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正法眼藏-坐禪箴

正法眼藏-坐禪箴

2018-09-09 19页 doc 46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98964

暂无简介

举报
正法眼藏-坐禪箴正法眼藏-坐禪箴 洪文亮老師講解   「兀兀地」是什麼?「兀兀地」就是徹底地、單純地、就是那個樣子地,打坐就是打坐。 藥山回答:「我在徹底地參究那個不屬於我們分別思量的」 「思量」我們可以叫做參,用功也可以叫做參。不屬於我們分別思量的,叫「不思量底」。我們日常生活都處在見聞覺知上面,睡覺時做夢也是知,除非你不作夢。在這裡,大家不要誤會,「思量箇不思量底」,不是要你坐在那邊動頭腦想,怎麼樣才能達到那個不屬於我們分別思量的境界。你在打坐時,想要看看用什麼辦法達到那個不思量的境界,那已經是思量了。不是這樣子的,大家千萬要弄清楚...
正法眼藏-坐禪箴
正法眼藏-坐禪箴 洪文亮老師講解   「兀兀地」是什麼?「兀兀地」就是徹底地、單純地、就是那個樣子地,打坐就是打坐。 藥山回答:「我在徹底地參究那個不屬於我們分別思量的」 「思量」我們可以叫做參,用功也可以叫做參。不屬於我們分別思量的,叫「不思量底」。我們日常生活都處在見聞覺知上面,睡覺時做夢也是知,除非你不作夢。在這裡,大家不要誤會,「思量箇不思量底」,不是要你坐在那邊動頭腦想,怎麼樣才能達到那個不屬於我們分別思量的境界。你在打坐時,想要看看用什麼辦法達到那個不思量的境界,那已經是思量了。不是這樣子的,大家千萬要弄清楚。你用思量在那邊想怎麼樣才能達到不思量的境界,這樣是辦不到的,你想到死也達不了那個境界,不是這樣子的。 「思量箇不思量底」是我努力地在那個不思量的境界,是這個意思。那這個和尚不知道啊,那個不思量的境界,用思量當然做不到啊。即然是不思量、思想不動,那麼思想不動就可以達到那個不屬於思想的境界嗎?他弄不清楚啊,為什麼?一般人修行,都是用頭腦、意識的境界在修行,讀經、聽法,都先用頭腦去了解,以自己的知識、見解去分析、評斷合理、不合理、喜歡、不喜歡,都是以頭腦在分別,所以他聽不懂什麼是「思量箇不思量底」。不過這位和尚也是蠻用功的,所以他才會問。普通一般人一聽到「思量箇不思量底」,就認為是坐在那裡什麼都不想,以為這個是不思量。「我坐在這裡什麼都不想」就已經是思量了。坐在牆壁前面,看到牆壁,你知道前面是一面牆,這也是思量了,都不是不思量的境界。 真正正傳、禪宗一代傳一代、遞遞相傳、一代一代印可下來的真正的佛法。什麼是印可?做到才印可!不是寫個什麼證據、文憑,你是第幾代第幾代,那隨便你怎麼寫都行。真正的遞代印可,就是做到了像釋迦牟尼佛看迦葉尊者,釋迦牟尼佛達到了的境界,迦葉也做到了。迦葉也知道,他按照佛指導的方法去做,實際去做喔!不是聽、不是去理解喔!後來發現「啊!老師,你沒有錯。」師徒之間互相印可。並不是老師在那邊說:「就是那個、那個、那個才是.」,學生在這邊搞不清楚老師指的是什麼東西。師徒之間的印可雙方是同時的,老師知道學生已經達到了那個境界,學生依照老師指導的方法去做,發現老師並沒有錯,這時是學生反過來印可老師。老師印可學生的同時,學生也印可老師。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師資相契」,這才是真正遞代相傳、最純、最可貴、以心印心、一代一代傳的東西。沒有這個,佛教沒有生命,只有儀式、只有教理、只有一大堆人為的外形。這些形式是人為的,你要多少花樣都可以做到。但是只有這個東西沒有辦法,想要給你也不見得你就得的到。那是要你自己做到「自覺」,才會知道。那是驚嘆呀,每一位大禪師在見性的時候,都是「啊!原來是這樣!」那不是思想呀!那不是努力地在那邊想,後來想通了「啊!原來是這樣!」不是這樣,不一樣的呀! 我們都以為沒有了思想,就像木頭、石塊一樣。不是的喔!他告訴我們,不屬於分別思慮的那個狀態,並不是木頭石塊般的喔!那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境界。是抽象的嗎?是隨便幻想出來的嗎?不是呀!不是想像出來的,也不是隨便亂講的喔!確實有那個真實狀態叫做「非思量」、真的有、你做到了就可以把握得到的,所以回答「那個真正不屬於思想的真實境界」。所以,不屬於分別思量的那個境界,不是昏沈、不是睡著了、當然也不是妄想紛飛,不是思想。但是奇怪?妄想紛飛不是、念頭都不來也不是,那到底是什麼呀?這個地方就搞不清楚了。你說念頭來來去去,妄想紛飛不對。那麼什麼念頭都不來,把念頭壓制,不讓它起,那是無想定,也不對。 想也不是,不想也不是,到底要怎麼做呀?.. 「老師你坐在那邊,念頭也來來去去呀!我打坐的時候也跟老師一樣,念頭也來來去去,但我總是不肯自己是開悟的人,總覺得自己不是開悟的樣子呀!」打坐最大的問題,除了念頭的問題還有什麼呀?「啊、腿麻。」-念頭!想到早上的饅頭好吃-念頭!「啊、諸法無自性」-念頭呀!「啊、念頭來來去去都不管它」,也是個念頭呀!有很多人打坐時,就這個地方打轉,然後很多外道的修法就摻雜進去了,結果打坐了幾十年,非常用功,但一直往錯誤的方向努力。 那麼藥山禪師一開始只講了一句最核心的話:「你問我用什麼方法做到的呀?首先,先將你的分別思慮撇開!」先做到這點,把人的見解、人的感受通通給我撇開!但問題來了,要怎麼撇開?你想「我要將我的見解撇開」,那也已經起了個見。那麼思量來了不管它,你不管它,念頭一樣會來呀。那麼念頭來就不是不思量的境界嗎?一般人不會分別,不清楚如何去分辦它。 那麼佛傳的打坐是怎樣?念頭來,你知道念頭來,你事先就知道什麼念頭要來嗎?不知道。念頭去,你留得住嗎?留不住。念頭從哪裡來,你知道嗎?什麼念頭要來你都不知道。從哪個地方來也不知道。從腦子裡來嗎?虛空中來的嗎?腦子裡的左邊來?右邊來?從哪一點出來也不知道。念頭是這樣怪,怎麼來、停留多久,你也不能控制。這是真實的情況,我們現在是在參,各位不要光是聽。你說念頭無形無狀,所以我不知道,但你怎麼知道念頭呀?思量也是皮肉骨髓-思量也是你的法身呀!不思量當然也是。那他為什麼要講這句話?打坐的時候,忽然聽到「嗡瑪呢唄咩吽」,然後覺得「喔!這個好」!這已經是思量了!或者是念頭來,心裡想:「我是修佛的人,我現在正在打坐,這個念頭不好,不要來。」不要這個樣子。這已經是思量了,不是非思量了。念頭本身不是你想出來的耶!念頭本身不是思量的結果耶!就像現我拍手「啪!」,你聽到聲音,這個聲音不是你想要聽,耳朵才聽到的耶。我們的意根,有念頭浮上來,它就顯示出來,不是你把它想出來才有念頭的呀。在那裡打坐,下一個要浮出什麼樣的念頭,你知道嗎?「這個念頭好、這個念頭不好、念頭來來去去不管它」,不是這個樣子。你在理解上知道不取不捨,然後想:「我現在正在打坐,我要不取不捨」。你已經取了嘛!正取了一個「不取不捨」的見。念頭本身不是問題,認為念頭好、念頭不好,這個才是思量。 你有能夠想的力量,念頭才會來,你沒有能夠想的力量,念頭起不來呀!思量跟念頭本身不一樣,念頭本身不是思量呀!念頭本身可以想它自己本身嗎?大家現在試試,現在起了一個念頭,念頭它可以認它自己嗎?你想「啊!念頭」,那已經是第二個念頭了。你去認到「啊!這是什麼念頭」,那已經是起了第二念了,已經不是念頭本身了。你想再去認第二個認頭嗎?你一認「啊!我的第二個念頭是什麼什麼。」這又是第三念了。狗咬尾巴一樣,一直在那邊打轉,怎麼也咬不到。這個大家分得清楚嗎?佛要大家兀兀地坐,就是要訓練大家這個。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傳的正法,就是要大家這樣兀兀地坐,把人的見解拋開,這是他老人家傳的正法,其他都沒有傳授。大家常常這樣子訓練,會愈來愈清楚屬於我們分別思想的那個樣子,跟六根不屬於我們分別思想地活動的那個樣子,兩者的不同會愈來愈清楚。這個很重要,大家一定要細細地弄清楚,這個弄清楚了,什麼東西都好辦。我們平常都活在自己的見解,「我覺得」-見解、「當下」-見解、「法性」-見解、「無常」-見解、「好熱」-見解,先有熱的那個覺之後,才說「我好熱」。這個用講的實在很難說明。我們從一出生,有認識週遭環境的能力,每天每天的生活經驗一直在加強這個認識的活動,所以我們的生活一直都是認識的境界裡。所以佛就說,活在這個認識境界裡的人,根本不可能認到自己的真性。因為你沒有發覺到我們都在這個境界裡生活啊!除非你靜下來、上坐,「非思量」就是要領。「非思量」是眾多講法中的其中的一種說法,其實都是為了讓我們認到在認識作用未起以前的那個樣子。這個非常困難,除非你照佛交代的方法,這樣兀兀地坐。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就是傳這個東西,這個以外的法門,都是方便而已。 為什麼無法接受?為什麼信不過?因為自覺的力量沒有昇起。若自覺的力量沒有昇起的話,很難接受佛講的這個一乘法門。如果要做到跟佛一樣一見明星的狀態,一定要這樣子坐。要進入不思量的境界,用藥山禪師所提的非思量的方法最好。所以他這裡忽然提到「思量也是皮肉骨髓,不思量也是皮肉骨髓」是怕大家誤會,以為念頭來了是不對的。念頭都不來,那是無想定,出定了照樣有念頭來。你不是木頭石塊呀,念頭一定會來。佛所指導的,念頭來去沒有關係,那麼跟普遍一般人念頭來去有什麼不同?他講「思量也是皮肉骨髓,不思量也是皮肉骨髓」就是在指這個地方。他告訴你,念頭來了,你起一個意見要取它、起一個念頭要捨它,那才是問題。那個念頭的本身就是皮肉骨髓。不是我在這裡觀察念頭,念頭來知道,念頭去知道,念頭動來動去,我這裡有一個不動的在這邊知道.哎,這是外道的方法呀,很多人在教這個方法。「我在這裡知道念頭來,念頭去也知道,第二個念頭還沒來以前,啊!清靜!我這裡是清靜,不會跟著念頭來去,清靜無比,都沒有動。來去的是客人,我是主人」,外道的修法喔!很多人掉在這裡,不知道錯誤,你還不是有一個清淨不動的你在那邊觀察動!真正佛陀教導的是什麼?思量也是皮肉骨髓呀!念頭本身沒有問題,跟聲音一樣,拍手的聲音是拍手的聲音、敲桌子的聲音是敲桌子的聲音,耳朵有沒有分「我要聽拍手的聲音」才聽到?聲音不一樣,就現不一樣的樣子,你需不需要用頭腦去分別它?你不要去分別它,它本身就顯現不一樣的樣子了嘛!是你去分別它,它才變成兩種不同的聲音的嗎?這兩種聲音一樣嗎?不一樣,有分別。是你去分別它的嗎?需要你去分別它,它才不一樣的嗎?不用,不用你去分別它,它自然就有分別。「分別也不分別、不分別也分別」,就是這個意思。聲音顯現,在哪裡顯現?不是在我這裡顯現耶!我們都先認定有一個我存在,然後聲音在外境顯現,我在這裡聽到聲音。這樣的話,根本無法跟佛講的法相應。先認定有我,我在這裡,然後有什麼東西我就看到、有什麼聲音我就聽,有什麼緣就現什麼,緣有就有、緣沒有就沒有、我的六根隨著外境隨緣顯現.我的六根,就這樣子學去了。先已經建立在「有我存在」的基礎上了,然後在那裡等著,有什麼聲音就現,有什麼影像就看到,隨緣聽、隨緣看,我的耳根、我的眼根.。你看看,這哪是佛講的法?起點就已經錯掉了,就已經以假我為基礎了,對不對?聲音顯現,有沒有分你的我的他的?耳根有沒有分?說耳根就已經不對了,那是為了方便說明而已。你指耳朵是哪個耳朵呀?所以講起是根本沒有聽,是這樣子聽。誰聽誰被聽呀?一體地在那邊顯現嘛!沒有被聽的聲音,也沒有聽的人,難道有聽的耳朵嗎?但我們都在有我存在的狀態,那個「我」的概念揮不掉,以這個狀態來聽佛法,聽了後認為是怎麼樣,還不是自己認為的? 我們都活在見解的狀態,做什麼事情都在見解的狀態下做事。「眾生都有佛性」-見解,人家證道的大師,不是在這種見解狀態下講出來的話,是我們自己沒發覺自己活在心意識的狀態而已。往往把他的話拿來,以自己的理解去判斷,然後說所有眾生、有情的都有佛性,佛性也是你頭腦裡頭想像的佛性,眾生也是頭腦裡想像「會動的、會呼吸的,那個叫眾生」,眾生也是概念耶!不是嗎?我問你,什麼是佛性?什麼是成道?每個人講的都不一樣,聽到我的問題,然後在頭腦裡面想,認為這樣才是佛性,這樣才是成道,這不就是概念嗎?你在概念裡頭想像佛性呀!道理懂了,就自以為我們懂了,自以為佛學很好,然後不是搞學問,就是搞迷信。沒有真心去想要澈明佛傳給迦葉的是什麼東西、一代一代傳的是什麼東西。佛遞代傳下來的是什麼?難道是虛名嗎?傳那個認證文憑嗎?還是傳那個很奇妙的神通變化?不是嘛!對這個一點也不關心,然後到處求,求念咒、求加持、要比別人讀更多的佛書、比別人懂更多的佛理、這樣才可以指導別人、救渡眾生.「我懂很多唯識、中觀,你們大家都不行,等我成就再去救渡你們」;或都是「我每個月都有供養大師喔!」、「我常常跟在大師身邊,常常都可以受大師的加持」、「我就這樣念佛就好了,臨終時佛菩薩就會來接引我了」。人的自私,對於什麼是真正的自己沒有一點真切想了解的心。 趙洲禪師回答:「無」!我們聽了就認為他說:「沒有佛性」。活在心意識境界的我們馬上就上來了。趙洲回答「無」,不是「沒有佛性」,也不是「有佛性」。他的意思是什麼.?我現在說:「無」!我在這裡講「無」,你那邊是不是就聽到了?你為什麼聽到?你怎麼會的?當下就在那邊顯現。我講「無」的境界,跟你心的境界是直通的嘛!直通的什麼!?已經顯給你看了。趙洲禪師在顯的就是這件事,聽的和尚不懂,在腦子裡打轉:「眾生都有佛性呀!怎麼你說狗沒有佛性呀?」 所以說,一般人讀經都是在讀自己,自己認為怎麼樣覺得就怎麼樣對。聽了很多道理,因為我們有想的能力,所以聽了之後能不能理解?能理解。同不同意這個道理?同意這個道理,認為這麼講很合理、很正確。能不能明白?能明白。能明白這個道理,這樣子就夠了嗎?同意了之後就可以了嗎?這還是活在見解的狀態,是你的見解。但是這個見解沒有錯呀。這個見解沒有錯,但是它沒有力量。為什麼?因為這還是你的見,你了解了之後產生的嘛!平常佛學道理都很高明,但是一發生什麼嚴重的事情就整個都變掉,為什麼?因為不究盡。但是你沒有這個見也不行呀!沒有正確觀念而亂修佛法的人一大堆。沒有這個最根本的正見,然後在那邊念佛念咒。光是了解這個正見,拿著這個理想要照這樣子去做,雖然這是不對的,但大家知道這樣是錯的就好,自己要努力往那個方向去做才行。 釋迦牟尼佛最初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時候,這是真實的事喔!第一句講的話、也可以說是一大宣言,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不能證得自己本來面目的原因是什麼?因為有妄想,有了妄想後,又執著在自己的妄想上。知道嗎?自己先莫名奇妙有了妄想,然後又緊抓著自己的妄想不放。最大的妄想是什麼?覺得有「我」存在。所以沒有辦法知道自己也具足了如來的智慧德相。道元禪師就講了:「只要你按照佛所指導的方法,這樣子兀兀地坐,每一位眾生都能達到不思量的境界。只要你照這個樣子去坐,怎麼會達不到呀?」怎麼會做不到呢?誰都可以做到。為什麼會做不到?你的「見」拋不掉呀!動不動就是我的意見上來。因為我們的罣礙很多呀,自己的意見總是揮不掉。接下來道元禪師說:「如果你不是那麼笨的話,你應該會有『如何做到兀兀地坐』的這個疑問才對。」如果你不是那麼笨的話,你應該會對佛所傳的這個兀兀地坐,要如何達到的這個問題起疑問才對。連起疑問的力量都沒有,他說這個是太笨了。各位不會這麼笨吧?他的意思是說:「每一位眾生應該都有這種起疑問的力量,想要了解到底如何做才能像這樣兀兀地坐才對」。藥山禪師說:「要做到佛正傳的這樣子兀兀地坐,我就是用非思量的方法做到的喔!」「用非思量的方法打坐,是非常殊勝的。如果想要達到不思量的境界,一定要用非思量的方法。」「不思量的境界有個那個,那個可以倒認我」他講的「那個」,不是普通我們講的這個、那個。他主要的意思是:「不思量的境界並非空寂斷滅」。達到不思量的境界,人無我、法無我,人、法都沒有。我看到你,進入了不思量境界,很多人都以為,我跟你就不分了,以為人法無我就什麼都沒有了,大家都誤會這樣。一個開悟的人,難道我跟你就不分了嗎?不是這樣子的。不思量的「那個」,思量也好、非思量也好,都屬於「那個」,不思量的「那個」可以倒認你。拿個比方講,我常舉的例子,像這個拍手的聲音,跟這個敲桌子的聲音,不一樣吧!你經過思量之後,它才不一樣的嗎?不必你經過思量,它自然就不一樣,這個能體會嗎?我是我,你是你,不是經過你思考後才分別出來我跟你。像這樣子,不分別的分別。我跟你很自然的就不一樣,但不是經過思考後才分別出來的那種不一樣。這個很難用說明,各位要努力去做才會明白。這裡是告訴我們,證道的修行人,不是那種一概的假平等一樣,以為你我他都不分,什麼東西都不分了一樣,不是這樣子的。無分別的分別還是有,要倒認這個我。 「兀兀地坐,不僅僅是不思量的境界能顯現出來,而且也能愈來愈清楚那個不得不思量的境界。」 兀兀地坐不是把所有念頭掃光,也不是因為你在打坐,認為這個念頭不好、不要來,或是阿彌陀佛的念頭來,「啊!這是很好的念頭,我現在在修佛法,這個念頭歡迎」,都不是。念頭本身很必然的在那邊動,意根法塵必然的關係。說意根法塵是以我們人類的思考模式,這樣子說明比較容易懂,事實上,哪有什麼意根法塵?那是方便講的,整個都在那裡起用。 「兀兀地坐時,兀兀地本身怎麼能夠思量兀兀地?兀兀地本身無法思量自己是兀兀地。」 這個很重要。兀兀地本身無法知道自己是兀兀地。兀兀地坐本身如何知道自己兀兀地坐?「啊!我兀兀地坐!」那是第二念了嘛!非思量本身不是沒有見聞覺知喔!大家都以為非思量是沒有任何覺受。在這裡解釋了半天的非思量,不是都不痛、不麻、不快樂喔!非思量是你的見聞覺知照樣起作用,但你沒有起任何一個見解去干預它,這個叫做非思量。起一個「取」、起一個「捨」、起一個「不取也不捨」,都是起了一個見。不起一個見的底下,見聞覺知照樣在那裡動,這樣子叫非思量。常常這樣子練習,當你有一天進入了不思量的境界,自己是無法知道自己進入了不思量的境界喔!一個念頭本身能認到自己本身是什麼念頭嗎?認到它是什麼念頭時,又已經是第二念了嘛!「啊!我兀兀地坐.」對不起,那已經不是了。常常有很多人:「啊!這個就是、這個就是」,是什麼呀?兀兀地坐本身沒有辦法知道自己兀兀地坐。釋迦牟尼佛在兀兀地坐時,看到天邊的一顆星,然後「啊!」的一聲,什麼道理?釋迦牟尼佛兀兀地坐時,照樣見聞覺知呀,羊叫聲他也聽到啊。兀兀地坐時,沒有起絲毫一點人的見,心跟境界沒有分開,心境一如的狀態。在這種心境一如的境界裡久久久久。有一天早上,看到天邊的一顆明星,突然起了一個妄念。什麼樣的妄念?「我看到了一顆星。」這個妄念一起,打破了原本心境一如的境界,這時候才「啊!」的一聲,才知道自己處在心境一如的境界,才知道原來我們從過去無始劫來,所有顛倒妄想的根源,原來都是這個。「夜來明月上高峰,原來只是這個賊」。心境一如的境界,本身沒有辦法知道自己在心境一如的境界喔!釋迦牟尼佛、香嚴,在這種心境一如的境界久久,碰到明星、石頭,一個契機,突然無始劫來妄念的習氣一起,起了一個妄念,打破了原來心境一如的境界,這時才比較出跟心境一如不同的境界,才能認到「啊!原來只是這個賊!」。釋迦牟尼佛一見明星、香嚴聽到石頭碰到竹子的聲音,「啊」!的一下,到底悟到了什麼?現在大家知道了吧!大家要好好珍惜。上面講的,是佛法最中心、最根本的命根子,這才是佛法的命脈。 「我相」是概念裡的東西,這點如果不清楚的話,很難跟佛法相應,也就是說很難跟自己的真性相應。你若常常照著兀兀地坐的這個方法,常常練習,你那個屬於心意識狀態下的動,跟不屬於心意識狀態下的動,這兩個區分,會愈來愈清楚。這才是佛法的真命,其他很多很多的所謂修佛法,都是後來年代愈久,人因為自己很多的見,很多外道的修法就加進去的。 「所以說,佛傳的這種兀兀地坐,不是佛量,也不屬於如法。」 兀兀地坐就是佛量嗎?不是!為什麼?你以為「啊!這個就是佛的境界!」這個就是你的見!那是你又把它量化了,「這就是佛的境界!」本來好好的,你又提起一個意見把它搞壞了。「喔!這就是佛的境界!」不要這樣糊塗。同樣地,當然也不屬於如不如法。這是悟嗎?「啊!我理解了!我知道了!」哎!不屬於你的理解、不屬於你的悟、也不是如法、也不是佛量呀!用知識、語言、文字想要去描述,一描述又什麼都不是了。 注意「單傳」兩字,這是師徒間互相印可的才是。不是我在這裡說法,一大堆人在下面聽,你聽了之後覺得你懂了就行了,就可以到處講法了,不是這樣子的。那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懂了,結果個個講的都不一樣,那還不是自己的見? 佛傳的是,你本來已經在佛地上了,你自己以為不是而已,只是為了讓你知道你本來就是。為了讓你認清你本來的樣子,要你努力去做,這樣子叫修行,哪有什麼初修晚修的呀!你本來就在那裡了,你不認。不是要你把一個沒有的東西,慢慢雕、慢慢洗刷,洗得乾乾淨淨,變成像佛一樣的樣子。不是這樣!本來已經在佛地上了,自己不知道。告訴他,他也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沒有自覺的力量。自覺的力量沒有升起前以,絕對不相信這個。所以佛陀講法華經時,很多比丘走開,就是這個道理。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時候,不是一開始就講了嗎:「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但不能一下子就說這個呀!大家信不過呀!只好從聲聞緣覺慢慢引導過來,最後才講這個一乘法門,不過還是很多人接受不了。有些人聽到這個就不喜歡了,為什麼?因為都有所求,對現世的利益有需求,一直在想要去滿足那個「我」。問他說「我」是誰。曾經有人回答我說:「我怎麼會不知道我是誰?我就是我呀!怎麼會不知道!」喝醉酒的人跑到衣櫃裡尿尿,跟他講說「你怎麼在衣櫃裡尿尿?」他回答說「什麼衣櫃!這是廁所!」一樣的道理,難道還跟他辯嗎?那要怎麼辦?只管打坐。 所以,為的只是要讓你知道,你本來就在自己家裡睡覺而已,為了讓你醒過來而已。讓你自己自覺最好的方法,就是佛交給迦葉的「只管打坐」這個方法。這個在「坐禪箴」裡講得非常清楚。你打坐的本身就是佛的行儀了,不是你去打坐變成佛耶!不是要你靠打坐的力量,把不好的染污除掉,慢慢地愈來愈乾淨.那是外道的說法。你這樣子坐的本身就是佛的行儀呀,你不知道而已。你說打坐時妄想一大堆。妄想一大堆有什麼關係?你說「妄想不好、想除掉」,那已經是多餘了。妄想來來去去,法界的顯現呀! 「那麼打坐的要領是什麼呢?不要想求做佛!」 坐在那裡,不要一直想:「因為我在修行,所以我想要成佛」。不要以這樣的念頭去打坐,坐就是坐。坐就是佛的行儀了。只管打坐,坐就是坐,什麼數息、安那般那都不要,連只管打坐的念頭也沒有。你說:「哎呀!腿麻!我要降服它。」你要降服它的這個念頭就錯了。痛就讓它痛,應該痛的嘛!平常不常打坐,所以打坐容易痛,緣所生法嘛!這是法性自然的顯示呀!你要降服它,那是自私的念頭起來了,「我」的念頭起來了。「我要坐得好,所以我要」,努力去壓制腿痛。誰在壓制?提起一個你在壓制。所以坐禪辦道很重要的一點是什麼?不要想求做佛。但是你不要一聽這個,又起一個念「啊!我不要想求做佛。」那又是另一個見了。 「如果籠子打破,這時,坐禪本身不妨礙你行佛。」 籠子打破是什麼?是指你心意識的境界打破了,我見打破了,把這個意識的籠子打破了,思量箇不思量的境界做到了。雖然你只是這樣子坐,雖然你沒有想修做佛的念頭,但當下就是佛的行儀了。不需要你去想、不需要你去求要成佛,只要你打破你心意識思想的籠子。所以當你就這樣只管打坐,心意識的籠子自然會化掉,不要你用力想要去化掉它。這是一個大訣竅,你愈是想要去打破它,它就愈是堅固。因為你動了念頭嘛!「我想用什麼樣的方法把心意識打破!」用的還是你的心意識,愈是想打破它,就愈是加強心意識的活動。心意識的籠子本身是心意識所構成的,所以心意識慢慢不動的話,那籠子本來沒有,你自以為有而已嘛!最容易讓你體會到人法無我的方法,就是只管打坐,放任六根,讓它們在原來無我的狀態下動,不要加入人的見解去干預它。所以,「行佛」根本不是你去做,你就那麼當下只管打坐就是佛的行儀了。這不是你去修得來的啦!現成公案,當下每個人都有,該變狗就變狗、該變貓就變貓,該下地嶽就下地嶽。變成狗的因緣顯現嘛!緣所生法,沒有本體地如幻如夢地顯現。在這個沒有本體的顯現裡,在那裡想我要成佛,那就別談了,別談什麼佛法了。「我想把這個修成佛法」,哼!這個就是佛法了嘛!該狗就狗,狗就是佛法,不是說因為我是學佛的,我來唸一個咒,然後就可以化成一條龍化去,所以我執來了嘛!貓的我執、狗的我執來了嘛!這不是佛法了,知道嗎?所以在地獄裡頭,如果你能真正見性的話,不改變地獄身就當下解脫。「不易凡身頓成聖體」,就在地獄裡的那個樣子解脫。不是說地藏王菩薩或是觀世音菩薩來,說你因為修佛很好,所以牽著你的手,把你從地獄裡拉出去。不用改變你的樣子,餓鬼就餓鬼的樣子,地獄就地獄的樣子,只要你能悟到這個、見性,我們原來的本性。我們原來的本性是什麼?無自性、空,這個空不是道理、不是學問的、不是用拜的、迷信的空。是非要你親身實證的。實證什麼?你本有的你不知道而已。你眼睛、耳朵的那個動,那個動的本身就是空啊!眼睛對到相就有,沒對到就沒有,不是什麼都沒有啊!有無限的可能性在那裡顯現。「不離法座顯現」。什麼緣就顯現什麼緣的事情,這就是空啊、就是佛啊。你多加一個自己要成佛幹嘛? 「正當任麼時,萬古以來,入佛入魔都有這個力量。」 正當任麼時,正這個時候,只管打坐、放任六根,就是佛性的顯現,法性在那裡動,毫無自性地在顯現。正當這個時候,沒有絲毫人的見解加入、真的做到了非思量的境界、佛的境界時。這個就是佛喔!你不要聽了之後,又想說:「我要進去非思量的境界」,又假想一個非思量的境界。正當任麼時,現在你舉手,正當這個時候!舉手的這個動,你有沒有指揮哪條神經、哪一條肌肉動?你根本不用指揮哪條肌肉要伸、哪條肌肉要縮,舉手就舉手、放下就馬上放下,正當任麼時。所以以前有人問禪師,佛法的大意是什麼?禪師就把手舉起來。什麼意思?大家以為舉手、放下,這是很自然的。不是呀!那是法身的動用呀!需要你動頭腦去決定動哪條神經哪條肌肉嗎?根本不需要呀!你說:「啊!我的手舉起來了!」這是妄想。 隨緣任運而現,所以入佛入魔都有這個力量。不是說:「我現在修佛了,乾乾淨淨,我那個不好的地方不能去。去了會污染我。」你以為自己有修行,不能跟那些人接觸,這是外道的修法。當然,如果你還沒有這個力量的話,還認為這個是我的話,不好的地方千萬不能去。你自己都搞不定了,去那些不好的地方,那就把自己給薰染得更糊塗了。但如果有一個人,真正澈見自己本來面目時,我們覺得他到處都去,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都去。但他自己本身已經不是我們覺得的那個他的本身。到處在、但到處不在那兒,知道嗎?為什麼?因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啊!這在講這邊的消息。 「宏智禪師的『坐禪箴』才是真正佛正傳的坐禪指導。如淨禪師當初也是叮嚀我只能看宏智禪師的『坐禪箴』。只有這個照澈法界。所有過去的佛佛祖祖,都是因為由於坐禪箴的這個現前。」 不是說坐禪這件事,只適合初修的啦、或是只適合什麼人去做,不是這樣的。不是說打坐這件事很適合你,所以你很容易相應;打坐不適合我,所以我打坐比較不能相應,不是這樣子的。打坐本身沒有選擇。問題是什麼呢?你根本沒有真正發心想要真正修行的關係,什麼樣才是真正的修行,你跟本沒有認真去找。隨便迷醉:「啊!這樣子念佛就好了!這樣子給人家加持就可以了!」,或者是一天到晚在經典裡頭轉,好用功好用功,一天到晚寫論文。根本沒有捫心自問:「這樣子可以嗎?這樣子生死可以了嗎?難道我懂了那麼多的佛學、那麼多的咒子,那麼多的法師給我灌頂,我的心就安了嗎?碰到好的環境、壞的環境,我心為什麼還是那麼不安?真正的這個最究盡要救自己的事件,我自己有沒有辦成?」根本根本就不問這個!反正我修行了、反正我偶爾聽聽佛法、反正我做些好事、反正都有功德嘛.,就這樣!不澈底!真正自己想要解脫問題,從來沒想過。
/
本文档为【正法眼藏-坐禪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