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

2018-04-08 12页 doc 30KB 2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4469

暂无简介

举报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 补义 2008.530卷哲学社会科学版—匿量露嗣墓蓥詈匿蓄墨 《左传?章之战》"自今"诸说 驳义及句式补义 于智荣,李梅英 (1.淮海工学院中文系,江苏连云港222~5;2.长春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古汉语学界对《左传?章之战》"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中"自今"一语的解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考之于语言事实,此"自今"当为"从今以后"之 义,整个句子当为因果倒装的感叹句,句末"乎"...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 补义 2008.530卷哲学社会科学版—匿量露嗣墓蓥詈匿蓄墨 《左传?章之战》"自今"诸说 驳义及句式补义 于智荣,李梅英 (1.淮海工学院中文系,江苏连云港222~5;2.长春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古汉语学界对《左传?章之战》"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中"自今"一语的解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考之于语言事实,此"自今"当为"从今以后"之 义,整个句子当为因果倒装的感叹句,句末"乎"字当为感叹语气词. 关键词:自今;从今以后;因果倒装句;感叹句 中图分类号:H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44(2008)O5_I)647-()5 一 ,"自今"诸说简介和评议 《左传?成公二年》:"韩厥献丑父,,台口献 子将戮之.呼日:'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 一 于此,将为戮乎?"' 一 直以来,学界对上述"自今"的解释,歧 异迭出,莫衷一是.对"自今"的释义,归纳起 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意见. 1,"从现在追溯到以前"说.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几个版本均 注为"从现在追溯到以前"„. 2,"从古至今,到现在"说. 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训释此句说: "自今二字于文不顺,自疑借为卒,卒,终也. 谓迄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程希岚,吴福熙 虽没有把"自"讲成通假字,但也认为是从古至 今之义.同王力先生说法的相同点是都认为 "自今"表示此前的时段. "说. 3,"现在 尹君《古文教材中的注释疏误》:"此处的 '自今'应当训'于今','在今',意即'在今 天','在当今社会',也可以语译为'现今', '现在'." 4,"以前,-"4"-天"说. 荆贵生主张"自"为"古","昔","自今"为 "古今"之义. 5,"自古至今"省略说. 郭锡良,李玲璞先生主编高等教育自考教 材《古代汉语》注"自今"为"'自古至今'的省 语,等于说'在我之前','从来". 6,"自今以往"说. 此说主张"自今"为"自今以往"等的省略, 为"从今以后"之义.持这一主张的学者较多, 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自今,'自今以 往'的省略,即从今以后的意思."„中央电大 《古代汉语讲授纲要》解此句:"意思是说:自今 以往没有代替其君承受患难的人了,今天有一 个就是我逢丑父,然而将被杀吗?"何九盈先 生《词义商榷?赤子幽人商旅恶自今》一文, 更是引述大量"自今"用作"从今以后"义的例 证,对"自今"的"今后"义进行了多角度的充分 论证.徐朝晖《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商 榷》H,叶娇《(搴之战)难句正解》?并认同此 说,文中却未提及何先生.夏先培,赵宗乙亦认 同此说,但又分别提出"无有"之"无"为禁绝副 词"毋"纠和逢丑父的话为假设关系复句省略 句的主张. 上述观点,前5种均误,第6种虽不误,但 是,把此释义施之于整个句子,仍有不很圆通之 处,说明持此说学者,对句中其他词语或句式的 收稿日期:20082-24 作者简介:于智荣(1954.),男,辽宁朝阳人,教授,主要从事训诂学和语法学研究. 647 墨墨墨墨墨墨霍四sociSciencevnt.05,2008 解释,仍有不妥或不到位的地方.赵宗乙先生 的句子省略说,试图从句式的角度解决这个问 题,但仍不得要领(论述见下).下面分别对 "自今"诸说及其所在句式予以辨识论析. "从现在追溯到以前"说的不妥有二:第 一 ,"自今"无论在《左传》中,还是在其他古籍 中无一用作"从现在追溯到以前"者,此解释是 没有语料依据的.第二,说以前没有替国君承 担患难的人,也与史实不符.勇于为国君承担 患难者,在封建社会代不乏人,且春秋齐国就 有:齐襄公时,连称,管至父与公孙无知联手作 乱,侍人费,孟阳为保护齐襄公,或与叛逆者打 斗而死;或先把襄公隐匿起来,自己冒充襄公, 等待叛乱者来杀害. "自"借为"卒"说,也同样与当时语言相背 离.我们知道,字的通假是有条件的,其一,被 借字和本字声音相同或相近,其二,也是更重要 的一条,古籍中必须有二字通假的佐证,才能确 认二字是通假字.上古"自"为脂部,从母; "卒"为物部,精母,二字声母相近,同为齿头 音.如果考虑到音的对转,二字也有通假之可 能.但任何古籍中,均无二字通假例证.可见, "自"借为"卒"的说法很难成立. 尹文虽然举出了"自"用为时间介词"于" "在"用法的例证:"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 (《史记?周本纪》),"自昭公为太子时,父庄公 欲以高渠弥为卿,太子忽恶之,庄公弗听,卒用 渠弥为卿"(《史记?郑世家》)等.但其所举例 证既无"自"与"今"连用者,又都是汉代作品, 即是说,其所举全部例证与所要证明的,不 是同一类型和同一性质的语言现象.所以, "在现今社会"这种说法仍属无据,难以信从. 荆贵生一反"自"为介词的观点,主张"自" 为时问名词,并举出了"自"作时间名词的用 例.但其所举例证,同样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其一,荆先生所举例证都只是汉代作品,无一先 秦作品,更无《左传》用例.其二,荆先生所举 例证都是"自"字单独使用,并无"自今"连用 者,即是说其所举全部例证与所要证明的内容, 并非同一类型和同一性质的语言现象.所以, 荆先生把"自"解释为"古","昔"于古无据. 以"自今"为"自古至今"省略形式的说法 也不妥,古汉语中没有此种省略形式."自今" 更没有"在我之前","从来"之义. 夏文和赵文对"自今"的释义虽无不妥,但 648 释"无有"为"不要有"和假设复句说却经不起 推敲.虽然古籍中"无"常用为"毋"的通假字, 但"无有"一语中的"无"却从不用作禁止副词, 此说法缺少语言根据.而且,若把逢丑父的话 解作禁止后人替国君承担患难,那么,后代时间 久远,他能禁止得了吗?赵宗乙先生也注意到 了"自今"释义与句义的矛盾,才别出新意把整 个句子解释为逢丑父的话省略了假设复句的前 一 个分句. 赵文假设复句省略前一分句说,不妥有三. 其一,此说不符合学界主张的省略条件. 吕叔湘先生主张词语省略的条件是,"第一,如 果一句话离开上下文或者说话的环境意思不清 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意思才清楚;第二,经 过添补的话实际上是可以有的,并且添补的词 语只有一种可能""".王力先生也说:"先假 定某一句子成分照理是应该有的,哪怕它经常 不出现,甚至从来没有出现过,也硬说它被省略 了,那就是主观的看法.因此我们认为被省略 了的东西,必须是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出现的,至 少是出现和省略机会差不多相等."赵先生 并未举出同类不省略句式,说明其省略说法只 是一种推测. 其二,原句只要解释成因果关系倒装句,表 义清晰,语义自足,且文从字顺,不烦省略. 其三,赵文所谓省略形式假设复句实际是 一 个条件关系复句,并非假设句.下面是赵先 生对逢丑父的话进行补足后的情形: 如果"代其君任患"而见戮,从今以后 就不会再有"代其君任患"者矣,现在有我 这样一个能"代其君任患"的人,将要成为 杀戮的对象吗? 这显然是一个因果关系二重复句,并非假 设复句,假设乃是第一分句内部关系. 把"自今"解作"从今以后"当是确诂. 首先,从当时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来看, "自今"为"从今以后"之义. 古籍中"自"这一介词同时问名词"今"组 成介宾短语,如果后面没有"以前","以后", "以往"之类的标明时间推移方向的词语,则都 是"从今往后"的意思. 先看《左传》一中所有"自今"一语的运 用情况: 1,晋楚伐郑,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宁 矣.(襄公八年) 2,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襄公三十 一 年) 3,然自今,子其无事矣.(昭公三年) 先秦其他典籍和后代古籍中"自今"也都 是"从今以后"之义: 1,平公有疾,秦景公使医和视之,出日: "不可为也.是谓远男而近女,惑以生蛊;非鬼 非食,惑以丧志.良臣不生,天命不祜.若君不 死,必失诸侯."赵文子闻之日:"武从二三子以 佐君为诸侯盟主,于今八年矣,内无苛慝,诸侯 不二,子胡日'良臣不生,天命不祜'?"对日: "自今之谓„„"(国语?晋语八) 2,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 口,罚及尔身,弗可悔.(书?盘庚上) 3,呜呼!孺子王矣,继自今我其立政,立 事,准人,牧夫„„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 庶狱庶慎,惟正是义之.(书?立政) 4,自今单唇干肺,费神伤魂,上称三皇五帝 之业,下称五伯名士之谋.(吕氏春秋?孟秋 季) 陈奇猷注:"自今以后则单唇干肺而说之, 故自今为时间状词."_l 5,今秘祝移过于下,朕甚不取,自今除之. (史记?封禅书) 6,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汉书?左雄传) 7,(孙)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 得杀.(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8,自今犯罪充兵,合举户从役者,便付营押 领.(宋书?武帝纪) 9,自今公田悉不得假于豪家,已假者持听 不追.(梁书?武帝纪) 1O,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 然后奏闻.(资治通鉴?唐纪七?高祖武德九 年) 诸"自今"皆"从今以后"或自某件事以后 之意.可见,把"自今"训为"从今以后"是符合 古籍语言运用实际的. 其次,结合上下文义来看,"自今"亦为"从 今以后"之义. 文中记载,逢丑父说出此话后,克说: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 事君者."这里卸克说得很明白,他不杀逢丑 父,是要用他鼓励后人忠君,而非其他原因. 再次,从其他史书对此事的记载中也可以 2008.5第30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看出这样的意思. 《史记?齐太公世家》对逢丑父的话是这 样记载的:"代君死而见修,后人臣无忠其君者 矣!" 这里逢丑父向克说的是杀害自己给后世 造成的不良影响——后人臣无忠其君者.显然 卸克由于怕后人无忠君者才未杀他.说明司马 迁也是把"自今"理解为"自今以后"的. 二,对"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 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句义的补正 把"自今"解作"从今以后",虽然解决了 "自今"的语义问题,但若按各家的标点,句末 施以问号——"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 于此,将为戮乎?"译释为:自今以往没有代替 其君承受患难的人了,今天有一个,然而将被杀 吗?则前后两个分句问仍然缺少联系,人们仍 有疑问:逢丑父怎么知道今后没有代替他的国 君承担患难的人?他的被杀与此结论有何内在 联系? 看来,整个句子的意义和语法关系仍有进 一 步推敲的必要.1984年笔者曾发表《<左传 ? 章之战>"自今"一语释义》,尽管行文显得幼 稚,但拙文除了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自今"为 "从今以后"之义外,还提出了此为因果关系倒 装句,句末"乎"字为感叹词的观点.可惜,拙 文并未提出充分的证据和有效的论述.这 个句子当理解为,逢丑父在将要被杀时,情急之 下先说出杀害自己的结果——"自今无有代其 君任患者",再补充说明造成这个结果的原 因——"有一于此,将为戮乎".整个句子意 为:"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代替自己的国君承担 患难的人了,(因为)这里有一个将要被杀掉 啦!"这里逢丑父要向邰克严正指出杀害自己 给后代造成的严重后果,以给对方造成一种心 理压力,使自己免于被杀.基于此,句末应用感 叹号,句末"乎"字当为感叹语气词.这种没有 连词的因果倒装句,古文献中并不鲜见.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 泰伯) 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3,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i.-2 语?卫灵公) 4,齐师灭谭,谭无礼也.(左传?庄公十 649 墨墨墨固墨墨墨墨墨SocialSciencev05,2008 一 年) 5,郑其有灾乎,师竞已甚.(左传?襄公 十年) 6,平公日:"晋其庶乎,吾臣之所争者大."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7,王日:"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 8,厉王说荣夷公,芮良夫日:"王室其将卑 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国语?周 上) 9,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 也„„(战国策?赵四) 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 焉则焦,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l1,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 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12,民之不用,赏罚不充也.(吕氏春秋? 用民) 13,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 不如死而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l4,刑者多寿,心无累也.(淮南子?说 山) 15,桔柚生于江南,而民皆甘之于口,味同 甘共苦也.(盐铁论?相刺) 以上例句皆因果倒装句,例1"士不可以不 弘毅"是结果,"任重而道远"是原因,意为"读 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 路程遥远".例3"放郑声,远佞人"是结果, "郑声淫,佞人殆"是原因,句意为"舍弃郑国的 乐曲,斥退小人,因为郑国的乐曲糜曼淫秽,小 人危险".例5"郑其有灾乎"是结果,"师竞已 甚"是原因,句义为郑国恐怕要有灾祸啦,因为 用兵太频繁了.例6"晋其庶乎"是结果,"吾臣 之所争者大"补充说明原因,大意是:晋国差不 多要大治了啦!大臣所争执的是大事.例(9) 之"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是结果,"念 悲其远也"是原因,意为您送燕后出嫁,捏着她 的脚对着她落泪,是因为想到她远嫁他国而感 到悲伤.例(13)"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 是结果,"生而辱不如死而荣"是原因,意为:君 子凭义字为救人危难而死,把死看作如同回家 一 样,是因为他们认为活着受辱,不如死后享荣 耀好.例(15)"桔柚生于江南,而民皆甘之于 口"是结果,"味同甘共苦也"是原因,句意为 "生长在江南的桔柚,各地的人吃了都觉得它 650 味道好,这是因为人们对味道的感觉是一样 的".其他例句亦然."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 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与上述各例一样,为 先指出结果,再补叙原因的因果关系句. 三,对"将为戮乎"之"乎"字 为感叹词"啦"的补证 "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 戮乎"为因果倒装感叹句,句末应用感叹号,句 末的"乎"字也需释为感叹词. 《马氏文通》把感叹语气归入传疑语气,因 而作者把和感叹有关的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放 在一起讨论."虚字卷之九?传疑助字九之 五"探讨了6个"传疑助字",其中有5个可以 进入感叹句,"乎"是其中一个. 现代汉语中有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 "啦",那么古代也应该有一个相应的词表示这 一 语气,古代汉语中很多处于句末的"乎"字可 训为"啦". 1,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 也) 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 天乎!(论语?宪问) 3,晋侯其无后乎!(左传?僖公十一年) 4,郑其有灾乎!„„有灾,其执政之三士 乎!(左传?襄公十年) 5,崔子将死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6,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 乎!(左传?昭公六年) 7,叔向日:"鲁公室其卑乎!"(左传?昭公 十一年) 8,呜呼!无望也夫,其死于此乎!(左传 ? 昭公十五年) 9,今虢少荒,其亡乎!(国语?周上) 10,庶几有益于鲁国乎!(国语?周下) 11,其母叹日:"鲁其亡乎!"(国语?鲁下) 12,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国语 ? 齐语) 13,史苏朝,告大夫日:"二三大夫其戒之 乎,乱本生矣!"(国语?晋语一) 14,师旷日:"公室其将卑乎!"(国语?晋 /) 15,善哉,技艺至此乎!(庄子?养生主) 以上所有句末"乎"都可以解释为感叹语 气词"啦",《搴之战》"将为戮乎"之"乎"字与 上述各句"乎"字相同,用为感叹语气词. 最后谈谈为何不赞同"自今"为"自今以 往"等的省略说的问题,因为古汉语"从今以 后"义有"自今以来","自今以始","自今以 往","自今以后"多种形式,如果解释为省略 句,其结果势必形成多种形式共省为一型的情 况,这样便违反吕叔湘先生所主张词语"严格 意义的省略应该只用来指可以补出来并且只有 一 种补法的词语"的省略原则;另外,这个句 子不需补充词语,表义明确,语义自足,也不符合 吕叔湘先生提出的词语省略的另一个原则:不添 补词语语句意思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意 思才清楚?.由于"自今"在古文献中多用作 "从今之后"之义,不必以省略为释. 综上所述,只有把"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 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中"自今"解为"从今 以后",整个句子解为因果倒装的感叹句,把句 末的"乎"字解作感叹语气词,句末问号改用感 叹号,才既合乎常理与文意,又能使整个句子在 意义上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也才能使"自今 无有代其君任患者"这一结论具备了可信的前 提和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35.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 局,1981:794. [3]程希岚,吴福熙.古代汉语[M].长春:吉林人民出 版社,1984:263. [4]荆贵生.《左传》文选教学札记三则[J].古汉语研 究,1989(2):93. 2008.5第30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尹君.古文教材中的注释疏误[J].古汉语研究, 1990(2):91. 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M].北京:出版 社,1992:254.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1:143.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讲授纲要[M].北京:中央广 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86. 何九盈.词义商榷?赤子幽人商旅恶自今[.1]. 中国语文,1987(3):143. 徐朝晖.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商榷[J].古汉 语研究,2001(3):71. 叶娇.《搴之战》难句正解[J].汉字文化,2004 (2):61-62. 夏先培.古汉语语词句义考辨[J].长沙电力学院 社会科学学报,1997(4):112. 赵宗乙.《春秋左传注》商兑二则[J].泉州师范学 院学报,2006(1):69—71. 吕叔湘.汉语语法集[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459.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4:404. 于峙嵘.《左传?搴之战》"自今"一语释义[J]昭 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4,(2):79—81. 吕叔湘,王海菜.马氏文通读本[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1986:599. 吕叔湘.汉语句法的灵活性[J].中国语文,1986 (1):3. 责任编辑:刘海宁 "现当代学人研究''征稿启事 本栏目以20世纪人文科学着名学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术成就,学术道路,治 学方法等进 行回顾与总结,但求客观,公正,严谨.来稿既可是一组文章,对研究对象作较为全面 的评述,也可 是单篇文章,对研究对象作重点评析.文章篇幅请控制在10000字以内,符合《中国 学术期刊(光 盘版)》编排规范,并提供打印件及电子文档(E—mail:hysyqhy@163.com). 本刊编辑部 651 ]j]j]J1Ii1I]J 5679m?"rr;r;r}r;
/
本文档为【《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