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9版《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02-16 38页 ppt 1MB 2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蜡烛会挥发

暂无简介

举报
2019版《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情导航基础自评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点演练考情导航探寻命题规律导航全程复习高考命题剖析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7·全国Ⅲ卷,1~22016·全国Ⅱ卷,6~7 多以区域图、景观图、文字材料等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7·全国Ⅰ卷,1~32017·北京卷,82017·全国Ⅰ卷,37 多结合坐标图、统计图、景观图等考...
2019版《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情导航基础自评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点演练考情导航探寻命题规律导航全程复习高考命题剖析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7·全国Ⅲ卷,1~22016·全国Ⅱ卷,6~7 多以区域图、景观图、文字材料等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7·全国Ⅰ卷,1~32017·北京卷,82017·全国Ⅰ卷,37 多结合坐标图、统计图、景观图等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任务通关知识任务1.知自然地理要素及整体性的表现。2.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及影响因素。能力任务1.能根据区域图、景观图、文字材料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并能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的成因。2.结合坐标图、统计图、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并能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基础自评立足课前自评提升基础复习【明】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途径和意义:①途径: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②意义: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知识札记 预习自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回答下列问题:少大戈壁、荒漠少少稀少D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2)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降水;气温日较差;地表水;地貌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植被。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少,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上限降低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明】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 3.填空,完成气候与自然带对应表格。 气候类型 对应自然带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或. 热带沙漠气候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知】自然带的形成原因和特点(1)原因(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4.写出下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高山植物区热带雨林带E、F地形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记】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A,B,C,D,E,F。其中属于非地带性的是,影响因素是。 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低、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 距离海洋的远近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水热状况 海拔的变化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考点导析建模思维流程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真题剖析(2016·江苏卷,8)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题: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C.蒸腾 D.地下径流◇金牌导思◇如何考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落实 通过影响径流量差异的因素,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综合思维:利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利用,相互影响。如何思不同植被覆盖率的河流流量过程图——影响流量差异的因素思考:森林火灾后,不同年份,植被恢复不同,因此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不同,导致径流量不同。迁移:植被多少与地表径流量关系: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增加下渗时间和下渗量,可调节地表径流的大小。感悟:火灾后不同年份—植被恢复程度不同—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不同—下渗程度不同—径流量不同。出结论B考点探究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案例分析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技巧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1)某地自然景观整体性的分析。首先要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该地的气候类型,再结合气候判断植被,最后结合气候、地形等判断水文特征。(2)某一要素变化造成影响的分析。首先要明确人类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怎样的变化。(3)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分析。首先要分析某一区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所描述的自然要素,然后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的因果关系。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真题剖析(2017·全国Ⅰ卷,1)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回答下题: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金牌导思◇如何考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落实 结合景观图,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综合思维:利用图文信息,综合分析气候与自然带及植被的分布规律。如何思景观图及文本信息——植被类型思考:文本信息中的空间和时间,判断植被特征,从而判断出植被类型。迁移: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季风气候,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感悟:“3月25日”—春季—“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此处植被在冬季时落叶,春季时长出新叶——植被属于落叶类——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当地自然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出结论B考点探究1.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图示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成因 分布 水平地域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沿东西方向延伸 南北方向更替 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低、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沿平行于海岸线方向延伸 垂直于海岸线方向更替 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即主要以水分为基础 中纬度地区  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方向 随海拔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更替 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方法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洲大陆西岸3°S~32°S分布着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带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迎风坡 热带草原带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地处热带、纬度低、全年高温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 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4)“块状”: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及应用素能专攻强化地理技能提高核心素养一看:基带。基带即山体下部的起始带,反映了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可以根据其所处热量带大致推断其纬度位置,如上图,基带为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是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间的过渡类型,故该山地位于中偏高纬度范围内。二看:带谱。对带谱的分析,关键是看其复杂程度。影响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三点:(1)所处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3)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三看:坡向。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问题,一向是山地自然带考查的重点、难点。注意结合水热条件进行分析:四看:雪线。以雪线高低推及地理环境,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3)坡度——陡坡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缓坡有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低。特别注意读图时要把握主导因素,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纬度低,又是阳坡,但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使得积雪冰川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因此南坡的雪线低。 条件 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 低纬度水分盈余区 水分为决定因素,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高纬度热量非盈余区 水分充足,两坡热量差异明显的,阳坡高于阴坡 水分短缺区 迎风坡高于背风坡提升训练老秃顶子是辽宁第一峰,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6.0℃。下图为该山北坡植被垂直带谱。读“老秃顶子北坡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1)~(2)题:(1)S所代表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山地荒漠带 B.山地草甸带C.积雪冰川带 D.山地苔原带解题思路:第(1)题,从图示看,S带位于山地灌丛带之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进一步减少,多分布有草地。从该山地所处地区的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看及该山高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平均气温6℃,夏季高温会远高于10℃)看,不会有永久性的积雪冰川及苔原分布。B项正确。答案:(1)B(2)该山地树种最丰富的海拔高度段及影响因素是(  )A.低海拔段,热量充足B.中等海拔段,水分充足C.中等海拔段,水热变化呈过渡性D.高海拔段,水热适宜解题思路:第(2)题,从图示看,中等海拔上既有阔叶林、针叶林,又有针阔混交林,树种更丰富,混交林的出现,是因水热变化的过渡性。C项正确。答案:(2)C【深度链接】见“课时冲关”T7~10、14考点演练对点典题再练巩固复习效果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6·全国Ⅱ卷,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回答1~3题: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解析:1.C 第1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一般来说,坡度大的区域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的区域积雪厚度大。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2.D 3.C 第2题,长白山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冻害加剧。第3题,随着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降雪的条件不易达成,使得降雪期推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6·全国Ⅰ卷,10~1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如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回答4~5题:解析:4.A 第4题,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000m左右,该地位于四川西部,海拔4000m高的位置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4.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5.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5.C 第5题,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提示“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山坡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最可能为土壤含水量较低,故C项正确。点击进入课时冲关点击进入大单元通关检测
/
本文档为【2019版《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