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

2018-12-09 50页 pdf 896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4432

暂无简介

举报
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2—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目录序言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二)面临形势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第三章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一)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二)加快发展智能终端制造业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三)积极布局新兴前沿信息产业第四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深度融合(一)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二)加快布局发展工业互联网(三)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3—第五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
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
—2—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目录序言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二)面临形势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第三章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一)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二)加快发展智能终端制造业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三)积极布局新兴前沿信息产业第四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深度融合(一)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二)加快布局发展工业互联网(三)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3—第五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农业深度融合(一)打造数字化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二)提升农业经营网络化水平(三)推进大数据与农业管理深度融合(四)完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第六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一)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二)积极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三)培育壮大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第七章布局壮大数字化向海经济(一)建设海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二)建立智慧海洋应用服务体系(三)推进海洋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第八章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高地(一)强化中国—东盟信息港国际化平台作用(二)推动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三)壮大开放型数字经济市场主体第九章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一)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二)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三)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保障(四)着力提升数字技术支撑能力—4—第十章优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一)加大政策法规标准保障(二)优化数字经济监管(三)提升数字政府服务能力第十一章统筹数字经济发展布局(一)构建“一核一轴三区多点”的发展格局(二)打造引领全区的总部“核心”(三)强化“中轴”辐射带动作用(四)统筹“三区”协调发展(五)推动“多点”特色突破第十二章完善数字经济保障体系(一)完善组织领导(二)加大资金支持(三)加强人才培引(四)夯实创新支撑(五)强化监测评估(六)培育市场需求—5—序言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阶段,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方式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具体业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通信业等;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长和效率提升,具体业态包括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工业融合新业态,以精准农业、农村电商等为代表的农业融合新业态,以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服务业融合新业态。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当前,各国纷纷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迫切需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革新趋势,着眼中国经济社会迈入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2018—6—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实施网络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多个省区市已出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对数字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当前,广西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同时也迎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重大机遇。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化丰富要素供给,以网络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智能化提升产出效能,有利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对于我区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桂政发〔2016〕9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意见》(桂发〔2018〕16号)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8年至2025年。—7—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1.数字经济规模偏小增速突出。现阶段,我区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数字经济规模与领先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2017年,我区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为25%,低于全国32.9%的平均水平。随着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重大战略实施推进,我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大幅提升。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年)》,2017年我区数字经济规模增速高达27.1%,领先于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处于第三位。总体来看,我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虽相对落后,但也表现出向全国中上游进一步跃升的势头。2.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升级。我区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底,建设光缆线路长度109万公里,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702万兆,全区基础电信企业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968万户,光纤到户用户占比达到83.5%,100M及以上用户占比达到32%。建设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站9.5万座,移动互联网用户达3713万户,4G移动宽带用户占71.4%。在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联通已在南宁建成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8—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206万户,中国—东盟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总建筑规模达到6万平方米,全区企业云计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3.信息通信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区发展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为持续增长点,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为发展突破口,软硬兼备、相辅相成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广西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信息产业总体规模稳步增长,以北海、南宁、桂林3个城市为区域中心初步形成集聚优势。2017年,全区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24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5.05亿元。全区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712亿元,同比增长82.9%;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亿元,同比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9亿元。4.数字融合应用取得积极成效。我区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取得积极成效。制造业方面,我区两化融合指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柳州、桂林建设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农业方面,围绕农业生产指挥调度、农产品质量追溯、农情调度、农业信息采集报送等建成一批数字化应用系统。电子商务方面,大力推行“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2017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000亿元。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南宁、柳州等7个城市、城区、县及—9—镇进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南宁、桂林、梧州等市进入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名单。5.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深入推进。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我区与东盟国家的数字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方面,亚欧5号、亚太直达、亚非欧1号3条国际通信海缆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东盟信息港信息通信枢纽已初具雏形,为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奠定基础。支撑载体方面,我区积极与东盟国家合作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相关的产业园区和基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应用平台方面,2017年中国—东盟跨境结算子平台已建成并在边民互市贸易中投入使用,中国—东盟商贸通平台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6.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区数字经济整体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全区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不足,各级人民政府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升。二是数字化基础支撑能力不足,信息基础设施总体发展水平难以满足未来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数据资源尚未有效归集和有序汇集,业务系统缺乏统一建设标准,大数据综合利用能力未能充分发挥。三是数字技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规模偏低,缺少平台型龙头企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能力不强。四是人—10—才智力资源紧缺,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融合型、实用型人才缺口较大,培养体系尚未建设完善。五是政策和治理体系有待优化,亟需为我区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环境。(二)面临形势。1.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共识。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传统经济发展持续低迷,数字经济则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第三经济形态。在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深度融合、加速创新的大背景之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创新经济增长的强大动能,不断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包容和可持续增长、提升社会福利与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成为连续三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关键议题,上升为全球多个国家的国家战略。总体看来,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全球共识。2.国家和自治区加大战略支持。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G20杭州峰会、世界经济论坛、党的十九大等重要场合上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把握好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2017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制定发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的部署。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之下,我区陆续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的通知》(桂政发〔2016〕5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桂政办发—11—〔2016〕17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140号)、《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8〕24号)等相关政策或规划,为全区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近年来,东盟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智慧城市、移动支付等领域布局持续增强,已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凭借数字技术方面积累的相对优势,将助力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我区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围绕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西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我区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沟通,成为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双向交流合作的重要支点,为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提供重大机遇。4.面临挑战。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数字经济加速创新带来的挑战。数字经济领域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理念创新不断加速,而广西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撑能力不足。二是传统产业结构特点所带来的挑战。相比发达地区,我区第一、第二产业比重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数字经济在一二产业的总体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区域竞争加剧带来的—12—挑战。我区周边省市正在不断加大数字经济布局,将形成更为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市场主导、重点突破、特色发展,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做强中国—东盟信息港为战略支点,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夯实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治理体系,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发展高地,构建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资源驱动向数据驱动、知识驱动转变,为扎实推进富民兴桂事业、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强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系统布局,统筹推进。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加强体系化部署,有序推进产业、创新、市场和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广西数字经济生态。深化部门协调和区市联动,引导各市合理布局,—13—加强产、学、研、用协调发展,形成差异布局、协同共进、分工合作的良性局面,凝聚合力推动广西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突出特色,强调融合。发挥我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鼓励各市根据各自特色特点聚焦重点领域,集中要素资源,形成广西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比较优势。把握产业融合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地位,坚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支撑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顶层设计和引导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各领域数字化产品培育和应用示范,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把改革创新贯穿发展全过程,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破除不利于数字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数字经济技术、产品、管理、服务、模式等多种形式创新,坚持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开放带动,合作共赢。立足“三大定位”新使命要求,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开放合作,加强与东盟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和面向东盟的产能输出,推进与粤港澳、长三角和西南中南等地区的产业合作,促进对外开放和对内合作的互动,加快培育发展开放型数字经济。—14———绿色低碳,安全可控。坚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强化以数字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资源共享集约,实现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统筹协调好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推进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快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在发展中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区发展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带动实体经济实现大幅跃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发展新高地和“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开放合作重要门户。——信息通信产业竞争力大幅增强。全区信息通信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性的骨干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卫星导航等新兴信息产业进一步壮大,人工智能、区块链、未来网络等前沿信息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字技术在一二三产业中实现深度融合应用,有力驱动实体经济加速发展。全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上游,建设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新模式规模推广。农业、商贸、物流、金融、节能、旅游、医疗、养老、文化等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蓬勃发展,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展—15—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开放发展优势基本形成。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合作高峰论坛影响日益扩大,跨国界、跨地域的数字经济联盟成为推进双边、多边数字经济合作发展重要载体;商贸投资、信息交换、协作创新等活动更加活跃;以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为引领,建成一批数字经济合作发展产业园区。广西数字经济“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北斗导航服务等特色产业加速拓展东盟市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和农村固定宽带接入能力大幅提升,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网络、广电云、物联网深度覆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政务数据“聚通用”成效显著,一批创新支撑平台建成并发挥重大作用,复合型、应用型和领军型的数字经济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增强。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20年2025年总体发展水平1.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0%35%数字产业化2.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亿元)50008000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亿元)2008004.信息技术专利授权数(项)10002000—16—指标2020年2025年产业数字化5.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78906.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5280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4908.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1000020000开放合作9.引入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数量(个)103010.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数量(个)5001000基础环境11.光纤入户率(%)9810012.基础电信企业100M以上光纤接入用户占比(%)709013.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占比(%)80100第三章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一)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积极推进各领域规模应用,加快培育壮大产品和服务体系,形成区域性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集聚高地,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驱动能力。1.加快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加强对大数据和—17—云计算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积极布局超级计算中心建设,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现有数据中心资源,整合改造规模小、效率低、能耗高的分散数据中心,避免资源和空间的浪费。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推动电信运营商等企业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和扩容集聚,推动云计算行业龙头企业在我区建设企业数据中心,支持企业在东盟国家建设数据中心。面向东盟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打造区域数据集聚地和跨境离岸数据中心,形成承接东盟国家数据存储、计算、传输等业务的基础能力。2.深化大数据和云计算各领域应用。加快推进云计算示范应用,支持鼓励各行业及个人上云、用云。加快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大数据在市场监管、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能源管理、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大众参与的数据治理模式,提升各级政府协同治理能力。开展医疗健康、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和交通旅游等领域大数据应用工程,发展民生领域大数据增值服务,促进广西数字社会建设与发展。强化产业大数据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大数据应用试点,促进传统产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3.培植大数据和云计算产品服务体系。围绕广西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需求,积极培育电子政务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支持面向电子商务、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云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基于云计算的个人信息存储、在线工具、学习娱乐等服务。推动大数据服务新业态发展,壮大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18—安全等大数据服务,支持企业研发面向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推动建设中国—东盟大数据创客中心,通过应用创新开发竞赛、服务外包、社会众包、助推计划、补助奖励、应用培训等扶持方式,引导中小企业和社会大众基于开放的数据资源发展创新应用,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挖掘大数据应用潜力,不断丰富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专栏1:大数据服务培育工程推广数据即服务模式。发展数据资源服务、在线数据服务、大数据平台服务等模式,支持企业充分整合、挖掘、利用自有数据或公共数据资源,开展数据分析、数据咨询等服务,形成按需提供数据服务的新模式。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鼓励企业开展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等业务,支持弹性分布式计算、数据存储等数据处理云服务发展,积极培育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等新业态。推动建设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探索数据资产化,为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提供大数据挖掘、分析、展示、交易等市场化服务。4.推动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将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打造成为广西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集聚高地,推动北海、钦州、柳州、桂林、梧州等重点城市相关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主题小镇和园区,形成“1+N”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依托各地产业载体,积极培育引进云计算服务企业,支持本地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向云计算—19—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推动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重点引进一批技术研发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大数据领军企业,吸引和支持国内外数据服务商围绕东盟市场在广西设立服务及运营中心,培育一批发展东盟特色数据服务的创新型企业,推动大数据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二)加快发展智能终端制造业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依托南宁、北海、桂林、柳州、钦州等市的信息产业基础,加快建立完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培育特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巩固提升我区数字产业化支柱领域的竞争优势。1.巩固提升智能终端制造业。依托中国电子、富士康、惠科、三诺、朗科等骨干企业,加快提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计算机整机制造规模,推进高性能计算机、高端服务器、核心路由器(100T)、海量存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重点发展网络通讯设备、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用视听设备、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新型电子信息产品。支持南宁富士康等企业大力发展5G装备制造业,加快5G商用进程。依托冠捷、软视、海威、光隆等企业,发展光电、柔性透明显示屏、4K(4K分辨率)超高清、液晶模组、背光板等高端产品。积极打造物联网产业链,大力发展芯片、传感器等智能终端关键部件。围绕VR/AR(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重点研发虚拟显示器件、光学器件、高性能真三维显示器等产品。支持南宁、北海、桂林、柳州等城市智能终端制造相关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支撑广西成为我国重要的智能终端聚集区和面向东盟的智能终端出口基地。—20—专栏2:智能终端制造业集聚工程发挥南宁、北海、桂林、柳州等城市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优势,积极推进与粤港澳、北京、上海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领先地区的交流合作。围绕移动智能终端、智能视听设备、可穿戴设备、车载智能设备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骨干企业和新型产品生产线,加快完善产业链,打造形成一批智能终端制造业园区,进一步提升智能终端制造业集聚发展水平。2.培育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围绕广西智能终端制造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需求,积极培育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夯实基础支撑能力。面向智能可穿戴设备、北斗导航、工业控制等领域,积极引入芯片设计企业,提升芯片设计能力。持续扩大芯片生产能力,积极引入微机电系统、射频电路等芯片制造先进生产线和先进工艺。依托大型企业建设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平台,推动系统级封装,提升和完善集成电路芯片、模块、系统的测试水平。依托重点产业园区,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企业联合构建公共测试平台和公共应用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3.加快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一流的软件企业,加强基础软件和面向商务、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应用软件研发,提升高端软件供给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研发重点领域工业软件。推动小语种搜索引擎建设,发展基于网络实时翻译、语言包开发等技术的各类小语种软件和服务。建设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培育一批面向东盟的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网络文学及社交网络—21—服务企业。开展研究设计外包、动漫创意外包、专业技术外包等高端知识型外包服务,推动软件国际化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呼叫中心产业基地、桂林华为生态信息产业园、桂林花江慧谷电子信息创业产业园、钦州华为云计算产业园,培育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群。专栏3:高端软件产品培育工程行业应用软件。面向商务、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软件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先进的开发工具、解决方案和高性能计算环境,推动软件企业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软件创新产品。工业应用软件。围绕制糖、汽车、机械、船舶等广西工业重点领域发展需求,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发展一批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新型工业应用软件。城市综合管理软件。依托南宁、桂林、北海等市的软件产业园,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平台等城市综合管理软件。小语种软件。以中国—东盟信息港为抓手,开发面向东盟的小语种软件、少数民族语言软件,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交流。(三)积极布局新兴前沿信息产业。把握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北斗导航、区块链和未来网络等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前沿领域,加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为广西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1.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水平,—22—推进自然语言处理、自主无人系统、虚拟现实、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等重要技术的突破,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和引进。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电子商务、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向各领域融合。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营造人工智能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向广西集聚的浓厚氛围。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结合广西产业基础和优势特色,努力培育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家居等产业,引进数字文化产品小语种人工智能翻译中心、云端机器人运营中心、下一代存储器、农业机器人等产业项目落户广西,形成数字经济新增量。2.加快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及其他科研单位的研发能力,突破位置信息挖掘与智能服务、高性能组合导航、终端性能检测认证等关键技术,开发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高灵敏度北斗导航产品及系统。整合地理信息资源,构建面向东盟的北斗导航与位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信息库和国际推广体系,开展应急救援、海上搜救、跨境通关、车辆导航、高精度定位等服务。积极申请建设北斗导航国家数据中心广西分中心。依托南宁五象新区,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基地。3.加快布局区块链产业。加快引进和研发区块链技术,积极参与对区块链参考架构、数据格式规范、交互操作、智能合约等方向标准体系的研究。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区块链创业创新的支—23—持,积极培育本地企业和自主技术团队。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区块链与数据交易、金融、物流、医疗、能源等行业的广泛深度融合,促进区块链专业服务加快发展。4.培育发展未来网络产业。以南宁为重点,积极参与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节点建设,提升当前网络体系架构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管控性、移动性和内容分发能力,研究构建泛在融合、绿色带宽、智能安全的新型网络。加强与国家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合作,探索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技术在跨境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推进未来网络基础技术研发,面向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通信互联网等不同领域,加强国内和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打造各具特色的未来网络,加快产业化进程。第四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深度融合(一)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以南宁、柳州、桂林三大智能制造城市建设为引领,推动广西制糖、石化、有色金属、汽车等传统优势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积极培育智能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融合产品,形成智能制造为驱动的新型工业体系。1.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动广西传统优势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24—应用,有序开展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推动离散型行业生产装备向全面感知、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等方向升级,促进生产过程的精准化、柔性化、敏捷化。加快流程型行业推广部署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集约高效、动态优化、安全可靠和绿色低碳。专栏4: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提升工程食品工业数字化。重点支持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贵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实施数字化提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环节应用,开展食品制造智能工厂建设试点示范,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石化工业数字化。以钦州大型炼化一体化石化综合产业园区、铁山港石化综合产业园区、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区和田东石化园区等为重点,推进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石化和化学工业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全链条融合,大力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有色金属工业数字化。围绕铝、铜、铅锌、锡、锑、镍合金、稀土等广西重点有色金属产业,推进数字化矿山和智能工厂建设,推广成套智能化协同采矿技术体系与主体装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生产线改造,提升在优化工艺、节能减排、质量控制与溯源、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25—冶金工业数字化。支持重点钢铁企业开展数字化提升示范,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现有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进一步优化完善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打造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在线服务生态系统,推广自动测温取样、板坯自动清理、原料分拣、切割等机器人,不断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装备制造业数字化。重点支持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数字化提升示范工程,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全流程智能化,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培育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生产模式创新。纺织服装与皮革加工业数字化。围绕茧丝绸、棉纺织、服装和皮革制品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企业,开展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在线工艺和质量监控、自动输送包装、智能仓储、智能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大力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建设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信息交互平台、产业链协同供应平台,提升产品竞争力。海洋船舶修造业数字化。围绕防城港云约江口、钦州港三墩、北海铁山港雷田和石头埠等船舶修造基地和梧州、柳州等西江沿岸重要造船企业,培育建设智能工厂,推进关键零部件智能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焊接机器人生产线、机器人涂装作业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设备应用,加快虚拟制造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关键技术、信息化集成技术、生产系统集成技术等开发与应用,全面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船舶修造业转移,加大对东南亚等船舶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培育发展轻型飞机、水上飞机和无人飞机等智能装备制造业。2.发展智能融合产品制造业。围绕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修造船和海洋工程等广西传统优势行业转型升级需求,推—26—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成套生产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高端装备。鼓励企业开展智能融合产品的研发,重点培育面向农业和服务业的智能机器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运载工具,加快智能工程机械、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等产品产业化,培育形成制造业新的增长点。3.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南宁、柳州、玉林等市为重点,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转型,建设形成智能制造城。南宁市围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机械及电气装备、中重型机械装备、装配式建筑工程装备、城市铝制设施等领域,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形成产业链纵向延展、横向协作的数字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柳州市围绕智能电网、轨道交通(轻轨)、工业机器人及无人机、高端工程机械、现代农业机械等领域,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关键重大装备研发、生产、应用聚集区,形成完整的关键智能装备产业链,支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玉林市围绕特种车辆内燃机、高端船舶电力系统、智能化工程装备、新能源冷链及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等领域,加快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内燃机装配车间、装配式新型建筑智能化工厂、生物医药及食品等一批智能工厂,打造成为国家现代化机械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二)加快布局发展工业互联网。—27—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特色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促进广西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1.加快工业企业互联互通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运用IPv6(互联网第6版)、PON(工业无源光网络)、工业无线、SDN以及新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等改造升级内网和外网,满足企业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需求。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水平。加快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应用,实现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精准对接,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2.打造广西工业互联网特色平台。围绕制糖、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优势行业,鼓励龙头企业搭建行业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提升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开发工具、微服务等平台能力,为行业提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协同营销、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等工业云服务,支撑协同制造、工业电商、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新型制造模式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平台迁移,打造一批面向广西重点行业的工业App。专栏5: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工程建设广西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制糖、有色金属、汽车、机械、修造船和海洋工程等广西重点行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协同营销、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等工业云服务。—28—推进“工业企业入云”。采用电价下调、平台降费等多种手段,推动电信运营商及其他公有云平台商降低云计算资源及部分云应用服务价格,降低企业上云一次性成本投入。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引导企业依托平台加快综合管控智能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优化和产业链协同优化,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上平台用平台。3.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部署。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农机装备、通用航空等广西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促进产业规模壮大和密集度提升。鼓励大型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在工业现场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各类数据集成应用,发展智能化生产模式。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中部署应用,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三)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数字技术在企业管理、生产和服务各环节的深度应用,积极推广新型生产模式,培育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的制造企业。1.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推广应用工作,不断扩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推动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构建开放式、扁平化、平台化的组织管理新模式。引导企业开展周期性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与自对标,完善全区两化融合评估协同工作体—29—系。以推广应用标准体系为抓手,推动企业合理部署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SCM(软件配置管理)等系统,提高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2.加快企业数字化新模式应用。推进网络化协同新模式,面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纺等重点行业,推动建设协同制造云平台,开展企业间网络协同设计、众包研发设计、网络化协同供应链管理等应用,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环节全面互联和综合集成。发展个性化定制新模式,推动服装、电子、家电、家居等消费品行业引入定制解决方案和柔性生产设备,发展支持客户深度参与设计的大规模定制生产能力,鼓励汽车、工程机械、修造船等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高端产品和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柔性化制造、定制化服务能力。3.推动企业数字化、服务化转型。支持装备制造、电力等行业领军企业运用互联网发展工业设计、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远程故障诊断、远程在线运行维护等新型业态,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面向智能制造的咨询、设计、集成等服务机构,开展数字化技术服务。加快引进国内外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鼓励建设服务型制造中心,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和技术支撑。—30—第五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农业深度融合(一)打造数字化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和应用,全面采集土壤、大气、水资源等农业环境信息和农作物、畜禽、水产生长情况信息,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依托现代特色农林业示范区建设,选取糖料蔗生产、特色果业、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林木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数字化现代特色农林业示范区,引领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专栏6:数字化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载体,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全区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创新。“双高”糖料蔗基地数字化。面向田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环节,开展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依托广西糖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推进农技和劳动力资源共享,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高标准农田数字化。推动构建“天—地—人—机”一体化的大田物联网测控体系,大力推广水稻智能催芽、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等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加强遥感技术在监测土壤墒情、苗情长势、自然灾害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等方面的应用,加快基于北斗系统的自动测产、远程调度等作业的大中型农机物联网技术推广,推动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流通可追溯体系,支撑“三大主粮”高产稳产基地建设。优势特色水果基地和“南菜北运”蔬菜基地数字化。推广温室环境监—31—测、智能控制技术和装备,重点加快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强分品种温室作物生长知识模型、阈值数据和知识库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不断优化作物的最佳生产控制方案。加强果蔬产品分级分选智能装备、花果菜采收机器人、嫁接机器人的研发示范,应用推广智能化的植物工厂种植模式。推进广西特色水果和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生态养殖基地数字化。加强养殖环境监控、畜禽体征监测、精准饲喂、废弃物自动处理、智能养殖机器人、网络联合选育系统等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加强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应用,构建畜禽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控系统。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特色经济林基地数字化。围绕广西重点发展的特色经济林基地,深化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数字化林业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化林业资源监管,对全区林业资源进行精确定位、精细保护和动态监管。推进数字化林业灾害应急管理,提高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生态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降低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业生态补偿、林业产业培育、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等深度结合,促进林下经济增长,实现林业产业创新发展。(二)提升农业经营网络化水平。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创新流通方式,重构农业农村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以企业为主体,重点开展鲜活农产品社区直配、放心农业生产资料下乡、休闲农业上网营销等电子商务试点,加强农业经营主体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的线上线下互动,打通本地供应链,建立本地物流仓储配送点,发展S2B(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平台)、S2C(线上服务引导线下消费)等农产品线上零售新模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开展—32—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推动农村电商大学等公益性培训机构建设,组织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平台应用、网上经营策略等培训。开展农产品电商对接行动,推动广西“三品一标”、“一村一品”、“名特优新”等农林产品上网销售。专栏7:农业经营网络化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活动,推广电商智慧乡村“百呼灵”等系统,打通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触网”渠道,着力推动电商扶贫。加强电商平台与精准扶贫贫困户数据库对接。开展“电商培训八桂行”巡回培训。依托广西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云平台,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优势,统筹各主办单位、战略支持单位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资源,广泛开展电商线上培训,帮助贫困群众和农村电商从业者就近就便学习电商知识技巧。(三)推进大数据与农业管理深度融合。推动广西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不断升级,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农情信息管理、农业自然灾害监控预警、农产品产销价格监控预警、农业地籍信息管理、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管理等智能化水平。建设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聚焦水果、蔬菜、畜禽等广西特色农产品,形成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有保障、责任可追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农业脱贫攻坚工作,加快贫困农户建档立卡数据与农业生产数据的共享互联,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深入—33—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脱贫。打造广西农林业资源分布“一张图”,提升对农情评估、灾害预警、价格监控、产量预测、土地确权的整体化管理水平。(四)完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全面覆盖,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提供农业政策法规、市场动态、专家咨询、农技普及、农业气象等信息服务。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信息化建设,鼓励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全程托管、农业植保、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农业气象“私人定制”等服务。专栏8: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村级信息服务站点全面覆盖。有序推进村级信息服务站点建设运营工作,做到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四类”服务在全区行政村全覆盖。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多方涉农资源,一个公共入口”的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联接全区村级信息服务站点,与党建、民政、司法、土地、气象、交通、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就业、银行、保险、邮政、供销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推动涉农服务事项“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开展“云”、“网”、“端”建设。打造一个“云”——广西农业云,实现大数据汇集、建模、分析、应用、指导等功能,全区农业大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编织六张“网”,畅通“农业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这六张“网”分别是广西农业信息网、广西—34—“12316”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广西农情信息管理平台、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管理平台、广西农产品贸易网以及广西物联网。落地诸多“端”。以自治区、市、县三级运营中心为支撑,市、县两级分别建设益农信息社运营中心,管辖村级益农信息社(信息服务站)。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创业创新人才孵化计划。建成一批农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方面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孵化一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创业创新团队,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利用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机制创新和推广方式的转型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农民提供远程诊断和实时便捷的农技服务。依托村级信息服务站点,健全全区村级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传统农业企业与电商的深度融合,为农民提供品牌和市场服务。加强现代信息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和培训体验,整合教育、交通、电信、医疗、邮政、金融、保险、水电等公用服务资源进入益农信息社,为农村提供便民服务。第六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一)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智慧节能等新型业态,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发展,围绕机电产品、汽车、水果、蔬菜、食糖等优势产业,培育广西泛糖交易网和中国茧丝交易网等一批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进电子—35—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积极促进电子商务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制糖、日化等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现代制造业电子商务转型发展区。按照“一核三圈多点”的电子商务聚集发展布局,打造一批功能协调、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的电子商务功能服务区和特色电子商务园(基地)。加快南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建设。依托重点园区和电商平台企业,建立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支持广西本地企业研发移动电商应用,加快推动移动电商应用从服务领域向工农业生产性领域延伸。专栏9:电子商务提升
/
本文档为【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