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唐刺史考全编》1

《唐刺史考全编》1

2017-08-08 2页 pdf 82KB 4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5874

暂无简介

举报
《唐刺史考全编》1有鉴于此,“陶学”研究专家钟优民先生在长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勤奋耕耘,精思细研,终于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陶学发展史》。本书全面系统地描述了“陶学”研究的历史,作者把“陶学”的发展划分为八个时期和三个高潮。全书的主体由十章构成:第一章《筚路蓝缕拓荒山林》,描述南北朝时期的“陶学”研究。第二章《拳拳服膺竞相祖述》,梳理隋唐五代的“陶学”研究。第三章《学术鼎盛体系粗具》,分析宋代的“陶学&rdq...
《唐刺史考全编》1
有鉴于此,“陶学”研究专家钟优民先生在长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勤奋耕耘,精思细研,终于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陶学发展史》。本书全面系统地描述了“陶学”研究的历史,作者把“陶学”的发展划分为八个时期和三个高潮。全书的主体由十章构成:第一章《筚路蓝缕拓荒山林》,描述南北朝时期的“陶学”研究。第二章《拳拳服膺竞相祖述》,梳理隋唐五代的“陶学”研究。第三章《学术鼎盛体系粗具》,分析宋代的“陶学”研究。第四章《金戈铁马论坛趋寂》,勾勒辽金元时期的“陶学”研究。第五章《含英咀华新论新证》,介绍明代的“陶学”研究。第六章《义理考证集其大成》,述评了清代“陶学”研究。第七章《西学洗礼柳暗花明》,讲述现代“陶学”研究。第八章《新潮汹涌云蒸霞蔚》,综述当代“陶学”研究。第九章《文化交流称誉环球》,旨在展现国外“陶学”研究状况。第十章《高瞻远瞩锦绣前程》是对“陶学”研究走向的展望。附录部分为读者提供了陶渊明研究资料索引。“在每个历史时期,大体按思想评估、艺术赏析和读者接受三个系统分节叙述。每节则是抓住该时期陶学研究相对集中的一些领域、方法和焦点,予以归纳、分析或论证,力求对各个时期的陶学发展的运动轨迹和立体景观加以描述与再现,以便最终全面、真实地显示整个陶学发展的周期和本来面目”(《陶学发展史·后记》)。钟优民先生从事陶渊明研究数十年,1985年首先提出了“陶学”的建构设想,出版了《陶渊明论集》、《陶渊明传》等系列论著,为撰写《陶学发展史》他还整理出版了《陶渊明研究资料新编》,是“陶学”队伍中成果丰硕的著名学者之一,是故他撰写《陶学发展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陶学发展史》结构宏大,体系完备,其中不仅有丰赡的资料,也有理论家的远见卓识,同时显示出了作者极具个性的研究方法。对于陶渊明研究者、对于中古文学研究者来说,这是一部不可不读的著作。(孙明君)儋刺史考全编》,郁贤皓著,全6册302万字,安徽大学出版社2OOO年1月第l版。定价296元。刺史(太守、尹)是唐代重要的地方行政长官,也是唐代诗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官名,在唐代史和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往往成为文献阅读首先必须解决的问。但是设置时间长、分布地域广、资料寻找难等等因素,使得刺史考证在职官考订最为完备的唐史研究领域始终阙如。郁贤皓教授不避艰难,曾以十年之功,爬梳剔抉于唐代典籍之中,于8o年代出版了《唐刺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2月版)的煌煌巨著,对唐代89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历史近三百年中全部疆域三百多个州郡的刺史进行了考订,填补了这项学术史的空白。新近出版的《唐刺史考全编》,则是在前此的基础上,又积十馀年的程功,以造福后学的无私精神,密切跟踪学术资料的新发现与研究的新动向,以“竭泽而渔”的考订方式,通过传世典籍和新出材料如敦煌文献、墓志碑传等的补苴,使这项工作得以完备。其中新增资料二千馀条,订正错误一百多处;同时增加了“州(郡、府)名索引”和“刺史姓名索引”,使其工具书的性质得到充分显示,极大地便利了读者的使用。该书印刷精美,在许多细微的编排如繁体排印的设置上也为古代文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祁宇)《唐肃宗评传》,任士英著,三秦出版社20OO年5月第一版,26万字,定价l8元。本书是作者积数年研究之心得,在多篇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9篇44节,揭示了唐肃宗一生的政治成长历程。认为在长期政治风雨的洗礼中,唐肃宗养成了不显山、不露水的大智若愚的政治智慧,既能在危机四伏的生死关头韬光养晦,以静制动,又能在扭转乾坤的关键时刻果敢行动,先发制人。这种政治品位不仅保证了唐肃宗在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中巧妙生存并发展壮大起来,而且促使唐肃宗9O痛定思痛,着手解决国家政治、经济体制运行中的各种弊端,并在许多方面为其身后的帝国统治奠定了基础,所以唐肃宗在唐代历史上的地位应予重视,不宜片面地以“昏君”二字以概之。这是全书的中心思想。值得强调的是,全书对唐肃宗一生政治历程的揭示并不局限于就事论事,仅仅关注与唐肃宗关系密切的史实,而是将其放在更加广阔的政治背景中加以展示。这一政治背景就是唐肃宗于景云二年(711)生至宝应元年(762)死,前后五六十年期间唐代中枢政局的争斗舞台。也可以说,全书把揭示唐肃宗一生的政治成长历程作为主线,实则努力勾勒了自睿宗时期到代宗初年的一段政治斗争史。其中多有独到见解:如认为潼关战局的变化表面上表现为宰相杨国忠与镇将哥舒翰的矛盾,实则是唐肃宗与杨国忠之间的较量。又如认为马嵬之变乃唐肃宗一手策划,并命贴身宦官李辅国联络龙武禁军将领陈玄礼发动,实质上是唐肃宗断然发动兵变,以武力剪除杨国忠势力,并向唐玄宗显示实力。这既不同于旧史禁军因饥饿哗变或视陈玄礼为首谋的看法,也不同于今人以高力士为后台的意见。再如认为唐肃宗于灵武抢班夺权后,唐中央政局形成了由皇帝唐肃宗和太上皇唐玄宗组成的双重权力结构,提出了中央政治“二元格局”的概念,并分析了皇帝权力得●j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唐刺史考全编》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