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6-20课)

2018-04-30 194页 ppt 14MB 8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满天星0822

暂无简介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6-20课)(前2070年——前160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1046年——前771年)(公元前770~前476年)(公元前475~前221年)(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前221年——前207年)(前202年——9年)(25年——220年)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特点:首次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特点: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第...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6-20课)
(前2070年——前160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1046年——前771年)(公元前770~前476年)(公元前475~前221年)(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前221年——前207年)(前202年——9年)(25年——220年)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特点:首次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特点: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第16课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背景: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胜利结果:交战双方:时间:袁绍和曹操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意义:以少胜多特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匈奴刘璋刘表袁术张鲁袁绍曹操袁绍曹操曹操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之后彻底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以来的割据战乱局面。二、赤壁之战背景: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右边是明朝人画的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幅画。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还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三顾茅庐动脑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二、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失败退回北方结果:交战双方:时间:曹操和孙刘联军意义:以少胜多特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曹刘孙孙刘联军不足五万刘刘20万大军刘刘208年赤壁之战1、三国建立的背景:三、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2、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三、三国鼎立国名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魏蜀吴220年洛阳曹丕221年成都刘备222年229年建业孙权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三、三国鼎立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就重视农耕,大兴屯田,使流民生活稳定下来。魏国建立之后,统治者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1)魏国经济的发展三、三国鼎立的形成(2)吴国经济的发展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三、三国鼎立的形成(3)蜀国经济的发展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的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刘备孙权联合抗曹赤壁之战(208年)魏蜀吴歌诀记忆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三国经济有发展,230年卫温去台湾。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昆阳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A、220年B、222年C、221年D、229年CAD4、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5、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6、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曹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句话有错误。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幸存的人有如百分之一,想起来就让人感到苍凉。(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是:东汉末年,因地方军阀割据混战,导致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出现了百姓流离失所、死者相籍的场景。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写于“官渡之战”)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宏大的志向——统一全国没有曹操想统一中国,但“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军……。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招贤纳士,人才济济。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主观客观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经济:实行屯田,发展生产。军事:精通《孙子兵法》,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孙、刘曹操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历史使人智慧1、应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自满必然失败;2、合理利用自然条件;3、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4、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以少胜多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之战曹操胜利曹操失败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定都220年221年222年229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魏蜀吴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一、西晋的建立220年221年222年-229年三国归晋魏蜀吴1.三国归晋——西晋的统一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一、西晋的建立1.三国归晋——魏灭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一、西晋的建立1.三国归晋——晋代魏264年暴君孙皓即吴国皇帝之位,吴国众叛亲离。279年冬,司马炎兵分六路大举伐吴。280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一、西晋的建立1.三国归晋——晋灭吴魏吴魏263年266年280年完成统一西晋统一西晋疆域图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这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一、西晋的建立2.西晋的社会风气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些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这些大地主、大贵族治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多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石崇王恺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二、八王之乱1.晋初分封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2.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二、八王之乱匈奴鲜卑鲜卑羯氐羌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3、走向分裂--八王之乱二、八王之乱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东海王司马越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316年匈奴亡西晋二、八王之乱4、西晋的灭亡导致西晋王朝短命的原因是:A.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社会上层生活腐败B.皇族争夺权力,连年混战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贵族起兵,攻击西晋皇权与王权的矛盾主要根源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崇尚武力,文化落后文化先进,不善征战1.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匈奴鲜卑羯氐羌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2.东晋十六国3.前秦统一北方氐族符氏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任用王猛为相,统一了黄河流域。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使得前秦境内的胡汉矛盾有所缓和。前秦是哪个民族于何时建立的?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了北方?351年建立382年统一394年灭亡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西魏  北周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今河南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东魏  北齐北魏(534~550年)(557~581年)(386年.439~534年)4.十六国北朝的政权更替北朝:十六国(439年--581年)(535~557年)(550~577年)(316年—439年)南北朝地图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历史时期特点: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2、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3、我国古代历史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南北朝北朝南朝1.西晋第一个皇帝是()  A.司马懿  B.司马师  C.司马昭  D.司马炎D2.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三国中的魏国B、氐族建立的前秦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D、女真族建立的金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由于封国势力做大,严重威胁到了中央的权力。1.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分封制是一个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有人认为它有利于维护统治,有人认为它危害统治,历代统治者对它拿起又放下,使他折腾了好几千年。西周、西汉。2.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政治、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族同宗说明了什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族同宗,说明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是炎黄子孙,我们同出华夏文明,我们血脉相连,我们是一家人。(民族大融合)北齐西魏北周十六国北朝南朝梁齐东晋西晋北魏东魏宋陈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220年-266年西晋灭魏221年-263年魏灭蜀222年-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魏蜀吴266年-280年-316年两晋西晋十六国东晋317年-420年南北朝北朝南朝前秦383年淝水之战北齐西魏北周十六国北朝东晋西晋北魏东魏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与“十六国”的并立317年司马睿建立_______,都城在________。东晋建康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西晋灭亡后,317年,南逃的北方士族和南方大族拥立西晋皇族司马睿为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一、东晋的兴亡族名所建立的政权匈奴前赵、北凉、夏鲜卑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羯后赵巴氐成汉氐前秦、后凉羌后秦汉前凉、西凉、北燕一、东晋的兴亡2、祖逖北伐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383年80万对8万兵力对比:交战双方:时间: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结果:一、东晋的兴亡3、淝水之战西晋十六国东晋南朝宋北朝420年刘裕4.东晋的灭亡一.东晋的兴亡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西晋宋—479年齐萧道成479年—502年梁萧衍502年—557年陈陈霸先557年—589年洛阳建康东晋南朝司马炎司马睿刘裕266年—316年317年—420年420年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的更替南北朝地图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赋轻役稀,民殷国富,社会安定。二.南朝的政治2.刘宋的统治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二.南朝的政治3.梁武帝萧衍的统治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女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第四: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主要原因)兴修水利;推广改进犁耕;精耕细作,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肥;育秧移栽水稻;麦稻兼作、双季稻;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三、江南地区的开发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农业:手工业:三、江南地区的开发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快速发展。在缫丝、织布、制瓷……。商业:城市繁荣。建康是大都市。海外贸易兴盛。三、江南地区的开发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建康城廓示意图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十六国东晋1.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2.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北朝南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1.东晋第一个皇帝是()  A.司马懿  B.司马师  C.司马昭  D.司马睿D2.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是因为()A、司马睿雄才大略,能征善战B、得到南北大地主的拥护C、淝水之战大败苻坚,使南方局势稳定D、与北方少数民族达成,使之暂不南侵B3.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C2.南京是我国古代的著名都城,被誉为“六朝”古都,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六个政权在此建都B.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C.三国至隋朝期间南方有六个政权在此建都D.十六国的政权都曾经在此建都C北齐西魏北周十六国北朝南朝梁齐东晋西晋北魏东魏宋陈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220年-266年西晋灭魏221年-263年魏灭蜀222年-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魏蜀吴266年-280年-316年两晋西晋十六国东晋317年-420年南北朝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宋齐梁陈前秦383年淝水之战东魏北齐北魏西魏北周439年-581年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第四: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主要原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东晋十六国形势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政权。前秦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382年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80万对8万兵力对比:交战双方:时间: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结果: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成语典故:一、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一、淝水之战北魏统一1、民族:3、统一时间:4、影响:2、政权名称:北魏439年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鲜卑族1、北方的统一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2、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④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⑤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①迁都: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平城洛阳北魏南齐迁都洛阳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平城《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洛阳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龙门石窟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学汉语——穿汉服北魏供养人服饰《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改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元长孙穆陆贺刘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二、北魏孝文帝改革西魏     北周北朝政权更迭表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今河南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东魏     北齐北魏(534~550年)(550~577年)(535~557年)(557~581年)(439~534年)4、改革的性质和认识性质: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农业生产定居畜牧业“胡人汉服”“汉人胡服”文化教育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交融:特点:(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3)北方交融、南方开发。二、北魏孝文帝改革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民族服装汉族服装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南北朝的并立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④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⑤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①迁都: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问题思考:1.下图三幅画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1.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从历史上看,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和谐共赢,在每一次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后,都会产生更加强大的、比原来的民族更加优秀的群体,其结果都是形成更加强大的政权和更大范围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一是经济的交流发展。经济上相互补充,互相依存的兼容性,必然形成经济上的民族亲合力,由此而产生政治上的凝聚力。二是科学文化的进步。各民族通过文化及科学上的相互交流和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2.右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阅读后回答问题。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贺楼贺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三国中的魏国B、氐族建立的前秦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D、女真族建立的金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A、长安B、洛阳C、许D、殷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李悝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A、氐B、鲜卑C、汉族D、匈奴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羯B.鲜卑C.氐D.匈奴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220年-266年西晋灭魏221年-263年魏灭蜀222年-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魏蜀吴266年-280年-316年两晋西晋东晋十六国317年-420年南北朝南朝北朝420年-589年宋齐梁陈383年淝水之战东魏北齐北魏西魏北周439年-581年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①总结农业生产经验②强调遵循自然规律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1)内容(2)意义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北朝】贾思勰故里山东寿光有关《齐民要术》的现代浮雕《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其精髓即在于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集约经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误农时,因地种植。顺应天时,裁量地理,根基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放纵情欲违背大道,就会劳动而没有收获。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的“_______”,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_____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数学著作_______;历法__________;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周率二.科学家祖冲之割圆术七《缀术》【南朝】《大明厉》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古代骨算筹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推算zxxk“割圆术”-刘徽从圆内接正六边形起,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它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魏碑体[北魏][秦汉][魏晋]甲骨文[商周]金文大篆小篆[秦][商][周]文字的演变:三、书法、绘画和雕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吾将上下而求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一门艺术。_____和_____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_____独创楷书书法,后世称他的楷书为_________。西晋设置书博士,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书体。锺繇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三、书法、绘画和雕塑1.书法之一锺繇胡昭绝世之作锺繇锺繇和胡昭《宣示表》《宣示表》是钟繇写给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奏文,内容是劝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相传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又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故宫博物院藏。仍存的只有刻本,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宋刻宣示表原石,共18行。【东晋】“书圣”_______。当时人称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三、书法、绘画和雕塑1.书法之二王羲之《兰亭集序》“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王羲之晋帝有一次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虽然这个传说本身有些夸张,但是用以比喻书法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十分贴切!入木三分小故事:竹扇题字有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竹扇在集上叫卖。竹扇很简陋,没什么装饰,卖不出去,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很同情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就把竹扇交给他。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小故事:王羲之作品欣赏-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流传下来的_______________,苍劲厚重,粗犷雄浑。三、书法、绘画和雕塑1.书法之三碑刻书体(魏碑)魏碑2.绘画【东晋】的_______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三、书法、绘画和雕塑顾恺之顾恺之《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作的《女史箴》为题材画制的,现存世的为后人摹本。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女史箴》是教导宫中的女官如何修养自己的生活规范教科书。《洛神赋图》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时而“凌波微步”;时而飘忽遨游于云端,含情脉脉,仪态万千。3、雕塑——北朝石窟艺术北朝最著名的石窟有哪些?建在何地?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三、书法、绘画和雕塑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现存53窟,佛像5万余尊。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佛像造型雄伟,面部丰满而柔和,两肩宽厚,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山,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绝。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 共有近11万尊大小佛像,虽经一千多年的风化和上世纪30年代外国掠夺者的盗窃破坏,仍然保持了相当可观的面貌。  龙门石窟3.地理学郦道元的《水经注》【北魏】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水经注》著作河流水道字数内容原书和注解对比《水经》137不到1万河流流向、水情《水经注》1,252近20万引书437种河流详情,山川城镇,风土人情,历史典故。领域时代人物成就数学南朝农学北朝地理学北魏书法东晋绘画东晋雕刻北朝祖冲之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A、顾恺之B、祖冲之C、贾思勰D、王羲之B2、《齐民要术》是一部A、地理学专著B、农学著作C、数学专著D、医学著作B3、魏晋南北朝文化的显著特点是A、承上启下B、繁荣昌盛C、辉煌灿烂D、成就突出A4、下列各项不属于《齐民要术》的内容是A、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C、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D、强调兴修水利的重要性D5、喜欢旅游的同学,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应查阅A、《论衡》B、《水经注》C、《齐民要术》D、《九章算术》B6、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开始于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B7、“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形容的是A、王羲之的书法B、顾恺之的绘画C、云冈石窟的浮雕D、龙门石窟的浮雕A8、北魏统治者修建石窟、佛像的目的是A、宣扬佛教B、弘扬艺术C、发展旅游D、迫使人民信教A9、下列艺术品问世时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A、《兰亭序》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龙门石窟佛像B第21-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2、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的代表分别是和_________________。13、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画家很多,以东晋的__________最为出色,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10、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_________》,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1、__________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齐民要术王羲之兰亭序连连看东晋南朝北朝北魏祖冲之郦道元贾思勰王羲之顾恺之《兰亭序》《洛神赋图》《水经注》推算圆周率《齐民要术》图中的北魏帝后及大臣所穿的长袍,全都是汉族的服装及佛教盛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看图分析:下面是龙门石窟中的北魏《礼佛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
本文档为【(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6-20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