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劝说作文100字

2020-06-23 2页 doc 11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劝说作文100字 JT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 B01 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Highway Engineering 2004 01 29发布 2004 03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关于发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B01 2003 的公告 第 1号 现发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劝说作文100字
JT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 B01 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Highway Engineering 2004 01 29发布 2004 03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关于发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B01 2003 的公告 第 1号 现发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 自 2004年 3月 1日起施行 原 公路工程技 术标准 (JTJ 001 97)同时废止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由交通部公路司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 员会共同编制 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 日常解释及管理工作由交通部公路司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 经验 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部公路司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 11号 邮政编码 100736 联系电话 010-65292718) 以便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〇〇四年一月二十九日 前 言 为适应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部以厅公路发 号文决定对 年 月 日实施的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由交通部公路司 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负责 并得到了各省 市 自治区 交通厅的支持与配 合 标准 的修订工作全面总结了 1997年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经验 在 12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 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国外的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 修订后的 标准 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公 路的功能和相应的技术指标 突出体现了公路工程建设中安全 环保以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建 设理念 科学 实用 易于掌握 对加快我国公路建设步伐 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健康 协调 持续 发展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标准 修订后分为九章 分别是 1总则 2控制要素 3路线 4路基路面 5桥涵 6汽车 及人群荷载 7隧道 8路线交叉 9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本次修订的公路分级仍为高速公路 一 级 二级 三级 四级等五个等级 但纳入了公路功能 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等内容 将 小客车 定为各级公路交通量换算和通行能力分析的标准车型 调整了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 路基压实度值 特大与大桥的分类 中与短隧道的分类 对公路交叉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 分级与安全指标以及设施配置等进行了修订 在设计与管理思想上引入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评价的 概念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 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 函告交通部公路司(地址 北京市建国门内 大街 11号 邮编 100736 电话 010-65292718 E-mail shc@rioh.ac.cn) 以便下次修订时参 考 主编单位 交通部公路司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 主要起草人 杨盛福(顾问) 陈永耀 成 平 周荣贵 葛起华 黄颂昌 鲍卫刚 李春风 刘子剑 何 勇 霍 明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目 录 1 总 则 ................................................................................. 1-1 1-3 2 控 制 要 素 ................................................................................. 2-1 2-5 3 路 线 ................................................................................. 3-1 3-6 4 路 基 路 面 ................................................................................. 4-1 4-3 5 桥 涵 ................................................................................. 5-1 5-3 6 汽车及人群荷载 ................................................................................. 6-1 6-5 7 隧 道 ................................................................................. 7-1 7-3 8 路 线 交 叉 ................................................................................. 8-1 8-6 9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9-1 9-4 1 总 则 1.0.1 为统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指导公路工程建设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1.0.3 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1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 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5000 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45000 80000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60000 100000辆 2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 分车道行驶 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5000 30000辆 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5000 55000辆 3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5000 15000辆 4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000 6000辆 5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 车 道 四级 公 路 应能 适 应 将各 种 车 辆折 合 成 小客 车 的 年平 均 日 交通量 2000辆以下 单 车 道 四级 公 路 应能 适 应 将各 种 车 辆折 合 成 小客 车 的 年平 均 日 交通量 400辆以下 1.0.4 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20年预测 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 以及二 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年预测 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通车年 3 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充分考虑走廊带范围内远期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影响 1.0.5 公路等级选用的基本原则 1 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 路网规划 交通量 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 输体系 远期发展等 经论证后确定 2 一条公路 可分段选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或同一公路等级不同的设计速度 路基宽度 但不 同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 路基宽度间的衔接应协调 过渡应顺适 3 预测的设计交通量介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时 拟建公路为干线公路时 宜选用高速 公路 拟建公路为集散公路时 宜选用一级公路 4 干线公路宜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1.0.6 公路建设应贯彻切实保护耕地 节约用地的原则 在确定公路用地范围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 或路 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 1m 范围内的土地 在有条件的地段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不小于 3m 二级公路不小于 2m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2 在风沙 雪害等特殊地质地带 设置防护设施时 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3 桥梁 隧道 互通式立体交叉 分离式立体交叉 平面交叉 交通安全设施 服务设施 管理设施 绿化以及料场 苗圃等用地 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1.0.7 公路建设必须贯彻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 并符合以下规定 1 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 以防为主 以治为辅 综合治理 的原则 2 公路建设应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绿化 美化路容 保护环境 3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作环境影响评价 4 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或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环境近期难以恢复的地带 应作环境保护设计 1.0.8 公路分期修建必须遵照统筹规划 总体设计 分期实施的原则 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 分利用 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路段不得横向分幅分期修建 1.0.9 公路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饱和时 应对改建与新建方案进行比选论证 采用改建方案时 应 符合以下规定 1 改建公路 当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 因提高设计速度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时 经论 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该局部路段的设计可维持原设计速度 但其长度不宜大于相应公路 等级的设计路段长度 2 高速公路的改建必须在进行交通量预测 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安全评价等基础上作出具体 实施方案设计 在工程实施中 应减少对既有公路的干扰 并应有保证通行安全的措施 维持通车路段的服务水平可降低一级 3 一 二 三级公路改建时 应作保通设计方案 1.0.10 公路建设项目 应综合考虑设计 施工 养护 管理等成本效益 分析其安全 环保 运 营等社会效益 选用综合效益最佳的方案 2 控 制 要 素 2.0.1 公路设计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规定如表 2.0.1 表 2.0.1 设 计 车 辆 外 廓 尺 寸 车 辆 类 型 总 长 m 总 宽 m 总 高 m 前 悬 m 轴 距 m 后 悬 m 小 客 车 6 1.8 2 0.8 3.8 1.4 载 重 汽 车 12 2.5 4 1.5 6.5 4 鞍 式 列 车 16 2.5 4 1.2 4+8.8 2 2.0.2 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确定公路等级的各汽车代表车型和车辆折算系数规定 如表 2.0.2 表 2.0.2 各 汽 车 代 表 车 型 与 车 辆 折 算 系 数 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 明 小客车 1.0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的货车 中型车 1.5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 7t的货车 大型车 2.0 载质量 7t 14t的货车 拖挂车 3.0 载质量 14t的货车 1 畜力车 人力车 自行车等非机动车 在设计交通量换算中按路侧干扰因素计 2 一 二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按路侧干扰因素计 三 四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每辆折算为 4辆小客车 3 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所要求的车辆折算系数应针对路段 交叉口等形式 按不同的地形条件 和交通需求 采用相应的折算系数 2.0.3 公路设计小时交通量宜采用年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也可根据公路功能采用当地的年第 20 40位小时之间最为经济合理时位的小时交通量 2.0.4 公路服务水平分为四级 各级公路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规定如表 2.0.4 表 2.0.4 各 级 公 路 设 计 采 用 的 服 务 水 平 公 路 等 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服 务 水 平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 1 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2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分合流区段 匝道以及交织区段 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2.0.5 各级公路设计速度规定如表 2.0.5 表 2.0.5 各 级 公 路 设 计 速 度 公 路 等 级 高 速 公 路 一 级 公 路 二 级 公 路 三 级 公 路 四 级 公 路 设 计 速 度 km/h 12 0 10 0 80 10 0 80 60 80 60 40 30 20 1 高速公路特殊困难的局部路段 且因新建工程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时 经论证并报主管 部门批准 该局部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 60km/h 但长度不宜大于 15km 或仅限于相邻两 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 与其相邻路段的设计速度不应大于 80km/h 2 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 设计速度宜采用 100km/h或 80km/h 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 根据混合交通量 平面交叉间距等因素 设计速度宜采用 60km/h 或 80km/h 3 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 设计速度宜采用 80km/h 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 混合交通量较大 平面交叉间距较小的路段 设计速度宜采用 60km/h 二级公路位于地形 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的山区 经论证该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 40km/h 2.0.6 高速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 15km 一 二级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 10km 不同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间必须设置过渡段 2.0.7 各级公路建筑限界应符合图 2.0.7的规定 1)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整体式) 2)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分离式) 3) 二 三 四级公路 4) 隧 道 图 2.0.7 公路建筑限界 (单位: m ) 图中 W -- 行车道宽度 L1 左侧硬路肩宽度 L2 右侧硬路肩宽度 S1 左侧路缘带宽度 S2 右侧路缘带宽度 L 侧向宽度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的侧向宽度为硬路肩宽度(L1或 L2); 二 三 四级公路的侧向宽度为路肩宽度减去 0.25m 隧道内侧向宽度 L 左 或 L 右 应符合本标准 7.0.3隧道最小侧向宽度的规定 C 当设计速度大于 100km/h时为 0.5m 等于或小于 100km/h时为 0.25m M1 中间带宽度 M2 中央分隔带宽度 J — 隧道内检修道宽度 R — 隧道内人行道宽度 d -- 隧道内检修道或人行道高度 E 建筑限界顶角宽度 当 L 1m时 E=L 当 L>1m时 E=1m H 净空高度 1 当设置有加 减 速车道 紧急停车带 爬坡车道 慢车道 错车道时 建筑限界应包括 相应部分的宽度 2 八车道及其以上的高速公路 整体式 建筑限界应包括左路肩的宽度 如图 2.0.7中 2 所示 3 桥梁 隧道设置检修道 人行道时 建筑限界应包括相应部分的宽度 左 右 4 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净高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的净高应为 5.00m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的净高应为 4.50m 5 检修道 人行道与行车道分开设置时 其净高应为 2.50m 2.0.8 抗震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或等于 0.05地区的公路工程 除有特殊要求外 可采用简易设 防 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等于 0.10 0.15 0.20 0.30地区的公路工程 应进行抗震设计 3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大于或等于 0.40地区的公路工程 应进行专门的抗震研究和设计 4 做过地震小区划地区的公路工程 应按主管部门审批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进行抗震设 计 3 路 线 3.0.1 一般规定 1 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功能 正确运用技术指标 保持线形连续 均衡 确保行驶 安全 舒适 2 确定路线走廊带应考虑走廊带内各种运输体系的分工与配合 据以统筹规划 近远期结合 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和提高公路总体综合效益 3 公路选线必须由面到带 由带到线 在对地形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等调查与勘察的基础 上论证 确定路线方案 4 路线线位应考虑同农田与水利建设 城市规划的配合 尽可能避让不可移动文物 自然保 护区 保护环境且同当地景观相协调 5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 使各技术指标的设置与平 纵组合恰当 线形平面 顺适 纵面均衡 各构造物的选型与布置合理 实用 经济 3.0.2 车道宽度应符合表 3.0.2规定 表 3.0.2 车 道 宽 度 设 计 速 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车 道 宽 度 m 3.75 3.75 3.75 3.50 3.50 3.25 3.00 (单车道时为 3.50 ) 注 高速公路为八车道 当设置左侧硬路肩时 内侧车道宽度可采用 3.50m 3.0.3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各路段的车道数应根据设计交通量 采用的服务水平确定 当车道数 为四车道以上时 应按双数增加 3.0.4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 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 成 其各部分宽度应符合表 3.0.4规定 表 3.0.4 中 间 带 宽 度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一般值 3.00 2.00 2.00 2.00 中央分隔带宽度 m 最小值 2.00 2.00 1.00 1.00 一般值 0.75 0.75 0.50 0.50 左侧路缘带宽度 m 最小值 0.75 0.50 0.50 0.50 一般值 4.50 3.50 3.00 3.00 中 间 带 宽 度 m 最小值 3.50 3.00 2.00 2.00 注 一般值 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 最小值 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 3.0.5 路肩宽度应符合表 3.0.5 1规定 表 3.0.5 1 路 肩 宽 度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设 计 速 度(km/h) 120 100 80 60 80 60 40 30 20 一般值 3.00 或 3.50 3.00 2.50 2.50 1.50 0.75 右侧硬路肩 宽 度 m 最小值 3.00 2.50 1.50 1.50 0.75 0.25 ---- ---- ---- 一般值 0.75 0.75 0.75 0.50 0.75 0.75 土 路 肩 宽 度 m 最小值 0.75 0.75 0.75 0.50 0.5 0.5 0.75 0.50 0.25 (双车道) 0.50 (单车道) 注 一般值 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 最小值 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 设计速度为 120km/h的四车道高速公路 采用 3.50m的右侧硬路肩 六车道 八车道高速公路 采用 3.00m 的右侧硬路肩 1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为 0.50m 2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采用分离式断面时 应设置左侧硬路肩 其宽度应符合表 3.0.5-2规定 左侧硬路肩宽度包含左侧路缘带宽度 表 3.0.5 2 分离式断面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左侧路肩宽度 设 计 速 度 km/h 120 100 80 60 左侧硬路肩宽度 m 1.25 1.00 0.75 0.75 左侧土路肩宽度 m 0.75 0.75 0.75 0.50 3 八车道高速公路宜设置左侧硬路肩 其宽度应为 2.50m 左侧硬路肩宽度内含左侧路缘带 宽度 3.0.6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的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 2.50m时 应设置紧急停车带 紧急停车带宽度 应为 3.50m 有效长度不应小于 30m 间距不宜大于 500m 3.0.7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服务区 停车区 公共汽车停靠站 管理与养护设 施等的出入口处 应设置加 减 速车道 3.0.8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的连续上坡路段 当通行能力 运行安全受到影响时 应 设置爬坡车道 爬坡车道宽度应为 3.50m 3.0.9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 危及运行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3.0.10 四级公路采用 4.50m路基时 应设置错车道 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 6.50m 3.0.11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应符合表 3.0.11规定 表 3.0.11 各 级 公 路 路 基 宽 度 公路等级 高 速 公 路 一 级 公 路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车 道 数 8 6 4 8 6 4 6 4 4 一 般 值 45.00 34.50 28.00 44.00 33.50 26.00 32.00 24.50 23.00 路基 宽度 (m) 最 小 值 42.00 ---- 26.00 41.00 ---- 24.50 ---- 21.50 20.00 公 路 等 级 二 级 公 路 三 级 公 路 四 级 公 路 设 计 速 度(km/h) 80 60 40 30 20 车 道 数 2 2 2 2 2或 1 一般值 12.00 10.00 8.50 7.50 6.50 (双车 道) 4.50 (单车道) 路基宽度 m 最小值 10.00 8.50 ----- ----- -------- 注 一般值 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 最小值 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 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 一般值 为设置左侧硬路肩 内侧车道采用 3.50m时的宽度 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 最小值 为不设置左侧硬路肩 内侧车道采用 3.75m时的宽度 1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 当设有中间带 加 减 速车道 爬坡车 道 紧急停车带 错车道等时 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 2 二级公路因交通量 交通组成等需设置慢车道的路段 设计速度为 80km/h时 其路基宽 度可采用 15.0m 设计速度为 60km/h时可采用 12.0m 3 四级公路宜采用双车道路基宽 交通量小的路段 可采用单车道 4.50m路基宽 4 确定路基宽度时 中央分隔带宽度 左侧路缘带宽度 右侧硬路肩宽度 土路肩宽度等的 一般值 和 最小值 应同类项相加 3.0.12 视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的停车视距应符合表 3.0.12-1规定 表 3.0.12-1 高速公 路 一 级 公 路 停 车 视 距 设 计 速 度 km/h 120 100 80 60 停 车 视 距 m 210 160 110 75 2 二 三 四级公路的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应符合表 3.0.12-2规定 表 3.0.12-2 二 三 四级公路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 设 计 速 度 km/h 80 60 40 30 20 停 车 视 距 m 110 75 40 30 20 会 车 视 距 m 220 150 80 60 40 超 车 视 距 (m) 550 350 200 150 100 3 双车道公路应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4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 三级公路 应采用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 进行检验 5 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 3.0.13 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一条公路的直线与曲线的长度设计应合理 3.0.14 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 3.0.14规定 表 3.0.14 圆 曲 线 最 小 半 径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一 般 值 (m) 1000 700 400 200 100 65 30 极 限 值 m 650 400 250 125 60 30 15 路 拱 2.0%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150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 m 路 拱 2.0% 7500 5250 3350 1900 800 450 200 3.0.15 直线与小于表 3.0.14所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 应设置回旋线 回旋线参数 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 视觉 景观等的要求 选用较大的数值 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 可不设置回旋线 用超高 加宽缓和段径相连接 3.0.16 最大纵坡应符合表 3.0.16规定 表 3.0.16 最 大 纵 坡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 4 5 6 7 8 9 1 设计速度为 120km/h 100km/h 80km/h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 经技术经济论证 最大纵坡值可增加 1% 2 公路改建中 设计速度为 40km/h 30km/h 20km/h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 经技术经济 论证 最大纵坡值可增加 1% 3 越岭路线连续上坡 或下坡 路段 相对高差为 200 500m时 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 相对高差大于 500m时 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 任意连续 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 3.0.17 纵坡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纵坡的最小坡长应符合表 3.0.17-1规定 2 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应符合表 3.0.17-2规定 表 3.0.17-1 最 小 坡 长 设 计 速 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 小 坡 长(m) 300 250 200 150 120 100 60 表 3.0.17-2 不 同 纵 坡 最 大 坡 长 设计 速度 (km/ h) 最大坡长(m) 纵坡坡度(%) 120 100 80 60 40 30 20 3 900 1000 1100 1200 4 700 800 900 1000 1100 1100 1200 5 600 700 800 900 900 1000 6 500 600 700 700 800 7 500 500 600 8 300 300 400 9 200 300 10 200 3 连续上坡 或下坡 时 应在不大于表 3.0.17-2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3% 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 3.0.18 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竖曲线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表 3.0.18规定 表 3.0.18 竖 曲 线 最 小 半 径 和 最 小 长 度 设 计 速 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一般值 17000 10000 4500 2000 700 400 200 凸 形 竖曲线半 径 m 极限值 11000 6500 3000 1400 450 250 100 一般值 6000 4500 3000 1500 700 400 200 凹 形 竖曲线半 径 m 极限值 4000 3000 2000 1000 450 250 1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100 85 70 50 35 25 20 4 路 基 路 面 4.0.1 一般规定 1 路基路面应根据公路功能 公路等级 交通量 结合沿线地形 地质及路用材料等自然条 件进行设计 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 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 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 滑的要求 2 路基设计应重视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的设计 取土 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 防止水土流失 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 3 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 避免因深挖 高填对其造成不良影 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宜采用浅挖 低填 缓边坡的路基断面形式 4 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 必须查明其规模及其对公路的危害程度 采取综合治理 措施 增强公路防灾 抗灾能力 5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路面不宜分期修建 但位于软土 高填方等工后沉降较大的局部路段 可按 一次设计 分期实施 的原则实施 4.0.2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 4.0.2规定 表 4.0.2 路 基 设 计 洪 水 频 率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设计洪水 频 率 1/100 1/100 1/50 1/25 按具体 情况确定 4.0.3 路基高度设计 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 同时考虑地下水 毛细水和冰冻 的作用 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 应高出表 4.0.2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 波浪侵袭高和 0.5m的安全高度 4.0.4 路基压实度和原地面处理要求 1 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 基底强度 稳定性不足时 应进行处理 以保证路基稳定 减少 工后沉降 2 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 4.0.4规定 表 4.0.4 路 基 压 实 度 路 基 压 实 度 (%) 填 挖 类 别 路床顶面以下深 度 (m) 高速公路 一级公 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 路 0 0.30 94 零 填 及 挖 方 0 0.80 96 95 0 0.80 96 95 94 0.80 1.50 94 94 93 填 方 1.50 93 92 90 注 表列数值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特殊干旱或特殊潮湿地区的路基压实度 表列数值可适当降低 三级公路修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 其路基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标准 4.0.5 路基防护应根据公路功能 结合当地气候 水文 地质等情况 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保证路 基稳定 1 路基防护应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 并与景观相协调 2 深挖 高填路基边坡路段 必须查明工程地质情况 针对其工程特性进行路基防护设计 对存在稳定性隐患的边坡 应进行稳定性分析 采用加固 防护措施 3 沿河路段必须查明河流特性及其演变规律 采取防止冲刷路基的防护措施 凡侵占 改移河道的地段 必须做出专门防护设计 4.0.6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 100kN 4.0.7 路面面层类型的选用应符合表 4.0.7规定 表 4.0.7 路 面 面 层 类 型 及 适 用 范 围 面 层 类 型 适 用 范 围 沥 青 混 凝 土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水 泥 混 凝 土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沥青贯入 沥青碎石 沥青表面处治 三级公路 四级 公路 砂 石 路 面 四级公路 4.0.8 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 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同时路面垫层材料宜采用水稳性 好的粗粒料或各种稳定类粒料 4.0.9 路基路面排水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路基 路面排水设计应综合规划 合理布局 并与沿线排灌系统相协调 保护生态环境 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水源 2 根据公路等级 结合沿线气象 地形 地质 水文等自然条件 设置必要的地表排水 路 面内部排水 地下排水等设施 并与沿线排水系统相配合 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 3 特殊地质环境地段的路基 路面排水设计 必须与该特殊工程整治措施相结合 进行综合 设计 5 桥 涵 5.0.1 一般规定 1 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 等级 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 结合水文 地质 通航 环境等 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2 特大 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 河床地质良好 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 不宜选择在断层 岩溶 滑坡 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 3 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 适用 经济 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 并考虑因地制宜 便于施工 就地取材和养护等因素 4 桥涵的设置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考虑排灌的需要 5 特殊大桥宜进行景观设计 上跨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的桥梁 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6 桥梁结构应考虑桥面铺装进行综合设计 桥面铺装应有完善的桥面防水 排水系统 7 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涵宜采用装配式结构 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 5.0.2 桥涵分类规定如表 5.0.2 表 5.0.2 桥 涵 分 类 桥 涵 分 类 多孔跨径总长 L m 单孔跨径 LK m 特 大 桥 L 1000 LK 150 大 桥 100 L 1000 40 LK 150 中 桥 30 L 100 20 LK 40 小 桥 8 L 30 5 LK 20 涵 洞 LK 5 注 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 梁式桥 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 拱式桥为两岸桥台内 起拱线间的距离 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车道长度 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 孔数多少 均称为涵洞 标准跨径 梁式桥 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间距离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准 涵洞以净跨径为准 5.0.3 桥梁全长 有桥台的桥梁应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 无桥台的桥梁应为桥 面系长度 桥涵的跨径小于或等于 50m时 宜采用标准化跨径 桥涵标准化跨径规定如下 0 . 7 5 m 1 . 0 m 1 . 2 5 m 1 . 5 m 2 . 0 m 2 . 5 m 3 . 0 m 4 . 0 m 5 . 0 m 6 . 0 m 8 . 0 m 1 0 m 1 3 m 1 6 m 2 0 m 2 5 m 3 0 m 3 5 m 4 0 m 4 5 m 5 0 m 5.0.4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 5.0.4规定 表 5.0.4 桥 涵 设 计 洪 水 频 率 设 计 洪 水 频 率 公路等级 特大桥 大 桥 中 桥 小 桥 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 高速公路 1/300 1/100 1/100 1/100 1/100 一级公路 1/300 1/100 1/100 1/100 1/100 二级公路 1/100 1/100 1/100 1/50 1/50 三级公路 1/100 1/50 1/50 1/25 1/25 四级公路 1/100 1/50 1/50 1/25 不作规定 1 二级公路的特大桥以及三级 四级公路的大桥 在水势猛急 河床易于冲刷的情况下 可 提高一级设计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2 沿河纵向高架桥和桥头引道的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本标准第 4.0.2条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 规定 5.0.5 桥面净空应符合本标准第 2.0.7条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的特殊大桥为整体式上部结构时 其中央分隔带和路肩的宽度可适当 减小 但减窄后的宽度不应小于本标准表 3.0.4和表 3.0.5-1规定的 最小值 2 桥上设置的各种管线等设施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5.0.6 桥下净空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通航或流放木筏的河流 桥下净空应符合通航标准及流放木筏的要求 2 跨线桥桥下净空 应符合被交叉公路 铁路 其它道路等建筑限界的规定 3 桥下净空还应考虑排洪 流冰 漂流物 冰塞以及河床冲淤等情况 5.0.7 桥梁及其引道的平 纵 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 桥上纵坡不宜大于 4% 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 5% 位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 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 3% 桥头两端引道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 5.0.8 渡口码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渡口位置应选在河床稳定 水力水文状态适宜 无淤积或少淤积的河段 2 直线码头的引道纵坡宜采用 9% 10% 锯齿式码头宜采用 4% 6% 3 二级 三级公路的码头引道宽度不应小于 8.5m 四级公路不应小于 7.0m 6 汽车及人群荷载 6.0.1 汽车荷载分为公路 级和公路 级两个等级 汽车荷载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 车道荷载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 桥梁结构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 桥梁结构的局部加载 涵洞 桥台和挡土墙土压力等 的计算采用车辆荷载 车道荷载与车辆荷载的作用不得叠加 6.0.2 各级公路桥涵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应符合表 6.0.2规定 表 6.0.2 汽 车 荷 载 等 级 公 路 等 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级 公路 级 公路 级 公路 级 公路 级 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且重型车辆多时 其桥涵设计可采用公路 级汽车荷载 四级公路重型车辆少时 其桥涵设计可采用公路 级车道荷载效应的 0.8 倍 车辆荷载效 应可采用 0.7倍 6.0.3 车道荷载的计算图式如图 6.0.3 注 计算跨径为 设支座的为相邻两支座中心间的水平距离 不设支座的为上 下部结构相交面中心间的水平距离 图 6.0.3 车道荷载 1 公路 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 5.10=Kq kN/m 集中荷载标准值 KP 按以下规定 选取 桥涵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 5m时 =KP 180kN 桥涵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 50m时 =KP 360kN 桥涵计算跨径大于 5m 小于 50m时 KP 值采用直线内插求得 上述计算得到的剪力效应值应乘以 1.2的系数 公路 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Kq 和集中荷载标准值 KP 为公路 级车道荷载 的 0.75倍 2 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应满布于使结构产生最不利效应的同号影响线上 集中荷载标准 值只作用于相应影响线中一个影响线峰值处 6.0.4 车辆荷载布置图如图 6.0.4 其主要技术指标规定如表 6.0.4 公路 级和公路 级汽车荷载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值 (b) 平面 (a) 立面 1. 8 2. 5 15.0 7.03.0 1.4 1.4 1.47.01.43.0 14014012012030 轴重力单位 kN 尺寸单位 m 图 6.0.4 车辆荷载布置图 表 6.0.4 车辆荷载主要技术指标 项 目 单 位 技 术 指 标 车辆重力标准值 kN 550 前轴重力标准值 kN 30 中轴重力标准值 kN 2 120 后轴重力标准值 kN 2 140 轴 距 m 3+1.4+7+1.4 轮 距 m 1.8 前轮着地宽度及长度 m 0.3 0.2 中 后轮着地宽度及长度 m 0.6 0.2 车辆外形尺寸 长 宽 m 15 2.5 6.0.5 车道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应按设计车道数如图 6.0.5布置车辆荷载进行计算 图 6.0.5 车辆荷载横向布置 尺寸单位 m 6.0.6 桥涵设计车道数应符合表 6.0.6-1 规定 多车道桥梁的汽车荷载应考虑折减 当桥涵设计车 道数等于或大于 2时 由汽车荷载产生的效应应按表 6.0.6-2规定的多车道横向折减系数进 行折减 但折减后的效应不得小于两条设计车道的荷载效应 表 6.0.6-1 桥 涵 设 计 车 道 数 桥 面 宽 度 W m 单 向 行 驶 桥 梁 双 向 行 驶 桥 梁 桥涵设计车道数 条 W 7.0 7.0 W 10.5 10.5 W 14.0 14.0 W 17.5 17.5 W 21.0 21.0 W 24.5 24.5 W 28.0 28.0 W 31.5 6.0 W 14.0 14.0 W 21.0 21.0 W 28.0 28.0 W 35.0 1 2 3 4 5 6 7 8 表 6.0.6-2 横 向 折 减 系 数 横向布置设计车道数 条 2 3 4 5 6 7 8 横 向 折 减 系 数 1.00 0.78 0.67 0.60 0.55 0.52 0.50 6.0.7 大跨径桥梁应考虑车道荷载纵向折减 桥梁计算跨径大于 150m时 应按表 6.0.7规定的纵向折减系数进行折减 桥梁为多跨连续结构时 整个结构应按其最大计算跨径的纵向折减系数进行折减 表 6.0.7 纵 向 折 减 系 数 计 算 跨 径 0L m 纵 向 折 减 系 数 150 0L 400 400 0L 600 600 0L 800 800 0L 1000 0L 1000 0.97 0.96 0.95 0.94 0.93 6.0.8 公路桥梁设置人行道时 应同时计入人群荷载 1 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 50m时 人群荷载标准值为 3.0 kN/m2 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 150m时 人群荷载标准值为 2.5 kN/m2 桥梁计算跨径在大于 50m 小于 150m时 可由线性内插得到人群荷载标准值 跨径不等的连续结构 采用最大计算跨径的人群荷载标准值 2 城镇郊区行人密集地区的公路桥梁 人群荷载标准值为上述标准值的 1.15倍 3 专用人行桥梁 人群荷载标准值为 3.5kN/m2 7 隧 道 7.0.1 一般规定 1 隧道应根据公路功能和发展的需求 遵照安全 经济 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结合隧 道所处地区的地形 地质 施工 运营 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2 隧道选址
/
本文档为【劝说作文100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