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提纲

2020-10-07 2页 doc 61KB 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539295

暂无简介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人文科学:指一些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以广泛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2、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史学、文艺学、伦理学、美学等。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明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3、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它以各种各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1、人文科学:指一些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以广泛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2、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史学、文艺学、伦理学、美学等。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明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3、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它以各种各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4、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与总结,并且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5、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6、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7、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具体性原则: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9.发展性原则:在社会的相对稳定中揭示社会的运动与变化,在社会的运动与变化中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在社会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交互作用中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因与条件,全方位勾画社会有机体的立体与动态结构。10.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1.认识: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意象。12.真理:是被实践证实了的正确的认识。13.生产力系统:是人类在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子系统。14.生产关系系统: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15.上层建筑系统: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志形态的总和。16.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17、自然地理环境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自然环境系统主要由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要素构成。18、社会有机体: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观察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称作社会有机体,指出,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而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因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机整体。19、社会形态: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按照一定的结合方式而构成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历史。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通常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20、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生产关系在社会形态中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生产关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对社会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21、技术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社会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依次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技术社会形态。22、系统整体性原则;由于社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造成了彼此活动的限制、彼此属性的筛选以及某些功能的协同,由此而形成社会系统的新质态——系统的整体性能。这种整体性能是由社会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作用而在整体层次上涌现的,为个别组成部分或它们的总和所不具备。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的整体研究,阐明各种社会要素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做到统筹兼顾,以使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地向前发展。23、系统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其中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结构的研究,通过优化结构的设计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24、系统层次性原则: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系统和子系统的划分具有相对性,不仅系统可以看做是更高层次上较大系统的子系统,而且子系统也可以看做是由更低层次上若干较小的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进行社会系统的层次分析,重点在于研究系统各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质的差异性,进而揭示出其各组成要素所不具有而为系统所独具的整体涌现性。因此,社会系统层次研究能够避免简化还原论的片面认识,达到系统各个层次协调有序,功能优化。25.系统开放性原则:系统具有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正是通过这种交换,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己的结构,从而实现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每一个系统同它的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使自己有开阔的研究视野。26.矛盾: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正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这种"对立"的关系,所以它们才能够构成矛盾。27.矛盾的普遍性: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内部都存在矛盾;社会矛盾贯穿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社会形态在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矛盾运动;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8.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系统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既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规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29.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0.利益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要求人们科学分析各个社会主体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分析不同群体的利益倾向、利益关切和利益诉求,分析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群体)的形成过程、经济地位、政治主张、力量对比以及变化趋势;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利益评判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有效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31.阶级分析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要求科学分析社会中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及其变动趋势,分析各阶级由其阶级利益所决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及其思想倾向,分析各阶级的差别、矛盾、斗争以及阶级力量变化的趋势,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阶级实质,解释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32.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社会中,它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33.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本质维系与发展,为人类一切实践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价值是定义人本身存在的核心概念,其是人这一存在与发展的本质。人类一切自我解放行为,即本质(人性)下对于自我的创造及再创造并最终达成对于这一规律的本质以维持及发展,简单的表述就是人类一切实践中具有对于自我的维持及发展所在的本质,一切价值都脱离不了此一范畴,不能脱离此一范畴。34.:所谓规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衡量对象。名词意义上:即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动词意义上:是指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某一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35.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把握。社会评价的方法既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又符合认识的逻辑。36.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人员、商品、信息等全球性流动和经济活动国际合作的全球性展开。它是市场经济全球性展开的新阶段,也是市场经济固有矛盾在世界范围的放大和普遍化。37.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方法。38.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以它们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差异及其原因的研究类型。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39.调查研究:调查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真实情况。研究则是指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以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调查研究就是了解情况,考察分析。40.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的咨询方法。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41、学术自由:是指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有选择自己研究课题的权利,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控制,并同时根据自己的意见,教授自己研究的课题。42、学术创新:指学术研究要创造出新的东西,或发明出新范式和新方法,或孕育出新思想和新见解,或发掘出新材料和新证据。它最关键的一点是科研方法创新。43、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科研工作和进行学术活动时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建设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理顺学术行为主体的各种,建设合理的学术体制;二是道德体系本身的构建,包括能被整个社会和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道德理念的重塑和的构建,以及切实可行的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三是培养可执行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学术行为主体。44、社会科学成果:是指以社会现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所得的成果。二、简答题1、社会科学发展趋势有哪些?P3第三段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提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P8摘取部分(一)客观性原则:按人类社会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和社会,以理论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更新不断达到对人类社会本来面目的真理性认识,认识论上,坚持实践标准;历史观上,坚持生产力标准;价值观上坚持人民利益标准。(二)主体性原则:从人追求真善美的内在要求出发,在真理性认识、公正性评价和审美追求的统一中认识与理解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三)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有机体系统,期间各种现象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因而主张把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纳入自然-社会统一的大系统中,在更宏大的背景下,考察人类社会的运动,把个人与社会,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四)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放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放在与其相关的其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联系中去认识去理解、去评价。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五)发展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其中,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各项社会改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因而主张,在社会运动中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因和条件,全方位勾画社会有机体立体和动态结构,以对现实的把握为基点,不但要回溯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且还要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3、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意义P7第三段列宁论唯物史观的意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最大成果”“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使“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么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列宁4、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有哪些流派?P11第二段开始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表现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以及结构功能主义等不同流派。(一)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构建人文社会研究方式和体系。(二)人文主义: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区别,否认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四)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五)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与机制。5、为什么说要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用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感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6、谈谈你对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理解社会矛盾普遍存在,但每一个社会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子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不同领域的特殊矛盾构成某一门科学的特殊研究对象,如哲学研究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等;经济学研究价值与实用价值,投入与产出等的矛盾。如果不重视研究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事物的特殊本质,无从发现事物发展的特殊原因,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特殊领域,也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中经历的几个大的过程,每一过程又经历若干发展阶段,其过程显出阶段性。不重视过程和阶段的特殊性,同样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在社会矛盾系统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的区别。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发展;非主要矛盾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一对矛盾中,主要矛盾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非主要矛盾方面居于被支配地位,起着次要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语重点论相统一的矛盾研究方法,防止“一点论”和“均衡论”。(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势的特殊性社会生活中复杂多样的矛盾,按其性质和斗争形式不同,区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一般来说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而非对抗性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这两种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7、试举例说明社会系统分析中的要素、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一)生产力系统作为社会子系统,它包括: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运筹性要素:劳动的分工、协作和生产管理在生产实践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劳动者作为主体性要素,具有能动性;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在生产力要素中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史第一生产力,科技和管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二)生产关系系统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特征,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关系。而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又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三)上层建筑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及关于政权组织形式及相关的立法、司法、规章等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政治上层建筑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思想上层建筑受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四)人口系统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机器发展变化情况等因素。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没有人口的生产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社会发展水平就会受到制约。人口的增速、性别的比例、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老龄人口的比重等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五)自然环境系统要素: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条件: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一般状态,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8、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灭亡。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即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联系与区别,把握不同的反复发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持两者相统一的历史观,既要反对历史循环论,又要反对历史直线论。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有哪些?请根据教材54-57页适当扩充内容!(1)历史主义的方法(2)科学预见的方法(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请根据教材63-64页适当扩充内容!(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评价的标准请根据教材72-75页适当扩充内容!(1)社会进步的评价(2)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3)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如何理解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请根据教材76-79页适当扩充内容!(1)哲学视界中的“世界历史”(2)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3)“世界历史”的两重性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答: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分析研究许多问题的重要背景和方法,又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研究和处理全球化时代的诸多重要问题,尤其是处理好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关系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中国道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14.简述研究的问题意识的来源?答: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核心要义,是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整个学术研究过程的始终。人类的社会文明得以向前发展和进步,全部来源于问题意识。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主要有三个重要来源。首先,问题意识从怀疑中来。科学精神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怀疑”,有怀疑才能发现问题,也才能推动社会科学的进步。但同时,这种怀疑不是妄自无端的怀疑,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和理性基础之上的,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刻思考后提出的,是一种理性认识的提升。其次,问题意识从调查中来。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决不能凭空捏造,需要研究者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层调查,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力量。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地,没有调查,学术研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问题意识。如若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即使提出来的问题也只会是假命题,而绝不会是真命题,甚至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再次,问题意识从实践中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理论的试金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问题的真伪性,也才能了解理论上存在的问题,也才能真正发现新的问题。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真正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为此,研究者要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从中培养和提高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15.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及特征?答:定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特征: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地发挥。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16.怎样做好文献综述?答:方法与步骤:①搜索经典文章:在学术网站上搜索相关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章,反复研读,并做好记录。②搜索最新研究文章:在EI网站或知网上搜索最新的研究,通过对最新研究文章的研读,可以明确当前所要研究领域的最新情况,从而为所写文献综述提供最新的研究参考与支撑。③表格记录:对于所研读的文献,用表格形式进行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为文章题目,作者,研究主题,关键词,主要观点与创新点。④分类整理:对表格记录中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主要按照研究主题或关键词等进行归类,归类后提炼核心内容或主题,并按照作者或者时间进行阐述。⑤最后,将分类整理后的文献综合到一起,并加上总结性的话语就形成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简述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同一性: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标准、同一类事物,否则就不可以比较。多边形:比较只有在两个事物或两个事物以上才可能发生。可比性:可比性是指被比较的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其些本质上而不是表面上的共性。资料的可靠性与解释的客观性:供比较研究的资料必须具有权威性、真实性,资料具有典型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比较:在比较时,任意选择个别条件,片面地进行比较,或者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孤立地进行比较,都是不正确的。比较事物的本质:比较研究不能仅抓住表象而忽视本质,否则就难以准确地认识事物。简述调查问卷中问题及答案的形式和要求问题的形式: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问题的要求:提问用词准确通俗、一项提问只包含一个问题、提问不能含有诱导性、不使用否定式提问方式、避免对敏感性问题提问。答案的形式:开放式、封闭式、量表式应答答案的要求:答案与问题对应、答案要完备、答案具有互斥性、尽量使用高层次尺度的答案、答案设计简洁明了怎样合理设计和论证研究论题如何设计:构建科学、先进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设计和论证论题之前,根据论题方向查阅相关的文献,通过实地调研,对课题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先进性进行论证,并提出比较详细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以便完成开题工作。通过撰写开题报告及时发现和纠正前期课题准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强过程管理与阶段考核。如何论证:事实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理论论证: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由于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实质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因此,有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比喻论证:是用比喻作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因果论证: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就是。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着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简述学术引用的目的和意义目的:体现科学的继承性,肯定他人知识产权,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科学依据,是编辑审稿、文献检索和期刊评价的重要依据,是精炼论文的重要措施意义:尊重他人的劳动知识产权反映学术作者的科学态度,提供真实确凿的科学依据反映论文的学术起点、深度和广度编辑人员进行学术评审的重要依据节约论文篇幅,保证论文的精炼和逻辑性提供文献检索途径,便于读者追踪溯源是评估期刊和作者的关键因素简述信息自由引用的基本原则首先,引用信息资源时要在学术成果后如实着录,并说明其学术渊源。其次,列出的参考文献应实事求是,减少无关的引文和伪注。第三,要按规定尽量规范文献的着录格式。试述同行评议法的优劣及其完善途径优势:运用同行评议法时,可以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对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客观反映科研成果的实际水平,提高知识质量的测评效率。劣势:缺乏选拔高水平的评价专家的科学依据、缺少对参与评审的专家的监督和制约、缺乏科学有效的事后评价机制。完善途径:完善同行评议审稿规则的制订,制订专业性、规范性的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规则;加强对审稿专家的培训;利用网络改进同行评议形式;通过建立同行评价函数模型,完善基于专家可信度的科研成果的评价方法。论述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的关联?(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2)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及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3)联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灵魂,必须自觉加以坚持。我们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研究社会科学,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可能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以,科学的方法,对社会主义的研究问题特别重要.谈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和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第二,主体型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五,发展性原则。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意义:人类社会具有客观性及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社会现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去把握他的规律社会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各要素在相互联系中发挥作用,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联系的眼光的看待事物社会事物和自然事物一样,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发展的眼光的看待事物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现象和事物是矛盾在推动发展的,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社会科学的实践研究方法的含义?(逻辑主线:面向实践—概括总结—回归实践)社会科学的实践研究方法是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该研究方法含义的理解可从以下几进行方面分析:(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活动创造人类历史;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与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们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3.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1.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定义或主观想象出发,而应当从实际出发。??3.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搜集材料既要全面而要有重点,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正面的和反面的,主要的和次要的,愈丰富愈好。(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不能解决。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既要防止主观盲目性,又要防止思想僵化。???2.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永无止境,人们在实践中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无止境。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的,坚持科学必须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四、什么是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方法,现实价值是什么?(一)概念阐述1.社会认知(1)定义: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科学的社会认知,是遵循科学的规范、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过程,目的是寻求社会认知的真知或真理。(2)特点:主要依靠思维的抽象力;中间层次较多、间接性比较明显;社会认知总与人们的利益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则同人们的阶级地位和立场密切联系。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理解”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社会评价方法:指对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把握的方法。从根本上说是关于社会进步与否的评价。社会评价的方法既要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又要符合人事的逻辑,因而同样要坚持实事求是。(二)现实价值1.科学的社会认知旨在于揭示社会客观真理,探索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社会评价所确定的合理的价值向度,知道人们进行合理的实践,促使社会想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转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我们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把握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意义。3.把人民利益作为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致力于建立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社会,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五、如何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视野方法的具体内涵与意义具体内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视野方法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理解世界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视野方法不是一个历史编撰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哲学历史观的概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是各个国家和民族进入全面的相互交往、依存、渗透、制约的时代,是整个世界结合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的历史事实和时代特征,即世界里是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的普遍化、世界化发展的产物。意义: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视野方法是一个革命性、时代性的辩证方法,历史视野方法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视野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视野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使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再次基础上,具体化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到如何正确处理主题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本质属性是创造性、开放性。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离开了创新和开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会成为抽象的教条和僵死的公式。一个事物只有开放,不断的与外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不断的对内在环境进行革新改善,才能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面对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缜密的思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首先是对内开放。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必须保持互动的开放性,这个系统才能对外保持开放性。其次是对外开放。系统只有不断从环境中吸取新能量才能不断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说,首先是要开放自己,既要正确地对待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格。其次是向外开放,即正确对待一切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动的与它们交流,积极地吸取其有一的东西以发展自己。请用历史分析方法,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历史分析法:是具体分析方法的一种,即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段加以联系和比较,才能弄清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有些矛盾或问题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历史根源,在分析和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只有追根溯源,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其公式为原因=主观(内因)+客观。首先,辩证地继承。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其次,创造性转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照搬照抄、囫囵吞枣,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一要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使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二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认真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三要用符合时代需要和大众口味的形式对传统文化作出新的“阐释”,使之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开来。第三,创新性发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推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要根据本国国情的需要,认真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之精华,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四,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全盘肯定。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教条主义态度不仅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会给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严重危害。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当前高校学术失范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是什么?学术失范主要问题:当前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工作中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抄袭剽窃,或请他人代写文章,或署名不实;粗制滥造论文,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研究成果鉴定、项目评审以及学校评估、学位授予审核等工作中也出现弄虚作假,或试图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的现象;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学位、文凭,有些学校在利益驱动下降低标准乱发文凭。原因:1、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学术工作者个体职业道德水平下滑造成的。2、高校学术奖励和评价制度与利益联系过于密切。3、学术道德法制不健全,学术监察制度缺乏。4、高校为自身发展而存在着浮夸风气,学风教育弱化。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为了“发展”、“升级”,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获取教学资源优势,不断争取重点学科、硕士生点和博士生点,纷纷制定科研成果量化考核指标。为鼓励广大教师多发、快发论文论着还制定了奖励办法,从而导致教师重量轻质,出现大量的文字垃圾堆出的虚假学术繁荣。5、学术成果刊登机构的审稿制度缺陷和利益驱动性。九、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议?(自由发挥题,以下为答题关键词)1、重视学术道德修养,加强学术道德素质教育。学术道德失范这个现象的主体是人,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首先是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2、建立科学的学术激励机制。改变目前学术激励机制存在的急功近利倾向,改变与利益联系过于紧密的状态。在切实保障研究生切身利益的前提下,不要把学术成果等同于金钱,同时要遵循学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给研究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鼓励创新,多出精品成果;对于重大的科研成果,应加大奖励的力度,提高奖励的效应。同时,通过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激发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3、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4、建立健全惩治学术道德失范的法纪法规,建立完善的学术监察制度和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惩罚制度,坚持依法治学。把学术道德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依法治学,是惩治学术道德失范的治本之策。建议国家在现有法律中增加和完善惩治学术道德失范的条款内容,保证有法可依。5、采取切实措施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工作。
/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