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区别强化(4)

区别强化(4)

2022-06-30 20页 doc 57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区别强化(4)第十章  区别强化与刺激控制在前面两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两种用来减少或者消除个体不良行为的行为矫正方法:惩罚和消退。虽然这两种方法在减少不良行为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惩罚常常会使个体产生逃避、回避反应以及其他负面情绪等不良反应,而消退则会使个体出现行为升级这种消退爆发的情况,这两种方法也都不涉及教个体新的适当的行为。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惩罚和消退还常常会带来一些伦理学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临床工作中,研究者开始倾向于采用以强化物为基础的方法来...
区别强化(4)
第十章  区别强化与刺激控制在前面两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两种用来减少或者消除个体不良行为的行为矫正:惩罚和消退。虽然这两种方法在减少不良行为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惩罚常常会使个体产生逃避、回避反应以及其他负面情绪等不良反应,而消退则会使个体出现行为升级这种消退爆发的情况,这两种方法也都不涉及教个体新的适当的行为。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惩罚和消退还常常会带来一些伦理学和法律方面的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临床工作中,研究者开始倾向于采用以强化物为基础的方法来减少个体的不良行为。本章所介绍的区别强化和刺激控制就是两种采用强化物来减少或者消除不良行为的行为矫正方法。第一节    区别强化一、区别强化的含义在前面介绍“塑造”这一行为养成方法时,我们就已经提到过区别强化。所谓区别强化(differentialreinforcement),指的是采用强化物对某一组行为反应进行强化,但是对其他行为反应则不给予强化。当用于减少或者消除不良行为时,区别强化包含两部分的,一是当个体出现非问题行为或者问题行为以某种比率发生时,给予强化物;二是当个体的问题行为超过规定比例时不给予强化物。比如,如果孩子每天要哭好多次,那么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当他每天只哭2次时,妈妈就会对其进行奖励,但是如果超过两次,则没有奖励物。目前,区别强化被认为是用来减少不良行为最广泛使用、最有效的行为矫正策略之一。二、区别强化的类型在当前的研究中,有四种区别强化形式常常被用于减少不良行为上,包括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替代行为的区别强化以及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下面我们将对这四种区别强化方式进行详细介绍。(一)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所谓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differentialreinforcementoflowrates,简称DRL),指的是如果个体的不良行为低于规定的低比例发生时,就给予正强化物。也就是说,只要个体不良行为的出现率没有超过规定的限度,不仅不会得到惩罚,反而会获得强化。那么今后个体的不良行为更会趋向于以低比例的方式发生。区别强化的类型类型低比例区别强化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替代行为的区别强化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概念个体的不良行为低于规定的低比例发生时,就给予正强化物对不能与不良行为同时发生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而当不良行为发生时则没有强化与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程序相似。不过,所强化的良好行为没有与不良行为不相容。只要在这一段特定的时间间隔内不良行为不发生就给予强化具体形式1、全阶段程序2、时间间隔程序3、空置反应程序1、时间间隔程序1)固定时间间隔程序2)可变时间间隔程序2、特定时间点程序1)固定时间间隔的特定时间点程序2)可变时间间隔的特定时间点程序之所以可以运用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基于以下两个理由。一是当个体的不良行为发生频率很高时,如果一下子要求个体完全不发生不良行为,通常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个体的不良行为已经存在了较长的时间,一般很难一下子清除,因此,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降低其发生率,即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允许个体的不良行为以低比例的方式发生。当然,对于此类行为,发生的比例越少越好。二是有些不良行为如果以低比例的方式发生时,常常不会被认为有问题。也就是说,当个体的行为发生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时,是可以容忍的。只有当该行为的发生比例超过一定限度时,才会被认为有问题。比如,以玩电脑游戏为例,每天玩一个小时左右的电脑游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正常的,可以被接受,但是如果每天玩电脑游戏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则会影响到个体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息。又如,人们吃零食的行为,每天吃一包薯片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如果每天以薯片当饭,那么就会影响到正常的饮食,需要进行纠正。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又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Deitz(1977)将这三种形式命名为全阶段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时间间隔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以及空置反应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1、全时间段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全时间段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full-sessionDRL)指的是在规定的整段时间内,若所针对的目标行为没有超过规定的标准,则在这段时间结束的时候给予强化。如果在这段时间内个体的不良行为超过了规定的次数,则不给予强化。比如,老师对一名常常在课堂上不经允许突然站起来的学生实施全时间段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以一节课为一个时间段,规定孩子在一节课中不经允许突然站起来的行为不超过2次,那么在该节课结束的时候可以获得强化物,比如中午休息时间去电脑房玩15分钟。全阶段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是一种比较有效、高效而且很容易实施的行为干预手段,这种干预方式常常被用到教育和临床工作中。不过,全时间段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实施者对当事人失去控制的情况。如果教师规定一节课中该学生不经允许突然站起来的行为不能超过2次,若该学生在前20分钟就已经站起来3次,这就意味着该学生不管在接下来的20分钟课堂教学中表现再好,他都将无法获得强化物,此时,全阶段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程序就会失去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力。2、时间间隔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时间间隔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intervalDRL)则是指实施者将整段时间平均划分为几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跨度是相同的,如果个体在一个时间间隔内的行为没有超过规定的数量,那么在该时间间隔结束时就给予强化。在这一程序中,如果个体在某个时间间隔内的不良行为发生比例超过了规定的次数,那么在该时间间隔结束时个体将无法获得强化物,但是个体可以等待下一个时间间隔,如果在下一个时间间隔内,个体的不良行为发生没有超过规定的次数,那么个体仍旧可以获得强化物。这也是时间间隔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优于全阶段程序的一个地方。例如,教师可以将一节课40分钟平均分成2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20分钟,规定学生在每个时间间隔内不经允许突然站起来的行为没有超过1次就可以获得强化物。那么,即使在前20分钟个体的不良行为已经出现了2次,肯定无法在该时间间隔结束的时候获得强化物,但是个体仍旧有机会在下一个20分钟的时间间隔内获得强化物。这个程序也可以采取重新计时的程序进行调整。如果个体在上课第10分钟的时候出现了不良行为,那么可以重新计时,看下一个20分钟是否能够做到不经允许突然站起来的行为不超过1次。不过,如果要有效地发挥时间间隔低比例区别强化的作用,对个体不良行为进行持续的监控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程序需要干预者仔细地计算时间,并且对个体常常进行强化。因此,也使得该程序的实施相比全阶段的程序要困难得多。3、空置反应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空置反应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spaced-respondingDRL)指的是个体的行为只有经过一个特定的时间间隔之后发生,才给予强化,如果在这一间隔内发生,则不给予强化。一般来说,如果间隔的时间越长,那么行为的发生频率就越低,而时间间隔越短,则行为发生的频率越高。采用这一程序对个体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就是要求个体在上一次发生之后必须经过多长的时间发生才可以获得强化物,如果在该时间间隔内发生则没有强化物。比如,老师可以规定学生在前一次未经允许之后突然站起来的行为发生之后至少经过20分钟发生,才可以获得强化物。如果在这20分钟的时间间隔内学生未经允许突然站了起来,那么个体将不能获得强化物。不过学生如果在接下来的20分钟内没有发生该行为,仍旧可以获得强化物。Favell、McGimsy、Jones(1980)采用这种空置反应的低比例区别强化方式对四名有严重发展障碍患者的过度快速进食行为进行了矫正。在训练初期,上一口食物与下一口食物之间的间隔时间比较短,然后逐渐地延长两口食物之间的时间间隔,经过这一程序,他们最终将个体咀嚼食物的速度从原先的每30秒10-12口下降为每30秒3-4口。类似的方法也被Lennox、Miltenberger、Donnelly(1987)用于矫正三位重度智力落后患者的过度快速进食行为。曾经有研究者按照这一程序设计了一种特殊的烟盒来帮助烟瘾者戒烟。这个特殊的烟盒一般都是锁住的。在上一次打开之后只有经过规定的一段时间后烟盒才会自动打开。此时烟盒会发出一个声音,告诉吸烟者可以吸烟了。烟盒自动打开的时间可以通过改变时间程序来逐渐地拉长。而随着间隔时间的拉长,个体的吸烟量也显著下降,最终完全戒掉抽烟。相比其他减少不良行为的行为矫正程序,空置反应的低比例行为区别强化程序并没有意图让个体的不良行为完全消失。这一程序似乎告诉当事人,他们的行为是被允许接受的,只不过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发生。比如,对于在做作业时频繁喊老师过来的学生,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在上一次要求老师过来之后必须间隔5分钟才能再喊老师过来。因此,这一程序并不是消除个体的行为,而只是让这一行为减少。(二)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differentialreinforcementofincompatiblebehavior,DRI)指的是对不能与不良行为同时发生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而当不良行为发生时则没有强化。在这个程序中,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不相容行为(incompatiblebehavior)。所谓不相容行为,通常指的是一组行为,当这组行为中的一个行为减少时,另一行为的发生率必然会增加,那么这两个行为就构成一组不相容行为。比如,坐和站、跑和走就是一对不相容行为。对于任何一个行为来说,可以找到很多个与其不相容的行为,比如,乐乐常常无故大声尖叫,与“大声尖叫”不相容的行为可以是乐乐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看书、玩玩具、写字,也可以是轻声地与同学交谈,还可以是坐在位置上没有声音,只不过是发呆、睡觉、做鬼脸、摇头晃脑等。因此,对于当事人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与其不相容的行为既可以是良好行为,也可以是不良行为。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这一程序要求所确定的不相容行为是与个体的不良行为不能同时存在的良好行为。当个体表现出所确定的良好的不相容行为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对不良行为则没有强化。Lovaas等(1965)曾经采用这一程序对一名9岁女孩的自毁行为进行了矫正。该女孩的自毁行为是用头或者手臂来碰撞墙壁或者有棱角的家具。研究者为该女孩所选择的不相容行为是配合音乐的节奏唱歌、拍手或者摇手。当女孩参与这些韵律活动时,就给予她所希望的社会赞许。而当她唱歌、拍手或者摇手时,她的自毁行为就不会出现,结果,女孩参与韵律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而自毁行为的表现越来越少。不过,严格地来说,唱歌并不是该女孩自毁行为的不相容行为,而是其他行为。Jackson和King(1982)也曾应用这一原理治疗了一个智力落后儿童对马桶冲水的恐惧。不相容行为就是让该儿童发笑,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他挠痒痒而使其发笑。干预时,让该儿童坐到马桶上,然后对他挠痒痒,在他发笑时同时拉下冲水的开关冲水。如此每次持续约三分钟,在十五天之后,该智力落后儿童就不再害怕马桶冲水了。(三)替代行为的区别强化替代行为的区别强化(differentialreinforcementofalternativebehavior,DRA)与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实际上是相似的程序。只不过实施者所强化的良好行为并不一定要与不良行为不相容。在这个程序中,干预者可以通过让当事人从事一些不良行为的替代行为来占据本来是不良行为发生的时间。比如,在上面提到的Lovaas对9岁女孩的干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拍手、摇手与用手臂碰撞墙壁或者家具的行为是不相容的,但是唱歌并不是它的不相容行为。不过,当孩子将注意力放在唱歌上的时候,她就没有时间去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让哭泣的孩子去玩玩具,玩玩具对于哭泣来说是一种替代行为,父母这样做的意图无非在于希望孩子玩玩具之后就不会再哭了。(四)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differentialreinforcementofotherbehavior,简称DRO)指的是只要在这一段特定的时间间隔内不良行为不发生就给予强化。由于这一程序中的强化给予与不良行为是否发生有紧密的关系,因此,该程序有时也被称作为零反应的区别强化(differentialreinforcementofzeroresponding)或者训练缺失的区别强化(differentialreinforcementofomissiontraining)。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分为时间间隔和特定时间点两种程序。1、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intervalDRO)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也可称为时段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在这一程序中,只要个体在整段的特定时间间隔内,没有发生不需要的不良行为就给予强化。全部时间间隔的程序根据时间间隔的固定与可变可分为固定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与可变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固定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fixed-intervalDRO)固定时间间隔的程序指的是在确定某个时间间隔之后,连续地进行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也就是说,如果在确定的时间间隔内个体没有发生不需要的不良行为,那么在该时间间隔结束的时候就给予强化。如果在该时间间隔内发生了不良行为,则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等规定的时间间隔结束之后,再开始下一个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程序,二是一当不良行为出现则马上重新计时,如果在接下来的这一段固定的时间间隔内个体没有发生不良行为,那么个体仍旧可以获得强化。比如,如果学生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那么教师可以设置5分钟的时间间隔。如果学生在5分钟之内没有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则给予奖励,如果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则马上重新计时,如果在接下来的5分钟之内学生没有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则给予奖励,不过除了社会性的强化物可以马上给予之外,其他强化物通常是累积起来一起在课后给予。●可变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variable-intervalDRO)可变时间间隔的程序指的是每次所确定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不可预测地发生变化的。如果在这段时间间隔内,个体没有发生不良行为,则给予强化。通常,这段变化的时间间隔是围绕一个平均数发生变化的。Progar及其同事(2001)采用这一程序对一名14岁的自闭症男孩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矫正。他们实施了一个平均时间为148秒的可变时间间隔程序以及一次完成3项任务的固定比例强化程序。如果该男孩能够每次完成3项任务,比如整理床铺、吸尘、将东西放好等,并且在可变的时间间隔内没有发生攻击性强化物,就可以获得喜欢吃的食物。结果,该男孩的攻击性行为逐渐地减少。2、特定时间点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momentaryDRO)特定时间点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也可称为时点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所采用的程序与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相同,但是在特定时间点的程序中,是否给予个体强化依赖于个体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上是否出现不良行为。也就是说,它考察的是某个时间间隔结束时个体是否出现不良行为,如果没有,就给予强化,而不是像时间间隔程序那样对整个时间间隔内个体的不良行为进行考察。比如,如果教师应用特定时间点的程序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进行干预,如果确定时间间隔为5分钟,那么教师可以在5分钟结束的时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考察,如果此时学生没有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则给予强化。即使在前面的时间内个体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只要第5分钟结束个体没有出现该不良行为,就可以获得强化。特定时间点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在具体实施中,也可以像时间间隔程序那样有两种操作形式,一是固定时间间隔的特定时间点程序(fixed-momentaryDRO),二是可变时间间隔的特定时间点程序(variable-momentaryDRO)。这两种程序的操作方法与时间间隔程序一样,只不过都是在时间间隔结束的时候考察个体的不良行为是否出现,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是否给予强化。不管是哪一种时间间隔的特定时间点程序,时间间隔可以根据个体行为的变化逐渐地增加。三、区别强化的有效实施在采用区别强化对个体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时,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一)确定需要矫正的目标行为不管采用何种区别强化程序,在制定行为干预时,首先要确定需要干预的不良行为是什么,这一行为目标是可观察和测量的,并且要用清晰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二)确定区别强化的程序根据目标行为的性质、发生情境以及个体本生的特点,确定可以采取何种区别强化程序,或者哪几种区别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上述所提到的四种区别强化程序并不是适用所有的不良行为。干预者要注意一些区别强化程序所存在的限制条件。比如,对于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来说,这一程序并不适合应用于那些自我伤害、暴力或者具有潜在危险的行为。因为使用这一程序的前提是,个体的不良行为以某种低比例发生的时候可以被允许接受,但是自我伤害、暴力或者具有潜在危险的行为即使发生一次也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不能应用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在制定区别强化的行为干预计划时,要考虑是否选用多种区别强化程序,或者区别强化程序是否要与其他程序相结合。一般来说,多种减少行为的干预程序一起使用更有助于有效地减少个体的不良行为,比如,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可以与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一起使用,也可以与惩罚程序相结合。(三)根据所选择的区别强化程序确定相应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区别强化程序,制定干预计划时所要做的准备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如果选择的是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那么,在制定干预计划时,要确定什么行为是个体不良行为的不相容行为。如果是时间间隔的程序,还可以选择是固定程序还是可变程序,是否采用重新计时方式。而且要确定具体的时间间隔是多长时间,如果是可变程序,则要确定平均的时间间隔以及每一次的时间间隔是多长时间。而且还要根据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境选择容易操作的计时器。如果是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则要确定行为的低比例到底是多少次,并且预期随着矫正的进行,这一低比例可以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四)实施之前要认识到所选择的区别强化程序所存在的缺点虽然区别强化程序常常能够积极地并有效地减少个体的不良行为,但是也并不是丝毫没有缺点的。一些区别强化程序仍旧存在着可能导致新的不良行为产生的可能性。比如,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强调的是只要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不良行为不发生就可以获得强化物,即使在这段时间间隔内个体发生了其他不良行为。因此,如果选用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干预者在制定行为干预计划时就要认识到这一程序所存在的缺点,且应该考虑设计其他的方法与程序来弥补这一缺陷。又如,如果选用的是固定时间间隔的程序,不管是低比例行为还是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程序,都有可能出现当事人出现不良行为之后程序对其失去控制的可能性。因此,干预者在设计干预计划时也应该对此有所准备,比如,考虑是否引入重新计时的程序。(五)选择强化物,并确定强化物的给予方式区别强化程序之所以有效,其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在于采用了强化的方式来减少或者消除个体的不良行为。对于个体来说,强化物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才会减少或者不发生不良行为。因此,在制定行为干预计划时,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并确定强化物具体的发放时间和方式。强化物选择的方法可以参照前面正强化一章中所提到的内容。(六)根据计划的内容实施区别强化计划制定好之后,就可以对个体的不良行为实施区别强化了。在干预过程中,要根据计划规定的内容对个体不发生不良行为的情况进行强化,或者对不良行为的不相容行为、替代行为进行强化。也要对个体行为的变化进行监控,当个体的不良行为逐渐减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提高对行为的要求,以尽快让个体不良行为的不发生成为一种习惯。比如,如果采用的是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那么随着个体发生不良行为的次数降低,对个体行为的低比例要求也可以随之下调。如果采用的是时间间隔的程序,那么可以根据个体行为的变化,逐渐延长时间间隔,使个体获得的强化量和次数也随之减少。四、区别强化的误用在实际应用中,区别强化也会出现被错误使用的情况,典型的错误主要有三种。(一)针对良好行为区别强化程序针对的是减少不良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对一些良好行为错误地使用区别强化程序,使得良好行为的发生比例下降。比如,如果一名学生常常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因此,当他注意力集中的时候,老师就会热情地给予表扬,但是,当他上课注意力越来越集中的时候,老师就会习以为常,对其注意力集中的行为的强化也会越来越少。老师可能会认为,既然这名学生已经知道并学会了在上课时应该注意力集中,那么就不用进行强化了。这很容易给学生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越是低频的行为越能获得强化”。如果这名学生非常希望获得教师的关注,又无法在其他时候获得关注,那么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就会再次出现。又如,几名同学住在同一间寝室里,有的同学非常勤快,常常打扫寝室,为室友打开水等,等其他同学习惯之后大家就会对该同学乐于助人的行为习以为常,如果偶尔不做反而觉得该同学出现了什么过错。但是,如果有同学相对比较懒惰,很少扫地或者打开水,如果偶尔为之,则很容易获得大家的表扬或者关注。这很可能伤害勤快的同学的积极性,使其助人为乐的行为减少。(二)错误地使用程序导致新的不良行为产生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制定区别强化的行为干预计划时要注意到某些区别强化程序所存在的限制和缺陷。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旧有可能因为错误地使用程序造成个体新的不良行为产生。尤其是在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程序。由于这一程序要求的是只要目标不良行为不发生就给予强化,因此可能出现非目标不良行为出现时个体获得了强化物,这很容易让个体形成一个错误的印象,即该不良行为是被鼓励的,因此导致该不良行为的发生次数不断增加,反而使个体养成了另一种不良行为的习惯。(三)选用程序不当导致程序对个体的行为失去控制这种错误使用主要发生在固定时间间隔的程序中。比如,在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中,若采用全时间段或者时间间隔的程序,或者固定时间间隔的其他行为区别强化程序中,一当个体在计时刚刚开始就发生不良行为或者发生不良行为超过某个规定的低比例,那么在剩余的时间内,干预者就可能失去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力。比如,教师规定,学生如果在5分钟内没有出现上课随便讲话的行为,那么就给予强化。但是,如果在计时开始的第1分钟,该学生就出现了随便讲话的行为,如果采取的不是重新计时的程序或者没有采用其他程序,那么在剩余的4分钟里,老师对该学生的行为就会失去控制。第二节    刺激控制与前奏干预在对个体行为的观察和评估过程中,我们一直非常强调三个内容,即行为发生之前的前奏刺激(也称前奏事件)、行为以及行为发生之后的结果(前奏刺激指的是行为发生之前存在的环境因素、发生的事件等)。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的研究者在对行为进行干预时,主要强调的是对行为结果进行控制,而较少对影响行为的前奏刺激进行处理。这种情况在80年代功能评估的理论提出之后得到了较大的改变。这一理论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去考虑前奏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并使得原来基于行为主义的刺激控制方法变得更加丰富。有关功能评估的内容本书第13章有更详细的介绍。一、刺激控制与前奏干预的概念(一)刺激控制刺激控制(stimuluscontrol)指的是某一特定行为跟随某一特定刺激出现,而不是其他刺激。也就是说,当该特定刺激出现的时候,某个特定行为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或者强度更有可能发生改变,而当该特定刺激不存在的时候,该行为则不会出现变化,这就意味着该特定刺激对个体的特定行为具有控制作用,该特定刺激被称为辨别性刺激(discriminativestimulus)。刺激控制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比如,孩子常常很容易知道,当他提出某个要求的时候,谁更能满足他。比如,如果他提出吃冰激凌,妈妈通常会拒绝,但奶奶总是会答应。那么,如果他想吃冰激凌,通常就会在妈妈不在的时候向奶奶提出来。对于成人来说,过了晚上十点,除非有非常紧急的事情,我们一般不会打电话给同事与朋友,因为这个时间大家都开始要休息了。在这里,时间就成为一个辨别性的刺激,它对成人打电话的行为产生了控制作用。又如,对于抽烟的人来说,公共场所的禁烟标志或者允许抽烟的标志都是一种辨别性刺激,对个体是否抽烟这一行为具有控制作用。(二)前奏干预在专业文献中,前奏干预(antecedentintervention)有多种称谓,如前奏程序(antecedentprocedure)、前奏控制(antecedentcontrol)、前奏操纵(antecedentmanipulation)。前奏干预指的是利用对前奏刺激进行控制处理的方法对个体行为进行干预。如果个体知道在什么刺激条件下将无法得到强化物以及在什么刺激条件下能够获得强化物,那么个体就能够将自己的行为与某一特定的刺激条件联系起来。干预者可以根据这一原理来操纵前奏刺激,从而达到影响个体行为的目的。比如,如果我们知道,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中无关刺激的影响。那么,父母可以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无关刺激,如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关掉电视机、收音机等(即使电视机、收音机在另一个房间,开着仍旧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将孩子的玩具等放到另外一个房间,保持孩子做作业的写字台尽可能整洁、物品简单,以尽可能消除无关刺激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前奏刺激的调整进行行为干预的方法。一些研究者(Cooper,Heron,Heward,2007)认为,前奏干预与刺激控制的区别在于针对的前奏刺激有所不同。刺激控制所针对的前奏刺激通常是与个体行为结果的强化历史有密切关系的刺激,两者之间存在依赖的关系。比如,当看到题目“32=?”时,学生会回答“5”,这不是因为刺激“32=?”的关系,而是个体以往因为回答“5”所受到的强化的关系;而前奏干预所针对的前奏刺激通常与行为结果之间没有这样的依赖关系,比如,环境噪音高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这不是因为环境噪音以往受到过强化或者惩罚而是环境噪音本身对个体行为具有影响。而且,前奏干预的方法更加注重行为功能的分析,故常在干预中根据功能评估的结果对前奏刺激进行相应地控制。本节中所讲的干预策略没有对这两种前奏刺激进行截然地区分,另外,关于从功能评估的角度进行前奏刺激的控制,我们将会在第13章中进一步进行介绍。二、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的有效实施利用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的方法开展干预,能够帮助个体减少不良行为、促进良好行为发生,这种干预方法由于是在个体问题行为发生之前就做出刺激的调整,因此显得更加的积极。要开展此种方法的行为干预,可以根据下列步骤进行。(一)确定目标行为在制定干预计划时首先要确定目标行为是什么,并用清晰的语言将之详细地描述出来。(二)分析该目标行为的前奏刺激是什么在确定了所要干预的不良行为之后,就要分析在这个不良行为出现之前已经存在的前奏刺激是什么,行为发生当时通常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对前奏刺激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前奏刺激与行为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第2、13章中所介绍的ABC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前奏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前奏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出以下两种。●前奏刺激直接导致了个体的行为。例如,在牛牛做作业的桌子上,放着游戏机和一些玩具。虽然桌子够大,牛牛也仍旧可以将他所需要的书和本子摊开来,但是他总是在做了一会儿作业之后,就不由自主地去拿游戏机和玩具玩。因此,每次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完作业。在这个例子中,游戏机和玩具的存在直接引发了牛牛注意力不集中、不好好做作业的行为。前奏刺激与不良行为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观察到的前奏刺激与行为没有密切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不良行为都可以观察到与之密切相关的前奏刺激。有些不良行为可以广泛地出现在多种不同的场合,能够观察到的前奏刺激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前奏刺激通常与行为没有密切的关系或者直接的关系。如果是此种行为,引发个体不良行为的原因一般来自于个体的内部,也就是说,前奏刺激可能是个体内在的生理因素或者兴奋水平,因此,外部环境中所存在的前奏刺激与行为之间没有相互依赖的关系。(三)选择消除不良行为的前奏刺激的方法如果与不良行为有关的前奏刺激在情境中不存在了,那么不良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掌握了哪些前奏刺激与不良行为存在什么关系之后,干预者就可以寻找消除不良行为的前奏刺激的方法。比如,刚刚上完体育课的孩子很兴奋,如果此时马上就上语文或者数学课,就很容易导致孩子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此时,教师需要寻找一些巧妙的方法让孩子的兴奋度有所下降。例如,老师可以让孩子在课桌上安静地趴半分钟,然后再开始正式上课。(四)确定该情境条件下应表现的良好行为以及与此有关的前奏刺激有时,我们并不一定能够找到消除与不良行为有关的前奏刺激的方法。那么,也可以通过呈现引发良好行为的辨别刺激的方法来促使个体表现出良好行为。因此,在制定干预计划时,要分析在该情境条件下个体被期望的良好行为是什么,并进一步分析能够引发此良好行为并具有辨别作用的前奏刺激是什么。比如,晓辉常常不能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为了帮助他做好课前的准备,老师准备了一张彩色的纸,并将这张纸贴在学生的课桌上。这张纸上一条条列举了课前需要完成的准备任务,如,拿出该节课所需要的课本、文具、练习本,将其它课程使用的课本、学具和练习本收起来放入书本。这样,课前,晓辉就可以对照着纸上的条目按次序完成准备工作了。又如,学生如果常常不能快速地找到某门课程所需要的书和练习本,父母和老师可以运用颜色对书、练习本甚至文具等进行编码处理。如,红色代表语文,那么在语文书、语文的作业本封面上都贴上红色的黏贴纸;蓝色代表数学,那么在数学书、数学的作业本封面上贴上蓝色的黏贴纸,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辨别,让他们快速地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五)确定刺激的促进线索在前奏干预中,为了提高良好行为的出现率,可以在该刺激情境条件下增加促进良好行为的前奏刺激。另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刺激的促进线索(stimulusprompts)来帮助个体辨别。刺激的促进线索主要有三种:●动作动作线索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辨别。比如,如果想让个体注意到这些可引导他们表现出良好行为的前奏刺激,那么,指着它们让他们看、让他们摸一摸等方式是有助益的。●位置线索将引发良好行为的刺激物放在更靠近个体、更容易被注意到的位置上。●冗余线索增加引发良好行为刺激物的线索,比如,可以通过改变刺激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使得个体更容易注意到这些刺激物,从而促进个体良好行为的出现。在干预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干预者可以考虑是否采取上述促进线索或者其他线索来使个体更好地注意到希望他们注意的刺激。(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刺激辨别训练以及确定训练的内容刺激控制之所以可以用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干预,其原因在于行为只有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出现时才能得到强化。如果个体能够辨别,在某个特定的刺激出现之后特定行为就会得到强化,而在其它刺激条件下行为都不能获得强化,那么,当特定刺激物出现之后,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当其它刺激物出现时,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就意味着个体要对刺激物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如果个体的能力存在限制,那么对于特定刺激物与行为强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往往需要进行刺激辨别训练(stimulusdiscriminationtraining),来加强他们对特定刺激物的认识。传统的刺激辨别训练要求三部分的内容:一个行为,两个前奏刺激。行为即是前面所提到良好行为,是特定刺激存在下需要被强化的行为。行为在其中一个刺激即辨别性刺激条件下受到强化,但是在另外的刺激条件下则不被强化。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刺激辨别训练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比如,妮妮总是通过敲桌子的方式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老师告诉妮妮如果你希望老师过来,你可以举手并叫老师。当妮妮举手叫老师的时候,老师过来并表扬了她。但是当妮妮敲桌子的时候老师对此不予理睬,同时也告诉其他同学对妮妮敲桌子的行为不要理睬。慢慢地,妮妮敲桌子的行为逐渐地减少了。在这个刺激辨别训练中,采用的是区别强化的程序,也就是对其中辨别刺激下的行为进行强化,但是对其他刺激条件下的行为则不予强化。Maglieri、Deleon等人(2000)利用刺激辨别程序对一名14岁有严重障碍的女孩子的偷食物行为进行了矫正,该女孩子存在贪食的问题。在刺激辨别训练中,老师给这个女孩子看两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有一个警告的标志,另一个没有这样的标志。老师告诉她,她只能从没有警告标志的盒子中拿东西吃。训练时,老师问她:“哪个盒子中的饼干你可以吃?”如果女孩回答正确,那么就可以吃到饼干,如果回答错误就没有饼干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女孩子从有警告标志中偷食物的行为就减少了。(七)选择反应促进的方式当辨别性刺激出现之后,个体并不一定会马上做出期望的行为。因此,在干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方法来促进个体做出反应。有三种方式可以促进个体的反应:言语指导(verbalinstruction)、行为示范(modeling)和身体引导(physicalguidance)。●言语指导在干预过程中,可以采用言语指导的方式来引导个体产生所期望的行为。言语指导既可以是口头语言指导,也可以是书面言语的指导(如文字材料、手写符号、图画等)。老师常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做出恰当的反应。比如,老师让学生看着卡片念单词:“妮妮,这是树,树,妮妮,说树。”在制定行为干预计划时,干预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用什么样的语言或者书面材料来引导个体在辨别性刺激出现的情况下做出恰当的反应。●行为示范行为示范也是常常在行为干预过程中使用的一种促进个体产生行为反应的手段。特别是当个体已经学会所要表现的行为时,此时只需要干预者提供一定的行为示范,就可以促使个体表现出所期望的行为。因此,在制定行为干预计划时,干预者可以考虑,如果个体没有表现出预期的良好行为,干预者可提供什么样的行为示范促使个体从事良好行为。●身体引导身体引导的行为促进策略常常被使用在年幼儿童以及有严重障碍的孩子身上。这种策略就是通过与当事人的身体接触,促使当事人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比如,若要教孩子用勺子吃饭,可以抓住孩子的手去拿勺子,再去舀饭或者菜,送进嘴巴里。在这个过程中,一般训练者还会同时采用言语指导和行为示范的方法,告诉孩子怎么做,并同时给予动作示范。刚刚开始的时候,训练者会对孩子努力用勺子吃饭的行为给予鼓励、强化,即使孩子将饭洒在了桌子上。在制定行为干预计划的过程中,干预者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情况考虑是否要采取身体引导的方式来促进个体的行为反应,如果要采用身体引导的方式,那么,什么样的身体引导比较合适。反应促进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辅助方式,因此,干预者还需要考虑应如何逐渐地减少这些辅助。所以在制定行为干预计划时,要考虑引入渐隐的程序,直到个体能够在不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也能对辨别性刺激做出所期望的特定行为。(八)选择强化物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所采取的策略是利用强化物对个体在辨别性刺激条件下所出现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而在其他刺激条件下所出现的行为不给予强化。通过此种方式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率,与强化物选用是否恰当有重要的关系。在制定行为干预的计划过程中,可以根据前面正强化一章中所提到的强化物选择方法来确定强化物。(九)根据计划实施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计划制定好之后,就可以根据预定的进行干预了。干预者要尽可能消除引起不良行为的辨别性刺激,增加引起良好行为的辨别性刺激,并在个体没有出现良好行为之时,采用促进策略对其进行引导。当个体出现特定的良好行为之后,就要给予及时的强化。三、有效实施要注意的问题在采用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的方法对个体不良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要对不良行为及其前奏刺激进行有效分析只有对不良行为及其前奏刺激进行有效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才能辨别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前所存在的一些环境因素和事件与不良行为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些前奏刺激对不良行为来说是属于具有辨别作用的特定刺激,那么在干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就可以考虑如何消除这些特定刺激。(二)选择恰当的良好行为及其引发良好行为的辨别刺激消除不良行为要与增加良好行为的程序一起使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在采用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的方法中,要考虑与该不良行为相反的良好行为是什么,并仔细分析、确定对于良好行为具有辨别作用的前奏刺激,然后对该辨别性刺激进行辨别训练。(三)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的方法采用的是强化的方法来减少和消除个体的不良行为,因此,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对于干预是否有效具有关键的作用。(四)及时撤销反应促进的方法如果在干预过程中采用了上文所提到的三种反应促进的策略,那么,要注意随着个体良好行为的增加,逐渐地撤销和调整这三种辅助方式,否则很容易让个体对干预者的辅助养成依赖。本章小结及关键概念本章详细地介绍了两种干预策略,一是区别强化,本章对区别强化的概念及操作形式、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二是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本章对这一方法的含义、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实施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章所涉及的关键概念包括:区别强化的概念及实施区别强化指的是采用强化物对某一组行为反应进行强化,但是对其他行为反应则不给予强化。如果用于减少不良行为,则有四种操作形式,包括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替代行为的区别强化以及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指的是如果个体的不良行为低于规定的低比例发生时,就给予正强化物,今后个体的不良行为更会趋向于以低比例的方式发生。包括全阶段程序、时间间隔程序、空置反应程序。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指的是对不能与不良行为同时发生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而当不良行为发生时则没有强化。替代行为的区别强化指的是对良好行为进行强化,而当不良行为发生时则没有强化。与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之间的不同在于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并不需要不相容。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又被称为零反应的区别强化或者训练缺失的区别强化,即当不良行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的时候给予强化,可分为时间间隔和特定时间点两种程序,每个程序根据时间间隔是否固定又可分别分为固定时间间隔的程序和可变时间间隔的程序。区别强化的实施步骤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确定需要矫正的目标行为;确定区别强化的程序;根据所选择的区别强化程序确定相应的内容;实施之前要认识到所选择的区别强化程序所存在的缺点;选择强化物,并确定强化物的给予方式;根据计划的内容实施区别强化。区别强化在实际使用中有三种典型的误用,具体为:针对良好行为;错误地使用程序导致新的不良行为产生;选用程序不当导致程序对个体行为失去控制。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的概念及实施刺激控制指的是某一特定行为跟随某一特定刺激出现,而不是其他刺激。也就是说,当该特定刺激出现的时候,某个特定行为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或者强度更有可能发生改变,而当该特定刺激不存在的时候,该行为则不会出现变化。前奏干预指的是利用对前奏刺激进行控制处理的方法对个体行为进行干预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的步骤可以是:确定目标行为;分析该目标行为的前奏刺激是什么;选择消除不良行为的前奏刺激的方法;确定该情境条件下应表现的良好行为以及与此有关的前奏刺激;确定刺激的促进线索;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刺激辨别训练以及确定训练的内容;选择反应促进的方式;选择强化物;根据计划实施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刺激的促进线索主要有动作线索、位置线索和冗余线索。促进个体的反应的方式包括言语指导、行为示范和身体引导。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在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有要对不良行为及其前奏刺激进行有效分析、选择恰当的良好行为及其引发良好行为的辨别刺激、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及时撤销反应促进的方法。思考题1、什么是区别强化?2、简述区别强化的四种操作形式: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替代行为的区别强化和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3、请选择区别强化中某一操作方法,以生活中的某一实例为基础,介绍该干预方式的使用方法以及所要注意的问题。4、什么是刺激控制、前奏干预?5、举例说明刺激控制和前奏干预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分析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
本文档为【区别强化(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