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 配套练习。

2019-02-25 50页 doc 311KB 1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 配套练习。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第一章  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 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 配套练习。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第一章  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 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一)初中:浅显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 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密度; 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浮力 3、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能量和能 4、光 :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5、热学: 包括温度、内能 6、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 、电功;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二)高中:1、加深理解: Example1:初中—— 只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高中——要知道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Example2:初中——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告诉我们闭合导线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要知道怎么切 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  方向等  规律有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 2、扩大范围:力学(42%)、电学(42)、热学(6%)、光学(5%)、原子物理(5%) (1)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Example1: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Example2: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2)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 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 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 3、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容易跨过这个台阶。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一个很陡的阶梯。 4、.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5、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由形式到辩证逻辑……。 附:1、高中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法;物理模型法;猜想与控制变量法; 类比方法;数学图像法 2、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与隔离法;转换法;动态思维法;极限分析法 三、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勤奋得法 学物理    物理学难学    肯下功夫难化易 论方法    方法论易论    付诸实践易中难 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 有意识地注重三个方向的思考: (1)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反映什么问题? (2)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表达式怎样写? (3)是矢量,还是标量?方向如何? 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学好物理,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这个“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但也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问,要先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不能解答,其关键的那一步没有想通再去问老师。 3、做好实验,做好练习 物理解题规范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高考明确要求计算题中:“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解题规范化训练要从高一抓起,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力学中有些习题,不画受力图,不知从何处着手,不能得出正确结果。画出受力分析图,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快捷途径。运动学中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字母 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如u、ν、μ、ρ、p, m与M等,一定要认真书写,不少同学m与M不分,结果使表达式变味了。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ν0、νt,等等。 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没有字母的说明,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第二章  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准备  一、直角三角形 1、锐角∠A的三角函数(按右图Rt△ABC填空)          2、填表 ∠A的正弦:sinA =      ,  ∠A的余弦:cosA =      , ∠A的正切:tanA =       ,  ∠A的余切:cotA =       3.0-90°之间的特殊角的各三角函数值: 高中物理计算中经常用到0、30°、37°、45°、53°、60°、90°的角的三角函数的值。现把这些值列在下面的表格中,这些值都是要求记忆的。其它角度的三角函数的值可以查数学用表或用计算器来算 角度 00 300 370 450 530 600 900 sin               cos               tan               cot                               3、在Rt△ABC中,∠C=90゜,AB=c,BC=a,AC=b, 1)、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2)、锐角间的关系:∠  +∠    = 90° 3)、边角间的关系:sinA =    ; sinB =      ;cosA =        ;  cosB=        ; tanA =      ;  tanB =      ;cotA =         ;cotB =         二、正余弦定律                            五、角的弧度制表示 1.弧度制——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 在一个圆中,圆心角的弧度值等于圆弧的长度除以圆的半径。所以,当圆弧的长度等于圆的半径长度时,这段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如图: ∠AOB=1rad ∠AOC=2rad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应该记住。你能自己推出30°、45°、 60°、90°、120°、150°分别等于多少rad了吧! 六、实例分析 1、在下列图中填写各直角三角形中字母的值. 2、一个物体 点出发,在坡度为 的斜坡上直线向上运动到 ,当 m时,物体升高              (    ) A  m        B  m        C  m    D 不同于以上的答案 3、一船向东航行,上午8时到达 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 ,距离为72海里的 处,上午10时到达 处,看到灯塔在它的正南方向,则这艘船航行的速度为(  ) A 海里/小时      B 海里/小时      C 海里/小时          D 海里/小时  4、如图河对岸有铁塔AB,在C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向塔前进14米到达D,在D处测得A的仰角为45°,求铁塔AB的高。 5、如图,A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城的正西方300千米处,以每小时10 千米的速度向北偏东60o的BF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千米的范围内是受这次台风影响的区域。 (1) 问A城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 (2) 若A城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那么A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的时间有多长? 第三章          力 初高中知识对接 一、本章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的知识 (1)知识点:力的初步知识、力的表示、弹力和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2)主要能力要求:会观察和实验,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本章在高中阶段将要学习的知识 (3)知识点:力的概念、重力、弹力和胡克定律、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4)主要能力要求: 用数学方法去处理物理问题,例如:图像法表述,会用微小变化放大的方法 会受力分析 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矢量运算) 二、知识对接: 1、力的表示:力的表示通常有两种方法,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特别是力的示意图,在高中我们需要利用它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重力:在初中讲了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重心,高中加强了对“重心”的应用。 3、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初中定性分析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关系的基础上,高中提出了胡克定律,能定量的计算弹力的大小,判定弹力的方向,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4、摩擦力:在初中定性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基础上,高中教材定量地分析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以及准确的判定摩擦力的方向。 5、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初中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基础之上,高中扩充到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和分解。 6、微小变化放大: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将不易观察的变化进行放大的实验方法。 第一小节  力的描述 一、知识结构: 1、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的形状和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性质:物质性: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相互性:同时产生、消失在相互作用的物体间————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矢量性:大小、方向、作用点 等效性:一个力与多个力效果一样可等效处理。 Example1:磁铁吸引铁块。(力是一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个孤立的物体也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3、力的大小和方向: (1)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来测量。单位是N(牛)。 (2)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 物体受的重力方向是____;水里的船受到的浮力方向是____。 (3)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代表)。 Example2: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 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cm长的线段表示500N的力。 从力F的作用点 O向右水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cm),然后画上箭头: 练习:作出下列力的图示: ①物体受250N的重力。 ②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 说明:①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 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记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②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示。 不过后面我们为了简明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有时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对线段的长度没有严格的要求 4、力的作用效果:变形或变态(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今后我们将定量地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分类: (1)按性质与效果分: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浮力、向心力) 不同效果的力可以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如绳子的拉力、车轮的压力、路面的支持力,实际上都是弹力。 按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如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力、磁力都可以是动力。 (2)按接触与不接触分:电场力  磁场力  重力    与弹力 上述关于力的分类,还要在不断学习中扩展并深化。在力学范围内,接力的性质划分,常见的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为了学好力学,首先要从产生、方向及作用效果上认清这三种力。下面几节就分别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这三种力。 二、力的描述衔接训练 【同步达纲练习】 1.关于力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 A.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有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B.只有固态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压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而使之压缩,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 D.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而不改变其大小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C.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D.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一定同时存在 4.一个小孩拉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的运动,关于他们的受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车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B.小孩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小孩和小车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孩和小车受到的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5.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6.人用桨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    ) A.桨对水的作用力    B.水对桨的作用力  C.人对船的作用力    D.水对船的浮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性质的力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B.不同性质的力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C.摩擦力不可能是动力                D.一种性质力只能有一种效果 8.下列各种力的名称,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是(      ) A、浮力B、弹力C、重力D、拉力    E、摩擦力F、动力  G、阻力    H、压力  I、支持力  J、分子力 9.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10.力是            的作用,力不能离开          物体和          物体而独立存在。 1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 12.力的图示法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        ,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        ,箭尾常常画在力的        上。 13.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水平桌面对桌面上的书产生30N的支持力; 2)某人用1600N的力沿跟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车; 3)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的物体被某个人用沿着斜面向上的150N的力拉。 第二小节    重力 一、知识结构: 1、重力的产生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水会自动从高处流向低处,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明确: 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只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也就是地球附近的物体,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受重力。 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个分力, (以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方向: ①竖直方向也叫重锤线方向,也就是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因此,不能把竖直方向说成“垂直”方向; ②“向下”是相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的,对于地球另一端的观察者,其“上”、“下”指向刚好与我们相反。 (2) 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①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原理:二力平衡); “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也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找出关键词并加以理解。 a“静止”即不能出现细线悬挂重物加速上升时线被拉断(重物对悬线的拉力大于重力);台秤加速下降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b“竖直”悬绳(或“水平”支持物),不能是倾斜面 c“等于”:只是数值上相等,因为它们和重力施力物和受力物均不相同。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对绳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施力者是该物体。因此将“等于”二字换成“就是”二字是不对的。 ②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  (g为常数) 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大,一般的处理方法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3、重心 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 “认为”:重心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 “从效果上看”:等效代换的思想,即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如果想象把构成物体的全部物质压缩成一个点集中在重心处,将不影响研究的结果。 注意: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不能说只有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心可能在物体之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2)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找到想一想.悬挂法侧薄板形物体的重心的原理 是什么? (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与形状有关,与质量分布也有关 重力衔接训练 【同步达纲练习】 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上或向下运动,它都受到重力。 C.重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        D.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2.下列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 3.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B.g=9.8N/kg表示重力是9.8N的物体的质量是1kg。 C.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比在平面上受的重力小。  D.在地面附近,物体静止时与运动时,其重力大小是不变的。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自由下落的石块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 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落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 5.一个物体重2N,那么,在下列情况下它受的重力还是2N的是                            (    ) A.将它竖直向上抛起          B.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 C.将它放到月球上或木星上    D.将它放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 6.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决定  D.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可以不在物体上 7.如图2-5所示,已知各物体的质量都相等且都静止不动,试在图上分别画出它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8.质量分布均匀,形状是中心对称的物体,其重心就在它的          点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          情况有关. 9.用手将质量为3kg的小球竖直向空中抛起,小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      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它的施力物体是          ,同时          也受到小球对它的作用力. 10.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左端截去20cm后,其重心向          端移动          cm,若使重心向左移动4cm,则需要在          端截去          cm长度. 第三小节    弹力 一、知识结构: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在一定形变范围内,物体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叫做弹性形变。 形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拉伸形变(或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 2、弹力的产生条件: 直接接触  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 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 下面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拉、挤、压(接触面光滑) 判断的依据:假设法,可取走接触物,看另一个物体是否会动 4、弹力的方向 :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或与形变方向相反 几种弹力的方向: (1)轻绳的弹力: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拉力沿线的方向.如图1一10右图所示,T1和T2分别表示两细线对O点的拉力。 (2)支撑面的弹力: ①当两物体为“面与面”或“面与点”接触时,如图1-9所示,弹力N1和N2方向垂直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②当两物体是“点与点”,接触时,如图1-10左图所示,弹力N1和N2的方向过接触点且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3轻杆产生的弹力: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平衡条件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决定其方向可能沿着杆也可能不沿杆 (4)轻弹簧的弹力:胡克定律  F=kx            弹簧两端均受力F 小结:物体受到的弹力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不是作用在自身上,而是作用在与它接触的迫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身上。 弹力衔接训练 【同步达纲练习】 1.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B.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C.一根铁杆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 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看不出有形变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 D发生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弹力 3.关于弹力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斜面给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受物体给的弹力方向是向上的。 D.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线而指向受力物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因为水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拿一细竹杆拨动水中漂浮的木块,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挂在电线下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5.用弹簧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                B.弹簧对小球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C.小球拉弹簧的力和弹簧拉小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球对弹簧的拉力数值上等于小球的重力 6.如图3-7,画出小球或杆受到的支持力和方向. 7.汽车停在马路上,轮胎对地面产生的压力是由于    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地面对轮船的支持力是由于      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8.在一根弹簧下端悬挂重15N的重物,静止时弹簧长20cm,由此你能求得这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吗? 当这根弹簧下端悬挂重21N的重物静止时,弹簧长度为22cm,则此弹簧原长为    cm,劲度系数为      N/m。(均在弹性限度内) 9.如图所示,两根原长都是10cm的弹簧,劲度系数都是100N/m,小球A、B的质量相等,均为100g,若不计弹簧质量,而且两小球的直径不计,则悬点O到B之间的弹簧总长度是      cm。(g取10N/kg) 10.如图示,一个重600N的人用300N的力通过绳子和定滑轮拉一个静止在地面上重1 000N的物体M,则人受到_______力、________力和重力的作用,其大小分别为______N、______N、______ N。M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_______N。 11.两长度相同的轻弹簧,其劲度系数分别为k1=1500N/m,k2=2000N/m,在它们下面挂上同样重物时,它们的伸长量之比x1:x2=________;当它们伸长同样长度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之比G1:G2=__________。 12. 第四小节      摩擦力 一、几个概念: 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不光滑;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三、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跟接处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分析物体A所受摩擦力方向。(v表示物体A的运动) 分析得出:“相对”是指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能相对别的物体。 四、摩擦力的大小: 1、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与正压力 成正比,即 例1: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为 的木块,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 ,使这个木块沿桌面做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为多少?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为 的木块B,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那么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运动时,对A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少?此时B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2、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滑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 (2)大小:据外力及运动状态决定      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 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理解“相对”含义; 2、摩擦力可充当动力和阻力; 3、静止物体可受静或动摩擦力,运动物体也可受静或动摩擦力; 4、摩擦力方向总是阻碍相对运动(趋势)与物体所受外力有无及方向无关; 5、N为正压力,可与重力无关; 6、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大小方向随外界条件即物体受力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7、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任何夹角 例2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D. 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变式2: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 和 ,那么它们的关系是(    )。 A. 向上, 向下, =         B. 向下, 向上, > C. 向上, 向上, =         D. 向上, 向下, > 小结: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例3: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B. 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 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D. 以上说法都正确 例4:如图所示,用外力F水平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如将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 【同步练习】 1、用手握住竖直的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手对瓶子的压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      B.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 C. 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      D.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一定大于瓶子的重力 2、 关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动摩擦力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滑动摩擦力总跟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D.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滑动摩擦力 3、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木块重5N,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向右拉木块。 (1)当弹簧测力计读数为1N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方向________。 (2)当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1N时,木块就要开始移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 (3)开始运动后,使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为2N,此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4)若使弹簧测力计在拉动木块运动中读数变为3N,木块受到的是__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 (5)木块离开弹簧测力计继续滑动,这时受到的是__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 4、如图所示,物体A、B各重10N,水平拉力 ,物体保持静止,则A、B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5、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 、 和静摩擦力作用,而且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其中 。若撤去力 ,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多少? 6、 在下图中,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g取10N/kg)(    )。 A. 10N,向右        B. 10N,向左        C. 20N,向右        D. 20N,向左 7、如图5所示,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夹在两木板之间,物体左右两侧面与两块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若把该物从上面匀速抽出,需50N的力。若把它从下面匀速抽出,则需多大的力。(设两木板对物体的压力不变) 8、如图所示,两个长方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同时用F1=3N和F2=4N的水平拉力拉A、B,A、B均静止,若B对A的静摩擦力为 ,地面对B的静摩擦力为 ,则 =_______N,方向______; =______N,方向_______。 9、一木块重G=30N,按图中四种方法放置时施加的外力分别为F1=10N,F2=20N,F3=30N,F4=40N,则木块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分别为N1=______,N2=______,N3=______,N4=______. 10、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G=200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桌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分别用水平拉力F1=15N、F2=30N、F3=80N拉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______,f2=______,f3=______. 11、一块长l、质量为m的均匀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当木板受到水平推力F向右运动伸出桌面1/3时,木板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__. 12.如图,质量为m的物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向右滑动,木板不动。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1,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求:(1)木板受物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 木板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如果物块相对木板向右滑动时, 木板被物块带动也向右滑动,求木板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附加题: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个相对静止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                D.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 B. 由μ=f/N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3.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4.如图所示,A、B两物体均重G=10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等于______,B对A的摩擦力等于______. 专题训练题:物体的受力分析 1、 一木棒斜靠在墙上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木棒的受力情况 2、一木板上放一木块斜靠在光滑墙壁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木板的受力情况 3、分析A物体的受力: 4、分析物体A在水平面上的受力: 5、 分析物体A在斜面上的受力: 6、分析物体A在竖直面上的受力 7、分析物体A、B、C的受力 A            B 第五小节  力的合成和分解    一、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 说明:“等效代换”;不同时出现;只有同一物体同时受到的力才能合成。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 3、两个共点力合力范围:F1-F2≤ F合≤ F1+F2 三个共点力的合力: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两个较小的分力之和与第三个较大分力比较) 【例1】3N、4 N,相互垂直,求这两个力的合力;两3N的力夹角为60°,120°时求合力。 4、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大于等于小于任何人一个分力 (2)合力大小恒定,分力随夹角增大而增大; (3)分力大小恒定,合力随夹角增大而减小。 二、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相当于已知对角线求邻边。 2、两个力的合力惟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在无附加条件时,从理论上讲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但在具体问题中,应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①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两分力垂直。如图所示,F2的最小值为:F2min=F sinα ②当已知合力F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所求分力F2与合力F垂直,如图所示,F2的最小值为:F2min=F1sinα 3、正交分解法: 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 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①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确定正方向 ②把各个力向x轴、y轴上投影,但应注意的是: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反的为负,这样,就用正、负号表示了被正交分解的力的分力的方向 ③求在x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x合和在y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y合 ④求合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tanα=(α为合力F与x轴的夹角) 【例2】.如图8,悬挂在天花板下重60N的小球,在均匀的水平风力作用下偏离了竖直方向θ=30°角.求风对小球的作用力和绳子的拉力. 【例3】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F,摩擦系数 μ,水平方向匀速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列各值的哪个? A.μmg              B.μ(mg+Fsinθ)  C.μ(mg+Fsinθ)            D.Fcosθ              【同步达纲练习】 1.关于合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          B.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的任何一个力 C.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力    D.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 2.5N和7N的两个力的合力可能是                                                          [    ] A.3N            B.13N              C.2.5N          D.10N 3.用两根绳子吊起—重物,使重物保持静止,若逐渐增大两绳之间的夹角,则两绳对重物的拉力的合力变化情况是                                                                                     [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无法确定 4.某物体在四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F4的方向沿逆时针方向转过90°角,但其大小保持不变,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的大小为 [        ] 5.有三个力,F1=2N,F2=5N,F3=8N,则 [ ] A.F1可能是F2和F3的合力          B.F2可能是F1和F3的合力 C.F3可能是F1和F2的合力        D.上述说法都不对 6.三个共点力F1,F2,F3。其中F1=1N,方向正西,F2=1N,方向正北,若三力的合力是2N,方向正北,则F3应是 [ ] 7.将力F分解成F1和F2,若已知F1的大小和F2与F的夹角θ(θ为锐角),则 [ ] A.当F1>Fsinθ时,有两解        B.当F1=Fsinθ时,一解 C.当Fsinθ<F1<F时,有两解    D.当F1<Fsinθ时,无解 8.F1、F2、F3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共点力,物体处于静止,撤去F3后,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____,方向是_____。 9.有三个共点力,它们的大小分别是2N,5N,8N,它们合力的最大值为______,最小值为______。 10.如图3所示,六个力中相互间的夹角为60°,大小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各如何? 11.如图4所示,物体受F1,F2和F3的作用,其中F3=10N,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F1和F2的大小各为多少? 12.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a把物体挂起来,再用另一根水平的绳子b 把物体拉向一旁固定起来。物体的重力是40 N,绳子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 37°,绳子a与b对物体的拉力分别是多大?(sin 37° = 0.6,cos 37° = 0.8) 13.重为40 N的物体与竖直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若用斜向上的推力F = 50 N支撑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牛?要使物体匀速下滑,推力的方向不变,则大小应变为多大? 第六小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一、回顾历史: 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案维持了两千多年没有人发现) 2、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理想实验: 小结: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这个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题型1: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理解: 例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 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 C. 无须事实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变式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 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 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 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二、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及理解: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2、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2)确定了力的含义(3)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题型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问题: 例2、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任何外力作用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 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 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变式2: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B.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C. 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变式3:一个小球静止在列车车厢的水平桌面上,不计摩擦,当列车由静止状态突然启动时,小球将会向后运动,而小球并没有受到水平外力的作用,这是否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 三、惯性与质量: 1. 惯性:物体保持这种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3)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 2. 对于质量的理解:从物质角度理解:质量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从惯性角度理解: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 题型3:惯性概念的理解及利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 力是改变惯性的原因                                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变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掷出的铅球速度不大,所以其惯性很小,可以用手去接B. 用力打出乒乓球速度很大,因此其惯性很大,不能用手去接C. 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是因为速度大的车惯性大 D. 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是因为速度大的车状态变化大 变式5: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 ),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无法确定 变式6:如图所示(俯视图),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光滑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图中虚线由A向B运动。则由此可判断列车(    )。 A. 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 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 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 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四、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特点: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效果,不会抵消。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 练1、 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相平衡        B. 弹力的作用力亦可能是摩擦力 C. 当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无先后之分 练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 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 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练3、.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G=10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的一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 ,则台秤的示数(    ) A. 保持不变        B. 增加10N      C. 增加6N    D. 增加4N 五、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间的关系: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表。 内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性质 始终为同性质的力 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作用对象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依存关系 相互依存、不会单独存在、同生共灭、瞬时对应、同时变化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叠加 作用效果各自产生、不可叠加,不可以求合力 效果必然抵消、合力为零 共性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问题2: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问题: 例1、在天花板上用竖直悬绳吊一重为G的小球,小球受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这些力中哪对力是平衡力? 变式2: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作用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例2. 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 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 D. 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 例3:拔河是一项常见的集体性体育活动,其两队胜负的结果深含着物理学原理。当然,围绕两队的胜负原因分析也存在不少的模糊认识。其实,决定拔河胜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地面的摩擦力、队员的体重、个人的力量、集体的合作等。 解析:甲、乙两队拔河的时候,其中力的关系比较复杂。如图所示,在分析甲队拉乙队与乙队拉甲队的力的大小时,必须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因为甲、乙两队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在分析两队的胜负原因时,必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因为要分别以甲、乙两队为研究对象。对甲队而言,如果 ,则两队胜负未定;如果 ,则甲队胜而乙队负;如果 ,则甲队负而乙队胜。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同步练习】 1、. 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在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才有惯性 B. 百米赛跑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有惯性,停下来后也就没有惯性了 C.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到外力作用后惯性就被克服了 D.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 2、. 关于惯性有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力B. 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 C. 不论在什么地方,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D.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其运动状态改变越快 B. 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可能保持不变 C.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受外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4、甲、乙两队用一根轻绳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则在比赛过程中              (    ) A. 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 甲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C. 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如图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 P对Q    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6、设马对车的作用力为F,车对马的作用力为FT。关于F和FT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F和FT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当马与车做加速运动时,F>FT C. 当马与车做减速运动时,F
/
本文档为【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 配套练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