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2017-11-15 27页 doc 62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4822

暂无简介

举报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 井子区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MASTER DEGREE 论文题目: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英文):Study on the Land Use Structure and Zoning in Urban Fringe?A Case of Ganjingzi District in Dalian City 作 者: 刘 明 指导教师: 张占录 副教授2006...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 井子区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MASTER DEGREE 论文题目: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英文):Study on the Land Use Structure and Zoning in Urban Fringe?A Case of Ganjingzi District in Dalian City 作 者: 刘 明 指导教师: 张占录 副教授2006 年 05 月 10 日 论文题目: (中文)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外文)Study on the Land Use Structure and Zoning in Urban Fringe ?? A Case of Ganjingzi District in Dalian City 所在院、系、所 : 土地管理系 专 专 业 、 名 、称 : 土地资源管理 指专导专教专师姓专名、职专称 :张占录 副教授 论文主题词: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区;甘井子 学专习专期专限 : 2004年 09月至 2006年 07月论文提交时间:2006 年 5 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 的。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刘明日期:2006 年 5 月 10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签名: 刘 明导师签名: 张占录 日期: 2006 年 5 月 10 日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摘 要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化昀直接、昀敏感的地区, 是土地利用变化昀为剧烈的地带。随着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 相互影响与作用日趋强烈,由此所激发和暴露出的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方面的 问题与矛盾十分突出,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问题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论文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典型案例区,在研究其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现状 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结构和分区不够合理的结论,然后进一步分析城市边缘区 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和促成机制。基于此,论文提出实现城市边缘区土地合理利 用的应对之策:即重新构建边缘区土地类型体系、调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与土 地利用面积结构、提出土地合理推移模式与城市边缘区土地空间网络结构布局 模式,同时指出实施建议。本论文共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其主要 目的是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展开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甘井子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的现状调研结果。通过 对甘井子区土地利用基本情况调查,得出区域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基 本结论有两点:其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城市边缘区这一特殊地域功能不相适应; 其二,土地利用分区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低下。 第四部分主要针对以上得出的两个问题,分析其驱动因素,包括经济、区 位和比较利益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边缘区空间扩展机制、土地利 用规制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三个角度分析起促成机制。 第五部分是论文的重点。本章在宏观区域环境和土地利用发展战略的研究 基础上,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土地利用 面 积结构和用地分区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或重新设计,提出边缘区土地利用分类 体 系,边缘区适宜土地利用模式,边缘区土地利用分期推移布局控制模式,城乡 空间网络结构布局体系及实施建议。 第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讨论了本研究的成果和突破, 同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区;甘井子 I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Abstract The urban fringe is the transition region from town to country, and it is the area where urbanization is most direct and most sensitive. Land-use changes in urban fringe are the most dramatic. It has particularities and many problems in its land-useAlong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our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the effect and the action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have been gradually strong. Therefore the problems and the contradictions, which are stirred and expos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fringe, are very outstanding. The problems on the land-use of the urban fringe have come a“hot point" of present researchSo this paper takes the land-use of the urban fringe as research object. By combining theoretical study with case study, it tries t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on the land-use of the urban fringe, and reveal the process, the mechanism and the internal rule on the land-use change of the urban fringe. And discuss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ir reasons of the land-use, then tries to find out the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And all of the study are based on the Ganjingzi district in Dalian. The paper includes six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is part introduces briefly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ideas, methods and the innovation and insufficiency of this paper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d the related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about land-use of urban fringe to carry out a follow-up study of the paper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present land use problem mainly including the land-use structure and zoning in Ganjingzi district. On the basis of land-use investigation we draw two basic conclusions. First, the land-use structure is unsuitable to the urban fringe which is a special area; Second, the land-use zoning is irrational and this makes land-use inefficient, such as the extensive land-use and illegal buildings, and so onAiming at above two issues, the forth part analyze its driving factors, including economics, location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n, the author studies further on the expansion system of urban fringe, the land-use regulation and two-spot pattern management system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part focuses on the general rules II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 例 Based on the research to the macro regional environment and land-us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art five sets the example of Ganjingzi in Dalian city for the redesign of land-use types, structure adjustment, zoning and puts forward a land-use reasonable model,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brings up the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And through those we could put the proposal into practiceIn the last part, the author sumamaries the conclusion and the major accomplishment of whole research , the breaththrough , the prosgress of this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study Key words:Urban Fringe;Land-use;Structure;Zoning;GanjingziIII城市 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目 录 第1 章 导论. 1 1.1选题背景及意义1 1.1.1选题背景. 1 1.1.2选题意义. 2 1.2国内外文献综述3 1.2.1国外研究进展 3 1.2.2国内文献综述 4 1.2.3简单评述. 5 1.3研究思路和内容6 1.3.1研究主要思路 6 1.3.2研究主要内容 7 第2 章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8 2.1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概念界定8 2.1.1城市边缘区相关概念界定8 2.1.2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 13 2.2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研究的理论支撑. 14 2.2.1 城市形态学经典模型对边缘区土地利用分区的指导 14 2.2.2城乡一体化理论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协调利用的启示 16 2.2.3人居环境理论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分类的引导17 2.2.4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对城市边缘区生态建设的思考17 2.2.5结构理论对于城市边缘区土地管理体制转变的促进 18 第3 章 甘井子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区现状调查分析19 3.1甘井子区概况 19 3.1.1地理位置 19 3.1.2自然条件 20 3.1.3社会经济状况20 3.2 甘井子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特点21 3.2.1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1 3.2.2土地利用和空间分布的过渡性 22 3.2.3土地利用空间和用途的动态性 22 3.2.4土地产权和用地布局的无序性 23 3.3甘井子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 24 3.3.1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区域功能无法实现24 3.3.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混乱无序,土地利用效益低下281城市边缘区土地 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第4 章 甘井子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区驱动因素及促成机制研究.33 4.1 甘井子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的驱动因素分析33 4.1.1城乡发展的经济驱动因素. 33 4.1.2乡村城市化中的区位驱动因素 35 4.1.3土地经济比较利益驱动因素36 4.2甘井子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分区促成机制研究 37 4.2.1用地扩展机制分析??内部原因. 37 4.2.2土地利用规制研究??直接原因. 43 4.2.3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根本原因. 49 第5 章甘井子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模式构建. 51 5.1甘井子区宏观区域环境和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51 5.1.1甘井子区宏观区域环境 51 5.1.2 甘井子区土地利用战略目标52 5.2甘井子区土地利用分类及结构调整 52 5.2.1 甘井子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调整. 52 5.2.2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型体系重构54 5.2.3甘井子区土地利用面积结构调整. 60 5.3甘井子区空间网络结构分区布局模式. 61 5.3.1土地利用分区布局原则 61 5.3.2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分期推移布局模式. 61 5.3.3甘井子区空间网络结构分区布局设计 66 5.4 实施建议. 69 5.4.1进一步调整优化乡镇行政区划 69 5.4.2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 69 5.4.3 转变管理手段,强化有效管理 70 第6 章 结语 71 6.1主要成果与结论. 71 6.2论文的创新之处. 72 6.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72 参考文献 73 致谢. 762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图 表 索 引 图1-1 本文思路..6 图2-1 农村-- 城市绪谱.9 图2-2 城市区域结构的形式.10 图2-3 屠能圈层结构示意图.14 图2-4 辛克莱尔环状结构图.15 图3-1 甘井子区地理位置示意图.20 图3-2 甘井子区行政区划示意图.21 图3-3 2004年甘井子区各类用地结构..24 图3-4 甘井子区用地变化情况..25 图3-5 甘井子区历年审批情况..25 图3-6 甘井子区各类建设用地结构图.26 图3-7 2004年甘井子区各类农用地结构图..28 图3-8 甘井子区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混杂地带(一)..29 图3-9 甘井子区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混杂地带(二)..30 图3-10 城市化进程中引发的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问题及反馈机制.32 图4-1 边缘区产业集聚示意图..35 图4-2 甘井子区位示意图..36 图4-3 土地价值的过渡与城市边缘区的对应关系..37 图4-4 城市与乡村的边界由边界线变为边缘区38 图4-5 城市空间扩展方式..39 图4-6 城市空间演化过程图.40 图4-7 边缘区用地空间的同心圆模式.41 图4-8 征地的供求曲线.42 图4-9 规制失灵分析思路..44 图5-1 大城市边缘区用地理性拓展图.62 图5-2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模式原理.63 1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 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表3-1 1990?2002年大连市及各县(市、区)耕地减少率.26 表3-2 甘井子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27 表3-3 甘井子区农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27 表3-4 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三区域耕地减少流向..28 表3-5 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区划分..29 表4-1 甘井子区乡镇企业转让情况统计表(1999)33 表4-2 甘井子区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2003)..34 表4-3 我国主要用地类型生产效率对比..37 表4-4 城乡二元结构系数..50 表5-1 甘井子区重要经济指标一览表.51 表5-2 甘井子区土地利用分类结构表.53 表5-3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55 表5-4 城市外缘区用地分期推移布局与控制..642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第1章 导论 “城市边缘区”是一个城市中土地利用变化昀 为剧烈的地带。在这里,城 乡要素逐渐过渡、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也是城市化昀敏感、变化昀大、昀迅 速的地带。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研究城市边 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功能分区有利用城市化沿着更加有序和理性的道路发展, 同时对耕地保护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中国正处在高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据统计从 1978-2003 年,城市数量由 193个增至660个,人口城市化率由17.9%上升到40.53%,提高近22.6个百分 ? 点,城市化水平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0.9% 。根据“诺瑟姆曲线”描述的城市 化进程规律和世界各国城市化的经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曲线的第一 个拐点位置,即将进入高速发展的起始阶段。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昀为活跃的 ? 区域 ,是城市化的地理空间实体和前沿阵地。而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用地分 区则直接影响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扩展和外移方式,进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 力有较大影响。可见,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要是要实现城市边缘区的可 持续发展;而要实现城市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城市边缘区土地的可 持续利用。城市边缘区土地的合理利用有赖于边缘区合理的用地结构及分区模 式,这即是本论文将要研究的内容。 ?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 2 以北京为例,北京城市边缘区自1953年出现了快速的空间蔓延,城市建成区从1949 年的109km 扩展 2 到1978年的340 km。1978年以来,在城市边缘区,城市外向蔓延愈益明显,整个城市沿主干道向城市 2 2 边缘区和近郊区扩展,建成区面积已由1980年的340 km 扩展到1994年的466.98 km (顾朝林,1999), 2 2 2000年扩展到 490.1 km(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2000),2003年进一步扩展到1043.5 km(魏后凯, 2005) 1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1.1.2选题意义 1.保护耕地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不断外延,城市外围的农用地不断被建设用地占用,耕 地不断被蚕食。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关于土地利 用现状调查数据成果的公报”,全国耕地面积 1996 年 10 月 31 日的时点数据为 2 2 130039200hm ,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底耕地面积为127082000hm ,5年内全 2 2 国耕地面积净减少2957200hm ,每年减少591400hm,速度非常惊人。而这5年 却是采用了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了用 途管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5 年。1990-2002年的10多年间,大连市土地结构变化也呈现出明显的耕地减少 的特点。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则由 1990 年的 30.65%下降到 2002 年的 ? 27.31%,累计下降了 3.34 个百分点 。其中大部分的耕地减少在于其城市边缘 的各个郊区,如甘井子区,旅顺口区和新市区。因此,遏制耕地快速减少的势 头刻不容缓。由此,优化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构建合理用地分区模式成为我 们的现实选择。 2.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意义 土地是昀根本的生产要素之一,土地问题是社 会经济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 之一。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升温带来的土地引致需求剧增,导致城市边缘 区 土地冲突加剧,在此聚集的矛盾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产权方面表现为集体 土地产权和国有土地产权激烈转换的矛盾;2)管理方面表现为管理缺失和多头 管理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协调);3)经济方面 ? 表现为农业区位上的高产出性和城市区位上的低成本性之间的矛盾 ;4)操作 方面表现为城市实体扩展昀需要的区域和现实中限制力度昀强的区域等,有人 甚至将城市边缘区比喻为“恶性肿瘤”。另一方面,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和 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基于以上两点,笔者决定以城市边缘区这一统筹城 乡发展的前沿阵地为依托,重点研究其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模式问题,为推进 城乡一体化发展尽微薄之力。? 刘雁,大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耕地数量前景分析,硕士论文,2005? 刘洪涛等,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制缘起?失灵?改进,新华出版社,2005 2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背景和意义,笔者希望通过对当前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 结构和分区模式的疏浅认识来为城市边缘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为城市可 持续发展乃至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城市边缘区现象注意得较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大城市的急 剧膨胀,城市边缘区的变化昀为敏感,因而这一地区首先成为地理学家们关注 的对象。 在20世纪40-60年代讨论重点集中在对城市地域结构自然界线划分及其特 征的讨论上。国外昀早对土地利用进行研究的首推区位论先驱冯?屠能( J. HVon Thunen) (1826)所著《孤立国》中同心圆理论模式,其中包括城市边缘区 土地利用分区和用地模式的思想。1936年,德国地理学家哈帕特?路易斯(HLouts)首次提出城市边缘区这一概念,后经安德鲁斯(//.rews)、麦坎 (//.ain)与波恩莱特(//.nt) (1953)等人不断引申和发展,出现诸 如 “城乡过渡带”,“城市交错带”等的近义词,其所指的区域内涵是相似的。 目前比较公认的概念是普内(R.//0>.)于 1968 年提出的“城市边缘区是 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位于连片建成区和 郊区以及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 腹 ? 地之间,使土地利用发生转变的地区” 。概括起来,这一时期研究内容主要涉 及以下六个方面:l)地域结构特征研究;2)郊区特征研究;3)城乡连续统一 体研究;4)城郊工农综合体研究;5)土地利用差异研究;6)城市化阶段与地 域空间配置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对城市边缘区地域空间特征的描述,以及其 空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描述。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开始注重城市边缘区应用研究。1977 年英国乡村协 会组织的城市边缘区学术讨论会提出城市边缘区研究的五个主要议题:1)农业 与城市边缘区;2)城市土地管理与城市发展的压力:3)城市边缘区的娱乐活动; 4)土地利用关系与冲突;5)城市边缘区政策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国外城市 ? //.or,Defining the Rural-ueban Fringe,Social Forces,Vol.407,19863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边缘区基本正处于以上五个方面的实证研究阶段。如美国 Bryant. C. R 等著的 《The city's countryside:Land and its management in the rural-urban fringe》 (1982);由澳大利亚 Foyel. J和 P. Houston 合作的《Planning in the Rural -Urban Fringe》 (1992) ;美国 Rickard. T的《Agriculture policies for urban fringe in the United States》(1992);比利时 Oscar. R. P的博士论文《Land use conflicts and planning strategies in Urban Fringe》 (1995),等等。 由于西方特别是大多数美国学者研究城市边缘区是针对“住宅郊区化”问 题,而中国出发点是“工业郊区化”,与其有本质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 展水平、城市化背景、产权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故在此国外的研究状 况只作简要地介绍。 1.2.2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起步较晚,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 顾朝林等(1993)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调查,在探讨中国 城乡边缘带的划分基础上,对中国大城市边缘带的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利 用以及地域空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合其他成果昀后完成《中国大城市边缘区 研究》 (1995),连同周一星,孟延春《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 (2000)可作为 我国昀早系统研究城乡过渡带的研究成果。20世纪末对城市边缘区内部层次的 划分及其范围界定逐渐代替了定义和特征研究,同时实证研究逐渐代替纯理论 研究,陈启佑(1995)通过选指标运用“断裂点”原理和距离突变规律,对北 京市城市边缘区进行了地域划分。章文波(1999)等人利用遥感影像中城市用 地比率划定城市边缘区。具体来说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关于城市边缘区的社会问题研究。如关于犯罪,外来流动人口,违法建 筑出租,社区改造建设等的研究。由于这些方面和本文探讨的问题没有直接的 关系,故这部分研究成果不再赘述。 2.关于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其讨论的热点集中在以下几点: 1)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如顾朝林等(1993)认为城乡边缘带呈现出周期 性增长的年轮结构。而张明(1991)认为理论上应呈同心圈层结构,而实际上 呈不规则的资源区位结构;(2)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演化研究。这类研究只主 要得益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发展,如王浒等(2000)以遥感影像及其分类结果为 4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原始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深圳城市用地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描 述和分析;(3)土地利用扩展机制及用地模式研究:对此问题基本形成共识, 即我国城市边缘区非农地扩展不同于国外的“居住先导型”,而是“工业先 导型” ? ,大致遵循“近郊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填充-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配套”的发展过程。扩展模式研究也很多,如顾朝林(1999)将扩展模式分为 三种:外城蔓延,轴向扩展和郊区城市化三种增长方式,而晋秀龙(2001)归 纳为两种,即沿交通轴线的工业走廊、居住走廊、综合轴发展的轴向式发展和 蔓延的呈集中连片式、独立发展式、渐进发展式的外向扩展模式。 3.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研究。包括城市边缘区土地管理体制和土 地利用制度研究。管理体制方面主要包括体制性矛盾和政府角色的研究。张云 飞等(1998)对城乡“二分法”形成的条块分割和条条分割的批评与建议;郑 柯炮、张建明(1999)发现上级政府总是优于下级政府拥有支配权。王冠贤、 魏清泉(2002)认为交织在土地供应背后的各种行为力的冲突直接或间接的左 右着土地供应。这种交织的行为力包括政府多重角色的矛盾,各部门的不协调 的矛盾,领导者主观冲突等矛盾。土地利用制度方面,多数学者针对其产权、 征地、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等政策进行分析。周其仁在《农地征用垄断不经济》 中对土地征用过程的政府强制性垄断的经济效果进行了较为深入分析。谭荣、 曲福田等(2004)则建立了农地非农化的社会福利分配模型。陈利根等(2004) 构建了政府征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王海全、龚晓(2005)在《我国农地 制度改革中的产权经济学分析》中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对土地产权界定进行了 深入分析。另外,钱文荣博士运用法人-代理理论对城市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 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很有借鉴意义。 1.2.3简单评述 综上可以看出,有关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多如牛毛,但尽管如 此,在我国,其研究还基本停留在对城市边缘区的地域空间结构进行描述性的 归纳,而对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具体分区模式的实证研究尚未取得突破 性进展,恰是这一点激发了笔者的研究兴趣。笔者希望凭借扎实的土地利用规 ? 崔功豪,武进,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以南京等城市为例,地理学报5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划理论基础,以大连市城市边缘区典型代表??甘井子区为例,重点研究其土 地利用类型、结构,分区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配套政策和实施建议,为 实现大连市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1.3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研究主要思路 理论 现状 基础 调研 结构 两大 布局 不合 问题 混乱 理 驱动因素 成因分析 扩展机制 政府规制 管理体制 结构调整 布局设计 空间网类型结构面积 调整 分期推移模式 产业空间布局 居住空间布局 结络布局 构调 交通空间布局 生态空间布局 整 配 套 政 策 研 究 图 1-1 本文思路6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 区为例 1.3.2研究主要内容 1.甘井子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的现状调研结果。通过对甘井子区土地利 用基本情况调查,得出区域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基本结论有两点:其 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城市边缘区这一特殊地域功能不相适应;其二,土地利用 分区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突出表现为农民违章建筑,土地粗放利 用等。 2.甘井子区土地利用驱动因素和促成机制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区 位和比较利益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边缘区空间扩展机制、土地利用 规制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三个角度分析起促成机制。 3.甘井子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包括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土地 利用面积结构。其一,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即根据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特点提 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型重新划分标准,分为三种类型,即生产型、生活型 和生态型用地类型。新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更加突出了生态型用地在城市边缘 区的影响和位置,更能客观的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能够更好的引导城市边 缘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其二,甘井子区土地利用面积结构调整。研究发现:区 域第一产业用地持续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将继续维持较快的减少速度;农村居 民点用地将快速减少;而林地面积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第二产业用地面积 在 现有的基础上逐年增加,但增幅较小,同时,水、电、气等市政第二产业用地 也有较大面积增加。第三产业用地交通用地的增加将继续维持较高速度。另外, 商业、娱乐休闲、教育、科研、文化、体育、住宅和其他服务业等用地会有较 大幅度的增加。 4.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布局研究,在屠能模式和辛克莱尔模式的基础上提 出了城市边缘区适宜的土地利用模式,并结合新构建的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 型,昀终提出甘井子区土地利用分期合理布局与控制模式。在此模式的指导下, 笔者提出甘井子区空间网络结构分区布局体系,包括城乡产业空间网络结构布 局,城乡居住空间网络结构布局,城乡交通空间网络结构布局,城乡生态空间 网络结构布局。昀后提出实施建议,以期发挥政策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7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第2章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在自身的近域推进和广域扩 展过程中,城乡要素逐渐过渡、彼此渗透、功能互补而形成的特殊区域。由于 其区域位置的特殊性和各种要素和功能的过渡性,在研究城市边缘区土地利 用 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其相关概念做简单的界定。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 一步提出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以为后面章节研究展开打好理论基础。 2.1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概念界定 2.1.1城市边缘区相关概念界定 1.城市边缘区定义的界定对于城市边缘区命名往往因人而异。诸如“城市边缘区” (urban fringe) , “内缘区”(inner-fringe),“城乡边缘区”(urban-rural fringe), “城乡交错带” (Urban-rural penuins), “城市蔓延地区”(the area of urban sprant), “城市影响 区”(urban shadow zone),“城市远郊区”(exurban zone)等。虽然称谓各异, 但其含义基本一致。目前,在学术界较为规范的称谓是城市边缘区。 城市边缘区概念是1936年由德国地理学家H.路易斯(Hersert Louis)首次 提出的。根据他对柏林城市形态结构的研究,指出边缘区与城市建成区有许多 显著的差别,其空间结构、住宅类型、用地模式、基础设施等都具有独特性。 在这以后,这个概念不断地被深入探讨。韦文(Wahrwein)在1942年曾把边缘 区定义为“明显的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转变地带”。普内(Pryor)则把边缘 区描述为“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它位 于 连片建成区和郊区外围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没有非农业占地,也没有非 农业的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变地区”。地理学家弗里德曼 (John Fredman)用核心--边缘理论解释,认为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工业将地区 形成一种强大的经济核心区域,它对周围产生一定范围的影响区就叫边缘区。 吴良镛院士认为:“城乡交接地带的一大特点就是过渡性。城市是不断发展的, 今天的交接带可能成为明天的城区,今天的乡村可能成为明天的交接带,不断 8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 以不同方式向外推移。” 本文所研究的城市边缘区是指市区与郊区两部分的交集,在连续的建成区 和中心城的郊外地区之间,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方向发生转换和重叠 的地区。它是个非连续地区和连续发展地区都存在的区域,是城乡互为渗透影 响,城市扩张迅速和城乡冲突明显以及土地利用发生显著转变的地区。城市 边 缘地区的土地利用随着同城市的相互位置不同而有异,包括有城乡混合,半城 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由于城乡各种因素交织,使城市边缘区昀终形成过渡性 和独立性并存的特殊区域,对这个区域的范围界定也一直成为一个难题,下面 介绍一下本文采用的范围界定的思路。 2.城市边缘区范围界定 城市边缘区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区域,然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带,自然 有其一定的区域研究范围。城市边缘区的范围因城市规模和吸引强度的不同而 不同。一般讲,城市规模越大吸引强度越大,边缘区范围也越大,反之越小。 R. E.迪肯森(Dikison)于 1947 年提出的“三地带理论”:即城市由中心 向外按中央地带(central zone)、中间地带(middle zone)和外缘地带(outer zone)或称郊区地带(Suburban zone)顺序排列;E. J.塔弗(Taffe)等学者 于 1963 年提出的“理想城市模式”由五部分组成:即城市由中央商务区、中心 边缘区、中间带、外缘带、近郊区五部分组成;穆勒(Muller) (1981)提出的 “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由四部分组成:即城市由衰落的中心城市、内郊区、 外郊区、城市边缘区。直观上讲,城市边缘区可以表示如下图2-1。典 型 典 型 农 村 城 市农村邻里 农业村庄 小城镇城市边缘区 城郊社区 小城市 大城市 图 2-1 农村-- 城市绪谱 ? 吴良镛著,《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集1986-199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P409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昀具有代表性和得到广泛认可的是1975年L. H.洛斯乌姆(Russwurm)在 研究了城市地区和乡村腹地以后发现,在城市地区和乡村腹地之间存在着一个 连续的统一体,并对区域城市结构进行了划分(如图2-2)。 城市场 昀大通勤带主城区城市边缘区城市影响区 内 外乡村腹地 缘 缘 带 带? 图 2-2 城市区域结构的形式 由图2-2,城市核心区(core built-up area),大致包含了相当于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up area)和城市新区地带(urban new tract)的范围;城市边缘区 (urban fringe),这一地区位于城市核心区外围,是城市发展指向性因素集中渗 透的地带,已发展成为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连续统一体(continuum);城市 影响区(urban shadow),位于城市边缘区外部,是指城市对其周围地区的投资 区位选择、市场分配、产品流通、技术转让、产业扩散等多种经济因素共同作 用所涉及的昀大地域范围,表现为距离城市中心愈近,影响力愈大:距离愈远, 影响力愈小,并逐渐过渡到另一个城市影响区的空间结构特征。乡村腹地(rural hinterland) ,位于城市影响区的外围,由一系列乡村组成,它们受周围多个城市 中心的作用,与城市没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 参见周婕等,大城市边缘区演进及发展的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5)10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可以看出,对城市边缘区的范围界定,前人基本上是对其描述性的介绍。 而具体到对大连市城市边缘区的界定,本文采用两种方法: 其一,外界界定采用指标界定的定量分析方法。指标具体包括: 土地利用结构各种用地所占比例 人均耕地的数量 人均耕地数量/全市人均耕地数) 土 耕地动态度 KΔU1+ΔU2/(Ua*T)×100% 地 T?时间间隔;Ua?区域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初始面积;ΔU1、ΔU2?分别为 T 年内增加、减少的某一 利 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绝对值 亩均投资回报率 每亩产值/每亩投资 建筑密度 建筑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指 容积率建筑面积/总的土地面积 建设用地比例一个行政区域内建设用地面积/行政区域总面积 标征地比率 行政区域内征地面积/行政区总面积 独户住宅比例独户住宅占地面积/总的住宅占地面积 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 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人 口 经人均收入 人口密度 人均国民收入 农房出租率济 指 人均国内生产总产值 农业人口占成城市总人口的比例 指 标标 经济总量 失业率 部门产值结构 劳动力就业结构 产值密度 固定资产投资指 基础设施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积客货运输水电供给系统 服务设施建设 交通条件 标职工通勤 范围界定方法:通过各项指标随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呈现的衰变突变值 进行判别。 其二:内界界定采用UGB界定法,即:11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 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S SP + FUGB U U L P P 1, P 2 , P 3,. P n UGB UGB 其中: :城市规模边界 S UGB UGB : 的规模 S U :城市建成区的规模 P U :建成区现有建设用地潜力 F L UGB : 设定期间建设用地增量预测规模 P UGB UGB : 的发展布局 Pn P 1 „ :城市各土地分类发展布局 各个分类土地的规模及布局可以按照线性规划的昀优模型求解出来。线性 规划模型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式组成,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式均是线性 的, 现设有n个变量,m个约束条件式,则线性规划模型的常见形式如下: n 目标函数: mix c x ? j j j 1 m m 约束条件: a x ? , ?b ?? i j i j i 11 j x , x., x ? 01 2 n 式中,a 为系数,i1,2,3„,m, j1,2,3„,n, b 为常数, (i1, ij i 2,3„,m) c 为目标函数利益系数( j1,2,3„,n), X 为各土地利用类 j i 型所占比重。 结合以上两种方法,同时根据本文后面章节对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现 状的研究,可以得知大连市甘井子区属于城市边缘区范畴。因此,本文选择甘 井子区作为城市边缘区的典型代表进行研究。那么,城市边缘区如何形成和 发 展起来的呢?下面介绍一下边缘区的形态发展。 3.城市边缘区形态界定 城市边缘区由于诱发动力和形成机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具体包括: 1)全包围型:旧日村舍全部被楼房所包围,成为名副其实的都市里的村庄。 2)半包围型:即相交型。村庄的一部分与都市型外貌景观相融合,一部分 仍然保持村庄型外貌景观。 3)外切型:村庄与市区边缘线相切,常常因一条河之隔,一条铁路线之隔, 甚至一堵墙之隔,两边具有不同的风貌。12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 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4)飞地相邻型:与城区外围飞地(如技术经济开发区)相比邻。或者在新 开发区的工业区出入口很快形成自由贸易服务型的第三产业棚户村。 5)相离型:村庄尚属于独立的居民点形态,通过一些高速公路或国道线与 城区有密切的联系,仍在市区职能的规划范围之内。 6)内切型:与内含全包围型相似。与前面 1),2),3)三类型一样,都属 于外延性的城市化形态。 大连市甘井子区呈马蹄形环抱城市建成区,形态上属于半包围型,即靠近 城市部分受城市积聚和扩散影响较大,表现出城市化较明显的一面,而靠近农 村的部分,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农村景观较明显。 2.1.2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 由于城市边缘区的特殊性。论文采用的土地利用的相关概念与目前采用的 在内涵上有些差异。 1. 土地利用类型 由于城市边缘区的边缘效应明显。在此效应影响下,往往会衍生出用于特 殊用途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此基础上,笔者在部分章节中抛开现行的土地利用 分类体系中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分类模式,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分类 体系,即分为生产型用地、生活型用地和生态型用地三种用地类型,以便于更 能凸显城市边缘区
/
本文档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区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