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鄂东最早的共产主义团体“共存社”诞生历程

2020-10-22 1页 doc 19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蓝天白云

性格开朗,善于沟通,教学过硬,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标杆。

举报
鄂东最早的共产主义团体“共存社”诞生历程鄂东最早的共产主义团体“共存社”诞生历程时间:2010/2/1013:31:40浏览量:887【字体:小大】回龙山林家大塆背后,白羊山南麓,这里群峰起伏,处处绿丛。因山坳下有一丘八斗田,人称八斗塆。浚新学校就座落于山坡上。1919年7月,林育南从中华大学毕业回乡创办了这所新型学校,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教育农民,开展革命活动,继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鄂东革命策源地。浚新学校民国时期,浚新学校及杨鹰岭的聚星、青黎学校和后来创办的启林学校都是共产党人创办的。关于浚新学校创办情况特别是办学宗旨,当时,恽代英给林育英...
鄂东最早的共产主义团体“共存社”诞生历程
鄂东最早的共产主义团体“共存社”诞生历程时间:2010/2/1013:31:40浏览量:887【字体:小大】回龙山林家大塆背后,白羊山南麓,这里群峰起伏,处处绿丛。因山坳下有一丘八斗田,人称八斗塆。浚新学校就座落于山坡上。1919年7月,林育南从中华大学毕业回乡创办了这所新型学校,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教育农民,开展革命活动,继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鄂东革命策源地。浚新学校民国时期,浚新学校及杨鹰岭的聚星、青黎学校和后来创办的启林学校都是共产党人创办的。关于浚新学校创办情况特别是办学宗旨,当时,恽代英给林育英、林洛甫写了一封信如下:育英、洛甫两兄:浚新状况教人大为乐观。际盛来信,告诉一切情形,我觉得:l、编班次太多,精力应付不来,应该男女合班;2、伙食不应一饭一粥,应该一饭二粥为宜;3、学费应分两期或三期交纳,以免引起经济困难;4、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赶走和尚,把庙占来。这四件事,望洛甫回家商议实行,第四件可以慢缓办理。关于男女同校,只要慎重一点,决没有什么引起社会非议,大慨浚新的朋友都知道如此。我有信劝春芳妹注意修养,并劝秀芸到浚新读书。工厂我想决无危险,就即令二、三股不济,也不十分为害。从小范围作起,是营业的要诀,只是以后经营要紧,总不要让他们失败才好。我的意思基础的稳固十分重要,主义可以暂时不必急,基础稳了,以后容易行主义,若是基础还差,主义从何而行                          恽代英 1921年4月16日以上这封信除了对办学一些具体事务进行嘱托外,重点是强调“基础的稳固十分重要”,“因为基础稳了,以后容易行主义”。恽代英祖籍江苏武进,生于武昌,1917年组织互助社,1918年于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后任该校附中部主任,1920年与林育英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成立利群毛巾厂。当年开始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由信仰无政府主义和新大同主义转变为信仰马克思主义。这封信还特别载在他主办的《我们的》的刊物上,可见他是有意宣传“打基础”“行主义”的办学主张。1920年,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创立共产主义小组后,陈潭秋、陈学渭、胡亮寅、肖人鹄、刘念祖等人,就在浚新学校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经常在一起研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社会进化史》等革命书籍,吸引了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为后来黄冈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1921年1月14日,恽代英来黄州卢斌家,约卢斌、林洛甫商讨办浚新学校事宜。决定把先进思想传播到乡下去,到民间去,以学校为阵地,培养革命青年。于次日到回龙山林家大塆八斗塆校址,接着在林家小塆(也叫染铺塆)林育英家制订办学计划。因为林育南1919年在此办过浚新(学校开办一年后,因经费竭蹶,加之封建势力破坏,停办了),所以沿用原名。还拟订了国旗、互助旗、校训。办学要点为:“教育注意实地观察,野外生活,自治互助,乡村实用。尤注意学生的成就,为我们的运动一一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一一有力的生力军”。当时校长为胡亮寅,教员有唐际盛、吴景钟两人,后来有卢春山、唐际盛、李求实、沈光耀、吴景中等。恽代英、林育南也偕同他们的几位同学,一起来学校讲课,开展革命活动。1921年5月上旬,由唐际盛等筹资和得林姓以祖产捐助,浚新学校重新开办,学生发展到五、六十人,学校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一律免收学费。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算学、地理、历史、图画、音乐等科目,并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颇受学生欢迎,也深受周围群众的赞同,林家大塆人还把十八、九岁的姑娘送到学校读书。该校培养学生为“共同生活”服务的能力的教育方法,开黄冈一代乡风。而浚新学校与利群书社一样,成为互助社同仁探索改造社会的重要据点。事实上,许多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后来分别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党的重要骨干。在这所学校任过教的人,如胡亮寅等,后成为黄冈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人。浚新学校“打基础”“行主义”,培育“有力的生力军”,是卓有成效的。上述信中的春芳(派名祚芳)是林彪(派名祚大)的姐姐,他们姐弟二人当时都在浚新学习。春芳后随育英的夫人徐俊明从事职工运动,在上海病故。共存社和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暑假,恽代英开完南京少年中国学会年会回到武汉,与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回来的林育南,以及李书渠、林育英等商量了召开互助社年会一事,确定年会在河南信阳柳林中学召开。后因柳林局势发生变化,改在黄冈浚新学校举行。7月15日,浚新学校到处打扫得干干净净,作为会场的教室里,挂起了纸制的彩旗,讲课台背面白色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中国全图》,校内外面貌焕然一新。互助社在汉成员,先后乘船抵达团风,步行到达回龙山八斗塆。15日到会的有:吴景中、唐际盛、李求实、卢斌(陆沉)、林育南、汉儒、浚孙、郑遵芳、郑兴焕、士希、克友、镇山、恽代英、李书渠、冼百言、张行健、沈光耀(代英妻弟)、林洛甫、林育英、刘光起、刘茂祥、卢春山、廖焕星等20几位同志来浚新学校相聚一堂,新民学会(长沙)易礼容应邀参加。陕西、河南社员因路远均未出席。当晚临时集会,讨论会议规则、日程安排及对学生演讲事宜。7月16日起正式开会,至21日分别以卢斌(16日)、沈光耀(17日)、李书渠(18日)、林育南(19日)、恽代英(20、21日)为执行主席,讨论了互助社分股设委员及各委员的职权;社员的决权及经济和戒约;书社、学校、工厂的经济事项;成立新组织及其宗旨问,审查决议案(由恽代英、林育南起草)。会议决定设总务股、教育股、实业股、宣传股,分别推举李书渠、恽代英、郑遵芳、廖焕星为委员。因工厂本属实业股管理情况特殊,推举王尚德为营业员,林育英为工作委员。还进一步完善了社员必须遵守的戒约:不嫖、不赌、不烟、不酒、不纳妾、不奢侈、不作有害于社会的事情、不作有害于社会团体、非不得已不作社会不以为怪之恶事。“经过三天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赞成走俄国人的路,”“赞成组织新式的党一一布尔什维克党,并提议把组织的团体叫波社(布尔什维克)。会议并决定组织共存社。”(见孙健孙著《中国革命史论稿》及廖焕星著《利群书社始末》)。其宗旨是“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争斗,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性质为“共产主义小组式的组织”进行一系列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活动。(见李海文撰写的《李求实传》)。“宣言和社章都系恽代英同志手笔”(廖焕星著《利群书社始末》)。从互助社到共存社,标志着互助社的成员在思想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即清除了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残余,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给他们中大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为党的事业浴血奋战乃至英勇献身,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共存社成立两天后,即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二年,即1922年初,林育英在苏联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会议回国后,提出解散共存社。“当我从上海回到武汉以后,湘浦(林育南)从远东大会回来,主张取消共存社,自愿分别加入中国共产党”(张浩《五四时期恽代英活动点滴回忆》)。并成立了八斗塆共产主义小组,胡亮寅任组长,隶属中共武汉区委。后发展为党支部,胡任书记。先后隶属于中共武昌地委、中共武汉地委。林育南于1921年8、9月间在中共武汉临时工委成立后,最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不久,恽代英通过他早已结识的陈独秀,在上海入党。次年2月,他俩又介绍林育英入党,使其成为中国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共存社成员在全国各地分别加入党团组织。鄂东革命策源地“八斗塆”寻源由利群书社社员恽代英、林育英等创办在八斗塆的浚新学校随后成立共存社,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支部,这在团风及原黄冈县地域乃至鄂东,特别是共存社,就其性质和成员来说,是本地区在农村早期建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鄂东革命策源地。而追溯他的渊源,反映了八斗塆、林家大塆及回龙山地域的先驱为振兴中华的艰辛历程。八斗塆在白羊山大坳下,是林家大塆林氏的祖茔山、八斗塆庙宇,原为林氏家庙。这里有个插曲。据《林氏宗谱》载:林家大塆林氏“先世居上石门永宁乡”即现在的杜皮乡上石门,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迁来白羊山”。在清代“乾隆年间饥馑”,把山及居田、家庙始租让于华姓,后为李姓,是矩公(字有方)“艰苦经营而赎为已有”。“矩公善针灸,有所积累,后世发展为织布及洗染作坊,家业渐以兴起”。到清末民国初年,织布和染坊“传誉鄂东”,而所织布疋,销往武汉及邻省。育英的父亲派名新烺,经营染坊与时朗(林家大塆)的四个儿子新韬,新浚、新钟、新超当时都来往于武昌黄冈之间,经营布业。新钟是育南的父亲,他父亲先后有五位夫人,育南是独生子,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读家塾,1915年随父亲居武昌,并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从而结识了恽代英等革命志士,成为共同语言的生死之交。林彪的父亲派名新超,是时朗的第四个儿子,号明卿,经营布业较有成效。他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依次派名祚正(庆圃)祚大(育容)祚光、祚明,两个女儿,大女儿祚芳(春芳)是浚新学校女学生中的佼佼者。可见,林家大塆由于从事纺织业有成,才兴家、才迈出团风,并于武昌兴办小型工厂及转运行。使后一代人就读于当时所谓“新学堂”而结识有识之士,参加了当时一系列进步活动,特别是“五四”运动。育南、育英渐次实现了世界观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包括同恽代英、林育南创办利群书社的陆沉,在浚新就读的殷鉴等。还应当特别提出,林家大塆、小塆从时朗、时西以及新韬、新烺等老一辈人蒙受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受湖北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影响,抱着强烈的“实业兴国”、“读书兴国”的情怀,因之身体力行经营实业(染织业),支持兴办教育,倾心培育子女读书并与当时黄冈革命先驱何自新、吴贡三、刘子通、熊十力、李卓侯、李四光皆为世交,过从甚密而互为影响,从而培育了本地区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一大批革命志士,谱写了本地区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篇章。注:资料参考《黄冈革命史资料》《昨日白羊山》等
/
本文档为【鄂东最早的共产主义团体“共存社”诞生历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