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1-07-01 14页 doc 60KB 1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2017年是山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年,2018年本届学生面临第一次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没有以往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化学必修1、2以后,为备战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又是在复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之初是而开展的一堂课,目的为后续的复习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课堂授课模式。同时课程改革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我们需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的传递开始转变,关注到科学内涵的丰富性和科学教育的人文性,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2017年是山东省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年,2018年本届学生面临第一次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没有以往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化学必修1、2以后,为备战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又是在复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之初是而开展的一堂课,目的为后续的复习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课堂授课模式。同时课程改革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我们需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的传递开始转变,关注到科学内涵的丰富性和科学教育的人文性,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地位,建立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性地接受知识的丰富生动的新模式,基于此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分布广、琐碎,学生常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学的很吃力。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具体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呢?本节课设计了以《氮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为载体,通过构建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二维图,希望帮助学生构建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模型,让学生形成自主研究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法:第一步,让学生回忆含氮元素的典型物质对应的物质类别和所有的化合价建立坐标系,坐标系的象限中标出的是元素某价态和种类共同对应的物质化学式,形成一幅常见类别、常见化合价的物质图,形成一个初步静态的二维图;第二步,在不同含氮物质之间建立转化关系,形成以物质类别转化为线索的复分解体系和以价态变化为线索的氧化还原分析体系,从而建立一种认识、分析物质性质的动态的二维体系。第三步,从研究具体的物质抽取概括,形成建立其他物质的二维图一般方法和思路。引导学生在遇到陌生的具体物质时,能自觉地对物质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与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该物质的性质。本节课同时还是一节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课,因此在构建了认识物质性质二维体系后,后半部分基于此重点开展了物质性质的应用的教学。以一道物质转化框图推断题为根本,分析明确氮及其化合物是物质结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环境化学等系列问题考查的重要载体。最后以近三年的学业水平考试的真题和针对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知识点的练习题进行五个活动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对本节课重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节课采取学案导学的方式,设计导学案。并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自主复习并且有疑问的地方在学案上标记出来,然后根据重点和疑点实施教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学情分析——《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进行完必修1.2以后,面临学业水平合格考之前进行的一节复习课。从知识上:学生已经对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基本应用等具体的化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方法上:学生在认识元素化合物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能够从物质结构的微粒观、元素价态变化的氧化还原观及以物质类别为基础的复分解反应观等不同的维度,预测学习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从能力上: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运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的转化,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的能力,能够利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主要化学工具表示化学变化。从思想上:学生对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植物根瘤菌固氮、氮肥的使用、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等化学与生活的知识,能够初步树立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等基本的化学思想。由于必修模块化学功能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学科素养,学生虽然已经能够初步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但由于课程内容面广又未深挖,并且当时进度较快,许多学生学得并不扎实,遗忘的很严重,导致了学生对它的应用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较为薄弱。从学生的角度,无论是从学习基础还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具备了一定水平的化学学科素养,相反部分学生感到化学知识特别零散、化学用语多、理论抽象等特点,学习比较吃力。因此不同学生在对本节内容的接受上存在着不同的快慢差异。尤其是在构建二维体现实现重要的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时表现最为明显,但大部分学生在理解典型物质性质方面没有太大差异。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通过课前学案的设置,让学生对典型物质的性质有充分的认识,尤其是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有一个回顾、识记、熟悉的过程,为课堂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分析——《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这节课的教学主线是先通过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构建了从氮元素的物质类别与元素化合价两个维度的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然后通过一道框图推断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复分解反应原理与氧化还原思想的对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化学建模思想。最后再通过五个活动落实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在学业水平合格考的练习训练。在主题一含氮元素的典型物质及其性质的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氮元素的典型物质如:N2、NH3、NO、NO2、HNO3重要的化学性质有较好的掌握,虽然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程度的遗忘,但该主题内容综合性较小,因此整体教学过程很顺利,学习效果较为理想。在主题二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的授课过程中,由于高一的学生还不能对物质性质的类别观、化合价观有一个熟练的掌握,导致在构建氮及其化合物转化的二维体系的过程有些慢,但是通过问题的引导、直观的图表学生还是能够逐步建立并形成认识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以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为体系二维关系。再次在本节课的最后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画出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二维图,以加深对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的认识,初步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在主题三含氮物质性质应用的授课中,以一个框图推断题引出氮及其化合物在题目中的考查方式,由于综合性较强,思考时间短,部分学生反应不出来,但后面五个人活动项目的题目是以往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为主,难度较小,学生整体反应良好。整堂课以问题为主线去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动脑动手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了学生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积极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增大了课堂的容量,拓展了课堂的宽度。讲练结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从学生的回答情况看基本上达到预期的效果。教材分析——《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氮元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素及其化合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单质及化合物用途广泛,可作实验药品、燃料、工农业生产的原料等,其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因此从内容上讲,其大大丰富了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实现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增长。从学习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对氨气实验室制备的探究和利用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学习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变化的过程,初步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鲁科版教材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一氮循环中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构建形成“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运用科学知识修复氮循环”等知识,深化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应用价值、变价非金属元素的反应特点”,建立“用氧化还原观分析反应、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形成借助思维导引、化学实验等科学方法,预测、判断、分析、推理氮及其化含物性质的思维策略。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选取大量素材进行SI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相关社会问题的密切关系,促进学生发展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重点: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氨气、铵盐和硝酸的性质,硝酸的氧化性。方法重点: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难点:典型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的载体。氮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内容知识点多,又是化学实验、无机推断的基础,因此是命题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试题主要考査硝酸的强氧化性、氮气的性质、氨气的实验式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铵盐的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大气污染等,可以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知识结合来命题,试题知识跨度大,难度较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为全体学生核心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又为选修化学科目的学生奠定良好的化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主题:氮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活动1:物质结构、化学键的判断1.(2016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4题)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A.NH4Cl     B.HCl     C.NH3    D.CO22.(2017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5题)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HF   B.NaCl    C.H2    D.NH4Cl强化练习:1.写出N2、NH4Cl的电子式。2.NH4Cl属于(依据化学键类型)活动2: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1)NH4+、Cl-、Ca2+、NO3-()(2017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9题B)(2)NH4+、OH-、Cl-、HSO3-(  ) (2017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9题D)2.(2016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5题)在含有大量的Ba2+、OH-、NO3-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H+    B.Na+     C.NH4+    D.SO42-3.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的正误(1)铜投入浓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 ()(2016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8题A)(2)向铜片上滴加稀硝酸:Cu+2H+ +NO3-=Cu2+ +NO↑+ H2O  ()(3)向AlCl3溶液中加人足量氨水A13++3NH3·H2O=AI(OH)3 ↓+3NH4+()(2017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10题B.C)规律总结:活动3:氧化还原反应1.(2016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14题)氮化铝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制备反应为:Al2O3+N2+3C2AlN+3C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C作氧化剂B.Al2O3作还原剂 C.N2发生还原反应 D.AlN是氧化反应的产物2.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单质与浓硝酸加热时不能反应(2017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12题B)B.可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C.投入铁片产生H2的溶液中可大量存在H+、Mg2+、SO42-、NO3-D.亚硫酸钠溶于硝酸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2HNO3===2NaNO3+SO2↑+H2O3.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质量减少,而溶液为蓝色,同时有气体生成,此盐是()A.氯化物   B.硫酸盐  C.硝酸盐   D.磷酸盐规律总结:HNO3强氧化性的特点活动4:实验基础、物质制备、保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选用试剂浓硫酸()(2015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11题.C)(2)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溶液一定含NH4+ (  )       (2017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16题.C)(3)少量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 (2015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8题.B)(4)用右图装置收集氨气  (  )  (2014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16题.B)2.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A.利用图1装置制取并干燥NH3   B.利用图2装置制取NH3C.利用图3装置制取少量的NO   D.利用图4装置除去NO2中的NO规律总结:1.NH3的制备、净化、干燥、尾气处理2.NO2、NO的收集与除杂活动5:含氮物质与环境1.(2015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1题)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中强调“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CO2           B.SO2           C.NO2           D.PM2.52.(2017年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第1题)化学与生产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目前,我国在南海开采的可燃冰其有效成分为甲烷B.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为二氧化硫C.氮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D.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3.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两种无毒的气体排入大气,写出化学方程式:。规律总结:与含氮物质有关的环境问题:。课后反思——《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自2017年山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到2018年6月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是第一次进行,对考题的把握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本节课既是为准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又是为复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而开展的一堂课,目的为后续的复习提供一种可行的课堂授课模式。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是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标要求和往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及对应的专题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运用和熟悉相应的试题类型。 一、本节课的优点: 能够紧密贴近山东省高中课标2017年版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抓基础为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较好的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建立了一种以物质类别与元素化合价为二维体系的复习模型,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同时又为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复习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掌握较好,课后反馈良好。二、存在的不足: 本节课老师讲的显的有点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不是很充分,学生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有待进一步的改进。课堂容量过大,导致一些知识点的处理较粗糙,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检查不够。个别题目的难度较大,选择不太恰当。课标分析——《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属于高中必修一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题的具体学业评价要求,包括:“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氮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列举、描述、辨识含有氮元素的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含有氮元素的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能利用氮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路径;能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科学议题的讨论。”意在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氮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功能和价值主要包含3个方面:1.引导学生从构成物质微粒、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学习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变化,实现化学基础知识的增长,初步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2.引导学生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运用化学符号可以表征物质的转化,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促使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方式。3.通过“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理解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关注化学产品和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产生的负面影响,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理解化学学科特点、社会发展价值和时代性,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要求,并尝试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悟化学学习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
本文档为【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