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2018-05-30 20页 doc 321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拍拍£宝贝

有多年的行政人事工作经验,现负责公司员工招聘,筛选,面试,培训等管理

举报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GB14923-20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原则、繁殖交配方法和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命名、繁殖及近交系小鼠、大鼠的遗传纯度检测。2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根据遗传特点的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2.1近交系inbredstrain2.1.1定义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交配与全...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国家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GB14923-20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原则、繁殖交配方法和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命名、繁殖及近交系小鼠、大鼠的遗传纯度检测。2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根据遗传特点的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2.1近交系inbredstrain2.1.1定义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交配与全同胞兄妹交配有等同效果。近交系的近交系数(inbreedingcoefficient)应大于99%。2.1.2命名近交系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符号应尽量简短。如A系、TAl系等。2.1.3近交代数近交系的近交代数用大写英文字母F示。例如当一个近交系的近交代数为87代时,写成(F87)。2.1.4亚系substrain2.1.4.1亚系的形成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通常下述三种情况会发生亚系分化。a)在兄妹交配代数达40代以前形成的分支(即分支发生于F20到F40之间);b)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c)已发现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存在遗传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残留杂合、突变或遗传污染(geneticcontamination)(即一个近交系与非本品系动物之间杂交引起遗传改变)。由于遗传污染形成的亚系,通常与原品系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因此对这样形成的亚系应重新命名。例如由GLaxo保持的A近交系在发生遗传污染后,重新命名为A2G。2.1.4.2亚系的命名亚系的命名方法是在原品系的名称后加一道斜线,斜线后标明亚系的符号。亚系的符号可以是以下三种:a)数字,如DBA/1、DBA/2等。b)培育或产生亚系的单位或人的缩写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以后的字母用小写。使用缩写英文名称应注意不要和已公布过的名称重复。例如:A/He,表示A近交系的Heston亚系;CBA/J,表示由美国杰克逊研究所保持的CBA近交系的亚系。C)当一个保持者保持的一个近交系具有两个以上的亚系时,可在数字后再加保持者的缩写英文名称来表示亚系。如:C57BL/6J,C57BL/10J分别表示由美国杰克逊研究所保持的C57BL近交系的两个亚系。d)作为以上命名方法的例外情况是一些建立及命名较早,并为人们所熟知的近交系,亚系名称可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BALB/c、C57BR/cd等。2.1.5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inbredstrain)和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congenicstrain)2.1.5.1定义a)重组近交系(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b)重组同类系(RC);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一个近交系的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再经无对特殊基因选择的近亲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2.1.5.2命名a)重组近交系的命名由两个亲代近交系的缩写名称中间加大写英文字母X命名。由相同双亲交配育成的一组近交系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例如:由BALB/c与C57BL两个近交系杂交育成的一组重组近交系,分别命名CXB1、CXB2……对常用近交系小鼠的缩写名称规定如下:近交系缩写名称C57BL/6B6BALB/cCDBA/2D2C3HC3CBACBb)重组同类系的命名由两个亲代近交系的缩写名称中间加小写英文字母c命名,用其中做回交的亲代近交系(称受体近交系)在前,供体近交系在后。由相同双亲育成的一组重组同类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CcS1,表示由以BALB/c(C)为亲代受体近交系,以SIS(S)品系为供体近交系,经2代回交育成的编号为1的重组同类系。2.1.6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inbredstrain2.1.6.1定义同源突变近交系: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他遗传基因全相同,简称同源突变系。同源突变系一般皆由近交系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2.1.6.2命名由发生突变的近交系名称后加突变基因符号(用英文斜体印刷体)组成,二者之间以连接号分开,如:DBA/Ha-D。当突变基因必须以杂合子形式保持时,用“+”号代表野生型基因,如A/Fa-+/c。2.1.7同源导入近交系(同类近交系)congenicinbredstrain2.1.7.1定义同源导入近交系:通过杂交-互交(cross-intercross)或回交(backcross)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称为同源导入近交系(同类近交系),简称同源导入系(同类系)。2.1.7.2命名同源导入系名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a)接受导入基因的近交系名称;b)提供导入基因的近交系的缩写名称,并与a项之间用英文句号分开;c)导入基因的符号(用英文斜体),与b项之间以连字符分开。例如:B10.129-H-12b表示该同源导入近交系的遗传背景为C57BL/10sn(=B10),导入B10基因为H-12b,基因提供者为129/J近交系。2.1.8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animals2.1.8.1定义转基因动物:通过实验手段将新的遗传物质导入到动物胚细胞中,并能稳定遗传,由此获得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2.1.8.2转基因动物命名:转基因的命名遵循以下原则:符号:一个转基因符号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均以罗马字体表示:TgX(YYYYYY)#####Zzz,其中各部分符号表示含意为:TgX=方式(mode)(YYYYYY)=插入片段标示(insertdesignation)#####=实验室指定序号(laboratory-assignednumber)及Zzz=实验室注册代号(laboratorycode)以上各部分具体含意及表示如下:a)方式转基因符号通常冠以Tg字头,代表转基因(transgene)。随后的一个字母(X)表示DNA插入的方式:H代表同源重组,R代表经过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的插入,N代表非同源插入。b)插入片段标示插入片段标示是由研究者确定的表明插入基因显著特征的符号。通常由放在圆括号内的字符组成:可以是字母(大写或小写),也可以由字母与数字组合而成,不用斜体字,上、下标、空格及标点等符号。研究者在确定插入标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标示应简短,一般不超过六个字符。如果插入序列源于已经命名的基因,应尽量在插入标示中使用基因的标准命名或缩写,但基因符号中的连字符应省去。确定插入片段指示时,推荐使用一些标准的命名缩写,目前包括:An匿名序列Ge基因组Im插入突变Nc非编码序列Rp报告基因Sn合成序列Et增强子捕获装置Pt启动子捕获装置插入片断标示只表示插入的序列,并不表明其插入的位置或表型。c)实验室指定序号及实验室注册代号实验室指定序号是由实验室对已成功的转基因系给予的特定编号,最多不超过5位数字。而且,插入片断标示的字符与实验室指定序号的数字位数之和不能超过11。实验室注册代号是对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生产的实验室给予的特定符号。举例:C57BL/6J—TgN(CD8Ge)23Jwg来源于美国杰克逊研究所(J)的C57BL/6品系小鼠被转入人的CD8基因组(Ge);转基因在JonW.Gordon(Jwg)实验室完成,获取于一系列显微注射后得到的序号为23的小鼠。TgN(GPDHIm)1Bir以人的甘油磷酸脱氢酶基因(GPDH)插入(C57BL/6JXSJL/J)Fl代雌鼠的受精卵中,并引起插入突变(Im),这是EdwardH.Birkenmeier(Bir)实验室命名的第一只转基因小鼠。根据转基因动物命名的原则,如果转基因动物的遗传背景是由不同的近交系或远交群之间混合而成时,则该转基因符号应不使用动物品系或种群的名称。转基因符号的缩写:转基因符号可以缩写,即去掉插入片断标示部分,例如TgN(GPDHIm)1Bir可缩写为TgN1Bir。一般在文章中第一次出现时使用全称,以后再出现时可使用缩写名称。2.2封闭群(远交群)closedcolonyoroutbredstock2.2.1定义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封闭群亦称远交群。2.2.2命名封闭群由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种群名称前标明保持者的英文缩写名称,第一个字母须大写,后面的字母小写,一般不超过4个字母。保持者与种群名称之间用冒号分开。例如:N:NIH表示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保持的NIH封闭群小鼠。Lac:LACA表示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Lac)保持的LACA封闭群小鼠。某些命名较早,又广为人知的封闭群动物,名称与上述规则不一致时,仍可沿用其原来的名称。如:Wistar大鼠封闭群,日本的ddy封闭群小鼠等。把保持者的缩写名称放在种群名称的前面,而二者之间用冒号分开,是封闭群动物与近交系命名中最显著的区别。除此之外,近交系命名中的规则及符号也适用于封闭群动物的命名。2.3杂交群hybrids2.3.1定义杂交群: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2.3.2命名杂交群应按以下方式命名:此雌性亲代名称在前,雄性亲代名称居后,二者之间以大写英文字母“X”相连表示杂交。将以上部分用括号括起,再在其后标明杂交的代数(如F1、F2等)。对品系或种群的名称可使用通用的缩写名称。例如:(C57BL/6XDBA/2)F1=B6D2Fl(NMRIXLAC)F23实验动物的繁殖方法由于近交系与封闭群动物具有不同的遗传特点,因此应分别选择相应的繁殖方法。3.1近交系动物的繁殖方法选择近交系动物繁殖方法的原则是保持近交系动物的同基因性及其基因纯合性。3.1.1引种作为繁殖用原种的近交系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征等)。引种动物应来自近交系的基础群(foundationstock)。3.1.2近交系动物的繁殖可分为基础群(foundationstock)、血缘扩大群(pedigreeexpansionstock)和生产群(productionstock)。当近交系动物生产供应数量不是很大时,一般不设血缘扩大群,仅设基础群和生产群。3.1.2.1基础群设基础群的目的,一是保持近交系自身的传代繁衍,二是为扩大繁殖提供种动物。a)基础群严格以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繁殖。b)基础群应设动物个体记录卡(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动物编号、出生日期、双亲编号、离乳日期、交配日期、生育记录等)和繁殖系谱。c)基础群(包括血缘扩大群)动物不超过5~7代都应能追溯到一对共同祖先。3.1.2.2血缘扩大群血缘扩大群的种动物来自基础群。a)血缘扩大群以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繁殖。b)血缘扩大群动物应设个体繁殖记录卡。c)血缘扩大群动物不超过5~7代都应能追溯到其在基础群的一对共同祖先。3.1.2.3生产群设生产群的目的是生产供应实验用近交系动物,生产群种动物来自基础群或血缘扩大群。a)生产群动物一般以随机交配方式进行繁殖;b)生产群动物应设繁殖记录卡;c)生产群动物随机交配繁殖代数一般不应超过4代。3.2封闭群动物的繁殖方法选择封闭群动物繁殖方法的原则是尽量保持封闭群的动物的基因异质性及多态性,避免近交系数随繁殖代数增加而过快上升。3.2.1引种作为繁殖用原种的封闭群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包括种群名称、来源、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等)。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引种动物数量要足够多,小型啮齿类封闭群动物引种数目一般不能少于25对。3.2.2繁殖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基因的稳定,封闭群应足够大,并尽量避免近亲交配。根据封闭群的大小,选用循环交配法等方法进行繁殖。具体方法如附录A(标准的附录)。4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监测4.1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标准近交系动物必须符合以下要求:4.1.1具有明确的品系背景资料,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组成、主要生物学特性等,并能充分表明新培育的或引种的近交系动物符合近交系定义的规定。4.1.2用于近交系保种及生产的繁殖系谱及记录卡应清楚完整,繁殖方法科学合理。4.1.3经遗传检测(生化标记基因检测法,皮肤移植法,免疫标记基因检测法等)质量合格。4.2近交系小鼠、大鼠遗传检测方法及实施4.2.1生化标记基因检测biochemicalmarkers本方法是近交系动物遗传纯度常规检测中的常规方法。4.2.1.1抽样对基础群,凡在子代留有种鼠的双亲动物都应进行检测对生产群,按表1要求从每个近交系中随机抽取成年动物,雌雄各半。表1生产群中雌性种鼠数量抽样数目100只以下6只100只以上≥6%4.2.1.2生化标记基因的选择及常用近交系动物的生化遗传概貌近交系小鼠选择位于10个染色体上的13个生化位点,近交系大鼠选择9个生化位点,作为遗传检测的生化标记。以上生化标记基因的名称及常用近交系动物的生化标记遗传概貌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4.2.1.3结果判断,见表2。表2检测结果判断处理与标准遗传概貌完全一致未发现遗传变异,遗传质量合格有一个位点的标记基因与标准遗传概貌不一致可疑增加检测位点数目和增加检测方法后重检,确实只有一个标记基因改变可命名为同源突变系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点的标记基因与标准遗传概貌不一致不合格淘汰,重新引种4.2.2皮肤移殖法skingrafting每个品系随机抽取至少4只相同性别的成年动物,进行同系异体皮肤移殖,移植全部成功者为合格,发生非手术原因引起的移植物的排斥判为不合格。4.3除以上两种方法外,还可选用其他方法对近交系动物进行遗传质量检测,如毛色基因测试(coatcolorgenetesting)、免疫标记基因检测(immunogeneticmarkers)、下颌骨测量法(mandiblemeasurement)、染色体标记检测(cytogenetictechniques)、DNA多态性检测法(DNAmarkers)等。4.4检测时间间隔近交系动物生产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遗传质量检测。附录A(标准的附录)实验动物封闭群的繁殖方法A1基本要求保持封闭群条件、无选择、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每代近交系数上升不超过百分之一。A2方法的选择封闭群的种群大小、选种方法及交配方法是影响封闭群的繁殖过程中近交系数上升的主要因素,应根据种群的大小,选择适宜的繁殖交配方法。A2.1当封闭群中每代交配的雄种动物数目为10~25只时,一般采用最佳避免近交法,也可采用循环交配法。A2.2当封闭群中每代交配的雄种动物数目为26~100只时,一般采用循环交配法,也可采用最佳避免近交法。A2.3当封闭群中每代交配的雄种动物数目多于100只时,一般采用随选交配法,也可采用循环交配法。A3交配方法A3.1最佳避免近交法maximumavoidanceofinbreedingsystemA3.1.1留种每只雄种动物和每只雌种动物,分别从子代各留一只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作为繁殖下一代的种动物。A3.1.2交配动物交配时,尽量使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不配对繁殖,编排方法尽量简单易行。a)对某些动物品种,如小鼠,大鼠等,生殖周期较短,易于集中安排交配,可按下述方法编排配对进行繁殖:假设一个封闭群有16对种动物,分别标以笼号1、2、3……、16。设n繁殖代数(n为自1开始的自然数)。n代所生动物与n+1代交配编排见表A1。表A1最佳避免近交法的交配编排n+1代笼号雌种来自n代笼号雄种来自n代笼号112234356::::::815169211043::::::161615b)某些动物品种:如狗、猫、家兔等,生殖周期较长,难于按上述方式编排交配。只要保持种群规模不低于10只雄种,20只雌种的水平,留种时每只雌、雄种各留一只子代雌、雄动物作种,交配时尽量避免近亲交配,则可以把繁殖中每代近交系数的上升控制在较低的程度。A3.2循环交配法rotationalmatingsystemA3.2.1应用范围循环交配法广泛适用于中等规模以上的实验动物封闭群。其优点一是可以避免近亲交配,二是可以保证种动物对整个封闭群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A3.2.2实施办法a)将封闭群划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包含有多个繁殖单位(一雄一雌单位,一雄二雌单位,一雄多雌单位等)。b)安排各组之间以系统方法进行交配。举例说明如下:例1:一封闭群每代有48笼繁殖用种动物(一雄种一雌种,或一雄种多雌种)。先将其分成8个组,每组有6笼。各组内随机选留一定数量的种动物,然后在各组之间按表2中的排列方法进行交配。表A2循环交配法组间交配编排新组编号雄种动物原组编号雌种动物原组编号112234356478521643765887A3.3随选交配法chancematingsystemA3.3.1应用范围当封闭群的动物数量非常多(繁殖种动物在100个繁殖单位以上),不易用循环交配法进行繁殖时,可用随选交配法。A3.3.2实施办法从整个种群中随机选取种动物,然后任选雌雄种动物交配繁殖。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GB14922.2-2001前言(摘)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是在GBl4922—1994《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啮齿类和兔类)》的基础上,与寄生虫学监测等级的有关内容分开,形成的独立标准。本标准对实验动物等级进行了重新设定,与寄生虫学等级对应,将实验小鼠和大鼠的微生物学等级分为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SPF)和无菌级,取消了普通级。脉鼠、地鼠和兔仍保留四级。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SPF级。相应增加了犬和猴的微生物学监测项目。本标准对取样数量作了重新规定。根据生产繁殖单元大小决定取样数量,改变了过去按动物等级取样的做法。兔、犬、猴等较大动物可以活体采样,不必处死动物,因此取样数量也没有减少。本标准对必须检测和必要时检测作了限定性说明:“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怀疑有本病流行、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本标准从3个方面对监测项目进行了调整:删除原标准列出、但实际检出率极低或很少检出的项目(如:实验小鼠、大鼠不检测多杀巴斯德杆菌);增加近年来在动物生产中出现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念珠状链杆菌)。同时,对不同等级动物的个别监测项目进行了调整(如:嗜肺巴斯德杆菌由清洁级调为SPF级必须检测项目),使不同动物各等级检测项目更加合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包括: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的等级分类、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和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豚鼠、地鼠、免、犬和猴;清洁级及以上小鼠、大鼠。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4926.1~14926.64—200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3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3.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CV)animal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3.2清洁动物clean(CL)animal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3.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pathogenfree(SPF)animal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3.4无菌动物germfree(GF)animal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4检测要求4.1外观指标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4.2病原菌指标病原菌指标见表1、表2和表3。4.3病毒指标病毒指标见表4、表5和表6。表1小鼠、大鼠病原菌检测项目动物等级病原菌动物种类小鼠大鼠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清洁动物沙门菌Salmonellaspp.●●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pseudotuberculos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siniaenterocolitica○○皮肤病原真菌Pathogenicdermalfungi○○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moniliformis○○支气管鲍特杆菌Bordetellabronchiseptica●支原体Mycoplasmaspp.●●鼠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kutscheri●●泰泽病原体Tyzzer’sorganism●●大肠埃希菌0115a,C,K(B)Escherichiacoli0115a,C,K(B)○嗜肺巴斯德杆菌Pasteurellapneumotropica●●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菌Staphylococcusaureus●●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monia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streptococcus○○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无任何可查到的细菌●●注:●必须检测项目,要求阴性;○必要时检查项目,要求阴性。 表2豚鼠、地鼠、兔病原菌检测项目动物等级病原菌动物种类豚鼠地鼠兔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清洁动物普通级动物沙门菌salmonellaspp.●●●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pseudotuberculos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siniaenterocolitica○○○皮肤病原真菌Pathogenicdermalfungi○○○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moniliformis○○多杀巴斯德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支气管鲍特杆菌Bordetellabronchiseptica●●泰泽病原体Tyzzer'sorganism●●●嗜肺巴斯德杆菌Pasteurellapneumotropica●●●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monia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streptococcus●○○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无任何可查到的细菌●●●注:●必须检测项目,要求阴性;○必要时检查项目,要求阴性。 表3犬、猴病原菌检测项目动物等级病原菌动物种类犬猴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普通级动物沙门菌salmonellaspp.●●皮肤病原真菌Pathogenicdermalfungi●●布鲁杆菌Brucellaspp.●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spp.△志贺菌Shigellaspp.●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钩端螺旋体1)Leptospiraspp.●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siniaenterocolitica○○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eterjejuni○○注:●必须检测项目,要求阴性。○必要时检测项目,要求阴性。△必要时检测项目,可以免疫。1)不能免疫,要求阴性。表4小鼠、大鼠病毒检测项目动物等级病毒动物种类小鼠大鼠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清洁动物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ChoriomeningitisVirus(LCMV)○汉坦病毒Hantavirus(HV)○●鼠痘病毒EctromeliaVirus(Ect.)●小鼠肝炎病毒MouseHepatitisVirus(MHV)●仙台病毒SendaiVirus(SV)●●小鼠肺炎病毒PneumoniaVirusofMice(PVM)●●呼肠孤病毒Ⅲ型ReovirustypeⅢ(Reo-3)●●小鼠细小病毒MinuteVirusofMice(MVM)●小鼠脑脊髓炎病毒Theiler’sMouseEncephalomyelitisVirus(TMEV)○小鼠腺病毒MouseAdenovirus(Mad)○多瘤病毒PolyomaVirus(POLY)○大鼠细小病毒RV株RatParvovirus(KRV)●大鼠细小病毒H-1株RatParvovirus(H-1)●大鼠冠状病毒/大鼠涎泪腺炎病毒RatCoronavirus(RCV)/SialodacryoadenitisVirus(SDAV)●无任何可查到的病毒●●注:●必须检测项目,要求阴性;○必要时检查项目,要求阴性。 表5豚鼠、地鼠、兔病毒检测项目动物等级病毒动物种类豚鼠地鼠兔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清洁动物普通级动物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ChoriomeningitisVirus(LCMV)●●兔出血症病毒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RHDV)▲仙台病毒SendaiVirus(SV)●●兔出血症病毒1)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RHDV)●仙台病毒SendaiVirus(SV)●小鼠肺炎病毒PneumoniaVirusofMice(PVM)●●呼肠孤病毒Ⅲ型ReovirustypeⅢ(Reo-3)●●轮状病毒Rotavirus(RRV)●无任何可查到的病毒●●●注:●必须检测项目,要求阴性。▲必要时检测项目,可以免疫。1)不能免疫,要求阴性。表6犬、猴病毒检测项目动物等级病毒动物种类犬猴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普通级动物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RV)▲犬细小病毒CanineParvovirus(CPV)▲犬瘟热病毒CanineDistemperVirus(CDV)▲传染性犬肚炎病毒InfectiousCercopithecineHerpesvirusType1Type1(BV)▲猕猴疱疹病毒1型(B病毒)CercopithecineHerpesvirusType1(BV)●猴逆转D型病毒SimianRetrovirusD(SRV)●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猴猴T细胞趋向性病毒I型SimianTLymphotropicVirusType1(STLV-1)●猴痘病毒SimianPoxVirus(SPV)●上述4种犬病毒不免疫●注:●必须检测项目,要求阴性。▲必须检测项目,要求免疫。5检测程序5.1检测的动物应当日按细菌、真菌、病毒要求联合取样检查。5.2检测程序:6检测方法按GB/T14926.1~14926.64-2001中的规定分项进行.7检测规则7.1检测频率7.1.1普通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7.1.2清洁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7.1.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7.1.4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一次.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7.2取样要求7.2.1选择成年动物用于检测。7.2.2取样数量:每个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生产繁殖单元;以及每个犬、猴生产繁殖群体,根据动物多少,取样数量见表7。表7实验动物不同生产繁殖单元取样数量群体大小,只取样数量1)<100100~500>500不少于5只不少于10只不少于20只1)每个隔离器检测2只。7.3取样、送检7.3.1应在每一生产繁殖单元的不同方位(例如:四角和中央)选取动物。7.3.2动物送检容器应按动物级别要求编号和标志,包装好,安全送达实验室,并附送检单,写明动物品种品系、级别、数量和检测项目。7.3.3无特殊要求时,兔、犬和猴和活体取样,可在生产繁殖单元进行。7.4检测项目的分类7.4.1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7.4.2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流行时;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8结果判定在检测的各等级动物中,如有一只动物的一项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要求,则判为不符合该等级标准。9报告报告应包括检测结果、检验结论等项内容。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GB14922.1-2001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从GB14922-1994《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啮齿和兔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标准。本标准对实验动物等级进行了重新设定,与微生物学等级对应,将实验小鼠和大鼠的寄生虫等级分为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SPF)和无菌级,取消了普能级。豚鼠、地鼠、兔仍然保留四级。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SPF两级。相应增加了犬和猴的寄生虫学监测项目。本标准对取样数量作了重新规定。根据生产繁殖单元大小决定取样数量,改变了过去按动物等级取样的做法。兔、犬、猴等较大动物可以活体采样,不必处死动物,因此取样数量也没有减少。本标准对必须检测和必要时检测作了限定性的说明:“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流行时、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除少数特殊的寄生虫到外种,对其他要求排除的寄生虫,采用“体外寄生虫”、“全部蠕虫”、“鞭毛虫”等等统的名称。减少了具体的项目,避免了“挂一漏万”,节省了检测时定种的时间,但又能确保实验动物的寄生虫学质量。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的等级及监测,包括: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的等级分类、检测顺序、检测要求、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和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地鼠、豚鼠、兔、犬、猴和清洁级以上小鼠、大鼠。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8448.1~18448.10-200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3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3.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CV)animal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寄生虫。3.2清洁动物clean(CL)animal除普通动物应排除在寄生虫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寄生虫。3.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pathogenfree(SPF)animal除普通动物、清洁动物应排除的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寄生虫。3.4无菌动物germfree(GF)animal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4检测要求4.1外观指标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4.2寄生虫指标寄生虫学指标见表1、表2和表3。表1小鼠和大鼠寄生虫学检测指标动物等级应排除寄生虫项目动物种类小鼠大鼠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清洁动物体外寄生虫(节肢动物)Ectoparasites●●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兔脑原虫Encephalitozooncuniculi○○卡氏肺胞子虫Pneumocystiscarinii○○全部蠕虫AllHelminths●●鞭毛虫Flagellates●●纤毛虫Ciliates●●无任何可检测到的寄生虫●●注:●必须检测项目,要求阴性;○必要时检测项目,要求阴性。表2豚鼠、地鼠和兔寄生虫学检测指标动物等级应排除寄生虫项目动物种类豚鼠地鼠兔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清洁动物普通动物体外寄生虫(节肢动物)Ectoparasites●●●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兔脑原虫Encephalitozooncuniculi○○爱美尔球虫Eimariaspp○○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carinii●全部蠕虫AllHelminths●●●鞭毛虫Flagellates●●●纤毛虫Ciliates●无任何可检测到的寄生虫注:●必须检测项目,要求阴性;○必要时检测项目,要求阴性。表3犬和猴寄生虫学检测指标动物等级应排除寄生虫项目动物种类犬猴无特定病原体普通动物体外寄生虫(节肢动物)Ectoparasites●●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全部蠕虫AllHelminths●●熔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spp○●疟原虫Plasmodiumspp●鞭毛虫Flagellates●●注:●必须检测项目,要求阴性;○必要时检测项目,要求阴性。5检测程序6检测方法按GB/T18488.1~18488.10-2001中的规定分项进行7检测规则7.1检测频率7.1.1普通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7.1.2清洁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7.1.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7.1.4无菌动物:每年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每2~4周检测一次动物粪便标本。7.2取样要求7.2.1选择成年动物用于检测。7.2.2取样数量:每个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生产繁殖单元;以及每个犬、猴生产繁殖群体,根据动物多少,取样数量见表4。表4实验动物不同生产繁殖单元取样数量群体大小,只取样数量1)<100100~500>500>5只>10只>20只1)每个隔离器检测2只。7.3取样、送检7.3.1应在每一生产繁殖单元的不同方位(如四角和中央)选取动物。7.3.2动物送检容器应按动物级别要求编号和标记,包装好,安全送达检测实验室,并附送检单,写明送检动物的品种品系、级别、数量和检测项目。7.3.3无特殊要求时,兔、犬和猴的活体取样,可在生产繁殖单元进行。7.4检测项目的分类7.4.1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7.4.2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流行时、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7.5结果判定在检测的各等级动物中,如有一只动物的一项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要求,则判为不符合该等级标准。8报告报告应包括检测结果、检测结论等项内容。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GB14924.1-2001(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总原则、饲料原料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包装、标签、贮存及运输等。本标准适用和于实验动物小鼠、大鼠、免、豚鼠、地鼠、犬和猴的配合饲料。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5918-1997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GB9687-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8-19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T10647-1989饲料工业通用术语GB/T10648-1999饲料标签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GB/T14699.1-1993饲料采样方法GB14924.2-200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GB14924.3-2001实验动物小鼠、大鼠配合饲料GB14924.4-2001实验动物兔配合饲料GB14924.5-2001实验动物豚鼠配合饲料GB14924.6-2001实验动物地鼠配合饲料GB14924.7-2001实验动物犬配合饲料GB14924.8-2001实验动物猴配合饲料GB/T14924.9-200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GB/T14924.10-200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氨基酸的测定GB/T14924.11-200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维生素的测定GB/T14924.12-200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测定GB/T17890-1999饲料用玉米NY/T115-1989饲料用高梁NY/T116-1989饲料用稻谷NY/T117-1989饲料用小麦NY/T118-1989饲料用皮大麦NY/T119-1989饲料用小麦麸NY/T122-1989饲料用米糠NY/T130-1989饲料用大豆饼NY/T131-1989饲料用大豆粕NY/T132-1989饲料用花生饼NY/T133-1989饲料用花生粕NY/T134-1989饲料用黑大豆NY/T135-1989饲料用大豆NY/T136-1989饲料用豌豆NY/T140-1989饲料用苜蓿草粉SC/T3501-1996鱼粉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生长、繁殖饲料growthandreproductiondiets适用于生长、妊娠和哺乳期动物的饲料。3.2维持饲料maintenancediets适用于生长、繁殖阶段以外或成年动物的饲料。3.3配合饲料formulafeeds根据饲养动物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按饲料配方经工业化生产的均匀混合物。4质量要求总原则4.1在配制实验动物配合饲料时,各种原料和添加剂的各项营养指标应采用实测值数据。4.2营养指标均以90%干物质为基础,卫生指标以88%干物质为基础。4.3各项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指标均为配合饲料中的总含量。4.4感官指标配合饲料应混合均匀,新鲜、无杂质、无异味、无霉变、无发酵、无虫蛀及鼠咬。4.5配合饲料产品的混合均匀度应不大于10%。4.6营养成分指标各种实验动物配合饲料营养成分指标应分别符合GB14924.3—14924.8中的规定。需要消毒灭菌的配合饲料,应根据不同消毒灭菌方法可能造成某些种营养成分的损失,适当地提高相应营养成分的含量,保证配合饲料在消毒后和饲喂前符合GB14924.3-14924.8营养成分含量的规定。4.7配合饲料卫生指标应符合GB14924.2及GB13078的规定。不得掺入抗生素、驱虫剂、防腐剂、色素、促生长剂以及激素等药物及添加剂。5饲料原料质量要求5.1本标准所指的饲料原料是指为提供动物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和能量的单一饲料原料。不包括饲料添加剂。5.2饲料原料均应符合下列相关饲料原料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质量指标。GB/T17890-1999饲料用玉米NY/T115-1989饲料用高粱NY/T116-1989饲料用稻谷NY/T117-1989饲料用小麦NY/T118-1989饲料用皮大麦NY/T119-1989饲料用小麦麸NY/T122-1989饲料用米糠NY/T130-1989饲料用大豆饼NY/T131-1989饲料用大豆粕NY/T132-1989饲料用花生饼NY/T133-1989饲料用花生粕NY/T134-1989饲料用黑大豆NY/T135-l989饲料用大豆NY/T136-1989饲料用豌豆NY/T140-1989饲料用苜蓿草粉SC/T3501-1996鱼粉5.3在实验动物配合饲料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执行其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不得使用药物添加剂。5.4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正常生长,饲料原料不得使用菜籽饼粕、棉籽饼粕、亚麻仁饼粕等含有有害毒素的饲料原料。5.5饲料原料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不得使用发霉、变质或被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饲料原料。6检测规则6.1配合饲料按GB14924.9~GB14924.12规定的测定方法进行检验。出厂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6.2产品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6.2.1出厂检验6.2.1.1出厂产品的检验以同批原料生产的产品为一批。6.2.1.2出厂检验的项目为感官指标和常规营养指标。6.2.2型式检验6.2.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a)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配方、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f)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感官指标、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以及卫生指标。6.2.2.2申请新产品时,还应增检的项目为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指标。6.3采样方法按GB/T14699.1的规定执行。6.4判定规则6.4.1质量检验中如单项营养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可取同批样品复验。复检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6.4.2判定值范围以检测方法误差的2倍计。6.4.3微生物检验中的不合格指标不得复检。7标签7.1基本原则7.1.1标签标注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7.1.2标签所标示的内容必须真实,并与产品的质量及质量标准相一致。7.1.3标签内容的表述应以通俗易懂、科学、准确并易于为用户理解掌握。不得使用虚假、夸大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更不得以欺骗性描述误导消费者。7.2标签必须标示的基本内容7.2.1配合饲料名称7.2.1.1配合饲料产品应按GB/T10647中的有关定义,采用表明饲料真实属性的名称。7.2.1.2需要指明饲喂对象和饲喂阶段的饲料,必须在名称中予以表明。7.2.1.3使用商标名称、牌号名称、性状名称时,必须同时使用本标准规定的名称。7.2.2产品标准编号标签上应标明生产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执行的企业标准须经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备案。7.2.3产品成分保证值和卫生指标7.2.3.1标签上标明的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和卫生指标必须与该产品所依据标准的指标一致。7.2.3.2配合饲料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的项目规定:应标明常规营养成份(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7.2.3.3标签上应按GB14924.2的规定,标明产品的卫生质量,如农药等化学污染物,黄曲霉毒素B1及微生物指标。7.2.4原料组成标明用来加工配合饲料使用的主要原料名称。7.2.5标签上应标有“本产品符合GB13078和GB14924.2”字样,以明示产品符合饲料及配合饮料卫生标准的规定。7.2.6使用说明标签使用说明应包括,适应使用对象,使用阶段、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7.2.7净重标签应在显著位置标明每个包装中配合饲料的净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克(g)、千克(kg)或吨(t)表示。7.2.8生产日期生产日期采用国际通用表示方法,如2000-02-01,表示2000年2月1日。7.2.9保质期7.2.9.1保质期的单位用月表示。必要时也可注明保存期。7.2.9.2注明贮存条件及贮存方法。7.2.10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标签上必须标明与其营业执照一致的生产单位的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7.2.11其他标签上可以标注企业认为必要的其他内容,如商标、生产许可证号、质量认证的标志等。7.3基本要求7.3.1标签不得与包装物分离。7.3.2标签的印制材料应结实耐用,文字、符号、图形清晰醒目。7.3.3标签上印刷的内容不得在流通过程中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脱落,必须保证用户在购买和使用时清晰易辨。7.3.4标签上必须使用规范的简体汉字,可以同时使用有对应关系的汉语拼音及其他文字。7.3.5标签上出现的符号、代号、术语等应符合最新发布的国家法令、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7.3.6标签中所用的计量单位,必须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常用计量单位的标注按GB/T10648-1999的附录A执行。7.3.7一个标签只标示一个饲料产品,不可在同一个标签上标出其他数个产品。8包装8.1配合饲料至少应有两层包装,内层为牛皮纸袋,外层为加有塑料内衬的编织袋、纸盒或塑料袋。8.2包装应符合实验动物的卫生和安全要求。8.3包装用的塑料袋应符合GB9687、GB9688、GB9689中的卫生要求。8.4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包装(或真空包装),必须经高压蒸汽消毒灭菌或钴照射。9贮存、运输9.1贮存配合饲料产品应放在通风、清洁、干燥的专用仓库内,严禁与有毒、有害物品同库存放。配合饲料产品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为三个月(梅雨季节为两个月)。9.2运输配合饲料产品在运输中应防止包装破损、日晒、雨淋,严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GB14924.2-2001(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动物小鼠、大鼠、兔、豚鼠、地鼠、犬和猴的配合饲料。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715-1981粮食卫生标准GB2761-1981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2-1994食品中汞限量卫生标准GB2763-1981粮食、蔬菜等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标准GB/T4789.2-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3-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T4789.4-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4789.15-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4810-1994食品中砷限量卫生标准GB/T5009.11-1996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5009.12-1996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5009.15-1996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GB/T5009.17-1996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GB/T5009.19-1996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5009.22-199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8381-1987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10647-2000饲料工业通用术语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GB14935-1994食品中铅限量卫生标准GB15201-1994食品中镉限量卫生标准3基本原则3.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卫生质量应符合相应的饲料、粮食或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如GB13078、GB2715、GB2761、GB2762、GB2763、GB4810、GB14935、GB15201中的规定。3.2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应该无毒、无害,不得掺入抗生素、驱虫剂、防腐剂、色素、促生长剂以及激素等添加剂。4卫生要求4.1化学污染物指标见表1。表1化学污染物指标项目指标砷,mg/kg≤0.7铅,mg/kg≤1.0镉,mg/kg≤0.2汞,mg/kg≤0.02六六六,mg/kg≤0.3滴滴涕,mg/kg≤0.2黄曲霉毒素B1,μg/kg≤20.04.2微生物指标见表2。表2微生物指标项目动物种类小鼠大鼠兔豚鼠地鼠犬猴菌落总数,cfu/g≤5×1041×1051×1051×1055×1045×104大肠菌数,MPN/100g≤309090903030霉菌和酵母数,cfu/g≤100100100100100100致病菌(沙门氏菌)不得检出4.3清洁级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应进行高压消毒灭菌或辐照灭菌,以符合其特殊要求。5检测方法5.1总砷的测定:按GB/T5009.11执行。5.2铅的测定:按GB/T5009.12执行。5.3镉的测定:按GB/T5009.15执行。5.4总汞的测定:按GB/T5009.17执行。5.5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按GB/T5009.19执行。5.6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按GB/T5009.22或GB/T8381执行。5.7菌落总数的检验:按GB/T4789.2执行。5.8大肠菌群的检验:按GB/T4789.3执行。5.9沙门氏菌的检验:按GB/T4789.4执行。5.10霉菌和酵母的检验:按GB/T4789.15执行。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环境条件和设施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同时规定了垫料、饮水和笼具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一切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
/
本文档为【实验动物国家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