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巢湖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 10年版

巢湖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 10年版

2019-11-18 6页 doc 455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13440

暂无简介

举报
巢湖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 10年版巢湖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编二零零九前言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来查明一定区域范围内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各种地质体的分布和组成特点,系统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地质背景、相互关系及发展演化规律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评价、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寻找和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工程等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因此,区域地质调查是地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区域...
巢湖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 10年版
巢湖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编二零零九前言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来查明一定区域范围内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各种地质体的分布和组成特点,系统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地质背景、相互关系及发展演化规律等基础地质问,为国土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评价、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寻找和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工程等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因此,区域地质调查是地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即地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的野外教学实习,涉及到众多的地质基础理论课程,如古生物学、地史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貌学、矿床学等,因此二年级野外教学实习实际上是对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一次地质调查工作的综合而系统的训练。在巢湖实习基地,我系地理专业学生已经进行过多期实习,但地质工程专业尚属头一次,因此,本指导书是在马艳平、陈松、孙林华老师在巢湖进行了调查的基础上,并借鉴了其他高等院校(长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及南京大学等)的指导书和相关图件,汇编而成的。目录第一章绪论………………………………………………………………………………………(1)一、实习目的和任务……………………………………………………………………………(1)二、实习要求……………………………………………………………………………………(1)三、实习时间安排………………………………………………………………………………(1)四、考核…………………………………………………………………………………………(2)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地质研究简史…………………………………………………………………(3)一、实习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概况……………………………………………………………(3)二、实习区地质研究简史………………………………………………………………………(3)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演化………………………………………………………………………(5)一、概述…………………………………………………………………………………………(5)二、相关大地构造单元简介……………………………………………………………………(5)三、实习区地质发展演化简史…………………………………………………………………(5)第四章地层…………………………………………………………………………………………(8)一、概述…………………………………………………………………………………………(8)二、各地层单元特征……………………………………………………………………………(8)第五章沉积岩及沉积相…………………………………………………………………………(14)一、常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14)二、沉积构造及其特征………………………………………………………………………(18)三、沉积环境与沉积相……………………………………………………………………(21)第六章地质构造…………………………………………………………………………………(24)一、褶皱…………………………………………………………………………………(24)二、断裂…………………………………………………………………………………(25)三、节理…………………………………………………………………………………(26)第七章侵入岩…………………………………………………………………………………(27)一、概述…………………………………………………………………………………(27)二、实习区侵入岩特征………………………………………………………………………(27)第八章矿产与旅游资源………………………………………………………………………(28)一、矿产资源……………………………………………………………………………(28)二、旅游资源……………………………………………………………………………(29)第九章区域地质调查方法……………………………………………………………………(31)一、概述……………………………………………………………………………………(31)二、区调工作程序…………………………………………………………………………(31)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31)第十章实测剖面及其成图方法………………………………………………………………(39)一、实测地层剖面的方法………………………………………………………………(39)二、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绘制……………………………………………………………(43)三、地层柱状图及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绘制…………………………………………………(43)第十一章野外地质教学路线指南……………………………………………………………(47)一、地质教学路线观察的目的任务………………………………………………………(47)二、地质教学观察路线的布置……………………………………………………………(47)三、野外地质教学观察路线指南……………………………………………………………(47)主要参考文献………………………………………………………………………………………(52)(53)地质图例…………………………………………………………………………………附录.第一章绪论地质学专业二年级野外教学实习是在一年级野外认识实习和二年级室内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大学阶段一次重要的、集中而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过程。实习以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为重点,涉及纵多的基础地质知识、技能和方法,如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第四系及地貌学等学科,实际上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实习,同时也是一次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的综合而系统的训练。一、实习目的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巩固并加深对已学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地质事业,勇于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逐步掌握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将今论古等地质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实习期间主要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方法的系统训练,让学生掌握地质踏勘、剖面测量、地质填图、数字填图和地质报告编写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实习要求1.任务使学生学会识别并描述各种地质现象;掌握地质素描、信手剖面、实测剖面、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填图、GPS等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实习结束后,实习老师要认真进行本次实习的总结和讨论:包括实习完成情况,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预期目的,有何新发现和新进展,今后实习建议等。对学生要求提交:①区域地质1份;②实测地层剖面2条(含剖面小结、记录本和记录纸);③1/5万地形地质图1幅(以小组为单位,1*1km/组,含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图切剖面图);④实习记录本一个;⑤各小组提交一套野外实际材料图;2.积极开展思想教育,严格组织纪律1)以党、团支部为核心,发扬团队精神,做好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实习基地特点,进行国情和民情教育,从思想和组织上确保野外实习的顺利完成。2)野外实习期间,严禁下河或水库游泳洗澡,违者实习成绩记零分,并送回学校处理。3)严禁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夜不归宿。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严重的实习成绩记零分。4)野外工作无故缺勤者,每次扣10分,三次以上记零分。5)野外工作中应相互关心、帮助,提高警惕,严防因开矿爆破、滚石等可能造成的不安全事故。三、实习时间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本次实习时间为4周。实习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室内准备2天1)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宣布实习纪律及注意事项;介绍实习区地质概况,明确野外工作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2)按照学生的学习和身体状况,分配实习小组,选出组长,负责小组工作,检查并分发野外实习用品,督促完成实习期间的各项任务。3)每位实习同学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并尽可能收集前人资料和文献,以便熟悉实习-1-区的基本地质特征。4)出发前每位实习同学必须准备好野外实习用品:地质锤、罗盘、放大镜、野外记录本、实习指导书、三角板、量角器、2H铅笔、橡皮、铅笔刀;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准备:工作服、登山鞋、地质包、草帽、饭盒、水壶、专业书(沉积岩、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2.野外实习15-18天野外实习期间,根据天气情况、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实习进度需要对野外资料及时整理、阶段总结和讲课,一般是野外作业开始前,指导老师讲授实习区地层系统、地质概况、地质路线踏勘目的、方法和要求;踏勘结束后,按时完成踏勘阶段的资料整理,同时指导老师讲授实习区主要岩石类型以及实测剖面的方法和要求,随后分组开始剖面实测工作;实测剖面结束后,指导老师讲授剖面图和综合柱状图的制作规范、方法和要求,各实习小组可根据剖面的长度和厚度自选比例尺完成剖面和综合地层柱状图的制作;同时指导老师讲授野外地质填图的规范、工作方法和要求;随后开始野外填图。填图结束后,指导老师讲授地质图的成图规范、方法和要求,并介绍地质报告编写的内容、要求;各实习小组整理记录本、手图等原始资料,绘制实际材料图和清绘地质图,编写地质报告。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路线踏勘5天:地质路线踏勘4条,自主踏勘路线1条;2)讲课2天:实测地质剖面方法、地质填图方法、剖面图绘制方法及报告编写。3)实测剖面3天:分组进行,实测剖面2条;4)地质填图6天:地质路线4条,野外地质补课或专题研究2天;3.返校整理10-12天1)绘图5天:剖面图及综合柱状图绘制3天,地质图成图2天;2)报告编写5-7天。以上安排仅供参考。四、考核按照学校规定,二年级野外教学实习凡是考核不及格者一律不予补考。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1、考核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综合考察的原则。2、考核内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基础理论知识、野外地质工作技能和方法及实习区主要地质现象的掌握情况,最终完成实习报告的质量等三大方面。3、考核办法:学习态度、野外表现、出勤及遵守纪律情况占20%;对实习大纲要求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及野外地质现象的掌握情况占30%(面试);原始资料、图件的整理情况和文字报告的完成质量占50%。综合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级;80~89分为良好级;70~79分为中级;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2-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地质研究简史一、实习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概况实习区位于安徽省中部的巢湖市北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合肥市约70公里。以凤凰山为中心,南抵巢湖之滨,北达草鞋岭,西至俞府大村,东到大小汤村。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育,系属长江流域。最大的河流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的水上通道。实习区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贯穿境内,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图2-1)。水运以巢湖为中心,水轮、木帆船沿水运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地质构造清晰适中,沉积地层出露较好,类型多样,自然矿产资源丰富。物价不高,居住生活等条件优越。旅游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是高等院校学生野外教学实习的极佳选地,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良好场所。在环境宜人,条件优越的短暂实习生活中,学生能很快的熟悉和适应当地的水土人情,学到实用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得到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巢湖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巢湖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1158毫米之间,一年内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产品有鱼、虾、河蟹等,尤以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矿产有煤、白云石、化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硅石、萤石、耐火粘土、陶用粘土和驰名省内外的半汤矿泉水等。工业较发达,主要为水泥、化工、机械及轻工业等,规模较大的工厂有巢湖水泥厂、安徽维尼纶厂、柴油机厂、油泵油咀厂、铸造厂、坦克修配厂等。二、实习区地质研究简史实习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地质工作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做过大量的地质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围绕找矿展开的较大大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工作,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主要进行的是大中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将该区辟为野外教学的实习基地,50多年来该校师生在地层、古生物以及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环-3-境和旅游地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发现,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为巢湖实习基地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于2005年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巢湖地学实习教程》作为野外教学的指导书。进入21世纪以来,结合下三叠统印度阶-奥伦尼阶层型剖面的研究围绕区内的平顶山剖面做了大量地层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内先后有、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30余所院校来此实习。其中一些院校在经过数年野外教学,以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正式出版或者内部发行了各自的野外教学实习指导书。有的学校还结合野外教学设立研究课题,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主要的研究成果或者文献列述如下:1、1934年,徐克勤曾在巢湖市北部地区作过1:5万地质调查,著有“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2、1953年4月,安徽省地质局合肥市地质队李云祝,对该区曾做过1:1万泥盆纪铁矿普查,著有“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3、1956年元月,华东地质局巢县地质队曾做过1:1万煤田普查,著有“安徽含山、巢县、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4、1978年,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作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有“1:20万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5、1983年,安徽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作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有“1:5万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6、2005年,王道轩、宋传中等,《巢湖地学实习教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7、2007年,西北大学地质系,《巢湖北部凤凰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指导书》,西北大学出版社。8、2005年,郭俊锋等,《安徽巢湖地区石炭纪-三叠纪生物地层研究》,长安大学内部研究课题报告。9、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指导书》,南京大学内刊。-4-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演化一、概述安徽巢湖地质教学实习基地的大地构造位子处于扬子地块东北部的下扬子坳陷,西以郯(城)庐(江)断裂带与华北地块相分隔,东与太平洋板块相邻,其西南部与大别造山带相毗邻。在地层区划上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该实习区的地质发展演化主要与上述相邻的大地构造单元相关。二、相关大地构造单元简介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是我国南北两个相对稳定的地块,在地史中总体表现为构造活动性较弱,区域稳定性较强的特点。其中,华北地块在古元古代末的吕梁运动后(1800Ma)基底固结,成为稳定的克拉通地块。从中元古代至古生代期间发育有稳定的沉积盖层,地块内部只有差异升降运动,基本没有发生造山运动。在中、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期间发育了一套厚度和岩相均一的陆表海沉积;中奥陶世一早石炭世期间地块主体处于隆起剥蚀状态;晚石炭世~二叠纪主体上处于准平原化阶段,发育了一套分布广泛的海陆交互相~河湖相沉积。在侏罗纪~新近纪进入构造活化期,受到强烈的伸展作用改造,在渤海湾、松辽等地区发育了一系列NE~NNE向张性断陷盆地,中~基性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南方的扬子地块在青白口纪末的晋宁运动后(约800Ma)基底才固结,其上发育了震旦纪以来的稳定盖层沉积。下扬子坳陷在晚震旦世广泛发育灯影组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寒武纪~早志留世早期,该地区强烈拗陷,发育了一套累计厚度上10000m的滨浅海~较深海相砂泥质沉积建造,实习区见到的高家边组就是其代表;从中志留世开始发生海退,沉积范围和沉积厚度大幅度减小,到晚志留世~中泥盆世该区基本没有接受沉积;从石炭纪开始再次发生大规模海侵,普遍发育了台地碳酸盐岩相沉积,并一直持续到中三叠世后期;晚三叠世全区抬升,仅局部残留有海相沉积环境;三叠纪以后海水退出下扬子地区,从此转变为陆相河湖沉积环境。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期间构造活动强烈,并伴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岩浆岩以重熔型“S”型花岗岩和流纹岩、粗面岩、粗面安山岩等为主。大别造山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对接之后形成的碰撞造山带,碰撞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苏鲁造山带与秦岭一大别造山带本来是一个连续的造山带,受郯庐断裂的大规模左行走滑活动使二者错开,使苏鲁造山带现今的主体位于山东半岛。关于苏鲁一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形成的板块碰撞作用,目前一般认为是印支运动的南象幕(南象运动创名于南京南象山,是指中、下侏罗统象山群沉积前的构造运动)。这次构造运动对巢湖地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该地区侏罗纪以前的地层发生褶皱变形。郯城一庐江断裂(简称郯庐断裂)纵贯中国大陆东部,对中国大陆东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断裂带北起黑龙江的罗北,向南经依兰、伊通、四平、营口后穿过渤海湾,再向南经潍坊、郯城、庐江,过长江后继续向南延伸。断裂带由一系列次级断裂和断块构成,大别造山带的东段被郯庐断裂带截断。巢湖实习基地位于扬子地块的东北边缘,总体上具有扬子稳定地块的沉积和构造特征,但又显示了一定的构造活动性。在构造上,侏罗纪以前主要受到扬子地块和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影响,侏罗纪以后主要受到东部库拉一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之下俯冲作用的影响。因该区处于大陆边缘活动带环境,表现出如下两大地质特征:①实习区地处扬子地块边缘,构造活动性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岩石基本未变质,地层变形不强烈。②实习区的地层系统和构造属于扬子板块体系,不同于华北板块体系。三、实习区地质发展演化简史整个扬子地块在青白口纪末期的晋宁运动(800Ma)完成基底固结,此后进入一个相对稳-5-定的大地构造单元演化阶段。其上的沉积盖层主要由台地型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其内部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相对较弱。从巢湖实习区晚震旦世以来的地质记录,可将实习区的地质发展演化历史分为如下5个阶段:1.震旦纪阶段继晋宁运动之后,扬子地块从震旦纪开始发育稳定的盖层沉积。在上扬子区,震旦纪沉积记录可以长江三峡地区震旦系为代表。包括莲沱组陆源碎屑岩、南沱组冰碛岩、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的台地一陆棚相碳酸盐岩及细碎屑岩。实习区所在的下扬子区,震旦纪只有晚期灯影组的局限台地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硅质岩沉积。震旦纪末,扬子区总体又抬升,形成了与寒武系之间的区域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2.早古生代阶段继震旦纪末的短暂抬升之后,扬子地块发生强烈的沉降作用,引起广泛的海浸。在早古生代早中期发育了寒武一奥陶系的海侵沉积序列,但在早寒武世晚期和奥陶纪晚期分别有过短暂的抬升,形成了相应层位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余各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在早古生代晚期发育了志留系的海退沉积序列,这主要是受加里东运动,即我国的广西运动的影响。作为广西运动的前奏,扬子地块从志留纪初即开始抬升并发生海退,扬子地块内部志留纪的水体逐渐变浅,沉积范围变小,使志留系主要由广海陆棚相细碎屑岩组成。由此表明,广西运动从其酝酿阶段就开始对扬子地块区的沉积环境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到志留纪末,广西运动使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形成,也造成了晚志留世地层的普遍缺失。实习区早古生代阶段的地质演化与整个扬子地块的演化基本一致。因受后期构造的改造,大部分地层未见出露,仅见到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和中志留统坟头组。两者之间为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为断层接触,与上覆地层泥盆系五通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3.晚古生代至三叠纪阶段扬子地块从晚泥盆世又一次开始大规模的海侵。这次的大海侵旋回包括了多个次级海进~海退过程,海水进退的频繁交替,形成了多个层位存在的短暂沉积间断。位于下扬子区的巢湖实习区,在经历了晚志留世一中泥盆世的隆起剥蚀之后,在晚泥盆世发育了一套以石英砂岩为主的河流一滨海相碎屑岩沉积,被称为五通组(Dw),属于海侵3初期在本区的反映。从石炭纪开始,本区发育了石炭系~二叠系以开阔台地碳酸盐岩和陆棚相碳酸盐岩一硅质岩为主的沉积建造,反映其海侵作用的规模逐渐扩大,晚二叠世晚期发育了较深水环境下的低速沉积。三叠纪一开始,基本继承了晚古生代的沉积环境,整个下中三叠统是一套海退序列的泥钙质型陆棚浅海较深水相~滨海潮坪相含泥质碳酸盐岩沉积。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形成了大别一苏鲁造山带。这次造山运动被称之为印支运动的南象幕,对实习区的沉积环境和地质构造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表现在本区中三叠统马鞍山组明显海退序列的蒸发台地相蒸发岩沉积建造。中三叠世之后,本区全面抬升为陆地。受印支运动(南象幕)强烈的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还使本区前侏罗纪地层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活动,形成一系列紧闭的线性褶皱,奠定了巢湖地区现今地质构造的基本轮廓。4.侏罗~白垩纪阶段印支运动之后,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在侏罗~白垩纪期间地质演化主要受控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的俯冲活动,使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变成一个新的大陆边缘活动带。造成该区沉积环境的不均匀性加强,河流湖泊相地层的层序残缺不全,地层分布范围局限,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频繁出现,岩浆活动强烈。侏罗纪,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之下俯冲,中国东部成为弧后伸展背景,在下扬子坳陷区发育了零星的侏罗系沉积。在巢湖实习基地北部地区发育有下部磨山组河流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和上部罗岭组的河流相细碎屑岩沉积。在卧牛山一带可见到上侏罗统毛-6-坦厂组分布,主要由粗安质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岩屑细砂岩和粉砂岩组成。另外,在实习区出露的狮子口花岗斑岩和王乔洞花岗斑岩也是晚侏罗世的产物,反映该区晚侏罗世的火山、岩浆活动比较强烈。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的洋中脊接近俯冲带,库拉板块向亚洲大陆Nw向的俯冲难以继续进行,便向NNw方向向北移动并俯冲,造成亚洲大陆东部处于强烈的左行扭动应力环境。在此背景下,郯庐断裂发生大规模的左行走滑运动,使大别一苏鲁造山带被错断。巢湖地区在印支运动中形成的紧闭线性褶皱也被强烈改造,褶皱的延伸方向逐渐被改造为NE向,同时还形成一些逆断层。晚白垩世,库拉板块对中国东部的影响明显减弱,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于亚洲大陆之下,中国东部再次处于弧后伸展背景,发育强烈的火山活动。但在实习区未见该期火山活动记录,一些Nw走向的正断层可是这一时期发育的。在巢湖实习区,白垩纪仅在卧牛山一带的上侏罗统毛坦厂组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红色砂、砾岩沉积,被确定为上白垩统宣南组。5.新生代阶段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的地壳活动基本继承了中生代的特点,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作用,以差异升降和断裂活动为主要特点。白垩纪以后,下扬子区地壳缓慢上升,仅局部可见零星分布的第三系双塔寺组沉积和较广的第四系沉积。第四系沉积在巢湖实习区覆盖了一定的面积,沉积类型较多:山区有坡积物和倒石堆,由含砾石或砾块及含砂砾粘土组成,可达3-4m厚;河谷中有河床冲积物,由砾石或含砾粘土、粘土呈层状排列;巢湖湖滨有河流-湖泊沉积物,以含砂或砾石亚粘土、亚砂土、亚粘土等组成;碳酸盐岩区可有少量洞穴堆积。新生代,在巢湖地区的新构造主要表现为一些早期形成的不同方向断裂继续活动,同时还可能产生了一些新的小型断裂。经过新构造运动的改造、风化剥蚀作用以及人为活动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巢湖地区现今地表的地地质地貌特点。-7-第四章地层发育特征一、概述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地区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实习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下—中志留统、上泥盆统、石炭系、二叠系、下—中三叠统、下侏罗统和第四系。下—中志留统与中—下三叠统分别构成凤凰山背斜和平顶山向斜的核部,其他地层依次分布在它们的两侧。现将实习区地层的发育特征阐明如下(表4-1):二、各地层单元特征(一)志留系实习区仅出露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和中志留统坟头组,构成了凤凰山背斜的核部。两组之间呈整合过渡关系;区域上,坟头组与上覆上泥盆统五通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在狮子口剖面呈断层接触。1.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g)1区内高家边组大多出露不全,仅见高家边组之中上部。以狮子口及旗山出露较好。狮子口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下部未见底,厚度>29m,青灰色页岩夹薄到中厚层泥岩及黄绿薄层状页岩,产腕足类化石。中部以黄绿、灰绿色薄层泥质细砂岩为主,厚约24m,未见化石。上部黄绿色薄层片状粉砂质泥岩夹黄绿色薄层泥质细砂岩,厚约6.17m,有时可见垂直虫管。-8-2.中志留统坟头组(Sf)2该组在区内可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总厚约189m。下部:黄绿色局部呈浅紫色薄—中厚层石英细砂岩及含泥质含砾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厚约148m左右。含磷。中部:黄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石英砂岩呈互层,波痕、交错层理发育,厚38.3m。上部:紫红、灰紫、红、灰绿等杂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厚约2.6米。该段地层在巢湖北部地区时有断续可见,如万家山较发育而狮子口处则不见。(二)泥盆系1、上泥盆统五通组(Dw)3实习区内仅发育有上泥盆统五通组,由于岩石比较坚硬而常形成悬崖绝壁。它与上覆下石炭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巢湖市北狮子口处剖面最为良好,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明显分为上、下两段,厚约93m。1):石英砂岩段,厚73.2mw下段(D。下部的灰白色厚层或中厚层砾岩、砂砾岩、含3-9-砾石英砂岩组成,层内见有15°倾角之斜层理。砾石成分以石英、燧石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成分,次园状居多;砾径不同地点变化较大,一般2-5cm,个别达8cm以上。纵向剖面上,地层主要以砾石砾径大小变化而显示出沉积韵律,横向上该底部砾石层位极不稳定,呈扁豆状或透镜体状沿层面分布。上部厚层至中厚层中粒—中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泥岩。石英砂岩中可见大型单向斜层理,部分槽形斜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层面上局部发育有舌状波痕、雨痕(雹痕)等。本段由于岩性坚硬在区内多组成山脊或陡壁,含化石甚少。2):砂、页岩层段。厚约w20m。该段岩性以灰黑、灰黄、灰紫、灰白等色薄层上段(D3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页岩、页岩、粘土岩及薄—中厚层石英细砂岩之交互韵律层为特征。自上而下至少可划出六个韵律层,近上部夹有两层灰色粘土矿层。在粘土矿顶底板附近含大量植物化石及叶肢介层。含植物化石。本组在巢北假整合于坟头组之上,在巢南则假整合于茅山组上。(三)石炭系实习区石炭系厚度不大,但发育齐全,生物化石丰富。分上、下二统。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上统包括黄龙组、船山组。除高骊山组为碎屑岩外,其余皆为碳酸盐沉积。各组间除了高骊山组与和州组呈过渡关系外,其他各组之间及其与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1.下石炭统金陵组(Cj)1以凤凰山东风石料矿剖面为代表,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厚7.7m。下部:灰黄色薄层含泥细砂岩或含铁砂岩,厚10cm至1m左右。含腕足类化石。上部:灰—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灰岩。内含丰富的化石,有珊瑚、腕足、牙形刺等。2.下石炭统高骊山组(Cg)1凤凰山剖面本组可分上、中、下三个岩性段,厚12.1m。下段:灰、灰黄色薄层粘土岩,底部夹褐铁矿层(0.1-0.3m),含植物化石碎片,厚3.4m。中段:灰黄、紫红色薄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含钙、铁质泥岩夹姜块状灰岩和中薄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厚5.0m。含腕足类、珊瑚、瓣鳃类等。上段:灰黄、黄褐色含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及灰白色石英砂岩,厚4.3m。巢北地区上岩段自西向东变薄,较厚处该组下部见豆状赤铁矿层。层内虫迹构造发育,自下而上,构成自生水平管迹、V-Y形管迹、似甲壳状管迹之组合。3.下石炭统和州组(Ch)1实习区该组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厚约27.3m。下部:深灰、灰黑色中薄至厚层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类岩,厚22.5m。含蜓化石、珊瑚类、腕足类以及牙形刺。上部:灰色、微带肉红色中厚层至厚层亮晶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黄绿色薄层泥岩;底部为粗结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总厚4.8m。含蜓化石、珊瑚类等;白云质灰岩中产柱状叠层石。4.上石炭统黄龙组(Ch)2实习区内黄龙组仅见有纯生物灰岩段,且直接覆于炉渣状灰岩之上。以金银洞北至岠嶂山一带剖面较好,另外在凤凰山东风石料矿也相当完善。可划分为上、下两段,厚27.2m。下段:灰、深灰、肉红色中厚至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泥晶与微晶灰岩,厚16.7m。含蜒类化石、珊瑚类、腕足类等。上段: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厚10.5m。含蜒类化石。本组岩性、厚度较为稳定,各处大体相近。在东风石料矿处黄龙组灰岩可见某些特殊组-10-构:如底部呈韵律层状,中部见交错层,含泥晶灰岩,上部藻席灰岩与生物砾块灰岩互层等特征,表明黄龙组沉积时受过较强的水动力作用,属淡水台地环境。本组与下伏和州组呈明显间断。5.上石炭统船山组(Cc)2本组岩性以含球藻灰岩为特征,分上、下两部分,厚8.3m。下部: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有一层灰黄色含褐铁矿团块泥岩,厚约1m。含腕足类化石。上部: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亮晶生物碎屑球藻灰岩,夹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含蜒类化石。在凤凰山东风石矿,船山组下部夹同生砾岩或同生角砾岩出露。与南京地区相比缺失上部假希氏蜒带,与下伏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五)二叠系实习区二叠系发育齐全,出露清晰,接触关系明了,生物化石丰富。巢湖北部地区的二叠系主要分布在马家山及俞府大村一带,下统由栖霞组和孤峰组组成,上统由龙潭组和大隆组组成,总厚288.4—487.8m。各组之间除栖霞组和孤峰组及其上、下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外,龙潭组和大隆组之间及其与上覆下三叠统殷坑组均为整合过渡接触关系。1.下二叠统栖霞组(Pq)1按巢湖市北部北平顶山剖面,栖霞组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六部分,厚约171.3m。下段:厚61.60m。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碎屑岩夹劣质煤(梁山煤系),平顶山剖面碎屑岩风化为土黄色风化物。该部分岩性变化较大,在岠嶂一带为深灰色、灰黄色钙质透镜体泥岩,厚0.25m,向西到东风石矿为灰黑色页岩及黑色劣质煤层,厚0.75m,与下伏船山组呈凹凸不平之假整合面。上部(臭灰岩层):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层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泥灰岩,厚60.6m。含蜓化石、珊瑚及腕足类化石。上段:按岩性特征可分为四部分,总厚109.7m。下部(下硅质层):含燧石结核或团块灰岩,黑、灰黑色灰岩,夹黑色薄燧石层及生物碎屑粉砂质泥岩,厚8.7m。含珊瑚化石。中部(含燧石结核灰岩层):深灰、灰黑中薄到中层含燧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类岩,厚78.1m。含蜓类、珊瑚及腕足类化石及大量有孔虫化石。上部(上硅质层):黑色中—薄层硅质岩、深灰色含燧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厚7.7m。含蜓类及珊瑚化石。顶部(顶部灰岩层):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白云岩质灰岩,厚14.9m。含蜓类及珊瑚化石。2.下二叠统孤峰组(Pg)1孤峰组由薄层黑色硅质岩及薄层棕、褐、紫等色泥岩组成,巢北地区该组厚度一般在30m左右。平顶山西侧姚家山剖面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以灰黑色、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夹紫色泥岩与页岩互层为主,厚19.8m。其中底部2.5m为灰黄、浅棕、褐色泥岩、页岩,含有磷结核(PO含量可达10.64%)。含菊石、52腕足类及双壳类化石;中部: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岩夹少量放射虫硅质岩,厚8.5m。含含菊石、腕足类化石;上部(原称银屏组(Py)):在巢北平顶山西侧姚家山一带也有发现,厚20m左右,1以灰、深灰色泥岩及页岩为主,夹少量薄层硅质岩,含遗迹化石以及许多未能定名的生物化石,反映茅口晚期成为滨岸沿泽的陆屑沉积的特征。-11-改组底部与栖霞组界面凹凸不平,其上含有10-20cm的含砾泥质松散物,为假整合接触。近年来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说明孤峰组应为浅海盆地中较深水环境的硅质岩沉积。3.上二叠统龙潭组(Pl)2龙潭组为一套滨岸沼泽相的含煤沉积,厚约60m。本组以灰黄色厚层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为底部层,与下伏孤峰组上部(银屏组)接触面有一薄层铁质层,认为存在一沉积间断。龙潭阶上界是以阿拉斯菊石科分布的上限为顶界,本区龙潭组中未发现过晚二叠早期菊石,以龙潭组富含腕足类的灰岩及砂岩为顶。龙潭组在巢湖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俞府大村向斜核部炭井村一带及平顶山向斜平顶山四周,但掩盖较多,剖面不全,但可明显划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黄、青灰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及含砾砂岩,夹黑色薄层泥岩。含植物化石。上部:青灰、灰黑、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煤线,产植物化石。顶部: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含燧后团块及条带,产腕足类及双壳类化石。区内顶部灰岩呈透镜状,与大隆组硅质岩沉积易于划分。4.上二叠统大隆组(Pd)2本组岩性较稳定,以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及紫色泥岩、炭质页岩、硅质页岩为主,化石较丰富,厚约30m。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夹紫色页岩、炭质页岩,底部有一薄层灰黄色细粒岩屑砂岩(火山岩屑),厚5.2m。产菊石及腕足化石。中部:紫灰色泥岩夹深灰、灰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厚15.6m。产菊石及腕足化石。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炭质泥岩,近顶部夹灰质白云质泥灰岩,厚8-24m左右。产菊石及腕足化石。大隆组的沉积,反映自龙潭期后期至长兴期,本区处于一较深水低能环境的浅海盆地所沉积的一套远硅质建造。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隆组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以安德生菊石科及阿拉斯菊石科Aroxoceratidae为主。上部以假提罗菊石科、肋瘤菊石科、大巴山菊石科为主,代表菊石不同演化阶段。因此本区龙潭组并不代表晚二叠世早期全部地层,而应包括大隆组下部地层在内。这是岩石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不一致的表现。(六)三叠系实习区三叠系主要发育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平顶山-马家山-阴都山一带。生物化石丰富,仅发育有下、中三叠统。下三叠统由殷坑组、和龙组及南陵湖组构成,中统称东马鞍山组。三叠系各组间为整合接触关系,未见与上覆侏罗系直接接触。以马家山剖面为代表。1.下三叠统殷坑组(Ty)1本组可分为下、中、上三个岩性段,厚83.8m,。下段:浅灰绿、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下部泥岩中局部含钙质结核或似瘤状灰岩,底部为厚约20cm的黄绿色钙质泥岩,厚22.8m。产菊石、牙形刺及腕足化石。中段: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似瘤状灰岩,厚22m。含菊石及腕足化石。上段: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薄层条带白云质灰岩。厚39m。产菊石、牙形刺及腕足化石。2.下三叠统和龙山组(Th)1马家山剖面本组厚约21.2m,可分为上、下两段。-12-下段:灰黄绿、棕紫色薄层似瘤状灰岩与钙质泥岩层,近上部泥质灰岩,厚9.3m。产菊石、牙形刺及腕足化石。上段: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及泥岩,厚11.9m。产菊石。由于Parasibirites在本区仅在本组顶部采得,可作为与殷坑组分界的标志性生物。3.下三叠统南陵湖组(Tn)1巢湖北部地区马家山剖面本组厚159.5m,可划分为下、中、上三段。下段:厚层灰岩段,厚48.6m。下部:以瘤状灰岩为主,由灰绿、微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深灰色灰岩组成,厚13m。产菊石以及大量牙形刺化石。上部:以厚层灰岩为主,由灰、深灰色厚层灰岩夹黄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及钙质泥岩、同生砾状灰岩组成,厚35.7m。产菊石及牙形刺化石等。中段:瘤状灰岩段,厚46.8m,可分为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以紫红色瘤状灰岩为主,由紫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泥灰岩夹中薄层灰岩组成,厚16.4m。产菊石及牙形刺化石。中部:以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灰岩为主,夹紫红、灰绿色瘤状灰岩及钙质页岩,厚17.9m。产多种牙形刺化石。上部:以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为主,夹杂色泥岩及深灰色薄层灰岩,厚12.5m。产菊石及牙形刺化石。上段:薄层黑色灰岩段,厚64.1m,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由深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钙质页岩组成,厚26.0m。产恐龙、腕足与牙形刺化石。上部:由深灰、黑色薄层灰岩夹炭质页岩、沥青质页岩、棕色钙质页岩组成,顶部有时含燧石结核,厚38.1m。产腕足化石。经岩相分析,殷坑组、和龙山组可能属陆棚潮下较深低能环境,而南陵湖组属开阔台地潮下浅水低能环境。4.中三叠统东马鞍山组(Td)2巢湖北部马家山剖面本组厚度大于95.8m,根据岩性特征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灰、深灰色薄、中层灰岩,底部为灰、浅紫红色含石膏假晶钙质白云岩,厚12.7m。含牙形刺。上部:灰、灰黄厚层至块状角砾岩状灰岩及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厚度大于83.2m。本组可能属蒸发台地潮上低能环境沉积。其底界以出现含鸟眼构造之白云岩为界。由于化石稀少仅采获少量牙形刺化石,因此仅依据岩性及层序与怀宁地区对比而确定。(七)侏罗系在巢湖北部地区侏罗系出露较少,仅零星见于俞府大村向斜南部,如东侧小山村附近、西侧九棵松-铸造厂-变电所一带。前者仅发育底部灰白色砾岩层及部分灰黄、黄褐色中至薄层长石石英砂岩夹细砂岩薄层,曾采到过植物化石,不整合覆于二叠系栖霞灰岩之上。而后者底部砾岩夹中粗粒灰黄、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不整合于五通组之上;其上部逐渐出现黄绿、紫红色等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及薄层细砂岩互层。近下部泥质细砂岩中曾采到大量植物化石。(八)第四系第四系沉积在巢湖实习区覆盖了一定的面积,沉积类型较多:山区有坡积物和倒石堆,由含砾石或砾块及含砂砾粘土组成,可达3-4m厚;河谷中有河床冲积物,由砾石或含砾粘土、粘土呈层状排列;巢湖湖滨有河流-湖泊沉积物,以含砂或砾石亚粘土、亚砂土、亚粘土等组成;碳酸盐岩区可有少量洞穴堆积。-13-第五章沉积岩及沉积相实习地区自震旦纪以来,除了缺失早中泥盆纪沉积外,各期的沉积地层均有出露,尤以陆源和内源沉积岩最为发育。沉积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是进行沉积岩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沉积岩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如颜色、结构、构造、生物化石及沉积地球化学等),不仅是划分各种岩石类型的依据,而且是研究沉积岩成因及其分布,恢复研究区沉积历史及其沉积环境,进行区域岩石地层对比的基础。古环境的恢复不仅对于了解地史时期地表的古地理特征和地质历史的演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矿产资源的普查和预测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沉积岩是古代沉积环境的产物。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沉积相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即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将“沉积相”理解为一个“沉积环境”中所有的原生沉积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研究是沉积学一项重要内容。一、常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常见岩石类型是指实习地区出露于震旦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沉积的各类沉积岩石。一般认为,沉积物的来源是沉积岩形成历史的物质基础,物源不同,其成分和性质亦不同,搬运和沉积方式以及其成岩后生作用的方式和趋势也会有所不同,所形成的岩石结构与构造和其它性质都会有所差异。因此,本指导书采用按照物质来源进行沉积岩分类的观点。实习地区岩石类型丰富多样,尤以陆源沉积岩和内源沉积岩最为发育。(一)、陆源沉积岩陆源沉积岩主要由机械搬运沉积的陆源物质组成,包括主要由碎屑物质组成的陆源碎屑岩和主要由粘土物质组成的泥质岩。陆源碎屑岩是指由母岩经过物理风化作用(机械破碎)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等成岩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类。它包含四种基本组成部分,即碎屑颗粒、胶结物、杂基和孔隙,其中胶结物和杂基又合称为填隙物。碎屑颗粒是陆源碎屑沉积岩的最主要组分,碎屑颗粒包括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常见的矿物碎屑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重矿物等;岩石碎屑类型比较多。胶结物是成岩过程中新生的对碎屑颗粒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常见类型有钙质、铁质、硅质等自生矿物。杂基是指与砂、砾等碎屑一起由机械作用沉积下来的较细粒物质,主要为粘土物质,有时还有细粉砂和碳酸盐灰泥等。孔隙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占据的部分,它可以是在原始沉积时就保留下来的原生孔隙,也可以为成岩后生阶段的所形成的次生孔隙。碎屑颗粒、杂基和胶结物之间的关系,往往能够反映岩石形成的古水体介质的流动性质和沉积环境的某些特征及其岩石本身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孔隙性、渗透率等)。一般地,按照碎屑颗粒的粒径大小,陆源碎屑沉积物可作进一步划分。砾和角砾(粒径>2mm):细砾,粒径16~2mm;中砾,粒径64~16mm;粗砾,粒径256~64mm;巨砾,粒径>256mm。砂(粒径2~0.125mm):粗砂,粒径2~1mm;中砂,粒径1~0.5mm;细砂,粒径0.5~O.25mm;微粒,粒径,0.25~0.125mm。粉砂(粒径0.125~0.032mm):粗粉砂,粒径0.125~0.063mm;细粉砂,粒径O.063~O.032mm。泥(粒径<O.032mm)。1.砾岩砾岩为粒径>2mm的陆源碎屑物含量超过30%的陆源碎屑沉积岩,砾石中次圆状和圆状砾石含量大于50%。实习区内的砾岩主要分布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下部,由砾岩至砂岩的五-14-个韵律层组成,在区域上砾岩分布和厚度极不稳定。砾石成分以石英岩为主,约占85%,燧石次之,约占10%,细砂岩、粉砂岩及条带硅质岩,约占5%。砾石以2~5mm为主,偶见>10cm砾石,砾石分选较好,磨圆度以次圆状为主,填隙物为硅质胶结物和细粉砂级杂基组成,颗粒支撑,基底式胶结。砾石呈迭瓦状定向排列。整体来看属于河流沉积。2.砂岩砂岩主要产出于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中志留统坟头组、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石炭系下统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根据成分和成因分类,用三角图解法对砂岩进行分类。首先根据基质含量将砂岩分为砂岩和杂砂岩两大类,前者基质含量<15%,后者基质含量>15%。在砂岩和杂砂岩进一步细分则用三角图(图5-1),其三个端员所代表的碎屑物质组分为:石英(Q)端元代表石英、燧石、石英岩和其它硅质岩岩屑;长石(F)端元代表长石及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岩屑;岩屑(R)端元代表除石英、长石端元中的岩屑以外的其它岩屑(火山岩及其变化产物,板岩、千枚岩、结晶片岩等浅变质岩,粉砂岩、泥质岩及碳酸盐岩等沉积岩)以及碎屑云母和绿泥石。各端元的成因意义是:Q的含量或Q/(F+R)值反映砂岩的成分成熟度;F/R值既反映物质来源(深成岩或表成岩),又反映大地构造状况;F端元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和风化作用的特点。三角图的进一步分区,首先是根据Q的含量90%和75%值为界分成三大区,即石英砂岩区、长石砂岩一岩屑质长石砂岩一长石质砂屑岩一岩屑砂岩区及其二者的过渡区(长石质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然后再根据F和R的相对含量将后两个区加以细分,共划分了8个类型。F和R端元还可以进一步采用辅助三角图细分。其辅助三角形端一般是:R可细分为火山岩屑、沉积岩屑和变质岩屑三个端元;F可细分为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基性斜长石三个端元。并可依此进一步命名,如钾长石砂岩、火山岩屑杂砂岩等。如果岩石中含有特殊意义的矿物时,可用附加命名的办法,如海绿石石英砂岩、锆石石英砂岩等。根据上述分类方案,实习区内可划分3种类型。(1)石英砂岩:产于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中下部、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和石炭系下统高骊山组上部,尤以五通组最为典型。该组为灰白色石英砂岩,风化后呈褐色,颗粒成分几乎全由单晶石英碎屑组成,以粗粒为主,分选磨圆较好。其中发育大型楔状交错层,板状交错层、单斜层理、平行层理等,层面上见不对称波痕、雨痕(冰雹痕)等。(2)长石质石英砂岩:主要产于中志留统坟头组上部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岩石呈浅黄、浅灰色,长石含量约10%~20%,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坟头组发育有大型交错层理和波痕,龙潭组见有羽状交错层理。-15-(3)石英杂砂岩:主要产于中志留统坟头组下部,岩石呈浅灰色,中细粒,泥质杂基含量达30%。发育平行层理和低角度交错层理。3.泥质岩泥质岩类在实习区内分布广泛,主要产于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志留系中统坟头组、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石炭系下统金陵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底部和孤峰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大隆组、下三叠统等。根据其成分和页理发育状况,往往可直接影响泥质岩的定名,如页岩、泥岩、粉砂质页岩、粉砂质泥岩、钙质页岩、钙质泥岩、铁质泥岩、铝土质页岩、铝土质黏土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硅质页岩等。(二)内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是指组成岩石的沉积物在沉积盆地中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按沉积作用方式可分为机械、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岩、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和磷质岩,以及主要由化学作用形成的蒸发岩和主要由生物作用形成的可燃性有机岩。1.碳酸盐岩碳酸盐岩主要由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组成,还含有非碳酸盐自生矿物及陆源矿物化合物等。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方解石含量大于50%)和白云岩(白云石含量大于50%)和陆源碎屑及粘土组成各种过渡类型的岩石。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碳酸盐岩主要由颗粒、泥、胶结物、生物格架和晶粒五种结构组分组成。碳酸盐岩中的颗粒,按其是否在沉积盆地或沉积地区中形成,可分为内颗粒(盆内颗粒)和外颗粒(盆外颗粒)两类。内颗粒是主要的,外颗粒是次要的。按碳酸盐岩颗粒的组成特征和成因分为:内碎屑、鲕粒、生物碎屑、球粒、藻粒5种。内碎屑:指在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由弱固结或半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波浪、潮汐等水流作用冲刷、破碎或搬运而形成颗粒。内碎屑按粒径大小分为:砾屑,2mm;砂屑,2~1mm;粉屑,1~0.1mm;泥晶,<0.01mm。碳酸盐沉积物中常见的内碎屑有的来自干涸的潮坪泥晶灰岩碎片或石片,大量石片经过潮汐作用,发生相互磨蚀,形成扁平砾石,如竹叶状灰岩。鲕粒:是一种由核心和包壳组成的粒径小于2mm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其核心可以是陆源碎屑(石英、长石)、内碎屑、生物碳酸盐颗粒等。包壳是由化学沉淀形成的微晶碳酸盐矿物呈同心状或放射状排列所组成。直径大于2mm的类似颗粒称豆粒。鲕粒与豆粒均属包粒,系形成于动荡水中。鲕粒的成因有无机和有机成因两种说法。一些持有机成因论的学者认为,鲕粒的形成与藻类以及细菌的作用有关;无机成因被人们普遍承认,主张碳酸盐鲕粒是在碳酸盐过饱和且扰动的水体环境,由溶液中析出的碳酸钙(主要是文石)围绕着被水扰动浮起质点为核心沉淀而成。生物碎屑:是指经过搬运和磨蚀以及未经搬运和磨蚀的生物化石碎屑及完整的生物化石个体。镜下观察,生物钙质硬体显示由方解石和文石组成的空间形态的显微结构,可归纳为粒状、纤(柱)状、片状、单晶四大显微结构(戴永定,1981)。粒状结构由光性方位杂乱、三向大致等轴的方解石(或文石)晶体组成,如软体动物最外壳层。纤(柱)状结构由平行或放射状排列的单向延长的方解石(或文石)晶体组成,C轴与长轴近乎一致。如三叶虫和珊瑚。片状结构由近乎平行的方解石(或文石)片以各种方式叠集而成,如腕足动物等。单晶结构指骨片全部或局部由一致消光的单一晶体或双晶组成,如棘皮动物。团粒(或球粒):由微晶碳酸盐矿物所组成的不具有内部构造的表面光滑的球形或卵形-16-颗粒。球粒至少有藻球粒、粪球粒和假球粒三种成因类型,它们都是低能环境的产物。团块:是由几个碳酸盐颗粒被灰泥或藻类粘结在一起形成的,在巴哈马滩,这样的颗粒称为葡萄石。藻粒:即与藻类有成因联系的颗粒,它包括藻鲕、藻灰结核、藻团块及藻碎屑等。泥是与颗粒相对应的另一种结构组分,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它不是陆源的,而是盆地内形成的细小的碳酸盐泥屑。
/
本文档为【巢湖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 10年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