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公共营养营养教育

2021-02-19 96页 ppt 161KB 4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举报
公共营养营养教育公共营养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营养教育相关理论第三节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营养教育---概述营养教育的概念和主要工作内容营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营养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营养教育---概述营养教育(nutritioneducation)已被各国政府和营养学家作为改善人民营养状况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1995年,Contento提出,营养教育是:一套学习经验,它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健康的饮食及其他与营养相关的行为。”营养教育---概述美国饮食协会营养教育是“根据个体的需要与食物来源,通过认识、态度、环境作用以及对食物的理解...
公共营养营养教育
公共营养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营养教育相关理论第三节营养教育的和步骤营养教育---概述营养教育的概念和主要工作内容营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营养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营养教育---概述营养教育(nutritioneducation)已被各国政府和营养学家作为改善人民营养状况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1995年,Contento提出,营养教育是:一套学习经验,它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健康的饮食及其他与营养相关的行为。”营养教育---概述美国饮食协会营养教育是“根据个体的需要与食物来源,通过认识、态度、环境作用以及对食物的理解过程,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改善人民营养状况的目的。”营养教育---概述世界卫生组织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善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活动。”由此可见,营养教育主要指通过营养信息交流,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食物与营养知识、培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也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教育---概述(一)主要对象1、个体层,指公共营养和临床营养工作者的工作对象。2、 各个组织机构层,包括学校、部队或企业。3、社区层,包括餐馆、食品店、医院、诊所等各种社会职能结构。4、政策和传媒层,包括政府部门、大众传播媒介等。营养教育---概述(二)主要内容1、有计划地对从事餐饮业、农业、商业、轻工、医疗卫生、疾病控制、计划等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培训。2、将营养知识纳入中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计划,要安排一定课时的营养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平衡膳食的原则,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营养教育---概述(二)主要内容 3、将营养工作的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提高初级卫生保健人员和居民的营养知识水平,合理利用当地食物资源改善营养状况。4、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开展群众性营养宣传活动,倡导合理的膳食模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等。营养教育---概述(三)营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技能1、掌握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学、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经济、政策、社会与文化因素对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2、具有传播营养知识技能。3、具有社会心理学、认知、教育以及行为科学的基础。营养教育---概述(三)营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技能4、有一定组织现场协调和研究能力。5、能够运用定量技术和解释统计分析结果。营养教育---概述营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营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各类人群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消除或减少不利于健康的膳食营养因素,改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按照现代健康教育的观点,营养教育并非仅仅传播营养知识,还应提供促使个体、群体和社会改变膳食行为所必需的营养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能力。营养教育---概述营养教育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干预活动,提供人们改变不良膳食行为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服务,普及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与生活方式,使人们在面临营养与食品卫生方面的问题时,有能力作出有益于健康的选择。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营养教育具有多途径、低成本和覆盖面广等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营养知识水平、合理调整膳食结构以及预防营养相关性疾病切实有效,对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全面健康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营养教育---概述(二)营养教育的发展趋势要科学地应对营养与健康问题,核心策略之一就是要使人们改变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近年在预防医学领域特别强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手段,帮助人们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营养教育---概述健康教育侧重于对影响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内在因素进行干预,即通过向人们进行健康信息传播、行为指导,使个体和群体了解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保健技能,合理利用现有的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的产出表现为人们知识的增加、行为动机增强、自信心增强以及技能的发展。营养教育---概述健康促进不仅强调了改变影响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内因,同时也针对影响人们行为的外因进行干预,涉及环境、设施建设和政策、组织、财政支持两方面,如提供必要的资源、服务与法律保障等。营养教育---概述健康促进的产出表现在多个层面个体与群体卫生知识与能力的增加;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舆论与准则的变化;社区能力的增加;政策与法规健全;资源配置的调整等。健康促进策略对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比健康教育策略的影响更深远,更具有可持续性,是今后营养教育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营养教育---概述无论作为独立的健康问题,还是作为其他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营养都与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改变人们的膳食行为不仅可行,而且有效。我国虽然己经进行了一些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营养领域的探索,但无论对于营养学专业人员,还是对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的专业人员,都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将两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相融合的挑战。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相关理论一、健康传播理论二、行为改变理论一、健康传播理论健康传播(healthcommunication)传播学在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领域的引入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健康传播的概念,将健康传播学研究纳入健康教育学科体系。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和重要手段,是健康教育方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健康传播理论(一)传播的概念与要素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特点:社会性、普遍性、互动性、共享性、符号性、目的性。一、健康传播理论一个基本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1传播者,又称传者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2受传者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受传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大量的受传者称为受众;一、健康传播理论一个基本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3讯息一组相关联的有完整意义的信息符号所构成的一则具体信息。通过讯息,传受双方发生有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4传播媒介,又称传播渠道讯息的载体,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纽带。一、健康传播理论一个基本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5反馈传播者获知受传者接受信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是体现社会传播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一、健康传播理论(二)传播的分类1、自我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群体传播5、大众传播一、健康传播理论(二)传播的分类1、自我传播又称人的内向传播、人内传播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内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自我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前提和生物学基础。任何传播活动,任何信息必须经过个人的认知过程,才能引起心理-行为变化的反应。一、健康传播理论(二)传播的分类1、自我传播选择性认知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选择性心理是人们倾向于注意、理解、记忆力和自己的观念、经验、个性、需求等因素相一致的信息,其正面意义在于,促进了对"重要信息"的认知;但如果信息处理不当,选择性心理就会成为一种影响信息交流的干扰因素。一、健康传播理论2、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是个体之间相互沟通、共享信息最基本的传播形式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传播,也可借助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一些有形的物质媒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常用的人际传播形式包括:咨询、交谈或个别访谈、劝服、指导等。一、健康传播理论2、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主要社会功能是:(1)获得与个人有关的信息。(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3)达到认知他人和自我认知。人际传播是进行说服教育、劝导他人改变态度的重要策略。一、健康传播理论3、组织传播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也是组织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传播的常用方法包括公共关系活动、公益广告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会动员"和"社区参与"目标的实现,健康促进"促成、赋权、协调"三大策略的实施,无不与组织传播息息相关。一、健康传播理论4、群体传播指组织以外的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特点:(1)信息传播在小群体成员之间进行,这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2)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3)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群体倾向能够改变群体中个别人的不同意见,产生从众行为。(4)群体中的“舆论领袖”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具有引导作用。一、健康传播理论目前国内常用的群体传播方法有专题小组讨论、自我学习、同伴教育等。以专题小组形式收集或传递健康相关信息;利用群体力量来帮助人们学习自我保健技能;改变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利用家人、同伴、朋友的强化因素,为促进个人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采纳和保持新行为提供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一、健康传播理论5、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一、健康传播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高度发达、发展神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占有与利用已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但人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仍然是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在以促进全民健康为目标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中,多种传播手段并用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干预策略之一。一、健康传播理论(三)健康传播的概念与意义健康传播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获取、制作、传递、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传播行为在卫生保健领域的具体和深化,既有一切传播行为共有的特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要求从业者不仅具备新闻与传播方面的素质,而且要掌握公共卫生、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市场营销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一、健康传播理论健康传播活动,又称健康传播项目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干预手段的健康教育及作为采用综合策略的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部分而开展的传播活动。是应用传播策略来告知、影响、激励公众、社区、组织机构人士、专业人员及领导,促使相关个人及组织掌握知识与信息、转变态度、做出决定并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活动。一、健康传播理论由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与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成为21世纪公共卫生战略性策略。健康传播活动作为医学研究成果与大众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重要联结,在内容上实现了从“提供生物医学知识”到“促进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改变。倡导合理营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具有积极作用,健康传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健康传播理论(四)传播理论在营养教育项目中的应用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比较复杂,它需要传播者将精心制作的核心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最终达到受试者,中间还会有些反映反馈到传播者的一段,并构成一个信息传递的环。一、健康传播理论(四)传播理论在营养教育项目中的应用首先要找到当前最主要的人群健康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传播策略;再通过合适的传播者和有效的媒介渠道,将营养健康的核心信息向受传者传递,使其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发生有利于健康的转变,最终达到增进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一、健康传播理论1营养信息传播的概念是健康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改善个人和群体的营养状况与促进健康而制作、传递、分散和分享营养信息的过程。营养信息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营养与食品卫生领域的具体和深化,是营养教育与营养改善行为的重要手段和策略之一。一、健康传播理论2传播理论在营养教育项目中的应用一、健康传播理论2)项目执行中信息传播的特点a多种传播方式相结合各个项目中均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这两种主要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主要以讲座、咨询、培训班和父母课堂的形式为主。人际传播的最大优势是通过传播者和受试者的互动使营养信息较为准确地传播到目标人群,并能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缺点是信息传播的覆盖面较大众传播小。一、健康传播理论2)项目执行中信息传播的特点a多种传播方式相结合大众传播主要以宣传册、宣传画、黑板报、广播为主要形式,有些项目还运用了网络和VCD录像等新形式。优势是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但是信息反馈少、针对性不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各有所长,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一、健康传播理论b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各项目在开展时均具有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特点。如:“营养和食品安全教育项目”通过国家级、省级和县乡级培训班逐级开展培训,再由乡村卫生人员通过入户的机会向居民宣传有关的营养知识,既有宣传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一、健康传播理论c信息传播的侧重点不同各个营养教育项目的目的和目标不同,其宣传教育的侧重点自然不同,而且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用了不同的传播方式和教育途径。如营养和食品安全教育项目、家乐士营养教育项目是面向大众人群的,就采取了张贴宣传画、在报刊上开辟营养知识专栏和举办营养知识讲座等形式;对老年人则以咨询和知识讲座的方式来共同探讨生活中存在的营养与健康问题。一、健康传播理论c信息传播的侧重点不同儿童营养监测与改善项目、0~5岁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主要是针对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通过播放录像使家长掌握儿童喂养和辅食制作的有关知识;再针对儿童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病等问题组织家长座谈,使其获得相关的营养与健康信息。食物与营养规划管理项目则是针对教育、计划、妇联、卫生、农业等不同政府部门的行政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的食物与营养规划方面的培训。二、行为改变理论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通过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善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此,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形成、发展与改变的规律,发现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二、行为改变理论目前运用较多也比较成熟的行为理论包括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合理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二、行为改变理论(一)知信行理论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andpractice,KABP或KAP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知”是知识和学习“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指的是行动二、行为改变理论(一)知信行理论模式知信行理论: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知识是行为的基础,通过学习改变原有目标,消除过去旧观念的影响,重新学习获取达到新目标的知识和技能。信念或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通过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逐步形成信念与态度,由知识转变为信念和态度就能支配人的行动。行动就是将已经掌握并且相信的知识付之行动,促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形成。二、行为改变理论行为改变理论模式行为的改变有两个关键步骤: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以预防艾滋病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帮助人们了解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趋势及其严重性、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人们接受了这些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对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感,确信只要杜绝作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行为,就一定能预防艾滋病。在这样的信念支配下,对象通过对行为结果的评价等心理活动,形成采纳预防艾滋病行为的态度,最终可能摒弃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二、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理论模式直观明了,应用广泛。但在实践中,要使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最终转化为行为改变,仍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影响知识到行为顺利转化的因素很多,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行为的顺利转化,也有可能导致行为形成/改变的失败。二、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三者之间的联系并不一定导致必然的行为反应。例如人们接收到信息,了解了知识,但感到这些知识与自身的健康需求无关,或者对信息来源不信任,都不能促使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也是知信行理论在预测和解释健康相关行为时的不足之处。在健康教育实践中,只有全面掌握知、信、行转变的复杂过程,才能及时、有效地消除或减弱不利影响,促进形成有利环境,进而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二、行为改变理论(二)健康信念模式(healthbelievemode)产生在20世纪50年代该理论强调感知在行为决策中的重要性,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在健康信念模式运用和发展过程中,又加入了自我效能这一因素。自我效能:成功执行某行为并导致所期望结果的信念,属于自信的范畴。二、行为改变理论(二)健康信念模式(healthbelievemode)该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和动因,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推理、信念等行为的主导作用,认为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有意愿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而对采纳行为并能取得成功的信心则是行为实现的保障。二、行为改变理论在健康信念模式中,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预测健康行为发生与否)与下列因素有关:1感知疾病的威胁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3自我效能4社会人口学因素5提示因素二、行为改变理论1.感知疾病的威胁对疾病威胁的感知由对疾病易感性的感知和对疾病严重性的感知构成。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感知程度高,即对疾病危险的感知程度高,是促使人们产生行为动机的直接原因。二、行为改变理论1.感知疾病的威胁(1)感知疾病的易感性指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判断。人们越是感到自己患某疾病的可能性大,越有可能采取行动避免疾病的发生。二、行为改变理论1.感知疾病的威胁(2)感知疾病的严重性疾病的严重性既包括疾病对躯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如疾病会导致疼痛、伤残和死亡,还包括疾病引起的心理、社会后果,如意识到疾病会影响到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人们往往更有可能采纳健康行为,以防止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二、行为改变理论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1)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指人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包括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益处和其他边际收益。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效时,比如可减缓病痛,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才会自觉地采取行动。二、行为改变理论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2)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指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的障碍的主观判断,包括行为复杂、时间花费以及经济负担等。如果感觉到障碍多,会阻碍个体对健康行为的采纳。因此,个体对健康行为益处的感知越强,采纳健康行为的障碍越小,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二、行为改变理论3自我效能也称为效能期待是指对自己实施和放弃某行为的能力的自信。个体对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与外在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自我效能的重要作用在于当认识到采取某种行动会面临的障碍时,需要有克服障碍的信心和意志,才能完成这种行动。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采纳所建议的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二、行为改变理论4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人口特征(年龄、性别、种族)和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社会地位、同事、团体等)。具有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更容易采纳健康行为。对不同类型的健康行为而言,不同年龄、性别、个体特征的个体采纳行为的可能性相异。二、行为改变理论5提示因素指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如传媒活动、他人忠告、医护人员提醒、亲友的疾病经验、某种标志物等。提示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二、行为改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已经得到大量实验结果的验证,对于解释和预测健康相关行为、帮助设计健康教育调查研究和问题分析、指导健康教育干预都有很高价值;但因设计因素较多,造成模式的效度和信度检验较困难。二、行为改变理论(三)计划行为理论模式1985年建立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关于人类行为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由意向所激发,而意向又受到信念和态度的调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jzen在上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引入了感知行为控制因素,形成了计划行为理论,该理论对行为意向及行为本身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相关理论(三)计划行为理论模式--重要概念1意向是个体准备表现某一特定行为的内在倾向性,被认为是最直接的行为前身。2对行为的态度指对某行为表现出的肯定或否定评价的程度,而对行为的评价又取决于行为信念,行为信念反映的是个体对于某行为是否能产生特定结果的主观判断。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相关理论(三)计划行为理论模式--重要概念3主观准则是个体感觉到的采纳或不采纳某行为时的社会压力,个体关于这些准则的基本信念又是主观准则的决定因素。这种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完全源于主观,是个体从自身角度去衡量的结果;而准则信念指的是个体感知到对自己关系密切的个体或群体对其行为的期望。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相关理论(三)计划行为理论模式--重要概念4感知到的行为控制指个体对自己采纳某行为的能力的判别,取决于控制信念,而控制信念与感知到的可能促进或阻碍行为表现的因素有关。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相关理论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人的行为是意向和感知到的行为控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意向又受到对行为的态度、主观准则、感知到的行为控制的影响;意向的三个影响因素提供了认知个体情感的基础。三种信念内部整合后,分别形成对某一行为的态度、主观准则和感知到的行为控制,然后这三个因素在进行综合之后,形成了对其行为的意向,并促使行为发生。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一个健康促进传播活动的规范程序可以用传播金字塔模式加以形象化的说明。传播金字塔从塔底到塔顶共有8个层次第一层--评估危险因素即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和评估,相当于进行健康诊断。例如某种营养缺乏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第二层--确定和细分目标人群即营养健康传播项目的对象如铁缺乏危险人群的特征是什么?分得越细针对性就越强,若营养健康信息适应其特殊需要,则其传播更为有效。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第三层--确定可转变的行为规范及态度如在碘缺乏或铁缺乏方面哪些行为可以改变?哪些行为不能改变或很难改变?均需要做调查研究。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第四层--制定初步计划应考虑确定行为改变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到该目标?采取什么方法?转变的原因何在?第五层--制定有效的核心信息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第六层--选择有效的传播渠道仔细考虑这些信息如何传递出去?第七层--进行预试验确保信息与媒介能达到预期效果。第八层--行为干预即如何制定、实施有效的传播策略。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营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主要步骤一、营养教育计划的设计二、选择教育途径和资料三、准备营养教育资料和预试验四、实施营养教育计划五、营养教育的评价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一、营养教育计划的设计为确保某项营养教育活动有依据、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行,首先必须制定一个好的营养教育计划。应通过专题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教育对象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营养教育计划。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1设计营养教育计划的主要步骤(1) 发现和分析营养健康问题应当了解服务对象中存在哪些与营养健康有关的问题?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如何等?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1设计营养教育计划的主要步骤(2)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与知识、态度、行为有关的营养健康问题。如是否与知识、态度、行为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该行为是否经常发生等?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1设计营养教育计划的主要步骤(3)资源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政策资源、信息资源和时间资源。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1设计营养教育计划的主要步骤(4)确定优先项目根据与知信行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可改变性、外部条件、死亡率、伤残率、危害性以及受累人群数量确定优先项目。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1设计营养教育计划的主要步骤(5)确定营养干预目标包括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6)制定传播、教育、干预策略和实施计划包括确定与分析目标人群、制定干预策略、组织实施人员和实施机构以及设计活动日程等。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1设计营养教育计划的主要步骤(7)制定评价计划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实施评价的机构和人员、实施评价的时间以及实施结果的使用等。(8)经费预算预算应与实际条件相符,并考虑实际需要与客观条件。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早餐营养教育项目的设计(1)教育对象及其特征是什么?例如针对学生不吃早餐的问题,发现不吃早餐的问题在小学生中比较突出,确定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大部分因起床迟,或父母工作忙照顾不周而经常不吃早餐。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早餐营养教育项目的设计(2)教育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该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宣传营养知识,了解不吃早餐的危害,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使小学生的早餐就餐率达95%。(3)哪些知识应宣传给教育对象?要求教育对象了解营养需要量、营养与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方面的基本知识。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早餐营养教育项目的设计(4)关于这些知识,宣传对象已知多少?(5)他们还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例如吃零食和吃保健食品等问题的相关信息。(6)制定什么目标能衡量项目成功与否?例如要求早餐就餐率达90%-100%。(7)如何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吃早餐率、体重、身高、学习成绩的变化等均可作为评价指标。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二、选择教育途径和资料根据设计计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教育目标和对教育对象的认识,选择适宜的交流途径和制作有效的教育材料。为此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有现成的、可选用的营养宣教材料?能收集到与不吃早餐相关的营养宣传材料可直接选用;如果收集不到,可以自行设计制作,如小册子、挂图、宣传传单等;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二、选择教育途径和资料2)向教育对象进行营养宣教的最佳途径是哪种?如个体传播、面对面交流、讲课、大众传播等;3)营养宣教的内容最适合哪种宣传途径?如小册子、幻灯、录相带、讲课等。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三、准备营养教育资料和预试验根据要求编写相关的营养教育材料,要求内容科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为了宣传材料内容准确、合适,在大多数设计工作完成后,需要将准备好的宣传材料进行预试验,以便得到教育对象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三、准备营养教育资料和预试验预试验要进行下列工作:1)了解教育对象对这些资料的反映?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对宣教内容、形式、评价等有何修改意见?2)了解教育对象能否接受这些信息?能否记住宣传的要点?是否认可这种宣传方式?一般可采用专题讨论或问卷调查了解有关情况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三、准备营养教育资料和预试验预试验要进行下列工作:3)根据教育对象的反映,需要对教育资料的形式做出哪些修改?例如宣教材料中宣传少吃动物性食物,画面是猪肉等食物,引起了某些忌食猪肉的宗教人士的不满,就需要及时进行修改。4)信息如何推广?材料如何分发?如何追踪执行?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四、实施营养教育计划实施营养教育计划,包括制定宣传材料和活动时间表,让每个工作者都明白自己的任务,并通过所确定的传播途径把计划中要宣传的营养内容传播给教育对象。在教育传播的过程中,要观察教育对象对宣传材料有何反映?他们愿意接受还是反对这些新知识?如果反对,原因是什么?要按每一步骤查找原因,以便及时进行纠正。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五、营养教育的评价可通过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效果评价说明营养教育的效果。近期效果--目标人群的知识、态度、信息、服务的变化。中期效果--行为和危险目标因素的变化。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五、营养教育的评价远期效果--人们营养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例如反映营养状况的指标有身高、体重变化,影响生活质量变化的指标有劳动生产力、智力、寿命、精神面貌的改善以及卫生保健、医疗费用的降低等。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仍以学生早餐营养教育项目为例。评价时应包括:1)该计划的目标是否达到了?例如学生早餐就餐率是否达到90%~100%。2)实施营养教育带来了什么改变?产生了什么效果?学生是否认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性?能否按时吃早餐?身高、体重等指标是否改变?3)每一阶段的活动是否按计划执行?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4)营养计划有效果或无效果的原因是什么?5)根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原计划是否需要进行补充或修订?6)取得了哪些成功的营养教育经验?根据上述几个方面,以目标人群营养知识、态度、信息和行为的变化为重点,写出营养教育的评价。通过上述评价,总结项目成功与否,并将取得的经验总结归纳,以便进一步推广。
/
本文档为【公共营养营养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