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

2021-08-10 15页 doc 70KB 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瑕不掩瑜

暂无简介

举报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Preparedon22November2020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段烨着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结合ADDIE模型,为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提供必备的原理、模型、流程、方法、工具和案例。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ADDIE课程开发模式的全新升级。本书依据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结合互联网时代培训行业的发展趋势,分别从分析、结构设计、内容开发、课程呈现与实施、科学评估,以及五大教学模式和互联网时代的培训技术等角度,全面阐释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核心技术。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重点在于CADDIE六...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
Preparedon22November2020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段烨着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结合ADDIE模型,为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提供必备的原理、模型、流程、、工具和案例。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ADDIE课程开发模式的全新升级。本书依据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结合互联网时代培训行业的发展趋势,分别从分析、结构设计、内容开发、课程呈现与实施、科学评估,以及五大教学模式和互联网时代的培训技术等角度,全面阐释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核心技术。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重点在于CADDIE六个核心内容,第一章C(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高屋建瓴、理念先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为全书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第二章A(Analysis)分析——发现问题、明确任务,运用建构主义的“聚焦问题、任务驱动”,分析问题,确定任务,这是学习设计和课程开发的第一步;第三章D(Design)设计——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为课程进行系统性的结构设计;第四章D(Develop)开发——材料翔实、活动丰富,开发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五章I(Implement)实施——科学实施、精彩呈现,实施整个教学活动,重点在于AGC模式和SSCE模式的操作要点和流程,还有一个全新的三维九步模型;第六章E(Evaluate)评估——系统把控、落地生根,在传统的四级评估基础上,补充基于学员问题解决的“三阶五级”模型;第七章基于建构主义的五大教学模式;第八章移动互联网学习设计的新趋势,主要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PRM微课开发模型以及精品版权课程的开发。CADDIE课程开发结构图第一章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高屋建瓴、理念先行从学习金字塔看学习设计,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式形象阐述了一个结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学习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也不同。这是一种现代学习方法的理论。学习效果保有率即学习者学习了两周过后,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第一种情形:老师采用单纯的讲授,学习者单向被动听课,学习效果保有率为5%;第二种情形:学习者阅读,学习效果保有率为10%,比单纯听老师讲更有效;第三种情形:视听结合,学习者既要听、又要看,视频结合讲解,学习效果保有率为20%;第四种情形:示范,学习效果保有率为30%;第五种情形:分组研讨,学习者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保有率为50%;第六种情形:实践练习,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保有率为75%;第七种情形:教授他人,学习者教授他人,学以致用,学习效果保有率为95%。学习金字塔的启示就是教学方法对于学习的效果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需要一个先进的思想做指导,学习效率保有率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保有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这些方法采用的就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以学员为中心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建构+建立+机构,主义=思想+原理+原则。建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员建立一种有意义的结构,它包括三个要素:老师引导、学员建构、有意义。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总结提炼出以下要点:1个目标、2个关键、3个转变、4个要素、5个原则。1个目标:建构主义教学以学院完成有意义的建构作为培训的终极目标。一切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培训都是谋财害命。2个关键:学员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二者缺一不可。3个转变: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教育部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4个要素:情景,建构主义需要设计一个情景,让大家一起更好地学习;经验,教学过程中会设计一些场景、运用一些方法工具,唤起学员的经验,共同学习;协作,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而协作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对话,对话是建构主义教学中,老师实施教学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5个原则:平等,老师和学员是平等的,学员之间也是平等的;程序,教学过程要遵循流程并且结构化;强化,老师进行教学设计,让学员的建构不断强化,以确保建构的效果更好;精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开发,吸纳先进的思想、原理、方法、工具,不断地改良,不断地建构,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建构主义的“12345”这几项核心要素,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指导思想,ADDIE是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最常用的模型,接下来,就按照这个模型进行阐述。第二章分析(Analysis)——发现问题、明确任务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确定任务,明确学习目标,这是学习设计和课程开发首要进行的环节。问题实际就是落差或差距,所谓落差就是现实状况和目标状况之间的差距,到达路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因此通常叫解决。乔纳森按照内容和性质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良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非良构问题),所谓的良构问题是指A——现实状况清楚,B——目标状况明确,C——解决方案(到达路径)清楚,结构不良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状况:(1)A现实状况清楚,B目标状况不明确;(2)A现实状况不清楚,B目标状况明确;(3)A现实状况不清楚,B目标状况也不明确;无论哪一种状况都会导致C解决方案不清晰。培训前的问题收集,其实就是收集结构不良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运用培训或学习的手段解决,业内公认的培训能够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种——ASK,即A:态度Attitude;S:技能、技巧Skill;K:知识Knowledge。因此,培训能解决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就是态度、技能、知识方面结构不良的问题,那么结合差距,培训能够解决的其实就是知识的差距、态度的差距和技能的差距。因此,问题的收集和整理就是围绕培训对象,发现他们存在的差距问题,根据这些差距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从而解决这些问题。差距分析法包括岗位胜任力分析法、工作分析法绩效分析法。岗位胜任力分析法:从岗位胜任力模型出发进行分析,为企业或组织的格格岗位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模型,然后根据这套模型招募、选拔、培养人才。开发设计这样的课程系统耗时长,成本大,目前使用这种方法的并不多。工作分析法:指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学习者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分析、诊断、提炼,归纳出一些重要指标,将此作为工作者发展的标准,找到工作者和岗位标准的差距,从而设计课程。这是课程开发中一种常见的方法。绩效分析法:全程为绩效差距分析法,从绩效的角度,分析出差距,找到其中的问题,从而确定课题。这是最近几年业内新兴的一种分析方法。关键任务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关键任务,梳理出岗位素质的基本要求、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绩效的差距所在。关键任务分析法是目前业内逐渐运用的分析法,关键任务分析法的核心工具是“关键行为事件法”,如果把行为事件当做一个任务,那就和前面几种分析方法一样了,所以关键任务分析法其实就是各种差距分析的共同点。关键任务分析法就是从关键任务开始,分解任务,发现差距,进行课程设计,首先确定具体的任务,将任务进行分解,最后找到完成各个子任务的差距。基于关键任务的需求调研,第一步初步确定任务,第二步实施调研,第三步确定内容。基于任务的三种调研思路,根据任务的性质,把任务分为三种类型:具体任务、抽象任务、负责任务。(1)具体任务的调研及设计思路: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任务,就以任务的推进为思路设计调研,明确一个具体的任务,根据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设计问题,进行调研。直接的线索就是时间,针对具体的任务,按照任务推进的方式进行设计,是企业内部开发课程最常用的方式。具体的任务主要是依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将工作经验科学地归纳总结,就可以提炼出具体的环节、步骤、流程、要素,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找到其中的差距。(2)抽象任务的调研及设计思路:抽象任务的调研,需要按照任务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规律进行问题的设计。抽象任务的调研设计,通常是将任务分解成各个模块,然后针对模块设计问题,进行调研。对任务进行模块化,需要专业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构,然后依据其内在的规律进行排列,再针对各个具体的模块设计问题,进行调研。(3)复杂任务的调研及设计思路:复杂任务包含的内容更多更广,可能是由两个具体任务、多个抽象任务或多个抽象任务与和多个具体任务组成。需要根据多个维度、多角度进行内容的设计,做到科学的调研。综合设计最常见的就是,具体任务和抽象任务相结合,时间顺序和单元模块相统一。总结一下设计调研内容的三种死了:具体任务按照时间的方式,抽象任务按照内在的规律,复杂任务按照综合的设计。常用的调研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访谈法,这些都是常规的调研方法,结合关键任务介绍一种新的收集问题的方法——案例收集法。案例收集法是基于关键任务,按照关键行为事件的思路收集学习者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典型案例的一种调研方法。案例收集法的优点是源于生活,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具体的案例,通过整理加工,提炼成具体的任务,既能激发学习者的参与性,又能真正解决学习者的问题。案例收集法是基于关键任务的一种配套调研工具,为任务的确定和内容的设置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案例分析法在内训中最大的挑战是学员不提供案例。为了便于课程开发的采用,最好将案例按照企业的性质进行分类,形成行业案例储备库。最后强调的是,无论按照哪种思路和方法收集起来的问题和案例都需要加工、整理,进而开发。问题收集完毕,就要对问题进行加工、整理,其方向就是围绕任务进行。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员为中心、问题为中心和任务为中心,当围绕学员收集完问题后,就要聚焦任务了。基于关键任务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就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中存在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一些任务为中心,进行设计、开发并实施教学的一种思路和模型。确定任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问题中心和任务中心教学法最典型的特征。基于关键任务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就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中存在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一些任务为中心,进行设计、开发并实施教学的一种思路和模型。这里的任务有三种含义:第一种完全真实的任务,第二种仿真的任务,第三种关键任务。确定任务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思路:科学的理论,丰富的经验,专业的调研。三者是相互关联和交织的,在课程开发的任务确定环节,三者是综合运用的。基于关键任务的课程设计,相对于其他的课程设计思路,有以下两个特点:聚焦结构不良的问题,任务的明确性。设计完整的关键任务,就是将各种结构不良的问题按照某种规律,加工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这个完整的任务要包括学习者面临的相关问题,问题和任务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和任务的关注点不一样,问题只是提出了问题的所在,用问题的方式能引起注意和思考,而任务比问题更具体,更能揭示主要内容,任务其实已经包含了解决方案。问题变成了任务,课题就非常明确了,主题确定之后,就需要设计规范的课题名称了。基于任务的课程开发,标题的基本要求是“对象+内容”的模式,即“人和事,什么人完成什么任务”,任务要聚焦。课程名称不能太长,通常不要超过七个字;名称不能太虚,太虚了大家不知道具体要讲什么;名称不能太极端。好名称的设计思路包括:聚焦内容,内容制胜;比喻和比拟的方式,形象化的物体来比喻和比拟;提炼为数字,将核心内容提炼成数字;英文字母简称;综合型,数字+内容,数字+比喻,数字+英文字母。将一门课程归纳为一个具体的任务后,下一步就是制定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通过完成这个任务,解决具体问题,最终让学员达成一定结果。其中教学目标是从老师或培训师的角度预计课程需要达到的效果,而学习目标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希望能够学到某些具体的内容,包括知识的扩充、态度的转变和技能的提升。目标制定过程中常见的三个问题:不够具体,目标大而空;不够量化;目标太大,缺乏可能性。在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符合通常的目标管理“SMART”原则,尤其是围绕知识、态度、技能三方面进行,通常课程目标的模式为“动词+名词”。任务确定了,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就要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而进行课程的结构设计了。第三章设计(Design)——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中,最常用的是依据金字塔原理的思路和要求,对内容进行整体的结构设计,金字塔原理对于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则,是进行课程设计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条主要原则。由上至下:由上至下的方式,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具有全局观,技能看到上下级的关系,又能清晰同一层级的关系,另外由上至下能够更好地纵向或横向拓展。上下包容:先抽象,后具体,上面的内容是抽象的概括,下面的内容是具体的分支;由上至下地从抽象到具体,直到不能再具体为止。横向并列:不交叉、不遗漏,同一级的内容是并列关系,没有包容关系,而且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互不交叉。金字塔原理的具体操作流程:第一步总体概括,第二步平级归类,第三步充实内容。结合金字塔原理,以分解任务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基于任务的课程设计流程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明确课程任务;第二步,整体“三段式”,即课程导入、主要任务和课程结尾;第三步,主要任务分解,即将各个任务分解为分任务;第四步,模块足部细分,即分任务模块细化。整体三段式按照金字塔原理的要求:同一层级是互不包容,不重复、不遗漏的,有些内容无法归纳为主要任务,解决方案有三个:扩大、移位和删除。扩大主要任务,就是把任务适当扩大,将内容包括进去。移位包括前移、下移与后移,前移是将这些内容纳入课程导入部分,下移是将不在同一层级的内容移动到下一个层级,即下移到主要任务的下一个层级,成为分解后的一个内容,后移是将内容移到课程的结尾。删除,面对那些无法纳入主要任务的内容,既不能前移到课程导入部分,又不能下移到下一个层级,也不能后移到课程介绍部分,那就删除。归纳主要任务有三个思路:第一,扩大;第二,移位,包括前移到课程导入、下移到下一层级、后移到课程结尾;第三,删除,删除非主要任务。将主要任务实施科学的分解是课程设计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根据具体内容可以将任务分为三类:具体的任务、抽象的任务和复杂的任务,每种任务有不同的设计思路。具体的任务:按照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进行分解和排序。这种基于具体任务的课程设计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开发的课程,而且通常属于3小时内的微课。抽象的任务:按照事物的内部规律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分解和排列。所谓模块化的方式分解和排列,就是将主要任务分成几个部分,各个部分虽然有联系但是相互独立,单独成章。对于抽象任务,其模块化的排序也是有规律和要求的,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排序,依据内容的不同情境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复杂的任务:单纯的某种结构方式已经不够,有些是时间顺序和模块排列相结合,有些是表明模块化,实际蕴含先后顺序。综合设计的方式要求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雄厚的理论基础,能够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开发、融合,最终有所创新。在进行主要任务分解和排序时,一定要严格遵循金字塔的设计原理,需要强调的是:同一层级的格格模块是并列关系,相互之间虽然有关联,但不是包含关系,如果发现并不是出于同一位置,需要进行移动或删除。同一级的内容不能重复,不能遗漏。模块逐步细分,一旦到了具体的环节,就进入直接操作环节,操作环节的具体结构分为两种:ASK模式和PRM模式。ASK模式:即态度(Attitude)、技能(Skill)、知识(Knowledge),也可以称2W1H模式,即知识(What)、态度(Why)、技能(How)。基于ASK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标准模板,如图所示:图3-1ASK课程模型课程结构图这个结构图有以下解读:主要任务分为n个子任务,或者n个小任务;并不是每个子任务都必须分解;并不是所有任务都可以分解为下一步的模块;所有内容的最后一级都可以是知识、态度和技能,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必须包括知识、态度和技能三项,可以是其中一项、两项或三项。PRM模式:即直接从问题出发,同时提供解决方案,既遵循了培训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思想,也与分析部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思路很简单:学员有问题就设计,没有问题就删除。PRM包括各种变体:PM、RM、M,可以没有P和R,一定要有M。图3-2PRM任务中心结构图将课程结构化,是课程设计中最重要、最困难的环节,因此本节内容可以用一张金字塔结构图表示如下:图3-3课程设计的金字塔结构第四章开发(Develop)——材料翔实、活动丰富课程的结构图设计完成,同时也提炼了学习的要点,接下来就应该开发课程内容,即学习材料。课程内容开发中最重要的是案例、情景课程、学习活动以及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与开发。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案例和学习活动构成了课程的核心内容。根据案例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可以把案例分为三类:第一类,举例说明中的案例;第二类,学习活动中案例分析型的案例;第三类,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各类型案例的整体差异如下:表4-1各类型案例的整体差异类型内容要求作用呈现形式老师、学员身份举例说明单一、简洁、要点集中证明观点、理解主题、阐述概念故事、视频、ppt、打印资料老师讲为主,学习者倾听、记录案例分析完整、独立的模块、主旨突出通过分析掌握某项技能视频、打印资料学员为主+老师辅导案例教学完整系统的内容,形式多样,意义丰富通过分析掌握多项技能视频、打印资料学员为主+老师引导案例通常有一下三种来源:引用的案例、改编的案例、自己的案例,三种方式可以混合运用。衡量一个讲师水平可以根据其案例的来源做判断:初级老师引用案例,中级老师改编案例,高级老师用自己的案例。如果是作为讲授型是课程,三种方式都要用,如果作为案例分析型的学习活动,更多的是用第一种引用和第二种改编。情景课程也成课程的情景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开发,使其情景化、逼真化,从而使学习者更能够投入其中,产生更好的建构。课程情景化主要体现为案例情景化,课程情景化的设计和开发重点在于对案例的情景化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情节的逼真性、问题的典型性、内容的连贯性。情景化课程的设计主要有三个思路:内容任务化、角色形象化、线索锚定化。内容任务化:也称内容情节任务化,是指为课程设计一个完整的任务,以任务驱动整个培训的进行。角色形象化:指为整个任务设计角色,在课程内容中设置人物是大家的共识,只是一般的任务角色设置的不够典型。第一,借助知名的人物角色,第二,塑造人物角色。线索锚定化:指在整个课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一个“锚定物”,这个锚定物就像一个线索,将整个课程连接起来,全程围绕这个线索开展。总体来看,情景课程的开发,主要思路是任务驱动,围绕任务进行情节、任务、教具、环境的设计,整体上营造出情景氛围。学习活动是指为了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专门针对某个主题而设计的学习活动项目,包括事件、任务和相关的系列行为。一个完整的课程包括了很多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围绕学习者进行,即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学习者;二是围绕某个主题,即针对某个主题而设计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为了完成这个主题。学习活动不等于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不等于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也不等于热身活动,学习活动不是互动活动。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某个任务,解决某个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讲授变研讨最直接的体现,是建构式培训最典型的特征,是不可替代的内容。学习活动的开发原则:(1)聚焦任务,解决问题;(2)针对性原则;(3)可控性原则;(4)精炼原则。五种典型的学习活动总结如下:表4-2五种典型的学习活动类型含义相似性不同点问题讨论型学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找到解决方案问题为中心,学员为主体更聚焦问题,直接从问题开始,由大家共同找到答案,并达成共识技能演练型学员围绕某个技能要求,不断训练,掌握某种技能学员为中心,掌握某项能力老师提供能力要求,学员持续训练,掌握专项能力案例分析型学员围绕具体的案例进行讨论,得到举一反三的启示案例也由问题构成,分析案例从而掌握能力聚焦具体案例,多角度分析,引导出更多的启示以提高学习迁移能力成果展示型学员根据老师的要求,通过研讨,达成共识后展示学习成果成果可能是问题的答案、能力训练的结果和案例分析的共识可以和其他三项结合,又可以单独成立,重在最后的建构共识项目竞争型通过分组学习竞争的方式激发学习热情和多样的建构学员为中心的竞争,更多的是前面几种类型的配合重点在于通过竞争引导学习者更深入地参与和建构问题讨论型学习活动是指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让大家共同得出结论和答案。这里的问题分为三类:(1)Why,指态度、意识和认识问题,即要让大家通过研讨来理解相关内容,这类学习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学习者的认识、态度问题,通过学习者自己的研讨建立共识。(2)How指能力、操作技能等问题,即要让大家共同研讨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类问题实际上是问题讨论型学习活动运用最多的情况。(3)What,通常对于这类内容,不一定需要运用学习活动,而用讲授型的AGC模式。问题讨论型学习活动是最容易操作的学习活动,也是现场容易把控的学习活动。采用问题讨论型学习活动的注意事项:(1)主要运用于态度和技能问题;(2)问题要聚焦;(3)阐述问题要明确;(4)需要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案。技能演练型学习活动是指针对某个能力要求,学员实际演练,以达到掌握某项能力的学习活动。技能演练型学习活动的开发要点:专业要过硬、流程要科学。采用技能演练型学习活动的注意事项:(1)过程要监控;(2)点评要客观。案例分析型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抛出某个案例,引导大家围绕这个案例进行讨论,并且由此案例得到相应的启示和措施。成果展示型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学习某个内容后,进行成果展示,以检验学习效果,因此有时也称效果评估型学习活动。成果展示型学习活动可以和其他学习活动共同操作,例如:问题研讨+成果展示、技能演练+成果展示、案例分析+成果展示。项目竞争型学习活动是指涉及竞争项目,让各个学习小组参与其中,通过竞争来引导学习者更加积极地参与,更好地投入学习。项目竞争型学习活动不能形成独立的学习活动,一定要和其他的学习活动配套。学习共同体是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小组。建构主义把学习中的学习小组成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原则:主题导向原则、成员互补原则、水平均衡原则、可控性原则。根据培训过程的组织形式、学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项目的相互关系,学习共同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型:稳定型和变动型、竞争型和协作型、整体性和模块型、连贯型和独立型。以上几种分组的类型在实施培训的时候需要根据主题、对象、培训技术、场地等因素灵活分组,以促进学习。第五章实施(Implement)——科学实施、精彩呈现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培训对象,所采取的呈现和实施的方法和措施。培训界通常把培训内容分为三类——ASK:态度类、技能类、知识类,不同的内容需要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和不同的教学策略。基本的教学策略简单归纳为两种模式:AGC模式和SSCE模式。老师讲解用AGC模式,讲解也即讲授;学习者探究用SSCE模式,探究也可以理解为操作,一个培训课程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AGC模式和SSCE模式。很多时候,AGC和SSCE两种模式是交叉和交替运用的。教学指导图是整个教学的蓝图,教学指导图的指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制定教学指导图的基本流程:第一步,设计课程结构图;第二步,设计重点;第三步,标注时间;第四步,标注AGC或SSCE。四步做完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指导图。知识理论类内容教学采用AGC模式,AGC的含义:Argument(论点)、Grounds(论据)、Conclusion(结论)。A:Argument(论点)包括观点、看法、论点、概念、原理、要求等,即想要阐明的内容,是要阐述的关键要点。G:Grounds(论据)包括案例、数据、图表、表格、故事、概念阐述、释义、场景、视频、名词解释等一系列能够说明“A”的内容。C:Conclusion(结论)包括结果、定义、概念、含义等。AGC模式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通常被称为“总——分——总”模式。AGC模式中常犯的错误:概念解释的错误,论证中的错误,只谈观点、结论,不做论证。AGC模式的操作思路很简单:三步法,第一步提出一个观点,第二步进行相应的阐述,第三步得出相应的结论。表表5-1AGC论证模型的操作要领流程操作要领注意事项A:论点Argument观点明确、简洁清晰越简短越好G:论据Grounds内容翔实、数据清楚、逻辑合理重要的内容C:结论Conclusion简短有力、呼应观点防止节外生枝AGC模式的变通,将AGC变成ASC,其结构就变成A(论点)——S故事案例(Story)——C结论;将ASC变成AHC,其结构就变成:A(论点)——H幽默故事(HumorousStory)——C结论。并不是每次都需要AGC、ASC、AHC这样收尾呼应的三段论,可以只有AG、AS、AH,没有C,或者只有GC、SC、HC,没有A。对于讲授型的教学来说,对于运用AGC模式的变通原则也即讲授型培训案例的规律为:讲道理不如讲案例->讲案例不如讲故事->讲故事不如演故事->演故事不如做活动。能力技能类课程教学采用SSCE模式,即学员训练模式,SSCE是操作学习活动流程模式,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S——setting,设置,即老师提出某个问题、要求、案例等。第二步:S——Study,学习,即学习者围绕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求案例等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学习者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真正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第三步:C——Construct,建构,这个过程和学习过程是一体的,更多地体现出建构,或者将建构的内容和成果展示、呈现出来,或者更加形象地图示出来,以便检验建构的成果。第四步:E——Evaluation,评估,即对于学习者的建构进行评价和考核,从而确保解决问题,包括学习者的相互评价以及老师对于学习者的评价。SSCE模式中的四个步骤是循环反复的。SSCE模式可以成为学习活动的操作模型,学习活动的开发属于内容的开发,本节属于内容的运用和实施,五种学习活动的SSCE模式对应关系。表5-2五中学习活动的SSCE模式学习活动类型S(设置)S(学习)C(建构)E(评估)问题讨论型提出问题学员讨论问题学员提供解决方案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估技能演练型提出能力要求和标准学员按照这个标准演练、练习学员展示练习成果根据标准进行评价案例分析型呈现整理加工的案例学员对案例进行分析学员得出案例的见解进行评价和引导成果展示型提出成果展示的要求学员练习、操作学员得出案例的见解评价成果项目竞争型提出竞争的项目各个小组练习竞争PK评价竞争优劣表5-3问题讨论型学习活动才操作要领流程操作要领注意事项S(问题设置)阐述问题要清楚,问题背景适当介绍,问题要聚焦,呈现问题的方式要多样;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反馈,以确保学习者理解意图,便于后面的学习和建构最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不要同时设置多个问题S(学习讨论)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及时与学习者沟通、反馈、研讨,引导多角度思考和家里,协助学习者突破盲区不要个评价;鼓励不同意见C(建构)引导学员提供多种方案,展示方式多样化;个人建构和小组建构兼顾,同时尝到集体建构,互相学习和交流防止冷场和混乱E(评价)与学员共商,让学员参与答案的交流并再次探讨以达成共识不要给标准答案,要给解决方案表5-4技能演练型学习活动才操作要领流程操作要领注意事项S(提出要求)阐述技能训练的要求标准、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同时反馈学员的疑问要求明确、标准统一S(学习训练)引导学员参与学校,并且示范,不断地纠正和调整督促学习,提供反馈C(建构)学员按照标准联系后,开始展示训练成果;上台展示,书写、呈现关注在场所有成员E(评价)对各个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指导,提供改善意见,并由此及彼,引导举一反三重在建设性意见表5-5案例分析型学习活动才操作要领流程操作要领注意事项S(案例呈现)案例内容要典型、呈现要全面,案例背景要介绍,提供案例分析的讨论方法,反馈意见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S(学习讨论)引导学员积极参与,防止跑题、溜号鼓励各种解决方案C(建构)引导学员提供多种方案,并且规范化,展示方式多样化防止冷场和混乱E(评价)与学员协商,达成共识强调解决思路表5-6成果展示型学习活动才操作要领流程操作要领注意事项S(提出要求)要求要明确,成果的范围和要求要阐述清楚不要同时提出几个成果要求S(学习讨论)引导学员积极参与,防止跑题、溜号给予指导和反馈C(建构)鼓励学员按照要求建立多种建构注意把控时间E(评价)各个成果都给予评价,并提供参考答案;同时鼓励互相学习,引导大家总结提炼、达成共识引导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三维九步呈现精彩课程,运用按个维度九个步骤将课程完整实施及呈现的操作方法及流程,简称三维九步模型。三维九步呈现技术不是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开发,而是课程在课堂实施的方法和模型,属于ADDIE中I(实施)环节。三维九步模型适用于需要课堂呈现的场合,三维九步模型是针对课堂呈现和课程实施的结构流程的设计,三维九步模型既可以用于一堂完整课程的设计,又可以用于某个模块的设计,三维九步模型适用于建构主义教学。图5-1三维九步呈现技术结构图三维九步模型的操作要领如下。第一个维度:激发学习动机,这个维度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引起学习主义,第二展示学习目标,第三激发学习信心。第二个维度:指导学习行为,这个维度也包括三个步骤,第四呈现学习内容,第五引出学习行为,第六提供学习指导。第三个维度:促进学习转化,这个维度包括三个步骤,第七评价学习表现,第八巩固学习成果,第九促进学习运用。运用三维九步模型的注意事项:三维九步模型针对的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流程,三维九步模型可以变通,可省略其中某个步骤、可重复和反复、可交叉。第六章评估(Evaluate)——系统把控、落地生根柯氏四级评估是经典的评估模型,它为培训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思路和操作模型,成为培训评估领域的标杆,以至于谈评估必谈柯氏。基于问题解决的评估模型,就是从问题出发,一切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评估,最终衡量和评估培训效果的思路就是:解决了问题就是有效的培训,从而促进培训真正落地,所以围绕问题解决就是评估的整体思路和依据。根据评估的任务和发生时间,可以将学习评估划分成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三类。学习项目前期:诊断性评估,就是用于诊断问题、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是在开始一项学习或教学活动或课程前进行的,目标主要是调整教学和教学方向。学习项目中期:形成性评估,又称过程评估,是指在培训的过程中,为了使学习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一种评估。学习项目后期:总结性评估,又称事后评估或结果评估,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掌握学习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估。基于问题解决的三阶五级评估模型,是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三阶五级评估模型的流程为:课程前发现并确定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限定问题范围,即明确学习任务;课程中解决问题,通过个人学习、学习小组集体讨论并结合企业相关制度和问题,通过研讨、协商的方式达成共识,形成解决方案;课程后运用解决方案,在工作中实践运用,反复检验,并且不断改良。图6-1三阶五级评估模型三阶五级评估模型是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学员为中心,围绕学员进行教学;同时以问题为中心,聚焦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以任务为中心,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对整个学习及培训的过程进行考核和评估。它运用各种评估工具,按照课前诊断评估——课中形成性评估——课后总结性评估的完整流程进行。对模型的各个模块进行解读:(1)课前确定问题:这是第一阶段,培训前的评估,包括第一级,确定问题的评估,对A分析进行评估;(2)课中解决问题,第二阶段是培训中的评估,共包括三级,分别是对个人建构的评估,小组建构的评估和组织建构的评估;(3)课后落地应用,这是第三阶段,包括第五级评估实践应用。综述,基于问题解决的三阶五级评估模型,就是依据“学员为中心”、“任务为中心”的思路,围绕解决问题作为操作流程,通过培训前的问题确定,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建构,培训后的落地运用进行系统的评估。让学习者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且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培训真正的落地!第七章基于建构主义的五大教学模式作为一位培训师,熟练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是必备技能,同样也是提升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与学习内容相匹配、与学习者的基本状况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直导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直导教学模式是老师提供标准和要求,学习者在此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建构。直导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老师设计结构,学习者开发内容”或“老师设计结构,学习者完成建构”这样的方式。直导教学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结构良好、流程清楚、效率高、协作紧密。直导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1)第一步,老师呈现,即常说的老师讲解,包括概念、理论、知识点、流程、规则、要求、标准、注意事项;(2)第二步,学员演练,学员根据老师的要求,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探讨、演练、联系和操作;(3)第三步,点评评价,老师对于学员的学习状况进行点评和评价,这个过程包括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4)第四步,调控反馈,调控和反馈是老师和学习者的双向互动活动,贯穿整个学习的始终。讨论教学模式也称研讨教学模式,是指围绕某个主题,运用深入的讨论、交流、探究、辩驳、反思等,找到解决方案并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教学模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学习行动法就是一种讨论学习模式,讨论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出的,属于更高的层级,包括了很多具体的、不同的操作方式和方法。讨论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针对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2)深入探讨,讨论教学模式深入研讨的表现在讨论贯穿始终、讨论时间较长、多角度进行;(3)形式多样,讨论学习的方式和形式非常多;(4)跨界协作,参与者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背景,拥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视角,侧能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讨论教学模式中通用的一种操作步骤:(1)第一步,规则的贯彻,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在短时间内让大家接受并且很快参与这样的方式,第一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第二采用老师讲授的方式,吸引大家更快地投入到建构中;(2)第二步,问题的呈现,在短时间内,介绍问题背景、描述问题情景、回答学员疑问、引导学习方向等;(3)第三步,研讨、辩论,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共商等,这是讨论教学模式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其最大的特色;(4)第四步,提炼、总结,学习者参与学习研讨后,要将学习研讨的成果通过讲台呈现、图画展示、实物操作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5)第五步,评价、转移,老师和学员共同对学习状况进行评估、修正,并将学习成果顺利地迁移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培训的落地。体验教学模式也称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培训法、体验式学习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学习者在实际的体验中取感悟、理解、运用、学习、成长和建构。体验教学模式的特点:任务驱动、身心结合、仿真情境、培训转化。完整的体验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操作步骤:(1)第一步,项目呈现,将学习的项目进行介绍,既包括整个项目的设计也包括某个具体项目的设计;(2)第二步,规则宣导,学习和介绍相应的规则,要求流程本身是科学的、规范的、经得起检验的,学员要接受并遵守这样的流程和规则;(3)第三步,学习体验,这一步涉及学习者的内部协作学习、个人参与等,同时培训师要引导大家参与、回答规则以为、协调竞争争议、促进项目推进、激励落后的学习者等;(4)第四步,评估考核,在学习体验的项目中,老师要通过考核和评估的方式推动项目的开展,这也是老师主导培训的重要手段;(5)引导反思,老师要引导学员对这个项目进行总结、反思和提炼;(6)第六步,融会贯通,培训师要引导学员跳出培训,回归工作,将培训所学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有效地转移到工作中,正在做到学以致用。问题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围绕某个问题,引导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共同找到解决方案的教学方式。直导教学模式是老师提出问题和标准,引导大家共同完成这个问题,直到实现目标的教学方式;讨论教学模式是大家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体验教学模式是将问题设计成一个个项目或任务,学习者通过体验、实践的方式完成任务的教学方式。通常管理类课程都可以设计成问题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的特点:真是问题、包含ASK、流程清楚、竞合学习。问题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1)第一步,设计问题,找对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2)第二步,呈现问题,老师对问题的背景进行介绍,回答学习者的提问;(3)第三步,学习研讨,学习研讨是学习者的自我学习和团队协商;(4)第四步,辩论反思,是指学习者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研讨、辩论、PK,引起自我反思和团队反思,从而不断地调整、改良,直到最优的一个过程;(5)第五步,总结评价,培训师要对谈论后的某个问题进行总结、评价和提炼;(6)第六步,学以致用,学员在学习过后,能够把所学的用在实际工作中。情景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运用情景化的问题设计、系统化的内容开发、模拟化的课题情境,让学员参与研讨的一种教学模式。综合了前面几种教学模式的一种综合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的特点:案例情境化、系统连贯性、环境情境化、情境适应性。情景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和建构主义其他教学模式的步骤类似,这里针对不同的地方进行阐述:(1)第二步,先行组织,全称为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指将与当下所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在正式培训前提前发放,以便于学习者更好学习;(2)第五步:反思优化,在检测和评估学习效果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方法,如复盘等评估技术。情景教学是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建构与认知,其行为和思想永远属于自己,是一种强化和提升自我的行为。以上就是基于建构主义最常见的五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包括了各种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既可以独立运用,又可以综合运用。第八章移动互联学习设计的新趋势移动互联时代,给包括培训行业在内的诸多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翻转课堂”、“MOOC”、“微课”应运而生,而这都需要科学的教学策略做指导。翻转课堂也成反转课堂,这是互联网时代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翻转的核心有两点:(1)教学主题的翻转,翻转的方式为老师教为辅,学生学为主;(2)学习场所的翻转,翻转课堂把学习的课堂放在了网上,把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视频或PPT等媒介放在网上,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并完成相关的测试。其实翻转课堂就是建构主义思想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就是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体现,最直接的体现是“线上学习+线下指导”。先行组织者策略有教学设计大师奥苏贝尔提出来的,是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会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在正式学习某个内容之前,把与之相关的学习材料提前通过某种方式给学习者,让学习者预先学习,以便于学好新的内容。结合互联网,按照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运用,第一种方式是线上学习,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视频等资料放在网上,引导学习者自我学习。第二种方式是制作成文档、PPT、视频等资料,在正式培训前,发给学习者学习。第一种是长期挂在网上,学习者可以随时学习,第二种是临时组织大家学习,根据某个主题临时预先发给学习者相关材料,引导其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设计要求:结构化的设计、内容之间有逻辑联系。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设计步骤:第一步,确定先行组织者,确定先行组织的学习材料,哪些材料应该做为先行组织者,哪些材料应该作为现场学习;第二步,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对先行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些关系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根据先行组织者与内容的关系以及采取的相应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并且每种没戏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第一种类型:上位组织者+渐进分化,上位组织者是指先行组织的材料在即将学习的内容的上面一层,上位组织的材料相对抽象一些这里策略下首先要确定先行组织材料的类型,其次采用渐进分化的教学策略,渐进分化教学策略就是按照逻辑顺序,由上至下进行教学,先讲层级高的、较为抽象的内容,然后逐层分解到各个具体的内容。第二种类型:下位组织者+逐级归纳,下位组织者是先行发放的学习材料与当前学习的内容比较而言,其层级是属于下面的,层级较低,内容具体,而当前要学习的内容层级较高,更为抽象,下位先行者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逐级归纳,即由点到面、由下到上的教学方法,先由同一级的各个点进行教学,然后再归纳到更上一级,以此类推。第三种类型:平行组织者+整体协调,当先行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又不低于当前教学内容,且二者之间具有某些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时,对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可以采用整合协调策略,所谓整合协调就是通过分析、比较先行组织者与当前教学内容在哪些方面具有类似或共同的属性,以及在哪些方面具有差异性,从而帮助贺促进学习者学习,以便把当前所学的新概念纳入到认知结构的某一层次之中,归结到包容范围更广、抽象概括程度更高的概念系统之下的过程。微课就是主题明确、内容精干、篇幅短小的课程,通常一门课程都是在3小时以内,它是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快捷化、碎片化的市场需求,也成了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微课作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产物,有其鲜明的特征:模块完整、聚焦问题、迭代更新。PRM(现象呈现(Phenomenon)——原因分析(Reason)——措施及解决方案(Measures))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课程开发模型,尤其适用于微课开发。PRM模型的操作流程如下:图8-1PRM模型的操作流程PRM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模块,一个课程可以由多个PRM组成,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不断组合。PRM模型可以开发专门适用于网上学习的内容。版权课程是作为一位培训师的核心技能,获得版权课程有两种途径,一种方式是参加认证培训,获得某个版权课程的授权;另一种方式是开发版权课程,这也是培训师的核心能力。版权课程的开发有很多途径和模型,其中业务常用的是“一万小时定律”。根据一万小时定律,开发一门精品版权课程需要完整的五个步骤:(1)第一步,确定课题,要确定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课题,要考虑自身因素和市场前景;(2)第二步,专业开发,要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先进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开发精品课程;(3)第三步,反复验证,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做实验,一万小时定律还存在一定的规律即-10000流程,1指确定一个课题,10指将这个课题在10个领域试用,100是指100次的不断适应,1000是指1000人次,10000是指一万小时;(4)第四步,固化定型,课程教学指导图、教学指导书、导师、学员手册、课程简介、工具包等一系列课程包都基本定型,真正成为一门成熟的课程;(5)第五步,商业推广,正式做商业推广,让课程走向市场,进行正式的培训。开发精品课程和版权课程,是行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提高行业竞争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让培训真正推动企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重要方向!
/
本文档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