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史集_部族志_乞儿吉思部_研究_刘正寅

_史集_部族志_乞儿吉思部_研究_刘正寅

2018-12-13 10页 pdf 4MB 9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3447

暂无简介

举报
_史集_部族志_乞儿吉思部_研究_刘正寅2013年3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Mar.2013第23卷第1期China'sBorderlandHistoryandGeographyStudiesVol.23No.1《史集·部族志·乞儿吉思部》研究*刘正寅波斯文史著《史集》(Jāmial-Tavārīkh)之《部族志》记述了蒙元时期蒙古高原上各民族各部落的情况,是研究中古时期北方民族形成、分化、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之一。其中《乞儿吉思部》一篇记录了这一时期乞儿吉思及其周边诸族的情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该著...
_史集_部族志_乞儿吉思部_研究_刘正寅
2013年3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Mar.2013第23卷第1期China'sBorderlandHistoryandGeographyStudiesVol.23No.1《史集·部族志·乞儿吉思部》研究*刘正寅波斯文史著《史集》(Jāmial-Tavārīkh)之《部族志》记述了蒙元时期蒙古高原上各民族各部落的情况,是研究中古时期北方民族形成、分化、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之一。其中《乞儿吉思部》一篇记录了这一时期乞儿吉思及其周边诸族的情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该著苏联波斯文集校本,将《部族志·乞儿吉思部》首次由波斯文直接译为汉文,纠正了以往翻译中的一些错误;同时勘比蒙、汉文资料,对文中涉及的民族、地理、人物、事件等有关问作了研究。关键词乞儿吉思蒙古《史集》作者刘正寅,1963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办公楼,邮编100081。14世纪初由伊利汗国宰相拉施都丁(Rashīdal-Dīn)奉命主持编纂的波斯文史著《史集》(Jāmial-Tavārīkh),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世界通史。按其总目,全书共分为三部,但现存《史集》各抄本仅见第一部《蒙古史》和第二部《世界史及五族世系谱》两部分,不存在总目中所列第三部《世界各地区地志》。该著的编纂使用了伊利汗宫廷所藏档案资料,并广泛利用了当时已有的波斯、阿拉伯文著作,如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伊本·阿昔儿的《全史》等。此外,该著在编写中还征询了供职于伊利汗廷的各民族的官吏、学者,收集了大量书面和口述资料。拉施都丁说:“史学家的职责在于将各民族的记载、传闻,按照他们在书籍中所载和口头所述的原意,从该民族通行的书籍和显贵人物的言词中采取出来,加以转述……各民族口头传说和故事中所保存的一切,必须予以尊重……本人受命编纂《史集》时,对各民族著名书籍中的记载,对各民族家喻户晓的口头传说,及对各民族权威学者、贤哲据自己观点所作讲述,均未作任何变更、改写和妄自修改。”①因此该著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第一部即《蒙古史》在全书中所占比重最大,史料价值也最高,“是我们研究中世纪史,尤其是研究蒙古史、元史和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史,以及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社会、族源、民族学的重要资—831—*①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族志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1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史集》波斯文集校本,第1卷第1分册(Рашид-ад-дин,Джамиат-Таварих,Т.1.ч.1,КритическийтекстA.A.Ромаскевича,A.A.Хетагурова,A.A.AлиЗаде,Москва,1965),第21—24页;余大钧、周建奇汉译本,第1卷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3—94页。*料”。①《蒙古史》的第一部分为《部族志》,记述了蒙元时期蒙古高原上各民族各部落的情况,是研究中古时期北方民族形成、分化、发展历程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之一,“弥补了汉文史料对10至13世纪这一地区记载的贫乏;有关蒙古兴起和早期历史的记载,也远较汉文史料详细。”②其中《乞儿吉思部》记录了这一时期乞儿吉思③及其周边民族的活动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集》的传世抄本很多。自19世纪始,各国学者积极致力于该书的文本整理与译注。对于《史集·部族志》的校勘、译注始于1841年德国学者哀德蛮(F.vonErdmann)出版《史集·部族志》的德译本《古代突厥、鞑靼和蒙古诸部概述》。④此后俄国学者贝勒津先后于1858、1861年出版了《部族志》的俄文译注本和波斯文原文校订本。⑤20世纪前中期,苏联学者利用《史集》现存最好最古的伊斯坦布尔本、塔什干本等七种抄本,作了迄今为止最完善的集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译为俄文,陆续出版了包括《部族志》在内的《史集·蒙古史》的俄译本⑥和《部族志》波斯文原文集校本。⑦该集校本以塔什干本、伊斯坦布尔本作为底本,利用上述七种抄本和贝勒津波斯文校订本进行汇校,并在脚注中详细注出波斯文原文在各种抄本中的歧异等校勘说明,是目前最好的版本。由于集校本根据的底本“大概属于14世纪初即作者在世之时,原文只用阿拉伯字母,而无波斯文和塔吉克文中所采用的四个补充字母”即,因而“凡是应当读作的地方,在抄本中都被代之以字母j;应读作浊音g之处,都被转写成阿拉伯字母k;p被代之以b或f;被转写成z”,“更不用说突厥语所特有的元音ü和了,它们都用一个长音u来转写,鼻音ng用n和阿拉伯字母的软k或硬q合起来表示,有时则和两个并列的软k来表示”。⑧对此,集校本一仍其旧,保持了底本抄写的原貌。集校本虽然是“根据七种抄本作了校订,但错误却仍然满目皆是,暴露了译者的语言学修养不足和对汉—931—《史集·部族志·乞儿吉思部》研究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史集·汉译者序》,汉译本,第1卷第1分册,第13页。陈得芝:《蒙元史研究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5—86页。乞儿吉思是今天柯尔克孜/吉尔吉斯人的先民,其先世可上溯至西汉文献中的“坚昆”、“鬲昆”或“隔昆”,后代文献又作“契骨”、“结骨”、“纥骨”、“居勿”、“纥扢斯”、“黠戛斯”、“辖戛斯”等,元代汉译作“吉利吉思”、“乞儿吉思”、“乞而吉思”、“乞里吉思”、“怯里吉思”、“纥里乞斯”等,《元朝秘史》又以其蒙古语复数形式作“乞儿吉速惕”(乌兰校勘本,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39节作“乞儿吉速惕”,该节总译作“乞儿吉思”)。关于元代乞儿吉思的方位及活动情况,参见韩儒林《元代的吉利吉思及其邻近诸部》(《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1期)、周清澍《元朝对唐努乌梁海及其周围地区的统治》(《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中国大百科全书·元史》“吉利吉思”条(周清澍撰)、乌兰《蒙古征服乞儿吉思史实的几个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Vollstndigeübersichtderltestenttürkischen,tatarischenundMongholischenVlkerstmme,übersetztvonFranzvonErdmann,Kazan,1841.И.Н.Березин,СборникЛетописей,ТрудыВосτочногоотделения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гоРусскогоАрхеологическогоОбщества,T.V(1858),VII(1861).Рашид-ад-дин,СборникЛетописей,перев.сперсидского,Москва-Ленинград,т.I,кн.1-2,1952;т.II,1960;т.III,1946.Рашид-ад-дин,Джамиат-Таварих,Т.1.ч.1,КритическийтекстA.A.Ромаскевича,A.A.Хетагурова,A.A.AлиЗаде,Москва,1965.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汉译:《史集》第1卷第1分册,第29—30页。文史料的不熟悉”。①1959年伊朗学者卡利米(BahmanKarīmī)在德黑兰出版了由其校勘的《史集·蒙古史》波斯文校勘本。②1994年德黑兰又出版了由伊朗学者若山(M.Rawshan)和穆萨维(M.Mūsavī)合校的《史集·蒙古史》波斯文校注本。③该书凡4册,第1—2册为波斯文原文,第3册为注释,第4册为索引;其第1册中即包含部族志。该校注本“比较全面地利用了各国学者、特别是西方和前苏联学者在《史集》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是迄今为止伊朗出版的最详尽的《史集》‘蒙古-突厥史’部分的波斯文校注本”。④我国学者对《史集》的介绍和利用始于晚清学者洪钧。此后该著一直受到我国学者,特别是蒙元史学者的高度重视。韩儒林先生曾对贝勒津波斯文刊本《史集·部族志》“悉心研读,随作札记数十则”,⑤惜不幸遗失,仅有部分相关札记留存。⑥邵循正先生对《史集》进行了部分译注工作,然仅部分篇章发表,有关《部族志》部分终未能面世。⑦20世纪60年代开始,余大钧、周建奇先生将《史集》俄译本译为汉文,于1983年至1986年分3卷4册陆续出版;其中第一卷第一分册为《部族志》。20世纪90年代初刘迎胜师将《史集·部族志》波斯文集校本的《札剌亦儿传》前半段由波斯文译为汉文,并作了大量研究性注释,撰成《〈史集·部族志·札剌亦儿传〉研究》一文,于1993年发表在《蒙古史研究》第4辑(署名皮路思)。笔者曾将《史集·部族志》中的《斡亦剌部》由波斯文译为汉文,并详加笺注后发表。⑧本文则拟对《史集·部族志》的《乞儿吉思部》进行研究,根据苏联出版的《史集·部族志》波斯文集校本(简称集校本,即本文中所称原文),将《史集·部族志》中的《乞儿吉思部》由波斯文直接译为汉文,同时结合其他文献,进行必要的注释与考订。⑨译注时参考了伊朗若山和穆萨维的波斯文校注本(简称伊朗校注本)、苏联俄译本(简称俄译本)、余大钧和周建奇汉译本(简称汉译本)、萨克斯顿英译本(简称英译本),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没有能直接利用各抄本,但注意参考了苏联集校本校勘—04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1期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韩儒林:《关于西北民族史中的审音与勘同》,《穹庐集———元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8页。Rashīdal-DīnFazlAllāh,Jāmi'al-Tavārīkh,ed.BahmanKarīmī,Tehrān,1338/1959.Rashīdal-DīnFazlAllāh,Jāmi'al-Tawārīkh,betashīhvatahshiya-iMuhammadRawshanvaMustafāMūsavī,Tehrān,1373/1994.王一丹:《波斯拉施特〈史集·中国史〉研究与文本翻译》,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皮路思:《〈史集·部族志·札剌亦儿传〉研究》,《蒙古史研究》第4辑,1993年。韩儒林遗稿:《读〈史集·部族志〉札记(部分)》,《元史论丛》第3辑,1986年。周清澍:《邵循正生平及其所译波斯文〈集史〉》,《元蒙史札》,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05页。刘正寅:《〈史集·部族志·斡亦刺传〉译注》,达力扎布主编:《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第5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9—221页。本文译文部分曾于2011年春在北京同好组织的“波斯语文献读书班”上宣读过,当时出席读书班的主要有北京大学王一丹、张帆、党宝海、李鸣飞,北京师范大学王东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乌兰、苏航、刘正寅,以及北京大学博士生沙塔尔、于月、毛海明、赵阮等。王一丹教授在波斯语方面对笔者多有指导,其他学者的批评,特别是乌兰教授在蒙古学方面的指教,使笔者受惠良多。在此一并致谢。—141—《史集·部族志·乞儿吉思部》研究—24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1期—341—《史集·部族志·乞儿吉思部》研究—44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1期—541—《史集·部族志·乞儿吉思部》研究—64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1期nationgovernorastheLiuguan(流官)andtooktheminoritygovernorastheTuguan(土官).Infact,TuliuCanzhiwasacomplexadministrationsystem,includingthreelevels:TuliuCanzheng(土流参政),TuliuCanshe(土流参设)andTuliuCanren(土流参任).Keywords:theMingDynastyTuguanLiuguanTuliuCanzhengOntheAbolishmentoftheTitleoflivingBuddha,YeShiDaErZhai(业什达尔斋),intheRepublicofChinaPeriodXieHaitao(120)……………………………………………………In1931,theRepublicofChinaabolishedthetitleoflivingBuddha,YeShiDaErZhai,forheviolatedthebasicruleofBuddhismandrobedthepropertyofvillagers.YeShiDaErZhaiwasexpelledoutofRuiyingtemple(瑞应寺).ThiscasereflectedintheRepublicofChinaPeriod,thepowerofLamawasstrongandshortofrestriction.Keywords:RuiyingtempleLamatheRepublicofChinaTheSocialTransformationintheModernHistoryandKazakMovedEastwardWanXueyu(128)……………………………………………………………………………………………Inthemoderntimes,thesituationofcentralAsiagrasslandwasturbulent.KazakchosetomoveeastwardtoChina.ThisarticlestudiestheKazakactivitiesinthisperiod.Keywords:KazakimmigrateACADEMICNEWSANDMATERIALSAStudyandCriticalTranslationoftheHistoryoftheQirqizTribeinJāmial-TavārīkhLiuZhengyin(138)………………………………………………………………………………TheHistoryoftheQirqizTribeinJāmial-TavārīkhbyRashīdal-DīnFazlAllāhisoneofthemostimportantsourcesabouttheQirqizduringtheMongol-YuanPeriod.BasedonpreviousstudiesandaccordingtothecollatedPersianeditionofVolume1Book1ofJāmial-TavārīkhpublishedinSovietUnion,thepresentpapertranslatesitdirectlyfromPersianintoChineseforthefirsttime,correctssomeerrorsintheprevioustranslations,andmakesfurtherscholarlynotesandresearchincombinationwithothersources.Keywords:QirqizMongolJāmial-Tavārīkh—051—
/
本文档为【_史集_部族志_乞儿吉思部_研究_刘正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