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_鵷水_考_唐代杨贲墓志校释_任乃宏

2014-03-31 5页 pdf 202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1528

暂无简介

举报
_鵷水_考_唐代杨贲墓志校释_任乃宏 “鵷水”考 ———唐代杨贲墓志校释* 任乃宏 (邯郸学院赵文化研究中心,河北 邯郸 056005)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Yang Ben epitaph of Tang Dynasty and other epitaphs and documents,this article considers Yuanshui is a description on the topographic feature of the place of Zhang and Fu river meet- ing...
_鵷水_考_唐代杨贲墓志校释_任乃宏
“鵷水”考 ———唐代杨贲墓志校释* 任乃宏 (邯郸学院赵文化研究中心,河北 邯郸 056005)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Yang Ben epitaph of Tang Dynasty and other epitaphs and documents,this article considers Yuanshui is a description on the topographic feature of the place of Zhang and Fu river meet- ing,Juan mountain is the Yuanbaoshan at FenFengkuang district Handan city,Dongtangyuan should be Huangtangquan because of making mistakes in copies,and there existed getting peerage of common people system in Tang Dynasty etc. . Key words:Yuanshui;the Zhang and Fu river meeting ;Juan mountain;Huangpi;Gongshi;getting peerage of common people 摘 要:以唐代杨贲墓志为主要参考,结合其他墓志及文献材料等,考定 “鵷水”乃唐代对漳、 滏合流之处地貌的一种通俗描述,周穆王饮宴之“蠲山”即今邯郸市峰峰矿区之 “元宝山”,“黄塘 泉”衍为“董塘渊”系传抄之误,唐代确有民爵等。 关键词:鵷水;漳滏合流;蠲山;黄陂;公士;民爵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 2012 年 6 月在洛阳购 得《大唐故德州平乡县令杨君墓志》(以下简称 《唐杨贲墓志》)一方,青石质,48 厘米见方, 厚 9 厘米,阴刻志文 22 行,满行 22 字,正书, 有界格。据志文,该墓志刻于唐高宗调露元年 (679 年),可惜出土时间、地点不详。《中原文 物》2012 年第 6 期载有何飞、凯声撰写的 《唐 代德州平乡县令杨君墓志与曹操西陵》一文 (以下简称 《何文》),发布了 《唐杨贲墓志》 的拓片和照片。《何文》以墓志文字佐证了曹操 西陵之位置,亦颇具创见。因主持河北省 “赵 文化与区域经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012 年度立项课题 “邯郸境内隋唐五代碑刻整理与 考释”之故,笔者又对 《唐杨贲墓志》进行了 较为仔细的校释。笔者发现,《何文》或属急就 章,因其除论证该墓志与曹操西陵位置之关系 外,对志文中透露的其他历史地理信息,或未予 关注或理解不深,殊为可惜。本文欲就 《何文》 未予关注之问题展开讨论,理解不同亦率然指 出。不当之处,尚祈鉴谅。 一、笔者之录文与《何文》有所不同 经笔者校释并重新标点的录文如下: 大唐故德州平乡县令杨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贲,字文素,本弘农华阴人也。以而庭 树分枝,遂卜居于相土,今为相州滏阳人矣。夫 卯金驭寓,飞缟凤于仙毫;赤伏披图,落祥鳣于 绛帐。岂直泉穷物理,远暎谈丛,仆处关中,迥 彰忠路。祖祥,父礼,并温凝紫玉,量偶黄陂, 湛陆海以腾文,辟班闱而启帙。君青萍练影,浩 魄澂襟,溢曾史之兰薰,掩嵇许之松月。晚嘱枞 金日观,捡璧仙闾。寔可封之英,方畴公士之 级。重以煦观河之宝运,还符入昴之精;暮就日 之贞宸,爰光击壤之德。至上元二年版授洺州鸡 泽县令,仪凤四年又授德州平乡县令。君坐绾铜 56中原文物 2013 年第 6 期 * 本文系河北省“赵文化与区域经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012 年度立项课题,“邯郸境内隋唐五代碑刻整 理与考释”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号:SKJD12102)。 章之秩,讵假亨鲜;行陶墨绶之荣,非劳制锦。 春秋八十有九,调露元年八月十一日,寝疾卒于 庆善坊之私第。惟君少遵十念,长詠六波,虽痼 积膏肓,长斋靡歇。遽谓禅河阅浪,竟沦湑于法 航;道树警飙,终槭零于天蘂。粤以其年岁次己 卯十一月戊寅朔廿五日壬寅,葬于滏阳城东南三 里之原,礼也。左邻鵷水,周王北绝之津;右眺 乌坟,魏帝西陵之树。哀子师真等,防雷夕惕, 扪柏晨酸,思荷糈而无从,怨酬慈而罔极。是能 异滨花 ,图懿范于泉台;文柏黄肠,掩神仪于 地户。其词曰: 庭虚鳣落,文举鵷翔。邻生髦俊,星月含章。 如何不慭,细柳沉光。周箫夕喝,楚挽晨锵。 兰霜夺紫,露菊卮黄。庶雕文于玉础,永绝 守于金堂。 笔者的录文与 《何文》发布之录文有以下 不同之处: 1. 笔者录为 “远暎谈丛”, 《何文》录 “暎”为“瞙”。 2. 笔者点录为“晚嘱枞金日观,捡璧仙闾。 寔表可封之英,方畴公士之级。重以煦观河之宝 运,还符入昴之精。” 《何文》点录为 “晚嘱枞 金,日观捡壁,仙闾寔表,可封之莫方,畴公士 之级重,以煦观河之宝运,还符入昂之精。” 3. 笔者录为 “上元二年版授洺州鸡泽县 令”,《何文》录“版”为“以”。 4. 笔者录为 “异滨花 ”, 《何文》录 “ ”为“碧”。 5. 笔者录为 “露菊卮黄”, 《何文》录 “卮”为“危”。 二、“鵷水”即漳、滏合流处位置之推定 《唐杨贲墓志》与《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 载之《唐赵欣墓志》属于同一地域、同一年份, 且行文方式高度相似。笔者以为,两墓志撰文者 应为同一人。 《唐赵欣墓志》部分志文如下: “君讳欣,字永乐,南阳宛人也。……春秋六 十,去贞观十九年五月廿三日,寝疾卒于相州滏 阳县西南皇宗村之里第。粤以调露元年岁次己卯 十月戊申朔十四日辛酉,迁窆于皇宗村南三里之 平原,礼也。斜临凤水,周王北绝之津;却负乌 茔,魏帝西陵之树。”[1] “杨贲墓”在“滏阳城东南三里”,“左邻鵷 水,周王北绝之津”; “赵欣墓”在 “滏阳县城 西南”之“皇宗村南三里之平原”,“斜临凤水, 周王北绝之津”。不难看出,“鵷水”与“凤水” 实际是一回事儿。既然 “鵷”、 “凤”可互代, “鵷水”和“凤水”应该不是某条河流的本名。 问题在于,如果 “鵷水”和 “凤水”并非河流 之本名,它所传达的又是什么涵义呢?笔者以 为,“鵷水”也好,“凤水”也罢,其真正涵义 应属对漳水、滏水合流处地貌的一种描述。 证据来自《大唐磁州滏阳县仁风乡故李府 君墓志》。该墓志解放后出土于磁县,现藏磁县 文物保管所。墓志称志主大历十四年 (779 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于磁州滏阳县西五里、仁风 乡定仙寺东南二百步平原祔葬,礼也。南瞻滏 水,澄澄合于漳河;北瞰真门,峨峨通于净 刹。”[2]据此可知,大历十四年,滏水沿滏阳县 城南东 (东南)流,而不远处就是漳水与滏水 的合流之处。换句话说就是,在大历十四年的滏 阳县城东南,仍可看到滏水和漳水合流的景象。 漳、滏合流的位置在郦道元 《水经注·浊 漳水、清漳水》中有明确记载:“漳水自西门豹 祠北迳赵阅马台西,又北迳祭陌西,又对赵氏 (石虎)临漳宫,宫在桑梓苑。漳水又北,滏水 入焉。漳水又东迳梁期城南。 《地理风俗记》 曰:‘邺北五十里有梁期城,故县也。’”[3]据之 可知,漳、滏合流之处在西门豹祠和石虎之临漳 宫以北、梁期城以西或西南。因此,我们的任 务,就是要确定西门豹祠、临漳宫和梁期城在当 代的位置。《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六载:“邺县, 南至 (相)州四十里。本汉旧县,属魏郡。 ……故邺城,县东五十步。本春秋时齐桓公所筑 也,自汉至高齐,魏郡、邺县并理之。……西门 豹祠,在县西十五里。”[4]顾炎武 《肇域志·彰 德府·临漳县》:“汉邺县。邺城,在西二十里, 今邺镇是也。有南、北二城。”[5]据之大致可推 知西门豹祠应位于今临漳县习文乡太平村一带。 石虎临漳宫所在的桑梓苑,据考在邺西三里,大 致即今邺镇 “三台”遗址附近。梁期城在邺北 五十里,其位置应即今成安县之商城镇一带。其 次,《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六又载: “成安县, 本汉斥丘县地,属魏郡。……浊漳水,西自滏阳 县界流入。”[6]据之可知,漳、滏合流之处应处 于当时的滏阳县界内,亦即今天的磁县境内。 在确定上述前提之后,再读今人王有之撰 《邯郸地区古河道及其与水利建设的关系》一 文,其结论自然是肯定的: “汉晋时期的漳河, 66 文物研究 按《水经注》的记载,结合支流汇入地点和地 形条件分析判断,漳河在磁县观台出山后东流, 经岳城 (淤城)南,有清水河 (淤河)汇入, 东过讲武城 (武城)南,又东至临漳太平村 (西门豹祠前) ,折向北经磁县城东,有滏水流 入,东北流经成安商城 (梁期城)南,再东北 至肥乡杜汤堡附近。”[7]也就是说,远在汉晋时 期,漳、滏即在今磁县城东 (实际应为东南)、 亦即唐代滏阳县城东南合流。而且,合流之前, 滏水的流向为东偏南,漳水的流向为北偏东。 《大唐磁州滏阳县仁风乡故李府君墓志》虽 晚《唐杨贲墓志》百年,但在这一百年中,滏 阳县城和漳、滏合流的位置应该变化不大。惟其 如此,位于滏阳县西五里的 “大唐磁州滏阳县 仁风乡故李府君墓”,才能 “南瞻滏水,澄澄合 于漳河。”惟其漳、滏合流之处在 “滏阳城东 南”,位于“滏阳城东南三里”的“杨贲墓”才 能“左 (东)邻鵷水”;而位于 “滏阳县城西 南”的 “赵欣墓”,才能 “斜临凤水”。故, “鵷水”也好,“凤水”也罢,其所描述的只能 是漳、滏合流处的地貌。 接下来的问题是,唐人将漳、滏合流之处的 地貌称作“鵷水”或 “凤水”的道理何在?笔 者以为,“鵷”即 “凤”, “凤”即 “鵷”。鵷, 亦作“鵷鶵”,系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 《山 海经·南山经》:“(南禺之山)佐水出焉,而东 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鶵。”郭璞注:“亦凤 属。”[8]凤即 “凤凰”,雌雄一体,雄为 “凤”, 雌为“凰”。 《唐杨贲墓志》的作者应该是将 “滏水”汇入 “漳水”的过程喻为 “凤”与 “凰”的雌雄合体,故有“鵷水”、“凤水”之称。 顺便说一句, 《唐赵欣墓志》之 “却负乌 茔,魏帝西陵之树”,对定位曹操墓意义更大。 “却负乌茔”者, “背对乌茔”也。 “赵欣墓” 位于“滏阳县西南”,其背对的 “乌茔”自然也 应在“滏阳县西南”,而且角度要更小,更趋近 于“滏阳县正南”。今安阳县安丰乡东汉墓恰处 于今磁县城之西南、差不多即正南之位置。 三、“周王北绝之津”和“蠲山”的推定 “周王北绝之津”一语,显系出自 《穆天子 传》:“饮天子蠲山之上。戊寅,天子北征,乃 绝漳水。”[9]“周王”者,“周穆王”也;“北绝 之津”者,“北渡漳水之渡口”也。《何文》以 “周王”为北周武帝宇文邕,不妥。 至于“蠲山”之所在,学术界至今仍未定 论。丁谦《穆天子传地理考证》:“蠲山,无考。 观下‘北绝漳水’,知此山必在漳南今彰德府 境。”[10]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蠲山,当 在今山西泽州高平县。日本小川琢治博士曰: ‘高平有泫水,出泫谷,’是也。……泫读同涓, 正与蠲同音矣。”[11] 笔者以为, “蠲山”应即 “神麕山”,亦即 今邯郸市峰峰矿区之元宝山。神麕山坐落于 “太行八陉”之一的 “滏口陉”南侧、滏水南 岸。“滏口陉”为古人由太原 (晋阳)出太行之 必经之路,周穆王不出 “滏口陉”则罢,只要 其自“滏口陉”出太行,神麕山 (元宝山)就 是其必经之处。试想,周穆王率众出 “滏口陉” 时,人困马乏也好,因走出大山而欣喜也好,略 事休息而饮于 “神麕山”,岂非相当靠谱。之 后,周穆王率众继续沿 “滏水”南岸东下,至 今磁县城东南,亦即唐代滏阳县城东南漳、滏合 流处附近渡过漳水,应该就是 “饮天子蠲山之 上。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的历史真相。 《山海经·北山经》: “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 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 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袁珂注: “郭璞云:‘音如仓囷之囷。’郝懿行云:‘囷即 仓囷之囷,郭氏复音如之,知经文必不作囷, 《广韵》引作神箘,疑是也。’”[12]其实,神麕山 之“麕”原作“箘”或 “囷”,甚或 “蠲”,已 经不重要了。至于周穆王为何要选择漳、滏合流 处或其附近作为渡口,因无其他资料佐证,自然 无法断言。大致想来,因漳、滏合流而引起的河 道和水流的变化,应该是主要原因。 四、“黄陂”即“黄塘陂”之推定 志文言志主 “祖祥,父礼,并温凝紫玉, 量偶黄陂。”此处之“黄陂”应即历史上著名的 “黄塘陂”。“陂”者,“池塘”、“湖泊”也。墓 志形容志主之父祖的度量如 “黄塘陂”一样宽 广,可想而知,其时 “黄塘陂”的面积应该很 大,而且远近闻名。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五: “黄塘陂,在 (洺水)县西北十五里。晋龙骧将 军刘牢之救苻丕,追慕容垂大军于黄塘泉,即此 陂也。”[13]“黄塘泉”亦名 “黄塘渊”,因避唐 高祖李渊名讳而改。据考,唐洺水县故治在今曲 周县西呈孟村东南,故黄塘渊之位置应在今曲周 县城东南。 76“鵷水”考——— 《唐杨贲墓志》校释 顺便可以指出的是,《太平寰宇记》卷五十 八将《元和郡县图志》的记载改作 “董塘陂, 在县西北十五里。晋龙骧将军刘牢之救苻丕,追 大将军慕容垂于董塘泉,即此陂也”[14],显属传 抄之误。贺次君点校之《元和郡县图志》(中华 书局 1983 年版)注引的清·张驹贤 《〈元和郡 县图志〉考证》,将本来正确的 “黄塘泉”改作 “董塘渊”,居然被后世广为引用,实在是学术 界的不幸。 五、关于录文与《何文》不同的说明 1. 晚嘱枞金日观:谓志主晚年属意于道教, 向往泰山仙人 (道士)的生活。“嘱”为 “属” 之异写。“晚嘱”者,“晚年属意”也。枞,通 “摐”,撞击。高适 《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 关,旌旗逶迤碣石间。”[15]日观,泰山日观峰。 2. 捡璧仙闾:对仙人生活的想象之辞。“捡 璧”者,“拾玉”也。仙闾,泰山南麓的石闾, 方士指为仙人聚居处。《汉书·郊祀志下》:“石 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言仙人闾也,故上 亲禅焉。”[16] 3. 寔表可封之英:谓志主受到朝廷的表彰。 《陈书·高祖纪》: “长慧横天,已征布新之兆; 璧日斯既,寔表更姓之符。”[17] 4. 方畴公士之级:谓志主被赐予 “公士” 的爵位。公士,唐代民爵。 秦、汉二十等爵制的最低一级为 “公士”, 有此爵之民,仍须服役,仅身份略优于无爵之 人。《商君书·境内》:“公士以上至大夫,其官 级一等,其墓树级一树。”[18]《汉书·百官公卿 表》:“爵:一级曰公士。”颜师古注:“言有爵 命,异于士卒,故称公士也。”[19] 《汉书·高帝 纪上》:“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汉社稷, 施恩德,赐民爵。”颜师古注引臣瓒曰:“爵者, 禄位。民赐爵,有罪得以减也。”[20] 《汉书·惠 帝纪》:“(六年)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 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九月,长安城成。赐 民爵,户一级。”颜师古注:“家长受也。”[21]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民爵制度,学术界至今尚 无定论。《东方论坛 (青岛大学学报)》2004 年 第 6 期载有韩国学者金锡佑撰写的 《唐代百姓 勋官考论》一文,作者虽然意识到了唐代民爵 的实际存在,却仍将 “民爵”与 “勋官”混为 一谈,未免令人遗憾。唐代存在民爵制度是毫无 疑问的事实,除墓志资料外,传世文献中亦不乏 记载,只是学者们以往未加特别注意罢了。现略 举数例: 《册府元龟》卷八三 “帝王部·赦宥二”: “唐高祖武德元年 (618 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 于太极殿,下诏曰:‘……改隋义宁二年为武德 元年,自五月二十日昧爽已前,罪无轻重,已发 露未发露,皆赦除之。子杀父,奴杀主不在赦 限。百官及庶人赐爵一级。’”[22]同书卷八四 “帝王部·赦宥三”:“乾封元年 (666 年)正月 戊辰朔,有事于泰山,壬辰御朝觐坛,受朝贺, 大赦天下,改麟德三年为乾封元年……天下百姓 年二十一已上、八十以下,赐爵一级。”[23]同书 卷八六 “帝王部·赦宥五”: “(天宝)八载 (749 年)闰六月丁卯,群臣上尊号,帝御含元 殿,受册礼毕,大赦天下,制曰:……其天下百 姓,丈夫户头者,宜各赐爵一级。”[24]同书卷八 九“帝王部·赦宥八”: “唐德宗以大历十四年 (779 年)五月癸亥即位,六月己亥朔御丹凤楼, 大赦天下,自大历十四年六月一日已前,罪无轻 重,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宝应元年以后,痕累 禁锢及反逆缘坐等,一切洗涤。内外文武官三品 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加阶,致仕官同见任。 天下百姓为户者,赐古爵一级。”[25] 笔者以为,唐代赐予官员的是官爵,赐予百 姓的是民爵,只不过,民爵在当时即已别称 “古爵”罢了。《唐杨贲墓志》所言赐爵之事应 发生于乾封元年 (666 年) ,其年志主杨贲的年 龄为 76 岁。 5. 重以:看重。与前文之“晚嘱”形成并列 句式。唐·孟浩然《寻梅道士》: “彭泽先生柳, 山阴道士鹅。……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26] 6. 煦观:日出而观。煦,日出,早晨。 7. 河之宝运:皇朝的气运。宝运,国运, 皇业。唐·孙逖 《故右丞相赠太师燕文贞公挽 词》之一:“一言兴宝运,三入济群生。”[27] 8. 还符入昴之精:有贵显之象。昴精,昴宿 的精灵。唐·徐坚《初学记·星第四》引《春秋 佐助期》:“汉相萧何,长七尺八寸,昴星精。”[28] 后因以 “昴精”为称颂显贵之词。清·顾炎武 《帝京篇》:“毓德生维岳,分猷降昴精。”[29] 9. 日之贞宸:太阳的屋宇。引申为日入而 息。宸,深邃的屋宇。 10. 爰光击壤之德:谓志主生逢盛世,年过 八十而身体康健。典出晋·皇甫谧 《高士传》 86 文物研究 卷上:“壤父者,尧时人也。帝尧之世,天下太 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 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 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与 我哉!’”[30]击壤,一种古老的投掷游戏。 “煦观、暮就”之语,大意亦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何文》将 “晚嘱枞金日观,捡璧 仙闾。寔表可封之英,方畴公士之级。重以煦观 河之宝运”录作 “晚嘱枞金,日观捡壁,仙闾 寔表,可封之莫方,畴公士之级重,以煦观河之 宝运”,不妥。 11. 上元二年版授洺州鸡泽县令:上元二 年,志主被朝廷版授为上县县令。版授,对超过 一定年龄的老年人授予官职或封号。《唐大诏令 集》卷七九《幸太原府赦境内制》:“侍老八十 已上,赐物五段,版授上县令。”[31] 《元和郡县 图志》卷十五: “鸡泽县,上。”[32]唐高宗上元 二年,即公元 675 年,志主时年八十五岁。又, 《何文》录 “版”为 “以”,并由此引伸出 “有 趣的是这位高龄老者授洺州鸡泽县令时已经 85 岁”云云,不妥。 12. 仪凤四年又授德州平乡县令:仪凤四年 再次版授为德 (邢)州平乡县令。唐高宗仪凤 四年,即公元 679 年,志主时年八十九岁。之所 以“又授”者,源于唐代版授高年之另一项规 定也。《唐大诏令集》卷七九 《幸太原府赦境内 制》: “九十已上,赐物七段,版授上州长 吏。”[33]由此看来,唐朝对版授年龄的控制并不 十分刻板,八十九岁亦可视同九十岁。 《何文》 以为唐代德州并无平乡县, “平乡”或为 “平 昌”之误。笔者以为,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即 撰文者将“邢州”误写成了“德州”。因为 “平 乡县令”为志主的版授职衔,一般情况下不应 该出错。《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五:“邢州,钜 鹿,上。……管县九:龙冈、尧山、钜鹿、沙 河、平乡、南和、任、内丘、青山。”[34] “德 (邢)州平乡县令”者,“上州长吏”之谓也。 13. 异滨花 :对岸的花石头。 “ ”字为 上下结构,上“巩”下“石”,《何文》录 “ ” 为“碧”,不妥。 14. 露菊卮黄:菊花像栀子花一样黄。“卮” 者,栀子也。《何文》录“卮”为“危”,误矣。 15. 弘农华阴:即今陕西省华阴市,杨氏著 名郡望。汉代为弘农郡华阴县,唐代为华州华阴 县。《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华阴县,本魏之 阴晋邑,秦惠文王时,魏人犀首纳之于秦,秦改 曰宁秦。汉高帝八年,更名华阴,属弘农郡。 ……太华山,在县南八里。”[35]《何文》以 “弘 农华阴”为今“河南灵宝”,不妥。 [1] 周绍良主编 .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M] . 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1:243. [2] 中国文物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 . 新中国出 土墓志·河北·壹[M]. 文物出版社,2004:65. [3] (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 . 水经注校证 [M] . 中华书局,2007:259 ~ 260. [4] [6][13][32][34][35](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 校 . 元和郡县图志[M]. 中华书局,1983. [5] (清)顾炎武撰 . 肇域志 [M] . 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4. [7] 吴忱等著 .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论文集 [M] . 中 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59 ~ 360. [8] [12]袁珂 . 山海经校注 [M] . 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0. [9] [10]浙江图书馆丛书第二集·穆天子传地理考证 [M] . 中华民国四年浙江图书馆校刊 . [11](民国)顾实编 . 穆天子传西征讲疏 [M] . 商务 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九月初版 . [14](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 . 太平寰宇记[M] . 中华书局,2007. [15]全唐诗·第六册·卷 213 - 5 [M] . 中华书局, 1980. [16][19][20] [21] (汉)班固撰, (唐)颜师古 注 .汉书 [M] . 中华书局,1962. [17](唐)姚思廉撰 . 陈书 [M] . 中华书局,1972. [18]石磊译注 . 商君书 [M] . 中华书局,2009. [22][23][24][25](北宋)王钦若等编 . 册府元龟 [M] . 中华书局,1960. [26]全唐诗·第五册·卷 160 - 72 [M] . 中华书局, 1980. [27]全唐诗·第四册·卷 118 - 41 [M] . 中华书局, 1980. [28](唐)徐坚等著 . 初学记 [M] . 中华书局,1962. [29](清)顾炎武著,王蘧常辑注 . 顾亭林诗集汇注 [M]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47. [30]中华书局辑刊 . 四部备要·第四六册·高士传 [M] . 中华书局,1989. [31][33] 宋敏求编 . 唐大诏令集 [M] . 商务印书 馆,1959. (责任编辑:贾 璞) 96“鵷水”考——— 《唐杨贲墓志》校释
/
本文档为【_鵷水_考_唐代杨贲墓志校释_任乃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