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安徽七年级历史2022年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安徽七年级历史2022年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2022-02-23 2页 doc 177KB 3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萌萌的心心

为您成功之路插上腾飞的翅膀!

举报
安徽七年级历史2022年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和解析第PAGE\*MERGEFORMAT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页安徽七年级历史2022年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和解析选择题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已经会打制石器,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等。从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大量灰烬可知,北京人已经学...
安徽七年级历史2022年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第PAGE\*MERGEFORMAT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页安徽七年级历史2022年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带和解析选择题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已经会打制石器,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等。从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大量灰烬可知,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项不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C项不合题意;半坡居民位于北方黄河流域,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选择题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上的共同点有(  )①建造房屋②种植水稻③饲养家畜④磨制石器⑤过定居生活A.①②③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④⑤【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②种植水稻不是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上的共同点。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①③④⑤是共同点,B符合题意。故选B。选择题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B.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C.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为全国通用字体D.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把秦朝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选择题“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A.推行县制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编制户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凭军功大小封田赐爵,士兵作战勇敢,军队的战斗力增强,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选择题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1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C.公元前2世纪前期D.公元前2世纪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小题考查的是公元纪年换算成世纪纪年的方法。公元前273年,是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修建都江堰的重要时间。把这个时间换成世纪纪年的公式是在百位数加上1,即2+1=3,所以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又由于公元前的时间是倒退的,所以数字越大,发生的时间越早,离现在的时间就越远,由此应该是前期或者初,如公元前594年,应该换成公元前6世纪初。同理,数字越小,发生的越晚,离我们越近,应该为晚期或者末,所以公元前273年应该为公元前3世纪前期期。B,C,D都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选择题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班超D.陈胜【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班超属于东汉时期的人,不可能在《史记》中记载。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选择题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答案】A【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汉时期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故选A。选择题下列历史史实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220年——曹操——魏国B.221年——刘备——蜀汉C.230年——孙权——吴国D.266年——司马炎——东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不是曹操。故A错误,排除;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故B正确;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不是230年;故C错误,排除;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不是东晋。故D错误,排除。故选B。选择题小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但下面哪一个标题不能选A.《北魏统一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从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割据政权,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但没有统一全国。A符合题意;魏孝文帝时期被都城迁到了洛阳,进行了汉化改革,改穿汉服,改说汉话,学习汉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BCD是符合北魏改革的知识,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选择题公元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A.匈奴、北魏B.鲜卑、北魏C.氐族、前秦D.羯族、前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76年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选项C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与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5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前秦是氐族苻坚建立的,后统一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填空题原始社会末期,实行_______________(),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这种制度为后世所称道。大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标志着______________(制度)确立,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答案】禅让制世袭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为抵御共同的灾难,陶唐氏、有虞氏、夏侯氏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置传给贤德之人。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因此,题干空处依次填写:禅让制、世袭制。填空题中国古代发生了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_____________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______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解析】依据所学,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大战,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故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因此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填空题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__。【答案】张仲景王羲之【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被人称为医圣。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的行书摆脱了以往隶、篆的痕迹。王羲之是“行书”的集大成者,被后世称为“书圣”。填空题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北朝贾思勰的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答案】祖冲之《齐民要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近1000年。北朝贾思勰所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故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判断题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错误把“黄巾起义”改为“陈胜吴广起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判断题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利用树皮、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发明了造纸术,使得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答案】错误把“发明了造纸术”改为“改进了造纸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宦官蔡伦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使得造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从而使纸逐渐普遍使用,使得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判断题汉武帝时期,班超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巨大贡献。【答案】错误把“班超”改为“张骞”;【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巨大贡献。判断题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过今天的台湾。()【答案】正确【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曾派人到夷洲,即今天的台湾。故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过今天的台湾表述正确。综合题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三:他认为,只是依靠君主和臣下的才干来治国,国家的强盛只是暂时的,这些优秀的人才一旦去世,昔日的富强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但是由于小人妒忌,他最终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制度的实现。(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哪一本书里面?在西汉初年哪一政策体现了他的“无为而治”?(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哪一时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哪位人物给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来怎样的一个建议?(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思想最先被哪位统治者使用?这位统治者为整个封建社会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是什么?【答案】(1)道家;《老子》(《道德经》);休养生息。(2)孔子;儒家学派;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韩非(韩非子);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任意一点即可)。【解析】(1)据材料一“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道德经》里面;在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体现了他的“无为而治”。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文帝、景帝时,重视农业。奖励努力种田的人,两次减轻田租,提倡节俭,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2)据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这句话是孔子说的;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在位时,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据材料三“于是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他”是韩非(韩非子);他的思想最先被秦始皇(嬴政)使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朝。综合题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左传》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1)分封制;宗亲和功臣。(2)公元前221年;郡县制。(3)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治国制度应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由材料“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亲属、功臣等为诸侯,建立诸侯国。所以有可能成为诸侯的是宗亲和功臣。(2)由材料“……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可知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这样王国的势力越来越小,再也无力对抗中央;为了实行思想上的统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逐渐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通过归纳上述材料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例如: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等。综合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下面两个板块分别呈现的是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请你完成学习任务。板块一(释读图片再现两汉经济)(1)图1耧车的用途是什么?(2)图2五铢钱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统一的货币?除此之外,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在古代,我国陆地上就已经有了重要的商路与外国进行沟通,进行贸易往来。请问这条商路的出发点是今天的哪个城市?最远可以到达A国,写出该国的名称。这条商路的开辟有着什么作用?板块二(研读史料认识魏晋南北朝经济)《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播种(2)汉武帝措施: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3)西安;大秦(古罗马帝国);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4)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答出上述任意一点)【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耧车的用途是播种,西汉发明的耧车是一种新型播种工具,大大提高了播种的速度和质量。(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五铢钱是汉武帝在位时期统一的货币,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3)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欧洲,到达大秦(古罗马帝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4)据材料“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
本文档为【安徽七年级历史2022年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和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