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与班花一起走过的日子

与班花一起走过的日子

2023-04-13 2页 doc 13KB 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凹凸漫

熟悉房产开发全流程,擅长解决各类设计及工程技术问题

举报
与班花一起走过的日子第六讲 常用养生方法---四诊(望舌)与养生 中医养生学 中国绝学之 望舌与养生 望舌与养生 望舌是中医诊断疾病方法之一; 望舌与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特色方法; 中医诊断疾病主要有四种方法。 望舌与养生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望舌与养生 中医四诊 望舌与养生 望舌与养生 望舌是中医诊断疾病方法的特色之一,属于望诊。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有四种——四诊。 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视觉——观察神、色、形、态、舌象等……… 闻诊:听觉、嗅觉—...
与班花一起走过的日子
第六讲 常用养生方法---四诊(望舌)与养生 中医养生学 中国绝学之 望舌与养生 望舌与养生 望舌是中医诊断疾病方法之一; 望舌与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特色方法; 中医诊断疾病主要有四种方法。 望舌与养生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望舌与养生 中医四诊 望舌与养生 望舌与养生 望舌是中医诊断疾病方法的特色之一,属于望诊。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有四种——四诊。 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视觉——观察神、色、形、态、舌象等……… 闻诊:听觉、嗅觉——听病人声音、嗅病人气味……… 问诊:询问——病人或陪诊者……… 切诊:触觉——触、摸、按压病人脉或肌肤等……… 望舌与养生 望舌与养生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问:扁鹊兄弟三人孰最善为医? 答: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特点:以知里 要求:四诊合参 望舌与养生 一、望诊 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内容 望神 望色 望形态 望头颈、五官 望皮肤 望舌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神 望神: 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 内容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表现】  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 【提示】 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的表现。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神 内容 少神: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 【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亦可见于体质虚弱者。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神 内容 失神(无神): 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见于久病、重病患者。                       【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识不清。 【提示】 精亏神衰—提示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机体功能严重衰减。多见慢性久病病人,属病重。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神 内容 假神:重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临终前的预兆。 【表现】久病重病之人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 休,想见亲人; 语声—忽而清亮起来; 面色—突然颧赤如妆; 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提示】病危。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绝。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色 望色——观察病人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与光泽 色——皮肤的颜色,色调变化; 泽——皮肤的光泽,明度变化。 主要介绍望面色。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色 正常:中国人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 异常:——五色主病 白色 黄色 赤色 青色 黑色 微黄、红润光泽。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色 白色——主虚、主寒证、主失血 面色淡白无华——血虚、失血证 面色晄白虚浮——阳虚 面色苍白——阴寒内盛或阳气暴脱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色 黄色——主虚、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 黄胖(虚浮)——脾虚湿蕴 黄疸:一身俱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阳黄(湿热证) 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证)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色 赤色——主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颧潮红——阴虚证 面红如妆——假神(戴阳证)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色 青色 主寒——青黑 主痛——阵发性 主瘀血——青紫 主惊风 ——面色青 小儿面青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先兆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色 黑色——主肾虚、水饮、血瘀 面黑暗淡——肾阳虚 面色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发黑——肾阳虚水泛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舌 舌是人体健康的睛雨表。 认识舌? 组成——舌质、舌苔 舌质: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又称舌体; 舌苔: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分部—— 舌尖 舌中 舌根 舌边。 舌质 舌苔 舌根 舌中 舌尖 舌边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舌 舌面脏腑分区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根—肾 舌边—肝胆 舌根---肾 舌中—脾胃 舌尖—心肺 舌边—肝胆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舌 为什么望舌可以了解健康? 人体五脏六腑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有联系。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 脾开窍于口,舌居口中,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足少阴肾经夹舌本; 肺经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 胃——舌苔禀胃气而生,系胃气上蒸于舌面而成 。……… 古人把写舌诊的专著取名叫《金镜录》、《舌鉴》等。 中国古代有“脉有假脉,舌无假舌”的论述。 内脏有病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在舌上。学会看舌,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舌 如何望舌? 光线: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  姿势:正坐,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充分暴露。     顺序:舌苔→舌质;舌尖→舌中→舌根→舌边。     注意“染苔”:食物或药物,使舌苔染色。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舌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舌体柔软,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 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 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薄铺于舌面,揩之不去, 其下有根,干湿适中,不粘不腻。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舌 望舌的主要内容 望舌质 舌色: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 舌形: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齿痕舌、芒刺舌 舌态:强硬舌、痿软舌、颤动舌、歪斜舌、吐弄舌 望舌苔 苔色: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脱 望舌与养生 望舌质-----舌色 舌色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虚证 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补气、多吃山药。 血虚:面色蒌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必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补血、多吃红枣。 寒证 面色苍白,四肢凉,怕冷,口不渴,大便稀,小便清长,舌淡白,脉迟。——祛寒: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舌—望舌质 红舌——主热证 实热证:鲜红而起芒刺或见黄苔。清热,多吃蔬菜、水果(冬瓜、绿豆)等,少吃辛辣、肥腻、油炸食物。 虚热证: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滋阴清热,西洋参,多吃甲鱼、雪梨、西瓜等。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质 绛舌——主内热深重 外感病,或有红点芒刺为热入营血。 内伤病,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为阴虚炎旺。 清热。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质 紫舌——主瘀血 或寒:青紫或淡紫湿润,为寒凝血瘀。 或热:紫绛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行气活血,当归、三七、丹参,多喝花茶,如玫瑰花茶、薄荷茶、茉莉花茶等。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质 舌形 胖大舌 胖嫩舌:淡白胖嫩,属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注意保暖,平日熬鸡汤、骨头汤,汤中加山药、茯苓。      肿胀舌:红而胖大,心脾热盛;青紫而胖大,中毒。清热、解毒。 瘦薄舌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补气血,人参、黄芪、当归。 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补阴。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质 裂纹舌——主阴血不足 舌色浅淡而裂——血虚。补血。 舌红绛而裂——热盛伤津,阴津耗损;阴虚。补阴。 齿痕舌——主脾虚或湿盛。 补脾,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 祛湿,山药、薏苡仁、冬瓜等。 芒刺舌——主热盛 舌尖生点刺——心火亢盛:竹叶、甘草、灯心草、生地、麦冬煮茶饮,多吃莴苣、芹菜、生菜、苦瓜、白果等。 舌中生点刺——胃肠热盛:多吃绿豆、苦瓜、白菜、芹菜、香蕉、梨等。 舌边生点刺——肝胆热盛:白菊花、夏枯草、白芍泡茶饮。喝绿豆汤 。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质 望舌态 强硬舌(舌强)——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先兆。 痿软舌——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颤动舌——虚损、动风。 歪斜舌——中风或中风先兆 。 吐弄舌 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弄舌——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短缩舌——寒凝筋脉、痰浊内阻 、热盛伤津、气血俱虚 。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苔 望苔色 白苔——主表证、寒证。 表证:解表,发散风寒、风热。生姜汤、葱白汤;金银花、板蓝根、菊花、薄荷等。 寒证:热性食物。当归生姜羊肉汤。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苔 黄苔——主热证、里证 。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为热结。 清热:金银花、菊花、板兰根、夏枯草、黄连等。多吃苦瓜、黄瓜、西瓜、绿豆等。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苔 灰苔——主里证。 苔灰而干——里热证,清热。 苔灰而润——寒湿证,祛寒。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苔 黑苔——主里证 黑而燥——热极 黑而润——寒盛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苔 望苔质 厚薄苔——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薄苔—正常人,病初、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 厚苔—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饮湿食积滞。祛湿或助消化。少用甜腻厚味的食品。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苔 润燥苔——测津液之多少 润苔(滑苔)—津液未伤,主阳虚、寒湿内停。祛寒除湿。 燥苔—津液已伤,主热盛伤津,或阳虚气不化津。清热或通阳。 望舌与养生 望舌—望舌苔 腐腻苔 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 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一层油腻状粘液。 腐苔——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所致。主食积、痰浊、内痈、湿热。 腻苔——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主湿浊、痰饮、食积、湿热等。 祛湿:车前草、薏苡仁(米仁)、藿香、佩兰、茯苓等。多吃赤小豆 、冬瓜、苦瓜 、丝瓜、马兰头等。 消食: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陈皮、保和丸等。少吃或吃清淡食物,水果、蔬菜之类。 望舌与养生 望诊——望舌—望舌苔 剥脱苔 光剥苔(镜面舌)——胃阴枯竭,胃气将绝。 俗话说"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 花剥苔(地图舌)——胃之气阴两伤。 补气阴:西洋参、百合、雪梨、山药等。小儿调理脾胃。 望舌与养生 望舌—临床(养生)意义 望舌临床意义 判断正气盛衰: 舌质:红润—气血旺盛;淡白—气血不足 舌苔:苔薄白而润—胃气旺;舌光无苔—胃气阴亏虚 分辨病位深浅: 舌质:红舌—气分,绛紫—血分。 舌苔:薄苔—表;厚苔—里。 区别病邪性质: 舌质:瘀斑瘀点—瘀血; 胖大—可见痰湿内停 舌苔:黄—热 ; 白—寒; 腐腻—多痰饮、湿浊、食积 推断病情进退: 苔:白→黄→灰黑——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 病进 苔:厚→薄——病退。 望舌与养生 望舌与养生 养成望舌的习惯; 每天早晨洗脸、刷牙、望舌; 指导一天工作、学习、生活; 及早发现健康状况,身体的疾病; 舌象是健康的一面镜子,根据舌象的变化调整日常的起居、饮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养生对于增进健康,防病治病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对舌象的特征、意义及其相应的养生的原则和方法等有初步的认识,据此调整日常的生活起居,选择合里的食疗处方。 望舌与养生 中医养生术 搅舌疗法 用舌头在齿唇间用力抹搅旋转来治病强身的一种方法。由 经常活动舌头对促进心血管健康非常有好处,常做舌头操,伸缩舌头,或把舌头在口腔中来回地搅动,然后把津液咽下去,能增强脾胃功能,还可强健身体。 舌抵上腭功 静坐,用舌头自然抵住上腭,保持3分钟,期间尽量排除杂念 然后把产生的津液慢慢咽下去,经常练习,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康复大有裨益。 望舌与养生 第二节 闻诊 闻诊: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指辨病人的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生的异常声响,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性质的诊病方法。 嗅气味:指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包括病室、病体、分泌物、排出物。 望舌与养生 第二节 闻诊——听声音 正常声音: 发音: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 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 男:声低而浊; 女:声高而清; 儿童:声尖利而清脆; 老人:声深厚而低沉。 意义:宗气充沛,气机调畅。 望舌与养生 第二节 闻诊——听声音 语声 语声强弱 语声响亮有力—阳证,实证、热证 语声低微无力—阴证、虚证、寒证 语声重浊——外感风寒,或湿浊阻肺 语音嘶哑 新病音哑失音——实证(风寒、风热、痰浊) 久病音哑失音——虚证(肺肾两虚) 语言错乱 谵语、郑声、狂证、癫证。 望舌与养生 第二节 闻诊——听声音 呼吸 少气——气虚证。 气粗——实热证。 哮喘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哮:喘+哮鸣音。 咳嗽——肺气上逆。 呃逆、嗳气——胃气上逆。 呃逆——胃气上逆,从咽喉发出的一种不自主的冲击声,声短气频,呃呃作响。 嗳气——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 望舌与养生 第二节 闻诊——听声音 嗅气味 正常: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流畅——无特殊气味 异常:脏腑、气血、津液病变——出现异常气味 意义 气味酸腐臭秽——多实热 气味微有腥臭——多虚寒 望舌与养生 思考题 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假神的特点? 正常面色? 试述五色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何谓正常舌象? 常见异常舌象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 概念: 问诊是医生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内容: 问一般情况 问生活史 问家族史与既往病史 问起病 问现在症状(现病史)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 问现在症状 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辨证的重要依据。是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询问。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现,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问寒热 问寒热就是询问病人有无冷与热的感觉。 寒: 恶寒:病人自觉寒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其寒不解。 畏寒:病人自觉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其寒可解。 热: 体温升高,即体温高于正常。 体温正常,但自觉全身或局部有热感。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寒热 恶寒发热: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体温升高。 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外感表证 古人云“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①恶寒重,发热轻:为表寒证,由外感寒邪所致。 ②发热重,恶寒轻:为表热证,由外感热邪所致。 但寒不热:病人只畏寒而无发热。 可见于里寒证。 ①新病畏寒,脘腹或其它局部冷痛剧烈,脉沉迟有力:为实寒证。 ②久病畏寒,体弱,脉沉迟无力:为虚寒证。多为阳虚,形体失于温煦所致。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寒热 但热不寒: 病人只觉发热而无恶寒。可见于里热证。 壮热:高热持续不退,属里实热证。 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阳明潮热、 阴虚潮热、湿温潮热: 微热:即轻度发热。见于某些内伤病或温热病后期。 寒热往来: 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证。 ①发作无定时:兼见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不欲饮食等属少阳病。 ②发作定时: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兼见头痛,口渴,多汗等症,属疟疾。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汗 1.表证辨汗: 无汗:兼恶寒重,发热轻,头项强痛,脉浮紧--外感寒邪,属表寒证,亦称表实证。 有汗:兼发热恶风,脉浮缓--外感风邪,为表虚证;若兼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痛,脉浮数--外感热邪,属表热证。 2.里证辨汗: 自汗:日间汗出,活动更甚——气虚、阳虚。 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阴虚。 大汗:实热证。 绝汗: 亡阳证、 亡阴证。 战汗:先恶寒战栗,继之大汗出。为疾病好转或恶化转拆点。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问痛 疼痛机理: 不通则痛(实致痛)——外邪、气滞血瘀、痰浊、食滞、虫积,阻滞脏腑、经络——气机不畅,气血闭阻。 不荣则痛(虚致痛)——气血不足、阴精亏损,脏腑经络失养。 问疼痛部位 头痛: 头项痛(后)——太阳经 头侧痛(侧)——少阳经 头额痛(前)——阳明经 头顶痛(顶)——厥阴经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问痛 问头痛部位 胸痛——心肺病变 胁痛——肝胆病变 脘痛——胃(脾)病变 腹痛—— 大腹——脾胃 小腹——肾、膀胱、大小肠、胞宫 少腹——肝 腰痛——肾病变 四肢痛——经络、肌肉、关节病变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问痛 疼痛性质: 胀痛——主气滞 走窜痛——主气滞、主风邪 固定痛——主瘀血 刺痛——主瘀血 冷痛——主寒证 灼痛——主热证 绞痛——主实证 隐痛——主虚证 重痛——主湿邪 痛疼规律: 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痛而拒按——实证 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痛而喜按——虚证 望舌与养生 疼痛性质 特点 临床意义 胀痛 痛而且胀 气滞,但头部胀痛或目胀而痛为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 刺痛 痛如针刺 瘀血 窜痛 疼痛部位游走不定 气滞;风证 冷痛 痛有冷感而喜暖 阳气不足或寒邪阻络 灼痛 痛有灼热感而喜凉 火邪窜络,或阴虚阳亢 绞痛 痛势剧烈如刀绞 有形实邪阻闭气机 隐痛 痛不剧烈,绵绵不休 虚证 重痛 痛有沉重感 湿证 ,但头部重痛为肝阳上亢 酸痛 痛而有酸软感觉 湿证 ,唯腰膝酸痛多属肾虚 掣痛 抽掣牵扯而痛 经脉失养或阻滞不通所致 空痛 痛有空虚感 虚证 望舌与养生 气血精髓亏虚 主虚证 疼痛有空虚感 空痛 阻滞不通;经脉失养 主虚实夹杂 抽掣牵扯而痛,由一处而连及它处 掣痛 湿邪困阻气机 主湿邪 疼痛有沉重感 重痛 精血亏损;阳气不足 主虚证 疼痛不甚,绵绵不休 隐痛 有形实邪阻闭气机(瘀血、结石);寒邪 主实证 疼痛剧烈如刀绞 绞痛 火邪;阴虚火旺 主热证 痛有灼热感,而喜冷恶热 灼痛 寒邪;阳虚 主寒证 痛有冷感而喜暖 冷痛 瘀血;寒湿痹证 主瘀血 痛处固定不移 固定痛 气滞;风湿痹证 主气滞 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 走窜痛 瘀血 主瘀血 疼痛如针刺 刺痛 气滞、或火热 主气滞 痛而胀感 胀痛 病 因 病 机 特 点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饮食、口味 食欲和食量——了解脾胃功能的强弱、判断疾病的轻重和估计预后的好坏。 食欲减退(“纳呆”或 “纳少” ) 脾胃气虚 、湿邪困脾、肝胆湿热、食滞内停 多食易饥 胃火亢盛、胃强脾弱 饥不欲食 胃阴不足 偏嗜食物 小儿嗜食生米、泥土等属虫积;已婚妇女,嗜酸,停经、恶心等为妊娠,属生理现象,不为病态。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饮食、口味 口渴与饮水——了解病人津液的盛衰和输布障碍,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 口不渴——津液未伤 寒证病人,亦见虽非寒证而体内无明显热邪的病人。 口渴多饮——津液大伤 实热证、消渴病。 渴不多饮——轻度伤津液或津液输布障碍 阴虚证、湿热证、痰饮内停、内有瘀血。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饮食、口味 口味——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反映。 口淡乏味——属脾胃气虚 口甜或粘腻——属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 口中酸馊——属伤食 口苦——属热证 口咸——属肾病及寒证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睡眠 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卫气昼行于阳经,阳气盛则醒;夜行于阴经,阴气盛则眠。 失眠: 又称“不寐”,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彻夜不眠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多梦。 心肾不交 、心脾两虚 、胆郁痰扰 、食滞内停 嗜睡: 又称“多眠”。以神疲困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 地入睡为其证候特点。 痰湿困脾 、脾气虚弱 、心肾阳衰 、温病热入营血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二便 正常大便:成形干燥,色黄,干湿适中,排便通畅,每日排便一次。 便次异常 便秘——实热证、实寒证、虚证 泄泻——湿热 、寒湿、食滞等 便质异常 完谷不化(含未消化食物)——脾阳虚、肾阳虚 溏结不调(时干时稀)——肝郁脾虚 脓血便(夹脓血粘液)——痢疾 排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大肠湿热下注 里急后重——痢疾(湿热内阻,肠道气滞) 排便不爽——湿热蕴结;肝气犯脾;伤食泄泻 滑泻失禁——脾肾虚衰,肛门失约;脾土衰败 肛门气坠——脾虚中气下陷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二便 正常小便:色淡黄,量适中,日排尿次数3-5次,排出通畅,无不适感。 尿量异常 量多:清长量多——虚寒证;夜尿多——肾虚;多饮多尿——消渴证 量少:伴口渴咽干——热病伤津;伴浮肿——水肿病 尿次异常 频数:短赤而急迫—下焦湿热;量多色清,夜间尤甚——下焦虚寒。 次数减少:同量少 癃闭:实证—湿热下注、瘀血、结石阻塞;虚证——肾虚。 排尿感异常 小便涩痛——淋证(湿热下注) 余沥不尽——肾气虚 小便失禁——肾气虚 遗尿——肾气虚,膀胱失约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经带 月经:周期,行经天数;月经量色质;有无闭经或经行腹痛;末次月经;初潮、绝经年龄。 经期异常 含 义 意 义 月经先期 经期常提前8-9天 多见气虚;血热 月经后期 经期常推迟8-9天 多见血虚;气滞;寒凝血瘀 经期错乱 月经或前或后来潮,经期不定 多见肝郁气滞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经带 含 义 意 义 月经过多 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 血热;气虚;血瘀 月经过少 月经量明显减少 血虚;寒凝、瘀血、痰湿阻滞 崩 漏 非行经期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 血热;脾肾气虚;瘀血 闭 经 女子年逾18岁未潮,或已行经又停经3月以上未受孕者 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寒凝、痰湿阻滞 2.经量异常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经带 3.经色、经质异常 色淡红质稀——血虚 色深红质稠——血热 色紫暗,夹血块,兼小腹疼痛——寒凝血瘀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经带 带下 量、色、质、气味 含 义 意 义 白带 带下色白量多,质稀如涕,淋漓不绝 脾肾阳虚,寒湿下注 黄带 带下色黄,质粘臭秽 湿热下注 赤白带 白带混有血液,赤白杂见 肝经郁热;湿热下注 望舌与养生 第三节 问诊——小儿(哑科)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趋康复 内容: 出生前后情况 出生前——了解先天 出生后——了解后天营养及生长发育 预防接种,传染病史 麻疹、水痘等 易使小儿致病的原因 外感六淫、伤食、惊吓等。 望舌与养生 第四节——切诊 脉诊:亦名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 、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诊的部位与方法 部位(寸口诊法) 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 寸口分部及候脏腑 寸 关 尺 左手 心 肝(胆) 肾 右手 肺 脾(胃) 肾 望舌与养生 诊脉方法 ①指法 三指平齐,以指腹触摸脉体,中指定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 常用指法: 浮取:轻指力按至皮肤(举) 中取:中等指力按至肌肉(寻) 沉取:重指力按至筋骨(按) 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 单按: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 三部九候 第四节——切诊 望舌与养生 第四节——切诊 ②平息和体位 平息定至:一息四~五至。 体位:正坐或仰卧——使手臂同心脏同一水平。 ③诊脉时间 清晨未起床,未进食,环境安静为最佳。 一般诊脉时间不少于1分钟。 望舌与养生 第四节——切诊 正常脉象(平脉、常脉) 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寸、关、尺三部均触及,沉取不绝。 正常脉象随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 斜飞脉: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 反关脉: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 望舌与养生 第四节——切诊 常见病脉与主病 ①浮脉: 轻按即得,重按反减 主表证 浮而有力——表实证; 浮而无力——表虚证。 ②沉脉: 轻按不应,重按始得 主里证 有力——里实证; 无力——里虚证。 脉位深浅 望舌与养生 第四节——切诊 ③迟脉: 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 主寒证: 有力——实寒证 无力——虚寒证 ④数脉: 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90次/分) 主热证 有力——实热证 无力——虚热证 脉动频率快慢 望舌与养生 第四节——切诊 ⑤虚脉: 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主虚证。 ⑥实脉: 脉来充盛有力,其势来盛去亦盛,应指幅幅,举按皆然 主实证。 脉动力度强弱 望舌与养生 第四节——切诊 ⑦洪脉: 脉来宽大,来盛去衰 主热甚。 ⑧细脉: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 脉宽大小 望舌与养生 第四节——切诊 ⑨滑脉: 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正常青壮年、孕妇等气血旺盛者 ⑩涩脉 往来艰涩不畅,应指如轻刀刮竹 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 脉流利度 望舌与养生 第四节——切诊 ⑾弦脉: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诸痛证、痰饮等。 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⑿紧脉: 脉来绷紧,应指紧张有力,状如牵绳转索 主寒证、痛证 脉紧张度 望舌与养生 第四节——切诊 ⒀促 脉: 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主阳盛实热、邪气阻滞 ⒁结脉: 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主阴盛气节结、寒痰、血瘀 ⒂代脉: 缓而时止,止有定数 主脏气衰微 脉 均 匀 度 望舌与养生 第四节——切诊 相兼脉(复合脉) 特点:二种或二中以上的脉象同时出现 主病:等于该相兼的各单一脉象主病相合。 浮数脉:主表热证 沉细数脉:主里虚热证 望舌与养生 思考题 恶寒、畏寒、潮热、盗汗、自汗的概念和意义? 胀痛、走窜痛、刺痛、隐痛的临床意义? 脉诊的部位与方法? 正常脉象? 常见的病脉与主病是什么? 谢谢!
/
本文档为【与班花一起走过的日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