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练习题

2018-09-08 5页 doc 52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4525

暂无简介

举报
【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练习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革命化和科学化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世界观 2.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是( ) A.思维是否能反映存在 B.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 C.思维与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 D.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 3.唯物主义经历了( )个历史形态。A.四 B.二 C.五 D....
【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论 B.革命化和科学化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世界观 2.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是( ) A.思维是否能反映存在 B.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 C.思维与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 D.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 3.唯物主义经历了( )个历史形态。A.四 B.二 C.五 D.三 4.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 C.17 ~ 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7.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的( )A.实物性 B.发展的规律性 C.内部的矛盾性 D.客观实在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 A.正确的原则 B.领导者的意图 C.人们的主观愿望 D.客观存在的事实 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10.从意识的对象和内容来看,意识是(  ) A.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B.是人脑的机能 C.是自然发展的产物  D.是人脑的属性 11.关于“狼孩”的记载从反面证明,意识是( ) A.社会的产物 B.仅仅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C.语言的产物 D.单个人的产物 12.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 ) A.人脑的错误判断 B.人的主观想象 C.客观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 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了(  ) A.它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世界上的事物是矛盾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多变的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指( )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B.事物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 C.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事物发展过程曲折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移或变更 16.“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所讲的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17.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 )A.质和量 B.肯定和否定 C.运动和静止 D.量变和质变 18.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1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试验 20.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22.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受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23.真理是客观的,是指( ) A.真理是认识的对象 B.真理是客观存在 C.真理是有用的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重属性 B.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C.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D.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25.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和人的关系 B.物和物的关系 C.人和物的关系 D.人和自然的关系 26.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本形式 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即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客体就是客观自然界 27.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上( )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8.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B.人们在生产中的互助合作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按劳分配 2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 )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 30.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 A.原始氏族之间战争和相互掠夺的结果 B.原始公社内部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 C.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D.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 )( )( )( )( ) A.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有认为( )( )( )( )( ) A.世界是可知的 B.世界内部存在矛盾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E.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 )( ) 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培要的经验论 C.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D.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E. 康德的认识论 4.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 )( )( )( )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 5.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 )( )( )( )( ) A.事物没有任何变化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体间的空间位置未变 D.一事物还未转化为它事物 E.事物还没有发生根本质变 6.根据意识能动作用原理,下列正确说法的是( )( )( )( )( ) A.知识就是力量 B.理想是前进的灯塔 C.志不强者智不达 D.恒心是目的的最近值 E.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7.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 )( )( )( )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E.天空出现慧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 )( )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D.量变和质变没有明显的区别 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9.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 )( )( )( )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 )( )(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1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了( )( )( )( )( ) A.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B.人的认识运动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矛盾运动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D.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 E.人类认识是不可靠的 1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 )( )(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E.真理是由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客观精神 1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 )( )( )( )( )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 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 D.它是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E.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14.生产关系是一种( )( )( )( )( ) A.人与人的关系 B.物质关系 C.思想关系 D.经济关系 E.政治关系 1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 )( )( )( )( )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 B.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决定因素 C.区分社会经济的根本标志 D.区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 E.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标志 三、辨析题 1.在哲学发展史上,不仅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且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意味着哲学科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3.原子是物质最小、最后、最简单的结构单位。 4.思维是一种没有物质的运动。 5.所谓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新颖的、为大众所欢迎的事物。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 7.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 8.真理的价值是永远不变的。 9.在人类社会中,劳动对象是不断变化的。 10.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随时作出变革。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是什么? 3.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及其伟大意义是什么?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什么? 6.如何识别新旧事物? 7.实践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形式? 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五、论述题 1.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2.试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及重要意义。 3.试用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三、单项选择题 .C C DADCD.D.AAACC.CC BDACA DD.DAD C.D.C.C.C 四、多项选择题 1.AC 2.AD 3.AD 4.ABCDE 5.CDE 6.ABCDE 7.ABCD 8.ABC 9.ACDE 10.ABCD 11.ABCD 12.CD 13.BCD 14.ABD 15.BC 五、辨析题 1.答: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则始终存在于哲学发展的每一个过程中。 2.答: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把哲学向更高阶段推向前进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科学的进步、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发展自己。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3.答:错误。这一命题没有认识到原子本身也是无限复杂、不可穷尽的。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是永远发展深入的。 4.答:错误。思维即意识运动的主体是物质的人脑,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所以思维也是物质的运动。 5.答:错误。所谓新事物就是符合事物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6.答:正确。任何事物和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解决任何矛盾都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答:错误。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由感性经验达之于理性的思维,由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的认识达到对事物全体的、深入的、本质的认识。因此人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性经验的阶段,而是要循此继进,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8.答:错误。真理的价值是随着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些真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显示出其巨大的价值,但当历史条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社会历史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它的巨大价值就会逐步缩小甚至消失。 9.答:正确。劳动对象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劳动对象的变化更加显著。 10.答:错误。只有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生产关系都有变革的可能和必要。 六、简答题 1.答:首先,从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乎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对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家必须首先作出回答的。 其次,从哲学的发展史看,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一直是哲学中两大派别斗争的焦点。离开了这个基本问题,就无法辨别各种哲学派别的倾向,无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能把握哲学基本派别及其斗争的实质。 再次,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其他哲学问题的关系来看,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最后,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实际工作的关系来看,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2.答:1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及其他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条件,英国的古典经济学,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基础,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3.答:首先,这一定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共同本质,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 其次,这一定义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这就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指出认识是“反映”,坚持可知论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4.答:第一,实事求是是整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精华,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第二,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道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灵魂;第三,实事求是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5.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贯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不能脱离特殊性而存在,特殊性中也包含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区别的;第三,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于革命和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6.答:识别新事物和旧事物,不能单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为根据,也不能以表面的或一时的力量强大为依据,不能以它是否完善为依据,也不能从形式上、表面上看是否新奇,更不能靠人们的主观上的自封。识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7.答:第一,实践具有客观性;第二,实践具有能动性;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有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践等三种基本形式。 8.答: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第三,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9.答:第一,科学技术,加入生产过程之前,是知识形态、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加放生产过程中,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去,才能转化为物质的、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第二,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去,物化为劳动工具,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在当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七、论述题 1.答:(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 (4)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 2.答:(1)我国坚持独立、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3.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同时由于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因而人的认识发展也是无限的。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至今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它。但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要着眼于变化着的实际,不断根据新的事实研究新的问题,探索新的规律,使我们的思想理论与时代同行、富于创造性。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永保青春和活力。
/
本文档为【【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练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