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证据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证据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1-06-29 2页 doc 115KB 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916680

暂无简介

举报
证据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证据法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孔庆余执笔人:李继刚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法学院课程名称:证据法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EvidenceLaw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7理论学时:51实验学时:6学分:开设专业:法学先修课程: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项编写要求:写明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证据法学》是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本课是为适应法治的要求,培养具有法治理念的法律人才服务的,是高等法学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证据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证据法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孔庆余执笔人:李继刚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法学院课程名称:证据法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EvidenceLaw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7理论学时:51实验学时:6学分:开设专业:法学先修课程: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项编写要求:写明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证据法学》是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本课是为适应法治的要求,培养具有法治理念的法律人才服务的,是高等法学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证据法学》是一门与程序法学密不可分的独立学科,应在讲授过《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本学科与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区别与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二)课程目标(本项编写要求:写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证据法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悉有关的法律;了解证据法和实体法之间的关系;基本上能够运用证据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诉讼中的证明问题。三、教学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绪论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证据法学的体系以及证据法学的多种研究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证据法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一、证据法学的概念;二、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三、证据法学的特点。第二节证据法学的体系一、证据法学体系的概念;二、学科体系的构成;三、本书的体系。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二、坚持思辩的、比较的研究方法;三、应当紧密地联系诉讼实践活动;四、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五、注意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六、把证据法学的研究与相关部门法的研究结合起来。考核要求:1、了解: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证据法学学科体系的构成2、掌握: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编 证据论第二章外国主要证据制度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相关问题,并了解英美法系国家主要的证据制度。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一、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背景;二、神示证明方法;三、神示证据制度评价。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一、法定证据制度的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二、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三、法定证据制度评价。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评价。第四节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一、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背景;二、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三、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评价。考核要求:1、了解: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2、理解: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内容3、掌握: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第三章旧中国证据制度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旧中国证据制度的沿革情况。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奴隶社会的证据制度第二节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第三节旧中国证据制度的近代转化考核要求:1、了解:对疑罪的处理;刑讯制度2、理解:师听五辞的内容及其评价;亲亲相隐第四章新中国证据制度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证据制度的沿革情况。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第二节新中国证据制度的特点考核要求:1、掌握:当前我国证据制度存在的不足第二编 证据论第五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深入理解和把握证据的意义。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证据的概念和特征一、证据的概念;二、证据的基本特征;三、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关于证据合法性的争论第三节证据的意义一、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二、证据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考核要求:1、了解:证据的概念2、理解:证据的特征第六章证据的种类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个证据种类的概念,理解各个证据种类的特点和意义;并能够掌握对各个种类证据的审查判断。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证据种类概况第二节物证一、物证的概念和特点;二、物证证明力的特点;三、物证的分类。第三节书证一、书证的概念和特点;二、书证的意义;三、书证的分类。第四节证人证言一、证人证言的概念、意义;二、证人证言的特点;三、证人证言的分类。第五节被害人的陈述一、被害人的陈述的概念、意义;二、被害人陈述的分类;三、被害人陈述的特点。第六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分类。第七节当事人陈述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意义;二、当事人陈述的分类;三、当事人的承认;四、当事人陈述的意义。第八节鉴定结论一、鉴定结论的概念;二、鉴定结论的特点;三、鉴定结论的分类;四、几种新科学检测简介。第九节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一、勘验、检查笔录;二、现场笔录。第十节视听资料一、视听资料的概念;二、视听资料的特点;三、视听资料的作用;四、视听资料的分类。考核要求:1、了解:物证的概念;书证的概念;证人证言的概念;当事人陈述的概念;被害人的陈述的概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视听资料的概念;鉴定结论的概念;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概念;2、理解:物证证明力的特点;书证证明力的特征和分类;证人的条件、权利、义务;自认;当事人陈述的证明力的特点;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特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明力的特点;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特点;鉴定人的条件、权利和义务;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证明力的特点。3、掌握: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确定。第七章证据的分类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并能准确把握各类证据的概念和特点,熟悉并掌握各类证据的运用规则。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一、证据分类的概念;二、证据分类与证据种类;三、证据分类的意义。第二节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划分依据;二、原始证据的特点和运用规则;三、传来证据的特点和运用规则。第三节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一、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划分依据;二、言词证据的特点和运用规则;三、实物证据的特点和运用规则。第四节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本证与反证一、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二、本证与反证。第五节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一、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依据;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特点;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作用;四、划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意义;五、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第六节证明力强的证据与证明力弱的证据一、证明力强的证据与证明力弱的划分依据;二、证明力强的证据与证明力弱的作用和运用规则。第七节主证据与补强证据一、主证据与补强证据的划分依据;二、我国对主证据的原则性规定;三、补强证据的一般运用规则。考核要求:1、了解:证据分类的概念;证据分类的意义;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概念和特点;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概念和特点;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的概念和特点;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和特点;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的概念及其辨析;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概念和范围;2、理解: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特点;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作用;划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意义;3、掌握: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运用规则;本证与反证的运用规则;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的运用规则;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的运用规则;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第三编 证明论第八章证明概述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于证明的概念和种类以及不同诉讼制度下的证明的基本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证明的概念一、证明的概念和特征;二、与证明概念相关的几个范畴。第二节证明的基础第三节证明的意义考核要求:1、了解:证明概念。2、理解:证明制度的构成。第九章证明对象教学要点:通过本长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明对象的概念和意义,对于三大诉讼中的证明对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证明对象的概念和特征一、证明对象的概念;二、证明对象的特征;三、研究证明对象的意义。第二节实体法事实一、刑事诉讼中实体法事实的证明对象;二、民事诉讼中实体法事实的证明对象;三、行政诉讼中实体法事实的证明对象。第三节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和免证事实一、程序法事实;二、证据事实;三、免证事实。考核要求:1、了解:证明对象的概念和意义。2、理解:证明对象的内容。3、掌握: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第十章证明责任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明责任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并且对于我国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明责任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证明责任的概述一、证明主体的概念;二、证明责任的概念与意义。第二节司法机关的证明一、司法机关的证明职责概述;二、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的证明职责;三、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的证明职责;四、行政诉讼中司法机关的证明职责。第三节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一、举证责任概述;二、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三、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四、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考核要求:1、了解:证明责任的概念。2、理解:证明责任的理论研究。3、掌握: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第十一章证明要求与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明标准的概念,国内外关于证明标准理论的各种观点,并能熟知三大诉讼法中的相关证明标准问题。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证明要求与标准概述第二节坚持主、客观标准的统一第三节我国证据法中证明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一、定案的证明要求与标准;二、立案的证明要求与标准;三、回避的证明要求与标准;四、强制措施的证明要求与标准。第四节基本事实、基本证据一、“两个基本”的提出;二、“两个基本”的含义;三、“两个基本”的意义;四、“两个基本”的运用。第五节疑罪的处理考核要求:1、了解: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我国证明标准的特点。2、理解:关于证明标准的理论观点;外国立法中的证明标准;程序法事实的证明标准。3、掌握: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疑罪的处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第十二章推定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推定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内容,并熟悉掌握推定的规则。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推定的概念和意义一、推定的概念;二、推定的意义。第二节推定的运用一、推定的建立二、推定的运用考核要求:1、了解:推定的概念。2、理解:法律上的推定;事实上的推定。3、掌握:推定的运用规则。第十三章无罪推定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于无罪推定的基本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无罪推定的概念一、无罪推定的概念;二、无罪推定的含义;三、无罪推定的不同表达;四、无罪推定与无罪假定;五、无罪推定与沉默权。第二节无罪推定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无罪推定在中国的运用考核要求:1、了解:无罪推定的概念。2、理解:无罪推定的含义。3、掌握:无罪推定在中国的运用。第十四章证据的收集、固定和保全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对收集、固定证据的相关具体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了解和掌握证据保全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概述一、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二、收集证据的原则和要求;三、收集证据的方法;四、证据的固定和保全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物证的收集、固定和保全第三节书证的收集、固定和保全第四节证人证言的收集、固定和保全第五节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固定和保全第六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固定和保全第七节当事人陈述的收集、固定和保全第八节鉴定结论的收集、固定和保全第九节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收集、固定和保全第十节视听资料的收集、固定和保全考核要求:1、了解: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证据保全的概念、意义;证据保全的种类。2、理解:收集证据的范围和渠道;收集证据的原则和要求;证据保全的程序和要求。3、掌握:收集证据的方法。第十五章证据的查证与质证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查证与质证的概念及其与证据法的其他相关问题之间的关系,熟知各种证据查证与质证的内容和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证据的查证与质证概述一、证据查证的概念、程序和意义;二、证据质证的概念、规则和意义。第二节证据查证与质证的一般内容与方法第三节各种证据的查证与质证考核要求:1、了解:证据查证与质证的概念。2、理解:证据质证的规则。3、掌握:各种证据查证与质证的方法。第十六章综合审查判断证据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熟知证据审查判断和内容和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意义、原则和基本方法一、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意义;二、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三、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第二节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具体方法一、综合比较法;二、逻辑证明法;三、客观验证法。考核要求:1、了解: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2、理解: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3、掌握: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具体方法。(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1、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学时确定为6个学时。具体为:案例讨论4学时,模拟法庭2学时。(1)案例讨论,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教师提供的经典案例展开讨论,可采用讨论和辩论两种形式,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组织开展模拟法庭,通过模拟审判活动使学生巩固理论基础、熟悉和掌握司法程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课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课时不计入教学总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课下参与法律实践,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发掘所学知识的实用性。(1)社会调研,以教师命题或学生自命题的形式,让学生针对当前行政法热点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社会调研,启发引导学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社会问题,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法律咨询,在法制宣传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法律咨询,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案例,增强将普适的行政法条文与具体个案结合起来的能力。通过以上实践教学方式,更好地贯彻和实现了行政法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下,都能够通过思辨和实践两种方式更好地学习行政法学知识。四、学时分配(本项编写要求:按章节简要编写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章次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小计讲授实验上机习题讨论课外备注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22第二章外国主要证据制度44第三章旧中国证据制度22第四章新中国证据制度22第五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44第六章证据的种类642第七章证据的分类532第八章证明概述44第九章证明对象6第十章证明责任52第十一章证明要求与标准532第十二章推定46第十三章无罪推定2第十四章证据的收集、固定和保全2第十五章证据的查证与质证2第十六章综合审查判断证据2合计575124五、考核说明本课程采用闭卷方式考核;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20%。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本项编写要求:写明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的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一)主要教材1、《证据法学》,刘金友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2、《证据法学》,樊崇义主编,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二)主要参考书目1、《新编证据法学》,何家弘主编,第一版,法律出版社,2000年2、《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樊崇义主编,第二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专家拟制稿》,陈光中主编,第一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4、《证人制度研究》,何家弘主编,第一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李国光主编,第一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释评》,张树义主编,第一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7、《外国证据法》,何家弘主编,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
本文档为【证据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