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课后延时服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篇

2023-03-30 5页 doc 26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妍妍11726

暂无简介

举报
课后延时服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篇PAGE\*MERGEFORMAT1课后延时服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篇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5篇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你知道如何写语文教案,它能够对你的教学工作产生关怀。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猛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3、学会本课生...
课后延时服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篇
PAGE\*MERGEFORMAT1课后延时服务小学三年级语文5篇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5篇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你知道如何写语文教案,它能够对你的教学工作产生关怀。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猛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消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教学时间2课时。作业:课内:抄写词语、组词、理解课文后填空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预备光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初识文意;教学字词;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进展和结果一、课前谈话,激发爱好,引入课文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老师范读,同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员在一所一般的乡村学校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三、同学自同学字、词和课文1、按生字表自同学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2、读通课文,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四、检查把握状况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留意订正。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如:“葛”留意笔顺,与“蔼”区分。“崇”与“祟”的区分。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争辩。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进展和结果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消逝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七、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其次课时教学目的:讲读课文;总结全文。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同学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留意说明时间、地点。)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消逝了几次?(3次)(二)三次消逝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消逝的地方?怎样消逝的要读出来。二、读讲第一次消逝1、指名读出这句话消逝的地方。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同学,体现了对祖国的爱。)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三、读讲其次次消逝1、自己朗读其次次消逝的地方。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严峻 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猛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消逝1、指名读。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感动”?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感动,被这种猛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4、理解最终两句话的含义。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猛烈的民族傲慢感,民族精神。)5、朗读训练。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猛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支配?(为了突出中心。)3、朗读三次消逝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六、总结深化“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我们都是中国人。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篇2学问与技能目标: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2、能结合阅读体验,从整体上了解“阳气”、“地气”等词语的意思;同时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与生活阅历理解“佝偻”、“朗朗的笑声”、“洋溢”、“蠕动”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过程与方法目标:1、进一步培育同学自主识字的力气。2、引导同学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积累课文中漂亮的词句、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同学发觉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气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策略与方法: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教学预备:同学预备:搜集有关于春天的节气歌、谚语等。熟读课文老师预备:生字卡片,春季的谚语等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师:春的诗歌,春的散文,春的古诗,还有春的谚语“大罢春,阳气升”奶奶对我说,可是我不明白啊,同学们,你们明白吗?(同学背诵)师:让我们来一起进入文章深化体会吧!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1、自主读文,明确要求:(1)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2)遇到难读的长句子,要和同伴相互倾听读正确。2、理解词语: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佝偻”、“锈”、“垛”、“疙瘩”、“轱辘”、“溢”、“荠”、“蠕动”、“耙”等字词的意思。3、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概括奶奶说的谚语的意思。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2、结合阅读体验,说说自己对阳气的理解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从整体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以及动态、静态、颜色、气息、声音等方面体会语言的丰富、奇妙。“一阵腾腾的脚步声”、两次“朗朗的笑声”,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体验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带来的希望。指导同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自主熟识字词,同桌相互测试。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枣”字,上下两部分的书写。五、拓展延长,积累实践1、收集有关于春天的谚语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春》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篇3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及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自己宠爱的部分。3、通过学习课文,培育同学观看、想象的力气,留意同学朗读水平的提高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展思维。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第一课时课前导语同学们,你们宠爱听童话故事吗?在故事里有凶狠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小兔……今日,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中的伴侣(出示丑小鸭的投影),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们熟识它吗?今日丑小鸭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特殊动听的故事,下边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故事吧。(听录音机读课文)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26丑小鸭)齐读。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并标出自然段,画诞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借助插图,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伸、闷”的韵母都是前鼻音。“钻”的声母是平舌音,“伸”是翘舌音。(1)读准字音。(2)理解词义。除了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还可以通过让同学找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近义词:赞扬——()难受——()欺侮——()美丽——()反义词:丑——()厌烦——()仔细——()瘦——()幸福——()急躁——()4、老师范读课文,小组争辩课文主要讲了什么?5、自读全文,请同学说说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假如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过渡语:通过刚才大家所读的,所说的,看得出你们都能够把握很多学问、大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一些问题,大家没读懂,提出来了,说明大家都有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细致地学习这篇课文。二、讲读1~3自然段。指名读1~3自然段。1、思考: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从哪里读懂的?2、找出丑小鸭,让同学看看丑小鸭和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3、从课文中画出描述丑小鸭样子的句子,了解大家叫它“丑小鸭”的缘由。4、轻声读1~3自然段,说说你还能读懂什么?这三段主要讲了什么?三、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26丑小鸭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过渡语:丑小鸭的命运怎样?二、学习第4自然段。1、丑小鸭为什么会挨欺侮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宠爱它?2、读读课文,说说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它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的心情怎样?3、品析词句,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4、丑小鸭被迫离开了家,你们有什么感想?小结:丑小鸭很可怜,大家都很怜悯它,也想关怀它,说明你们都很富有爱心。5、指导朗读,用怜悯、关怀、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第4自然段。过渡语: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三、学习第5自然段。1、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问: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2、体会词语。3、用悲凉、怜悯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过渡语:丑小鸭在外面怎样过日子呢?四、学习第6、7自然段。1、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自个儿在水中钻来钻去”?这时它观看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着重体会“晾奇”、“艳羡”。丑小鸭惊异的是发觉世界上竞有这么美丽的鸟;它艳羡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拘束地在天空飞行。2、伴随着天气的变化,丑小鸭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它是怎样过冬的?丑小鸭遇到困难以后都是怎样做的?体会“冻僵”、“幸亏”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境况凄惨,险些冻死。3、有感情地读6、7自然段,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凄惨。五、学习第8自然段。(熟读)1、天气暖了,丑小鸭出来闲逛,它突然发觉了什么?2、丑小鸭怎么发觉自己是一只天鹅的?3、通过多读来理解内容,理清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弄懂句意。4、训练朗读:从“突然”开头,要用惊异、欣喜的语气朗读,表达出丑小鸭为自己命运的转变,愿望能够实现而特别兴奋的心情。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有关天气、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随着天气、环境的变化,它的命运如何变化。七、总结、扩展。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小结: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进展变化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八、作业:背诵自己宠爱的部分。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篇4学问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傲岸、虚心”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岸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脆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同学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老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傲岸无理,一个虚心礼让,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二、初步感知课文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状况。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特殊认真,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师:同学们认读得特殊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宠爱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开头了。三、品读课文师: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师: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知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生:不要高傲,要学习陶罐一样虚心……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高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师: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讽刺这个词的理解,讽刺是什么意思呢?生:瞧不起,赞扬……师: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生:为什么铁罐那么高傲……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爱好。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这个寓言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汇报:1、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2、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3、铁罐讽刺陶罐还有哪句呢?这时候又是什么态度呢?哪位同学带着轻视的样子来读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师范读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讽刺陶罐的?铁罐从开头的傲岸到轻视再到生气,谁再来读读铁罐生气的句子。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高傲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高傲自大的语句,谁来仿照高傲自大的语气来读读。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态度又如何呢?学习前面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7、找到了吗?谁情愿来告知大家。生答。这一句能体现陶罐的什么态度呢?8、我的确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加上的确更能显出自己的态度。9、你认为陶罐脆弱吗?哪个词能证明它不脆弱。(争辩)现在请同桌互读对话,老师想请同学到台上来读。然后大家来给评评读得怎么样?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如何能,快来读读课文的最终一部分?11、他们最终如何呢?四、总结1、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课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2、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3、人与人之间要懂得相互敬重,相互谦让,学会全面看问题。五、作业同学们联系课文,尝试着自己来编一则寓言故事。课后延时服务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篇5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阅历加深对寓言的理解。3、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具预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3、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生自由发言。3、师归纳。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岸地讽刺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照旧精致,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讽刺陶罐。)板书:讽刺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讽刺的意思。讽刺: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尴尬。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讽刺陶罐的?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③面对铁罐的讽刺,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岸。面对铁罐的傲岸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虚心。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岸、高傲陶罐:虚心、忍让、不高傲不自卑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7、指导朗读19自然段。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岸、高傲,陶罐的虚心、忍让、不高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②留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岸、高傲,读出陶罐的虚心。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讽刺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终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照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实、美观。)(铁罐被氧化消逝的无影无踪。)2、当人们发觉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兴奋、惊异)(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当年被铁罐讽刺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高傲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时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没有,由于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同学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五、总结课文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这则寓言接受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知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六、作业: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知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高傲。
/
本文档为【课后延时服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