征、大小测定和细胞结构。掌握细菌的培养特征。 (2) 了解古细菌特点。 (3) 掌握放线菌形态特征,了解放线菌主要类群。 (4) 了解蓝细菌,了解螺旋体,了解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等基本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四章: 真核微生物 ( 2 学时) 教学内容: 4.1 原生动物 4.2 微型后生动物 4.3 藻类 4.4 真菌 教学要求: (1) 掌握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藻类、真菌的结构和特点。具有一定显 微镜下常见种类的识别能力。 (2) 了解真核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污泥膨胀 问题等。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理 ( 4 学时) 教学内容: 5.1 微生物的酶 5.2 微生物的营养 5.3 微生物的代谢 教学要求: (1) 掌握微生物酶蛋白的结构与活性中心,掌握酶的催化特性,掌握酶的活 力单位和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2) 了解微生物产生的酶的类型及在代谢和底物转化中的作用。 (3) 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及比例。了解微生物产能代谢及一些途径。 (4) 通过微生物代谢知识,了解污染物降解的机理。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长因子 ( 4学时) 教学内容: 7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6.1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6.2 微生物的生存因子 6.3 其他不利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6.4 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6.5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教学要求: (1)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规律。 (2) 掌握微生物与温度、pH值、溶解氧的关系。了解辐射、有害物质、渗透 压、其他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3) 了解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4) 了解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 4学时) 教学内容: 7.1 微生物的遗传 7.2 微生物的变异 教学要求: (1) 了解微生物在遗传学发展中贡献。 (2) 了解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特点。 (3) 掌握基因重组原理及基本方法。 (4) 了解遗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 4学时) 教学内容: 8.1 土壤微生物生态 8.2 空气微生物生态 8.3 水体微生物生态 教学要求: (1) 了解生态系统。 (2) 掌握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特点,了解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3) 掌握空气微生物生态学特点,了解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 术。 (4) 掌握水体微生物生态分布规律及水体自净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九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 4学时) 教学内容: 9.1 碳循环 9.2 氮循环 9.3 硫、磷循环 9.4 铁、锰循环 教学要求: (1) 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及规律,了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的分解。 (2) 熟悉氮、磷等循环与污染防治的关系。 7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十章: 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 4 学时) 教学内容: 10.1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0.2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开发及应用 10.3 优势菌种与生物制剂的开发应用 教学要求: (1) 了解固定化技术及应用。 (2) 了解胞外多聚物的类型、产生条件及开发应用。 (3) 了解优势菌株的筛选、驯化、保存既扩大培养技术与生物制剂的开发应 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以期末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及 期中考试成绩。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 绩构成。 包括上课出勤10%、作业10%、课堂测验10%。 (1)平时成绩: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周群英、王士芬编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8( [2] 周德庆(微生物教程(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Tortora G J, Funke B R and Case C L. Microbiology (7th education) . Benjamin Cunumings, 2002. [4] 刘志恒主编(现代微生物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5] Alan Scragg(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Harlow,England,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1999. [6] 王家铃 主编(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撰写人:杨玉锁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杨玉锁 7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总 学 时:32 讲授学时:32 学 分:2 先修课程:生物学、环境化学、生态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主要专业核心课之一。环境毒理学是运用物理 学、化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种环境因素,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和理解环境与健康、与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等重要问题的工具和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机理,熟悉环境毒理学常用试验方法,以及环境健康危险评定、生态风险度评价的一般程序,同时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毒物安全防护知识,为学生进一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验指导。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1.1 概论。 1.2 环境毒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内容。 教学要求: (1) 掌握环境毒理学基本概念。 (2) 了解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及内容。 (3) 了解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及主要进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4学时) 教学内容: 2.1 生物转运。 2.2 毒物动力学。 2.3 生物转化。 教学要求: (1) 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污染物的代谢动力学。 (2) 掌握化学物质通过生物膜方式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3) 掌握生物转化的反应机理及生物转化的因素。 (4) 理解人体对环境化学物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4学时) 教学内容: 7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1 毒性作用。 3.2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教学要求: (1) 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2) 掌握外源化学物对组织细胞毒性作用的机理。 (3) 理解环境化学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环境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及其评价 (3学时) 教学内容: 4.1 化学物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 4.2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4.3 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4.4 皮肤局部毒性作用及其评价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2) 了解环境毒理学常用的实验动物,理解经典急性致死性毒性实验的设计 原则和基本要求。 (3) 掌握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大气污染毒理学 (4学时) 教学内容: 5.1 概述。 5.2 大气污染物治病、致癌、致突变作用。 5.3 有害气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5.4 大气颗粒物的作用及其机理。 教学要求: (1) 了解大气污染毒理学概念及来源。 (2) 掌握大气污染物毒性作用。 (3) 掌握有害气体的作用及机理。 (4) 掌握一些大气颗粒物的作用及机理。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水环境毒理学 (4学时) 教学内容: 6.1 概述。 6.2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与生物富集 6.3 水环境污染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危害 6.4 水体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教学要求: (1) 了解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及其发布。 (2) 掌握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和蓄积。 (3) 掌握水体污染对人体及水生生物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土壤环境毒理学 (3学时) 教学内容: 8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7.1 土壤环境的一般性状 7.2 土壤的污染和自净 7.3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7.4 土壤污染的生物学效应 教学要求: (1) 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与特点。 (2) 理解土壤的自净功能及其环境毒理学意义。 (3) 掌握重金属和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其他生 物的危害。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环境中主要重金属的毒性 (6学时) 教学内容: 8.1 汞 8.2 铅 8.3 镉 8.4 铬 8.5 砷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中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迁移、转化、代谢。 (2) 理解重金属的汞、铅、镉、铬、砷的性质、来源、代谢。 (3) 掌握重金属的汞、铅、镉、铬、砷的毒理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农药与肥料的毒性 (2学时) 教学内容: 9.1 概述 9.2 农药污染与残留 9.3 农药的毒性作用 9.4 几种重要的农药及其毒性 9.5 肥料的毒性 教学要求: (1) 了解农药在生物体内残留的原因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2) 理解农药对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危害。 (3) 掌握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机氯农药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其它章节为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以期末开卷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 成作业情况。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 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各部分等比分配为出勤占 20%,作业成绩占15%。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8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孟紫强(《环境毒理学》第二版(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 李建政等(《环境毒理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孔志明(《环境毒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惠秀娟编(《环境毒理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撰写人:王 帆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8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B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 学 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 学 分:1.0 其中实验学分:1.0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12 必做项目数:6 选做项目数:6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4 六、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门实验课为独立设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中唯一涉及普通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等理论课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本门课程内容包括环境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和综合实验。通过本门课的实际操作,主要了解环境生物学基本的实验原理、方法、操作及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通过操作和记录实验过程,能够综合应用理论课所学知识,进行结果的分析、讨论。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在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技术应用方面的实际设计、操作、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 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高压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干热空气消毒柜、生物显微镜、菌落计数器、恒温培养箱、恒温振荡培养箱、电导率仪、分光光度计、熏气室等及玻璃器皿等。 八、 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学时实验实验每组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号 分配 类型 要求 人数 标准平皿法对水样中细菌1 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 4 验证 必做 2-4 作计数。 以小麦为代表,用发芽势和2 种子发芽毒性实验 4 验证 必做 2-4 发芽率进行毒性实验 生物监测实验—蚕豆蚕豆发芽、毒物处理、固定、3 4 设计 必做 2-4 根尖微核法 染色、显微镜观察 SO对植物的急性伤单子叶、双子叶植物熏气、24 4 综合 必做 2-4 害 观察及SO浓度测定 2 水中大肠菌群细菌的采用多管发酵、最近似数方5 4 验证 选做 2-4 检测 式测定水中大肠杆菌菌群 TTC标准曲线、活性污泥脱6 脱氢酶活性测定 4 综合 选做 2-4 氢酶活性的测定 污染物对鱼类呼吸的水生动物耗氧量的测定方7 4 验证 选做 2-4 影响 法 旱生、中生、阴生植物气孔污染物对植物气孔影8 数目及密度测定;气孔开闭4 验证 必做 2-4 响的比较观察 观察 8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活性污泥混合液制片;显微 9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 镜观察;各类生物形态特4 验证 必做 2-4 征、生活状态。 活性污泥沉降比;污泥体积10 活性污泥性能实验 4 验证 选做 2-4 指数;污泥活性等。 根据微生物菌落形态的不 同,采用微生物接种技术对11 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4 设计 选做 2 细菌、防线菌、酵母菌及霉 菌进行鉴别。 大肠杆菌的培养及生长测Logistic生长曲线测12 定;生长曲线绘制及参数确4 验证 选做 2-4 定 定。 九、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0分;B:,80分<90分;C:,70分<80;D: ,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80分,操作考核成绩满分20分。其中,每项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成绩计入,满分10分。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依次各占报告成绩的20%、40%和40%。操作考核成绩按百分制登记。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在规定的专业实验报告格式中,要求实验基本信息填写完整、清楚;实验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未交报告者,该实验项目成绩以零分计。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预习、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讨论、思考题等内容。 十、 主要参考教材 [1] 大连大学环境教研室,环境生物学实验讲义,2014. [2] 周群英、高廷耀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8( [3] 程树培 主编.环境生物技术实验指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撰写人:杨玉锁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杨玉锁 8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Law 总 学 时:32 讲授学时:32 学 分:2 先修课程:环境学、环境管理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详细介绍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法律体系、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等,重点讲解相关的法律责任制度。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法的基本理论,熟悉环境法的体系,掌握相关法规知识,提高环境法律意识,具备一定的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环境行政诉讼和处理环境污染与资源纠纷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2 学时) 教学内容: 1.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1.2 1.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要求: (1) 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性质及特点。 (2) 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3) 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及要素。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和立法 (2 学时) 教学内容: 2.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2.2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内涵。 (2) 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 4 学时) 教学内容: 3.1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3.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3 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3.4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8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5 公众参与的原则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法的五个基本原则的产生发展过程。 (2) 掌握五个基本原则的内涵。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 4 学时) 教学内容: 4.1 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4.2 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4.3 环境标准制度 教学要求: (1) 了解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2)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及环境标准制度。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 ( 7 学时) 教学内容: 5.1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5.2 大气污染防治法 5.3 水污染防治法 5.4 海洋环境保护法 5.5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5.6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7 其他污染环境的管理规定 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 (2) 掌握大气环境、海洋环境、水、环境噪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最新法 律规定。 (3) 了解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规定。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 7 学时) 教学内容: 6.1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6.2 土地资源保护法 6.3 水资源保护法 6.4 森林资源保护法 6.5 草原资源保护法 6.6 水土保持法 6.7 矿产资源、渔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特殊区域环境等保护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土地、水、森林、草原资源的特征及其保护的立法情况,掌握上述 资源保护法的主要法律规定。;。 (2) 了解水土保持法、矿产资源保护法、渔业资源保护法及野生动植物资源 保护法的立法情况。 (3) 掌握上述各法的主要法律规定。 8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 6 学时) 教学内容: 7.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概述 7.2 行政责任 7.3 民事责任 7.4 刑事责任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法律责任制度的特点。掌握环境行政、民事及刑 事责任的概念及有关规定。并。。 (2) 通过学习具有一定的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环境行政诉讼和处理环境 污染与资源纠纷的能力。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课程成绩的10%和2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3. [2] 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六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3] 祝铭山主编.典型案例与法律适用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北京:中国法 制出版社,2004. [4] 陈汉光主编.环境法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5] 朴光洙主编.环境法与环境执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撰写人:于淑萍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8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总 学 时:64 讲授学时:64 学 分:4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D、普通微生物学A、环境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环境工程 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水 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以及废水处理工程系统工艺原理与设计,掌握大气污染控制 原理和方法,了解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原理与方法; 了解噪声等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等。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观念, 为将来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1 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 1.2 环境工程学的形成于发展 1.3 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 理解工程和环境工程的概念。 (2) 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形成和发展。 (3) 了解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 14 学时) 教学内容: 2.1 水中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 2.2 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 2.3 水中溶解物质的去除 2.4 水中有害微生物的去除 2.5 水的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格栅和筛网等主要设备结构组成。 (2) 掌握沉淀的基础理论,了解沉淀池和沉砂池的结构及工艺设计。 (3) 掌握水的混凝机理,了解其设备和应用。 (4) 掌握气浮的分类、工艺,了解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5) 掌握过滤的基本方法,熟悉快滤池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6) 熟悉软化除盐的基本方法、原理,掌握离子交换法软化和除盐的基本原 理在处理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8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7) 掌握膜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熟悉其在海水淡化、纯净水制备中的应 用。 (8) 掌握消毒的基本方法、氯消毒的基本原理,了解其他的消毒技术。 (9) 了解水的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三章: 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 18 学时) 教学内容: 3.1 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3.2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 3.3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生物膜法 3.4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3.5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3.6天然生物处理工艺 3.7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教学要求: (1) 掌握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 (2) 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主要运行方式、工艺设计和计算。 (3) 掌握曝气的原理和曝气池的类型及结构。 (4) 掌握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5) 掌握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类型及主要设备。 (6) 了解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好氧生物流化床工艺等。 (7) 掌握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过程。 (8) 了解厌氧池的类型、结构、厌氧生物处理的设计方法。 (9) 掌握好氧-厌氧的联合运用,了解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新进展。 (10) 了解稳定塘、土地处理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11) 掌握生物脱氮、生物除磷的原理、工艺流程与设计。 (12) 了解污泥的来源、性质、浓缩、稳定、调理、干燥、脱水及利用和最 终处置,掌握污泥处理和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16 学时) 教学内容: 4.1 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4.2 颗粒污染物控制 4.3 气态污染物控制 4.4 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 教学要求: (1) 了解大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的现状、处理方法。 (2) 掌握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掌握重力沉降的原理和重力沉降室的设计, 了解旋风除尘、静电除尘、袋式除尘等方法。 (3) 掌握气态污染物控制,掌握吸收净化和燃烧转化的原理,了解催化转化 和生物净化的方法。 (4) 掌握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掌握烟囱高度和出口直径的计算。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 12 学时) 8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5.1 概论 5.2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系统工程 5.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教学要求: (1) 了解固体废物来源、分类、污染的危害与控制。 (2) 了解固体废物的管理。 (3) 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有关的概念、原理与方法。 (4) 掌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5) 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置。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六章: 噪声等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 2 学时) 教学内容: 6.1 噪声污染与防治技术 6.2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技术 6.3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技术 教学要求: (1) 了解噪声的评价和标准,掌握噪声测试和监测,熟悉噪声控制技术。 (2) 了解电磁辐射的危害、传播途径,掌握电磁辐射的控制技术 (3) 了解放射性污染特点及控制技术。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环境工程学实验》32学时独立设课,《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2周,分别另 行制定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堂考勤、作业、其中考试情 况。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作业和期中考试。其中出勤、作 业占10%,期中考试占2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蒋展鹏(环境工程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蒋建国(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3]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4] 郝吉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撰写人:陈丽荣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陈丽荣 9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 学 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 学 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12 必做项目数:7 选做项目数:5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10 一、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水处理技术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基本理论的理解,训练学生环境工程学实验设计、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技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环境工程观念。 《环境工程学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和正确使用专业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掌握环境工程水处理实验技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测定方法等,训练学生实验数据的处理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工程工作、科学研究工作等奠定基础。 每位学生至少做8项实验。要求学生熟悉本专业有关实验技能,氧总转移系数、砂滤水头损失及浊度、杂质颗粒总去除率、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掌握酸性废水中和吹脱处理方法、废水固液分离的气浮及混凝沉淀方法、染料废水臭氧脱色方法的操作过程、填料塔的工作原理、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熟悉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专业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分必修和选修两种。必修实验主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设7个验证及综合性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方法,掌握实验流程,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验结果。选修实验选做1个,主要让学生了解混凝的机理方法、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净化及计算机在环境工程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 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曝气充氧实验装置、加压溶气气浮实验装置、中和吹脱实验装置、臭氧发生器、臭氧脱色实验装置、静止沉淀实验装置、砂滤实验装置、污泥比阻实验装置、混凝试验六连搅拌仪、溶解氧测定仪、空压机、天平、COD快速测定仪、浊度仪、DO测定仪、便携式pH计、填料塔、SO自动测定仪、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处理仿2 真软件等。 9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三、 实验内容及要求 学 序时实验实验每组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号 分类型 要求 人数 配 1.掌握氧转移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2.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曝气充氧实验 必做 验证 1 4 6-8 法。 3.掌握溶解氧仪的使用及溶解氧的测定。 1.了解气浮实验系统设备及构成。 2.通过实验掌握气浮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气浮实验 必做 综合 2 4 6-8 3.通过实验的运行了解加压溶气气浮工艺过程及操作运行方法。 1.掌握吹脱法的基本原理。 2.测定升流式石灰石过滤设备在不同滤速中和吹脱实验 必做 综合 3 4 6-8 下中和酸性水的效果。 3.观察吹脱装置的运行过程及反应原理。 1.掌握臭氧脱色的原理,了解臭氧制备的工艺流程及装置。 2.观测染色水用臭氧脱色的效果。 臭氧脱色实验 3.观察水力停留时间(HRT)、臭氧投加量必做 综合 4 4 6-8 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4.掌握臭氧发生器的操作方法和臭氧用于水处理的实验方法。 1.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静止沉淀实验 必做 验证 5 4 6-8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求出沉淀曲线。 1.通过实验掌握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 污泥比阻实验 2.掌握用布氏漏斗试验选择混凝剂。 必做 综合 6 4 6-8 3.掌握确定污泥的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1.熟悉滤池实验设备和方法。 2.观察滤池反冲洗的情况、滤料的水力筛 砂滤实验 分现象,滤料层膨胀与冲洗强度。 必做 综合 7 4 6-8 3.观察滤料层的水头损失与工作时间的关系。 1(掌握某废水的混凝剂最佳投药量的测定方法。 混凝沉淀实验 选做 综合 8 4 6-8 2(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沉淀效果。 1(深入理解吸附法净化有害废气的原理和 有机废气VOC特点。 选做 综合 9 4 6-8 净化实验 2(掌握通过实验手段获得吸附床参数的方法。 9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掌握活性炭吸附法的 工艺流程和吸附 装置的特点。 1(了解填料塔的基本结构及其吸收净化酸 SO吸收净化雾的工作原理。 2 实验 2(实验分析填料塔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选做 综合 10 4 6-8 2(了解SO自动测定仪的工作原理,掌握2 其测定方法。 污水处理厂 通过水处理仿真软件的设计,加深对水处选做 设计 11 4 3-5 仿真实验 理工程认识和理解。 大气污染控制该软件主要是粉尘治理和气态污染物治 工程仿真实验理,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技选做 设计 12 4 3-5 软件 术。 四、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0分;B:,80分<90分;C:,70分<80;D:,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80分,操作考核成绩满分20分。其中,每项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成绩计入,满分10分。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思考题,依次各占报告成绩的20%、40%和40%。操作考核成绩按20分登记(含笔试和操作)。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在规定的专业实验报告格式中,要求实验基本信息填写完整、清楚;实验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未交报告者,该实验项目成绩以零分计。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预习、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讨论、思考题等内容。 五、 主要参考教材 [1] 大连大学环境教研室(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2009( [2] 章非娟等(环境工程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吴俊奇,李燕城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4] 张可方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 [5] 郝吉明,段雷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撰写人:陈丽荣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陈丽荣 9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总 学 时:48 讲授学时:48 学 分:3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核心课之一,它通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该课程应用性很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规监测项目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具备制订监测方案的能力;懂得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独立分析、设计、解决环境监测问题,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3学时) 教学内容: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2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的概述。 1.3 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2) 了解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的概述。 (3) 了解环境标准的作用,掌握环境标准的分类、分级、制定原则。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7学时) 教学内容: 2.1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水质监测项目及其监测分析方法。 2.2 不同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2.4 水样的预处理方法。 2.5 水样物理性质的检验的指标。 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2.7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方法。 2.8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2.9 水质污染生物监测。 2.10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 教学要求: 9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 了解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掌握一些水质监测项目及其监测分析方 法。 (2) 掌握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重点掌握地表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3) 掌握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4) 掌握水样的预处理方法。 (5) 掌握水样物理性质的检验的指标。 (6) 掌握金属化合物(Hg、Cd、Cu、Zn、Pb、Cr、As)的测定方法。了解 Al和其它金属。 (7) 掌握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方法。 (8)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9) 了解水质污染生物监测。 (10) 了解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土壤污染监测 (3学时) 教学内容: 3.1 土壤组成。 3.2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3.3 土壤样品制备与保存方式。 3.4 土壤成分和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土壤组成。 (2) 了解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3) 了解土壤样品制备与保存方式。 (4) 掌握土壤成分和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生物污染监测 (3学时) 教学内容: 4.1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4.2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4.3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4.4 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情况。 (2) 了解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3) 掌握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4) 掌握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大气和废气监测 (14学时) 教学内容: 5.1 大气污染基本知识。 5.2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5.3 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5.4 一些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的测定。 5.5 TSP、PM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及其组分的测定方法。 10 9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5.6 大气降水监测方法。 5.7 污染源的监测。 5.8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法。 5.9 标准气体的配制。 教学要求: (1) 了解大气污染基本知识。 (2) 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3) 了解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4) 掌握一些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的测定。 (5) 掌握TSP、PM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及其组分的测定方法。 10 (6) 了解大气降水监测方法。 (7) 了解污染源的监测。 (8) 了解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法。 (9) 了解标准气体的配制。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固体废弃物监测 (2学时) 教学内容: 6.1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和鉴别方式。 6.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样品的测定及制备。 6.3 鉴别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试验方法。 6.4 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 6.5 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教学要求: (1) 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和鉴别方式。 (2) 了解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样品的测定及制备。 (3) 掌握鉴别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试验方法。 (4) 掌握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 (5) 掌握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放射性监测 (2学时) 教学内容: 7.1 放射性基本知识。 7.2 放射性污染源及其危害。 7.3 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 教学要求: (1) 了解放射性基本知识。 (2) 了解放射性污染源及其危害。 (3) 了解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4学时) 教学内容: 8.1了解监测过程的一些名词术语。 8.2 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8.3 了解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9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8.4 了解环境标准物质。 教学要求: (1) 了解监测过程的一些名词术语。 (2) 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3) 了解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4) 了解环境标准物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其它章节为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48学时,另外安排《环境监测实验》32学时独立设课,并另行制 定实验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 业情况。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 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各部分等比分配平时成绩, 各占课程成绩的15%。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奚旦立等(《环境监测》(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陈玲等主编(《环境监测》(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王英健等主编(《环境监测》 (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 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 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撰写人:王帆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9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 学 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 学 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12 必做项目数:5 选做项目数:7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12 六、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实验课是配合环境监测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正确使用专业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掌握环境监测(采样、布点、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等)的基本技能,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环境监测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和正确使用专业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掌握环境监测实验技能,训练学生实验数据的处理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工程工作、科学研究工作等奠定基础。 每位学生至少做8项实验。要求学生熟悉本专业有关实验技能,掌握气体污染物的采集和测定方法、颗粒物、环境噪声、污水与土壤一些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熟悉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专业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分必修和选修两种。必修实验主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设6个验证及综合性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方法,掌握实验流程,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验结果。选修实验选做2个,主要让学生了解噪声测定原理及方法以及土壤中农药含量测定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液相色谱仪、智能中流量TSP采样器、积分声级器、红外测油仪、测汞仪、 大气采样器、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连续流动分析仪、吸收瓶、碘量瓶、分析天平、分液漏斗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实验项 实验内容 学时实验实验每组号 目名称 分配 类型 要求 人数 1.掌握水中六价铬和总铬的测定原水中铬的测理及方法。 综合 必做 1 4 2 定 2.掌握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1.掌握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大气中二氧测定二氧化硫的原理及方法。 综合 必做 2 4 2 化硫的测定 2.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9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掌握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的原污水中油的理及方法。 综合 必做 3 4 2 测定 2.熟练应用红外测油仪。 1.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的原理及方法。 综合 必做 4 4 2 的测定 2.评价水质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 程度。 1.掌握智能中流量TSP采样器的使大气中总悬用方法。 浮颗粒物的综合 必做 5 4 2 2.了解校区内空气中的悬浮微粒污测定 染情况。 1.掌握用稀释接种法测定BOD的5 五日生化需基本原理及操作技能。 综合 选做 6 4 2 氧量的测定 2.掌握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 理及方法。 1.掌握运用积分声级器测定等效声 环境噪声监级Leg的原理及方法。 综合 选做 7 4 2 测 2。对待测定网点的环境噪声进行评 价。 土壤中的镉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综合 选做 8 4 2 的测定 中镉的原理及方法。 了解农药在土壤中的含量,掌握液土壤中农药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农药的原理及综合 选做 9 4 2 含量的测定 方法。 蔬菜中硝酸掌握连续流动仪测定蔬菜中硝酸盐盐含量的测综合 选做 10 4 2 含量原理及方法。 定 头发中含汞掌握测汞仪测定头发中汞含量的原11 综合 选做 4 2 量的测定 理及方法。 校园空气质掌握空气质量监测的原理与方法,设计 选做 12 12 2 量监测 了解校园空气质量状况。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并组织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0分;B:,80分<90分;C:,70分<80;D: ,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满分80分,操作考核成绩满分20分。其中,每项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成绩计入,满分10分。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思考题,依次各占报告成绩的20%、40%和40%。操作考核成绩按20分登记(含笔试和操作)。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在规定的专业实验报告格式中,要求实验基本信息填写完整、清楚;实验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未交报告者,该实验项目成绩以零分计。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预习、 9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讨论、思考题等内容。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奚旦立主编. 《环境监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 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 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撰写人:王 帆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10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规划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Environmental Planning 英文名称: 总 学 时:32 讲授学时:32 学 分:2 先修课程:环境学 环境法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环境规划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与系统学、规划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课程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法;水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流域环境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该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微观技术解决宏观环境问题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课程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环境规划总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 1.1环境规划概述 1.2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及体系 1.3环境规划学国内外发展历程 1.4环境规划学科前沿及发展方向 教学要求: (1) 掌握环境规划定义。 (2) 了解环境规划基本特征及基本原则。 (3) 了解环境规划基本内容。 (4) 了解国内外环境规划发展历程及经验。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理论基础 (2 学时) 教学内容: 2.1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2.2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2.3复合生态系统 2.4空间结构理论 2.5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 教学要求: (1) 掌握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2) 能运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状态。 (3) 理解复合生态系统的系统结构及功能。 (4) 理解空间结构理论基本内容,掌握环境功能区划的概念。 10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5) 了解循环经济及产业生态学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2 学时) 教学内容: 3.1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3.2环境评价和预测 3.3环境功能区划 3.4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 3.5环境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教学要求: (1) 掌握环境规划目标的概念、要求及确定方法。 (2) 理解环境评价的工作内容。 (3) 了解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方法的选择原则。 (4) 了解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依据、分类。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4 学时) 教学内容: 4.1环境评价方法 4.2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 4.3大气污染预测方法 4.4水污染预测方法 4.5固废、噪声污染预测方法 4.6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方法 4.7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4.8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超标率、等标污染负荷计算,掌握单因子评价指数法及综合质量评 (4) 价指数法。 (5) 熟练掌握大气污染源强预测方法,了解箱式模型和高斯扩散模型。 (6) 掌握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方法,理解完全混合模式及一维河流水质模型、 BOD-DO耦合模型。 (7) 掌握工业固废、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方法,了解噪声预测方法。 (8) 掌握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线性数学规划方法,了解多目标决策分析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 (6 学时) 教学内容: 5.1水环境规划内容及类型 5.2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 5.3水环境规划基础 5.4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 5.5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5.6水环境规划实例 教学要求: (1) 了解水环境规划基本内容、类型及步骤。 10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2) 掌握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法与步骤。 (3) 掌握水环境容量定义及分类。 (4) 能运用排污口最优化处理模型、最优化均匀处理模型、区域最优化处理 模型解决问题。 (5) 掌握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4 学时) 教学内容: 6.1大气环境规划内容和类型 6.2大气环境规划组成 6.3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6.4大气环境规划综合防治措施 6.5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例 教学要求: (1) 了解大气环境规划基本内容及类型。 (2) 掌握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方法与步骤。 (3) 掌握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确定方法,能利用A值法、A-P值法计算大 气污染物总量。 (4) 了解大气环境规划综合防治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 (2 学时) 教学内容: 7.1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7.2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内容 7.3土地利用规划实例 教学要求: (1) 掌握土地、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2) 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方法。 (3) 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2 学时) 教学内容: 8.1固体废物概述 8.2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 8.3应用实例 教学要求: (1) 掌握固体废物概念、分类及固体废物的危害。 (2) 掌握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对象、内容及技术路线。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 城镇环境规划 (2 学时) 教学内容: 9.1城市环境规划 9.2开发区环境规划 9.3社区环境规划 10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9.4乡镇环境规划 教学要求: (1) 掌握城市环境规划内容、特点及编制程序。 (2) 掌握开发区、社区、乡镇环境规划内容、特点及编制程序。 授课方式:讲授 讨论 第十章: 流域环境规划 (2 学时) 教学内容: 10.1流域环境规划概述 10.2流域环境规划理论及方法基础 10.3流域环境规划方法 10.4流域环境规划实例 教学要求: (1) 理解流域及分水线的概念。 (2) 了解流域环境规划理论基础。 (3) 掌握流域环境规划基本步骤及规划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十一章: 生态城市规划 (2 学时) 教学内容: 11.1 生态城市规划概述 11.2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 11.3 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11.4 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态城市的概念、规划目标及内容。 (2) 掌握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的关系。 (3) 了解生态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规划方法。 (4) 了解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十二章: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2 学时) 教学内容: 12.1DSS的产生和发展 12.2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 12.3环境规划DSS的开发和设计 12.4DSS实例 教学要求: (1) 了解DSS的组成、分类和发展趋势。 (2) 掌握DSS的基本构成。 (3) 了解DSS数据库、模型库及界面。 (4) 了解DSS设计的基本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10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二部分组成,各部分等比分配平时成绩, 各占课程成绩的15%。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郭怀成等(《环境规划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曲向荣(《环境规划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 张承中(《环境规划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刘琨(《环境规划与管理》[M](哈尔滨:哈尔冰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撰写人:汪 林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10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总 学 时:48 讲授学时:48 学 分:3 先修课程:环境学、生态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化学、环境法 学、环境工程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通过本门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系统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掌握重要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工程分析方法、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和环境风险的影响评价方法和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修养和科学作风,使学生具有在企业、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及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境管理与环境评价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与国家有关环境政策和法规联系紧密,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因环境政策和法规的修订而随时更新相关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学时)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 3 教学内容: 1.1 概述 1.2 我国环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3 我国环评制度的特点 教学要求: (1)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 (2) 了解国际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 理解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 4 学时) 教学内容: 2.1 环境法规 2.2 环境标准 教学要求: (1) 掌握我国环境法规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 熟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法律法规。 (3) 掌握环境标准体系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4) 能运用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环境质量优劣、能运用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环 境污染情况。 (5) 了解常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基本内容。 10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 3 学时) 教学内容: 3.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3.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教学要求: (1) 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2)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3) 会运用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四章:工程分析 ( 6 学时) 教学内容: 4.1 概述 4.2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4.3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教学要求: (1) 了解工程分析的作用。 (2) 理解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3) 掌握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4) 了解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 掌握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 (6) 会运用常用工程分析方法计算污染源的源强等。 (7) 会判断清洁生产等级。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8 学时) 教学内容: 5.1 基础知识 5.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教学要求: (1) 了解典型大气污染源产生污染物的种类和机制。 (2) 理解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 (3) 掌握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原则和调查内容。 (4) 熟练掌握大气环境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方法。 (5) 理解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预测模型及相关参数的意义。 (6) 会运用估算模式确定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授课方式:案例+讲授+自学 第六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8 学时) 教学内容: 6.1 基础知识 6.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6.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0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6.4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6.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教学要求: (7) 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方式。 (8) 理解水体好氧与复氧过程的基本原理。 (9) 理解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 (10) 掌握水环境现状调查原则和调查内容。 (11) 掌握水环境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方法。 (12) 掌握零维和一维点源水质预测模式及相关参数的意义。 (13) 理解二维点源水质预测模式及相关参数的意义。 (14) 会判断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15) 能熟练运用BOD-DO耦合模型计算可降解污染物浓度和氧亏值等。 授课方式:案例+讲授+自学 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 6 学时) 教学内容: 7.1 基本知识 7.2 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7.3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4 声环境影响预测 7.5 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教学要求: (1) 掌握噪声物理量和噪声评价量。 (2) 理解声环境评价的主要任务。 (3) 掌握声环境现状调查要求和调查内容。 (4) 掌握声环境预测步骤和预测方法。 (5) 理解户外声波传播衰减的计算方法。 (6) 了解工业噪声和公路交通噪声预测计算模式及其参数的意义。 (7) 会运用点声源和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特点近似计算点声源和线声源 的噪声衰减值。 (8) 会判断声环境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9) 会计算噪声的叠加值、相减值及平均值。 授课方式:案例+讲授+自学 第八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 3 学时) 教学内容: 8.1 概述 8.2 一般项目产生的固废环境影响评价 8.3 固废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评 8.4 固废污染控制与管理 教学要求: (1) 理解固废的来源和分类。 (2) 掌握一般项目产生固废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环保要求。 (3) 理解固废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4) 了解固废污染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原则、处理方法与管理制度。 (5) 能对一般项目产生的固废进行环评影响评价。 10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6) 能对固废处置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授课6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3 学时) 教学内容: 9.1 概述 9.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4 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护与恢复 教学要求: (1) 了解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2) 理解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的基本内容。。 (3) 理解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一般方法和评价内容。。 (4) 理解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预测指标与预测评价的基本 内容。 (5) 会判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6) 理解生态环境影响的一般性防护与恢复措施。 (7) 会进行简单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自学 第十章 环境风险评价 ( 4 学时) 教学内容: 10.1 概述 10.2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风险的分类。。 (2) 理解环境风险的评价标准。。 (3) 理解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 (4) 会判断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5) 了解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方法。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48学时。为加强和巩固本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提高实践技能,本课程结束后,另外安排2周(2学分)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并另行制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堂考勤、完成作业及随堂测 验成绩。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评定并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 成。 (1)平时成绩:由课堂出勤、作业成绩、随堂测验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等 比分配平时成绩,各占课程成绩的1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李淑芹,孟宪林(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 朱世云,林春绵(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3年( 10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系列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M]、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M]、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M]、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 撰写人:杨海波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11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平台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Specialty English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总 学 时:32 讲授学时:32 学 分:2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适合于大学三年级通过CET4的学生学习。通过有代表性的英语专业文献的选读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包括单词,同义词)和短语,在专业词汇的积累与理解上有长足的进步,强化、提高学生识别和准确理解专业文献的能力,为以后准备和完成毕业论文以及将来从事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常用前缀 ( 4 学时) 教学内容: 1.1 最常用的前缀 1.2专业词汇中最常用的前缀 教学要求: (1) 掌握最常用的前缀。 (2) 掌握专业词汇中最常用的前缀。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 常用后缀 ( 2 学时) 教学内容: 2.1 最常用的后缀 2.2专业词汇中最常用的后缀 教学要求: (1) 掌握最常用的后缀。 (2) 掌握专业词汇中最常用的后缀。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三章: 专业英语中的构词法及其规律 ( 4 学时) 教学内容: 3.1专业词汇与普通词汇的词源学; 3.2印欧词根 3.3音变及其规律 教学要求: (1) 掌握用构词知识分解专业词汇的技巧。 (2) 掌握元音音变及其规律。 11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 掌握辅音音变及其规律。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 专业文献 ( 16 学时) 教学内容: 4.1 Environmental Analysis 4.2 Type and Sources of Air Pollutants 4.3 New Technologies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4.4 Water Pollution and Pollutants 4.5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4.6 Methods of Waste Disposal 4.7 Disposal of Solid Wastes 4.8 Global Change 教学要求: (1) 掌握大气污染专业词汇。 (2) 掌握水污染专业词汇。 (3) 掌握固体废弃物专业词汇。 (4) 掌握其它污染常见的专业词汇。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 英汉与汉英翻译技巧 (6 学时) 教学内容: 5.1英汉翻译 5.2汉英翻译 教学要求: (1) 掌握专业文献的基本翻译技巧与方法。 (2) 掌握一般论文的译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为使学生提高文献翻译能力,将会安排一定的翻译练习和作业。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五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 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作业和出勤各占 15%。 (2) 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钟理主编,《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 袁新民,新四级词源+联想高效记忆法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袁新民,新六级词源+联想高效记忆法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王秉均主编,科技英汉汉英翻译技巧[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撰写人:袁新民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袁新民 11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Authentication 总 学 时:32 讲授学时:32 学 分:2 先修课程:环境学、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ISO14001-2004标准产生的背景以及环境法律法规 体系;理解并掌握该标准18个体系要素的意图、要求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环境 因素识别、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及控制的原则和方法;熟悉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的过程;熟悉GB/T19011标准中审核的原则并掌握基本审核程序和技巧。为将来 从事环境管理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概述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1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1.2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简介 1.3 ISO14000系列标准在我国的应 教学要求: (1) 了解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标准的构成。 (2) 了解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及实施该标准对 组织的益处。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12 学时) 教学内容: 2.1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简介 2.2 术语和定义 2.3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条款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要求: (1) 了解该标准的原则、特点 及要求。 (2) 理解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3) 理解并掌握标准的20个基本术语。 (4) 准确理解并掌握标准18个体系要素的内涵。 (5) 掌握体系文件建立的方法及要求。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 第三章: 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 4 学时) 教学内容: 3.1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3.2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 11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2) 掌握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 (3) 熟悉法律、法规在环境管理体系各个要素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 4 学时) 教学内容: 4.1建立体系的一般步骤 4.2初始环境评审的意义及方法 4.3体系文件的编写 教学要求: (1) 了解建立体系的一般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2) 掌握初始环境评审的意义及方法。 (3) 熟悉体系文件的编写方法。。 (4) 学会编写简单的体系文件。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 第五章: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概论 ( 8 学时) 教学内容: 5.1 内部审核的概念和作用 5.2 内部审核的策划 5.3 内部审核的方法及要求 5.4 内部审核文件的编制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内部审核的概念及特点。,。 (2) 熟悉内部审核的方法、要求。 (3) 掌握主要内部审核文件的编写方法。 (4) 练习编写体系文件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练习 第六章: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 ( 2 学时) 教学内容: 6.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基本流程 6.2 认证审核的实施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基本流程及认证审核的实施过程。 (2) 掌握审核内容及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课程成绩的10%和2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11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郭仁惠,刘宏编著(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 伍小秦 编著(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精 要(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黄进 著. GB/T2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5. [4] 北京国宣环境管理培训中心有限公司编著.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 系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撰写人:于淑萍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11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32 上机学时:32 学分:3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环境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够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并通过本课程所 设的上机实训环节,学习具体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使得学生 能够熟悉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为学生以后能够应用地理信 息系统分析和解决环境科学方面的问题打好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 4学时) 教学内容: 1.1 GIS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2 GIS的组成 1.3 GIS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 1.4 GIS的硬件配置 1.5 GIS的软件组成和特点 1.6 GIS的主要功能 1.7 GIS的主要应用 教学要求: (1) 了解GIS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了解GIS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 (3) 了解GIS的组成、软硬件配置和主要技术特点。 (4) 理解GIS的主要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二章:地图数字化 ( 4 学时) 教学内容: 2.1 地理空间信息描述方法 2.2 投影与坐标系 2.3 坐标变换方法 2.4 地图数字化方法 2.5 手工数字化 2.6 屏幕跟踪数字化 教学要求: (1) 了解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坐标变换方法。 (3) 掌握地图数字化方法。 11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4) 学会手工和屏幕跟踪数字化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三章:空间数据结构 ( 4 学时) 教学内容: 3.1 空间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3.2 矢量数据结构 3.3 矢量数据结构的类型和编码 3.4 栅格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3.5 栅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 3.6 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缺点比较 教学要求: (1) 了解掌握空间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矢量数据结构。 (3) 掌握栅格数据结构。 (4) 学会数据编码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四章:GIS数据模型与数据库 ( 4 学时) 教学内容: 4.1 ARCINFO数据模型 4.2 ARCINFO的拓扑定义 4.3 特征属性数据的管理 4.4 MAPINFO的SQL查询 4.5 传统数据库及其特点 4.6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7 ER模型 4.8 地理元数据和数据字典 4.9 地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 教学要求: (1) 了解ARCINFO数据模型。 (2) 理解ARCINFO的拓扑定义。 (3) 掌握MAPINFO的SQL查询方法。 (4)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 了解ER模型原理。 (6) 了解地理元数据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7) 学会地理数据分类和编码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五章:GIS空间分析技术 ( 4 学时) 教学内容: 5.1 空间分析方法概述 5.2 基本图形运算 5.3 缓冲区分析 5.4 空间叠置分析 5.5 网络分析 5.6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11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 (1) 了解空间分析方法。 (2) 理解图形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缓冲区分析方法。 (4) 掌握数据空间叠置分析方法。 (5) 掌握网络分析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六章: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 学时) 教学内容: 6.1 DEM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法 6.2 DEM的主要数据模型 6.3 DEM的数据采集与表示 6.4 DEM的建立方法 6.5 DEM的主要应用 6.6 DEM的地形分析 教学要求: (1) 了解DEM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法。 (2) 理解DEM的主要数据模型。 (3) 掌握DEM的建立方法。 (4) 了解DEM的主要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七章:GIS应用模型 ( 4 学时) 教学内容: 7.1 GIS应用模型的建模步骤和方法 7.2 GIS空间统计的主要方法 7.3 GIS应用模型的应用 教学要求: (1) 了解GIS应用模型的建模步骤和方法。 (2) 了解GIS空间统计的主要方法。 (3) 掌握应用模型的主要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第八章:GIS产品输出 ( 4 学时) 教学内容: 8.1 GIS产品输出方法 8.2 利用MAPINFO进行专题制图 8.3 电子地图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GIS产品输出方法。 (2) 掌握利用MAPINFO进行专题制图的方法。 (3) 学会使用电子地图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讲授32学时,另外安排《环境信息系统(上机)》32学时非独立设课 1学分,说明及要求见本课程上机教学大纲。 11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并参考上机成绩及课程考勤、完成作业 情况。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50%的期末成绩和5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上机成绩、课程出勤和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依次占平时成 绩的60%、20%和20%,各占课程总成绩的30%、10%和1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张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陈述彭,鲁学军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汤国安,赵牡丹.《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邬伦,刘瑜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2( [5] 范文义,周洪泽. 《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3( 撰写人:马 虹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马 虹 11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信息系统》上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否 总学时:64 其中上机学时:32 总学分:3 其中上机学分:1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8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上机验证环节,目的在于通过上机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理论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具体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和功能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分析、处理和解决各类专业问题打好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1(实习用计算机房和计算机、打印机等; 2(MAPINFO中文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3(SURFER三维制图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学时实验实验每组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号 分配 类型 要求 人数 地理数据可视化利用实例数据,学习地理数据可必做 综合 1 2 1 和电子地图操作 视化和电子地图的操作方法。 利用实例数据练习,熟悉地理信地理查询与分析 必做 综合 2 4 1 息查询与分析的方法。 数字化方法 练习掌握数字化方法。 必做 综合 3 4 1 对中国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屏幕数字化 必做 综合 4 4 1 区划地图进行屏幕跟踪数字化。 GIS空间数据库利用MAPINFO对《上海市政简必做 综合 5 6 1 的建立 图》数字化并建立数据库。 利用GIS空间叠置功能分析数据空间分析方法 必做 综合 6 4 1 并进行结果分析。 利用实例数据结合SURFER软件 DEM模型建立 练习,掌握DEM模型的建立和地必做 综合 7 4 1 形因子的生成方法。 地理专题图制作利用实习数据制作专题图并学会8 4 必做 综合 1 和产品输出 输出方法。 四、考核方式 12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的最后阶段是实验总结,即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 果、撰写实验报告。每位实验参与者都要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编 写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如下: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实验学生姓名、实验时间。 (2)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 (3)实验软件和数据。 (4)实验方法和步骤。 (5)实验结果(的图形和图像数据)。 (6)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 (7)对实验中出现的某些现象、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写出心得体会, 并对实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8)实验报告应写在一定规格的报告纸上,保持整洁。 (9)每次实验每人独立完成一份报告,按时送交指导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用百分制评定,由所提交的实验结果数字文件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分, 并以30%的上机成绩计入课程的总成绩。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张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陈述彭,鲁学军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汤国安,赵牡丹.《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邬伦,刘瑜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2( [5] 范文义,周洪泽. 《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3( 撰写人:马 虹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马 虹 12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清洁生产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任选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Cleaner Production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2 先修课程: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阐述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清洁生产内涵、原理、指标体系;从生产过程、产品、产业系统以及促进清洁生产的政策等方面论述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法;重点介绍生产过程污染预防与清洁生产审核、产品生态设计与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及循环经济与工艺生态系统。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清洁生产的内涵及评价方法;掌握清洁生产审核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实施的能力;了解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成功实例,可为以后从事清洁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引言 ( 3 学时) 教学内容: 1.1 清洁生产的历史背景;人类污染防治战略的演变;清洁生产体系 1.2清洁生产定义和内涵;清洁生产的研究范围 教学要求: (3) 掌握清洁生产产生的历史背景。 (4) 了解人类污染防治战略的演变。 (5) 掌握清洁生产体系、清洁生产定义和内涵。 (6) 了解清洁生产的研究范围。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清洁生产原理 ( 5 学时) 教学内容: 2.1定义 2.2清洁生产的意义 2.3清洁生产进展 2.4清洁生产目标与内容 2.5清洁生产效益 2.6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2.7环境管理体系 教学要求: (1) 掌握清洁生产的定义及意义。 (2) 了解国内外情洁生产的现状。 (3) 掌握清洁生产的目标与内容。 (4) 了解清洁生产效益;理解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12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5) 掌握ISO 14000标准及管理体系。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 5 学时) 教学内容: 3.1指标及指标体系定义 3.2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发展 3.3国外清洁生产指标建设原则 3.4中国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架构 3.5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应用及完善 教学要求: (1) 掌握指标及指标体系定义、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内容。 (2) 了解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发展、国外清洁生产指标建设原则。 (3) 掌握中国清洁生产指标建设的原则、宏观和微观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内 涵。 (4) 理解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相关科学方法 ( 5 学时) 教学内容: 4.1概述 4.2生命周期评价 4.3生态设计 4.4污染预防 4.5绿色化学 4.6环境标志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命周期评价定义、步骤、成本核算及局限性,了解其应用。 (2) 掌握生态设计。 (3) 理解污染预防定义、内涵及步骤。 (4) 掌握绿色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原则,了解其发展方向。 (5) 掌握环境标志的定义、目的和作用,了解中国环境标志策略。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清洁生产法律与政策基础 ( 2 学时) 教学内容: 5.1清洁生产法律进展 5.2清洁生产促进法 5.3环境管理制度 教学要求: (1) 了解国内外清洁生产法律进展情况。 (2) 理解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 (3) 掌握环境管理制度有关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实行清洁生产的步骤与实施 ( 2 学时) 教学内容: 6.1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程序 12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6.2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步骤 6.3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 教学要求: (1) 了解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程序。 (2) 掌握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准备阶段、审计阶段、制定方案、实施方案。 (3) 了解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 ( 4学时) 教学内容: 7.1理论基础 7.2循环经济 7.3生态工业 7.4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7.5中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建设障碍与对策 7.6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 教学要求: (1) 理解并掌握工业生态学和生态控制理论的内涵。 (2) 掌握循环经济原则、特征;了解国内外生态工业发展模式及生态工业园 建设原则。 (3) 了解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建设的障碍及对策。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清洁生产工程 ( 4 学时) 教学内容: 8.1机械行业 8.2化工行业 8.3冶金行业 8.4印染 8.5精准农业 8.6绿色第三产业 8.7水循环利用和梯阶使用技术与设备 8.8能源梯阶使用技术与设备 8.9高效低耗风险废弃物无害化工艺和设备 8.10清洁能源 8.11节能建筑 8.12信息化 教学要求: (1) 重点掌握机械行业、化工行业、冶金行业、印染、精准农业清洁生产工 程。 (2) 了解绿色第三产业、生活和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及资源化技术。 (3) 了解清洁能源的来源、类型、利用状况。 (4) 了解建筑节能措施、信息化在提升传统技术中的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国内外实施清洁生产实例 ( 2 学时) 教学内容: 12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9.1国内实施清洁生产实例 9.2国外实施清洁生产实例 教学要求: (1) 了解国内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是如何实施清洁生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课程成绩的10%和2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赵玉明(《清洁生产》(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 [2] 朱慎林等(《清洁生产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3] 周中平等(《清洁生产工艺及应用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 撰写人:于淑萍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12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社会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任选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ociology 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2 先修课程: 环境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开课单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环境社会学》是研究如何运用社会学和环境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和解决的社会因素和社会过程,以及社会对环境状况及其变化的适应和反应,分析社会结构和运行、社会文化和体制、社会变迁等社会要素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社会各要素的影响,从而找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促进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分支学科。该课程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从社会学角度,加深对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特点及发展趋势的理解,了解并掌握人类目前解决热点环境问题的技术方法及战略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环境、环境科学与环境社会学 (4 学时) 教学内容: 1.1环境思想 1.2环境科学的研究 1.3环境社会学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的思想,掌握环境科学中环境的概念及环境的分类、结构、功 能和特性。 (2) 了解环境社会学的内涵及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人类的环境 (4学时) 教学内容: 2.1人类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环境 2.2人类的生命环境 2.3人工环境与社会环境 教学要求: (1) 了解人类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环境的主要结构、功能与特点。 (2) 掌握人类生命环境、生物圈、生态系统等概念的内涵及生态平衡的理论。 (3) 了解人工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环境问题 (4学时) 教学内容: 3.1环境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形成 3.2自然与生物的环境问题 12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3人工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问题的演变、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 (2) 了解自然与生物的环境问题的类型与特点。 (3) 了解人工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的特点及高科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发展 趋势。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环境问题的技术防治 (5学时) 教学内容: 4.1大气环境问题的防治技术 4.2水体环境问题的防治技术 4.3土壤环境问题的防治技术 4.4其它污染问题的防治技术 4.5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教学要求: (1) 了解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问题的特点及治理原则,掌握其治理 的主要技术途径。 (2) 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掌握其防治对策。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当代环境问题的经济战略 (5学时) 教学内容: 5.1资源与资源问题 5.2人口与人口问题 5.3全新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5.4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教学要求: (1) 了解资源问题的特点及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2) 了解人口问题的特点及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 了解可持续发展观产生的过程,掌握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环境问题的政策法治措施 (5学时) 教学内容: 6.1国际环境政治 6.2环境政治运动与绿色政治理论 6.3环境保护法规与环境管理 教学要求: (1) 了解国际环境政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了解环境政治运动与绿色政治学的有关理论。 (3) 掌握环境法的内涵、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七章:当代环境的文化与生活问题 (5学时) 教学内容: 7.1绿色文化与文明 12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7.2绿色生活方式 7.3建立绿色文明的几个重要问题 教学要求: (1) 了解绿色文化与文明的发展与产生过程,了解不同环境观的观念。 (2) 了解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及创建绿色文明的主要途径。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课程成绩的10%和2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刘春燕 / 李友梅编(《环境社会学》(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2] 左玉辉编( 《环境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王芳编著(《环境社会学新视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撰写人:于淑萍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12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伦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任选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thics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环境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等课程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环境伦理学已经是全世界普通高等学校常规讲授的课程,也是我国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应修的环境哲学通用课程。希望通过环境伦理学的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伦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全面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自然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提高当代青年及其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环境伦理道德。并要求学生能够科学地运用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方法,较好地约束和指导个人的社会经济行为。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1.1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1.2环境伦理学产生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1.3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4学习和研究环境伦理学的意义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2) 了解环境伦理学产生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3) 了解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 了解研究环境伦理学的社会环境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环境伦理学的历史演进 (6学时) 教学内容: 2.1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 2.2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2.3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2.4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教学要求: (1) 理解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 (2) 了解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3) 理解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4) 了解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 (4学时) 教学内容: 12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1人类中心主义 3.2动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 3.3生物中心主义 3.4生态中心主义 教学要求: (1) 理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实质。 (2) 理解动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的思想实质。 (3) 理解生物中心主义的思想实质。 (4) 理解和掌握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实质和社会环境的内涵。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自然界的价值 (4学时) 教学内容: 4.1自然价值的概念 4.2自然价值的性质 4.3自然价值的创造和进化 4.4自然价值的结构与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学论证 4.5自然价值评价 教学要求: (1) 掌握自然价值的概念。 (2) 掌握自然价值的性质。 (3) 理解自然价值的创造和进化。 (4) 了解自然价值的结构与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学论证。 (5) 清楚自然价值的伦理学评价。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自然的权利 (4学时) 教学内容: 5.1自然权利的概念 5.2自然权利概念的历史考察 5.3自然权利的内在属性 5.4自然权利的类型 5.5关于自然界权利的几个问题 教学要求: (1) 掌握自然权利的概念。 (2) 了解自然权利概念的历史考察。 (3) 掌握自然权利的内在属性。 (4) 了解自然权利的类型。 (5) 清楚自然界权利的几个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协同进化的环境伦理基本原则 (4学时) 教学内容: 6.1协同进化的概念 6.2协同进化的环境伦理 6.3协同进化的环境伦理标准 教学要求: 13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 掌握人类与环境协同进化的概念。 (2) 掌握人类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环境伦理原则。 (3) 掌握人类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环境伦理标准。 授课方式:在教学中结合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七章:环境道德的主要规范 (4学时) 教学内容: 7.1保护环境 7.2生态公正 7.3尊重生命 7.4善待自然 7.5适度消费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态公正的环境伦理原则。 (2) 掌握尊重生命的环境道德规范。 (3) 掌握善待自然的环境伦理尺度。 (4) 掌握人类适度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准则。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环境伦理实践一 (2学时) 教学内容: 8.1决策中的环境伦理 8.2科学技术与工程中的环境伦理 8.3人口环境伦理 8.4生态保护中的环境伦理 教学要求: (1) 了解人类发展决策中的环境伦理原则。 (2) 清楚科学技术进步中的环境伦理原则。 (3) 清楚人口发展与环境伦理准则。 (4) 清楚自然生态保护中的环境伦理尺度。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环境伦理实践二 (2学时) 教学内容: 9.1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9.2环境伦理与环境法制 9.3环境道德与环境教育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伦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2) 掌握环境伦理在环境法规制定中的先导作用。 (3) 清楚环境道德与环境教育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社会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3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课程成绩的10%和2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余谋昌、王耀先主编(环境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朱坦主编(环境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3]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著,杨通进 译,许广明 校(环境伦理学(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 李培超著(自然的伦理尊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5] 邝福光编著(环境伦理学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撰写人:严红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严红 13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地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任选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Geoscience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环境学、生态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地学知识、基础的地学理论和应用技能。课程内容涵盖自然地理学概论的几乎所有内容,但在形式上却是以几大圈层的方式组织,结构清晰新颖、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以后学习和研究环境科学相关专业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 1.1 课程介绍 1.2 人类—环境系统 教学要求: (5) 了解人和环境系统的关系。 (6) 了解环境地学的相关学科和学习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2学时) 教学内容: 2.1 地球的结构 2.2 地球的年龄和演化 2.3 太阳和太阳系 教学要求: (1) 了解地球的结构、年龄和演化。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 岩石圈 (11学时) 教学内容: 3.1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3.2 内力作用下的地壳构造运动 3.3 外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物质运动 教学要求: (1)了解并掌握岩石圈的元素组成、矿物组成和岩石组成。 (2)了解地壳构造运动的规律。 (3)了解和掌握岩石圈物质运动的规律。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 大气圈 (6学时) 13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4.1 大气组成与结构 4.2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4.3 大气水分 4.4 大气的运动 4.5 天气系统 4.6 气候 教学要求: (1)了解和掌握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2)了解和掌握大气的热能和温度状况。 (3)理解大气的运动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 水圈 (8学时) 教学内容: 5.1 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5.2 海洋 5.3 河流 5.4 湖泊、水库与沼泽 5.5 地下水 5.6 天然水化学 5.7水资源问题 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概念。 (2)了解海洋的构成和形态结构。 (3)掌握河流、湖泊、水库与沼泽的基本特征。 (4)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 土壤圈 (2学时) 教学内容: 6.1 土壤的基本特性 6.2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6.3 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6.4 土壤污染与退化问题 教学要求: (1)了解和掌握土壤的基本特征。 (2)了解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3)理解和掌握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2学时) 教学内容: 7.1 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7.2 地球表层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 7.3 自然区划 教学要求: 13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了解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球表层自然现象的分异。 (2)了解自然区划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参考课程考勤、完成 作业情况及平时测验成绩。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 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和平时测验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等 比分配平时成绩,各占课程成绩的1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陈静生,汪晋三(《地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潘树荣等(《自然地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4] 刘本培,蔡运龙(《地球科学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赵旭阳(《地球科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撰写人:马 虹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马 虹 13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污染修复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任选 英文名称: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2 先修课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毒理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应用性很强,通过此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修复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环境治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教学内容: 1.1 环境概述 1.2 环境问题及环境修复的产生与发展、对象和任务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概念、分类和基本特性。 (2) 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和产生与发展。 (3) 掌握环境修复的概念、类型,了解环境修复的产生与发展、对象和任务。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 (3学时) 教学内容: 2.1 污染修复的概述 2.2 物理分离修复的原理及应用 2.3 固化,稳定化修复原理及其技术应用 2.4动力学修复原理及应用 教学要求: (1) 掌握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概念、特点、原理、技术类型。 (2) 掌握物理分离修复原理,了解其技术应用。 (3) 掌握浸提修复原理,了解其技术应用。 (4) 掌握固化,稳定化修复原理,了解其技术应用。 (5) 掌握电动力学修复原理,了解热力学修复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原理 (3学时) 教学内容: 3.1化学修复概念及分类 3.2 化学淋洗修复概述 3.3 化学固定修复概念、种类及机理 3.4 化学氧化及化学还原修复概念及修复剂。 教学要求: 13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1) 掌握化学修复概念及分类。 (2) 了解化学淋洗修复概述,掌握其原理。 (3) 了解化学固定修复概念、种类、掌握其机理。 (4) 了解化学氧化及化学还原修复概念及修复剂。 (5) 了解原位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概念,掌握其原理、影响因素。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原理 (4学时) 教学内容: 4.1生物修复的概述 4.2 环境微生物修复机理、影响因素及污染物质的生物迁移转化途径 4.3 环境修复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及生态因子 4.4 影响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特性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物修复的概念、特点、类型,了解生物修复的原则、产生与发展。 (2) 掌握环境微生物修复机理、影响因素及污染物质的生物迁移转化途径。 (3) 了解环境修复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及生态因子。 (4) 掌握影响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特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 (6学时) 教学内容: 5.1土壤污染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方法 5.2 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 5.3 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 5.4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与工艺 教学要求: (1) 了解土壤污染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方法。 (2) 掌握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 (3) 掌握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 (4) 掌握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与工艺。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 (6学时) 教学内容: 6.1水环境修复概念、目标与原则 6.2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 6.3 河流水环境修复技术 6.4 地下水水环境修复技术 教学要求: (1) 了解水环境修复概念、目标与原则,掌握基本内容、水环境修复技术。 (2) 掌握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 (3) 掌握河流水环境修复技术。 (4) 掌握地下水水环境修复技术。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4学时) 教学内容: 13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7.1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过程 7.2 大气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7.3 天然无机矿物材料修复技术 教学要求: (1) 掌握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过程,了解实例及优缺点。 (2) 掌握大气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3) 掌握天然无机矿物材料修复技术。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4学时) 教学内容: 8.1中国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及处理处置概况 8.2 垃圾场及垃圾堆肥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8.3 矿山废石场、露天采矿场和矿山尾矿库的生物修复技术 教学要求: (1) 了解中国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及处理处置概况。 (2) 掌握垃圾场及垃圾堆肥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3) 了解矿山废石场、露天采矿场和矿山尾矿库的生物修复技术。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参考课程考勤、完成 作业情况及平时测验成绩。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 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和平时测验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等 比分配平时成绩,各占课程成绩的1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赵景联编.《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周怀东等.《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 [3] 周启星等.《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沈德中等.《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撰写人:王 帆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王 帆 13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土壤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任选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2 先修课程:环境学、环境化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应用性很强。通过学习此课,学生掌握环境土壤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及 其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环境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毕业后可从事环境 科学、土壤学及区域环境等研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0学时) 第一章:绪论 (土壤学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1 土壤环境与环境保护 1.2 土壤形成过程 1.3 土壤组成 1.4土壤组成 1.5土壤的基本性质 教学要求: (1) 掌握什么是土壤圈,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 (2) 掌握土壤形成过程及组成。 (3) 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 (4) 了解辽宁省主要土壤类型。 (5) 课堂讨论(1)粘土矿物在环保中的应用,(2)如何使土壤有机碳成为大 气CO2的库而不是源。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土壤的背景值与环境容量 (4学时) 教学内容: 2.1 土壤环境背景值概述 2.2 土壤环境容量 教学要求: (1) 解土壤背景值、环境容量的概念、环境背景值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区别。 (2) 掌握土壤背景值的确定方法,其包括土壤背景值的采样布点、采集与分 析、背景值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3) 了解土壤背景值的应用。 (4) 掌握背景值与地方病和污染病的关系。 (5) 掌握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土壤环境容量的确定及其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4 学时) 教学内容: 13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1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基本特征 3.2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特征 3.3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 教学要求: (1) 了解土壤污染的含义、特点及土壤污染的判定指标。 (2) 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净化方式。 (3) 掌握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特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大气酸沉降与土壤的酸化 (3学时) 教学内容: 4.1大气酸沉降现象 4.2大气酸沉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教学要求: (1) 了解大气酸沉降的含义、化学特点、污染分布,掌握酸雨形成的因素及 其危害。 (2) 了解土壤酸度的含义、土壤酸化过程,掌握土壤酸化作用与机理、影响 因素和防治对策。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化肥施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3学时) 教学内容: 5.1我国化肥施用的现状 5.2常用化肥种类 5.3化肥副成分对土壤环境的效应 5.4化肥主成分对土壤环境的效应 教学要求: 1.了解化肥污染的定义、特点。 2.了解我国目前化肥施用中存在着的问题。 3.掌握化肥施用污染与危害。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污水灌溉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学时) 教学内容: 6.1土壤污染的概述 6.2污水灌溉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1) 了解污水灌溉的含义、废水的来源、污灌的分布。 (2) 掌握污灌对土壤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土壤环境农药污染及其防治 (2学时) 教学内容: 7.1农药概述 7.2农药在土壤环境中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1) 了解土壤环境农药污染的含义、特点。 (2) 掌握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与降解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 14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第八章:其他物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4学时) 教学内容: 8.1其它土壤环境污染的概述 8.2土壤其它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土壤的其他污染的种类、特点。 (2) 掌握土壤其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参考课程考勤、完成 作业情况及平时测验成绩。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 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和平时测验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等 比分配平时成绩,各占课程成绩的1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张乃明等.《环境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2] 朱祖祥编.《土壤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牟树森等.《环境土壤学》. [4] 李天杰等.《土壤环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撰写人:王 帆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王 帆 14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海洋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任选 英文名称: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2 先修课程:环境学、生态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海洋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海洋环境质量演化过程规律之间相互作用,以寻求人类社会与海洋环境协同演化和持续发展途径的新兴边缘学科。研究重点是人类活动对海洋干扰所引起的海洋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因此,海洋环境科学既是现代海洋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又是全球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和综合性是非常突出的,它正处于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发展的模式迅速兴起之中,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实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将根据多年该学科研究的成果和经验,结合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系统全面的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总结国内外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动向。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授课内容: 1.1 海洋环境特征 1.2 海洋环境问题 教学要求: (1) 了解海洋环境概念、类型及特性。2.掌握当前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海洋环境保护概论 (3 学时) 授课内容: 2.1海洋环境保护的研究内容(基本任务)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海洋环境保护发展的历程。2.掌握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 法 。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中国近海环境质量状况 (2学时) 授课内容: 3.1 中国近海环境质量调查 3.2 中国近海环境质量状况 教学要求: (1) 了解中国近海环境质量状况。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近海环境质量管理 (4学时) 授课内容: 14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4.1近海环境质量监测 4.2近海环境质量标准 4.3近海环境质量评价 4.4近海环境功能区划 教学要求: (1) 了解海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目的和任务 (2) 掌握海环境质量监测系统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海洋环境水动力研究 (6学时) 授课内容: 5.1 海洋污染物稀释扩散过程 5.2 海洋环境水动力模型 5.3 海湾物理自净能力 5.4 海洋污染预测研究 教学要求: (1) 了解海洋环境水动力模型。 (2) 掌握海洋污染预测研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海洋环境化学研究 (4学时) 授课内容: 6.1 海水环境化学 6.2海洋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 6.3近海富营养化及效应 教学要求: (1) 了解海洋中污染物的化学行为。 (2) 掌握各种污染物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行为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洋环境生物学 (4学时) 授课内容: 7.1 海洋环境生物学概述 7.2 海洋环境生态调查与海洋生物监测 7.3 海洋生态毒理学 7.4 生态效应预测、自然保护和生态恢复 教学要求: (4) 了解生态效应预测、自然保护和生态恢复方法。 (5) 掌握海洋环境生态调查与海洋生物监测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潮科学研究 (5学时) 授课内容: 8.1赤潮科学概述 8.2 有害赤潮生物分类学 8.3 有害赤潮生物的种群动力学 8.4 有害赤潮的成因和机理 8.5 有害赤潮的危害 14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8.6 有害赤潮的防治机理 教学要求: (6) 了解有害赤潮生物的种群动力学。 (7) 掌握有害赤潮的成因、机理及防治机理。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世纪海洋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 (2学时) 授课内容: 9.1 海洋环境质量动态监测新体系的建设 9.2 海洋环境化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9.3 海洋环境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9.4 赤潮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9.5 近海海洋环境质量调控及退化环境的修复技术的研究 教学要求: (1) 了解海洋环境质量动态监测新体系的建设发展方向。 (2) 了解近海海洋环境质量调控及退化环境的修复技术。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参考课程考勤、完成作业情况及平时测验成绩。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作业成绩和平时测验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等比分配平时成绩,各占课程成绩的10%。 (2)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主要参考教材 [1] 海洋环境科学. 邹景忠.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 海洋环境概论. 姚泊.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海洋工程环境概论. 董胜.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郑国侠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郑国侠 14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产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程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Industrial Ecology 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2 先修课程:环境学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产业生态学是 80 年代末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推动下,在传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和综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产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基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分析,研究如何通过产品的制造者、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的协作,如何通过对工业活动,尤其是工业设施设计的改变,使产业转向健康的(即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目前的产业生态学从理论到方法以及应用都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生态产业园是其实践的对象,国内、国外相继建成了为数众多的生态产业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及成果。 通过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深入了解产业生态学的原理、方法,为推动产业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产业生态 ( 2学时) 教学内容: 1.1 产业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1.2 国内外的产业生态学教育 1.3 产业生态学的概念 1.4 产业生态学发展历史 1.5 产业生态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和主要领域 1.6 循环经济导论 教学要求: (3) 了解产业生态学的产生背景、发展阶段。 (4) 掌握产业生态学概念及产业生态学的关键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产业生态学基本理论 (4 学时) 教学内容: 2.1 企业与生物体的相似性 2.2 企业种群生态学 2.3 产业生态群落 2.4 产业生态系统 2.5 产业生态位 2.6 产业共生理论 教学要求: (1) 了解企业生态属性。 (2) 掌握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产业共生理论。 14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生命周期评价 (4学时) 教学内容: 3.1 概论 3.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3.3 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评估 (3学时) 教学内容: 4.1概述 4.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概念体系 4.3开展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必要性和意义 4.4产品生命周期内部成本评估 4.5生命周期外部环境成本评估方法 4.6应用案例 教学要求: (1) 了解生命周期成本概念体系。 (2) 掌握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 (4学时) 教学内容: 5.1 产品生态设计概念及准则 5.2 产品生态设计的意义 5.3 产品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5.4 实施产品生态设计的驱动力 5.5 国内外产品生态设计的进展 5.6 产品生态设计步骤与方法 5.7 产品生态设计策略及具体实施方法 5.8 典型设计案例介绍 教学要求: (1) 了解工业产品设计与开发/材料选择、提高能源效率的设计。 (2) 掌握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产业代谢&物质流分析 (2学时) 教学内容: 6.1 概论 6.2产业代谢分析方法论 6.3产业代谢分析形式 教学要求: (1) 了解物质流分析应用研究及国内外物质流分析实例。 (2) 掌握产业代谢物质流分析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14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第七章:质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2学时) 教学内容: 7.1 我国国家物质流分析结果 7.2 欧盟及其他国家物质流分析结果比较 7.3 物质减量化的内涵 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国家物质流分析结果。 (2) 掌握物质减量化的内涵。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环境系统能流分析 (3学时) 教学内容: 8.1概述 8.2 研究方法框架 8.3主要的能量流动 8.4区域经济-环境系统能流分析指标 8.5草原资源保护与管理 教学要求: (1) 掌握能流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生态效率与资源生产力分析 (3学时) 教学内容: 9.1 产业生态效率的概念及其发展 9.2生态效率的主要内容 9.3生态效率的基本原则 9.4产业生态效率评价内容及指标 教学要求: (1) 了解产业生态效率评价产生背景。 (2) 掌握生态效率概念及其评价指标。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产业生态学实践 (5学时) 教学内容: 10.1产业生态学在企业层面的应用 10.2产业生态学在园区层面上的应用 10.3产业生态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10.4产业生态学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考试 教学要求: (1) 了解国内外著名生态工业园的组成和运行模式。 (2) 掌握清洁生产原理。 (3) 掌握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模式、设计原则。 (4) 掌握生态农业的建设模式、设计原则。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14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本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课堂出勤和完成作业情况。课 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与登记,由70%的期末考试成绩和30%的平时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和作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各部分等比分配平时成 绩,各占课程成绩的15%; (2)期末考核:采用百分制试卷、开卷笔试方式进行。 五、主要使用教材 [1] 鞠美庭, 盛连喜(《产业生态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T. E. Graedel, B. R. Allenby (《Industrial Ecology》(第二版)[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邓南圣等(《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第一版)[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2. 撰写人:郑国侠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郑国侠 14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课程性质:必修 教学形式:集中 学时或周数:2周 学分:2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一、课程设计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后续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一般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训练过程。学生通过完成一般建设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写,掌握编写一般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基本思路,熟悉编写环评文件常用的标准和技术导则,会运用常规评价方法和某些预测软件,初步具备编写环评文件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完成一般建设项目某个环境要素或几个环境要素的环评文件的主要部分的编写,形成课程设计报告,其中重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 确定评价依据;(2) 识别环境影响评价因子;(3) 确定环评工作等级;(4) 进行工程分析;(5) 进行环境现状监测和评价;(6) 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7)确定环保措施;(8) 设计总结。 此外,根据项目类型的实际情况简单阐述清洁生产、环境经济损失分析、风险评价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 能够独立查阅、理解并运用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导则、 标准、政策、专业技术文献等资料。 (2) 掌握编写一般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基本过程、环评文件的组成及基本内 容。 (3) 能熟练运用工程分析方法分析和计算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源强。 (4) 熟悉一般建设项目的现状监测制度和监测内容。 (5) 能熟练运用现状评价方法对一般建设项目进行现状分析和评价。 (6) 能熟练运用预测模型或相关软件对一般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和评价。 (7) 理解一般建设项目的常规环保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 (8) 独立进行一般建设项目的某个或几个环境要素的环评文件的编写。 (9) 设计报告按照统一要求的格式进行编写,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层次清楚,有逻辑 性,计算过程清晰、准确,符号规范。 四、课程设计成果 (1) 课程设计结束时每名学生提交一份独立完成的、主要内容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 (2) 设计报告后附比较详细的课程设计日志,作为设计工作态度和设计报告质量的参考。 (3) 答辩记录,作为答辩成绩的评定依据。 14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审核设计报告的完成质量为主要考核方式,适度参考平时成绩、答辩成绩。 本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按五分制登记。百分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迟到、早退、出勤等)占20%、答辩成绩占20%、设计报告占60%。百分制与五分制的对应关系为:A?90分、80分?B,90分、70分?C,80分、60分?D,70分、F,60分。 六、主要参考教材 [1] 李淑芹,孟宪林(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 朱世云,林春绵(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3年( [3]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系列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M]、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M]、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M]、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 [4] 国家环保部网站科技标准司(( [5] 国家环保部网站环境影响评价司(( 撰写人:杨海波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杨海波 15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必修 教学形式:集中 周 数:2周 学 分:2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一、课程设计目的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学课程后续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其他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在“三废”处理工程方面的工程设计能力,如工艺选择、设计计算、图纸设计、设备选型等。学生应能针对某一种废物,基本能独立完成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及处理工艺的初步设计工作。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环境工程学所学内容,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根据原始资料,设计进出水的流量和水质污染浓度;1. 确定处理方法和污水、污泥处理流程以及有关的处理构筑物;对各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和尺寸;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完成平面布置图、流程图和构筑物工艺图的绘制;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设计:根据垃圾的种类、性质、数量等基本资料,可进行生活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或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或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艺的设计;或生活垃圾焚烧工艺的设计。完成平面布置图、流程图和构筑物工艺图等的绘制;编制设计说明书。 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净化系统的分析确定;除尘器的比较和选样:确定除尘器类型、型号及规格,并确定其主要运行参数:确定各装置的位置及管道布置;计算各管段的管径、长度、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以及系统总阻力;根据净化系统所处理烟气量、烟气温度、系统总阻力等计算选择风机种类、型号及电动机的种类、型号和功率。 三、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通过设计,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三废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工艺,掌握设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内容。重点是三废处理工艺的设计,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注重实用性方法与技术。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通过设计,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三废有关处理的工程设计,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及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3.设计说明书按设计内容编写,包括方案的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有关设计的简图等内容。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书写工整、装订成册;设计图要求正确、整洁、美观、布局合理、完整、比例恰当。 15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四、课程设计成果 设计说明书一份。图纸要求: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主要构筑物工艺图 等。 五、考核方式 1.出勤及表现:占30%。 2.设计成果(计算说明书、设计图纸等):占70%。 3.由指导教师进行评分。课程设计按五级划分:A、B、C、D、F,其中F为不 及格。 设计成果考核评分原则,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 1)目的意义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充实有条理; 1)设计流程选择是否合理; 2)处理构筑物选型是否合理; 3)构筑物数目、尺寸选择是否合理,工艺计算是否准确; 4)处理构筑物、平面布置、高程布置是否合理,绘图是否精确; 5)课程设计编写是否符合格式要求,内容是否条理清晰。 六、主要参考教材 [1] 蒋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0( [3] 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水处理工程典型设计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5( [4] 唐受印,汪大恽等编(废水处理工程(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 杨国清主编(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 宁平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0( [8] 童志权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撰写人:陈丽荣 王帆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陈丽荣 王帆 15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专业研究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 学分:3 周数:3 课程性质:必修 形式:分散 建议安排学期:6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工学院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研究性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环境专业基础理论、基础化学实验以及基础专业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和提高独立实验能力、技能而设置的。 研究性设计性实验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查阅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独立操作和数据整理、撰写报告等多方面能力,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依据教师的科研成果、环境科技的发展方向以及环境专业实验教材中的研究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来安排。实验的内容和方法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具有科学性和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开放式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尝试对学生重点进行科学研究的启蒙教育,为将来的毕业论文工作奠定基础。 研究性设计性实验应使学生经历“三个全面”的过程,即:经历一次全面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实验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研究性设计性实验一般须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按自由选择或随机组合组成2 人的实验小组,挑选一个实验题目。内容较多的题目可挑选其中部分指标完成,也可3,5 人一组,分别完成其中的一个或若干个实验项目。 (2) 根据所选题目,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期刊、教材、书籍、手册、国家标准等,对实验题目的内容、研究方法、使用仪器、药品等相关知识做系统、详细和深入的学习,并对查找的资料进行消化、归纳整理。 (3) 结合资料和实验室条件(仪器、设备、药品等),选择合适、合理的实验方法和检测手段,拟订实验方案。 (4) 实验方案应包括详尽的实验内容,相应的方法原理,所需仪器、药品或试剂名称、数量和规格,计划实验时数,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注意事项等。 (5) 实验方案须经指导老师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指定的实验室和指定的位置。 (6) 实验前要按规定领取仪器和药品,使用仪器前须详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在老师指导下学会操作,方可独立操作仪器。实验过程须有规范的实验记录,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 (7) 实验结果要经指导老师审阅合格后,方可结束实验并退还仪器、药品等实验用品,整理好实验室。 (8) 写出规范的研究性设计性实验研究报告交指导老师。 研究报告内容应包 153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括:课题的调研、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描述、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结论和参考文献等。 (9) 将完成相近领域课题的学生组成答辩组,进行总结研讨。答辩过程中,师生共同质疑,使学生更多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成绩考核与评定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方案设计、研究报告及答辩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态度和能力,综合评定给出成绩。其中出勤占10%,方案设计占20%,研究报 告占50%,答辩占20%。 各部分成绩均以百分制计,最终成绩折合成五级分制登记。 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0分;80分, B <90分; 70分, C <80; 60分, D<70;F<60分。 四、主要参考教材 [1]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指南》 李金城等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 《环境工程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技术》 尹奇德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3]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教程——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 张莉等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 《环境化学实验》(第二版)董德明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各课题组提供的资料 撰写人:魏俊峰 审核人:于淑萍 课程负责人:魏俊峰 154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gnition Practice 实习周数:1周 学分: 1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一、 实习目的 认识实习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参观城市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公司、企业里的大气污染控制设施等,加强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业务范围的认识,充分了解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监测和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和一系列规章制度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坚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 实习内容及要求 1. 实习内容 实习主要由现场参观、科技讲座等几个环节组成。在现场实习过程中,主要对其污水处理工厂、固体废弃物企业以及废气公司等进行实习学习。具体内容如下: (1) 水处理方面:参观污水处理厂; (2) 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参观东泰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 (3) 废气处理与环境综合管理方面:参观东浩热力公司等; (4) 参观其它的环保企业 (5) 参观、讲解与座谈相结合,讨论、答疑,最后完成实习报告。 2. 实习要求: 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内容: (1) 实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按照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遵守着装要求。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工厂和学校的有关纪律和规定,对于严重违犯纪律的同学可终止其实习。 (2) 内容掌握 ? 详细了解污水从进水后的格栅截留、初沉、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再生 池到最后出水的整个处理过程、加深对污水处理不同环节的了解。 ? 了解一些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过程,参观焚烧炉,重点了解危险固体废 弃物的填埋过程。 ? 了解废气的处理过程以及如何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各种污染排放, 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 了解环保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等过程。 (3) 实习报告: 学生应结合参观项目及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纪录、总结,并独立完成约3000字左右的实习报告;报告内容除规定的流程调查、工艺分析等专题外,学生应结合参观项目,总结自己的参观体会。 三、 实习时间及地点 155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实习时间:第4学期,1周。 实习地点: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基地的具体建立情况进行安排,主要地点为大连东达集团下属污水处理厂、大连东泰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大连东浩热力公司、大连开发区污水处理公司、大连大学校内游泳馆的水处理工艺、大连城头山自然保护区、大连碧流河水库管理局等。 四、 实习方式和具体安排 实习方式:集中 具体安排:学院成立教育实习领导小组,由教学院长任组长,统一协调各实习点的安排工作,安排有带队经验的教师为实习指导教师。每个班级分成两组,由两名教师带队。在为期一周,五天的集中实习中,安排1天进行实习动员和参观校内实习基地,其余3天为工厂参观学习,1天进行实习讨论及报告的撰写。实习结束后,按时提交实习报告、进行实习答辩。 五、 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0分;B:,80分<90分;C:,70分<80;D: ,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习纪律(迟到、早退、出勤、安全等)方面的执行情况(20分);实习报告:(80分)。 实习报告要求:实习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在规定的专业实习报告格式中,要求实习基本信息填写完整、清楚;实习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习报告,未交报告者,该项成绩以零分计。实习报告包括实习动员、实习参观学习内容、实习小结等内容。 撰写人:王 帆 审核人:魏俊峰 实习负责人:于淑萍 156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roduction Practice 总 学 时:3周 学 分:2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学生巩固专业课学习效果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在生产企业环保车间、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理场、水源保护区等地的实地考察和实践,使学生对常规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危险废物储存技术、危险废物焚烧与填埋技术、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技术等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竞争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将来参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1. 实习内容 (1)去与环保相关的企业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生产工艺,掌握污染源及污染治理方法,观察和思考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运行参数和处理效果,能够提出污染治理工艺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总结运行管理经验,增加工程实践概念,增强工程设计能力。 (2)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习主要是通过参观考察来掌握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及设计原理,包括污水一级物化、二级生化和三级深度处理工艺。 (3)在危险废物处理场的实习主要包括对危险废物搜集、运输、储存、处理及最终处置过程进行实地考察。 (4)通过校园环境质量(包括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等)的调查,使学生能够独立对校园空气及生活用水中的常规污染物指标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最后能够提出改善校园环境质量的可行方法和措施。 (5)通过对水源地及水源保护区的实习,使学生加深保护水源的概念,掌握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及水源保护措施。 2. 实习要求 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内容: (1)实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按照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遵守着装要求。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工厂和学校的有关纪律和规定,对于严重违犯纪律的同学可终止其实习。 (2)内容掌握: ? 掌握工业企业污染源及污染治理方法,掌握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运行参数设置。 ? 掌握污水一级物化、二级生化和三级深度处理工艺的设计方法。 ? 掌握危险废物搜集、运输、储存、处理及最终处置工艺。 ? 掌握常规空气污染物指标及水污染物质指标监测方法。 157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 了解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及水源保护措施。 (3)实习报告: 学生应结合参观项目及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纪录、总结,并独立完成约5000字左右的实习报告,报告内容除实地考察的相关工艺外,学生应结合参观项目总结自己的参观体会。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 1. 实习时间 第六学期 2. 实习地点 大连东达集团下属污水处理厂、大连东泰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大连东浩热力公司、大连碧流河水库、大连热电集团、校园等。 四、实习方式和具体安排 实习方式:集中 具体安排:学院成立教育实习领导小组,由教学院长任组长,统一协调各实习点的安排工作,安排有带队经验的教师为实习指导教师。每个班级分成两组,由两名教师带队。在为期三周,十五天的集中实习中,安排1天进行实习动员,三天进行实习讲座,10天进行工厂参观学习,1天进行实习讨论及报告的撰写。实习结束后,按时提交实习报告、进行实习答辩。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A:,90分;B:,80分<90分;C:,70分<80;D: ,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习纪律(迟到、早退、出勤、安全)等方面的执行情况(30分);答辩:(20分)、实习报告:(50分)。 实习报告要求:实习报告由实习者本人撰写,在规定的专业实习报告格式中,要求实习基本信息填写完整、清楚,实习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习报告,未交报告者,该项成绩以零分计。实习报告包括实习动员、实习参观学习内容、实习小结等内容。 撰写人:汪 林 审核人:魏俊峰 实习负责人:汪 林 158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金工实习C》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talworking Practice 实习周数:1周 学分:1 适用专业: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应物、物教专业 一、实习目的 1.了解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初步掌握所用设备、工具的使用要求。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从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观点去考虑加工方法的选择。了解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 3.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工作认真负责、尊重师长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吃苦耐劳的好学风。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1. 实习内容 1.钳工实习 了解钳工在机械制造、维修中的作用,熟悉钳工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掌握基本的划线、锯切、锉削、钻孔、铰孔、攻丝、套扣技能。学会使用钳工操作的各种工具。如:虎钳、锉刀、手锯等,学会使用简单量具如:卡尺、直尺、角度尺等。能使用台钻工作。 实习前阅读金工实习教材,在师傅指导下练习钳工基本操作,独立完成钻孔、攻丝和套扣工作,掌握锯、锉的使用要领,要求姿势正确、动作规范,独立制做梯形样板,要求理解技术要求,工艺难点。 独立完成直角尺的制做,掌握下料、画线、锯切、锉修、检测各工序要点。 2.车工实习 了解车床各部分名称和作用,了解车床加工的特点、精度,车刀的选用,量具的使用和保养;熟悉车床加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独立操作机床,完成车外圆、端面、锥面、曲面的加工;了解车床附件的使用。 实习前阅读金工实习教材,在师傅指导下练习车工基本操作;要求勤学苦练,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根据给定零件图,独立完成零件加工。以掌握零件的装夹、机床的变速、刀具安装和调整,能正确使用量具检测工件,要注意常用量具的使用和保养,观看师傅示范表演车螺纹及车床附件的使用。 2. 实习要求 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内容: (1) 实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按照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遵 守着装要求。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工厂和学校的有关纪律和规定,对于严重 违犯纪律的同学可终止其实习。 (2) 内容掌握: 1) 通过实习基本上掌握钳工、车工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 2) 能独立完成工种的操作,并制造出相应的工件。 3) 画一张机械加工零件图。 159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 实习报告: 学生应结合实习项目每天写实习日记和实并在实习结束完成总结报告。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 实习时间:第2学期,暑期。 实习地点:大连大学机械厂实习。 四、实习方式和具体安排 实习方式:集中 具体安排: 实习内容 时间安排 每天容纳人数 实习动员安全教育 1小时 60 车工实践 2天 30 钳工实践 2天 30 其他工种体验 7小时 30 合计 5天 60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用百分制评定,按五级分制登记。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 A:,90分;B:,80分<90分;C:,70分<80;D: ,60分<70;F:<60分 百分制成绩组成:实习纪律(迟到、早退、出勤、安全等)方面的执行情况(20 0分)、实习报告:(50分)。 分);实习操作:(6 实习报告要求:实习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在规定的专业实习报告格式中, 要求实习基本信息填写完整、清楚;实习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并在规定时间内 提交实习报告,未交报告者,该项成绩以零分计。 撰写人:蔡 军 审核人:贾卫平 实习负责人:蔡 军 160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课程性质:必修 教学形式:集中 周 数:14 学 分:10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一、 毕业设计目的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环境科学专业的科研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 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并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 的能力; 2. 学生受到工程分析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 文献资料、实验研究、方案设计、工程分析、计算应用、工程绘图等能力; 培养总结提高、撰写设计说明书和论文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 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工作严谨、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刻苦 钻研、团结协助、协同工作的工作作风。 二、 毕业设计的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类型基本上可分为工程设计、科学实验、理论研究、软件开发以及综合型五类,内容要围绕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环境化学、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内容,且能体现专业特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选题应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难度与份量适宜;原则上每生选一题,二人或二人以上合作课题,要明确每个学生在其中独立承担的任务。 1(工程设计类 工程设计类课题包含面比较广,应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设计题目可以从将来可能实施的工程项目、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革新改造项目或有实际背景的科研项目中选取;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科学实验类 科学实验类课题应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设计题目可以从将来可能实施的工程项目、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革新改造项目或有实际背景的科研项目中选取。学生经过科学实验类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应该掌握大型仪器使用方法,熟悉多种物理化学与生物指标测定及分析方法,了解科研项目研究方向的选择、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科研论文的撰写,具备一 161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定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3(理论研究类 理论研究类课题可将环境工程领域已有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对现有理论尚不能清楚解释的现象进行探索,完善已有理论。设计题目可以从将来可能实施的工程项目、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革新改造项目或有实际背景的科研项目中选取。通过理论研究类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大型仪器使用方法,熟悉多种物理化学与生物指标测定及分析方法,了解科研项目研究方向的选择、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科研论文的撰写,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4(软件开发类 软件开发类课题可针对工程设计与计算,污染情况监测与模拟,以及环境影响评价中涉及的相关计算等环境工程领域实际问题开展相应探索,也可对已有软件进行优化。设计题目可依托于有实际背景的科研项目,也可从将来可能实施的工程项目、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革新改造项目中选取。通过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开发软件的能力。 5(综合型 综合型课题的设计题目的选择可依托于有实际背景的科研项目,也可从将来可能实施的工程项目、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革新改造项目中选取。学生可从环境影响评价角度出发,讨论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状况等的影响,并探索既可以保护环境,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等,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设计工作,鼓励学生结合即将工作单位生产情况,真题真做。 7(题目由指导教师提出,实行双向选择;或由学生自选题目。题目均要通过教研室审批。 三、 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1(工程设计类 (1) 查阅中外文资料,明确设计任务,完成开题报告;完成外文翻译; (2) 在教师指导下,能独立拟定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可行性分析; (3) 能应用基本理论知识,正确完成设计中的计算和参数选择工作; (4) 可应用必要的设计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5) 掌握工程制图的规范,运用计算机进行绘图或辅助设计,按国家标准 正确地完成图形绘制工作; (6) 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 2(科学实验类 (1) 查阅中外文资料,明确设计任务,完成开题报告;完成外文翻译; (2) 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研究内容基础理论,拟定研究路线或实验方法, 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 应用几种研究方法,进行数值分析或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可信 的研究数据; (4) 能应用基本理论知识,正确完成理论研究或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 到研究结论; (5) 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毕业论文。 162 大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3(理论研究类 (1) 查阅中外文资料,明确设计任务,完成开题报告;完成外文翻译; (2) 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研究内容基础理论,拟定研究方法,并进行可行 性分析; (3) 能应用基本理论知识,正确完成理论研究或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 到研究结论; (4) 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毕业论文。 4(软件开发 (1) 查阅中外文资料,明确设计任务,完成开题报告;完成外文翻译; (2) 在教师指导下,明确软件开发的内容,拟定研发方法与技术路线,并 进行可行性分析; (3) 能应用相关专业软件,并结合理论知识,正确完成研发内容,取得开 发软件成果; (4) 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软件开发设计说明书。 5(综合型 (1) 查阅中外文资料,明确设计任务,完成开题报告;完成外文翻译; (2) 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研究内容,拟定研究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 能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规范、分析评价 方法等,正确完成研究内容,得到研究结论; (4) 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毕业论文。 四、 毕业设计成果 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类型不同,成果可为设计图纸、实验数据、理论研究论文、设计说明书等。 五、 考核方式 按照学校统一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原则上由四部分组成,其中过程检查成绩占15%,指导教师评分占20%,评阅人评分占20%,答辩委员会评分占45%,各部分按分数评定,最终毕业设计成绩为上述四项总和,再折算成相应的等级,成绩评定按A、B、C、D、F五级记录。如各部分分数差异较大,由答辩委员会确定最终成绩。 六、 说明 毕业设计(论文)相关工作要符合《大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等相关规定。 撰写人:于淑萍 审核人:魏俊峰 课程负责人:于淑萍 163
/
本文档为【《无机化学A》教学大纲-大连大学教务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