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基础会计讲义

基础会计讲义

2021-02-23 9页 doc 2MB 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橙子到此一游

暂无简介

举报
基础会计讲义基础会计讲义第1章总论第一节 会计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主要计量单位(√)、统一计量单位(√)  唯一计量单位(×)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基础会计讲义
基础会计讲义第1章总论第一节 会计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主要计量单位(√)、统一计量单位(√)  唯一计量单位(×)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  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数学家卢卡·帕乔里出版了一本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其中一章“簿记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从理论上给予必要的阐述。  传统的会计至此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外部提供会计信息服务为主的“财务会计”,另一类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的“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真实性: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  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  合理性:内部控制、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目标。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事前、事中、事后。  事前会计监督: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  事中会计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和取得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分析,并据以纠错纠偏,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的和要求进行;  事后会计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的考核和评价。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关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二、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  会计主体: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在同一个法律主体中,也可能存在多个会计主体。    三、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  (一)持续经营  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二)分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注意:  1.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2.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五、会计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  收入的归属期:  按照收款的权力来确定,不管款项是否收到。  费用的归属期:  按照付款的责任来确定,不管款项是否支付。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  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凡属于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结论:  本期支付不一定是本期的费用;  属于本期的费用,可能已付,也可能未付。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或银行存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总结: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2.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揭示收入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及时性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简明扼要,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1)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是不得变更)。  (2)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作为企业的资产)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对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八)及时性信息的时效性要求。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  经营成果: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    二、资产  1.定义和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①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购买+生产+建造  注意: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即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拥有:所有权  控制:控制权(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注意: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3.分类    2年的货物,1年以上的债权也属于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2)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  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在一年内有几个营业周期。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  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三、负债  1.定义和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①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如企业的业务计划、购货合同不属于负债。  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不是潜在义务)  ③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3.分类    流动负债:  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四、所有者权益  1.定义和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老板权益)  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特征:  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具体表现: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计入了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反映。  五、收入  1.定义和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非日常活动→利得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投资人投入的称为资本而不属于收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3.收入的分类  (1)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  (2)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六、费用  1.定义和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非日常活动→损失(如地震、罚款支出)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分配股利不属于费用)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3.费用的分类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七、利润  1.定义和特征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  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  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  利润=日常活动+非日常活动=营业利润+非营业利润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3.利润的分类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接受捐赠)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资本溢价)  八、会计要素的计量(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过去的流出  重置成本——现在的流出  可变现净值——现在的流入  现值——将来的流入  公允价值——现在的流入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常用于:盘盈固定资产  (三)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四)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应用:交易性金融资产(五)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其实质就是该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预期净现金流入或流出(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应用:常用于存货的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经营成果等式  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三)动静结合的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分类编号会计科目名称编号会计科目名称资产类 流动资产1001库存现金1231坏账准备1002银行存款1402在途物资1012其他货币资金1403原材料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1404材料成本差异1121应收票据1405库存商品1122应收账款1406发出商品1123预付账款1408委托加工物资1131应收股利1411周转材料1221其他应收款1471存货跌价准备非流动资产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1601固定资产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602累计折旧1511长期股权投资1604在建工程1521投资性房地产1605工程物资1531长期应收款1701无形资产1801长期待摊费用1702累计摊销负债类流动负债2001短期借款2211应付职工薪酬2201应付票据2221应交税费2202应付账款2232应付股利2203预收账款2241其他应付款非流动负债2501长期借款2502应付债券2701长期应付款所有者权益类4001实收资本4002资本公积4101盈余公积4103本年利润4104利润分配成本类5001生产成本5101制造费用5201劳务成本5301研发支出损益类6001主营业务收入6401主营业务成本6051其他业务收入6402其他业务成本610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403营业税金及附加6111投资收益6601销售费用6301营业外收入6602管理费用  6603财务费用  6701资产减值损失  6711营业外支出  6801所得税费用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  1.总分类科目  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明细科目  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2)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企单位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注意:也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     第二节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类,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不能反映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  二、账户的分类  (一)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1.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  2.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  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同,只是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  总分类账户统驭和控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  (二)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  共同类账户  三、账户的功能与结构  (一)账户功能  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  会计要素在特定会计期间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分别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二者统称为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会计要素在会计期末的增减变动结果,称为账户的“余额”,具体表现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账户上期的期末余额转入本期,即为本期的期初余额;  账户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四个金额要素: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十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1.期末余额一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2.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3.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  4.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  (二)账户结构  1.基本结构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用以说明经济业务记录的日期);  (3)凭证字号(表明账户记录所依据的凭证);  (4)摘要(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5)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2.简化结构: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    第四章 会计记账方法第一节 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一、单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的种类:    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都普遍采用复式记账法来记录经济业务。(但记账方法并非唯一)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  1.概念: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现代会计运用复式记账法。  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1)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  3.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复式记账法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四、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五、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这里的“借”、“贷”已失去其原有的含义,变成纯粹的记账符号。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  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账户左方为借方,账户右方为贷方。  (二)具体结构      1.资产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在借方。      2.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反;  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在贷方。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十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3.成本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同,其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期初期末若有余额应在借方,表示未完工在产品成本。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4.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和费用(或支出、成本)账户。损益类账户是为了计算损益而开设的,因而会计期末,应将收入、费用全部转出,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利润。  收入、费用转出后,损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1)收入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与权益(权益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基本相同,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含转出数),结转后无余额。(2)费用类账户  费用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结构基本相同,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含转出数),结转后无余额。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解析】一项经济业务,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同时也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记入一个账户的贷方,同时也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  记入借方的金额合计数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合计数。    四、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一)账户的对应关系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二)会计分录  1.含义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会计分录由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个要素构成。  在我国,会计分录记载于记账凭证中。  2.会计分录的书写    3.会计分录的分类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贷: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不能将没有相互联系的简单分录合并相加成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否则无法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  五、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  指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保持平衡。(依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  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余额试算平衡  指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保持平衡。(依据是财务状况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借余  贷余  贷余  (三)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  试算平衡表通常是在期末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后编制的,试算平衡表中一般应设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三大栏目,其下分设“借方”和“贷方”两个小栏。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借方贷方借方贷方借方贷方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      …      …      实收资本      利润分配      合计      编制试算平衡表时的注意事项: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表。  期初、发生额都有  只有期初余额  只有本期发生额  (2)如果试算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3)即便实现了有关三栏的平衡关系,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①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  ③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  ④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  ⑤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或少记并相互抵消,借贷仍然平衡  ⑥某项经济业务记录的应借应贷科目正确,但借贷双方金额同时多记或少记,且金额一致,借贷仍然平衡。  第五章 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第1节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所有者权益筹资业务  负债筹资形成债权人的权益(通常称为债务资本),主要包括企业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和结算形成的负债资金等,这部分资本的所有者享有按约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所有者权益筹资形成所有者的权益(通常称为权益资本),包括投资者的投资及其增值,这部分资本的所有者既享有企业的经营收益,也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一)账户设置    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的增减变动情况。该账户应当按照开户银行、存款种类等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该账户借方登记存入的款项,贷方登记提取或支出的存款。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需要说明的是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通过“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设置“股本”账户)  按投资者的不同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所有者投入资本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按资本公积的来源不同,分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二)账务处理  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二、负债筹资业务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生产经营对资金的临时性需要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一)账户设置      (二)账务处理  1.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取得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归还借款:  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计提:先增加本期费用,但尚未支付。计提利息: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利息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  2.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取得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归还借款:  借: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第三节 固定资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概念与特征        二、固定资产的成本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自行建造:以建造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其入账价值。  外购固定资产: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相关税费:关税+进口消费税  增值税: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企业购建(包括购进、接受捐赠、实物投资、自制、改扩建和安装)生产用固定资产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支付的进项税额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三、固定资产折旧  (一)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二)影响折旧的因素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预计净残值:指假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的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预计净残值率:指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额占其原价的比率。  (三)固定资产折旧范围与折旧方法  1.折旧范围  企业应当按月(时间范围)对所有(空间范围)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和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除外。  (1)时间范围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2)空间范围  企业应当按月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①②③除外。  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提足折旧: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②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③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2.折旧方法  大纲重点介绍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匀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其中: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2)工作量法  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单拉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固定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因所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均有可能发生很大变化,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四、账户设置  1.“固定资产”账户  “固定资产”账户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  借方:登记企业增加的固定资产原价  贷方:登记企业减少的固定资产原价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2.“累计折旧”账户(特殊资产账户)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贷方:登记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增加额)  借方:登记减少的固定资产转出的累计已提折旧(减少额)  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3.在建工程(资产类)  4.工程物资(资产类)  五、账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企业购入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可直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自建的固定资产(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自建的固定资产的处理是类似的)  成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相关税费  工程完工后,由在建工程账户转入到固定资产账户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账户:  “在建工程”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发生的支出。  借方:登记企业各项在建工程的实际支出  贷方:登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出的成本等。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的成本。  “工程物资”账户:  “工程物资”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包括工程用材料、尚未安装的设备以及为生产准备的工器具等。  借方:登记企业购入工程物资的成本  贷方:登记领用工程物资的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  3.接受投资    (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    (制造费用和研发支出都属于成本类的账户)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等。  1.固定资产处置的基本环节  (1)将处置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2)发生的清理费用等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  (4)保险赔偿等的处理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贷方余额——清理的净收益,转为营业外收入  借方余额——清理的净损失,转为营业外支出  不管是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还是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都计入“营业外支出”  2.业务处理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计算应交纳的营业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取得出售价款: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5)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第四节 材料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材料的采购成本  材料的采购成本是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注意】  不同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处理不同  一般纳税人——不计入成本  小规模纳税人——计入成本  二、账户的设置  1.“原材料”账户---资产类  用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企业收到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原料、零件等,应当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    借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  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2.“在途物资”账户——资产类  用以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借方:登记购入材料、商品等物资的买价和采购费用(采购实际成本)  贷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商品等物资应结转的实际采购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在途材料、商品等物资的采购成本。  “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在后面介绍。3.“应付账款”账户——负债类  用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应付账款  贷方:登记企业因购入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尚未支付的款项  借方:登记偿还的应付账款  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期末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余额;如果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预付账款余额。  该账户可按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4.“预付账款”账户——资产类(债权)  (1)用以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借方:登记企业因购货等业务预付的款项  贷方:登记企业收到货物后应支付的款项等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预付的款项;  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尚需补付的款项。  该账户可按供货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2)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该账户,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账户。5.“应付票据”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以核算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贷方:登记企业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借方:登记企业已经支付或者到期无力支付的商业汇票  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该账户可按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6.“应交税费”账户——负债类  用以核算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等,也通过本账户核算。  印花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不通过应交税费账户核算。  贷方:登记各种应交未交税费的增加额  借方:登记实际缴纳的各种税费  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      三、账务处理  (一)实际成本法核算的账务处理    1.材料已验收入库(1)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已验收入库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预付账款(2)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3)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但月末仍未收到相关发票凭证(按照暂估价入账)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下月初作相反分录予以冲回,收到相关发票账单后再编制会计分录。2.材料尚未验收入库(1)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尚未验收入库借: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待验收入库时再作后续分录。对于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企业应根据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二)计划成本法核算的账务处理  1.  2.材料已验收入库(1)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已验收入库按支付的实际金额:借:材料采购贷:银行存款按计划成本金额:借:原材料贷:材料采购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采购贷记(或借记):材料成本差异(2)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按相关发票凭证上应付的金额:借:材料采购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按计划成本金额:借:原材料贷:材料采购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采购贷记(或借记):材料成本差异(3)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但月末仍未收到相关发票凭证(按照计划成本暂估入账)按照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下月初作相反分录予以冲回,收到账单后再编制会计分录。3.材料尚未验收入库按支付或应付的实际金额:借:材料采购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待验收入库时再作后续分录。对于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企业应根据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4.账户总结:  (1)“原材料”科目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2)“材料采购”科目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借方:登记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以及材料入库时结转的节约差异;  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以及材料入库时结转的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3)“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资产类账户)    借方:登记入库材料形成的超支差异以及转出的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贷方:登记入库材料形成的节约差异以及转出的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第五节 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生产费用的构成  (一)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二)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  (三)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二、账户设置    1.“制造费用”账户——成本类  用以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  贷方:登记期末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的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  期末结转后,该账户一般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2.“生产成本”账户——成本类  借方:登记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其他直接支出,以及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  贷方:登记完工入库产成品应结转的生产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3.“库存商品”账户——资产类  用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借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库存商品成本;  贷方:登记发出的库存商品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三、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费用去向:  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生产成本  生产车间一般耗用制造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费用  工程领料在建工程  销售部门耗用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销售其他业务成本    (二)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  1.职工薪酬的概念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具体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
/
本文档为【基础会计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