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

2019-06-04 10页 doc 69KB 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沙漠骆驼

一线教师,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 参考学校:榆林一中、绥德中学、靖边中学、神木中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 6页。 2.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根 艺 根的艺术,是一种奇巧结合、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型艺术。它用具有自然美的各种根材形态,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美的形象,使人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根艺作为造型艺术...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 参考学校:榆林一中、绥德中学、靖边中学、神木中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 6页。 2.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根 艺 根的艺术,是一种奇巧结合、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型艺术。它用具有自然美的各种根材形态,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美的形象,使人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根艺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有其鲜明独到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单纯与丰富的对立统一。根艺与绘画一样,是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发现和创造是它们的主要特征。所谓发现和创造,就是表现形体。对造型艺术,鉴赏者又是通过视觉对存在于空间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的,这是它们的共同审美特征。中国画的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它是画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技巧,通过笔、墨、纸以及墨法、空白等在平面的画幅上造成的一种美感;而根艺大都又是立体形式的,它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所以根艺和绘画虽然同属于造型艺术,但绘画是以两度空间反映现实,而根艺大都又是以三度空间反映现实,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具有空间立体感的根艺,一方面比绘画更为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又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而细腻地描绘表现对象的活动环境,也不能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过程。因此,根艺美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就有必要对现实的根材进行更集中、更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之中,以达到单纯与丰富的统一。 所以,鉴赏一件优秀的根艺作品,也应该是通过概括单纯的艺术形象,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领悟根艺美术家所要表达的自然根的丰富思想内容及独特的艺术形象。由于根艺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因此观看者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的是不尽相同的审美感受,这同样也表现了根艺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统一。作为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根艺只能表现行为的一个瞬间,为了获得生动具体的审美效果,它总是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它的过去和未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根艺的动态美。动态使根艺形象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这方面的实例。这是根艺美术以静态的造型来表现运动,是静态和动态的对立统一。 根材是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在绘画和雕塑艺术的鉴赏中,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具有审美的价值。根艺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比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更有审美价值,因为每一件根艺作品的表现力依赖于根材本身的自然美的形态。由于根材是根艺美术作品审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根艺美术家在创作时,应十分重视把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和整个艺术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考虑。 1.下列各项中关于“根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艺是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造型艺术,用有自然美的根材形态来创造多彩的形象。 B.根艺通过塑造静态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观赏者通过视觉对塑造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 C.作为造型艺术,根艺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动态行为的瞬间,具有动态美。 D.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是根材,美术家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2.本文认为根艺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根艺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 B.创作根艺,对根材进行集中、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之中。 C.根艺的动态美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实例。 D.根艺的单纯是指外在形体,丰富是指艺术家、欣赏者再造的艺术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根艺具有空间立体感,比绘画更具体生动,但不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 B.欣赏根艺可从不同侧面、角度、距离进行,所以根艺本身表现出含义的丰富性。 C.中国画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根艺大都是立体形式的,两者反映现实的维度不同。 D.根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决于根材自身的价值和根艺美术家的艺术水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甘霖亭记 韩日缵 甘露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咸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善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于畎亩,无不优渥霑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再月不雨谓之亢         再:二,两个 B.无岁是无民也          岁:岁月 C.行之不辍            辍:停止 D.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    造:前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  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B.荆公守惠之明年      不日成之矣 C.太守其不勤民    其形容憔悴。 D.自原野达于畎亩  渗漉于闾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 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张孟奇写诗赞美,当地的士绅都说写得好。 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诉下,荆太守终于暂时留了下来。 D.亭子建成,人们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韩日缵对荆太守的歌颂之辞。 7.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5分) (2)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按要求完成8——9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8.颔联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6分) 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5分) (三)名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2)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3)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6)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中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4)题。(25分) 无言的骡子 相裕亭 冬日黄昏,太阳像个霜打的红柿子,软蔫蔫地落下了。可那会儿万顺大叔正起劲地赶着他的骡子,从村东的水泥制板场又拉来满当当的一车水泥板子,精神抖擞地奔着这边公路赶来。他的儿子——一个长着小黑胡子、个头儿比万顺大叔还要高出一头的大小伙子,这阵子可能还在为刚才与父亲的争执而不快——远远地跟在后面,好像前面的车和车上的水泥板子与他无关。 万顺大叔看儿子那副熊样,不想搭理他。万顺大叔想拉完这一趟,返回来再跑一趟。可儿子不那样想,儿子想拉完这一趟,就收工回家。他和西巷的三华子约好,晚饭后要去城关找朋友玩。 可父亲不让,父亲说:“今晚得把九更家的楼板送齐了。” 儿子说:“明天再送不行吗?” 父亲说:“明天还有吉庆家的、小套家的等着哩!” 小村腊月,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好多人家都选这个时候盖新房。万顺大叔为了揽下这送楼板的差使,专门在水泥制板场请了酒席。这阵子正忙得不可开交,他巴不得眼前的骡子能变成一匹马,一匹能多拉快跑的骏马才好哩!可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正好与老子的想法相反。这小兔崽子,从小到大,一天力气活儿没干过,整天当个宝贝一样疼着他惯着他,把他惯坏了!而今,干什么都没有长进,见天就知道和三华子伙在一起四处疯玩。 万顺大叔不想跟他啰唆,套上骡子,如同身边没有这个儿子一样愤愤地赶着车,前头走了。儿子看父亲拿他无所谓,他本不想跟父亲走,可也不敢离去,就那么很无奈地跟在父亲后面,如同无事人似的。 眼看,前面就是村路与公路的交叉口。那儿,有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陡坡。 但是装满水泥板子的骡子车爬上去很不容易,尤其是公路上浇灌了水泥板道以后,明显高于那条横向而来的乡间土道。 好在,万顺大叔的骡子爬过这个陡坡,知道在什么时候加劲,什么时候瞪起眼来爬坡。万顺大叔也相信他这老伙计有那个能耐。但他,在骡子加速的那一刻,还是下意识地回头瞥了儿子一眼,万顺大叔想让儿子快点儿赶过来,在后面用力推一把。看儿子那副蔫不唧的熊样,万顺大叔气不打一处来!他一咬牙,扬起鞭子,嘎,嘎!两声空响,给了骡子一个爬坡的信号,那骡子立马陡起耳朵,蹄下生风,扬起一片烟尘。万顺大叔在那烟尘中,随之弓下腰,一把拽住车子左边的护栏,瞪圆了眼睛,与骡子奋力冲向陡坡! 万顺大叔想在儿子面前显显他的能耐!他想正告儿子:你个小兔崽子,少在老子面前耍横,老子没有你来做帮手,照样能把这车水泥板子拉上坡去!往常,儿子不在的时候,万顺大叔与他的骡子确实那样爬过。 可今天,那头骡子跟万顺大叔跑了一整天。一天中,每一车的水泥板子都装成小山一般高。这会儿,那骡子可能是体力不支了,万顺大叔抓住护栏的那只胳膊已经帮骡子下足了力气!可那骡子,偏偏在前蹄踏上公路的一刹那,打了一个前踢,就听咔嚓一声脆响,双膝跪地了。随之,车上的水泥板子往前一倾.当即把骡子压趴在地上了。 万顺大叔扬起鞭子,想让骡子站起来,快站起来!万顺大叔猛抽了骡子一鞭,声嘶力竭地扯嗓高喊:“驾,驾!” 走在后面的儿子,看到前面发生了意外,一个箭步蹿上来,跳到车子的尾部,想以他身体的重量来平衡骡子背上的压力,企图帮父亲,或者说是帮骡子重新站起来。 父亲看到儿子的举动,心中虽有些暖意,可他仍旧面无表情。但,接下来,父子俩配合得十分默契。就在儿子纵身跳上水泥板车的一刹那,万顺大叔啪的一声鞭响,正抽在骡子的脖子上,给了骡子一个死命令,让它站起来! 骡子极有灵性,随之划动四蹄,想站起来,但它并没能站起来。这期间,万顺大叔又是重重一鞭,这一鞭,狠狠地抽在骡子的耳根部,这对于骡子来说,是无情的抽打,是凄惨的抽打!与此同时,就看那骡子瞪直了眼睛,从肚皮底下伸出一条后腿,划动了一下,没有找到支撑点,但它的两条前腿却神奇般地支撑起来,随之另一条后腿也颤悠悠地支撑住了。可,就在万顺大叔拽紧了缰绳,强迫骡子往前迈步时,就听扑通一声响,骡子再次重重地倒下了。 万顺大叔扬起鞭子,还想抽打它,只见那骡子脖子一软,鼻孔里呼出长长的一团热气,两行浑浊的泪水,如同两条蠕动的蚯蚓一样,顺着它眼窝的黑线汩汩地流下来——那骡子的一条后腿,被顺势而下的水泥板子给撞断了。但,骡子无言,无法诉说它的腿断了,辜负了主人的期望,它在主人的皮鞭下,深深地把头戳在地上了。 这时候,儿子从后面过来,想看看前头的骡子到底怎么了,没料到,此刻,正蹲在地上与骡子“对话”的万顺大叔,抹着骡子的热泪,莫名其妙地扬起鞭子,冲着儿子,劈头盖脸,噼啪噼啪地打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既是环境描写,又具有象征意味,为故事的展开营造氛围,“太阳软蔫蔫地落下了”也蕴含着小说的悲剧意义。 B.小说中多次写到万顺大叔的心理活动,一则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二则充分揭示了小说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发展。 C.小说结尾写到骡子“两行浑浊的泪水……顺着它眼窝的黑线汩汩地流下来”,作者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骡子对自己命运的伤感。 D.父亲用鞭子抽打儿子的反常动作,突出了万顺大叔对相依为命的老伙计深厚的感情,骡子受伤了,他心疼。在艰难的生活中,畜生比儿子还要亲。 E.小说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展示了转型期两代人价值观的矛盾交织,通过对一骡子命运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悲悯情怀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 (2)“骡子”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人公万顺大叔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重要的手法是对比,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4)题。(25分)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卞毓方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C.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先生婉拒了。而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请简要概括季老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请简略分析“心迹”的内涵。(6分)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等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刑拘。 B.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 C.在那样的时代中,有的人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有人像瞿秋白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直面自己。 D.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演讲时说,中哈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样美好的社会,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B.晚清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中国的征服,使中国文化的底气显得有些不足。 C.苏宁已不再只扮演“价格杀手”的角色,此次入辽十周年庆典,苏宁在重视价格策略的同时更加重视服务策略,发起“价格+服务”等多方位的价值战。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站在昆明湖边 ②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感 ③皇家园林在这秋阳照耀下显得既庄严灿烂 ④又倒映在昆明湖如镜的水面上 ⑤天高日朗,缕缕白云飘在蓝天 ⑥又典雅秀丽 ⑦真是一幅“云淡风轻两无心”的悠闲画图 ⑧我看着天,看着云,看着这一幅园林美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③⑥①②⑧④⑤⑦ C.⑤④⑦③⑥①⑧② D.①⑧②③⑥⑤④⑦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每空2分) 环境污染历来被看作“全球问题”,这不但因为 ① ,一个国家遭遇的污染非常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而且因为各国的环境缺陷往往形成复合结构,带来综合性环境效应。由此来看当前国内的灰霾天气,就不能将 ② ,要么单纯归于国内的产业或生活方式,要么单纯归于国家层面的缺乏规划和监管不力。面对灰霾持续不退和PM2.5数值居高不下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 ③ 。 17.下面是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桑蚕立体养殖图,请把这个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
本文档为【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