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一地理练习册答案

2019-02-20 12页 doc 26KB 9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一地理练习册答案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8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连线 略 二、选择 1、B 2、B 3、B 4、B 三、读图分析 1.(1)A、C,A (2)B,D。 (3)该层中的臭氧吸收了较多的太阳紫外线辐射。 (4)A,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m),近地面的大气层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下热上冷,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集中了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 2.(1)臭氧、水汽、尘埃 (2)D、C、B (3)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 (4...
高一地理练习册答案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8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连线 略 二、选择 1、B 2、B 3、B 4、B 三、读图 1.(1)A、C,A (2)B,D。 (3)该层中的臭氧吸收了较多的太阳紫外线辐射。 (4)A,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m),近地面的大气层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下热上冷,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集中了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 2.(1)臭氧、水汽、尘埃 (2)D、C、B (3)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 (4)晴朗的夜间水汽和云量稀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热量损失较多,常出现霜冻。 (5)两地多阴雨天气,大气透明度小,日照时间短,地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大,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 专题9 行星风系 一、选择 1、A 2、C 3、C 4、D 5、B 二、读图分析 1.(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地球自转偏向力。 (2)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3)东北风,西南风 2.(1)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 (2)√√√×√× 3. A 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B 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C 较多;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来自极地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辐合上升,降水较多 4.(1)经过的大陆降水东部多,西部少。 (2)受副高和来自内陆的信风交替控制;西岸又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强 5.(1)①②④⑤④⑤ (2)以赤道为“轴”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 气候分布广; 主要原因:非洲大陆大部位于热带,且赤道横贯非洲大陆中部。 (3)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 (4)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炎热干燥西风带温和湿润 专题10季风 一、选择 1、B 2、A 3、D 4、A 5、C 6、D 7、D 二、读图分析 1、(1)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而形成的 (2)东南季风高温多雨洪涝 (3)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 2、(1)夏海洋陆地海洋同纬度陆地温度高于海洋 (2)印度低压撒哈拉 3、(1)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A (3)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好 (4)气温已从盛夏的酷暑中回落,降水少。 4、(1)、A—沈阳;B—济南;C—武汉;D—广州;E—兰州;F-乌鲁木齐 (2)、F(A也差不多)40℃寒冷干燥。 (3)、20℃;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4)、递减夏季暖湿气流由东南季风吹向陆地,降水量沿海多于陆地,南方多于北方。 (5)、递减越往内陆,受海洋影响越小 5、(1)C;B。 (2)夏季水热条件配合好(雨热同季)。 (3)春季:春旱,多风沙(沙尘暴)。 夏季:多旱涝灾害。 (4)有利:雨热同期,夏季普遍高温。 不利:季风进退造成旱涝灾害多;冬季风影响范围大,降水不足。 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 一、选择 1、A 2、B 3、B 二、读图表分析 1、(1)乙气压梯度力大 (2)A 气旋台风狂风、暴雨、巨浪、狂潮加固堤防、船只进港避风、疏散居民2、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降雪天气,过境后受冷空气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3、(1)高晴朗 (2)低阴雨 (3)冷暖 B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好。 (4)暖阴雨升高降低连续性降水 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 一、选择 1、B 2、A 3、C 4、A 5、A 6、BCDEFGH 二、读图分析 1、(1)A-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原状 B-天然气广泛取代煤 C-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 (2)0.3 0.13 0.2 (3)使用后零排放,无污染,可再生。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2、(1)B C F (2)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的硫和氮的氧化物。 (3)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暴露在外的文物古迹。 (4)森林枯死淡水生物死亡 3、增加绿地面积开挖人工湖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等 4、(1)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 (2)大量使用煤、石油大量破坏植被 途径:改变能源结构,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 加强国际合作。 第四篇水环境 专题13水循环 一、读图分析 1、(1)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蒸发;④地表径流;⑤地下径流;⑥植物蒸腾。 (2)①地表径流;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三峡工程、小浪底(修建水库),“三北”防护林(植树造林),引水灌溉等。 ②作参考:如影响水汽输送,通过干扰台风形成源地的海面状况或运行路线;降水、地下径流、蒸发等 (3)跨海面和陆地,范围较广,下垫面较为复杂③①②④⑤ 以陆地为主,主要位于内陆地区③⑥② 以海面为主,主要位于大洋中部地区③② 2、(1)冰川融水夏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 气温低,河流封冻或无冰川融水补给而干涸。气温。 (2)一。雨水。夏季。夏季为雨季,降雨量大。降雨量。 (3)雨水积雪融水。夏。春。春汛因积雪融水补给而出现,夏汛因降雨集中而出现。 (4)西北。东南。东北。B河流流域雨季开始早于C河流流域。 (5)均匀——③、⑤。季节变化明显——①、②、④、⑥、⑦。 气候降水量。 意义见本P123页最后一段。 举例:夏季风把大量的水汽从太平洋、印度洋输送到陆地,给我国东部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河流携带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河口地貌,崇明岛因此而成; 河流把陆地上大量的营养元素带入海洋,为海洋生物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专题14 珍贵的淡水资源 一、填空 1. 费用昂贵。 2. 冰川 3. 深;地面下沉。 4.地表;人烟稀少,开发困难。 5. 时间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缺乏科学规划(上游用水量过度);污染。 二、读图、读表分析 1.(1)干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或内陆信风影响而降水少。中东(或西亚、北非)。 (2)④;热带雨林。国土面积小,径流总量少;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供不应求。 (3)季风长江口水质;(D、E、F) 2.(1)A.__加拿大__;B.__印度__;C.__巴西__;D.__美国__。 (2)巴西。降水量少于该国。 (3)A(加拿大)。径流总量大,人口少。 (4)人口比D国多。 (5)六。1/4强。总量较大,人均量小。B印度 3、(1)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加两个空格)。人均量少和污染严重;稀少;丰富;不高;大。 (2)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大,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大,水污染较为严重。 (3)短缺;水质变差。 三、分析资料 1.(自主完成) 2. 修造水库、植树造林、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等。 3.(自主回答) 四、辨析(自主回答)<参考:较为合理的是——①、④、⑨、⑩> 五、上网查询(自主完成) 专题15海洋 一、填空 1. 暖;寒;风海;密度;补偿。 2. 副热带海区;顺;逆。 3、日本暖流千岛寒流 4、北太平洋暖流 5、秘鲁寒流 1、A 2、B 3、C 4、ABC 5、CD 6、BCD 三、读图分析 1.(1)寒。暖。(判断依据一:例如甲图,水温的分布是从南向北递减的,所以在南半球,洋流的流向是从南往北,即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所以为寒流;同样乙图为在北半球的暖流。依据二:洋流流经海域水温与两侧同纬度海水比较,较高则为暖流。) (2)甲图上由到下依次是:20°S、25°S、30°S;乙图由上到下依次是:30°N、25°N、20°N。 (3)东岸西澳大利亚寒流 2、(1)a.北赤道暖流;b.日本暖流;c.北太平洋暖流;d.加利福尼亚寒流。 北副热带。顺。 (2)风海。北海道。秘鲁。 3、(1)①大洋盆地②大陆架③海底热液矿床 ④锰结核⑤石油天然气⑥滨海砂矿 (2)(略) (3)海洋的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空间资源、水资源、动力资源等。 4、略 四、简答 正常年份,强大的秘鲁寒流北上使太平洋东部的赤道附近洋面水温较低,以致东岸降水较少。 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海水水温上升,对流运动变强,降水丰沛,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东南信风的减弱导致南赤道暖流亦减弱,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出现干旱灾害。 五、上网查询(自主完成
/
本文档为【高一地理练习册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