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分享阅读读本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分享阅读活动的启示

2023-02-24 20页 doc 81KB 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286172

暂无简介

举报
分享阅读读本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分享阅读活动的启示分享阅读读本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分享阅读活动的启示【内容摘要】分享阅读是幼儿获得完整语言的有益途径。即口头语言(听、说能力)和书面语言(读写能力)的结合,对提高人的吸收信息、选择信息、表达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分享阅读为幼儿形成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提供了空间,因为分享阅读教育不是机械看图书,而是让幼儿调动内部信息去观察、理解图书内容。它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不少发达国家早在20多年前就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在英美两国的幼儿园,阅读占到课程的80%以上。分享阅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
分享阅读读本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分享阅读活动的启示
分享阅读读本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分享阅读活动的启示【内容摘要】分享阅读是幼儿获得完整语言的有益途径。即口头语言(听、说能力)和书面语言(读写能力)的结合,对提高人的吸收信息、选择信息、表达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分享阅读为幼儿形成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提供了空间,因为分享阅读教育不是机械看图书,而是让幼儿调动内部信息去观察、理解图书内容。它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不少发达国家早在20多年前就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在英美两国的幼儿园,阅读占到课程的80%以上。分享阅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然而,幼儿不是天生就具备自主阅读能力的。加上我园身处城乡结合处,家长对分享阅读的认识、理解不够。如何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对幼儿园的早期阅读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做了许多关于分享阅读的尝试,总体来说,孩子还是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在此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多开展关于阅读的学习活动。【关键字】分享阅读阅读环境阅读兴趣阅读环境阅读能力【引言】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幼教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早期阅读教育理念,尤其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之后,中国幼教工作者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早期阅读活动研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们的许多教师和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早期阅读”的基本概念,使得一批对儿童发展无益或者根本有害的东西在幼儿园泛滥。因此,我们有必要反复思考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对儿童发展真正有利的早期阅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分享阅读”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分享阅读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新西兰,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它逐渐发展为国外早期阅读的主流开展形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分享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中,成年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阅读能力和兴趣,它可以让孩子感受阅读、享受阅读,是一个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的安全桥梁;它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字;它强调的是成人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分享其快乐,也是一种社会性互动的过程。为此,我们根据幼儿语言自身发展的特点,依据幼儿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结合分享阅读教学特点,从读本的不同特征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入手,充分挖掘读本的趣味性和功能性,探讨激发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1、大脑皮层言语中枢的成熟理论表明,人脑的信息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刺激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大脑神经网络的发展。图文并茂的图书材料——图画书不仅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而且又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最重要的书,它能给儿童积极的刺激,加快大脑的发育与成熟,提高认识水平;而且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可以开发儿童语言潜能、促使儿童提前阅读。2、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及幼儿阅读行为能力发展的规律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个体生理发育和技能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两岁以前,幼儿就可以经过感觉——运动的探索而形成具有因果关系的观念。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即使年龄很小的幼儿,不管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也可以发展一种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这是婴幼儿早期阅读重要的身心基础。因此,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我们应及早地对幼儿提供完整语言学习机会。图书是幼儿理解图画符号到文字符号、从学习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过渡的有效工具。以读本——图画书为载体的分享阅读教学活动则为我们帮助幼儿从非言语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语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架起了一座桥梁。我们应遵循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迁移、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让幼儿在观察画面、理解图意、言语、文字的过程中,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丰富相应的词汇、获得相关的早期阅读经验,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发展。3、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十分强调尊重幼儿语言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分享阅读亦是如此。幼儿期的阅读活动不同于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其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分享阅读的教学中,应着眼于在注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氛围和环境,引导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图书材料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表达,从而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幼儿语言、思维、观察、想象等综合素质。【正文】一、创设良好的分享阅读环境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幼儿语言的学习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因此,我们应当为幼儿创设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阅读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加强早期阅读训练、培养早期阅读能力。班级设立阅读角、图书架,提供大量适应幼儿阅读的材料。图书的摆设采用开放式,书架的高度以幼儿方便拿取为原则。积极鼓励幼儿在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自由阅读。每周固定时间去图书室,指导幼儿阅读各类图文图书、卡通书、漫画书、画报等,充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㈠提供一个真实的阅读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因此,我园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有文字符号的环境中。这个环境是真实的,能看、能听、能说,让孩子们感到文字与自己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他们身边一个个玩具一样,可以随时运用、表达,使他们对文字、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产生学习和参与的欲望。1、在活动室里,凡是幼儿能接触到的、视线能看到的玩具、物品、墙饰上标上汉字,把与读本密切相关的汉字用不同的形式张贴于阅读区中,有的“一字开花”在墙上,有的挂在架子上,摆在窗台、柜子上,让幼儿自由朗读、组词。这样,通过标牌文字提示,与物品建立起意义联系,帮助孩子形成有效阅读意识。2、精心班级中的阅读区,以开放的形式、空间时时吸引幼儿。在阅读区里,专门开辟了分享阅读专栏,把分享阅读读本、读本中的字、词、句式放置其中,孩子们可以在区域活动、晨间活动、日常生活中随时翻阅、朗读,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分享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3、创设与主题活动相融合的环境。环境是潜在的课程成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注意为幼儿提供指向性的环境体验、交流和思考的机会。分享阅读与主题活动的优化结合为此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把环境布置与读本内容结合起来,以读本引导环境布置。如大班读本“这就是我”,教师从“认识我自己”这一主题出发,让孩子尝试用各种方式来感受、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等方面的独特性,希望孩子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看到自己的变化与进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从而充满自信的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于是,我们在美工区为孩子提供了各种颜色的卡纸,供幼儿制作面具、标记牌等、绘画自己名字的含义和故事,并布置在“闪亮的星空”的主题墙上;同时在操作区提供测量身高、体重的工具,孩子们在测量、中相互合作、自由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思维更为活跃、兴趣更为浓厚,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分享了快乐。㈡营造宽松、愉悦、互动的阅读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分享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分享阅读之所以被称之为“分享”,就是由于它强调的是“享受”,既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又让孩子享受到成人的爱。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信息的传递、接受、反馈的互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活动等,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把情感交流和共同参与放在首位,注重关注每个孩子。孩子年龄小,情绪易受感染,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与孩子平等的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和力”。在教师亲和力的影响下,伙伴间的亲密、教师的亲切、和谐的班级环境,这些都为幼儿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自由、愉快的语言运用的外部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与教师、同伴以及其他人交流,这样,在教师积极情绪的引导下,在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随意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孩子们乐意参加活动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享受阅读的乐趣和成人的爱,于是在活动中,老师开心、孩子更开心。*鼓励肯定。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进行观察了解,注意随时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他们一起讨论,鼓励他们大胆讲述图书内容。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并常常给予鼓励、表扬、和赞赏,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对阅读本身感兴趣,并把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如最初在开展“看图猜测”这一环节时,许多孩子不敢大胆表述,或者只是跟着其他小朋友附和。在教师的多次鼓励下,特别是对那些冒出“新点子”的幼儿的特别嘉奖之后,每个孩子都热情、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与老师和小朋友分享他所看到、想到、体会到的乐趣。在这样自由、宽松、愉悦的语言运用环境中,真正做到了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支持帮助。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孩子们在阅读时的需要和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一个支持性的阅读环境,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能起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幼儿读懂和理解图书内容起到推动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和参与幼儿的阅读活动时,从中进行指导,并做出肯定、赞赏或鼓励,如教师的微笑、轻抚等都将增进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带来积极情绪,为幼儿建立内在的社会性动机。对于个别幼儿不理解的内容给予辅导,耐心解答,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技巧,让幼儿感到自己能看懂图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增强幼儿的成就感,不断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二、培养积极的分享阅读兴趣(1)、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通过“导读引入”或“定向设疑”创设认识冲突,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以此引导幼儿发现问题。问题——兴趣——问题,如此相互激发,可使整个阅读活动趣味横生。例如《划圈圈的小鸭》,可从“什么叫划圈圈的小鸭?”——“小鸭游泳时怎么会划圈圈?”——“划圈圈的小鸭有没有本领?”层层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讨论、解疑,让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2)、安排教学内容,引发幼儿阅读兴趣巧妙地安排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把儿歌式的图书阅读材料和故事式的图书阅读材料轮流出现,使幼儿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语言经验并感受阅读活动的趣味性。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适度运用言语、动作、表情,寓乐于学,寓学于乐。例如《剪窗花》,我与幼儿共同扮演故事角色(小妹妹、老鼠、小猫),边看边说边做,使幼儿在模仿体验中快乐地开展阅读学习,使幼儿从“不愿读”到“愿意读”,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开启主动阅读的大门。(3)、开展多侧面游戏活动,巩固幼儿阅读兴趣阅读活动“和字宝宝做游戏”很受幼儿欢迎。游戏方法多种多样,有看图猜字、字图配对、点字圈字等等,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培养幼儿的认读情感。根据幼儿好动、好模仿的特点,鼓励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学样子、学动作、学语言。阅读后,再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进行游戏表演,台上台下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培养兴趣,巩固学习成果。三、指导阅读方法(1)、选择合适的分享阅读图书幼儿读物有其特殊性。文字描述愈简短愈佳,而且字体宜大不宜小。要有色彩鲜明、活泼生动的插图。幼儿特别喜欢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强的卡通读物。内容要积极健康,语言要尽量口语化。印刷质量要好,清晰、鲜艳。比较适合幼儿的图书和杂志主要有:《婴儿画报》,它的“图画故事”栏目尤其适合小班幼儿阅读;婴儿启蒙课本,内容浅显、形象鲜明,故事内容富有童趣,适合小、中班阅读;小宝宝故事画本,内容浅显,但背景画面较为复杂,适合中大班阅读;还有《婴儿故事集》等等。我自制读物也是很好的教材。我有时根据书籍杂志中的故事,对故事内容或故事插图进行制作、放大,有时还与幼儿一起,共同对放大插图进行加工填色,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读书兴趣。(2)、进行适时的分享阅读指导首先,从教幼儿翻书开始,初步了解封皮、目录、正文、页码,学习拿书、翻书和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看书时用手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每页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看;要爱护图书,不要乱折、乱撕、乱画,看完后要收拾整齐。阅读过程中,我直接参与,而且,我的言语讲解是幼儿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因素,幼儿年纪越小,这种指导的作用就越大。1、提问阅读法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如:读《小红帽》时,边读边给孩子指,“这就是小红帽”、“这是小红帽提的蓝子”、“这是大灰狼”等。然后,每翻一页书,让孩子指出画面中出现了什么人物。2、角色扮演法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我和孩子们就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红帽》,女小朋友扮演小红帽,男小朋友扮演大灰狼,我则扮演小红帽的奶奶。然后根据画面上出现的角色,每个人说出各自角色所说的话。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注意力。3、重复阅读法有些材料的阅读,如:儿歌、诗词、经典故事等,我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最好能够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翻开这些书时,我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让孩子看图“读”(其实是背)出相关的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幼儿必须掌握适量经典的儿歌、诗词,一方面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思想,另一方面也让幼儿有一种读书成就感。当孩子能正确“读”出书中内容时,我及时给予表扬,这一点非常重要。4、想象阅读法“想象比思维更重要”(爱因斯坦语)。我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后,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如:在读《白雪公主》这篇故事时,最后的结尾是“王子与白雪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而王后变得非常丑陋”。这时我就让孩子从两个方面展开想象。一是让孩子想象王子和白雪公主是如何幸福地生活着;二是让孩子想象王后变丑陋后的生活,并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象阅读法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四、强化阅读能力1、阅读活动与识字紧密结合指导幼儿阅读时要与识字紧密结合,利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识字兴趣,让幼儿耳濡目染中自然习得一些儿童读物中的高频字、常见字和独体字,为幼儿有效进入儿童读物的阅读,扫清一些文字上的障碍。(1)开展趣味识字活动所谓趣味识字,是一种将幼儿读物上的常用字放在有趣的活动中让幼儿认读。如:认知汉字“走、跑、跳”;让幼儿戴着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每个头饰注有相应汉字),以小动物参加森林运动会的有趣活动为主线;听着音乐,边表演边识字:青蛙、小兔跳来了,小狗、小猴跑来了,小鸭子摇摇摆摆走来了……。幼儿在绘声绘色的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汉字“走、跑、跳”,而且也较形象地感知了小动物的汉字名称。(2)将汉字变成有趣的图案我用有趣的指导语,编出故事,引导幼儿认读。汉字有许多象形字、如:“尖”、“雨”、“闪”,我的指导语是上小下大就是“尖”’,“雨”点落到窗户上,门里有个人影一“闪”,配上相应的图式;幼儿一看就能记住,形象、生动、有趣,识得快,记得牢。(3)抓住幼儿好奇爱猜谜的特点我还将汉字编成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儿歌谜语,让幼儿在猜猜、读读的有趣活动中习得汉字。如教“李”字时,编出的谜语是:十字头,八字腰,儿子下面站得牢。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识字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趣味无穷。(4)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复习所识汉字。我根据幼儿日常玩的游戏进行改编。如:给字宝宝照相、什么字不见啦、小孩真爱玩、摸摸“x”字跑回来、给字宝宝找朋友、下汉字棋等等,都是幼儿爱玩的识字游戏。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没有任何压力,学得轻松自然,玩得开心,而且所学的汉字在游戏中反复出现,强化了汉字记忆。2、将阅读活动与看图密切结合幼儿尚未到达凭借书面文字进行阅读的阶段,他们所面对的是大量的图文并茂或以图为主的读物,最具吸引力的是有故事情节的图书,鲜艳的色彩,有趣的画面能最快闯入幼儿视野,使之产生持久兴趣。幼儿很注意图中形象的大小、颜色的鲜艳程度。我就以图片为突破口,让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画面、理解画面、描述画面来实现图画符号与语言文字符号的转译,培养幼儿的艺术观察力、想象力和内部结构故事图式语言的能力。如:大班阅读活动《春天》,可以首先让幼儿看着色彩生动有趣的画面,伴着优美轻柔的钢琴曲旋律,静静地听着我充满激情的朗诵。然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诵,注意指导幼儿读准字音,引导富有感情地朗读,并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诗歌的各个句段。最后,让幼儿看着文字朗读。幼儿看着文字反复听赏诵读,随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头脑中变动着生动的画面,形象思维得到发展,这样在熟读的过程中自然习得文字。五、综合技能运用1、大图书阅读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让幼儿通过大图书共同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幼儿能共同学习,可以一起朗读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把阅读活动变成相关的表演。在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学习组织自己的思考,体验语言的表达形式,累积自我创造能力,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2、小图书阅读活动大班幼儿对文字、书面符号特别感兴趣,我就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份小型图书,让幼儿独立进行阅读或自由选择、自由结伴相互交流阅读。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并鼓励幼儿把书中的故事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一起分析、讨论。3、排图活动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如:大班“萝卜回来了”阅读活动,我制作了人手一份的几幅图片,让幼儿在尝试探索排序的过程中,或用夹子或用订书机装订,然后讲讲如此排序的原因,培养幼儿有序思维的能力。4、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通过粘贴添画,加上封面、封底,然后制作成一本图书。由幼儿自编故事情节,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给予幼儿再创造的余地,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5、听赏活动以听赏儿童书中的图画故事和一些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要让幼儿更多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听赏过程中启发幼儿尝试着把感知、理解的词句、词汇与画面内容相对应,模仿学习成人语言创造性地描述、创编故事。幼儿分享阅读能力的发展,有其形成的过程及规律。在他们的分享阅读能力成长的历程中,需要师长的正确引导与温暖陪伴。当然,课堂教育很重要,如家园联系,各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信幼儿分享阅读能力能得到显著提高的。一、鼓励肯定。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进行观察了解,注意随时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他们一起讨论,鼓励他们大胆讲述图书内容。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并常常给予鼓励、表扬、和赞赏,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对阅读本身感兴趣,并把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如最初在开展“看图猜测”这一环节时,许多孩子不敢大胆表述,或者只是跟着其他小朋友附和。在教师的多次鼓励下,特别是对那些冒出“新点子”的幼儿的特别嘉奖之后,每个孩子都热情、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与老师和小朋友分享他所看到、想到、体会到的乐趣。在这样自由、宽松、愉悦的语言运用环境中,真正做到了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二、支持帮助。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孩子们在阅读时的需要和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一个支持性的阅读环境,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能起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幼儿读懂和理解图书内容起到推动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和参与幼儿的阅读活动时,从中进行指导,并做出肯定、赞赏或鼓励,如教师的微笑、轻抚等都将增进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带来积极情绪,为幼儿建立内在的社会性动机。对于个别幼儿不理解的内容给予辅导,耐心解答,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技巧,让幼儿感到自己能看懂图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增强幼儿的成就感,不断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个案背景:陈思琪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姑娘,在家受到父母过多的宠爱,比较娇气,在刚入园的一个月里不说话,不与老师、同伴交流;当碰到困难时,虽然有向老师求助的愿望,但是却缺乏求助的勇气和行动,不会主动向别人提出请求、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常以点头、摇头来表示。翻书的方法不正确,经常是五指抓翻;不会有序地翻书,往往是看了这页又看前面一页。实录1:读本《去幼儿园》第一阶段教学(这是新入园的小班孩子第一次分享阅读活动——去幼儿园,当我出示大书后,孩子们对这么大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等我介绍完封面、封底后,我问:“封面上有谁?它们要去哪里呢?”)一听完提问,孩子们把目光都投向了大书的封面,陈思琪也瞪大了眼睛看着图片,刘鑫、王烨等几个孩子都举起了手,发表了自己的。“还有谁来说说看,你觉得它们是去干什么呢?”我边说边把目光投向了陈思琪,当我的目光刚刚和她相遇,她马上垂下了她原本注视着画面的目光……实录2:读本《袜子》的第三阶段教学(拓展活动)我请孩子们把自己带来的袜子坐在了我的周围,我对孩子们说:“你们谁能告诉大家你的袜子是什么颜色的?”许多孩子纷纷举起了手,我请张浩宇告诉大家,张浩宇说:“我的袜子是红颜色的。”“你真棒,还有谁的袜子也是红颜色的呢?请你用‘我的袜子也是红颜色的’来告诉大家。”带红袜子的孩子边举手边大声地说,我的袜子是红颜色的。我发现陈思琪也带来了红色的袜子,可她拿着袜子,瞪着大眼睛、面无表情的望着大家。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你们一个一个来告诉大家。”孩子们一个一个地站起来、大声地说,我的袜子是红颜色的。终于轮到陈思琪了,可她仍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我微笑着对她说:“思琪,你的袜子是什么颜色的呀?”她瞪大眼睛看了我一下,随即又低下了头,两手紧紧的攥着红袜子。我蹲下身,对她说:“这样吧,你举起你的袜子让小朋友来看看是什么颜色的,好吗?”听了我的话,她望着我鼓励的目光,点了点头,举起了袜子,“好,我们一起来说,我的袜子也是红颜色的。”跟着大家,陈思琪轻轻地动了动嘴。实录3:读本《熊熊》的第二阶段教学(小书集体阅读活动)当孩子们读完了第三页后,我对孩子们说:“请你们翻到第四页。”孩子们都用右手从右下角开始翻书了,陈思琪偷偷地看了我一眼,随即低下头把书翻转到了第二页……实录4:读本《尾巴》的第二阶段教学(小书阅读活动)小书阅读活动开始了,我在孩子们四周巡视。这时,我走到了陈思琪的身边停了下来,只见她边用手点边念道:“小猪的尾巴是卷卷的。”读完了,咦,怎么多了一个字?我发现她手口没能一致地进行点读,把第一个“的”漏点了。她又重头开始念了起来……分析和启示:良好的阅读心理环境是保证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关键因素,是保证幼儿阅读兴趣产生的首要条件。案例中的陈思琪小朋友是个内向且阅读能力较差的孩子,但她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在第一次接触分享阅读的读本的大书时,也被色彩鲜艳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吸引住了,但她比较内向,对她来说,教师的目光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观察孩子,充分认识孩子的不同差异,对于这样一个内向、能力较差的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要多亲近她、多关心她,摸摸她的头、拉拉她的手,时刻以自己的轻柔、温和、关心、体贴来引导孩子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从孩子的特点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策略,如实录2中,虽然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掌握句式:我的袜子也是×颜色的,但由于陈思琪小朋友比较胆小,不太愿意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所以,我适当的降低了要求,让她举起袜子让大家和她一起说,孩子在教师亲切的话语鼓励下、同伴学习热情的感染下,终于举起了袜子,张开了嘴,虽然声音轻得几乎连她自己也听不到,但对她来说,这确实是一次很大的进步。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她创设练习的机会,手把手的教她一页一页地翻,告诉她先看第一页,再看第二页,一页一页往后翻。一开始,用圆点代表页数,让她根据点数来翻;后来逐步用数字代替小圆点,根据书页下的数字来翻书。多和她进行交流,缩小孩子和我之间的距离,和她做朋友,使孩子也愿意接近你,让孩子敢说、想说,帮助她树立起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她已经掌握了翻阅图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阅读技能。在实录4中,当多字、少字的情况出现时,陈思琪并没有放弃点读,知道自己没能手口一致的进行点读,于是,她采取重头开始的办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见,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阅读心理环境能极大地调动孩子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而成人的积极影响将引导孩子向健康的方向成长和发展。精心设计,充分挖掘读本价值分享阅读读本是按年龄分级的功能性读本,每一本阅读材料都充分考虑到了相应年龄段儿童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层次;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读本呈现出明显的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变化,各个年龄的阅读材料在内容、难度上都有仔细的控制、有明显的梯度变化。如何将其功能性和趣味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呢?于是,我们对每个年龄段每学期由12个功能读本组成的阅读材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根据它们的不同特征,把这些读本分为活动体验式、故事展开式、图书分析式、小主题式四类,针对不同读本、不同年龄段进行了精心地设计。㈠注重读本阅读1、根据读本的难易程度、类型和幼儿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引入。  在正式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先熟悉读本的内容和语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词的类型(知道还是不知道)、概念(熟悉还是不熟悉)、语言风格(与儿童的口语相近还是更接近书面语言或文学表达形式)、插图(为故事提供的信息是多还是少)。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以及孩子的具体发展情况,确定哪些内容很容易理解,不需额外解释;哪些是不熟悉的,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需要特别指导。  一般来说,读本的名字是一个很好的导入线索,在开始介绍一本读本时,我们先把这个读本的名字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围绕读本的名字展开讨论。例如:在阅读《尾巴》这一读本时,先问孩子:“你们知道谁有尾巴呢?”、“你觉得书里面会有哪些动物的尾巴呢?”、“它们的尾巴都是怎样的呢?”此外,我们通过展示和谈论读本的封面来引入阅读活动。如读本《去幼儿园》的封面展示在孩子面前后,我问孩子们,“图片上有谁”、“为什么是恐龙妈妈带着小恐龙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去干什么”……通过这种定向设疑来创设认识冲突,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求知欲,以此引导幼儿去观察、思考、讨论、解疑。问题——兴趣——问题,如此相互激发,使整个教学活动趣味横生,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此外,我们尝试在幼儿没有看到读本封面、没有读本的任何线索下,将文字遮住,就读本的某一幅画进行猜测、联想,给孩子更多的遐想空间。如小班读本《超市》,我们把第6页画面的四周遮住、露出桔子洒满一地的场景供幼儿猜测,为幼儿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2、从读本画面入手,寻找实现图画符号与语言文字符号转换的桥梁幼儿尚未到达凭借书面文字阅读阶段,他们所面对的是大量的图文并茂或以图为主的读物,鲜艳的色彩,有趣的画面能最快闯入幼儿视野,使之产生持久兴趣,幼儿大部分的注意是图中形象的大小、颜色的鲜艳程度。如何帮助他们读懂这些图画故事,使他们顺畅地进入到读本的阅读之中呢?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从读本的图入手,让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画面、理解画面、描述画面来实现图画符号与语言文字符号的转译,培养幼儿的艺术观察力、想象力和内部结构故事图式语言的能力。在看图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在“看、想、说、读”方面的指导。⑴引导观察,注重“看”的指导。幼儿的思维具有跳跃性特点,常常呈现出无序化状态,看图随意性大。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大书的作用,在阅读读本前先出示大书,让孩子们先观察大书的画面。正因为大书大,所以它的画面更为清晰,有利于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各种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判断,从而理清画面与画面、画面与整个故事间的联系,对图书的主要内容形成一个总的、概括性的印象。教师根据图画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在幼儿看图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如:在进行阅读活动《小狗的一天》时,我们围绕读本内容,向孩子们提出这些问题:①小狗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朋友为什么一直在笑它?②小狗到了什么地方?小朋友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那个男人是谁?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③接下来小狗会去什么地方?和你的想法一样吗?小狗为什么又去了泥地……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观察画面。随着观察的不断深入,幼儿自行交流,教师有效地指导,幼儿也就自然看懂图意了。⑵启发思考,注重“想”的指导。如果只注重幼儿观察而不引导幼儿想象,那么观察所得必然支离破碎,不能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画面。因此,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以观察所得为依据,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通过联想,“看”清画外的内容。例如:读本《上床睡觉》中有这样一些细节描写:a、小动物身上穿的是睡衣,孩子们对睡衣是有概念的,这样处理就暗示了这些动物们要睡觉、要休息了;b、动物们所穿的睡衣和相应的枕头是一种花型的,这表现的是一种联系;c、动物们上床去睡觉都有自己的习惯,狮子抱着玩具小熊,斑马抱着书本,河马抱着热水袋……这和儿童的生活经验十分匹配,让孩子们读了就会感到十分亲切;d、小蛇上床后,也许已有恐惧心理,它把尾巴环绕在树上,当狮子、斑马、河马都上床,大象也踏上梯子的时候,小蛇的尾巴在树上已绕了两圈了,同时,狮子张开了大嘴,大象的腿在颤抖……因为它们都明白,吊床已承受不了了,这是动物们对事物恐惧心理的反应。所有这些,孩子们只要细心观察就都能发现,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这“想”的过程,理解了作品内容,以及作品中写作手法的运用,在分享阅读的愉快气氛中去思想、去表达、去交流,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开朗的性格特征。⑶准确表述,注重“说”的指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在教师的有效启发指导下,用语言表述出来。在此环节中,我们注重引导孩子大胆讲述,指导幼儿用的语言、恰当的词汇、连贯地进行表达。如:读本《去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请孩子们说说恐龙妈妈带小恐龙去什么地方,孩子们都说“恐龙妈妈带着小恐龙去幼儿园”。教师及时肯定了幼儿的说法;并且再请幼儿仔细看图:它们是怎样去幼儿园的?通过教师的再度引导观察,幼儿说出了:“恐龙妈妈拉着小恐龙的手去幼儿园的”、“小恐龙背着小书包去幼儿园的”等句子,不仅说得流畅,而且完整,句式富有新意。⑷图文结合,注重“读”的指导。实践证明,幼儿期接触的主要是口语。即使面对一本图书,他们往往也是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讲述书中的故事,他们不了解图画故事本身所提供的一些文字与符号,图画下的文字符号,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在阅读中常常会忽略这些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这样就不能真正发挥图书的语言教育价值。为了帮助幼儿实现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顺利转换,我们将幼儿在“看、想、说”的基础上归纳出的图意以汉字形式进行出示,引导幼儿进行指读,在此过程中帮助幼儿建立音形义三者的联系。3、融合读本的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把阅读活动游戏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阅读也应寓于游戏活动之中,体现生动活泼、趣味多样的特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好动、好模仿,对孩子来说,阅读并非成人意义上的看、理解的思维过程,它更像一种游戏。因此,在让幼儿手拿书本翻阅时,从幼儿的特点出发,我们把过程游戏化。如在读本《苍蝇苍蝇快走开》的阅读活动中,由于句子比较长,孩子们难以将书中语句完整、连贯地表达出来,于是,我们就把玩具苍蝇系在长长的细铅丝上,操纵苍蝇一会儿落在娃娃的眼睛上、一会儿落在胳膊上……孩子们一起赶苍蝇,并反复使用“苍蝇苍蝇快走开,不要落在××上”的句式,孩子们边说边游戏,很快就能把书中的文字内容完整地表述出来。此外,开展故事表演,通过让幼儿扮演书中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再现图书内容,这样,不仅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还让幼儿觉得图书原来除了用来看还可以用来“表演”,是多么得有趣。㈡采用不同模式,解析读本中蕴涵的信息从分享阅读读本——图书本身的特征分析来看,每个读本的图画情节、文字难度、图文对应等各有所异。图画情节包括递进、平行、顺序——变化性三种趋势;文字难度包括一般、较高两个维度;图文对应包括图+文、图>文、图=文三种状态,由此可见,读本中的画面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和价值,如何让孩子来“读懂”画面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从孩子的经验出发,让孩子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为此,我们从读本入手,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准备活动看图猜故事看图猜测在前期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读本的阅读主要通过以下三阶段、多个环节来完成的:引起兴趣阶段一大书导读和指读从听故事到读故事小书阅读阶段二活动展开句型练习复述故事改编、续编、创编故事自制图书阶段三延伸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对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已经非常熟悉,除了读本内容不同外,教学活动基本上成了“化”,幼儿的情绪难以调动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于是,我们从分析读本所蕴涵的信息出发,对各阶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为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提供广阔的空间。案例1:读本《滚皮球表演》读本《滚皮球表演》向我们呈现的是一场舞台表演,它是以事件(表演)发展的顺序为线索而展开的,于是我们把这一读本的阅读活动安排为欣赏舞台表演——小书阅读——大书阅读。通过阅读活动的实施,我们发现在第一阶段中,用欣赏舞台表演代替大书的猜图环节,以动代静,增加了故事内容的可操作性,从平面到立体,带给幼儿不同的视觉感受。其间,在教师与幼儿语言的互动中、在幼儿与情景的互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动物行为方式的词语:走、跑、跳、飞,掌握了句式及时间发展的顺序,完整的呈现了故事《滚皮球表演》。在这一环节,教师并不限制幼儿的思维,而是让幼儿自由、大胆地猜想每个动物出来时的动作和行为,讨论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这样,在自然融洽的氛围中,师幼边看边说,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读本的内容。在第二阶段中,我们把小书阅读置于大书阅读前。首先我们抛给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小动物们都爬到皮球上去表演了,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并告诉孩子答案就在这本书上。这样,以激发幼儿对小书阅读的兴趣,让幼儿产生想看小书的欲望,于是孩子们就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进行小书阅读,在他们仔细观察画面、寻找相关线索中去发现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把孩子推在了前面。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孩子们有的直接翻到最后一页寻求答案,有的则按顺序一页页往后翻直至找到答案。这样也使我们发现了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法,从而让我们能够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帮助和指导。第三阶段我们带着孩子又重新回到大书的阅读中,鼓励幼儿大胆、积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提炼书面语言,建立音形义联结。案例二:读本《我的画》读本《我的画》讲述的是一个孩子介绍自己的画,重点是学习使用形容和句式“我画了一个(只、匹……)××(形容词)的××(名词)。但读本画面较为单一,如何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呢?于是我们将读本中的画面进行分解,以图画的形式加以呈现,采取第一人称介绍、合作介绍等多种途径为孩子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大书阅读。这样通过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图画之间的互动,为孩子提供了多渠道的表达机会,同时也为孩子创设了同伴间合作的空间,使孩子学得更主动、更愉悦。从以上案例中发现,通过教学模式的调整,我们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这样不仅可引导孩子站在自己的理解范围的层面上寻求新的提高点,而且能调动孩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大胆表述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材互动的氛围中促进了孩子思维和阅读能力潜移默化的发展,在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㈢关注幼儿兴趣点,建构与读本内容相符的主题。主题活动的建构往往是从幼儿的生活、兴趣点入手,整合各个领域学习内容的,而阅读学习是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于是,我们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尝试分享阅读与主题活动优化结合,以读本为主线,每学期从12本读本中有目的地选择3——4本能引起幼儿需要、兴趣而又贴近其发展区的读本,尝试建构主题网络并加以深入挖掘。大班从《你好,世界》、《笑》、《这就是我》等读本入手组织开展了“世界,你好”、“开心一刻”、“认识我自己”等主题活动,尤其在“开心一刻”这一以情感发展为中心的主题活动中,以开心的笑和滑稽的笑为两条主线,从不同领域加以拓展,使孩子们知道笑是人们传递情感的方式,笑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孩子们还能积极关注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和同伴们分享,使孩子们获得了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中班从《我会飞》、《瑞克生病了》、《魔法小屋》等读本入手组织开展了“我会飞”、“勇敢的我”、“大蛋糕”等主题活动,还从系列读本《在浴室里》、《请来我家看看吧》、《我的星球》循序渐进生成了系列主题活动“我的家”——“绿色家园”——“我的星球”,这三个主题活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展到幼儿想了解的星球知识,从小处着眼到大处延伸,既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又相辅相成,有效的整合了幼儿的知识点,对幼儿的认知和情感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小班从《尾巴》、《雪人》、《苍蝇苍蝇快走开》、《超市》等读本入手,从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出发,从不同领域加以拓展组织开展了“我”、“尾巴”、“雪人”“超市”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自主的活动、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大胆交流、快乐成长。在这些大主题中包括了许多子主题,每级子主题又有许多小主题、小活动组成,呈开放式的网络结构。例如:在主题活动“这就是我”中,我们以读本《这就是我》为中心向外扩散,编制主题网络。名字的故事音乐:把我的名字唱出来我的标记牌阅读活动:这就是我我很特别我是谁这就是我喜欢我自己梦想档案胖石头主角才艺秀我能够多么了不起闪亮的星空我心中的英雄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尝试用各种方式来感受、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等方面的独特性,并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我们从读本《这就是我》出发进行学习和拓展,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孩子们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看到自己的变化与进步,并用自制的图书《这就是我》贯穿整个主题活动之中,通过再现自己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梦想和愿望,从而充满自信的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总之,在建构与读本内容相符的主题中,我们以读本为主线,既注重阅读与各领域的横向渗透,亦关注各领域在阅读活动中的纵向渗透,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实现各个领域的目标,以达成整合学习的价值。【结论】分享阅读的实施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分享阅读活动中,教师把情感交流和共同参与放在首位,极大地调动了孩子阅读的兴趣,使孩子喜欢上了阅读活动;并帮助孩子学会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拓展活动,发展了孩子的扩散思维,丰富了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学习了创作,促进了思维、想象、创新、创作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交往、合作、动手能力的提高,幼儿体验了成功、快乐,增强了自信心。*读本内容多样、特点不同、孩子不同,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读本的价值,采取何种策略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孩子,对班级内能力差异的孩子如何区别对待、如何去读懂、观察孩子在分享阅读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在教学中,不仅要能够以适宜的方式向幼儿提出问题、作好指导,还应有充分的准备去迎接孩子提出的问题、发现等,这就需要教师去思考、去实践、去研讨,在这样来回反复的过程中,教师将不断地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分享阅读与主题活动的进一步结合,我们认为分享阅读读本除了帮助幼儿阅读学习之外,还可以把它作为课程资源应用于课程设计之中。如何以分享阅读的读本为主线,充分利用读本的教育资源,从不同领域加以挖掘、拓展、生成;如何创设不同的环境、背景和情境,以支持幼儿的活动;如何将阅读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效地整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努力思索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在分享阅读的关怀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享受阅读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参考文献:[1]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上海市浦南幼儿园.早期阅读研究与实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上海市浦南幼儿园.让孩子插上超越时空的翅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蒋静.早期阅读教育中读本的选择和价值.学前教育,2004年(增刊).[5]周丽君.浅议分享阅读拓展活动的设计与评价.学前教育,2004年(增刊).
/
本文档为【分享阅读读本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分享阅读活动的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