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赤峰市元宝山区大营子辽墓_刘伟东

赤峰市元宝山区大营子辽墓_刘伟东

2014-03-07 9页 pdf 2MB 10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52561

暂无简介

举报
赤峰市元宝山区大营子辽墓_刘伟东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4 年第 2 期 赤峰市元宝山区大营子辽墓 刘伟东 (赤峰市元宝山区文物管理所)   2000 年 5 月和 2004 年 5 月 ,赤峰市元 宝山区文物管理所在小五家回族乡大营子村 后山分别清理了三座早期被盗辽墓。 一、地理位置及墓葬分布 大营子村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政府所在 地平庄镇西北约 30 公里 ,这里是燕山山脉分 支努鲁儿虎山西侧的北缘 ,属老哈河流域。 村的东南有一条长约 35 里由东北 ———向西 南走向的季节性河流塔子川 ,村...
赤峰市元宝山区大营子辽墓_刘伟东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4 年第 2 期 赤峰市元宝山区大营子辽墓 刘伟东 (赤峰市元宝山区文物管理所)   2000 年 5 月和 2004 年 5 月 ,赤峰市元 宝山区文物管理所在小五家回族乡大营子村 后山分别清理了三座早期被盗辽墓。 一、地理位置及墓葬分布 大营子村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政府所在 地平庄镇西北约 30 公里 ,这里是燕山山脉分 支努鲁儿虎山西侧的北缘 ,属老哈河流域。 村的东南有一条长约 35 里由东北 ———向西 南走向的季节性河流塔子川 ,村的东、南、西 三面被海拔较低的群山环抱 ,墓葬就座落在 塔子山地势较缓的南坡台地上 (图一) 。 图一  赤峰市元宝山区大营子 辽墓位置示意图 大营子村北的塔子山是一座孤峭挺拔、 巍岩壁立的孤山 ,山顶立有自治区级文物保 护单位“塔子山白塔”标志。塔子山北坡陡 峭 ,南坡较缓 ,1989 年文物普查时 ,在山的南 坡发现有大量辽代青砖板瓦 ,是一处辽代建 筑遗址。本次清理的 1 号墓、2 号墓就位于 辽塔以南、辽建筑遗址西北约 200 米处。墓 地东、西、北三面有人工堆砌的高约 0. 3 米、 长 150 米、宽 100 米的石头圈。1 号墓位于 石圈的中东部、2 号墓在 1 号墓西南 35 米 处。(以下简称塔子山辽墓) 在距塔子山西北 3 公里处 ,是元宝山区 和松山区的界山 ———骆驼山 (海拔 1128. 3 米) ,山之南的峭壁下为缓坡 ,东西两侧伸出 两条山腿 ,形成椅子圈形屏障 ,墓葬就座落在 椅子圈形的山洼之中 ,当地老乡称之为“王子 坟”。(以下简称骆驼山辽墓) 二、墓葬形制 (一)塔子山 1 号辽墓 由主室、前室、甬道、墓门、斜坡墓道五部 分组成。主室为砖砌八角形穹窿顶 ,穹顶已 全部坍塌。直壁由底到顶向内倾斜。主室的 八个边长度不等。各边衔接处砌成圆形角 , 东西两边长 2 米 ,北壁长 2. 10 米 ,其余各边 长 1. 9 —1. 95 米不等 ,东西对边长5. 13米 ,南 北对边长 4. 83 米 ,直壁高 1. 43 米 ,墓底距地 —71— 图二  塔子山 1 号辽墓及墓门平剖面图 深 7. 9 米 ,墓建于花岗岩面之上 ,平铺一层 方砖。 主室和前室之间的砖砌券顶甬道已塌 掉 ,残宽 1. 4 米 ,进深 1. 2 米 ,前室呈长方形、 东西长 1. 9 米 ,南北宽 1. 7 米 ,室顶已坍塌 , 高度不详。残壁高 1. 1 米 ,甬道高 2 米 ,宽 1. 4 米 ,进深 1. 7 米。墓门上部距地表 5. 1 米 ,墓门的前上方为砖砌仿木结构斗拱 ,保存 完整 ,从下向上第一层为突起的一道横额 ,额 上为三朵一斗三升的斗拱 ,斗拱上托檐 ,檐上 出椭圆形椽 ,椽上承檐 ,檐上又出方椽 ,再上 又托檐 ,椽涂黑色 ,斗拱和檐为红色 ,但颜色 已大部分脱落。门外为斜坡形墓道 ,长 12 米、宽 1. 2 米 ,方向 140 度 (图二) 。 (二)塔子山 2 号辽墓 由主室、甬道、墓道组成 ,由于主室已全 部坍塌 ,故只清理了甬道部分 ,墓门为砖砌拱 形 ,门宽 1. 5 米、高 2. 4 米 ,门上方起双层横 额 ,横额涂黑色。甬道进深 2. 40 米 ,两侧画 有壁画 ,一侧各站两个门吏 ,其中两壁第一人 完整 ,其余均被毁掉。位于甬道东壁的第一 位门吏保存完好 ,男性 ,身高 1. 90 米 ,身着交 领紧袖红色长袍 ,腰束带 ,髡发 ,蓄短胡须 ,面 含敬态 ,两手交叠持一骨朵 ,着黑靴。东壁两 吏上身完全脱落 ,身着白色短袍 ,脚穿草鞋 , 腰系黑色丝带。壁画所画均系辽代守门小 吏 ,画技高超 ,属彩色壁画 ,画者先用红线勾 勒草稿 ,用黑色墨线画轮廓 ,内填色彩 ,人物 面部画技精细 ,表情、神态都栩栩如生 ,在衣 服的褶皱部分 ,先以重墨勾画 ,再用淡墨重 提 ,增加衣褶明暗效果。堪称辽代壁画人物 像的经典之作。墓向 143 度 (图三) (三)骆驼山辽墓 由主室、甬道、前室、左、右耳室、斜坡墓 道六部分组成。 主室为砖砌方形攒尖顶 ,在攒顶的西北 方向有两个直径 0. 8 米和 1. 2 米的圆形盗 洞 ,墓室呈正方形 ,边长 4. 1 米 ,直壁高 1. 7 米 ,拱顶高 3. 5 米 ,墓底建在凿平的山石之 上 ,四边有宽 12 厘米、深 10 厘米的排水沟 槽 ,直通墓道。 主室和前室之间甬道高 1. 5 米 ,宽 0. 9 米 ,进深 0. 9 米 ,前室为正方形 ,边长 2. 2 米 , 砖砌攒尖顶 ,直壁高 1. 5 米 ,前室由白灰抹 —81— 图三  塔子山 2 号墓墓门平剖面图 面 ,有壁画痕迹 ,拱顶尖部有一墨浅勾勒 ,内 填朱彩的莲花尚存。 左、右耳室为长方形 ,长 1. 6 米 ,宽 0. 7 米 ,高 1. 5 米 ,墓底为青砖铺地。 前室和墓门之间甬道高 1. 5 米、宽 0. 9 米、进深 0. 9 米 ,砖砌拱形门 ,顶部已残缺。 墓道为斜坡形 ,宽 1. 4 米。方向 126 度 (图四) 。 三、葬式及出土文物   三座辽墓均未设棺床葬具 ,也未见骨架 和随葬品 ,墓葬已被盗扰破坏严重 ,只有塔子 山 1 号墓由于塌陷的原故 ,出土了两盒墓志 和几枚宋钱 ,多不在原位 ,有被扰动的痕迹。 (一)塔子山 1 号辽墓 汉文墓志 1 盒 ,出土于甬道和前室的结 合部位 ,墓志为灰绿色砂岩刻制而成 ,长66. 5 厘米、宽 59 厘米、厚 15 厘米 ,无盖 ,阴刻汉文 楷书 35 行 ,968 字 (图五) 。 契丹大字墓志一合。出土于墓室中轴线 偏西侧 ,志、盖分离 ,墓志覆于地表 ,曾经被拢 动 ,志盖被砸为两块。墓志和盖均为深灰色 砂岩刻制而成 ,志盖为正方形 顶形 ,边长 66. 5 厘米 ,厚 20 厘米 ,四周斜面阴刻十二生 肖神像 ,中央台面阴刻契丹大字 3 行共 12 字。墓志亦呈正方形 ,等边长 66. 5 厘米 ,厚 16 厘米 ,四边阴刻单线边框 ,阴刻契丹大字 30 行 ,共 878 字 (图六) 。 墓顶封石、花岗岩 ,长 1. 7、宽 1. 2 米、厚 25 厘米。正面阴刻 15 厘米见方大字“永安 大吉”。 (二)骆驼山辽墓 出土墓志残石若干块 ,无法对接。其中 有一小块阴刻楷书 (图七) 。还出土“康熙通 宝”1 枚 ,应为盗墓者遗留。 四、结语   三座墓葬的形制各不相同 ,塔子山 1、2 号墓是八角形 ,骆驼山辽墓为方形 ,从墓葬形 —91— 图四  骆驼山辽墓墓门平剖面图 制分析 ,骆驼山辽墓较塔子山辽墓年代要早。 塔子山 1 号墓是夫妻合葬墓 ,并有两盒墓志 出土 ,汉文墓志是耶律昌允之妻“兰陵郡夫人 墓志铭”。契丹大字墓志是“耶律昌允墓志 铭”。根据《契丹大字 (耶律昌允墓志铭)之解 读及其它》① ,破译《允志》中 ,耶律昌允生于 统和十八年 (公元 1000) ,九月二十六日 ,卒 于清宁七年 (即公元 1061 年) ,享年 62 岁。 而《兰志》载兰陵郡夫人死于“大安七年冬十 一月十二日”既公元 1091 年。享年 81 岁。 《兰志》文载 :“⋯⋯大安八年壬申岁正月壬申 二日乙酉癸时 ,启先太师茔 ,合附焉 ⋯⋯”。 说明“大安八年”兰陵郡夫人死后与其夫耶律 昌允合葬。从清理发掘的情况分析 ,1 号墓 的墓门和甬道保存完好 ,而墓顶封石出土于 塌陷的墓募顶青砖的中间 ,可推断该墓不是 一次性坍塌 ,而是多次的局部坍塌后导致主 体完全塌陷 ,又根据两块墓志的出土时都没 —02— —12— —22— —32—
/
本文档为【赤峰市元宝山区大营子辽墓_刘伟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