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免费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免费下载

2022-04-08 7页 doc 29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898729

暂无简介

举报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免费下载PAGEPAGE1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免费下载篇一: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01第1章总那么第1.0.1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防止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标准。按本标准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免费下载
PAGEPAGE1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免费下载篇一: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01第1章总那么第1.0.1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防止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标准。按本标准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第1.0.2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第1.0.3条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注:本标准一般略去抗震设防烈度字样,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第1.0.4条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第1.0.5条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根本烈度(或与本标准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第1.0.6条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第2章建筑抗震设计标准2.1术语第2.1.1条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fortification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第2.1.2条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fortification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第2.1.3条地震作用earthquakeaction由地震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第2.1.4条设计地震动参数designparametersofgroundmotion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响谱和峰值加速度。第2.1.5条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designbasicaccelerationofgroundmotion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第2.1.6条设计特征周期designcharacteristicperiodofgroundmotion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第2.1.7条场地site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响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第2.1.8条建筑抗震概念设计seismicconceptdesignofbuildings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根本设计原那么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第2.1.9条抗震措施seismicfortificationmeasures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第2.1.10条抗震构造措施detailsofseismicdesign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那么,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的非结构各局部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2.2主要符号第2.2.1条作用和作用效应FEk、FEvk--结构总水平、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GE、Geq--地震时结构(构件)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ωk--风荷载标准值;SE--地震作用效应(弯矩、轴向力、剪力、应力和变形);S--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的根本组合;Sk--作用、荷载标准值的效应;M--弯矩;N--轴向压力;V--剪力;p--根底底面压力;u--侧移;ζ--楼层位移角。第2.2.2条材料性能和抗力K--结构(构件)的刚度;R--结构构件承载力;f、fk、fE--各种材料强度(含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标准值和抗震设计值;[ζ]--楼层位移角限值。第2.2.3条几何参数A--构件截面面积;As--钢筋截面面积;B--结构总宽度;H--结构总高度、柱高度;L--结构(单元)总长度;a--距离;as、a's--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边缘的最小距离;b--构件截面宽度;d--土层深度或厚度,钢筋直径;h--计算楼层层高,构件截面高度;η--构件长度或跨度;t--抗震墙厚度、楼板厚度。第2.2.4条计算系数α--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vmax--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γG、γE、γw--作用分项系数;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δ--计算系数;ε--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的增大或调整系数;λ--构件长细比,比例系数;δy--结构(构件)屈服强度系数;ρ--配筋率,比率;φ--构件受压稳定系数;ψ--组合值系数,影响系数。第2.2.5条其他T--结构自振周期;N--贯入锤击数;IlE--地震时地基的液化指数;Xji--位移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x方向的相对位移);Yji--位移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y方向相对位移);n--总数,如楼层数、质点数、钢筋根数、跨数等;ν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Φji--转角振型坐标(i振型i质点的转角方向相对位移)。第3章建筑抗震设计标准3.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第3.1.1条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第3.1.2条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第3.1.3条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平安性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根底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第3.1.4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标准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篇二: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22“13.3.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以下要求: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防止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2.5,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3.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mm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穿,8、9度时应全长贯穿。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穿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22规定:〞7.3.11、楼电梯间的四角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6、较大洞口两侧。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相连。〞综上可见:如果建筑属于多层的砌块填充墙,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应该设构造柱。如果建筑非多层的砌块填充墙,填充墙长度大于8米或高的两倍时,中间加设构造柱,但同时有规定填充墙长度大于5米时应与其上部梁有可靠拉结,而且砼柱伸出的2φ6沿高@500-600的锚拉钢筋,6、7度〔设防〕时宜沿墙拉通,8、9度时应沿墙拉通。一般6度地区施工的工程中,把墙长控制在大于4米就加构造柱,比拟方便施工,就成了通俗默认的规矩。篇三:GB50011-2022?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强制性条文GB50011-2022?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强制性条文前言此次修订,共设强制性条文56条,即:1.0.2、1.0.4、3.1.1、3.3.1、3.3.2、3.4.1、3.5.2、3.7.1、3(转载于:wWW.xlTkWJ.Com小龙文档网: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免费下载).7.4、3.9.1、3.9.2、3.9.4、3.9.6、4.1.6、4.1.8、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2.5、5.4.1、5.4.2、5.4.3、6.1.2、6.3.3、6.3.7、6.4.3、7.1.2、7.1.5、7.1.8、7.2.4、7.2.6、7.3.1、7.3.3、7.3.5、7.3.6、7.3.8、7.4.1、7.4.4、7.5.7、7.5.8、8.1.3、8.3.1、8.3.6、8.4.1、8.5.1、10.1.3、10.1.12;10.1.15、12.1.5、12.2.1、12.2.9总那么1.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0.4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根本规定3.1.1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注:本标准中,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分别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的简称。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3.3.2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3.4.1建筑设计应依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选择建筑,不规那么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那么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那么的建筑方案。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应防止因局部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3.7.1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臵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防止不合理设臵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3.9.2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最低要求:1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2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2)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以下规定: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3.9.4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那么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抗裂验算等要求。3.9.6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的砌体抗震墙,其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和框架梁柱。场地、地基和根底4.1.6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4.1.9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的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提供建筑的场地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如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等)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动力参数。4.2.2天然地基根底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且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4.3.2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4.4.5液化土和震陷软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增强和加密。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5.1.1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以下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当。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它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5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间结构,应视结构形式和支承条件,分别按单点一致、多点、多向或多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5.1.3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5.1.4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注:周期大于6.0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216度时的建筑(不规那么建筑及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26度时不规那么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注: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5.2.5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VEKi???Gj(5.2.5)j?in式中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那么结构的薄弱层,尚应按本标准3.4.3条的规定乘以1.15的增大系数;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2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5.4.1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根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S??GSGE??EhSEhk??EvSEvk??w?wSwk(5.4.1)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等;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G-重力荷载分项系数,时,不应大于1.0;?Eh、?Ev-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采用;?w-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SG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可按本章5.1.3条采用,但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S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Evk-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wk-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ψw-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注:本标准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式中?S?R/?RE(5.4.2)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采用1.0。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1.2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表6.1.2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那么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3.大跨度框架指跨度大于18m的框架;4.高度不超过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按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规定确定其抗震等级。6.3.3梁的钢筋配臵,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b2箍筋直径大雨12mm,数量不少于4肢且肢距不大雨150mm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6.3.7柱的钢筋配臵,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1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IV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注值为400MPa时应增加0.05;3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上述数值应增加0.1。2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以下要求: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7-2采用;2柱根指底层柱下端鼓劲加密区。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6.4.3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以下要求:1、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刚进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注:高度小于24m且剪压比很小的四级抗震墙,其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0.15%采用。
/
本文档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免费下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