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甘肃省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2023-03-20 3页 doc 2MB 3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517709

暂无简介

举报
甘肃省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指导意见(试行)PAGE-24-PAGE\*MERGEFORMAT-1-甘肃省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的精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本指导意见。第一部分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育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
甘肃省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指导意见(试行)PAGE-24-PAGE\*MERGEFORMAT-1-甘肃省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的精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11版)》,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本指导意见。第一部分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育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读写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二、语文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生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三、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结合汉字和汉语的自身特点,让学生通过大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感悟、习得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且恰当运用规律,进行语文学习。四、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情境。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如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渠道,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语文教学提倡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来评价师生的教与学。要改进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第二部分实施建议一、确立适切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注重积累、感悟、应用。语文教育首先是母语文化教育,其基本目标是:理解和运用民族的语言文字,体认和传承民族文化。其次包括多元文化沟通。要对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做整体、综合把握,不宜将每个维度的目标割裂开来。每个教学单元(教材单元、篇章、课节)的目标不必面面俱到。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体验应该成为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方法目标的重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划分为小学1-2年级,小学3-4年级,小学5-6年级,初中1-3年级四个学段。每个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分别提出目标。要在把握各学段重点教学目标的同时,把握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纬度应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他们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偏重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但这三个维度之间又不是互相割裂的,需要对他们之间进行整合。掌握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一个目标,过程和方法是达成目标的途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对学生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由此可见,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它们完整的统一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并在教学中躬行实践,才能落实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一)钻研教材,明了编排体系和意图。熟知所在地区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及特点,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课程标准,吃透课标中对学科的总体要求。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语文教材,不只是传授语文课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凭着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对教材不断拓展与创新、补充与完善。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与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教学资源中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力争做到“超越教材”、“用好教材”、“教活教材”。(二)明确各学习领域及各学段要求识字教学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要区分生字音形义的难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坚持音形义结合的原则,以字义为核心,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和字形。要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课文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识字。切实指导学生写好字,要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位置,注意笔顺正确,难写的字教师要示范,学生写完字要有讲评和反馈。第二学段(3~4年级)本学段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倡通过语文实践认字,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识字。鼓励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个性化识字,在识字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识字过程中,本着“字不离词”的原则,以词为单位进行识记。培养学生借助字词典,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能力。重视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写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三学段(5~6年级)随着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识字教学的方法有所变化。高年级的识字教学定位依然是识记字形,读准字音。建议对于生字词较多的课文,可以选择比较难记、难读、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这些集中列出的词语在进行教学时尽可能发挥最大功效。可以与前面学过的对比记忆,可以在新词基础上积累更多词语,可以举一反三,理解其他同类的或者形近、音近的词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下,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识记生字的活动中,省时高效地完成识字任务。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力求美观。同时在识字过程中积淀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第四学段(7~9年级)本学段强调了识字能力的培养和关乎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新接触的需掌握的常用字和已学过需复习、巩固的常用字上面。丰富识字教学方法。建议让学生用一两节课学习整册书的生字或解词;在具体教学某一课文时列出两个或三个生字作为学习目标。根据所教字的特点,辨音组词、辨形组词、辨义造句,灵活使用多种教法,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会用的教学目的;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课文中的生字,需要多方设置新的语言环境(造句、写短文、给定某个故事情节等),以达到能力的迁移;复习时,分类列表有助于分清主次,进一步整体感知,查漏补缺。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在教法的选择、训练的难易程度和训练量上都应该依此而区别对待。阅读教学第一学段(1~2年级)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要指导学生不仅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些课文还要读出感情,难读的地方教师应当范读。要多背诵和复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适当交流阅读感受。阅读教学一般按课文顺序进行,符合儿童的自然阅读习惯。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人文内涵,避免孤立地抽出一些词句作过细的分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把学生的疑难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对学生难以探究明白的内容,教师要讲解,讲解要正确、通俗。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任务,教师要具体指导,防止流于形式。要积极、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般采用先读课文再看画面的方式,防止用看图像代替课文阅读。提倡课外阅读,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第一学段的阅读可以从读图画书开始,从听教师读起步,逐步培养学生持续默读的习惯。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重视朗读,提高默读的速度。在阅读主线的引领下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避免问题过小、过细。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背诵、摘录、小练笔等手段习得读书方法,积累语言材料。在各种有效的语言文字的熏陶中,渗透人文性教学,使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大力提倡课外阅读,教师要根据年龄特点和时代特点推荐合适的读物,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加强阅读感受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建立课外阅读的评价激励机制,增加阅读量。每天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第三学段(5~6年级)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生字新词的形、音、义。注意体会关键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领会文章的主题。以朗读、诵读的训练贯穿始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略读和浏览的能力。老师要加以引导,改变学生“唱书”的不良习惯。在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注意轻重、快慢、停顿、感情基调;正确把握不同人物的语气。从对字词句的理解起步,逐步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能力,体会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要求学生尽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些课文还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原文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并发表自己的评论,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鼓励学生多涉猎不同的课外读物,以增长自己的课外知识,同学之间也要学会分享、交流。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必须重视“读”。不能把阅读教学等同于课文教学,把阅读局限于读课文。提倡大量阅读,以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或远离文本的过渡发挥。引导学生多阅读与课文相关联的名篇名著,尤其要读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推荐的整本的书,保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养成诵读优美诗文的良好习惯,在大量地阅读和经常性的诵读中,积累精粹的语言素材,培养敏锐的语感,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要加强诗文积累,增加人文积淀,把背诵作为一项常规作业来抓,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量。古代诗文教学要以诵读为主,以积累为主,以整体感知为主;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拥有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习作教学第一学段(1~2年级)从教材的“字、词、句”入手打好写话的基础。课堂上注重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看图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能力;学习课文时,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多动口说,时时注意学生的表达,并加以纠正,慢慢渗透习作的知识。重视背诵,积累词语,打好习作基础。凡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让学生全背,对不要求背诵的课文中的重点精彩段让学生记下来,并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使学生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选取材料、认识事物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训练学生在说一句完整的话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句群的口语训练,使学生能把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说写方法的同时,还要在观察、想象、语言表达的训练中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就能够由说一句完整的话逐步提高到说一段话,为中年级的句段训练和篇的训练打下基础,要用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写话,多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消除畏难情绪。第二学段(3~4年级)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然后把自己看见的,自己想到的记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自然能做到乐于书面表达。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善于表达”的方法。教师要利用课本,利用学生的实例,实施单元整体,结合阅读教学讲给学生有关观察和写作方法,在习作课中结合有关内容用课文的例子教给观察、写作技法技巧。进而学会怎样表达得体、生动。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要及时肯定及时鼓励,及时评价,利用积极的评价手段使学生敢于表达和善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5~6年级)引导学生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让作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这一源头中吸取营养。通过朗读优美诗文或让学生在课内、课外互相交流中欣赏美文。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对文章的写作技巧有所领会。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抒写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见闻、认识和感想,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观察的习惯,萌发习作的欲望,克服“我怕写,我写不出来”的心理。习作时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而且有的习作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这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都能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创造条件。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放手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让学生从自我愿望出发,写出真情实感,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一点,一面、一人、一事,或记叙,或描写,或想象,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建议进行适当的仿写,提高写作水平,是习作创新的起点。鼓励学生进行有序、有层次的仿写训练,学生不仅会对习作构思有基本的概念,而且会潜移默化地用文学作品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来改造、丰富自己的语言,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为创造性习作奠定基础。第四学段(7~9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鼓励学生抒真情写真话。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还要注意在习作时调动学生积累,让学生的各种积累“呈于眼前,浮于笔端”。在具体写作经历中积累感受,增强体验。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积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极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丰富人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少点命题作文,多点自由写作。积极倡导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特长进行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本学段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一种“写作文不仅仅是自己表达的需要,还是要给别人看的,是与人交流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的观念。引导学生融入到多彩的生活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快乐,去品味生活的丰富,去积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写作只有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融,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写作的重点应转到“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即: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材料,确定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同时要关注阅读对象,写出适合读者的文章,使读者愿读、乐读。口语交际第一学段(1~2年级)教学中要利用直观手段和多种激励方法,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交往的积极性。只有在这个阶段对口语交际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积极参与的态度和习惯,才能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口语交际活动中积极进行交际,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能力。要特别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诱导方法,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逐步增强自信心。口语交际教学要生活化、情境化,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讲话,能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说话。每一次训练要根据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或说,或唱,或演,或做等,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方法,都可以采用;另一方面,交际训练的方式应尽量各异,看图交际、听故事交际、猜谜语交际、打电话、模拟购物、自我介绍等都可以有地安排运用。只有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才能使学生交际的兴趣日渐浓厚,才利于学生学到不同的交际方法和经验。还应该注意强调学生说话时的仪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第二学段(3~4年级):这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应在巩固第一学段教学成果的同时,继续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和热情,注重培养学生交际的主动性。要通过多种方法手段,促使学生主动与人交际,学会认真倾听,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向人请教,主动与人商讨,并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场面等途径,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多深入思考,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能针对具体情景中的事情谈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要采取示范、模仿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逐步使表达由“完整”向“具体生动”过渡;学会运用适当的语气、语调和一定的体态语言,增强表达的感染力,逐步使表达达到“能感动人”的目标。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语言材料、表达技巧、交际经验的积累,为第三阶段全面提高交际技能做好储备。第三阶段(5~6年级)这一学段是学生形成基本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学中要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创新性。要通过多种训练,让学生自主选择交际方式,并通过创新性的表达、倾听、交往等,完成某种交际活动。通过具体的交际训练,逐步增强学生分辫是非美丑的能力。尤其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在讨论、争辩、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要通过引导、讨论、体验、领悟等途径,让学生丰富表达的经验,提高交际的实践能力。表达要逐步达到有条理,讲对象,看场合,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注重良好交际习惯的培养。要特别注意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养成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大方、以诚相待的口语交际习惯。第四学段(7~9年级)第四学段的教学,应着意于学生的积累、诵读、感悟、品味、熏陶、自由表达、创意表达、实践等方面。口语交际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要善于从学生关注的问题中选择话题,善于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环境;善于引导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要将口语交际的教学融入到平时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建议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训练时要体现其最鲜明的特点:实践性、情境性、现场性、互动性。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语言的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的技巧性知识,强调激励性评价。综合性学习第一学段(1~2年级)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努力创造氛围、空间,给学生提供多方面学习、实践的机会,使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处、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即教师组织好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互动探究,学习有广度有深度。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将学习领域由语文自觉向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延伸,较好地运用现代智能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如把课文配上音乐,让学生进行吟唱,让学生结合生字的学习把动物画一画等。建议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达成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的两相融通,吸取生活的真知,接受生活的淬炼,感受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总之,在学生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引导、调控,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素质。第二学段(3~4年级)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着眼于学习的发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要源于生活,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一个又一个问题,唤起探索的欲望。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的人格、人性向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使学生成为真正含义上的高素质人才,这正是以往教育中所缺乏的一个重要环节。注重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第三学段(5~6年级)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也可以让学生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建议本学段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以拓展综合性学习的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交汇碰撞,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采用合理教学手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理、适量运用合作、探究学习。增加学生语言训练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第四学段(7~9年级)本学段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加强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最大程度上发展智能,培养习惯,丰富情感,切实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效益。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关注,并要善于引导、善于提升。教师要注意适时启发,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通过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创造想象这一系列的探索解疑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领悟探究的策略,培养探究的能力,真正达到敢想、敢问、善思、敢说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诱导学生用心地学习,科学指导“用心”的方法。营造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大环境,从而拓宽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平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搜集、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料,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由学校、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结合主题深入开展讨论、分析。(三)把握作业设计类型,进行作业布置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作业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课前参与式作业、课中研讨式作业、课后延伸式作业。课前参与式的作业,其实也就是课前预习,但是这种预习的形式是多样的,不是以前的抄课文、默生字、读课文等这些机械式的死板的预习,而应放手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自己去发现研究新学内容中的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课中研讨式作业是在上课时必须完成的课堂作业,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前参与所提供的信息确定上课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分析、解决,真正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作业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然后对一些问题分组讨论解决。课后延伸式作业分必做和选做,有书面的,也有理解即可的,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基础、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等差异来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针对学生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等级组别,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题目去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个性得到发展。三、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是联系教师与学生以及课程内容的中介和桥梁,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在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适当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这种教学手段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提倡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运用教学手段,目的要明确,要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此外,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肢体语言、眼神的运用以及教师自身特有的教学方法,是构成课堂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总成。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目的,引导学生养成和运用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因素。努力倡导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现代学习方式不仅是自主、合作、探究,还包括古今中外一切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因此,教师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既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要引导学生合理继承主动积极地接受性学习、模仿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等传统的学习方式。整合各种学习方式,发挥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势,运用现代学习手段,并在逐步掌握现代学习方式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运用现代学习方式应遵循以下原则:尊重差异,培养尊严;自由表达,相互倾听;对话合作,共同分享;公平竞争,相互促进;民主平等,共同发展。只有树立了现代语文学习观,才能明确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向,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质,为培养智慧型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五、创造性地开展教学1.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建立立体的课程空间,使语文学科教育真正与生活沟通融合。要改变现行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过于整齐划一的现状,加强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鼓励教师开发、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不仅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更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教师与学校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加强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积极开展各种语文兴趣活动,把语文活动纳入语文课程之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因地制宜开发语文校本选修课程。2.注重开展语文学科多种课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语文课程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首先要深入开展汉语拼音课、识字课、写字课、口语交际课、精读课、略读课、课外阅读指导课、低年段写话课、习作课、复习课、作文教学、文言文教学、语文综合学习课等重要课型的研究与实践。无论是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或是其他课,每一种课型的特点不一样,教师应该了解、明确它的目的任务、特征、策略、教学程序等。教师也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展现出不一样的素质水平和教学技巧。建议采用的方法要灵活多变,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其次,研究与把握各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活动程序以及策略、方法体系。倡导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要放在教学策略方面,避免过分关注教学程序而造成教学过程僵化的现象。应研究与教材、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大力倡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学策略研究。鼓励教师提高教学素养,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第三部分保障措施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发挥市县校各级教研网络的作用。特别重视发挥年级中心教研组的作用。加强校本语文教研。1.要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加强专业学习,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2.学校要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要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教研室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要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课例、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研成果评比、举办教研论坛、组织专业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与临近学校建立校际教研协作区,以协作区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3.开展教学课题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也可接受教研部门等相关机构下达的课题。课题的确定要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贴近教师研究实际,要基于教学层面的实际问题的研究。二、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扩大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有较强的设计作业的能力。此外,语文教师要掌握并熟练、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指导学生在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过程中,扩大视野,提高思辨能力。三、进一步加强语文学科的教学管理1.改革语文学科教学管理方式。(1)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改变部分学校设置年级组后学科组功能削弱的现象。(2)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建立符合语文课程实际的教师备课制度和作业批改制度(如作文批改方式的多样化等),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3)鼓励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2.教师评价的重点:让“教”真正地服务于“学”。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打破只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评价的内容应立足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的语文素养、教学技能、价值追求、审美品位、道德面貌等。3.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教学内容、过程和效果。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关注教师是否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应该考察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4.学生学习评价重点: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和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等等。评价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书面考试、口试、作业、课堂观察等等。
/
本文档为【甘肃省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