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植物生理完整练习题-答案

植物生理完整练习题-答案

2017-06-11 36页 doc 37KB 2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植物生理完整练习题-答案植物生理完整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水势:水的化学势,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自由能 2、渗透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的自由能降低导致水势降低的部分,其大小决定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 3、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4、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是一个主动吸水过程。 5、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量。 6、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为敏感的时期。 二、填空题 1.将一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体积很大)中,达到平衡时测得其Ψs...
植物生理完整练习题-答案
植物生理完整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水势:水的化学势,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自由能 2、渗透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的自由能降低导致水势降低的部分,其大小决定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 3、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4、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是一个主动吸水过程。 5、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量。 6、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为敏感的时期。 二、填空题 1.将一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体积很大)中,达到平衡时测得其Ψs为-0.26Mpa,那么该细胞的Ψp为 0.26 MPa ,Ψw为 0 MPa 。 2.含有 蛋白质 物质比较丰富的植物种子吸胀作用最为明显。 3.将一植物细胞放入Ψw=-0.8MPa的溶液(体积相对细胞来说很大)中,吸水达到平衡时测得细胞的Ψs=-0.95 MPa,则该细胞的Ψp为 0.15 MPa ,Ψw为 -0.8 MPa 。 4.某种植物形成5g干物质消耗了2.5Kg水,其蒸腾比率为 2 ,蒸腾系数为 0.5 。 5.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降低时,细胞的代谢活动 减弱 ,抗逆性 增强 。 6.植物气孔保卫细胞膨压增大时气孔 开放 ,保卫细胞K+大量积累时气孔 开放 。 7.一植物细胞的Ψs为-0.42 MPa,Ψp为0.13 MPa,将细胞放入Ψs为-0.22Mpa的溶液(体积很大)中,平衡时测得该细胞的Ψs为-0. 36 MPa,那么该细胞的Ψw为 -0.22MPa,Ψp为0.14 MPa 。 8.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判断细胞 死活 、测定细胞的 水势 以及观测物质透过原生质层的难易程度。 9.根系吸水有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两种方式,前者的动力是 根压 ,后者的动力是 蒸腾拉力 。 10. 伤流 和 吐水 现象说明植物的根系存在根压。 11.适当降低蒸腾的途径有:减少 蒸腾面积 、降低 蒸腾速率 及使用 抗蒸腾剂 等。 12.水分可以直接穿过 细胞膜 进入植物细胞,也可以以集流的方式通过 水孔蛋白 进入细胞。 13.土壤溶液中的水分可以通过 共质体 途径和 质外体 途径进入植物根系的内部,水分自下而上进行长距离运输主要通过 质外体(导管或者管胞)。 三、判断是非 ( 错 ) 1.等渗溶液就是摩尔数相等的溶液。 ( 错 ) 2.纯水的水势为零,叶片完全吸水膨胀时水势也为零,此时叶片内为纯水。 ( 错 ) 3.蒸腾拉力引起被动吸水,这种吸水与水势梯度无关。 ( 对 ) 4.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向取决于它们的水势差。 ( 错 ) 5.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 对 ) 6.将一充分吸水饱和的细胞放入比其细胞浓度低10倍的溶液中,其体积变小。 ( 对 ) 7.溶液的渗透势可用Ψs= -iCRT来计算。 ( 对 ) 8.从植物受伤或折断处溢出液体的现象称为伤流,通过测定伤流液的量和成分可以了解根系生理活动的强弱。 ( 错 ) 9.在正常晴天情况下,植物叶片水势从早晨→中午→傍晚的变化趋势为低→高→低。 ( 错 ) 10.将一植物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等的糖溶液中,该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四、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9-17题为多项选择) 1.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其水势组成为 B 。 A.Ψg + Ψp ; B.Ψs + Ψp; C.Ψg + Ψs; D.Ψs+ Ψp-Ψg 2.将一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吸水达到平衡时该细胞的 D 。 A.Ψw = Ψs ; B.Ψw = Ψp; C.Ψw = Ψg ; D.-Ψp = Ψs 3.某植物制造100g干物质消耗了75Kg水,其蒸腾系数为 。 A.75 B.750 C.0.75 D.1.33 4.植物体内水分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渠道是 B 。 A.筛管和伴胞 B.导管或管胞 C.转移细胞 D.胞间连丝 5.一植物细胞的Ψw=-0.3 MPa,Ψp=0.1MPa,将该细胞放入Ψs =-0.6MPa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细胞的 。 A.Ψp变大; B.Ψp不变; C.Ψp变小 ; D.Ψw =-0.45MPa; 6.一植物细胞的Ψs=-0.37 MPa,Ψp=0.13MPa,将该细胞放入Ψs =-0.42MPa溶液(体积很大)中,达到平衡时,细胞的水势为 C 。 A.-0.5MPa B.-0.24MPa C.-0.42 MPa D.-0.33 MPa 7.根系从土壤中吸水的基本条件是 C 。 A.根系水势大于土壤水势 B.根系水势等于土壤水势 C.根系水势小于土壤水势 D.根系水势大于零 8.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C 。 A. 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B.植物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C.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 D.植物对水分需求由低到高的转折时期 9.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有 A, B, C, D 。 A.大气温度 B.大气湿度 C.光照 D.风 10.植物的根系结构中,共质体是指 A, C 。 A.原生质, B.细胞壁 C.胞间连丝 D.导管或管胞 11.表现根系主动吸水的证据有 B, C 。 A.萎蔫现象 B.吐水现象 C.伤流现象 D.蒸腾作用 12.土壤温度过低使植物根系吸水困难的原因有 A, B, C, D 。 A.根系呼吸减弱,影响主动吸水 B.根系生长减慢,降低吸收面积 C.原生质粘性增大,吸收阻力增大 D.水的粘性增大,扩散减慢 13.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 A, B, D 。 A.降低叶片温度 B.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C.细胞的分裂与伸长 D.水分的吸收与运输 14.水分在植物体内存在的状态有 B, C 。 A.化合水 B.自由水 C.束缚水 D.吸湿水 15.合理灌溉的生理指标是 A, B, C, D 。 A.叶片的水势 B.细胞汁液的浓度 C.叶片的颜色 D.气孔的开度 16.目前关于解释气孔运动机理的学说有 A, C, D 。 A.K+累积学说 B.化学渗透学说 C.淀粉与糖转化学说 D.苹果酸代谢学说 17.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有 A, D 。 A.蒸腾拉力 B.大气压力 C.水分子的内聚力 D.根压 五、问答题与计算题 1.孤立于群体之外的单个树木与茂密森林中的树木相比,哪个蒸腾失水更快?为什么? 答:单个树木的蒸腾失水快。因为单个树木周围环境中的温度更高、光照更强、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因此更加有利于水分的散失。而在茂密森林中,由于树木之间相互遮盖作用,导致大部分叶片周围光照强度不高、温度比较低、空气流动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不利于蒸腾作用进行。 2.植物在纯水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给水中加入一些盐,植物会发生暂时萎蔫,为什么? 答:植物在纯水中培养一段时间之后,细胞内外的水势相等,都等于零。如果此时在水中放盐,会导致细胞周围溶液的水势下降,水分顺着水势梯度从细胞内流到周围溶液中,造成细胞脱水,使植株发生暂时萎蔫的现象。 3.简述根压产生的原因。 答:根压产生是由于根部木质部导管末梢附件存在着大量的导管旁细胞,这些细胞膜上存在着一些分泌蛋白,这些蛋白能够利用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将细胞内的矿质离子或者有机物分子主动排放到导管之中,使得导管中溶液的水势不断下降。溶质的排放也导致导管旁细胞中水势逐步升高,水分顺着水势梯度从导管旁细胞流入导管中,此过程使导管中的溶液数量越来越多,产生向上的推力,将溶液压到地上部分。 4.为什么夏季晴天中午不能用冷井水浇灌作物? 答:夏季晴天的中午气温比较高、光照强,此时蒸腾作用很强,植物体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气温的升高相应伴随土壤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根系吸水。如果此时利用冷水浇灌植物,将会迅速降低土温,导致根系细胞呼吸减弱、原生质流动性减慢、水分子扩散速度减缓,根系对于水分吸收和运输的能力大大降低,造成植物吸水和蒸腾之间出现不平衡,大量散失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植株萎蔫受害。 5.三个相邻细胞A,B,C的Ψs和Ψp如下图,三细胞的水势各为多少?三细胞中水流方向如何? 答:三个细胞的水势分别为-0.6MPa、-0.3MPa、-0.4MPa;三个细胞之间的水流方向是自中间的细胞向两边的细胞流动。 6.简述气孔开关的机理。 7.简述蒸腾作用在植物代谢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答:(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帮助植物吸收和运输矿物质和有机物。 (3)能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免受灼伤。 8.简述氧气不足对植物吸水的影响。 答:短期的缺氧会造成呼吸作用降低,产生ATP数量不足,影响水分的主动吸收(根压)。长期缺氧会造成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活力,造成根系生长缓慢、吸收力降低,甚至造成根系细胞死亡。 ( 对 ) 8.在一定范围内,氧气供应越好,根系吸收的矿质元素就越多。 ( 错 ) 9.离子通道运输只能顺着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进行,所以都是被动运输。 ( 错 ) 10.施肥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 四、选择题 1.除了碳、氢、氧三种元素之外,植物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 。 A.氮 B.磷 C.钾 D.钙 2.用溶液培养的可了解氮、磷、钾和钙元素的缺乏症。被培养的番茄中,只有一种处理的番茄在其幼嫩部分表现出营养缺乏症,这种番茄显然是缺 D 。 A.氮 B. 磷 C.钾 D.钙 3.用砂培法培养棉花,当其第4叶(幼叶)展开时,其第1叶表现出明显的缺绿症。已知除下列4种元素外的其他元素均不缺乏,因此应该是由于缺 A 引起的缺绿症。 A. 镁 B.铜 C.硫 D.锰 4.植物缺铁时,嫩叶会产生缺绿症,表现为 C 。 A.叶脉仍绿 B.叶脉失绿 C.全叶失绿 5.在植物细胞内的金属离子中,对于细胞水势影响最大的是 A 离子。 A.钾 B.钙 C.钠 D.镁 6.果树缺乏微量元素 B 会导致生长素合成减少导致“小叶病”。 A.Ni B.Zn C.Cu D.Mo 8.影响植物根尖根毛区吸收无机离子的最重要因素是 C 。 A.土壤中无机盐的浓度 B.根可利用的氧 C.离子进入根区的扩散速率 9.能反映水稻叶片氮素营养水平的氨基酸是 B 。 A.蛋氨酸 B.天冬酰胺 C.丙氨酸 D.天冬氨酸 10.反映植株需肥的形态指标中,最敏感的是 C 。 A.株高 B.节间长度 C.叶色 D.株形 五、问答题 1.确定植物必需元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1)由于该元素缺乏,植物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 (2)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缺乏症,而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 (3)该元素的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2.植物细胞有哪些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和途径? 答: (1)溶质跨膜运输的途径:离子通道、载体、离子泵 (2)跨膜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3.试述矿质元素的综合生理作用。 答:(1)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 (2)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 (3)电化学作用: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电荷中和。 4.植物细胞氨同化的方式有哪些? 答:(1)还原氨基化:指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2)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酮酸 → 新氨基酸+新酮酸 (3)形成氨甲酰磷酸 (4)与aa结合成酰胺。 5.现配制了4种溶液(表3.1),每种溶液的总浓度都相同。用这些溶液培养已发育的小麦种子,14d后测得数据如表3.1所示。请其结果及原因。 答:在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中生长的植物根系生长缓慢,主要原因是植物根系受到了单盐毒害。当溶液中存在钙离子和钠离子时,离子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使植物对每一种矿质离子的吸收都减少,从而减轻单盐毒害作用。当溶液中加入钾离子后,离子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进一步增强,根系生长速度也进一步提高。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作用中心色素:具有光化学活性,能捕光,又能作为光能与电能的转换器的光合色素。 2. 光合单位:光合膜上的光合色素分子,吸收的量子可以激发一个作用中心色素分子,产生一个高能电子的结构单位。 3.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合成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4.CAM途径:植物夜间有机酸含量高,糖分含量低,而白天酸度下降,糖分含量升高,这种有机酸合成日变化的代谢类型称为景天科酸代谢,简称CAM,这种光合作用途径叫做CAM途径。 5.光呼吸:植物绿色组织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放出CO2的过程。 6.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放出CO2相等时的光强度。 7.CO2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 =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时外界CO2的浓度。 二、填空题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主要在叶绿体的 类囊体膜上 进行,而暗反应主要在富含酶类的 叶绿体基质 之中进行。 2.CAM植物夜间有机酸含量 高 ,白天有机酸含量 低 。 3.Calvin循环中CO2固定的受体是 RuBP ,第一个稳定产物是 3-P-甘油酸 。 4.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链中电子的最终受体是 NADP ,电子的最终来源(供体)是 H2O 。 5.光合电子传递链位于 类囊体 膜上,呼吸电子传递链位于 线粒体内 膜上。 6.根据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 聚光 色素和 作用中心 色素。 7.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是各种色素的物理性质,利用色素的最大吸收峰可以鉴定色素的 种类 和测定色素的 浓度 。 8.C4植物是在 叶肉 细胞中固定CO2,在 维管束鞘 细胞中将CO2还原为碳水化合物。 9.C4植物的Rubisco位于 维管束鞘 细胞中,而PEP羧化酶则位于 叶肉 细胞中。 10.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饱和点随CO2浓度的升高而 升高 ,CO2饱和点随光照增强而 升高 。 11.植物的光合产物中,淀粉是在 叶绿体和造粉体 中合成的,而蔗糖则是在 细胞质溶质 中合成的。 12.组成叶绿素的化学元素有 C、H、O、N、Mg ,植物缺乏 N、Mg、Fe 等元素时会表现出缺绿症。 13.在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类囊体是由 单层膜 组成的,多个类囊体叠垛起来形成的结构称为 基粒 。 14.正常叶片的颜色主要由 叶绿素 和 类胡萝卜素 两类色素决定,秋天叶色变黄主要是 叶绿素 分解造成 类胡萝卜素 的颜色得以显现,而枫叶在秋天变红主要是叶片中合成了 花青素 。 15.光合作用过程由 原初反应 、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和 碳同化 三个环节组成。 16.一个光合作用单位由 200-250 个聚光色素分子和一个 作用中心 组成,光量子在聚光色素分子之间以 诱导共振 的方式进行快速高效地传递。 17.光合作用中心由 作用中心色素、 原初电子受体 和 原初电子供体 三部分构成。 18.类囊体膜上存在两个光系统,其中光系统I位于 类囊体膜外侧,其主要功能是 将电子交给NADP使其还原 ;而光系统II则位于 类囊体膜内侧 ,其主要功能是 促进水光解 。 19.在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过程中,由光能转化而来的 电 能经过电子传递过程贮存于类囊体膜上的H+浓度梯度中,而后由氢离子流动驱动 ATP合成 酶的变构效应合成含有活泼化学能的 ATP ,另有部分能量贮存于另一种高能 物质 NADPH 中,作为二氧化碳的还原剂。 20.依据电子传递方式不同,光合磷酸化分为 环式光合磷酸化 和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两种。 三、是非判断题 ( 错 ) 1.叶绿素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素能够有效地吸收绿光。 ( 错 ) 2.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O2可以来自H2O,也可以来自CO2。 ( 错 ) 3.表观光合速率也称净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中单位时间内实际同化CO2的量。 ( 错 ) 4.在植物光合作用的电子转移过程中,H2O是最终的电子供体,CO2是最终电子受体。 ( 对 ) 5.在正常晴天条件下,玉米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小麦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 ( 对 ) 6、环式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只有ATP的产生,没有NADPH形成。 ( 错 ) 7.Calvin循环是在叶绿体间质中进行的,其固定CO2形成的第一个稳定性产物是PEP。 四、选择题 1.从化学反应的性质来说,光合作用属于 C 。 A.水解反应 B.取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裂解反应 2.光系统I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对光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D 。 A.680 nm B.520 mn C.430 nm D.700 nm 3.C4植物和CAM植物光合特征的共同点是 A 。 A.都能进行Calvin循环 B.叶肉细胞中Rubisco活性高 C.都能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还原CO2, D.在叶肉细胞中还原CO2 4.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作用中心色素分子的作用是将 B 。 A.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光能转变为电能 C.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5.叶绿体色素主要分布在 A 。 A.类囊体膜上 B.类囊体空腔内 C.间质中 D.叶绿体外被膜上 6.C4植物固定CO2的最初受体是 A 。 A.PEP B.RuBP C.PGA D.OAA 7.类胡萝卜素对光的吸收峰位于 A 。 A.440-450 nm B.540-550 nm C.680-700 nm D.725-730 nm 8.Calvin循环中,催化CO2固定的酶是 A 。 A.RuBP羧化酶 B.PEP羧化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IAA氧化酶 9.C4途径中,CO2的最初固定是发生在 A 。 A.叶肉细胞质中 B.叶肉细胞叶绿体中 C.维管束鞘细胞质中 D.维管束鞘叶绿体中 10.当环境中CO2浓度低到一定程度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释放的CO2相等,此时环境的CO2浓度称为 B 。 A.CO2饱和点 B.CO2补偿点 C.光补偿点 D.水合补偿点 11.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不高的限制因子是 D 。 A.水分 B.光照 C.温度 D.CO2浓度 12.植物处于光补偿点时 A 。 五、问答题 1.简述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答: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足够的能量,以ATP和NADPH的形式供应给暗反应的生物化学反应使用。暗反应过程中,光反应过程中吸收转化而来的活泼化学能借助于二氧化碳的同化过程被固定于有机物中,成为稳定的、可以被细胞直接利用、参与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能量。 2.C4植物与C3植物在结构和生理上有何区别? 答:(1)C4植物和C3植物结构上的区别: C4植物:叶片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大,内含叶绿体数目多,个体大,但无基粒或发育不全,维管束鞘外侧紧密联接一层成环状或近于环状排列的叶肉细胞,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个体小,数目少,有基粒,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与周围一层叶肉细胞之间有大量的胞间连丝相联系。 C3植物: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少,不含或仅含很少叶绿体,维管束鞘周围的叶肉细胞排列松散。 (2)C3和C4植物生理上的区别: A. 两种CO2固定酶活性不同:RuBPCase:Km=450uM,PEPCase:Km=7uM PEPCase对CO2的亲合力比RuBPCase高60倍,利用CO2的效率很高。 B、CO2补偿点:C4植物CO2补偿点很低,称低补偿植物。C3植物补偿点很高,又称高补偿植物。 C、光呼吸: C3植物:光呼吸明显,损耗光合产物的25%-30%,C4植物:光呼吸很低,损耗光合产物的2-5%。 3.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影响? 答:(1)光强度:光强↑→光合作用↓,光氧化破坏膜或色素,在低、高温、干旱时这种破坏作用更严重。 (2)光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光线中不同波长光的比例不同,不同植物适应光线中不同波长光而生长。 4.何谓光呼吸?其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光呼吸指植物绿色组织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放出CO2的过程。可能的生理作用包括: (1)消除乙醇酸毒害作用; (2)保护叶绿体免受光破坏; (3)防止(减少)O2对光合作用中碳同化的抑制: 5.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同化力的形成、CO2同化及淀粉和蔗糖的形成、光呼吸、C4途径在植物的哪些细胞和结构中进行的? 答:(1)原初反应在叶绿体中类囊体膜上进行; (2)同化力的形成(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在类囊体膜上进行; (3)二氧化碳同化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4)淀粉在叶绿体和造粉体中合成,蔗糖在细胞质溶质中进行; (5)光呼吸在叶绿体、过氧化体、线粒体中进行; (6)C4途径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 6.简述荧光产生的原因。 答:某化合物的分子在接受外界的能量输入后,原子核外的电子被激发,运动速度加快,由低能量轨道跃迁到高能量轨道。当电子再回到原来的低能量轨道的过程中,原来吸收的能量要以热和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能量就会产生荧光。 7.简述环境因素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 答: 简要叙述光、温度、水分、矿质元素、CO2和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名词解释 1.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参与下,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能荷:指ATP-ADP-AMP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数量。 3.抗氰呼吸:由交替氧化酶从CoQ或Cytb处得到电子,并将电子交给分子氧的过程,该过程不受氰化物抑制,这种呼吸又称为抗氰呼吸。产能少、热量多。 4.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期时间内放出CO2的摩尔数与吸收O2的摩尔数的比率 5.呼吸速率:指植物的单位鲜重、干重或单位原生质,在一定时间内所放出的CO2体积或吸收的O2体积。 二、填空题 1.EMP途径中脱氢酶的辅酶是 NAD ,该酶位于细胞的 细胞质基质 中。 2.呼吸作用不仅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了 能量 ,而且还提供了 大量中间产物 。 3.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时呼吸商为 1 ,以脂肪为呼吸底物时其呼吸商 小于1 。 4.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辅酶是 NADP ,该酶位于细胞的 细胞质基质 中。 5.植物组织受伤后耗氧量显著增大,这部分呼吸称为 伤呼吸 ,这主要是由于 酚氧化 酶作用的结果。 三、判断题 ( 错 ) 1.植物呼吸作用中所形成的ATP都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的。 ( 错 ) 2.抗氰呼吸中能放出较多的热量,这是因为这种呼吸能合成较多ATP的缘故。 ( 对 ) 3.当植物的块茎、果实、叶片等切伤后,伤口处常常很快变成褐色,这是由于酚氧化酶作用的结果。 ( 错 ) 4.呼吸作用中,底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转变为ATP分子中能量的百分数称为呼吸速率。 ( 错 ) 5.植物进行无氧呼吸时,由于没有氧气的吸收,故其呼吸商为零。 ( 对 ) 6.PPP受NADP+的调节,NADP+/NADPH比值小时,该途径受抑制。 四、选择题 1.植物体内有多种末端氧化酶,其中最重要的末端氧化酶是 C 。 A.交替氧化酶 B.多酚氧化酶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抗坏血酸氧化酶 2.某种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时RQ为1,该物质是 C 。 A.蛋白质 B.脂肪 C.葡萄糖 D.柠檬酸 3.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O2与吸收的O2的摩尔数之比称为 C 。 A.呼吸速率 B.呼吸强度 C.呼吸商 D.呼吸效率 4.植物的末端氧化酶中,对氰化物不敏感的是 A 。 A.交替氧化酶 B.细胞色素氧化酶 C.多酚氧化酶 D.抗坏血酸氧化酶 5.PPP途径中,G-6-P脱氢及脱羧氧化分解产生 B 。 A. NADH B. NADPH C. F-6-P D.Ru-5-P 6.植物进行无氧呼吸时,通常产生 A 。 A.乙醇 B.CO2 C.丙酮酸 D.NADPH 五、问答题 1.植物呼吸作用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答:(1)呼吸作用生成大量ATP分子,为细胞代谢反应提供充足的能量。 (2)呼吸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中间形成大量的中间产物,为各种物质的相互转化提供沟通的途径。 2.植物受涝往往受害的原因是什么? 答:植物受涝之后,导致根系O2供应不足,形成无氧呼吸,长期无氧呼吸对植物造成三方面损伤:(1)产生酒精,使 胞质中Pr变性; (2)产能少,为满足能量供应,增加了物质消耗量。(3)没有丙硐酸氧化,许多中间产物缺乏,某些物质合成被迫中止。 第五章 植物的有机物代谢与运输 一、填空题 1.植物体内有机物分配总的方向是由 代谢源 到 代谢库 。分配的基本规则(特点)可归纳为 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 就近供应 和 同侧运输 。 2.研究表明, 硼 、 磷 和 钾 3种矿质元素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3.植物胞间运输包括 共质体途径 、 质外体途径 ,器官间的长距离运输通过 韧皮部 。 4.有机物分配受着 供应能力 、 竞争能力 和 运输能力 三因素的影响,其中 供应能力 能力起着较重要作用。 5.当土温大于气温时,有利于光合产物向 基部 运输。 6.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蔗糖 。 7.韧皮部糖的装载途径主要是 质外体途径 和 共质体途径 。 8.有机物质运输动力来源于 运输途径两端的压力差 和 ATP分解释放的能量 。 9.单糖活化形式有 糖磷酸酯 和 糖核苷酸 两种。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贮藏多糖是 淀粉 。细胞内最重要的双糖是 蔗糖 。 二、判断正误 ( 错 ) 1.木质部中的无机营养只向基部运输,韧皮部中的有机营养却只向上运输。 ( 错 ) 2.植物需要的每一种离子都是通过质膜上的离子通道吸收的。 ( 对 ) 3.所有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都是ATP分子的磷酸酯键。 ( 对 ) 4.主动运输的两个突出特点是: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和需要提供能量。 ( 对 ) 5.植物体内长距离运输时,一般是有机物质从高浓度区域转移到低浓度区域。 ( 对 ) 6.昼夜温差大,可减少有机物质的呼吸消耗,促进同化物质向果实中运输,因而使瓜果的含糖量和禾谷类种 子的千粒重增加。 ( 错 ) 7.筛管汁液干重90%以上是葡萄糖,但不含无机离子。 三、选择题 1. C 实验表明,韧皮部内部具有压力,这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A.环剥 B.伤流 C.蚜虫吻刺 D. 蒸腾 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 一、名词解释 1、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 2、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 3、三重反应:豌豆幼苗对乙烯的三重反应,即抑制伸长生长(矮化)、促进横向生长(加粗)、地上部失去负向地性生长(偏上性生长)。 二、填空题 1.下表列出了一些生理效应。试将显著具有某项效应的某种内源植物激素的名称填在相应项破折号右方,每项只填一种。 (1)保持离体叶片绿色 细胞分裂素 ;(2)促进离层形成及脱落 脱落酸 ; (3)防止器官脱落 生长素 ; (4)使木本植物枝条休眠 脱落酸 ; (5)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 赤霉素 ;(6)维持顶端优势 生长素 ; (7)促进侧芽生长 细胞分裂素 ; (8)促进无核葡萄果粒增大 赤霉素 ; (9)加快橡胶树橡胶分泌 乙烯 ; (10)促进矮生玉米节间伸长 赤霉素 ; (11)促进棉铃、水果成熟 乙烯 ;(12)促进大麦籽粒淀粉酶形成 赤霉素 ; 2.在组织培养中证明,当CTK/IAA比值高时,诱导 芽 分化;比值低时,诱导 根 分化;如二者的浓度相等,则 只生长不分化 。 3.一般认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生长素主要影响 DNA 合成和细胞 核 分裂,而细胞分裂素则是调节 细胞质 分裂。 4.IAA合成的前体物质是 色氨酸 ,在IAA贮藏时必须避光是因为 生长素见光容易分解。 5.生长素可以通过激活细胞质膜上的 质子泵 ,引起细胞壁 酸化 而变得松弛,从而促进细胞的 伸长 生长;它同时可以进入细胞内刺激基因表达,合成大量与 细胞壁 和 细胞质 有关的蛋白质。 6.植物体内赤霉素类物质的典型代表是 GA3 。 7.赤霉素通过诱导大麦种子 糊粉 层中 α –淀粉 酶的合成和 β-淀粉 酶的活化促使胚乳中的 分解产生可溶性糖类。 8.天然CTK类物质的代表是 玉米素 ,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代表是 6-BA 。 9.乙烯合成的前体物质是 S-腺苷蛋氨酸 ,合成过程中两种重要的中间产物是 ACC 。 三、判断正误 ( 错 )l、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只有5大类植物激素。 ( 对 )2、所有的植物激素都可以称为植物生长物质。 ( 错 )3、所有的植物生长物质都可以称为植物激素。 ( 错 )4、激动素是最先发现的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 错 )5、在进行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时,当培养基中含有较高的CTK/GA时,可诱导芽的分化。 ( 错 )6、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各部位合成的生长素都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 错 )7、陆生植物在遇到盐渍、水涝等条件时,叶内ABA有所减少,因此,ABA可以作为对逆境反应的激素。 ( 对 )8、乙烯和生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分子都是氨基酸。 ( 对 )9、乙烯利在pH值为4.1以下时分解释放出乙烯。 四、选择题 1.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根本的区别是 C 。 A.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B.二者的生物活性不同 C.二者合成的方式不同 D.二者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不同 2.生长素促进枝条切段根原基发生的主要作用是 C 。 A.促进细胞伸长 B.刺激细胞分裂 C.引起细胞分化 D.促进物质运输 3.下列物质中,除 D 外均为天然的细胞分裂素。 A.玉米素 B.异戊烯基腺嘌呤 C.二氢玉米素 D.6-苄基腺嘌呤 4.以下叙述中,仅 C 是没有实验证据的。 A.乙烯促进鲜果的成熟,也促进叶片的脱落 B.乙烯抑制根的生长,却刺激不定根的形成 C.乙烯促进光合磷酸化 D.乙烯增加膜的透性 5.在IAA浓度相同条件下,低浓度蔗糖可以诱导维管束分化,有利于 B 。 A.韧皮部分化 B.木质部分化 C.韧皮部和木质部分化 6.在顶端优势形成过程中,哪2种激素相互拮抗? B A.生长素-赤霉素 B.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脱落酸 D.赤霉素-乙烯 7.生长延缓剂的主要作用是 D 。 A.促进乙烯合成 B.抑制生长素合成 C.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 D.抑制赤霉素合成 五、问答题 1.植物体内有哪些因素决定了特定组织中生长素的含量? 答:(1)生长素合成量;(2)生长素输出量;(3)生长素分解量;(4)生长素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束缚生长素的数量。 2.简述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和机理。 答:该运输速度为1-2.4cm/h,是一个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的主动过程,可逆浓度梯度运输,抑制物TIBA(三碘苯甲酸),NPA(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主要过程:在胚芽芽鞘顶端产生的IAA可以以IAA-的形式通过细胞基部质膜上的生长素阴离子运输蛋白运到胞膜外,同时胞膜上的H+泵可将H+泵入细胞壁,与IAA-结合,生成IAAH,IAAH易透过膜,进入胞质后,由于胞质中pH高(pH7),又解离成IAA-,只能沿基部的生长素输出载体运出细胞,这样连续下去,就形成了IAA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当上下端倒转时,由于细胞顶部膜上没有生长素输出载体,所以不能逆向运输IAA。 3.在ABA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中,有哪些信号分子参与进来? 答:(1)IP3信号;(2)钙离子信号;(3)pH信号 第九章 光形态建成 一、名词解释 1、光形态建成:由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2、光稳定平衡:一定波长下,Pfr浓度占总光敏素浓度的比例。 二、填空题 1、植物光形态建成过程中的光受体主要有 光敏色素 、 隐花色素 和 紫外光B受体 三类。 2、光敏色素由 脱辅基蛋白 和 生色基团 两部分组成,前者在 细胞质 中合成,后者在 质体中合成;组装后形成的光 敏色素以没有活性的 Pr 形式存在,经过光照后可以变成有活性的 Pfr 形式。 3、植物蓝光反应中重要的光受体是 隐花 色素。 4、按照光敏色素活化后诱导下游生理反应的速度,由光敏色素调控的生理反应有 快 反应和 慢反应两种,前者主要与细胞内的 膜 系统活动有关,后者则是因为光敏色素诱导了 基因 表达的结果。 三、选择题 1.编码I型光敏色素的基因是 A 。 A.PHYA B.PHYB C.PHYC D.PHYD 2.下列生理反应中属于典型的红光-远红光可逆反应的是 B 。 A.极低辐照度反应 B.低辐照度反应 C.高辐照度反应 3.下列属于光敏色素诱导的快反应的是 C 。 A.燕麦胚芽鞘伸长生长 B.菜豆幼苗子叶弯钩打开 C.棚田效应 D.果皮中花青素合成 4.禾本科植物体内光敏色素含量较多的部位是 A 。 A.胚芽鞘末端 B.根尖 C.叶片 5.黄化植物幼苗光敏色素含量比绿色幼苗 B 。 A.少 B.多 C.相等 6.光敏色素是一种色素蛋白,其溶解性是 C 。 A.易溶于酒精 B.易溶于丙酮 C.易溶于水 7.光敏色素有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是 B 。 A.酚和蛋白质 B.生色团和蛋白质 C.吲哚和蛋白质 8.光敏色素按照生色团类型可分为Pr和Pfr,其中Pfr是 A 。 A.生理激活型 B.生理失活型 C.生理中间型 9.光敏色素Pr型的吸收高峰在 B 。 A.730 nm B.660 nm C.450 nm 10.促进莴苣种子萌发和诱导白芥幼苗弯钩张开的光是 C 。 A.蓝光 D.绿光 C.红光 D.远红光 11.红光处理可以使体内自由生长素含量 B 。 A.增强 B.减少 C.不变化 12.目前认为对蓝光效应负责的色素系统是 B 。 A.光敏色素 B.隐花色素 C.叶绿素 D.花色素 四、判断正误 ( 错 ) 1.光敏色素Pfr型的吸收高峰在660nm。 ( 对 ) 2.红光处理可以使植物体内自由生长素含量减少。 ( 对 ) 3.目前认为对蓝光效应负责的色素系统是隐花色素。 第十章 植物生长生理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细胞全能性:指植物体每个细胞都带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所需要的全部基因,保留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 2、细胞分化:指形成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细胞的过程。 3、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并在培养基中培养离体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 4、极性:指在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中,在不同轴向上存在着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 5、协调的最适温度:比生长的最适温度略低、使植物生长有快又好的温度。 6、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7、顶端优势: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的现象。 8、生长大周期:指整个生长过程中,生长速率表现出的慢-快-慢的规律。 9、近似昼夜节律:指植物的某些生理反应受昼夜条件变化的影响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规律的、周期性、有 节奏的变化形成之后,即使在恒定条件下(恒光照或恒黑暗),也呈现原有的规律性的变化,其变化周期接 近24小时,故称为近似昼夜节律(奏)。 10、种子寿命:指种子从采收至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二、填空题 1.植物细胞的生长通常分为三个时期: 细胞分裂 、 细胞伸长 和 细胞分化 。 2.按种子吸水的速度变化,可将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即 吸涨吸水 、 吸水停滞 和 渗透吸水 。 3.检验种子死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利用组织还原力 、 利用原生质着色能力 和 利用细胞内荧光变化。 4.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植物细胞全能性 。 5.植物组织培养基一般由 无机盐 、 碳源 、 维生素 、 生长调节物质 和 有机附加物 等五类物质组成。 6.在特定条件下,己分化的细胞重新进行细胞分裂,其结果是逐渐失去原有的分化状态。这一过程称为 7. 极性 是细胞或器官的两个极端在生理上的差异。 8.目前对温度周期现象的解释认为,较低夜温能 降低呼吸作用 , 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增加有机物净积累量 , 从而加速植物的生长和物质积累。 A.蛋白质 B.激素 C.核酸 D.糖类 5.引起植物向光性的体内光受体是 C 。 A.花色素 B.光敏色素 C.核黄素 D.隐花色素 6.在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糖的浓度较高时有利于 B 。 A.形成层分裂 B.形成韧皮部 C.形成木质部 D.木质部和韧皮部都分化 7.种子萌发初期,胚根长出之前,呼吸类型是 A 。 A.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 C.有氧呼吸兼无氧呼吸 D.不呼吸 8.使种子健壮萌发的温度应 A 。 A.低于种子萌发最适温度 B.略高于种子萌发最适温度 C.为种子萌发最适温度 9.种子胚乳和子叶中的营养物质向新生器官组织运输时的主要形式是 A.葡萄糖 B.蔗糖 C.脂肪酸 D.可溶性蛋白质 10.在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的蛋白质是 C 。 A.钙调素 B.钙依赖的蛋白激酶 C.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 D.G蛋白 11.植物生长过程中顶端优势的形成与 C 物质有关。 A.ABA B.GA C.Auxin D.JA 12.下列哪种运动形式与细胞生长无关? C A.向日葵幼苗向光弯曲 B.玉米幼根向重力弯曲 C.向日葵花盘随阳光转动 D.菜豆根朝向水肥丰富的地方弯曲 13.在植物细胞感受重力刺激过程中,细胞内的 B 起到了重力感受器的作用。 A.叶绿体 B.淀粉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14.含羞草的感震运动与向日葵随阳光转动的共同机制在于 C 。 A.它们都是由阳光信号刺激引起的 B.它们都是由震动刺激引起的 C.它们都是由细胞膨压变化引起的 D.它们都是由电信号控制的 五、问答题 1.简述植物细胞分化的主要过程。 答:(1)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植物细胞建立或者改变极性。 (2)极性的产生和改变引起了细胞质的不均匀分布。 (3)细胞质的不均匀分布引起细胞由均等分裂方式改为不均等分裂。 (4)不均等分裂引起细胞内的代谢物不均匀分配。 (5)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核质互作导致两个细胞内基因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 (6)基因表达的变化使得新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显著的差异,完成分化。 2.简述植物生长大周期。 答:(1)停滞期:细胞分裂,原生质积累阶段,生长缓慢。(2)对数生长期:细胞体积增大,物质积累丰富、细胞多、生长快。 (3)直线生长期:生长最快。(4)衰老期:细胞成熟且走向衰老。 3.简述水分和氮素对根冠比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相关理论调节植物生长? 答:(1)水分供应对根冠比的影响:水分不足时,根系相对容易得到水分。生长所受影响小,而地上部分由于根提供的水分太少而使生长受到较大的影响,于是使根/冠比值上升。水分充足时,地上、地下水分均得到满足,但根系周围气体少,生长所受影响大,而地上部分水、气供应充足,生长旺盛。于是根/冠比值下降。 (2)N素供应对根冠的影响:N素不足,根系N素较多一些,且由于地上部运来有机物较多,生长较旺盛,而地上部由于根运来的N素少,难以合成大量Pr而使生长受影响,于是根冠比上升。N素充足:地上、地下N素充足,但地上部分茎、叶中大量的N素存在使光合产生的有机物合成Pr量↑,从而使地上部旺盛生长,同时也使运往要脱的有机物减少,根部生长缓慢,根冠比值下降。 4.简述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及一般程序。 答: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一般程序是:从植物体上取组织(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而后进行继代培养;如果进行细胞培养,可以采用振荡培养的方式将细胞振散,如果采用组织培养可以在培养基中改变营养物质或者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含量或者比例,诱导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形成新生植株。 5.简述植物向光性形成的主要机理。 答:植物感受单侧光照之后,在向光面和背光面出现生长物质水平的差异。一种方式是生长素水平不同,向光面生长素浓度低,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引起背光面生长速度快,向光面慢,植株向光弯曲生长。另一种方式是生长抑制物质(如萝卜宁、萝卜酰胺等)在向光面积累,背光面细胞中生长抑制物质浓度相对较低,引起向光面生长缓慢,植物发生弯曲生长。 6.简述植物根和茎向重力性运动的机理。 答:根横放时,平衡石下沉到细胞下侧的内质网上,产生压力,诱发ER释放Ca2+到细胞质,Ca2+结合CaM后激活细胞下侧的Ca2+和IAA泵,细胞下侧Ca2+和IAA积累,抑制根的生长而产生弯曲。 禾谷类作物茎的负向重力性反应:当茎横放或倒伏时,下侧细胞内积累IAA、GA和乙烯促进生长,使节间向上弯曲生长。 7.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变化的主要方式是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水溶性物质,由储藏有机物的部位(胚乳、子叶)运输到胚中,供应细胞内代谢的需要。在胚中,这些小分子物质经过转化,生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淀粉可以分解生成葡萄糖;脂肪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在转化为糖;蛋白质先分解生成氨基酸,转化为有机酸和酰胺等物质,运输到新细胞,供应新蛋白的合成需要。 8.生物钟有何特征? 答:(1)节奏的引起必须有一个信号(几个诱导周期),一旦节奏开始,在稳恒条件下仍继续显示。(2)一旦节奏开始,就以大约24h的节奏自由运行。 第十一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一、名词解释 1.幼年期:指植物早期生长的阶段,是达到花熟状态之前必须要经过的相当长的一段营养生长期。 2.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3.光周期诱导:植物在经过一段适宜的光周期处理后,可长期保持刺激效果,以后即使在不适宜条件下也能正常开花,这种现象为光周期诱导。 4.临界日长: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日照时间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日照。 5.临界暗期:指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开花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6.群体效应:单位面积上花粉越多,播种密度越大,花粉萌发百分率越大。 7.暗间断:因SDP开花需长夜,LDP需短夜,若在足以引起短日植物开花的暗期中间给予足够光强的一个闪光,就会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而促进长日植物开花。 二、填空题 1.根据冬小麦春化所要求的温度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 冬性 、 半冬性 和 春性 三大类型。 2.根据植物对日照长短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 长日植物 、 短日植物 和 日中性植物 。 3.植物能感受环境条件的刺激而诱导开花时所必需达到的生理状态称为 花熟状态 。 4.根椐光周期理论,对菊花进行 短日照 处理,就可使菊花提前开花,对菊花进行 长日照 处理,就可使菊花延迟开花。 5.高比值Pfr/Pr促进 长日 植物开花,抑制 短日 植物开花。 6.小麦的冬性愈强要求春化的温度愈 低 ,持续时间愈 长 。 7.C/N比理论认为,C/N比值大时, 促进 植物开花,C/N比值小时, 抑制 植物开花。 8.在昼夜周期下,在暗期中间用红光进行闪光,则促进 长日植物 开花,抑制 短日植物 开花。 9.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 叶片 ,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 茎尖的生长点 。 10.长日植物南种北移,生育期 缩短 ,应引用 晚熟品种 种;北种南移,生育期 延长 ,应引用 早熟 种;短日植物南种北移,生育期 延长 ;北种南移,生育期 缩短 。 11.植物生长物质影响瓜类的性别分化,用生长素处理,则促进 雌花 增多。 12.为延长花粉的贮藏时间,多数植物的花粉均要求 较低的 相对湿度和 较低 的温度条件。 13.黄化幼苗的光敏色素含量比绿色幼苗 高 。 14.影响植物成花诱导的外界条件主要是 温度 和 光周期 。 15.植物接受低温春化的部位一般是 生长点 。 16.一般来说,植物处于适宜的光周期下,多开 雌 花,处于非适宜的光周期下,则多开 雄 花。 17.要想使梅花提早开花,可提前对正常生长的梅花进行 短日照(遮光)处理。 18.用不同波长的光间断暗期的试验表明,无论是抑制SDP开花或是促进LDP开花都是 红 光最有效。 三、判断正误并改正 ( 错 ) 1.植物发生光周期反应诱导开花的部位是叶片。 ( 对 ) 2.用红光间断短日植物苍耳的暗期,则会抑制开花。 ( 错 ) 3.对短日植物大豆来说,南种北引,生育期延迟,要引早熟种。 ( 对 ) 4.在短日照条件下,长日植物不可能成花。 ( 错 ) 5.小麦品种冬性愈强,所需春化温度愈低,春化天数愈短。 ( 对 ) 6.春化处理过的冬小麦种子的呼吸速率比未处理的要高。 ( 错 ) 7.小麦、油菜等经过春化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会减少。 ( 对 ) 8.临界夜长比临界日长对植物开花更为重要。 ( 对 ) 9.植物花的分化通常不出现在光周期处理的当时,而是在处理后若干天。 ( 错 ) 10.短日植物苍耳的临界日长为15.5 h,故在14 h日照下,不能开花。 ( 对 ) 11.按照开花的C/N比理论,当C/N比较大时有利于开花。 ( 对 ) 12.赤霉素可以代替低温和长日照,但它并不是成花素。 ( 对 ) 13.乙烯可以促进黄瓜雌花的分化。 ( 对 ) 14.甘蓝可以在萌发种子状态进行春化。 ( 对 ) 15.水稻柱头的生活力在一般情况下,能维持一周。 ( 对 ) 16.花粉粒在雌蕊柱头上能否正常萌发、导致受精,决定于双方的亲和性。 ( 错 ) 17.受精后雌蕊中的生长素含量明显减少。 ( 对 ) 18.柱头维持授粉能力的时间比花粉的寿命要长一些。 ( 错 ) 19.在氧气中贮存花粉,可延长花粉的寿命。 ( 错 ) 20.花粉的识别物质是内壁蛋白。 ( 对 ) 21.在昼夜周期条件下,光期缩短,有利于短日植物成花。 ( 错 ) 22.暗期光间断试验中,最有效的光是蓝光。 ( 错 ) 23.干种子中也有光敏色素活性。 ( 对 ) 24.将广东的水稻移至武汉栽种时,生育期延迟,应当引晚熟种。 ( 错 ) 25.赤霉素可以某种方式代替高温的作用。 ( 对 ) 26.短日植物苍耳开花,只需要一个光诱导周期。 ( 对 ) 27.将短日植物放在人工光照室中,只要暗期长度短于临界夜长,就可开花。 四、选择题 1.冬小麦经过春化作用后。对日照要求是 A 。 A.在长日照下才能开花 B.在短日照下才能开花 C.在任何日照下都能开花 2.在自然条件下,光周期诱导所要求的光照强度是 A 。 A.低于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强度 B.高于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强度 C.等于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强度 3.为了使小麦完成春化的低温诱导,除了 B 之外都是必需的。 A.适量的水 B.光照 C.氧气 D.蔗糖 4.如果将短日植物苍耳放在14h日照下,将 B 。 A.不能开花 B.能开花 C.不一定开花 5.植物感受光周期诱导的部位是 C 。 A.茎尖生长点 B.腋芽 C.叶片 A.逐渐减少 B.逐渐升高 C.没有变化 3.在生产上可以用作诱导果实单性结实的植物生长物质有 A 。 A.生长素类 B.赤霉素类 C.细胞分裂素类 4.破除马铃薯块茎休眠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 A 。 A.赤霉素 B.2,4-D C.乙烯利 5.在衰老的植物组织或器官中,RNA含量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B, C 。 A.DNA聚合酶活性下降 B.RNA聚合酶活性下降 C.核糖核酸酶活性升高 D.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升高 6.在衰老的植物组织或器官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B, C A.蛋白质周转速率降低 B.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受阻 C.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加 D.土壤中氮素含量下降 7.以下几种酶中,仅有 A 与器官脱落有密切关系。 A.纤维素酶 B.核酸酶 C.淀粉合成酶 D.酯酶 8.试验证明,在空气中氧浓度升高时,对棉花叶柄的脱落产生的影响是 A 。 A.促进脱落 B.抑制脱落 C.没有影响 四、判断是非 ( 对 ) 1.干旱地区生长的小麦种子,其蛋白质含量较高。 ( 对 ) 2.对淀粉种子来说,氮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磷钾肥可增加淀粉含量。 ( 错 ) 3.小麦籽粒成熟时,ABA含量大大减少。 ( 错 ) 4.银杏、人参的果实或种子已完全成熟,但不能萌发,这是因为抑制剂存在之故。 ( 错 ) 5.水稻空壳是由于完成受精作用后营养不良所致。 ( 对 ) 6.跃变型果实与非跃变型果实的重要区别是它们的乙烯生成特性和对乙烯反应的不同。 ( 对 ) 7.衰老的组织内所含的内含物大量向幼嫩部分或子代转移的再分配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普遍规律。 ( 对 ) 8.用外源生长素涂抹棉花幼铃,可诱导同化物向未受精幼铃输送。 ( 对 ) 9.SOD、CAT和POD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保护酶,一般称为自由基清除剂。 五、问答题 1.试讨论乙烯与果实成熟衰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答:果实成熟过程中产生乙烯,导致果皮细胞透性↑,细胞内部氧化速度加快,物质分解加速,促进果实成熟。随后乙烯导致的呼吸作用增强可以显著促进器官的衰老和脱落。 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 一、名词解释 1.逆境:使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又叫胁迫。包括冷、热、旱、涝等。 2.渗透调节: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积累Pro,甜菜碱等有机物质,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其渗透势,使植物得以保存体内水分,适应缺水环境的现象。 3.交叉适应:植物与不良环境反应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4.膜脂相变:生物膜的膜脂在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由液晶态变成凝胶态的现象。 5.活性氧:生物细胞内氧化能力极强,可破坏许多生物大分子的含氧基团。 6.抗性:植物对不良的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二、填空题 1.植物对各种不良环境的 适应性和抵抗力 称为抗逆性,植物的抗逆性可分为 避逆性 和 耐逆性 两类。 2.冷害对植物的伤害首先是引起膜脂相变,即由 液晶态 态转变为 凝胶 态。 3.冻害对植物的伤害主要是结冰伤害,当温度缓慢降低时会引起 细胞间 结冰,温度急剧降低时会引起 细胞内 结冰。 4.水分胁迫条件下,参与渗透调节的可溶性物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有机物(脯氨酸、甜菜碱),另一类是 无机离子(钾离子等) 。 5.膜脂中脂肪酸成分明显影响着膜脂的相变温度,增加膜脂中 不饱和 脂肪酸的含量,能 降低 膜脂相变温度,提高植物的抗冷性。 6.植物在低温、干旱或外源ABA诱导下,能表达多种 胁迫 蛋白,这些蛋白多数是高度亲水、沸水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能提高植物的 抗逆能力 。 7.水分胁迫引起植物氮代谢的一个显著变化是 脯氨酸 的大量积累,该物质是 细胞质 中的重要渗透调节物质。 8.活性氧是指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主要有 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 ;植物体内活性氧主要是在 线粒体 中产生的。 10.植物感病后呼吸作用 增强 。 11.植物经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现象称为 交叉适应 ;其作用物质可能是 脱落酸 。 三、判断是非 ( 对 ) 1.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与其作用的时间有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作用时间越短,植物可忍耐的温度越高。 ( 错 ) 2.ABA能抑制植物的生长,因此外施ABA降低了植物的抗逆性。 ( 错 ) 3.植物经低温锻炼后,膜脂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降低,抗寒性增强。 ( 错 ) 4.氧气是好氧生物生命活动的必需环境因子,因此环境中的氧浓度越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越有利。 ( 错 ) 5.某些沙漠植物以抗性极强的休眠种子渡过干旱季节,在雨季到来时快速萌发生长完成生活史,这类植物属于耐旱型植物。 四、选择题 1.酸雨产生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过量的 A 。 A.SO2 B.CO2 C.NO2 D.H2S 2.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首先是 B 。 A.细胞壁受害 B.细胞膜受害 C.细胞质变为凝胶态 D.水解酶活性降低 3.干旱和短日照会引起植物体内 B 。 A.IAA增加 B.ABA增加 C.GA增加 D.CK增加 4.植物受旱时叶片中内源激素的变化为 B 。 A.IAA含量升高 B.ABA含量升高 C.CK含量升高 D.GA含量升高 5.植物经适当的低温处理(锻炼)后,其膜脂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表现为 A, C, D 。 A.油酸的含量增高 B.硬脂酸含量增高 C.软脂酸含量增高 D.亚麻酸含量增高 6.植物组织受伤害时,受伤处往往迅速呈现褐色,主要原因是 B 。 A.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B.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和聚合 C.褐色素的产生 D.木质素的合成与积累 7.能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植物生长物质有 A 。 A.ABA B.GA C.CCC D.2,4-D 8.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组织中 A, D 。 A.脯氨酸含量增高 B.精氨酸含量增高 C.萘乙酸含量增高 D.脱落酸含量增高9.当温度缓慢下降到冰点以下时,会引起 A, B, D 。 A.细胞失水 B.膜透性增大 C.细胞内结冰 D.细胞间隙结冰 10.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参与植物渗透调节的物质有 A, B, C 。 A.无机离子 B.脯氨酸 C.甜菜碱 D.脂肪 11.在抗寒锻炼过程中,植物体内发生的适应性生理变化主要有 A, B, D 。 A.含水量降低 B.ABA含量增多 C.生长停止 D.呼吸减弱,保护物质增多 12.水分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大量积累的生理意义在于 A, C, D 。 A.作为渗透物质参与渗透调节 B.贮藏氨起解毒作用 C.增加生物大分子对水的亲和力 D.平衡细胞质与液泡间的渗透势 13.植物体内活性氧产生的主要部位有 A, D 。 A.叶绿体 B.高尔基体 C.液泡 D.线粒体 14.植物体内清除活性氧的保护酶系统是指 A, B 。 A.过氧化物酶 B.超氧化物歧化酶 C.多酚氧化酶 D.过氧化氢酶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水势:水的化学势,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自由能 2、渗透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的自由能降低导致水势降低的部分,其大小决定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 3、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4、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是一个主动吸水过程。 5、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量。 6、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为敏感的时期。 二、填空题 1.将一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体积很大)中,达到平衡时测得其Ψs为-0.26Mpa,那么该细胞的Ψp为 0.26 MPa ,Ψw为 0 MPa 。 2.含有 蛋白质 物质比较丰富的植物种子吸胀作用最为明显。 3.将一植物细胞放入Ψw=-0.8MPa的溶液(体积相对细胞来说很大)中,吸水达到平衡时测得细胞的Ψs=-0.95 MPa,则该细胞的Ψp为 0.15 MPa ,Ψw为 -0.8 MPa 。 4.某种植物形成5g干物质消耗了2.5Kg水,其蒸腾比率为 2 ,蒸腾系数为 0.5 。 5.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降低时,细胞的代谢活动 减弱 ,抗逆性 增强 。 6.植物气孔保卫细胞膨压增大时气孔 开放 ,保卫细胞K+大量积累时气孔 开放 。 7.一植物细胞的Ψs为-0.42 MPa,Ψp为0.13 MPa,将细胞放入Ψs为-0.22Mpa的溶液(体积很大)中,平衡时测得该细胞的Ψs为-0. 36 MPa,那么该细胞的Ψw为 -0.22MPa,Ψp为0.14 MPa 。 8.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判断细胞 死活 、测定细胞的 水势 以及观测物质透过原生质层的难易程度。 9.根系吸水有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两种方式,前者的动力是 根压 ,后者的动力是 蒸腾拉力 。 10. 伤流 和 吐水 现象说明植物的根系存在根压。 11.适当降低蒸腾的途径有:减少 蒸腾面积 、降低 蒸腾速率 及使用 抗蒸腾剂 等。 12.水分可以直接穿过 细胞膜 进入植物细胞,也可以以集流的方式通过 水孔蛋白 进入细胞。 13.土壤溶液中的水分可以通过 共质体 途径和 质外体 途径进入植物根系的内部,水分自下而上进行长距离运输主要通过 质外体(导管或者管胞)。 三、判断是非 ( 错 ) 1.等渗溶液就是摩尔数相等的溶液。 ( 错 ) 2.纯水的水势为零,叶片完全吸水膨胀时水势也为零,此时叶片内为纯水。 ( 错 ) 3.蒸腾拉力引起被动吸水,这种吸水与水势梯度无关。 ( 对 ) 4.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向取决于它们的水势差。 ( 错 ) 5.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 对 ) 6.将一充分吸水饱和的细胞放入比其细胞浓度低10倍的溶液中,其体积变小。 ( 对 ) 7.溶液的渗透势可用公式Ψs= -iCRT来计算。 ( 对 ) 8.从植物受伤或折断处溢出液体的现象称为伤流,通过测定伤流液的量和成分可以了解根系生理活动的强弱。 ( 错 ) 9.在正常晴天情况下,植物叶片水势从早晨→中午→傍晚的变化趋势为低→高→低。 ( 错 ) 10.将一植物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等的糖溶液中,该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四、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9-17题为多项选择) 1.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其水势组成为 B 。 A.Ψg + Ψp ; B.Ψs + Ψp; C.Ψg + Ψs; D.Ψs+ Ψp-Ψg 2.将一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吸水达到平衡时该细胞的 D 。 A.Ψw = Ψs ; B.Ψw = Ψp; C.Ψw = Ψg ; D.-Ψp = Ψs 3.某植物制造100g干物质消耗了75Kg水,其蒸腾系数为 。 A.75 B.750 C.0.75 D.1.33 4.植物体内水分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渠道是 B 。 A.筛管和伴胞 B.导管或管胞 C.转移细胞 D.胞间连丝 5.一植物细胞的Ψw=-0.3 MPa,Ψp=0.1MPa,将该细胞放入Ψs =-0.6MPa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细胞的 。 A.Ψp变大; B.Ψp不变; C.Ψp变小 ; D.Ψw =-0.45MPa; 6.一植物细胞的Ψs=-0.37 MPa,Ψp=0.13MPa,将该细胞放入Ψs =-0.42MPa溶液(体积很大)中,达到平衡时,细胞的水势为 C 。 A.-0.5MPa B.-0.24MPa C.-0.42 MPa D.-0.33 MPa 7.根系从土壤中吸水的基本条件是 C 。 A.根系水势大于土壤水势 B.根系水势等于土壤水势 C.根系水势小于土壤水势 D.根系水势大于零 8.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C 。 A. 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B.植物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C.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 D.植物对水分需求由低到高的转折时期 9.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有 A, B, C, D 。 A.大气温度 B.大气湿度 C.光照 D.风 10.植物的根系结构中,共质体是指 A, C 。 A.原生质, B.细胞壁 C.胞间连丝 D.导管或管胞 11.表现根系主动吸水的证据有 B, C 。 A.萎蔫现象 B.吐水现象 C.伤流现象 D.蒸腾作用 12.土壤温度过低使植物根系吸水困难的原因有 A, B, C, D 。 A.根系呼吸减弱,影响主动吸水 B.根系生长减慢,降低吸收面积 C.原生质粘性增大,吸收阻力增大 D.水的粘性增大,扩散减慢 13.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 A, B, D 。 A.降低叶片温度 B.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C.细胞的分裂与伸长 D.水分的吸收与运输 14.水分在植物体内存在的状态有 B, C 。 A.化合水 B.自由水 C.束缚水 D.吸湿水 15.合理灌溉的生理指标是 A, B, C, D 。 A.叶片的水势 B.细胞汁液的浓度 C.叶片的颜色 D.气孔的开度 16.目前关于解释气孔运动机理的学说有 A, C, D 。 A.K+累积学说 B.化学渗透学说 C.淀粉与糖转化学说 D.苹果酸代谢学说 17.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有 A, D 。 A.蒸腾拉力 B.大气压力 C.水分子的内聚力 D.根压 五、问答题与计算题 1.孤立于群体之外的单个树木与茂密森林中的树木相比,哪个蒸腾失水更快?为什么? 答:单个树木的蒸腾失水快。因为单个树木周围环境中的温度更高、光照更强、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因此更加有利于水分的散失。而在茂密森林中,由于树木之间相互遮盖作用,导致大部分叶片周围光照强度不高、温度比较低、空气流动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不利于蒸腾作用进行。 2.植物在纯水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给水中加入一些盐,植物会发生暂时萎蔫,为什么? 答:植物在纯水中培养一段时间之后,细胞内外的水势相等,都等于零。如果此时在水中放盐,会导致细胞周围溶液的水势下降,水分顺着水势梯度从细胞内流到周围溶液中,造成细胞脱水,使植株发生暂时萎蔫的现象。 3.简述根压产生的原因。 答:根压产生是由于根部木质部导管末梢附件存在着大量的导管旁细胞,这些细胞膜上存在着一些分泌蛋白,这些蛋白能够利用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将细胞内的矿质离子或者有机物分子主动排放到导管之中,使得导管中溶液的水势不断下降。溶质的排放也导致导管旁细胞中水势逐步升高,水分顺着水势梯度从导管旁细胞流入导管中,此过程使导管中的溶液数量越来越多,产生向上的推力,将溶液压到地上部分。 4.为什么夏季晴天中午不能用冷井水浇灌作物? 答:夏季晴天的中午气温比较高、光照强,此时蒸腾作用很强,植物体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气温的升高相应伴随土壤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根系吸水。如果此时利用冷水浇灌植物,将会迅速降低土温,导致根系细胞呼吸减弱、原生质流动性减慢、水分子扩散速度减缓,根系对于水分吸收和运输的能力大大降低,造成植物吸水和蒸腾之间出现不平衡,大量散失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植株萎蔫受害。 5.三个相邻细胞A,B,C的Ψs和Ψp如下图,三细胞的水势各为多少?三细胞中水流方向如何? 答:三个细胞的水势分别为-0.6MPa、-0.3MPa、-0.4MPa;三个细胞之间的水流方向是自中间的细胞向两边的细胞流动。 6.简述气孔开关的机理。 7.简述蒸腾作用在植物代谢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答:(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帮助植物吸收和运输矿物质和有机物。 (3)能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免受灼伤。 8.简述氧气不足对植物吸水的影响。 答:短期的缺氧会造成呼吸作用降低,产生ATP数量不足,影响水分的主动吸收(根压)。长期缺氧会造成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活力,造成根系生长缓慢、吸收力降低,甚至造成根系细胞死亡。
/
本文档为【植物生理完整练习题-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