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三套(含答案)及课标解读

2022-08-26 8页 doc 286KB 23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坚持101

暂无简介

举报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三套(含答案)及课标解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3套(含答案)测试题(一)一、填空 (每空1分,共30分)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2、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3、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5、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三套(含答案)及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2022年版)》测试题3套(含答案)测试题(一)一、填空 (每空1分,共30分)1、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2、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3、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5、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化),评价内容应该(全面化),评价时机应该(全程化),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6、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7、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8、 (科学探究)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9、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10、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 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12、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 )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13、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其与(技术)的关系。 14、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15、“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16、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17、国际科学教育主要发展趋势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手、脑)结合;进行“真实” (问题)的学习;采用(探究)法;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实施(写实性)评价。18、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9、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及(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 20、课程标准从目标上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1、新课和标准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21、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22、科学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23、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24、常常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 )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科学素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5、教师要建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学生观。26、小学科学的内容既要满足(社会)可持续民展需要,又要满足(学生个体自我 )发展的需要。 27、在探讨公民的科学素养时,我们必须将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置于重要位置。 28、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具体教学)工作;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国家对国民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提出要求,这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29、不要轻易否定和逃避孩子的(问题或怀疑),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你会有意外的惊喜。 30、在科学探究中,没有明确的(科学问题)就是没有目标;(科学问题)应由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不解和(矛盾 )时自己提出来,不应该,也不可能在教师的追问下(“逼”)出来。 二、判断 (√)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 (×)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 (√)4、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6、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7、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8、课程标准中对静电这部分内容提出了要求。 (√)9、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标准中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内容要求从总体上看是降低了 (√)10、低估儿童的科学学习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11、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而国家的课程应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 (×)12、课程标准是直接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13、教学大纲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14、教学大纲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其它环节。 (×)15、科学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的。 (√)16、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17、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科学素养。(×)18、科学素养的形成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学会。(√)19、教师要建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学生观。 (×)20、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 (√)21、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22、科学课程的内容只需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23、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24、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无需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25、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 (√)26、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27、科学课程中的总目标分为三个分目标,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28、科学课程的评价应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29、教学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 (×)30、科学探究的重点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 (√)31、我们应在重视学生成绩评价的同时,同样重视学习机会的评价。 (×)32、在增进科学知识方面,最重要的是记住大量的知识。 (√)33在增进科学知识方面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大量知识,而是形成合理的、高质量的知识结构。 (√)34、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三、选择题教学大纲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B) A、选择空间很大 B、硬性的 C、弹性的 D、间接的 2、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B) A、直接的 B、指导性的 C、限制较死 D、控制严格 3、发展学生运用数据解释问题对实验数据有怀疑时:(C ) A、凭感觉判断 B、随意涂改 C、重复实验,重获数据 D、以上方法都不可行 4、“科探究的内容标准框图”不包括:(D)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表达与交流 D、大胆想象 5、“对待科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有:(A) A、不迷信权威 B、尊重证据 C、想知道、爱提问 D、珍爱生命 6、“对待科学学习”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C)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珍爱生命C、尊重证据 D、选择探究的问题 7、“认识科学探究”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A) A、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B、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C、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问题。 D、应用知识经验解释现象。 8、“思考与结论”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C) A、能倾听不同观点 B、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 C、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D、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9、“生命世界”部分内容标准包括:(C) A、物体与物质 B、珍爱生命 C、生命的共同特征 D、天气的变化 10、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B)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不确定 11、教学建议中指出,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A) A、起始阶段 B、观察、实验阶段 C、结束之前 D、搜集、整理信息阶段 12、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D) A、搜集资料 B、观察、实验 C、表达与交流 D、思考行动计划 13、下列目标中属于科学探究目标的是(D) A、保持与发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B、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C、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 D、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究。四、简答 1、为什么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答: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置换,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际过程。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科学课程改革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说明科学课程改革是必要的。 2、在小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任务?答:第一、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 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 第三、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3、开设小学科学课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第一、科学启蒙教育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科学启蒙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 第三、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第四、科学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第五、科学启蒙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4、科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答: 核心观点包括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定位。既说明了这门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又是处于启蒙阶段的教学。 5、《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答:(1)、用高度浓缩的语言,表述了该学科当前改革的主要思想与理念,(2)、内容标准的每一部分除了对这一部分的核心概念有一个简单的叙述性界定外,还给出了这部分内容标准的框图。(3)、具体内容标准采用分块的表述方法,既可以给人以每一部分的整体感觉,又有较好的条理与分割性,容易让人看清楚,并理解。 (4)、行为动词的界定。 (5)、案例的示范作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答: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的观念。 然后,要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就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7、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 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测试题(二)填空题:()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课程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在科学探究中,没有明确的()就是没有科学目标()应由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不解和()时自己提出来不应该也不可能在教师的追问下()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的()影响这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与(),又是科学教育的()。科学标准在目标上更加注重学到的知识(),强调()日常生活,并()。单项选择题()发展学生运用数据解决问题对实验数据有怀疑时()凭感觉判断B.随意涂改C.重复试验,重获数据D.以上方法都不可行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框图不包括:()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表达与交流D.大胆想象对待科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有()不迷信权威B.尊重证据C.想知道,爱提问D.珍爱生命“对待科学学习”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科学是不断发展的B.珍爱生命C.尊重证据D选择探究的问题教学建议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一般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B.观察,实验阶段C结束之前.D.搜集,整理信息阶段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搜集资料B.观察.实验C.表达与交流D.思考行动计划下列目标中属于科学探究目标的是()保持与发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在科学学习中注重事实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简答题如何使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附参考答案:填空题科学素养,科学启蒙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科学问题矛盾逼动力因素投入过程效果目标学以致用应用于养成习惯单项选择题C2.D3.A4.C5.A6.D7.D简答题、(一).这需要科学课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一般来讲,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1.选择儿童乐意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例如我们食用的水果蔬菜哪些是果实?果实有什么特征?2.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例如(续)写童诗,猜谜语,组织答题竞赛,饲养小动物,种植一些花草甚至油菜之类典型的农作物等等。3.使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尽可能用形象直观的比喻来说明复杂深奥的道理。比方说,给3~4年级的小学生讲解“我们如何听到声音”的原理,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听神经等传播声音的功能,借助喇叭(或用手遮耳后形成的屏障)、鼓、铜铃、收音机等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比喻,很容易被儿童理解。4.营造儿童喜欢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的亲切感、未知现象的神秘感、发现奥秘的喜悦感、得到肯定(验证)的成功感、同伴合作的支持感等等,都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科学学习。5.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教育手段可以有效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且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二).科学探究活动是以质疑、研究、发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或规律为目的的活动。亲历活动是指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活动。科学活动范围极广,包括科学探究活动,但不局限于科学探究活动,例如还有科学考察活动、科学测量活动和科学创新活动等等。科学探究活动通常要由学生亲身参与、亲自尝试。学生的科学学习中要提倡亲历活动,更要提倡科学探究活动,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没有矛盾冲突。测试题(三)1.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    )、(    )和(        )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2.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    )、(     )的学习和发展机会。3.(    )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4.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    )。5.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   )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6.科学探究包括(   )、(   )、(   )、(   )、(   )、(   )、(   )、(   )等8个要素。7.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策略是开展(    )与(    )。8、在实事求是方面,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分别是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9.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0.运用科学、技术和        ,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49.技术与工程领域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①                        。②                       。③                         。11.教科书是            的载体,它系统地呈现了        的内容。教科书的编写应以     为指向,从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到呈现方式上,要力求体现以     为本,而不是单纯呈现课程内容。12.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        、         和          。13.根据教师指导程度的不同,探究活动可分为     、       和             。14.小学科学倡导          学习方式。15.STEM是科学、      、    与     的简称,是一种以    、           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16.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时,教师应注意①                          。②                      。答案1.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适合的、公平的。3.科学探究。4.探究活动。5.质疑与反思。6.1-2年级: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3-4年级: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5-6年级: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8.工程,人工世界。9.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10.新证据。11.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8个要素。13.课程内容,科学习。学生的学习,学生。15.活动性、生动性和开放性。16.指导性探究、引导性探究和自主性探究。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其中《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引起了许多科学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相关的介绍文章陆续发表。《课程标准(2022年版)》继承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顺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现阶段科学教育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提出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哪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出哪些特点?对教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这些内容将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科学教学。一、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七个部分组成。此外,《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新增了以下内容:核心素养的描述及学段目标;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标准;教学研究与建议等。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特点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整体出发,对其进行研读,可以发现不少新的特点,体现了新时代对科学教育的新要求。(一)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国家的课程方案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打通了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要求,科学课程也不例外。这虽然有利于科学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实施,但也对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教师的眼光不能只放在自己所任教的年级上,需要瞻前顾后,注重前后联系,关注学段衔接,从整体和大局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设计逻辑非常严密。从学段上看,《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设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四个学段,体现了进阶要求;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来看,《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纲,由核心素养、学段目标、学习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各要素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基石,也是课程培养的目标。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科学观念是基础,也是实现其他核心素养的载体。它既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念,也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还包括用科学观念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作为素养的科学观念既包含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又包含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别是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明确地把科学思维作为科学核心素养之一,是一个重大突破。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多数学科都非常重视思维培养,因为这是关键能力的核心。《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想象、重组、发散、突破定式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还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即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推理与论证、创新等科学思维方法。探究实践指的是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是关键能力之一,主要在于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开展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所有学科都应培养的共通能力,它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必要的能力支撑。探究实践也是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概念的理解和建构,培养其刻苦坚韧的精神和毅力,提高其多方面的能力。态度责任指的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生所有的核心素养最终将影响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正确的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灵魂。课程标准是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的,体现出了教育与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特点。只有掌握核心的知识,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所以,由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组成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三)更加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是本次所有课程标准修订的亮点,也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要特点。课程方案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学科的实践性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课程标准(2022年版)》淡化了四大领域的名称,隐去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凸显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和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强化了十三个学科核心概念,旨在通过这些概念的学习,逐步形成与之相关的四个跨学科概念。强调综合性,就要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间的联系,整合学科知识,统筹设计综合性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活动。学生的生活情境是综合的,而科学课程研究的是学生周围的世界,所以科学课程的内容也是综合的。这是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强调实践性,是为了变革育人方式。过去,教育过度注重书本学习和纸笔考试,导致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却缺乏应有的能力。如今,加强实践性成了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它也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其中,技术与工程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抓手,其地位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得到了强化。学生必做的探究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的内容,它针对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设置了最低要求,目的是促进我国实验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四)以核心概念为主体建构内容结构《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炼了十三个核心概念来组织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核心概念的学习形成核心素养,这继承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思想。聚焦核心概念的学习有利于通过集中精力学习最少的知识,达到最大的效果。《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建构了内容结构,如图1。图121世纪以来,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影响,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再提倡让学生获得许多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是提倡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这是因为核心概念是可以迁移的,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周围的生活现象和事件,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利用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有利于达到“学得少效果好”的目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四个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的形成依赖于核心概念的学习。《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概念为主线,旨在让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技术与工程实践三者实现有机整合。(五)以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建构课程内容体系学习进阶是近年来国际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刻画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对学生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究某一主题时,依次进阶、逐级深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在较大时间跨度内(六至八年),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某一概念或主题的过程中,思维是依次进阶的。“进”描述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方向,“阶”指出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并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和学段为经线,以学科核心概念、学习内容和内容要求为纬线,构成了一个纵横交汇的内容框架,建构了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同时,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学习,都有相应的学业要求、相关的教学提示和活动设计与之匹配,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一知识点为例,进阶内容体系如表2。表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识点的进阶内容体系学生的学习进阶过程就像爬楼梯的过程,起点是学生在未接受教育之前的原有经验,目标是接受教育后所要达到的水平,中间过程类似于逐级上升的台阶,各个台阶象征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能达到的不同水平。当前,通过学习进阶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实现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六)新增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它以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了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其中的学业质量标准规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四个学段对学业质量标准进行描述,呈现每个学段结束时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特征,并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各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以该学段大多数学生的典型表现特征为依据进行整体性描述,反映不同学段素养表现特征的质性差异,为有效实施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等提供了指导。三、基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建议《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科特点,以素养为导向,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导向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一)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首先,教师要确定指向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关键。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要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描述。以其中的案例为例,具体如下:科学观念目标——不但要确定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还要关注它的应用,如通过分类对典型现象的分析,能简单描述一年四季的典型现象与主要特点,初步了解季节变化会对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科学思维目标——要写明运用哪些科学思维方法做什么,如观察季节礼盒中的物品,通过交流、分析、归纳,概括出季节的特点以及制作季节礼盒的方法;探究实践目标——要写出具体的探究实践活动及其要求,如对教师提供的礼盒清单进行交流、辨析,能完成夏季礼盒的制作;态度责任目标——要写出通过什么培养什么态度责任,如通过观察、交流、制作等活动,培养进一步探究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根据素养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素养导向,以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注重迁移应用,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和素养培养效果。最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科学课程提倡通过探究性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但也不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介绍了很多其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方法进行教学。(二)强化动手实践,促进学思结合动手实践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手动脑相配合,教学效果更佳。浙江省监测结果表明,动手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因为这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方式。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使思维过程外显,使交流得以顺畅进行。观察思考、动手实践、推理论证为科学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撑。(三)着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把握好学段的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十分重要。教师要学会阅读《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其中的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关联起来进行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课程内容的进阶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不超过标准也不低于标准的要求。评价要体现素养导向,教师要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分量,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和多元性,同时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其中,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则要综合平时与期末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教师要把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检测的依据。如在命题时,要把握好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以此确定题目的难度系数,多采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题目,体现导向性。考试可以采用纸笔测试与实践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考查不仅要考查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更要考查他们迁移应用和在新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考试的素养导向,做到“教—学—评”一致。《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给人们传递了很多前沿的信息。教师要学会以此来指导日常教学,把用教材教和用课程标准教结合起来,把先进的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内化为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
本文档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三套(含答案)及课标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