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江南女子教育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江南女子教育

2010-09-02 40页 pdf 1M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8614

暂无简介

举报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江南女子教育 ⑩.浙江工誓女绎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塑塞澧初苴王焦厶!j!递皇江亩童王熬宣 作者姓名—j蓝垫———一 指导教师————三堕班L——一 学科专业————主旦主垡皇生—一 所在学院 厶圭生瞳 提史日期——垫螋二坠£一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江南女子教育 摘要 明清之际,科举制的完善,社会新思潮的涌动,商品经济的繁荣, 促使了社会女性教育观念的转变。而出版业的发展,教育方式的多样 化,私家藏书的盛行等,都为女性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种文 化环境中,特权阶级女子的文化教育受到重视,女子在学习传统的女...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江南女子教育
⑩.浙江工誓女绎 硕士学位 论文目: 塑塞澧初苴王焦厶!j!递皇江亩童王熬宣 作者姓名—j蓝垫———一 指导教师————三堕班L——一 学科专业————主旦主垡皇生—一 所在学院 厶圭生瞳 提史日期——垫螋二坠£一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江南女子教育 摘要 明清之际,科举制的完善,社会新思潮的涌动,商品经济的繁荣, 促使了社会女性教育观念的转变。而出版业的发展,教育方式的多样 化,私家藏书的盛行等,都为女性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种文 化环境中,特权阶级女子的文化教育受到重视,女子在学习传统的女 教之余,也由其父母或塾师教授文化知识。才女被认为是家族的光荣, 而才亦能提高女子在婚姻市场上的价值。在这一背景下,才女群体迅 速崛起,对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士人追求才、 情、色兼备的佳人,佳人敢于大胆地追求爱情,对自己的婚姻有着明 确的主见和执着。她们独立、自信、勇敢,具备鉴赏真才的才华和能 力,更以自己的知识为武器,从容化解危机。本文以女子教育为切入 点,与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大背景联系起来,探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 小说中才女形成的文化原因,女子教育对佳人形象生成的影响,以及 佳人才华在其婚姻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等几方面问题,以期对才子佳 人小说做更深层次的解读。 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女性教育,形象生成,婚姻 THEROMANTICNOVELSABOUTTALENTED SCHOLARSANDBEAUTIFULLADIESINMINGAND QINGDYNASTYANDTHEFEMALEEDUCATIONINTHE SOUTHOFYANGTZERIVER ABSTRACT InMingandQingdynasty,withtheconsummateoftheImperial ExaminationSystem,thedevelopmentofnewsocialideologicaltrend,the prosperityoftheCommodityeconomy,thesocietychangedtheeducational conceptsforfemale.Andthedevelopmentofthepublishingindustry,the diversificationofeducationways,andthepopularofprivatecollectionofbooks, a¨ofthesecreatetheconditionsforfemaleeducation.UndersuchaculturaI background,educationforgirlsofprivilegentsiawashighlightedforspecial attention.GirlsnotonlylearntfrOmthetraditionalbehaviorofbeingalady,but alsoweregivenculturalknowledgebyparentsortutors.Agirlwithknowledge wasregardsasgloryofthefamilyandatthesametime,withknowledgewould alsoraisethevalueofthewomanwhousedtobeputintothemarriagemarket. Underthisbackground,polydoragroupsrisedabruptlyinahighspeed,andit makeafar-reachingimpacttotheromanticnovelsabouttalentedscholarsand beautifulladies,thescholarspursueladieswiththebothfairappearanceand talenteventhemoralexcellence,thebeautifulladieshavecouragetopursue truelovebravely,enjoyingtheirdefiniteideasandinsistencesfortheir 3 marriage.Theyareindependent,self-confidentialandcourageous,maketheir knolegetobeweapontosolvethecontradictionleisurely.Here,basedonthe pointoffemaleeducation,combinethesocialculturebackgroundinthecertain period,tomakesaresearchonthecultruecauseoftheformationofthe polydoraintheromanticnovelsabouttalentedscholamandbeautifulladiesin MingandQingdynasty,ontheinfluencesoffemaleeducationtotheformation ofthefigureimageofthebeautifulladies,andontheinfluencesofbeautiful ladies’Stalenttotheirmarriage,andSOon.Thispaperattemptstoachievea betterundemtandingoftheromanticnovelsabouttalentedscholarsand beautifulladiesforTnabove—mentionedpointofview. KEYWORDS:theromanticnovelsabouttalentedscholarsandbeautifuIIadies, femaleeducation。theformationofthefigureimage,marriage 4 浙江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浙江工业大学或其它教育 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贞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硝,饥 日期: I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f月1-日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浙江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血/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4") 作者签名:1导锋功钆 导师签名:乃耐V 嗽寸』月歹日 嗍r h 1 己I吉】l口 古代女子基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对她们来说,文化知识被视为危险的 因素,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陈东原先生指出:“中国向来没有什么女子教育, 她们所有的教育,是和妇女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1他本有意编写一部《中国女 子教育史》,但最终不得不改变初衷,将《中国女子教育史》编成《中国妇女生 活史》。因为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几千年历史中出现的才女寥若星辰。直至明 末清初,在社会思潮、经济因素、文化变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女性教育才 开始受到重视,才女不断涌现,其中有名门闺秀、闺塾师、名妓,等等。她们的 出现对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主角一般皆为才女, 在理想主义外衣的装点下大放异彩。而女性教育与才子佳人小说的关系往往被学 界忽视,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对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做进一步的探讨,以期 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生成及思想和艺术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明代江南女子的文化教育背景 1.1明末清初女子文化教育观念的演变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与此同时,江南地区的女子教育 也逐渐受到重视。尽管这一时期理学昌炽,礼教森严,对女性的束缚达到了顶峰。 然而,明中叶以后,由于阳明心学的兴起,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反对程朱理学、追 求个性解放的浪潮。社会对女性的才华开始给予重视。被称为“异端之尤"的李 卓吾,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对蔑视女子才能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有 力的驳斥:“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 1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84.1 6 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 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 不敢出声矣。"1他不仅在理论上主张男女平等,更将其主张付诸实践,冒天下之 大不韪招收女弟子,更是敢于同女子书信往来,甚至吸收几位女子参加《博纂王 二真草隶篆千文印数书镜》的编写工作,使她们的名字和篆刻艺术与社会名流并 列于书。同时期的谢肇涮也一反成见,认为历代史书的《烈女传》只收贞、节之 类的妇女是不合适的,应该将“才智"、“文章"之女也列入传中。其他文人也对 女子之才表示倾慕和赞赏,赵世杰在《古今女史》序言中说:“海内灵秀,或不 钟男子而钟女子’’,“其称灵秀者何?盖美其诗文及其人也"。葛征奇也《续玉台 文苑》序言中说:“非以天地灵秀之气,不钟于男子;若将宇宙文字之场,应属 乎妇人。"徐野君在一本书信集中为女子的道德和智力潜能辩护:“若夫书盘织锦 之才,挽车举案之操,断臂投崖之节,突围讨判之勋,何一甘出男子之下?~又 况尺璧碎金,如区区鱼笺雁帛乎?吾当谓女子不好学则已,女子而好学,定当远 过男子。何也?其性静心专,而无外物而扰之也。”2言下之意,如果给与女子同 样的学习机会,她们是可以与男子一较高下的。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更是 对女子之才推崇备至,他编辑的《列朝诗集》特设“香奁”一册,专收明代女子 之诗。而晚明竞陵派文学领头人钟惺,也是女才子最热心的侣导者,他编选的《名 嫒诗归》有驺都给了明代女子,他认为才女居性灵文学之首,将女诗人的成长 与女性心理的发展进行了类比:“今夫妇人始一女子耳,不知巧拙,不识幽忧, 头施绀钼无以非尔",而当她们慢慢长大,纯真让位于一种发自本能的直觉经验, 她们开始意识到“世事不无反复,而于时喜则反冰为花,于时闷则郁云为雪,清 如玉碧、惨若梦红,忽而孤邈一线,通串百端,纷溶箭篓,猗旎草歙,所自来矣”, “故凡后日之工诗者,皆前日之不能工诗者也”。3因此,在钟惺看来,女子较之 受过学校教育的男子更有吟诗作赋的资质和潜能。 1.2印刷业的发展对女子文化教育的推动 1李贽.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4.165 2徐上俊,汪淇.尺牍新语初编fM].山东:齐鲁书社,1997.24 3钟惺.古今名嫒诗归·序[M].转引自高彦颐.闺塾师[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5 7 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出现的商品经济,使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文 学生产和传播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而这又打乱了原来理想的儒家社会秩 序。为填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一些卫道士通过大规模印制的课本加强他们 的说教力度,认为女德修养是移风易俗的关键所在,然而,这倒增加了女子受教 育的机会。此外,在江南城镇,许多富足的家庭出资办学,出版书籍,直接增加 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使得原本仅属于男性的学问大门,渐渐开始向妇女敞开。 更为重要的是,明朝后半期白银的涌入和接踵而至的商品化,以及因交通路线和 区域市场的激增而加速的书籍和思想的传播,使书籍的供应和需求迅速增长,价 格大幅下降,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前所未有的出版繁荣。“就中国印刷、出版史而 言,嘉靖以来恰是出版业出现巨大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商业化运作使得出版业 无论在印刷总量、出版物品种以及流通区域、速度,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1而 全国的出版中心主要集中于江南地区,有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省。胡应麟 对明代前期的地方刻坊非常熟悉:“凡刻书之地有三,吴、越、闽⋯⋯其精,吴 为最;其多,闽为最;越皆次之。”“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 间阖也、临安也。闽、蜀、滇、黔则其余问得其梓,秦、晋、川、洛则余时友其 人。旁诹历阅,大概非四方比矣。两都、吴、越皆余足隶所历,其贾人世业者往 往识其姓名。’’2其中,家刻和坊刻的繁荣对女子的文化教育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可 小觑。坊刻的兴盛,大量插图书籍的印刷出版,使女读者的需求被凸显出来,长 期以来插图书籍就与女子教育结合在一起,如插图版《烈女传》和其他女训著作, 都是明末清初充斥市场的畅销书。出版业的兴盛还带起了一股竞相印刷出版才女 作品集的风气,如杭州坊刻出版家赵世杰编辑的女性作品集《古今女史》,收录 了诗歌和散文,开掘出大量过去被视为男性特权公领域的文类,如赋、文、序、 传、疏、表、上书、状、启、诏等等。苏州胡抱一,四处搜罗印刷商的书店、亲 朋好友的书斋以及书商存放女性诗歌的货栈,在其夫人和门人的帮助下对它们进 行注释,并出版了一本选集,其绪言中有他的家庭住址,并且鼓励“四方名媛如 有不吝赐教、有琼章见贻者,幸邮至苏郡府学前风池门胡抱一舍下,以便续刊" 3。又如扬州文人邓汉仪所编《诗观》一书,其中收录了45位女诗人的诗作,还 1陈广宏.中晚明女性诗歌总集编刊宗旨及选录的文化解读[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1:42 2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从卷四经籍会通[M].北京:中华书局,1958.5.56 3胡抱一.本朝名媛诗钞[M].转引自商彦颐.闺塾师[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7 8 加入了自己的评论。又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所录明人编刊的女性诗文 总集总计已达二十八种,在数量上大大超越了前代编纂女性诗文总集的总和,这 些集子除数种刊刻年代不详外,绝大多数为万历至崇祯间人编刊,表明晚明士人 乃至女性作者自身对编刊女性诗文总集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且此风之盛,一直 延续到了清初。这些女性文学选集的问世,使那些已经名世和未见经传的女才子 广为人们熟悉,而男性文人和出版商对女性诗歌的兴趣和推动等于对女性创造力 的公开承认,对女性教育观念的积极转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3才女的崛起 不但文人墨客肯定女子教育,欣赏和推崇才女,便是女子自身也以才自珍, 以才自诩,出现了一大批才华出众的女子,有中上层阶级的大家闺秀,如邹赛贞、 顾若璞、沈宜修母女、商景兰等等,她们以诗文娱乐消遣,怡情养性;有新涌现 出来的闺塾师群体,如黄媛介、王端淑、文傲、曹鉴冰、苏畹兰等,她们通过为 上流人家的女孩教授儒家经典、诗歌艺术和绘画而获取文学名望和经济收入;亦 有文采飞扬的江南名妓,如鼎鼎有名的秦淮八艳柳如是,董小宛、顾媚、李香君、 马湘兰、卞玉京、陈圆圆、寇白门,她们满腹才华,以诗文作为与文人士大夫交 往的媒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与儒家传统背道而驰的闺塾师群体极大地促进了 当时的女子教育。她们满腹才学,拥有和男子一样的行动自由和谋生技能,勇敢 地走出家门售卖自己的才学,承担起养家糊口的家庭职责。最突出的例子是黄媛 介,她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的书香门第之家,在家人的熏陶下,从小便开始接触 学问和文学,拥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诗词书画无所不能。婚后她四处 游走,通过担任闺塾师和出售诗、画、字来供养家庭。在与当时著名文人与女才 子的交往中,她声名鹊起,作品售价也越来越高,得到了文化圈的认可和追捧, 吴伟业、施愚山、钱谦益等文坛领袖都对她给予了很高评价。又比如苏畹兰,她 是浙江仁和一位穷塾师的妻子,她做塾师非常成功,而且开办了自己的女家塾, “苏畹兰的‘家塾’是一个少有的特例,这也暗示了女性教育的逐渐化。”1 这些自食其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男女有别的儒家传统的才女们所取得的成 1高彦颐.闺塾师[M].江苏:il苏人民出版社,2005.135 9 就和被社会的认可程度,有力地反击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也证明了人 们对女性文化教育的接受,极大地鼓舞了同时代的女子。在这种文化气氛下,仕 女阶层开始崛起,女性意识逐渐觉醒,更多的才女不断涌现。今人胡文楷的《历 代才女著作考》著录了近4000位女作家的著作,其中百分之八十是明清两代的, 而明清两代中,清代女作家有3500余人,而且,明清两代的女作家中,有百分 之八十是江南女性。这众多的才女和尚才的社会风气为才子佳人小说提供了充足 的人物原型。 1.4女子结社现象 16世纪白银的流通使明末的经济生活出现了一个新的面貌,进而引起了各 种社会关系的变化,创造了一个流动和易变的浮世。人们在一个充满竞争和不安 的社会里,通过各种方式来创造共同利益集团和安全感,其中最显著的是才女的 联谊网络,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和手稿的交换,才女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城市, 甚至是不同社会身份的共同爱好者,创立出了她们自己的社团。才子佳人小说对 这种社团组织也有描写。如《两交婚》写道:“这些美人,读书识字,做诗做文, 竟成了风俗。做出来的诗词,香隽风流,虽当今的名公钜卿,无不啧啧称赞。近 来人闻得张翰林的妹子,王侍郎的女儿,赵司空的孙女,李中书的侄女,都结成 诗社。”1辛古钗的红药诗社:“至期蛾眉交集,蝉鬓纵横。初来到茶香清叙,拈 题时果饼传供,诗成后盛筵款待。往来的香车杂沓,送迎的珠翠缤纷。到次日, 传诗送月,奔驰道路。也有偷观的,也有窃看的,也有借抄的,也有传诵的。一 时轰然以为盛事。"2 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兴起促进了一种闺阁内女性文化的繁荣,她们组成一些 小团体,而士大夫阶层的妇女社团一般以诗社的形式出现。高彦颐对女子结社作 了专门的研究,他将明末清初的妇女诗社分为三类:家居式、社交式和公众式。 家居式社团最不正规,是由亲属关系纽带连结在~起的,它们的文学活动多由家 中女性成员于日常生活中进行,或于茶余饭后谈论文学,或在花园散步吟作诗歌。 1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两交婚f岫.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29 2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两交婚[岫.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40 10 社交式社团也是非正规而不张扬的,是由一些有亲戚关系的女性及她们的邻居, 或远方的朋友所组成,它的规模更大,网罗的人物也更广更多。公众式社团有一 定的公众知名度,它有自己的出版物,个别女诗社有正式的名字,如蕉园七子、 吴中十子等,才女们聚在一起谈诗论词,结集出版,和男性诗社一逞高下。接着 她又指出,在明中期到嘉靖年间,家居式是最为普遍的,到万历乃至清初时,由 于江南各地方都视女性诗歌为其家乡文化进步的明证,因而公众式社团遍布江 南。1 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江南地区女子接受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较同时代其 他区域都高出一筹,这种在女子教育文化史上难得一见的社会现象,在才子佳人 小说中亦有描述。如《两交婚》中所言:“却说扬州,故称广陵,从来繁华,又 兼世际太平,一发繁华。服饰无非罗绮,饮食无非珍馐。触耳尽管弦之声,到眼 皆佳丽之色。故人家的女子,自,J,JL便修眉画眼,扯鬓垂鬟,洗刷的如一泓秋水。 到了十五六岁,虽只三分颜色,便已成十分美貌。故娶小置妾,皆以扬州为渊薮。 初不过以容颜别妍媸为贵贱,到后来又以能吹箫、善度曲为贵。及吹箫度曲者多, 则又以读得几首诗、写得几个字儿为贵了。一时成了风俗。故仕宦人家的小姐, 皆不习女红,尽以笔墨生香奁之色,题咏为蛾眉之荣,若古人常称题梅咏雪,皆 寻常事也。"2来自巴蜀之地的甘颐对扬州城女子习文成风的现象亦有感触:“天 下繁华,目今要算扬州了。只说人物也美,装束之精,已过于今古,然犹女子事 也。至于诗文,岂女子事哉,竟家吟户诵,有若武城之舷歌,真奇事也。”3在这 样一个大环境中,江南女子或自觉地或跟随时代潮流,争相以习文做诗为雅事, 生长于扬州的辛解愠对这种现象颇有微词:“扬州女子虽不少,又皆尽慕诗名, 凡拈起笔砚,便思量涂抹这五言八句,是咸是淡是酸是甜,有何论兴观群怨,三 百之遗哉。"4在此,辛解愠虽然批评扬州女性诗词无关风雅,但也道出了合城女 子“尽慕诗名’’,争做诗词,文风炽热的盛况。 女子的这种文化生活在享有文化特权的上层社会家庭中则尤为显著,表现 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几乎每一位佳人都嗜书如命,终日只与诗书为伍。《飞花咏》 中彩文小姐流落边境,被昌全所救并收为义女。昌全安排彩文入住后花园,将自 1参见高彦颐.闰塾师[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天化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2·两交婚[M].辽宁:辽宁古籍}{{版社,1997.37 3天饨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2·两交婚Ⅲ].辽宁:辽宁古籍fI:版社,1997.81 4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2·两交婚[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83 11 己看的书籍堆在其楼下作为书房,故小姐坐卧其中可尽情浏览,甚是欢喜。于是 彩文小姐过着“每到指针之暇,看些书史,消遣寂寞"1的生活。又如《两交婚》 中,诗词在甘梦的精神生活中占了主导地位,“寝于此,食于此,梦魂于此。虽 往来酬和无多,而汉唐佳句无不赋过,而天下美物无不咏遍。虽未必尽如古人, 尚亦有可观。”2《玉娇梨》卢梦黎“素性只好文墨,每曰家不是写字,就是作诗, 自d,N如今,这书本从未离手"。3 二、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反映的女子家庭教育 2.1女子美德教育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男子和女子有着严格的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进而使男 女地位相差悬殊,所谓“男女有别”。男性占据主要的政治权力、社会资源和文 化特权,女性只是附庸,其职责和角色定位都是以更好地巩固和服务于这一男权 社会为出发点的。作为母亲,她们生育儿子,并教导他们的早期教育,还要不停 地做女工针织以增补家庭收入,为其漫长的求学入仕生涯做后盾;作为妻子,她 要为其打点日常生活需求,使其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社会事务中。为了使女性 更好的实现这些职责,一系列女诫书被编写并流传下来,通过这种代代相传的方 式来培养她们的道德。早在东汉,班昭就在《女诫》中提出,为了更好地事夫, 女子同样应该接受礼仪教育,“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 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仪之不可不存也。但教 男而不教女,不办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 不可依此以为则哉!"4然而,古代女子并没有机会接受如男子一般的正规学校教 育,教育的责任便落在家庭身上。家庭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宫廷女子家教,一 1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飞花咏[M].辽宁:i1宁古籍出版社,1997.497 2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2·两交婚[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88 3荑秋散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1·玉娇梨『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302 4班昭.女诫[M】.张福清.女诫一妇女的枷锁[M].北京:中央民族人学出版社,1996.2 种是民间女子家教。这两种家庭教育又各有侧重,“宫廷及士族官僚的家庭教育, 多教之以诗文、器乐、地理、天文、及武术等一般常识,其中以诗乐为主。’’而 民间女子的家庭教育则“以持家、纺织、烹调、针工等为主要内容"。1不管哪一 种,多是由身边的女性长辈来担任教育职责,如母亲、奶妈、闺塾师等。高彦颐 从另一个角度将女子教育概括为三个领域:无形训育,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无 形训育是通过操练女性的闺阁和身体,反复灌输各种训诫和价值观。女性的行动 领域被限定在家内和私人间,其生活中的定位是向心,而这一女子特性的向心理 想,被其日常生活结构特别是房屋的布局和其身体的改造、最明显的是缠足所强 化。文化教育指的是阅读和书写技巧及总体识字能力的获得,这是古代女子教育 中最弱化的一项,只有拥有文化特权的中上阶层闺秀才能很好地享有这种特权。 而这种特权阶级优越的女子文化教育恰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所大力推崇的 佳人之所以成为佳人的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也是下文所要着力探讨的一个问 题。道德教育则是女性美德的培养,这是历代女子教育的重点,也是古代女子教 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2.1.1“妇德”教育 女子接受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四德”。“四德”也称“四行”,是指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始见于《周礼·天官冢宰》,班昭在《女诫》对其进 行详细地阐释,“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 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女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 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 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者也。”2因此,所谓“妇德”,就是“幽闲 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要求妇女洁身自好,严守节操,用严 格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它所教授的内容多是封建伦理礼数方面的教条,从 西汉刘向《烈女传》,到东汉班昭《女诫》,唐宋若莘《女论语》,明成祖仁孝皂 后徐氏《内iJIl>>,及清王相《女四书》,等等一系列女教书,都着重宣扬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封建教条,甚至出现“饿死是小,失节事大’’、“女子无才 便是德’’等极端理论,严格禁锢着古代女性的思想自由和行为自由。只有这样, 1张海钟.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教材考评[J].张掖师专学报,1992,2:94 2班昭.女诫[M].张福清.女诫一妇女的枷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3 13 才能维护和巩固男子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秩序。到了明代,对贞节的推崇达到了极 致,洪武元年,太祖曾有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亡夫守制,五十 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阊,免除本家差役。"1寡妇守节,不但自身得到统治阶级 的认可和赞许,而且本家也可以获得很多经济利益上的好处,因此,在这种主流 意识形态的大力宣扬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管出于自愿还是被迫的,一个不可 否认的结果是,有明一代守节之风大盛,出现了大量的烈女。据陈东原先生的统 计,元以上所录烈女没有超过六十人的,而明人所修元史则一下跃至一百八十七 人,而明史中所记录的节烈传记竞“不下万余人’’,即掇其优者,也还有三百零 八人。2然而,一个颇具意味的现象是,越是接受优良教育的女子,在女德方面 的约束和自律越是强大,“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妇女,更倾向于赞美而不是否定她 们作为儒家道德卫道士的角色”3。这刚好与何以众多女教书的编者是女性这一 现象形成互证。 正因为古代女子接受了的这种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美德教育,她们心悦诚服地 接受并完成传统和社会赋予她们的使命,这一点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亦有反映。出 生于特权阶层的佳人们既受了扎实的传统女德教育,又受到士大夫家庭优良的诗 文教育和熏陶,在她们身上既表现出卓越的才情和胆识,又始终无法违背传统教 育对她们提出的美德要求,对封建教条的要求表现出绝对维护和誓死遵从。比如 《麟儿报》中当宁夫人吐露悔婚之意时,昭华说:“⋯⋯蒙父母教训,自幼我读 了许多圣贤之书,一发将性子造成一块铁石。只认得女子从一而终,死生不易。 至于爱富嫌贫,这些世情丑态,皆孩儿所最鄙。”4昭华在万卉园中对廉清表露心 迹时更有灼灼之言:“小妹虽娇难举箸,弱不胜衣,然赖读诗书,窃闻道义,纵 不能全窥女范,而节之一字,亦已讲之有素矣。焉肯失三从之父命。即使母命不 卒,别有后言。须知母但能生儿,却不能至几之不死。”5可见,在接受了女教美 德的洗礼后,对女范的认同和遵守已经内化到意识深处,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地服 从,愿意以生命的代价来维护和遵守。《定情人》写太子大婚,点选两浙民间女 子进宫听选,蕊珠遭暗算被征聘为青宫娘娘被迫入京,然身虽北上,而心系双星, 1转引自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t-_海书店出版,1984.179 2参见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E海书店出版,1984.181 3高彦颐.闺塾师[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0 4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麟儿报fM].辽宁:辽宁古籍H;版社,1997.133 5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麟儿报[M].辽宁:辽宁古籍_}lj版社,1997.133 M 并决意一死以报双郎,来维护女子贞洁和既定而未成的婚姻,她说:“我闻妇人 之节,不死不烈;节烈之名,不死不香。况今我身,己如风花飞出矣。双郎之盟, 已弃如陌路矣。负心尽节,正在此时。若今日可姑待于明日,则焉知明日不又姑 待于后日乎?以姑待而贪生惜死以误终身,岂我江蕊珠知书识礼,矫矫自持之女 子所敢出也?吾意已决,万勿多言,徒乱人心。"1又如《玉支玑小传》中管彤秀 面对卜成仁的强娶豪夺时声色俱厉地怒斥道:“我管青眉,虽说是一个十六七岁 的弱女,然读书明理,赋性刚烈,不减于男儿。宁死于礼,断不肯以孤弱而受势 焰之欺凌⋯⋯倘倚强不循礼,徒夸虎力,小视娥眉,则荆卿匕首,专子鱼肠,皆 世人之所有。至其时,非他死则我亡,却请无后悔。”2当然,我们这里不否认两 位佳人对于爱情和盟誓的坚守和维护,然而颇为遗憾的是,这种峰守和维护更多 的是出于对封建教条的自发自觉的服从,蕊珠对节烈之名的追求,彤秀对“礼” 的殉道,是受几千来一代代沉积下来的主流意识对女子道德要求的影响,并通过 家庭教育进一步强化和权威化之后的真诚抉择,带有很强的时代局限性。由此可 见,知识女性对美德教育的认同是非常明确和积极的,“她们意识到了儒家传统 给予女性的家庭卫道士的巨大权力",因此,“带着一种讨伐的热情,她们对其时 普遍的社会、道德危机做出了反应’’。3 2.1.2“妇工"教育 “妇功"又作“妇工”、“女红",指女子所从事的手工劳作,包括纺、织、 挑、绣、缝、纫等,是古代女子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女子在出嫁之前都要学 习并掌握这一技艺。女红文化作为中国农耕文化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和样 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历了几千年的延续、衍化,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文价 值和重要地位。韩非子《五蠹》中说:“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 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4,他将女红与男子的耕作并举,足见女红在古代日常 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有时候,女红的水平还成了婚姻择取的一个标准,技艺越高 超就越受欢迎。东汉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妹。颜色 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 1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定情,kEM].辽宁:辽宁古籍fI{版社,1997.362 2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2·玉支玑小传[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492 3高彦颐.闺鹤师m].江苏:江苏人民{lj版社,2005.175.176 4韩非子.韩非子选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4 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1丈夫比较前后妻的标准有 二:一是容貌,二是织布的水平。且不论前妻美丽能干却遭遗弃的原因,在当时 人看来,织布技艺代表了妇女的持家本领之一。明末清初时,女性的手工已具有 商品和艺术品的双重属性,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刺绣艺术。仰仗富足的家财和 充裕的闲暇,越来越多的上层阶级和富裕家庭女子因个人兴趣爱好或道德教诲而 绣制画作,因此,“针线活不再是女性唯一的职责,它的目的也不再是为家庭成 员提供衣服、鞋子和床上用品”,“刺绣变成了表现个人创造力的一种自我选择方 式"2。正是通过在这种方式,传达着古代女子的思想、信仰和才情。这个期间, 出现了许多出色的刺绣艺术家,如浙江浦江的倪仁吉,江淮名妓董小宛和薛素素, 刺绣世家的韩希孟等等,通过这些女子的精湛技艺,刺绣被提升到一种令人尊敬 的艺术形式的高度。与诗词才学对女子地位、声望的提升作用相似,作为一种艺 术形式而呈现出来的精湛的刺绣技艺,也成了上层阶级女子的特性之一。在此, 刺绣超越了儒家妇工的原始意义,它积淀了几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了含蓄 幽婉的文学艺术因子,如其与诗词书画的结合等,使它成了古代女子表达自己的 语言。因此,毫不奇怪刺绣艺术家都是颇有造诣的诗人。 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女红的学习完全由母亲督导完成。与父亲更重视女儿文 学修养的培育相对应,母亲更愿意按照儒家传统礼仪对女子的要求来教养女儿, 女红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如《麟儿报》昭华小姐一到“不便读书”的年纪, 便离了书房归到绣房学习女红,幸夫人还特意请了一位女教师来教她刺绣描鸾。 《玉娇梨》红玉小姐“到八九岁便学得女工针黹件件过人”3。《飞花咏》容姑母 亲李氏因容姑终日拈弄诗词而对其教导说:“女子善于诗文,固是好事,但日后 相夫宜室宜家,亦必以女工针指、亲操井臼为本。若只一味涂鸦,终朝咏雪,纵 然风趣,未免只成一家,转失那女子的本来,必须兼而行之,方为全备。"4在李 氏看来,“女工针指、亲操井臼’’才是女子立身之本,因此谆谆教导容姑不可本 末倒置。出生于特权阶级的佳人都要接受完备的妇工教育和训练,而且凭着她们 过人的天资和颇有造诣的文化修养,通常对这些针线功夫游刃有余。如容姑听了 母亲之训后开始学习,“不期慧人心巧,一习便精”,“不多时,容姑绣出来的针 1曹旭.古诗十九首l孑乐府诗选评[M]._卜海:上海古籍{“版社,2002.44 2高彦颐.闰链师[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75.183 3荑秋散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1·玉娇梨【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119 4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飞花咏[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451 指,鲜巧玲珑,令人夺目,母亲转做不来’’1;昭华小姐也“聪敏异常,教着便 知。不上年余,早己件件精熟,绣的做的无不玲珑鲜巧,夺人眼目”2。反过来, 高超的女红技艺又为其增加了声名,使其变得炙手可热,甚至影响其婚姻前程, 所以《飞花咏》中“华亭一县,无不羡端家小女儿貌美多才。以至缙绅家凡有子 弟的都愿娶她为媳,俱托媒人来求"3。《锦香亭》中冯元道在评价明霞小姐时, 也将“女工针黹”置于“琴棋书画"“吟诗作赋"之前。可见,女红作为女子才 情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被时人相当重视的。 2.2女子文化教育 上层社会的女子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一般都得益于其高贵的门第和优越 的家庭文化资源,比如学识深厚、品位高雅的父母,书房读不尽的万卷藏书,家 庭戏曲演出的熏陶等。这些为她们接受文化教育提供了方便,使她们足不出户便 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以上几方面在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都能管窥到 一二。 2.2.1家长的言传身教 基于古代婚姻所具有的特点,它全然不是两个人之问的事,尤其是上层阶级 的婚姻联盟,它是两个家族利益的结合。而即将成为家庭新成员的女子也是诸多 利益中的重要一项,因为她担负着相夫教子、掌管家务的重要职责,其素质的高 低直接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后代的优秀程度。因此,这些家庭都很重视女儿的 文化教育,这将会提升女儿做妻子的名望,增加其在婚姻市场上的价值。这一点 在下文第三部分女子才情对长辈的吸引部分还将提到。而且,在对女才日益推崇 的明术清初,女子才华亦成为~种荣耀而受到世人的推崇和尊敬,因此很多自身 拥有良好文化修养的父母都很注重女儿的文化教育,教育出了一大批才情兼备的 才女,如沈宜修对其女叶纨纨、叶小鸾四姐妹的教育,商景兰对其女德渊、德琼 四姐妹的教育。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自身的文化修养转化为家庭文化资源一代 代传承下去,不光是女儿,家族内的其他女性成员也享受到了这种文化优遇,如 1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飞花咏[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452 2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ilJL赫t[M].辽宁:辽宁古籍j{j版社。1997.116 3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飞花咏[M].辽宁:辽宁古籍i{i版社。1997.452 17 黄汝亨对儿媳顾若璞的教育,顾若璞对于儿媳丁玉如、孙媳姚令则等一大批女性 的教育。可以说,在上层阶级,女子教育是普遍而充分的,除了传统的女德之外, 诗词书画、儒家典籍的教授也极为平常。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担任女子教育的责任多数落在了 父亲身上,这大概与作者的男性视角有关,使得对施教者的关注点发生了部分转 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的考察。这些亲自教授女儿的父亲 一般官居高位,博学多闻,又性情耿直,看透官场险恶,视功名富贵如浮云,心 系林下而急流勇退。如《玉支玑小传》中管灰二十余岁便中了进士,历官中外大 有贤声,然未及五十,“因素志慕汉张子房辟谷之高,便弃职而归隐于林下,每 欲飘然遗世而去”1;《两交婚》中辛受曾任北京国子监祭酒,“因为人古直,不 愿为官,就请告了来家”2;《定情人》中江章少年登第,为官二十余年,“虑官 高多险,急流勇退。到了四十七岁上,遂乞休致仕,同夫人山氏回家,悠游林下, 要算做一位明哲保身之人了"3。等等。明清急剧的政治风暴和险恶的官场规则 让一些士人望而生畏,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市隐情结。而和谐统一的、良 好的居住环境和外部自然环境,是他们心灵的安顿之处,因此,而风景秀丽的江 南便成了理想的选择。曾有学者指出,市隐为吴中人所普遍具有的一种处世观念 4。这种观念在吴中文人中存在,在江南其他地方的士人中也同样存在。顾鸣塘 在《(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一书中指出,与这种市隐心里想联系的还有 一种回归心理,想脱离仕宦,回归故里。而产生这种回归心理的根源,一是受叶 落归根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二是因为在故里有自己所适应的文化环境。5闲居林 下的士人们并不是无所事事,他们有自己丰富的文化生活,三五志同道合者相约 而聚,赏花品茗,吟讽啸咏,逍遥自在。“在‘市隐’心态主导下,江南士人为 官者大多‘如不知有官’,热衷于筑园修圃,莳花植树,三五雅客,徜徉其间, 吟讽啸咏,好不逍遥自得。"6反映在才子佳人小说中,正是这些胸怀坦荡、两袖 清风的士人成为了佳人文化教育的施教者。他们或摆脱了繁杂的公务,或担任清 闲的文职工作,拥有闲适的心情和空余的时间,在他们的文化生活中,除了与二 1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2·玉支玑小传[M1.辽宁:辽宁古籍}l{版社,1997.394 2天花藏主人才予佳人小说集成2·两交婚fM].辽宁:辽宁古籍{f;版社,1997.37 5天花藏主人.才予佳人小说集成3·定情人[M].辽宁:辽宁古籍{I;版社,1997.266 4严迪昌.“市隐”心态与吴中明清文化上族[J].苏州人学学报。1991.1 3顾鸣塘.‘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19 5徐茂明.江南:L绅与江南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5 三知己交往外,另一件让他们心旷神怡的事便是教授天资聪慧的爱女吟诗作文, 并且非常享受这种天伦之乐。《定情人》中的江蕊珠小姐聪慧非凡,被视为掌上 明珠,江章夫妻将其当作儿子一般看待和教授知识,“到了十一二岁,连文章俱 做的可视,至于诗词,出口皆有惊人之句"1。对这样一位工容俱备、德性优雅 的女儿,江夫人得出“有女如此,生男也未必胜他’’2的感叹。这让人想到了叶 绍袁对其女叶小鸾的生女犹胜男的感慨。《玉娇梨》中自太常性情高古,不入俗 流,寄情诗酒,日日吟咏。其女红玉小姐自母亲亡过后,每日随白公读书写字, 到十四五岁,便知书能文,成了一个女学士,且于诗词一道,尤其所长,两父女 互相唱和互相推敲,其乐融融。《平山冷燕》中山显仁教女山黛读书,山黛过目 成诵,七岁便解作文,每日口不停吟,手不停批,十岁作白燕诗名倾朝野。父亲 之外,才华横溢的兄长也承担起女子教育的职责。《两交婚》甘颐兄妹父亲早亡, 失去了父亲亲自教授的机会,然在长兄读书氛围的熏陶下,也沾染了诗书一脉的 习气,妹子甘梦,“见哥哥读书通达古今,以为高妙,又见哥哥举业之外,时常 做些诗文,感触心情,以为风雅。遂看得女红一道,不足尽女子之能,绣刺余闲, 遂也随着哥哥读书识字。不料生来的聪慧过人,稍经浏览,早已笔下有神,胸中 有鬼。故每日与哥哥唱和诗文,以娱白昼。不是哥哥做了叫妹妹和韵,便是妹子 出题与哥哥对做。朝夕如此,倒也不知寂寞。”3在佳人的教育中,往往以诗词为 重,并且以古之才女为榜样,认为诗才不但能够怡情养性、调适生活,也能够带 来美名。如《麟儿报》中毛羽对小女小燕的教育:“⋯⋯所以古人学诗,以破其 困,不但文人宜学,即妇人、女子亦皆可学,而享美名。如班姬、道蕴至今传送 不已。故我每于闲暇,必以诗训小女。喜得小女有些宿慧,近来诗亦可观,为我 夫妇最爱。"4又如《飞花咏》秀才出身的端居在家中以教训女儿为事,“一有工 夫,便与他讲解古今列女,以及歌赋诗词刀s,并且时常即景拟题考察女儿诗才。 上述种种,虽然没有具体描述教育的具体过程,然不难看出,父亲兄长是佳人文 化教育的主要施教者,他们本身拥有的良好文化素养成为佳人们学习的家庭文化 资源,为她们进行文学上的切磋探讨提供方便。因此她们所具备的才学是得益于 1天花藏‘£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定情人[M].辽宁:辽宁古籍:{{版社,1997.266 2天花藏£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定情人[M].辽宁:辽宁古籍{{j版社,1997.266 3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2·两交婿[M].辽宁:辽宁古籍fI{版社,1997.8 4天花藏主人.才予佳人小说集成3·麟儿报【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180 5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飞花咏[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450 此的。 2.2.2私家藏书与女子教育 晚明出版业的繁荣使得书籍的普及率大为提高,因而形成一股藏书的时尚。 刻书业和藏书业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为显示其富有、博学和兴趣高雅,许多家 庭建造起规模宏大的藏书楼,如宁波范氏的天一阁,绍兴祁家的澹生堂等。天一 阁藏书以藏明代本朝书著称,其中又以所藏方志而留名后世;而祁家则自称有 9000种和90000卷的藏书。在当时,这样的藏书楼多不胜数,并且规模都不小。 又如鄞县人丰坊,性喜藏书,曾将家中良田千余亩悉数卖出,以购图书碑帖,家 中藏书达数万卷,藏书楼名日“万卷楼"。此外,嘉兴向元汴的天籁阁、吴兴茅 坤的白华楼、吴兴沈节甫的玩意楼、兰溪胡应麟的二酉山房等等不胜枚数。书籍 的普及和家庭藏书的风行使家庭成为了知识和学问的纳集地,为深处闺阁的女子 提供了文化教育资源,极大地增加了女子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当时一大批颇有 成就的才女都得益于其家庭的文化资源。这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也有所反映,家中 藏书为佳人们的文化教育提供了方便。《定情人》中蕊珠小姐家“楼上有看不尽 的诗书肌。《玉支玑小传》中红丝小姐的文学修养便得益于她父亲的“一楼书籍”, “尽着他朝夕记诵"2。《宛如约》中父母早亡的赵如子嗜好读书,“将家中所藏 的书籍,尽数浏览。浏览完了,又到族中将分去的也借来观看遍了”3。再看《飞 花咏》中昌全的书房,他“将自己看的书籍,俱堆集其楼下,摆设得精精致致做 书房。内里图书满架,触目琳琅",而彩文小姐也充分利用父亲的书籍资源,“小 姐坐卧其中,尽他浏览,甚是欢喜"4。在当时出版印刷业繁荣的条件下,即使 家中没有藏书,书籍的获取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平山冷燕》中生于村庄大户人 家的冷绛雪,父亲兄长“都一字不识",但靠着自己的灵心慧智争取到了读书识 字的机会,冷大户“便将各种书籍都买来与他读”5。因此,佳人受教育机会的 获取和文化修养的养成与当时出版印刷业的繁荣,以及由此引起的藏节风气和书 籍普及亦是息息相关的。 1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定情人m1.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266 2天仡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2·玉支玑小传[M].辽宁:辽宁古籍{fj版社,1997.463 3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2·宛如约fM].辽宁:辽宁古籍ifj版社。1997.229 4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3·飞花咏[M].辽宁:辽宁古籍jIj版社,1997.496 5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卜平山冷燕【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431 2.2.3文化教育对“佳人一形象形成的影响 在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接受了文化教育的佳人以才自珍,因才生 傲,在面对自己婚姻大事时更愿意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为寻觅与其相匹配有才 郎君而充分地发挥自身才学,因而在她们身上,具有一种独立、自信和勇敢的新 特质。《宛如约》父母早亡的如子孤身一人茕茕孑立,不像其他佳人一般拥有显 赫的家世和可为之做主的亲友,但她自诩有才,不甘心埋没于村野的命运,以才 自怜道:“我生了这等一个容貌,又习了这等一肚皮的才学,若等闲埋没在个村 夫俗子之手,岂不可惜’’;她为婚姻自作谋算,“幽兰生于空谷,谁则知之?宝剑 必悬之通衢,方有识者。我赵如子生在这列眉村中,若只在这列眉村中求配,便 将这列眉村翻转了,料也无一人可为我赵如子作得配过。若守株待兔,自应甘老; 若苟且就婚,定明珠暗投,安能比貌无惭画京兆之眉;较才不愧坦冻疮之腹。除 非移居郡城,或者人可知我,我亦可以知人。若埋没于此,便是虚生此生了”。 出于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珍视,她冒大不韪地做扮男装偷走进城寻觅机缘。在见 到司空约求美诗时,想出以和诗作红叶传递情素的办法,在诗文中弄风雅,“使 他知香奁尚自有人,庶不叹苎萝不知何处也”,“透个消息,使他好来寻访”1。 之后又在西湖之游中大展诗才,玩起“列眉村小月老牛马走”的文字游戏,将自 身才华展露无遗,也因此深深吸引了有心之人。另一位佳人宛子的处境与如子一 般,父母早亡又中鲜兄弟,一切事情都只能自理,包括婚姻大事。而她唯一的筹 码便是自身之才,于是她想出隔帘考诗的策略为自己寻求佳婿,又恐一县之人才 有限,“故着老仆们在外打听,若有青年才子,或求臁仕,或上公车,或好学出 游,或报恩思省,倘花生彩笔,不畏留题,毫吐珠玑,敢于争座,故小姐有名帖 在此,请去隔帘一会,以逐诗场之鹿”20《两交婚》智慧多识之才女辛古钗对深 闺女子无从展露锋芒的现实深有感触,因此在为弟择妇的问题上独辟蹊径,想出 了大开红药诗社的方法,广罗八方有奇才女子入社吟诗作对,为女子在文化生活 上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借此得淑女于河洲,以完吾弟琴瑟之愿”;另一方 面,诗社也是自己展露才华的舞台,“倘腕墨有灵,且可留芳香于彤管,以高蛾 眉之声价,尚别有机缘未可知也”。因此,红药诗社使辛古钗能不出闺门便知天 下女子之才,而且也能使自己的才华声名远扬,此乃一举两得之良策,无怪乎她 1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2·宛如约[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229.244 2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集成2·宛如约[M].辽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294 2l 说:“选婚择配,计莫妙于此矣。"1可见,辛古钗对自己才华也是有相当自信的, 正是在这种自信的基础上,才有胆识开设女子诗社,将自己展现在闺阁之外社会 之中。因此,可以说,良好的文化教育不但培养了佳人们的文
/
本文档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江南女子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