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5.12四川特大地震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学习资料

5.12四川特大地震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学习资料

2010-07-04 34页 doc 111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3043

暂无简介

举报
5.12四川特大地震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学习资料5.12四川特大地震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 学 习 资 料 重庆市心理学会心理卫生与危机干预专委会 中国心理学会致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和 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员 倡 议 书 各位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 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的拳拳之心。面对自然灾害,全国人员与灾区人民团结在一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入了救灾工作。作为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我们对这场灾害对灾区人民的身体和心理上伤害感到非常痛心,我们也非常希望利用我...
5.12四川特大地震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学习资料
5.12四川特大地震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班 学 习 资 料 重庆市心理学会心理卫生与危机干预专委会 中国心理学会致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和 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员 倡 议 书 各位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 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的拳拳之心。面对自然灾害,全国人员与灾区人民团结在一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入了救灾工作。作为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我们对这场灾害对灾区人民的身体和心理上伤害感到非常痛心,我们也非常希望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为灾区人民奉献我们的力量。很多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积极请缨,希望奔赴灾区参与救援工作。我们为此非常感动! 面对当前情况,中国心理学会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灾区人员的心理救援工作。中国心理学会将在有、有步骤、科学周密的组织下,在灾后的不同阶段,根据灾区人民的需要,积极组织有关专业力量奔赴灾区,科学而有效地参与心理救援工作。我们注意到:目前有很多专业人员面对灾情非常揪心,希望在第一时间奔赴救援,这种热情和愿望是非常好的,我们非常感动。但是,国内外和台湾省的有关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在地震后不同的时间阶段救援的重点不同,地震后头一周救人是重点、头三个月内救灾、安顿和心理安慰是重点,心理问题和疾病将会在地震后三个月后逐渐显现和增加;在特别的节日,如中秋、过年、清明、周年祭等,自杀的机率增加;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将在不同的人群中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存在多年。 目前,中国心理学会将重点支援四川的心理专业人员在灾区成立心理救援站,并对有关工作人员做专业培训,内容包括了解灾民心理、PTSD、干预策略和方法(包括各种可能的治疗)、对救援人员,如军人、医护人员、社会救援人士和大众进行心理教育,预防可能产生的替代性创伤。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的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派遣相关专家积极投入救援工作。 面对灾害,中国心理学会号召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人员做出以下职业承诺: 1) 科学、冷静、有组织和计划地进行有关心理救援工作,杜绝鲁莽地心理救助行为;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组织下,遵从科学的规律,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积极参加有关灾难心理救助的相关培训或继续教育,做到有准备地去进行救助工作,在职业伦理和科学指引下,不盲目、有头脑、不逞一时之勇。 3) 在进行心理援助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救助、科学地避免和减少替代性创伤,用最大的热情做好长期救助工作的准备。 各位专业同道,面对灾害,我们在正视和积极处理我们的悲哀和伤痛的同时,一定要冷静、有序、有组织、有计划、科学地进行有关心理救援工作!我们意识到科学地做好为灾区人员心理创伤救助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进一步积极获取有关资源,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更科学的知识、更有效的技术、冷静的做好长期心理救援工作的准备! 让我们团结起来,在科学的引导和有序的组织下,为灾区人民的心理援救工作做出自己最大、最长期的贡献! 中国心理学会 2008-5-14 目 录 前言:1中国心理学会致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倡议书 5第一节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12第二节 灾后心理援助:如何与幸存者交谈 19第三节 受地震影响群众心理互助要点 21第四节 受地震影响群众心理自我调适要点 22第五节 灾难过后的常见心理冲击 23第六节 是否应该寻求专业帮助的自我评判 24第七节 救援人员心理救援和自我身心调试要点 26第八节 如何识破各种地震谣言 27第九节 抗震救灾自助手册:避险救助 第十节 5.12四川特大地震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课程及专家简介…..32 第一节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心理危机干预》 要点卫生部发布自救互救宣传手册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三、危机干预的制定 (一)危机干预的目的: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 (二)原则: 1. 与整体救援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及时调整心理救援的重点,配合整个救灾工作的进行; 2. 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工作,不给整体救援工作增加负担,减少次级伤害; 3. 综合应用干预技术,个体化的针对目前问题提供帮助。 4. 保护被干预者的隐私,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5. 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中的一部分,并不万能。 (三)方法: 评估、干预、教育、宣传相结合,提供灾难心理救援服务;尽量进行灾难社会心理监测和预报,为救援组织者提供处理紧急群体心理事件的预警及解决方法;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干预支持网络。 (四)确定目标人群及数量: 本次地震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目前的重点干预目标从第一级人群开始,一般性干预宣传广泛覆盖五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为直接卷入地震灾难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以及地震灾难幸存者。该人群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在某些人为灾难中,对灾难的发生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者也属于第四级人群。 第五级人群: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五)工作时间表 根据目标人群,根据干预队成员人数,排出工作日程表。 (六)确定干预技术: ABC 法: 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 C、认知调整,晤谈技术(CISD)+眼动脱敏信息再加工技术(EMDR) 1、首先要取得受伤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3、对访谈者提供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知识的宣教、解释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使他们理解目前的处境,理解他人的感情,建立自信,提高对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应付能力; 4、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积极处理急性应激反应,开展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等,以改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5、除常规应用以上技术进行心理干预外,引入规范的程式化心理干预方法--眼动脱敏信息再加工技术(EMDR); 6、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作用,鼓励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 (七)干预技术要点 1、心理急救 (1)接触和参与 目标: 倾听与理解。应答幸存者,或者以非强迫性的、富于同情心的、助人的方式开始与幸存者接触。 (2) 安全确认 目标: 增进当前的和今后的安全感,帮助放松情绪,增加自我安全感的确定。 (3) 稳定情绪 目标: 使在情绪上被压垮的幸存者得到心理平静、恢复情绪反应。可以使用愤怒处理技术、哀伤干预技术。 (4) 释疑解惑 目标:识别出立即需要给予关切和解释的问题,立即给予可能的解释和确认。 (5)实际协助 目标: 给幸存者提供实际的帮助,比如询问目前实际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协助幸存者调整和接受因地震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以处理现实的需要和关切。解决问题技术。 (6)联系支持 目标: 帮助幸存者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建立短暂的或长期的联系。 (7)提供信息 目标: 提供关于应激反应的信息、关于正确应付应激反应、减少苦恼和促进社会恢复的信息。 (8)联系其它服务部门 目标: 帮助幸存者联系目前需要的或者即将需要的那些可得到的服务。 2、心理晤谈 通过系统的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个别或者集体进行,自愿参加。对于住院的轻伤员,或医护人员、救援人员,可以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集体晤谈。 心理晤谈的目标: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急性期集体晤谈时限: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帮助时间,6周后效果甚微,以重建为目的的晤谈可以在恢复期进行。 正规的急性期集体晤谈,通常由受过训练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实施。指导者必需对小组帮助/或小组治疗这种方式有广泛的了解,同时对应激反应综合征有广泛了解。,在灾难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不进行集体晤谈。理论上灾难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都应该参加集体晤谈。 晤谈过程:正规分6期,非常场合操作时可以把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合并进行。 第一期 介绍期:指导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集体晤谈的规则,仔细解释保密问题。 第二期 事实期:请参加者描述地震事件发生过程中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参加者在这些严重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一参加者都必需发言,然后参加者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而真相大白。 第三期 感受期: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以前您有过类似感受吗? 第四期 症状描述期:请参加者描述自己的应激反应综合征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脑子不停地闪出事件的影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退,易发脾气,易受惊吓等;询问地震事件过程中参加者有何不寻常的体验,目前有何不寻常体验?事件发生后,生活有何改变?请参加者讨论其体验对家庭、工作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和改变? 第五期 辅导期:介绍正常的应激反应表现,提供准确的信息;讲解事件、应激反应模式;自我识别症状,将应激反应常态化,动员自身和团队资源互相支持,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付方式;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提醒可能出现的并存问题(如过度饮酒);根据各自情况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 第六期 恢复期:拾遗收尾;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提供保证;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资源;主持人总结。 整个过程需2小时左右完成全部过程。严重事件后数周或数月内进行随访。 晤谈注意事项:(1)对那些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或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添加负面影响;(2)鉴于晤谈与特定的文化性建议相一致,有时文化仪式可以替代晤谈;(3)对于急性悲伤的人,如家中亲人去世者,并不适宜参加集体晤谈。因为时机不好,如果参与晤谈,受到高度创伤者可能给同一会谈中的其它人带来更具灾难性的创伤。(4) WHO不支持只在受害者中单次实施。(5)受害者晤谈结束后,干预团队要组织队员进行团队晤谈,缓解干预人员的压力。(6)不要强迫叙述灾难细节。 3、松弛技术 可以教所有被干预者学会一种放松技术,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分离反应明显者不适合学习松弛技术。(分离反应表现对过去的记忆、对身份的觉察、即刻的感觉乃至身体运动控制之间的正常的整合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 四、心理危机干预过程 (一)专家组应该迅速给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建议 1、如果有些医院伤员及家属过于集中,会给救援工作和善后处理带来一些隐患,建议尽量将其分散救治。 2、对于死者家属的安置要尽可能分散,持续有人陪伴,提供支持帮助;防止他们在一起出现情绪爆发,影响善后处理。 3、对死伤者及其家属的信息通报要公开、透明、真实、及时,以免引起激动情绪,给救援工作带来继发性困难。 4、在对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救援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对参与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加以重视,组织他们参加由专业人员提供的集体心理辅导。 5、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利用媒体的资源,向受灾民众宣传心理应激和精神健康知识,宣传应对灾难的有效方法,动员当地政府人员、援救人员、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接受工作组的培训,让他们参与心理援助活动。 6、定期召开信息发布会,将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已做的工作,让公众了解,注意发布前把必须传达的信息做好整理,回答记者的问题要尽可能精确和完整,尽可能保证属实。如果没有信息或信息不可靠,要如实回答;积极主动,引导舆论导向。 7、积极和指挥部沟通,进一步协调各部门关系,保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进行。 心理危机干预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以取得重视并采纳,征求强有力的措施落实。 (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 1、联系救援指挥部、各家医院,确定地震灾难伤员住院分布情况,以及进入现场救援的医护人员情况。 2、拟定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内容、宣传手册、心理危机评估工具,并紧急印刷。 3、召集人员,及时开展技术培训,统一思想,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流程、评估方法等技术路线都应该统一。 4、如需要,紧急调用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的人员和设备。 5、分组到各家医院、社区和需要的地方,按计划对不同人群进行访谈,发放心理危机干预宣传资料。 6、使用评估工具,对访谈人员逐个进行心理筛查,评估重点人群。 7、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应激反应较重的人员当场进行初步心理干预。 8、访谈结束后,将访谈结果向当地负责人进行汇报,提出对高危人群的指导性意见。特别要交代灾区工作人员在照顾高危人群时的注意事项,包括简单的沟通技巧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的心理保健技术。 9、对每一个筛选出有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进行随访,强化心理干预和必要的心理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心理评估。 10、对救灾工作的组织者、社区干部、救援人员进行了集体讲座、个体辅导、集体晤谈等干预处理。现场救援人员经常出现应激反应为:地震灾难场景的闪回、情绪不稳定、焦虑,食欲差、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 11、及时总结当天工作,最好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计划次日的工作,同时进行团队内的相互支持,最好有督导。 12.全部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并汇报给有关部门,全队最好接受一次督导。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件需要事先培训,同时需要督导的工作。所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要本着"只帮忙,不添乱"的基本原则进行。 第二节 灾后心理援助:如何与幸存者交谈 (重庆心理学会危机干预委员会收集资料)来源: 新华网(北京) 新华网5月21日电 1、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应激(PTSD,包括情绪、行为等)反应?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1、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 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如果出现第10题中列举的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2、在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因此,不应当刻板地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镇定和冷静。 当然,若能在情绪反应出现之后,调整心态,恢复镇定和冷静,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3、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以及救援人员,当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反应时,如何处理是不合适的? (1)“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去。”——过于担心。因为自己有了某些心理反应(比如失眠、噩梦、强烈的惊恐和悲伤)而误将其当作“病态”,从而刻意地去试图压抑,反而对自己没有好处; (2)“我没事,我挺好的。”——隐藏感觉。更好的做法是试着把情绪讲出来,让周围的人一同分担; (3)“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阻止亲友的情感表达。事实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4)“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试图遗忘。其实伤痛的停留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心理自助方法是什么?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尽速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1)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2)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 (3)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4)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和朋友一同分担悲痛 (5)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6)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7)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 5、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作为陪伴者,我们可以学习哪些与灾难幸存者交谈的技巧? 当灾难刚刚发生时,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灾难幸存者的基础上, 要说: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这不是你的错。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是发疯了。 ·事情可能不会总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不要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出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你应该要将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6、我没有救下我的亲人,如何减少负罪感? 在严重的灾难之后,人们比较容易出现内疚或负罪感。人们会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那个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来避免亲人的死亡。亲人死亡对幸存者而言是一种严重的丧失,因此有上述提到的负罪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通常这些反应都会在一个月之内缓解,若一个月后,这种负罪感仍强烈存在,则需要寻找心理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 7、亲人丧失后,该如何承受突如其来的丧亲之痛? 丧失亲人之后,通常都会经历如下四个心理反应过程: (1)休克期:可能会出现情感麻木,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 (2)埋怨:有些人会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救出亲人,有些人会愤怒,对灾难造成的亲人丧失感到非常生气; (3)抑郁期: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见人,特别是丧失了孩子的家长特别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儿童;有些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夜间噩梦,失眠等; (4)恢复期:不再做噩梦,开始适应新生活。 在居丧过程中,可有以下一些心理自助方法: (1)对于丧亲者而言,出现以上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若如上反应持续时间超过半年或者过于强烈,则应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2)应当尝试表达哀伤、自责、愤怒等情绪。哭泣、向他人倾诉、写日记等方式都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3)可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向他们表达自己的需要,让大家一同分担悲痛。 8、灾难后,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们? 本次地震中不少儿童遭受了严重的创伤。除了需要应对外伤、饥饿、寒冷等他们不熟悉的情况外,儿童同样会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由于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因此此时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及时地保护儿童。 首先,需要留意孩子的如下反应:(1)情绪反应:感到恐惧、害怕,有的会哭泣,有紧张、担忧、迷茫、无助的表情;有的逃生出来的孩子会因为同学老师的伤亡产生自责;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荨麻疹等,这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身体造成的伤害。(2)行为反应:发脾气、攻击行为;过于害怕离开父母或亲人,怕独处;有些长大的孩子好像又变小了,出现遗尿、吮手指、要求喂饭和帮助穿衣等幼稚行为;有些儿童会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其他人发生矛盾等。 其次,需要更为关注以下可能在灾害中更容易受到心理伤害的儿童:在地震中身体受伤的儿童;以往遭受过灾难或创伤事件的儿童;女童;患躯体疾病、残疾的儿童,包括智力障碍儿童;或者以前曾经有过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儿童。 第三,在保证儿童身体和环境安全、预防潜在的危险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优先保证儿童身体安全,对于受伤儿童立即给予医疗救护;(2)优先给儿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安全食品以及夜间保暖;(3)尽量把儿童安置在远离灾难现场和嘈杂混乱的场所,避免孩子走失或因环境拥挤不能入睡;(4)要指导孩子观看新闻报道,因为低年龄儿童可能会对电视画面中重现的镜头感到害怕和恐惧。鼓励孩子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灾区灾民的关爱,不鼓励孩子做力所不及的事情。 第四,在心理保护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表达:鼓励并倾听儿童说话,允许他们哭泣,尽量不唠叨孩子,告诉孩子担心甚至害怕都是正常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不要强求儿童表现勇敢或镇静;(2)多做解释:不要批评儿童那些出现幼稚行为的孩子,这些暂时出现的“长大又变小了的行为”,是儿童对突发灾难对常见的心理反应。对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同时要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地震会过去,政府会安排大人来帮助我们,帮我们重建家园。(3)本次灾情重大,直接受影响的孩子多,要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请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必要时进行治疗,避免问题延续。(4)成年人应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成年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5)如果儿童因为受灾引起的心理问题持续存在,应该及时到医院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就诊。 附:保护受灾儿童简单口诀: 先医疗,救生命;保温暖,供饮食; 睡好觉、防丢失;防疫病,手勤洗; 找玩具,讲故事;莫惊恐,多解释; 鼓信心,要重视;指导下,看电视。 心烦躁,情绪低;找医生,健心理。 (摘自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全国联合抗震救灾心理救援专家组《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二:抗震救灾中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9、我一直无法安睡,处于惊恐中,我该怎么办? 地震之后,出现恐惧、担心、失眠等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个别人由于逃生过程和救助别人的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造成精神的崩溃:有的人会凭空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与自己说话或者命令自己做事,比如把衣服脱掉,把东西给人等等;还有的人凭空怀疑周围的人是坏人,要抢劫或谋害自己,因此感到十分害怕恐惧;还有的人感觉周围变得不清晰,不真实,如在梦中,走到危险的地方也没有察觉。还可能出现幻觉,“看到”去世的亲人、“听到”不在身边的亲人的呼唤。他们经常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噩梦频频,灾难场景不断在脑海萦绕而挥之不去,听到灾难相关的消息即悲痛不已或恐惧不安。这些急性应激反应一般在灾难发生后48-72小时后逐渐减轻,多数在30天内明显缓解。出现这些情况,首先应当尽可能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其次应当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另外,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但是少部分人在遭遇灾难后的心理反应则会延续数月、数年,而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灾后尽管时过境迁,他们仍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灾难片段在脑海中、梦中反复闪现,甚至不愿在原来的环境中生活,不愿和人交往,表现的过于警觉等。若有上述情况发生,则需要寻求心理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 (部分摘自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全国联合抗震救灾心理救援专家组《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二:抗震救灾中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10、如何判断自己和家人必须去找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 如前所述,人们在严重灾难之后,通常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诸如恐惧、悲伤、愤怒等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但若体验到强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惧,或者同时具有如下表现,严重影响了工作与生活,则可能需要寻求心理卫生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 (1)彻底麻木、没有情感反应、经常发呆,对现实有强烈的不真实感,对创伤事件部分或全部失去记忆; (2)脑海中或者梦中持续出现灾难现场的画面,并且感到非常痛苦; (3)回避跟灾难有关的话题、场所、活动,对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4)经常出现难以入睡、注意力不集中、警觉过高以及过分的惊吓反应。 此外,若上述反应并不强烈,但持续时间长,也应当注意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除了上述情况之外,有些人可能还会表现出其他心理问题,包括酗酒、性格改变等等,这些情况均应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 (本文来源:新华网 ) 第三节 受地震影响群众心理互助要点 如果你身边有人因为亲人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受到极度惊吓等地震灾害因素而出现了过度悲痛、抑郁、恐慌、焦虑等心理反应时,你如果想要帮助他/她,请注意以下要点。 我们需要做的事: 1.无言的陪伴 很多人以为帮助别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以使他觉得好一点,但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减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对他们而然,无言的陪伴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 2.一杯温水 一杯温水胜于千万言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你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3.一张面纸 对于哭诉者,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这只是你害怕别人哭泣为自己说的话,假如你能够按住自己内心的恐惧,给他一张面纸,他会感觉被你接纳,终于有人可以让他大哭一场,心中刺痛便得疏解。 4.多耳朵少嘴巴 打开你的耳朵,闭起你的嘴巴,聆听他说的一切! 5.说停就停 不要逼他说,他不想说就让他停在那里,受苦的人承受不起别人的催问。 6.让受创伤者哭、喊、说 请告诉受创伤者:在难受时说出你的感受,在悲伤时哭出你的伤痛,在害怕时喊出你的恐惧。 7.传递温暖和力量 看到别人伤痛时,拍拍他的肩膀,抱抱他,传递你的温暖;看到别人无助时,握住他的双手,传递你的力量! 8.抚慰孩子 紧紧地拥抱孩子,亲亲孩子的脸蛋,告诉他:别怕,有我在,我们都是你的爸爸妈妈! 我们不要做的事: 不要在人群密集的现场做情绪宣泄。找一个隐密安静的地点做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 不要阻止他人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要勉强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 不要试图用批评或责骂来帮助他们坚强。这种作法仅仅反映自己的焦虑和恐慌。 不用刻意回避某些话题。为他人提供正确的信息和宣泄途径。 勿因感动淹没理智,导致自己有不适出现。记得自己的能力有限! 不能肯定的消息不要急着告诉别人。传播的信息一定要正确可靠,谣言止于智者。 第四节 受地震影响群众心理自我调适要点 我们要: 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规律运动,规律饮食(尤其青菜、水果),规律作息,照顾好身体。 不要孤立自己,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 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避免、减少或调整压力源:比如少接触道听途说,或刺激的信息。 太过紧张、担心或失眠时,可在医生建议下用抗焦虑剂或助眠药来协助,这只是暂时使用,但可有较快安定的效果。 近期少安排些事务给自己,一次处理一件事情。 使用一些放松技巧,如听音乐、打坐、瑜珈、太极拳或肌肉放松技巧。 告诉自己目前已经安全了,现在的身体和心理反应是正常的,时间过去,大多会好转 我们不要: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一同分担悲痛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 第五节 灾难过后的常见心理冲击 幸存者:亲身经历生死关头之后,余悸犹存是相当普遍反应,也可能在逃过劫难之后,自觉苟活而 对不起死者,产生罪恶感。 救援人员:日以继夜投入救灾,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越来越多的人员死伤惨状,错愕、挫折感、内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发。 罹难者家属:焦急、哀伤的情绪十分常见,当亲人获救的希望落空,愤怒、指责可能接踵而来。 社会大众:接收到灾难信息、收到灾难间接影响的群众,内心蒙上阴影,忧郁情绪可能久久不散,可能对未来丧失希望。 第六节 是否应该寻求专业帮助的自我评判 如果您有以下现象,建议您寻求专业者的协助: 你发现自己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心情都很乱,感觉有很多的压力、混乱,并且觉得很空虚,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下去。 在事情发生一个月之后,你还是一直感觉麻木、迟钝,并且要不断的保持忙碌,为的是让自己不去胡思乱想。 不断地会再想起地震的事情,睡觉时会做恶梦而惊醒,或是有很多身体上的不舒服。 没有人可以和你讨论你的感受,但你又觉得自己有这个需要。 你的工作或人际关系变糟了,让你很不舒服。 你又发生了其它的意外。 从灾难发生之后,你抽烟、喝酒、或吃药的量都变得过量。 第七节 救援人员心理救援和自我身心调试要点 一、救援人员心理救援要点: (一)对受灾群众要说: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这不是你的错。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会发疯的。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二)对受灾群众不要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二、救援人员自我身心调试要点: 保持自己的体力,注意饮食(定时定量的饮食,不管是不是有胃口)、排泄和睡眠 维持畅通的对外通讯: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同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你的感觉和救灾的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如果可能,每天找一个时间救援人员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 找到放松和娱乐自己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 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可能尽量不去其他灾难的现场)。 不要总和受害者或幸存者在一起,每天必须有救援者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 找到表达自己的方法:考虑如何更好地谈出你遇到的情况、你做的工作及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 与你的同伴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绝不要相互指责 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并表达和发泄出来 携带自己喜欢与容易阅读的书籍与音乐 若有心理适应不良迹象者立即后送 第八节 如何识破各种地震谣言 一、地震谣言的特征: 1.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 2.外国人预报的地震传闻 3.谣言中的地震震级通常较大 4.谣言中的震级、地震时间、地点都很精确 5.单凭动物行为异常就预测地震 6.打着某专家的旗号或者说成是某权威地震机构的预报,但又不通过正常途径而是经由小道消息的方式来传播。 二、地震传言的鉴别 1.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就都不要相信。 国务院规定,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的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其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 (2)凡是说“xx单位都已通知了要地震”都不可信。 如要发布地震预报,政府将采用一切措施迅速通知到震区的全体民众。 (3)凡是将发震时间“预报”到一天以内,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者,肯定都是谣言。 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 (4)凡是将发震地点“预报”得十分具体(具体到x x乡或x x区)者,肯定都是谣言。 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精度。 (5)凡是贴有“洋标签”(即说国外xx专家已预报)的地震传言肯定都是谣言。 目前,不可能也不允许进行地震的“跨国预报”,也从来没有外国专家准确预报过中国的地震。 (6)凡带有迷信色彩的地震传言都是谣言。 最后,让那些见不得阳光的谣言见鬼去吧! 第九节 抗震救灾自助手册:避险救助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等地发生强烈地震。新闻出版总署及时安排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连夜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出版了《抗震救灾自助手册》一书,赠送抗震救灾一线的广大群众。该书以简明、准确、实用为宗旨,采取一问一答的编写方式,从避震、救助、卫生、防疫4个角度,扼要地介绍了有关抗震救灾的大量实用知识。   地震时应注意什么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地震时,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通道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行动。就地震而言,地下通道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灯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止,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使人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因此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播放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绝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救人原则有哪些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1)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2)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3)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4)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救人的方法有哪些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身体被压后应该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所以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怎样救助被埋压人员   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救助被压埋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4)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被压者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5)对于埋压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6)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7)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其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8)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怎样延长生存时间   (1)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2)不要大哭大叫,减少体力消耗;(3)尽量注意休息,保存体力;(4)寻找一切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水;(5)设法包扎伤口,等待救援,并设法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   无法脱险时怎样求救   当听到废墟外面有声音时,要不间断地敲击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金属管道等,向外界求援。想尽一切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联系。   地震中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1)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3)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4)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何保护水源   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由当地居民中的骨干分子管理周围清洁卫生。取水要用公用水桶。禁止在井旁洗脏物和喂饮牲畜。由防疫人员定时消毒。   同时,积极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打临时浅水井。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他毒物一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禁止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验队检验,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处理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验确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处理。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做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做现吃。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至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如何搞好临时环境卫生   震后管好粪便是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卫生防疫人员要指导居民选择合适地点,利用就便材料,建应急公共厕所,要求做到坑深(1.5米深)、口窄(0.5米宽)、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并教育群众自觉遵守。   灾区不能吃的食品有哪些   (1)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   (2)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   (3)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   (4)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5)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   (6)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 (7)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小时以上的熟食等。 第10节 5.12四川特大地震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 课程及专家简介 一、授课内容 1、心理危机后的管理与干预(重医一院心理卫生中心 况利) 2、地震后师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重庆市教科院 赵淑兰) 3、志愿者在灾后如何开展危机干预(重庆大学 王浩) 4、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重医一院心理卫生中心蒙华庆) 5、如何做好群众灾后心理辅导(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王卫红)
/
本文档为【5.12四川特大地震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学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